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共6篇)由网友“伤心白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
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
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祅祥(凶兆)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yǎn:流亡,困迫)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zōu车马)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也如同这样)。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衡,奋其六翮(hé翅膀)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碆pó:石镞,即石制的箭头;卢,涂漆的黑弓),治其矰缴(zēngzhuó:矰,短矢。缴,系矢的'生丝线),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jiān bō:锐利的石制箭头),引微缴,折清风而抎(抎:同陨,音yǔn,坠落)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bì宠幸的女子),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楚将名)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ráng)侯(秦将魏冉名)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楚国爵名)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先生老悖乎 悖:违背
B.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 卒:始终
C. 以其颈为招 招:射击的目标
D. 饭封禄之粟 饭:动词,吃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主要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由对话完成,塑造了庄辛这一机智果敢、有胆有识、从容善辩的策士形象。
B. 庄辛针对楚襄王的淫逸侈靡、不顾国政直言进谏,指出襄王如此行径必遭杀身之祸,触怒襄王而被逐出了楚国。
C. 本文引譬设喻,由蜻蛉、黄雀、黄鹄至蔡灵侯,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物到人,最后指出襄王处境的危险,娓娓道来却步步紧逼,极具说服力。
D. 这篇作品通过庄辛对楚襄王的劝谏,说明一国之君必须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如果只图眼前享乐,丧失警惕,必将引起严重祸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3分)
(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3分)
(3)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3分)
篇2:高中文言文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高中文言文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 吴隐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薪:柴草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寇:进攻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 革:改变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 ②乃至泉所,酌而饮之
B.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 ②饮者怀无厌之欲
C.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B.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C.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D.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 B资:资助,供给
11.A.(所:①的地方 ②处所; 之:的;乃:竟,竟然;为:替,给)
12.A.
13.(1)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
(2)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3)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
翻译: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
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
篇3: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训练
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六年,除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又改领步兵。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为之语曰 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2)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4.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以上题目考查能力层级为B(理解)。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根据对文中对应句子意义的理解和推断,B项中忧字涉及古代文言常识:丁忧是指因故辞官卸任,原文大意为因为母亲过世而离职,翻译为为忧虑不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字词均出自课内,居身出自必修一《鸿门宴》,笃出自必修五《陈情表》。
2、【答案】B
【解析】以上题目考查能力层级为B(理解)。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其、以、且、之四个词。B项两个均为于是;A项分别为介词,给替,判断动词,当,做;C项虽同为代词,但一是代人二是代物;D项分别是用于谓语和补语间翻译为得,结构助词的。
3、(1)【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他。(4分)
【解析】题目考查能力层级为B(理解)。考生须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并根据理解到的文章意思自行翻译。同时,还须抓取句中的重点字词,逐个落实。本句中以为处省略以自己为、逮表赶得上两字较为重要,须着重落实。第一点出于高中语文重点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
(2)【答案】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冥王,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4分)
【解析】以上题目考点和前一题相同。重点字须落实高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最后一个分句需要落实见表被动,四川卷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教材内涉及的知识还是比较重视的,这或许为我们之后的文言文教与学带来启示。
4、【答案】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
【解析】以上题目考查能力层级为B(理解)和C(分析综合)。考生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次考试去掉了之前的文意判断题,意在要求学生不通过取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同时,主观题的加入,使得整个四川卷的古代汉语部分分值加重。学生需要有扎实的文言基础知识,方能读懂文章,正确回答。四川卷在经历的重大变革之后今年在古诗文板块选择求稳,从客观题开始至此都比较容易。
5、【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篇4:文言文语法知识--初中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语法知识--初中文言文复习
文言语法: 常见实词、常见虚词、文言句式
一、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1、通假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读音完全相同。如: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错”(cuò) 通“措”
(2)声母或韵母相同。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3)形旁或声旁相同。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如: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xìn) 通“伸”
(4)读音相近。 如: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检测
项为之强 《童趣》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公输盘不说 《公输》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强” 通“僵” (jiāng)
“女”同“汝” (rǔ)
“反” 通“返” (fǎn)
“被”通“披” (pī)
“属” 通“嘱” (zhǔ)
“要”通“邀”(yao)
“畔” 通“叛” (pàn)
“说” 通“悦” (yuè)
“乡” 通“向” (xiàng)
“与” 通“举” (jǔ)
2、古今异义词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注意:
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 误解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如《桃花源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无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配偶。
检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布衣 古义:平民。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池 古义:护城河。
汤 古义:热水。
烈士 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
所以 古义: 用来……的
但 古义:只,只不过。
3、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如《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
又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
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名词作状语4、意动用法5、使动用法
(一)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目:用眼睛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赐福,保佑
(二)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奔:飞奔的马。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t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 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三)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方向。“向、在、往……”等。
如: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东西:向东、向西。
2、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或依据。“用……”等。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像……一样”
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像狗一样地坐。
4、时间名词作状词,表示时间。“在……”等。
如: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 “天天”、“每天”的意思。
(四)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认为…怎么样”或“把…当作…”的意思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宾客。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五)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使……”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检测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复前行,欲穷其林。
斗折蛇行。
皆若空游无所依。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穿丧服。名为动。
走完。形为动。
像北斗星那样。名为状。
在空中。名为状。
使……凄凉。使动
4、一词多义
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 。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 ,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 ,就是我们“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 ,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 上下文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①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数目,自然数的开始。)
②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
③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
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检测 许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④曳屋许许声《口技》
⑤吾头颅如许。
⑥一生长恨奈何许。
①(答应)
②(赞许、赞同)
③(表约数)
④(拟声词)
⑤(这样)
⑥(语气词)
二、常见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 ,但“常见”者毕竟有限 。《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的范围。
之(一)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这、这件事。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音节助词。用来调节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义。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动词。译作“去、往、到”。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 翻译时要译作:“……是……”
1、用“者”“也”表示,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2、用副词“乃、则、即、 皆”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4、用“非、未、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二)被动句 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1、用“于、 见、“受…于…、见…于…”表被动
2、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
3、词语本身含被动,无标志词语。
如:贤能为之用。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省略句
1、省主语、谓语、宾语“之”。
2、省略量词、介词“于”。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如(余)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余)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 (余) 录毕, (余) 走送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鼓)而竭。
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宅边有五(棵)柳树。
见二虫斗(于)草间。
(四)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介词前。
②用“之、是、以”把宾语提前,以强调宾语。“之”是标志,无义。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忌不自信。
宋何罪之有?
全石以为底。
唯命是听
3、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并不多见)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候要把它提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也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过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
君与俱来
何陋之有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
判断句
状语后置
省略句
宾语前置
被动句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五)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式用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如……何?
“不亦……乎”
“何其……” ”
“孰与”
“以……为”
“是故”、“是以”
“不亦……乎”
“得无……乎”
“与其……孰若……”
“宁……无”等等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如土石何?
以虫草为林。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课堂小结:
高考考文言句式,一般与对文意的理解的考查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文言句式,固然要会辨认某句是何种句式,因为这是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会正确翻译。从高考的角度讲,了解这些句式,也是指能在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识记与辨别的能力,进而把握文意,而不是要求考生去抽象地记忆到底有哪些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以及各种句式的具体用法如何。
篇5: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
1、 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重点字词: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同“缺”空缺。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陵:到//漫上山陵。襄,上。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宣布,传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指奔驰的快马//不如 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潭,深 绝巘多生怪柏:巘 山峰飞漱其间: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良:的确,实在。 清荣峻茂: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 晴初霜旦:早晨。 林寒涧肃:寂静。 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 绝巘(山峰): 极 阻绝:断 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通假字:阙;同“缺”,
3.、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6.运用:(1)20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探讨:①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②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③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④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⑤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8、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9.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②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③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0.开放性试题
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③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篇6: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
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⑦急湍:急流的水 ⑧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⑨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⑩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6、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1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11、文章景物描写非常美,写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初中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共6篇)】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基础学习规划与复习计划2023-07-06
如何制定中考复习计划2022-08-05
论语六则说课稿2022-05-03
关于的中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2022-07-13
新高一如何学好地理2022-11-23
初三中考计划书2023-02-18
如何科学的制定中考复习计划2023-06-05
高中语文期末复习指导2022-09-24
高中语文期末复习指导2022-09-25
初中作文要点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