马嵬 李商隐(共8篇)由网友“simbleqa3000”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马嵬 李商隐,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马嵬》 李商隐
《马嵬》 李商隐
【原文】
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白话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创作背景】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 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就没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也不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篇2:《马嵬》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注释】
⑴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⑽“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⑾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⑿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⒀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赏析】
第一首,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心中却又油然而生了那恻隐之心。
第二首,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就没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也不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创作背景】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篇3:李商隐《马嵬》赏析
李商隐《马嵬》赏析
【原作】
马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古诗今译】
忽然听到传闻,说海外还有九州,贵妃就住在那里的仙山上;来生之誓约夫妇相守的.事尚且虚幻渺茫,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了。只听得巡夜的禁军一声声敲着凄切的刁斗,再也听不到朱雀门外的卫士黎明时分传唱的报晓鸡鸣声。如今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上,还笑话过人家牛郎织女相聚得太少呢。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皇帝的天子,却赶不上卢家夫婿,能与妻子莫愁终生陪伴厮守?
【赏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年少聪慧,二十五岁进士。但是他步入仕途之后即被卷入党争漩涡,在政治上倍受打击,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其志,四十五岁即死于荥(xíng)阳。著有《玉谿生诗》,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较为详备。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的《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来咏马嵬之变之诗中的杰作,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借历史上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作品中,诗人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在挖苦与讽刺。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从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令人寻其魂魄写起,暗示唐玄宗的无奈。“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有方士回说在海外仙山即(蓬莱山)见到了杨玉环,并且杨玉环授之以钿合金钗,并承诺坚守生前之他生誓约。然而,这只不过是“徒闻”的传说而已,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他生永为夫妇的愿望显然是渺然“未卜”的,而现实中杨贵妃倒是真的一命长“休”了。诗人用词的感情化,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同时也不乏讽刺意味。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紧接首联次句,追述出逃的情景,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夜间只能听见禁军中报更的刁斗声,哪里还能像平时在宫中那样听到宫廷卫士传唱的报晓鸡鸣呢!这两句将出逃生活与宫内生活放在一起加以对照,又用“空闻”二字写出了唐玄宗失去往日宫中沉迷美色、高枕无忧生活的寂寞与失落和失去杨贵妃之后品尝自酿苦酒的孤独滋味。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从对比的角度继续写李、杨的爱情悲剧。那一天,禁军不起程,终于逼迫唐玄宗赐杨贵妃缢死。而此前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山盟海誓,愿世世为夫妇,并切曾嘲笑过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写法上有很大的跳跃性,但在内容上却有因果的联系。正因为唐玄宗昔日的沉溺女色、废政误国,才带来“六军驻马”逼迫其赐贵妃自缢,才有后来的悲剧结果。“此日”“当时”的强烈对比,使唐玄宗的始乱终弃受到了无情的鞭挞。“六军”,《周礼》说天子有“六军”,后来诗人用它泛指皇帝的军队。事实上那时候只有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四军。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警醒后世,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唐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民百姓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语言虽直白了些,表达出来的情却是至深至痛,鞭挞有力。
在写作艺术技巧上,作品首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使作品一波三折,曲折幽深,令人读之心痛。同时又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作品暗含讽刺,读后回味无穷。
篇4:李商隐《马嵬》译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 “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解释】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
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 “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 “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篇5:李商隐《马嵬》略说
李商隐《马嵬》略说
李商隐的《马嵬》主要写的是什么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吴乔《围炉诗话》言:“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李商隐《马嵬》之妙:一是咏史叙事,李杨情感悲剧情节初具轮廓,二是别出已意的责李悯杨情感倾向,三是运用倒叙与对比等手法,使情事脉络清晰、主题突出而用意隐然。全诗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一、初具轮廓的史事情节
全诗几乎包含了杨妃专宠后宫、李杨情深、马嵬埋玉、方士觅魂等李杨情感悲剧的主要情节。诗前6句概括了白居易千字长诗《长恨歌》的主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史事有:
六军同驻马: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范阳,叛军半年之间,先后陷陈留、荥阳、洛阳、潼关,直逼长安。《旧唐书・玄宗纪》载:明皇率少数宠幸于次年6月12日“凌晨,自延秋门出,微雨沾湿,扈从惟宰相杨国忠……亲王、妃主、后孙已下多从之不及”。又史载:“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会吐蕃使者20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8)
七夕笑牵牛:马嵬兵变中明皇无可奈何地令杨妃自缢佛堂,此后经年杨妃竞“魂魄不曾来入梦”,因托道士寻找芳魂。在海上仙山,杨妃将“金钗钿合,各析其半”托道士转致明皇,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后更与道士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坠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于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陈鸿《长恨歌传》)《长恨歌》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七夕李杨曾笑牛郎织女一年仅能聚会一次,比不得他们能天天相伴。
二、别出深意的情感倾向
此前后的马嵬题材诗歌多责备杨而称颂李,如杜甫、刘禹锡等诗人,常把安乱之祸水泼在杨妃身上,进而首肯明皇割爱正法。杜甫《北征》曰:“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意谓周幽王宠褒姒,殷纣王宠妲己,都招致亡国之祸。他们与明皇宠幸杨妃引起安史之乱相似。但马嵬兵变时明皇能当机立断赐死杨妃,使军心平服,因之尚值得称道。刘禹锡《马嵬行》曰:“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刘称杨妃为“佞幸”“妖姬”,责杨贬杨之意突出。“中自诛褒妲”、“天子舍妖姬”等,所持的都是女人祸国的论调。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言明皇在关键时刻割舍杨妃,故保住了社稷江山,比起只要美人不要江山的陈后主来,还算得上圣明天子。还是在首肯明皇大义割爱,只是将荒淫的陈后主与之相提并论,讽意含而不露罢了。
李商隐咏史诗向来以讽刺深婉著称,其李杨题材诗歌共7首。如《华清宫二首》“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前首言明皇宠幸杨妃古无伦比,甚至比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还有过之无不及,情感倾向固在责李。后首言杨妃当日不来骊宫高处舞,就不会有渔阳鼙鼓、天下胡尘。从“高处舞”、“有胡尘”的因果关系看,便不无归咎杨妃之意。而这首《马嵬》情感取向则是悯杨责李:杨妃仙逝后在海外九州尚思念着明皇,设想着已作太上皇的'明皇老迈、孤独与寂寞的处境,特别是惦记着“世世为夫妇”的密誓,自遭不幸而复忧对方,此一令人怜悯也:与“七夕笑牵牛”相反衬的“六军同驻马”,西逃途中,军士哗变,美丽的生命顿然消逝于马嵬佛堂,此二令人怜悯也;作为四纪天子的宠妃,竟不能像莫愁那样与丈夫卢氏生儿育女长相厮守,而须以自己无辜的生命换取天子与大局的一时安定,此三令人怜悯也。三层悯杨意,归结于后半首的责李:关键时刻明皇爱江山不爱美人!以美人换江山,密誓是假的,情感是虚伪的。而仓促之间令杨妃自缢,手段的冷酷,情景的悲伤,莫不可叹可悯。咏史诗追求别出新意,此诗处处悯杨,细思之则处处在责李,主题深刻,非同凡响。清人沿着李商隐悯杨责李的主题不断翻新:崔光斗《咏马嵬》“殉身尚带同心结,九死犹余未了情”;赵翼《咏明妃杨妃……》“马嵬一死追兵缓,妾为君王拒贼多”;商璜《马嵬》“三郎底事太郎当,埋玉伤心傍佛堂。莫谓红颜真误国,曾将一死报君王”;袁枚《再题马嵬》“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等等。前两诗从旁观者与当事者的角度悯杨,为杨妃之死愤然不平。后两诗直责君王之“太郎当”、“负旧盟”,是一个昏庸之君与负心之君。
三、倒叙与对比手法
全诗围绕一个中心:马嵬埋玉与七夕密誓。用倒叙手法,首写明皇闻方士禀报而震悼不已,次写作为虎旅鸡人之卫士并未保证君王妃子的安全,再写马嵬喋血与当年密誓,最后是诗人对妃子命断马嵬的同情与叹惋。先果后因,讽意自在其中。诗译成白话大意是:唐明皇听寻仙归来的方士说,太真妃在仙山还记着天宝十载七夕“世世为夫妇”的密誓后,“十分震悼”。但震悼有什么用呢?故诗用“徒闻”。现实情景是:世世做夫妇之密约,来生不知道,今生他们的夫妇情分已经结束了。明皇在此后的逃蜀途中,夜晚只听到随行的羽林军敲打梆子报时的声音,却听不到宫内管时的鸡人报晓。与“徒闻”对应,此处着以“空闻”。原来保卫明皇与杨妃安全的羽林军,不是在保卫帝妃的安全,而是在发动兵变。回溯西逃至马嵬时,六军不发,被迫赐杨妃自缢,再回溯五年前七夕的帝妃密约,当时帝妃都替一年只能相守短暂一宵的牛女惋惜,为自己庆幸。结果是当年笑话牵牛织女者,如今反被人笑话。因之诗人反问道: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太平天子的唐明皇,关键时刻竟然不能保住他的爱妃,只能无奈且无情赐其自尽呢?为什么杨妃的命运连比普通的农家夫妇都不如、比洛阳十三织绮的卢家莫愁都不如呢?
全诗通过多层对比寄以悯杨责李意。首联,被明皇无情赐死后的杨妃,在仙境仍牵挂着明皇,仍深情记着曾经的密誓,此妃之有情与帝之无情的对比。颔联选取“传宵柝”与“报晓筹”代表**逃难与太平安乐的典型环境作对比:现在人马西逃,天子蒙尘,供给不及,单调的报时梆子声,哪里比得上宫里安然高卧、鸡人报晓的安宁呢。颈联杨妃此日驻马死与李杨当年笑牵牛对比,让惨酷的事实来验证当年密誓的真假。一位多情多才的活美人,倾刻间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将与尘土为伴的僵尸,明皇的无奈、无情、虚伪、残酷,莫此为甚。尾联帝妃情分与普通夫妻对比:四纪天子难保宠妃,普通家庭的卢氏莫愁夫妻却能和和美美长相厮守,惋惜杨妃死于非命之情溢于言表。此外次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他生与此生构成句中对比。通过对比,悯杨之情无处不显,而责李之意“用意隐然”。通过上面分析可知,此诗内涵丰富、主题深刻、手法独到与诗意含蓄多讽,确是自唐以降马嵬题材咏史诗歌中的精品。
篇6:马嵬李商隐教案
马嵬李商隐教案
一、导入新课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亦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李商隐《马嵬》诗在叙事立意都极具特色。
二、写作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
三、疏通诗意
1. 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2. 解释重点词语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四、诗歌欣赏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3. 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5.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五、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根据诗词写一篇不小于100字的感想
篇7:《马嵬》李商隐唐诗鉴赏
马 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篇8:《马嵬》李商隐唐诗鉴赏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 《马嵬》 李商隐
★ 长恨歌教学设计
【马嵬 李商隐(共8篇)】相关文章: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2022-05-18
七夕唯美浪漫的古诗词2022-07-23
《马嵬坡》的原文及翻译2023-03-15
贵妃杨玉环的故事2023-07-04
长恨歌 教案2023-03-25
马诗教学设计2022-12-23
长恨歌教案2024-01-05
七夕的诗句 七夕词崔颢2022-11-29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想北平》说课稿2022-05-07
李商隐 霜月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