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反思

时间:2022-08-29 07:46:4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学的反思(整理13篇)由网友“李樱桃28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数学的反思,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的反思

篇1:数学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常常采用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忽视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致使学生反感和厌恶数学计算。新课程改革以来,部分教师又偏向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盲目让学生随意发挥,效果同样不够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及对此展开探究。

一、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更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计算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提升学习成绩。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奠基作用,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意志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通过游戏、竞赛、限时口算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在注重训练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数学试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计算问题。有了这样的努力,学生便能在心里引起对数学计算的重视,从而更加专心、认真地学习计算。

2.培养坚强的意志

有了计算兴趣还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进行完必要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训练,每天坚持做10道相关试题,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因素,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将学生不喜欢做的稍显复杂的数学计算简单化,增强学生的计算信心。

(二)重视基本的口算、估算训练

1.口算

作为计算的基础,口算一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入门方法。这是因为一道数学题,无论是简单运算还是四则混合运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毫不夸张地说,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尽量使试题具备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初学时,教师可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让学生尝试进行口算。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逐渐增加难度,多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及数学推理能力,如此便能让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时,仍然能够通过口算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2.估算

估算与口算一样,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估算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数学规律、解题思路等进行估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估算意识。其二,鼓励学生通过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一个油桶装5千克油,有32千克油,能装几桶?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引起重视,主动探索估算方法,提升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时候,数学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粗心大意、马虎,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计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面对 数学题目,教师可通过“一看、二想、三计算”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对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都要观察仔细,然后再确定运算顺序,以合理的运算方法进行结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工整,避免过于潦草的字迹和过多的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有了这些积累还不够,必要的验算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数字没看清,运算顺序错误等疏忽,而验算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使计算正确率明显提升。有了这几方面的努力,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将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更快、更准确。

(四)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计算时所犯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和普遍性,只要教师及时引导就能纠正和克服。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且一些错误的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生根,纠正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帮学生收集典型的错题,与学生共同“会诊”,一起交流。同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本,将各类错题记录下来,利用课下时间重新分析订正。如此,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多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计算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数学教学反思

“左右”这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反思“左右”这节课,我觉得有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学生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学生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学生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学生入手,让学生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接着我让学生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学生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学生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学生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篇3: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从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色的秋天”,用同一情境图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由于第一次接触“用数学”,教材对例题和做一做选用什么计算方法去解决问题作了一定提示,像“4+□=□”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块内容还是比较难,特别是求部分数的问题。针对以前教学中出现过的问题,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处理,教学过程如下

1.加法应用题。

(1)(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指名说图意。

(2)认识大括号。

(3)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出示“?个”)

(4)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反馈,理解算式。

2.减法应用题。

(1)(出示第二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

(2)你能为这幅图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3)你觉得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理解算式。

3.对比理解。

(1)小朋友仔细看这两幅图,你觉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在大括号下面打问号,是要我们求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用加法计算;如果大括号下面是数字的,表示几部分的总数已经告诉我们,而是要我们求其中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几个地方有待改进: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只是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告诉大家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如果此时可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一下,学生的理解起来会更简单,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在对比中我只是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当学生说出问号的位置不同时,我急忙把话题接过,自己冲冲的总结了一下,以至于在后面的练习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在这里能让学生多说说,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再做一个总结,这样也许后面的教学会更顺利。

3.在后面的金鱼图的练习中(求部分数),学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为求部分数是今天这节课第一次接触,图中并没有出现一些动态的画面,所以学生很难入手,在这里用了很多的时间讲解,但是最后反馈的情况还是不理想。除了可以从上面的对比中做出一些调整外,我觉得在新课的教学时(两幅兔子的教学中),因为课件的播放往往不能让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如果此时能够在黑板上画一些简易图(如圆圈图),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一个参考的模型,碰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会去对比,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依托,这样对于题目的理解会更好。

今天学了《用数学》,反思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整节课以金色的秋天为主线,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将情境图动态化,用课件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

在课上,充分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意思,再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自己发现问号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并用手势、肢体语言等帮助学生体会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

篇4: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我注重用游戏,活动、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形成过程。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例如“左,右”教学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可以清楚地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方位关系不太容易分清。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前,我似乎觉得“左,右”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应该都懂了,但后来我想:学生对“左,右”的位置关系,肯定只是表面的感知,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内容,先创设问题情境,“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然后让学生举一举,摸一摸,拍一拍,跳一跳,找一找,说一说,等游戏活动体验左右。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地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对“左,右”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篇5:数学教学反思

1、根据新课程概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活动中学会运用角平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理念。

3、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

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

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合语言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

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证明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 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数学教学反思集合15篇】

篇6: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可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教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教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并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的卢昭,她就是十分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她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她不要总认为自我聪明就能够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她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当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明白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我觉得有期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我还是很有期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忙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十分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提高。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简便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仅有不会教的教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能够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能够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经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我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我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所以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到达提高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必须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我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提高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此刻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应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应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进取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提高。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__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可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必须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 当我向学生布置这项作业时,学生一脸茫然,觉得不可思议。也难怪,写文章是语文老师的事,哪有数学老师布置的?慢慢来吧!于是我对学生说,不难,给你们个模式,套着写就可以了。

1、这星期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2、我学得比较好的有哪些内容?

3、我还有哪些地方不怎么理解?

4、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

5、下星期我有什么打算?

数学周记交上来了,学生都按照格式写了,如:

这星期学了简易方程(二)里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和例2。我学得比较好的是对这两类应用题我能自己分析题里的相等关系。但有的时候我两类应用题会混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有:做作业整洁,正确率高。下星期我要争取多发言,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时问老师。

虽然学生的数学周记写得很简单,但学生毕竟对自己一周数学学习情况做了回顾与反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周记就这样成了学生每周必做的一项作业。

坚持了几个星期,学生写数学周记逐渐成了习惯。我觉得时机成熟了,需要对学生撰写的数学周记的内容再次进行引导,增加自我剖析的深度。这时,一篇数学周记的结束语引起了我的注意:

陆老师,每周的数学周记差不多都是这么写的,简直千篇 一律。说实在话,我觉得可以把周记分成三大类:一是系统地整理所学的知识;二是难题错题自我解析;三是反思一周的学习表现;还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方式。

这次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当即批语:你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老师采纳你的建议。

于是,我给学生上了一堂数学周记写作指导课,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撰写数学周记,而不必面面俱到。

1、梳理一周学到的知识。这一周主要学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与以往学过的哪些内容有联系?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我学得怎么样?

2、解题方法、策略的反思。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展现你的思维过程。你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有其他方法吗?用哪种方法解决是最好的?

3、错题追因分析。这星期我错了哪些题目?为什么错?自己出道类似的题解答一下。

4、学习情感态度的反思。这一周哪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哪次最不满意?为什么?从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和与同学老师的合作几方面展开。

5、对自己后续学习的计划。一周数学学习过程的收获对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还存在的问题怎么解决?

篇7: 期末考试数学反思

本次三年级数学考试是县教研室出题,全县统一组织考试,流水作业阅卷,分组统一计算成绩的方法完成。今年的试题注重“双基”、体现课改、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突出对基本方法和教材主要内容的考查,题型多样。加强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侧重考察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试题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灵活性的特点。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两个班共有54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2分的,最低分8分,及格的有人,及格率XX%,80分以上的有18人,优秀率33.3%。

二、取得的成绩

1、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较好,教学目标得到了真正落实。

2、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的能力比较强。

3、学生在本次试卷中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到应用数学的意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知识部分,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从卷面了解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1)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被除数、余数和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数的读写。

(2)能根据提供的情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注重思维能力训练。

2、计算部分,从评卷了解到这部分参差不齐,全对的占60%左右。能正确的运用加减乘除方法的计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技能和计算技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解决问题部分:学生能正确的从题目中收集信息,并且处理信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的双基掌握较好,计算能力比较强,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错误率较高的是选择题,错误原因在于:题目虽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但很少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一些词语,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干扰导致失分较多。题目注重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选项的意思就理解不清,选正确答案就更难。填空题错误率较高的是题,其中的后三题是以前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早已忘记,这些都是独立的单元,与后面的知识联系甚少。14题既要把12时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然后再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计算难度比较大。

2、计算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口算和竖式计算。口算的得分率不高,原因在于有简单的分数的加减。还有极少学生对整数加减的方法没掌握。竖式计算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粗心,数字抄错,答案写错,方法出错,满分占60%左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做法千奇百怪。

3、画图部分

操作题是按要求画长方形,有的学生连题目要求就没弄懂,全对的寥寥无几,此题难度较大。

4、解决问题部分

应用题得分不高,一是理解问题的能力欠缺,不知道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二是收集数据的敏感性不高;三是习惯不好,不写答语。总之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训练还有待加强,应用题是根据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从小注重对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根据题目的结构和信息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加强书本与生活的沟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方法,增加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对生活有更多更深入的数学分析和数学理解。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

3、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规范教育,减少学习中书写潦草,题目抄错,不写单位,答语等。

4、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口算能力及一次计算正确率培养。只要计算关过了,及格是不成问题。对于今后的计算教学中力求做到堂堂清,只有这样计算才能过关。

5、特别要注重对教材的开发性使用,领会编者意图,大胆拓展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要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

6、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素材,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及整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加强应用题教学,特别是注重分析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尽量避免程式化练习,要活学活用。加强与生活

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充分感悟“学以致用”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教师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加大学生的数学阅读量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8、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这样已学的知识才会牢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才会加强。

篇8:数学简短教学反思

本学期已过了一段阶段了,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目前,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在学生的学习中还出现以下学习的情况:

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下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

篇9:数学期末考试反思

叮铃铃,叮铃铃……我像往常一样进入了教室,“今天数学考试!”许多人都紧张起来,然而我却无动于衷(因为我数学考试前从来不复习,考的成绩也不差)。

考卷发了下来,我漫不经心地看着试题。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试题出奇的难。而且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来做。我的心一紧。糟糕!这时,一股难闻的油墨味更加扰乱了我的心情,使我更加糊涂了。不过还好,几经波折,总算也做出了几道题。但好事并未持续多久,不一会,我便遇

到了难题,虽然如果我静下心来做,肯定能做出来,况且试题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这次考试题目平均难度普遍偏高,时间又很短,我只能选择暂且跳过它,做其他题目。可是,尽管我用尽全力,还是在在做倒数第三题时下课了。老师给我们延长了考试时间,可是倒数第二题太难了,我只能做想多比较简单的作图题,做完后,上课铃声准时打响。许多人也只得被迫交上了考卷。

又到了报成绩的时刻了,往常的这时,我总会兴高采烈,但是这次听说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及格,我也紧张了起来。结果,正如我预想的那样,我是71分。绝望、悲伤涌上了我的心头。

数学考试反思500字5篇教学反思

这次考试告诉了我,不能再骄傲了,数学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基本学科了,我们基本知识都学完了后,现在是真正的几何知识。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快速掌握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篇10:6年级数学反思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是学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这节课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

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篇11:6年级数学反思

(1)、故事激趣,渗透“转化”

本课开始,我引导学生回忆简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并结合回忆上学期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2)、大胆猜测,激发探究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计实验验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又正好为他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

(3)、演示操作,加深理解

当学生通过第一个操作活动,得出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与学生谈话:那么怎样才能精确的计算出圆的面积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圆,现在平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并想想它与圆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篇12:6年级数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操作、表达、探索、类推、合作、概括、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教学模式和方法力求体现应用性。

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

(2)、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课堂中,每名学生为达到“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开拓的区域,每位同学不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而且通过互相讨论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交流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篇13:四年级数学反思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一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这学期本人担任四年级(2)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为了今后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反思:

一、取得的经验

本学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外出学习、校内外听课评课等,让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1、外出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经验。懂得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在如何增强课堂引导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能力。一堂民主的课堂,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玩中学,从做中悟,并非是形式上的简单交流,而是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意见交流、经验交换、方法对比、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既有独立思考,也有集体归纳总结等一系列复杂的活动过程。总之,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比的心理,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能让不专者主动参与并投入课堂教学,能让专注者彰显他们的长处,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真正价值。在新的课堂理念下,我相信学生的兴趣不仅是天生的,还可

以后天培养。

2、参与了校内外的听课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也从他人课堂活动中的一些小失误吸取了一些教训。总之,从每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中,我都有所收获。首先,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能在灵活多变的课堂环境中正确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是当代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通过听课,我认识到如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如何让孩子相互帮助学习的重要性。

3、通过自己课堂实践,让我的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当然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将所学的经验和方法,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中,感觉确实收获不校

二、存在的不足

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标,从理论上说我都不陌生,但从实践经验来说,我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手,在实践中总存在很多不足。

1、表象最明显的还是觉得力不从心,想好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可许多时候却需要两节课或更多时间才能完成。

2、在许多时候,实际课堂表现不如事先假象的那么好。有时自我陶醉的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但通过学生练习却感觉到还有遗漏之处和疏忽的地方,还得回头做亡羊补牢之事。

3、引导能力比较薄弱,事先设计好的一堂“精彩课堂”因缺乏有力的引导而表现出“学生不热情”的另一番景象。

4、语言表达不够精准和简练,有时候学生总结遇上了困难,我总

是心急如焚,想用更科学的语言来表达,结果会把学生弄懵。

总之,存在的这些不足之处,都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却难以克服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别人学习,希望能够克服这些缺点,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真正的得心应手,如愿以偿。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本原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期末个人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集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反思

高三数学教师年度教学反思

数学的反思
《数学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学的反思(整理13篇)】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研究现状2022-05-05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22-09-28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2023-05-29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列2023-08-19

数学对操作的思考和做法教学反思2022-06-22

《数学思考》教学反思2022-05-06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反思策略2023-04-11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2023-12-29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2022-08-1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