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灵魂还给故乡诗歌

时间:2022-04-30 01:56: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悠悠99”为你分享12篇“把灵魂还给故乡诗歌”,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把灵魂还给故乡诗歌

篇1:把灵魂还给故乡散文

把灵魂还给故乡散文

人们常说,故乡是入世之源,根之所在。

我的故乡在名叫陇东的一个小地方,在那里,父老乡亲立着是树生存的方式;活着是庄稼繁衍的状态。立着和活着,都是生命的宣言。

一株小麦,一棵玉米,或一苗瓜秧,都是赖以活命的口粮。还有炊烟是他们生命中最紧密的旅伴,永远裹着五谷的香味,让我们一生都很幸福,也很温暖。

现在,如果有人摘下故乡的一朵花,就会有一句歌谣渗出血来,就会有一个音符如断脐一样的疼痛。故而,我的诗篇是未完的`泪水;我的眷恋是绿色的闪回。

常常在梦里,我与一缕炊烟对视,与一群鸟儿歌吟,与煤油灯在窗外描画着庄稼的影子,与老黄狗在影子里寻找着陈年旧事。总想让飒飒的秋风时而飘来留念的芳馨,让暖暖的日月交替导演着村庄的悲喜,让四季耕耘着茂盛与凋零的土地。

我那痴迷泥土、崇拜庄稼的父老乡亲,多像生生不息的昆虫,为了有丰满的炊烟、奔跑的镰刀、灼热的阳光和成熟的庄稼,在贫瘠的黄土地上生死轮回,让一些有限的生命驻足或者飘移,都是萌动着的欲望和智慧,至直有很多思想的昆虫在日月的光影里舞蹈或者燃烧,尸体和灰烬在灵魂的黄土上吐艳争芳。还有那些站立的,在风霜雨雪中努力挺直腰杆,坚守着心中最后那口井、那块地和那垄庄稼。

曾有五谷种子在黄土的子宫里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庄稼像一个成熟的女人,怀孕的身子压弯了一个个季节,即使风从诗经中吹来,虽带着呻吟和分娩的血丝,总有土地着繁衍着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村庄的粮食、骨肉和血脉。

从而,我写了一些关于故乡的文字,不想被爱丢弃。不管是旅踪走笔,还是梦回故土,即使我的一双眼睛,已被油灯照暗了;一瓶墨水,把我的头发啜饮得花白了,我也不想被爱错过。

如今,我的村庄已成城镇,钢骨水泥长在我记忆中熟悉的部位,但我仍能闻到亲切的汗香,听到掀心的呼唤!

在我走后的日子里,却不想让檐角那一抹枯黄的孤独,因为骤冷或骤热,惊心般的苏醒,空负两行清泪。让那些微雨、落花,以及干枯的枝桠,和无巢的鸟一起,把白天哭成黑夜。

在每个有月无月的夜晚,我都不知道,将如何归去,归去又如何?我最初的脚印,依然在故乡的土路上奔跑。即使村口那老槐树,就算砍掉,那些根须就像我的灵魂仍会在黄土深处跋涉

篇2:把祝福还给有情的人诗歌

还需要等待多久

才能让心

归于真正的平静

让鲜嫩的语言

吞下自己的命运

让想念缄默着

滑入夜的湖底

你翻越一座又一座山

一直走进我的视线

走成我生命里

无法逃避的传奇

而我只能

把你封入荒凉的心中

守口如瓶

才有力气

远离尘世的诱惑

享受永远的孤寂

举杯畅饮吧

黄昏已在梦中沉落

我已放弃一切追逐

放弃向苍天再一次

提出痛心的质疑

除了捧出纯粹的心

和纯粹的悲喜

只为记住苍生中

一段小小的恋情

孤独有它自己的耳朵

在灵魂的高处

静静的,听琴

不可琢磨的世界

云是她的知音

鸟是她的影子

还有谁

在暗处的光影里

与她无声的交谈

默默的同行

仿佛一个幻象,一阵风

仿佛永远

更高的期待就是不再期待

让她与寒冷做最后的抗衡

无须设防也无所等待

仅凭一点点纯净的想象

静静的'揉碎所有的疼痛

让眷恋如雪花般洁白晶莹

在慢长而慢长的冬夜

无畏的抒情

今生

在拥挤而嘈杂的星球上

我们相遇或者曾经相遇

除了感恩

我还能向生命

向你索取别的什么吗

语言面对语言

文字撞击文字

只有痛着倒下

才领略到了爱的深度

篇3:把诗歌还给人们的诗歌

把诗歌还给人们的诗歌

高高在上的诗神,

你们在品都司山上

顶着人民赞誉的桂冠,

周身环绕着世人崇敬的光芒。

你们尽享着人间膜拜的香火,

你们的才华让星辉暗淡

使太阳失色。

可我鄙视你们,

我不曾妒忌你们的辉煌,

也不曾把你们的光环钦羡。

因为你们把诗歌都写给了诗人,

你们在你们的境界里交谈,

全然不曾理会

在你们所处的高峰下

是众生芸芸的人世间。

你们用你们的语言表达你们的情感,

可这世间的`人们每一个都天资愚钝,

底蕴肤浅,他们不敢恭维

更不敢埋怨,唯有把你们高高供奉,

一同享受香火的还有

你们那难以读懂的诗篇。

醒醒吧诗人们,

别再把自己的桂冠彰显,

别在炫耀满身的光环。

如果你们的佳作脱离了人们喜爱的沃土,

你的诗是好是坏这就是最好的评判。

篇4:灵魂的故乡诗歌

灵魂的故乡诗歌

故乡,你的根植在我的心里。

故乡,你是我灵魂的最终安息之所。

在我离开你的日子里,你常常萦绕于我的梦中

无数次的出现,我象婴儿那样无法离开

母亲的怀抱,只有聆听着母亲的心跳,

才使我的灵魂得到安宁。

现在的我,如无根的浮萍,只能随着流水

而到处漂泊,游走在江河的边缘。

我更象是天空中飘浮的云彩,随着风儿

飘向遥远的天际,孤独的流浪在海角天涯。

我忘不掉故乡那湾湾的小溪,清澈的流水

从那一边缓缓的流过我的小屋,用手捧起

一阵清凉已直透心脾,亦如母亲的乳汁

那样的甘冽,那样的使我难忘。

小溪旁那青青的小草,还有那细细的藤萝,

夏日里开出豌豆般的花朵,成片成片的

铺满了整个的田野,以及路边的坑坑洼洼。

低飞的粉蝶儿,互相追逐着嬉戏于花丛。

更有那家养的`小鸡、小鸭在草丛中

搜寻着虫儿,呼唤同伴享受这天赐的美食。

我更忘不了那绵绵的群山,弯弯的山道

绕过我的小屋,清冽的山泉流淌于

静静的村庄,亦如那优美的小夜曲

伴随着轻微的鼾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当清晨的阳光从山坳中冉冉升起,那幽静的

小山村顷刻就充满了,祥和的欢乐。

山坡上茂密的树林,村后挺拔的竹园,

当清风吹过,掀起那层层的绿浪,

如水波般荡漾,无不展示着生命的美好。

我生活在茫茫的草原,飘浮的白云似堆叠的棉絮,

翻滚着舞动于蓝蓝的天空,与在碧绿的草原上

奔跑的牛羊,自由欢快的嬉戏于广阔的田野。

游牧于无垠的旷野,追逐着白云,驱赶着羊群,

在青青的草地上,编织生活的梦想。

从我踏过的每一块土地,都留下了我辛勤的汗水。

这就是我的故乡,哺育我成长的土地。

在那里我的祖先长眠于此,看护着万物的生长。

我曾无数次的在睡梦中重回故地,每一次都泪湿衣襟。

只因我深爱着这里的生灵,它们都是我的牵挂。

我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向西遥望故乡的圣土。

我就是化作一缕青烟,灵魂也会回到母亲的怀抱。

只有那里的山水田野,才是我永久的安息之所。

我不要墓碑,也没有坟茔,我把这躯体还给大地。

当来年的春天,漫山遍野花儿开遍,

这就是我灵魂的最后闪现。

篇5:灵魂的故乡-诗歌

灵魂的故乡-诗歌

多么诗意的方式

这一夜度过我一生梦想

见到我该见的人

这一夜我似乎疯狂

可又表现得如此平静

这一夜是我此生最无憾

这一夜像过了几辈子

那平常的日子啊

围着我爱的人

在油盐酱醋米茶转

结据而快乐

虽然没有想像的轰轰烈烈

但这是最真实的快乐,

前所未有的幸福

与生俱来的样子

那是真的.吗?

告诉我你真的来到我身边

来到我生活

难道我们会那样?

像梦里相亲相爱

为什么是在梦里相见

告诉我预示什么?

你不是说要来的嘛

我答应你

亲爱的,我答应你

可我又有什么资格去爱你

你是那么优秀

如同天上星星

而我呢?一只想飞

又无法飞出的小鸟

羁押在笼子

谁来把她放出

还能飞向天空吗?

还能展翅高飞吗?

我要飞,我要飞

我要你来把我解救

解救我的灵魂

让她自由飞翔

飞到属于她的家园

飞往灵魂故乡

飞到爱的人身边

做个小小依人的鸟

而不是愁肠百结的藤

篇6:把学校还给学校

把学校还给学校

――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我把它归纳为三句话:把学校还给学校;让学校回归社区;使学校体现现代教育特征。

“把学校还给学校”,这个命题听起来有点怪,“学校”不就是学校自己吗,怎么还需要“还”呢?其实不然,这里试举两个例子。

例一:去年9月刚开学的某一天,我正在一所学校与校长商谈工作,天气闷热异常,学生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挥汗如雨,烦躁不安,于是教导主任来请示校长,下午能否取消正常上课,让学生自由安排?校长说,不行,停课必须请示教育局,要得到教育局批准。这样的问题应该由谁来决定?

例二: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政府曾三令五申,学校不得在双休日、假期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类补习,红头文件也发了,会也开了,甚至动用了“一票否决权”,但是仍然有不少学校在补课,令行并不禁止。于是问题又产生了,政府和学校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政府究竟应该怎样来管学校,管什么?

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学校制度仍然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虽然最近二十多年来我们也进行了很多改革,收到了不少成效,但传统的计划经济属性并没有根本改变。

比如说,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建立了法人制度,学校应该是法人组织,校长应该是法人代表,但其实不然,有名无实,真正的法人是教育局。校长是对教育局负责而非对学校负责,对教育局长负责而非对全校师生负责。因此学校往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的、战略性的发展意识与发展规划,因为不需要有也不可能有。

又比如说,学校的管理结构也不是法人的治理结构,尽管有校工会、教代会,但民主决策和有效监督并不强。因此,学校管理的权力化、非制度化和经验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是家长式管理,非现代组织的特征在一些学校中还相当严重。

从学校内部来说,教育教学制度不是没有,而是很多,整本整本的,但问题是,这些制度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它所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工业社会甚至是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它所支撑的主要是传统教育、标准化教育的需要。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力图代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现代教育(如新课程的推进),却得不到学校制度的有力支持。

学校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它又是一个封闭的孤岛,社区、家庭难以有效参与、有效监督,虽然学生、家长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学校也很少介入社区的文化建设,虽然学校建在社区,也很希望社区环境能与学校教育环境相协调。

这些情况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在基础教育中,通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学校的主体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激活学校的发展潜力,形成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力;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让每所学校都以现代教育的理念与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将对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主要是指:相对于传统学校制度而言的,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与指向,能适应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具有法人主体地位的学校为基点,以有效调节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发展及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新型的政校关系和学校自主发展机制为主要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特征,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促进学生最优发展的“学校制度系统”。这一系统包括:

1.建立“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政府依法管理系统与模式。

2.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和学校内部制度。

3.形成“社区(会)、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机制。

4.开发并形成社会的教育支持、服务与监督系统。

如果真正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那么“把学校还给学校”,就不是一句空话。

一、“把学校还给学校”,政府应该首先行动,从我做起。

要确立政府依法设置学校,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办学观;政府管理模式应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具体行政性管理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指导性管理,政府必须从“大校长”的角色地位上解脱出来,给予办学实体――学校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遵循国家颁行的学校管理规程前提下,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形成学校的教育风格、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激励学校从不同的角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二、“把学校还给学校”并不是对学校的放任自流。

对于公办学校来说,政府是“投资者”,代表人民对公共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与管理,对全体人民群众负责,因此他必然要对学校进行管理,进行监督,依法处分,要对资源的投入效益作评估,这是政府的职责。但问题是:方式是什么?

在“把学校还给学校”的改革过程中,健全与完善教育的法律、法规、制度将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只有明确政府与学校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程序、标准与评估办法来落实,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可能真正地“把学校还给学校”。

与此同时,明确表达政府对学校发展的价值观和导向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投入教育的时候,必然要表达政府的价值取向,并按照这种价值取向来评估投入的效益,这是一种国家意志,它有强制性要求的性质,每一所学校都应自觉贯彻与执行。例如上海市最近提出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标准”,实际上这就是政府在表明: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学校制度和机制可以保证学生和教师能够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有自尊地、创造性地学和教?学校怎样才能成为社会、社区的学校,而非封闭式的“文化孤岛”等一系列意见、看法和导向。

三、“把学校还给学校”并不是无条件的。

学校的发展水平有高有低,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有强有弱。这几年,相当多的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已经有相当大的提高,但不排除学校之间有差异,有的差异还很大。事实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促进学校从他律―>自律―>自治的过程。也就是说,学校的“自治”怎么来?应该是学校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政府可以给予不同的“自治”权力,让学校达到不同的“自治”程度。比如,对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学校,学校应当同时提出一个学校的发展方案,明确提出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政府在经过有关的程序,对学校办学能力和发展方案进行评审的基础上,才能决定授权与否,以及授权程度的大小,授权时间的长短。

四、把学校还给学校,还需要通过培育资源市场为学校发展服务。

在现行体制下,教育的财政投入和人力资源(教师),教育的物质资源配置和知识产品的开发,基本上都是政府提供的。例如学校想引进新的课程,引进好的教育产品,引进它所需要的教育人才,或者学校因某种需要,需要有人来为它做一些短期项目服务,做一些专业技术的服务,它可以到哪里去找呢?有没有这种市场可以去购买这种教育服务呢,实际上是没有的,或者有也是零星的,不成气候的,一般只能通过熟悉的人来找,更谈不上货比三家了。

又比如,学校和教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教育科研或教育实验,搞出了成效,但往往就是写一些文章或报告了事,而很少再进一步开发成可供大家使用的有价值的教育产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教育的“资源市场”,不可能运用一些市场机制来促进这种开发与研究活动,从而抑制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要自主发展,就需要在市场上找资源,因此政府有责任把这个市场培育起来。我认为,我们能不能通过制度创新,例如建立一些教育研究与开发基金,列出一些学校需要的开发项目,通过市场化的招投标来进行或引导教育技术与产品的开发。我们可以通过市场中介,让学校的服务需求与大学、科研机构的服务能力互相“见面”,使供需双方互相沟通。这样可以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来开发高水平的教育专业支持技术和产品,可以加速培植起高质量的社会化现代教育服务能力,形成高效能的教育支持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学校也有了社会化教育资源市场的支撑,不必事事依赖政府,自主办学、个性发展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与此同时,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教育的专业性中介组织也需要尽快地成长起来,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规章(或根据政府委托),遵循独立、公开、公正原则,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沟通、公证、监督和评价作用。如教育决策咨询(可以是政府的,也可以是学校的)、教育信息提供与管理、教育拨款审议、教育财务审计、学校设置和课程设置评议、教育督导、教育评估、教育认证、教育考试、教育资格认证、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等。

如果这些都搞起来了,学校发展的天地就更大了,政府的管理也更活了,学校也就能真正地“还给学校”了。

《中国教育报》2月10日第6版

篇7:把学校还给学校

把学校还给学校

――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我把它归纳为三句话:把学校还给学校;让学校回归社区;使学校体现现代教育特征。

“把学校还给学校”,这个命题听起来有点怪,“学校”不就是学校自己吗,怎么还需要“还”呢?其实不然,这里试举两个例子。

例一:去年9月刚开学的某一天,我正在一所学校与校长商谈工作,天气闷热异常,学生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挥汗如雨,烦躁不安,于是教导主任来请示校长,下午能否取消正常上课,让学生自由安排?校长说,不行,停课必须请示教育局,要得到教育局批准。这样的问题应该由谁来决定?

例二: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政府曾三令五申,学校不得在双休日、假期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类补习,红头文件也发了,会也开了,甚至动用了“一票否决权”,但是仍然有不少学校在补课,令行并不禁止。于是问题又产生了,政府和学校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政府究竟应该怎样来管学校,管什么?

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学校制度仍然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虽然最近二十多年来我们也进行了很多改革,收到了不少成效,但传统的计划经济属性并没有根本改变。

比如说,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建立了法人制度,学校应该是法人组织,校长应该是法人代表,但其实不然,有名无实,真正的法人是教育局。校长是对教育局负责而非对学校负责,对教育局长负责而非对全校师生负责。因此学校往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的、战略性的发展意识与发展规划,因为不需要有也不可能有。

又比如说,学校的管理结构也不是法人的治理结构,尽管有校工会、教代会,但民主决策和有效监督并不强。因此,学校管理的权力化、非制度化和经验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是家长式管理,非现代组织的特征在一些学校中还相当严重。

从学校内部来说,教育教学制度不是没有,而是很多,整本整本的,但问题是,这些制度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它所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工业社会甚至是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它所支撑的主要是传统教育、标准化教育的需要。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力图代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现代教育(如新课程的推进),却得不到学校制度的有力支持。

学校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它又是一个封闭的孤岛,社区、家庭难以有效参与、有效监督,虽然学生、家长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学校也很少介入社区的文化建设,虽然学校建在社区,也很希望社区环境能与学校教育环境相协调。

这些情况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1] [2] [3] [4]

篇8:把雷锋还给雷锋

把雷锋还给雷锋

三月来了,雷锋回来了,一本新的.雷锋传记<雷锋1940-1962>也出版了.据报道称,这本书以300多张首次公开的雷锋照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雷锋形象:助人为乐又追求时尚,爱岗敬业也热爱青春.

作 者:胡湾  作者单位: 刊 名:百姓 英文刊名:PEOPLE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9:把灵魂融入辽阔诗歌

把灵魂融入辽阔诗歌

天地度我以辽阔,因此

我想比他更辽阔

倘若天地是一支笔,我多想

多想在嗷嗷待脯的襁褓

便乖张的汲取脐带上的丰饶

纤巧,又张力十足的

化腐朽为笔尖上的辽阔

/

年复一年,我一直

包裹着我,一层一层地打开

一棵失败的卷心菜

外帮的枯萎散落了几多内心的和合

倘若时光深处真的有一个隧道

那么,谁可以驮着寂寞经历我

谁又可以血液洞开我的辽阔

一边把我浇灌,一边把我穿越

洒一滴泪纵横虚与实的阡陌

是谁把远山推得更远,通往天堂的路

早已冰封,若被一根枝条绊倒

那么我一定是另一根枝条

/

最冷的日子,那从身上

抽出落叶的藤蔓,也会抽出花朵

没有花朵与落叶,我只得把心脏抽出来

仿佛除了它,再也找不到

聊以取暖的火苗

冷,冰雹一样裹挟着我

颤栗的`地平线,仿佛天和地紧咬的上颌与下颌

/

和露珠儿一道,新的一天

将迎来新的蔚蓝,我不是神

也不是一朵白云里穿行的雨燕

是上帝创造了我?还是

我创造上帝——

寂寥与辽阔的学问,原来仅仅是一个人

盖棺论定前的心魔与纠葛

/

《纠葛》

/

生活的本质

原本纠葛,就像得不到和已失去,人活着

就在纠葛中,爱得刻骨铭心,纠结

更深刻

/

生活如一根不顺溜的绳子,一个死扣

一个活扣,每个结,都让心

不知所措

/

即便纠葛,总还有

纠葛的欢与悲,总还有牵念和怀想的甜美

爱,并痛着

/

我纠葛,因为我活着,并活在

爱恨的纠葛中,深爱着你,并被一个你

深爱着

篇10:怀念,灵魂的故乡诗歌

怀念,灵魂的故乡诗歌

莫名地

让我开始怀念故乡

怀念起

那生我养我的故乡

每当想起,故乡这两个字

我的泪水不由地涌了出来

泪眼朦胧中

我的心

又在隐隐作痛

我阔别了二十年的故乡呀

今生叫我如何不能想念你

难忘

那迷茫的二十年前

独自背着流浪的行囊

百无聊赖地离开了你

如同一朵渺小而又无心的浪花

被迫滚进了南下打工者汹涌的`浪潮

苍老的老外婆呀,抱著我泪眼婆娑

年迈的老父亲呀,一直沉默着无语

而故乡母亲那高大的身影呀

从此拉长了我潺潺而又潮湿的思念

我亲爱的故乡呀

是你

给了我,那看黄土地玩黄泥巴的童年

是你

给了我,那喝红薯米粥儿长大的时光

是你

给了我,那纯洁无暇天真烂漫的故事

是你,让我日夜温暖地躺在你的怀抱

编织着心中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梦

我亲爱的故乡呀

是你,让我学会了,今生如何去热爱

是你,让我懂得了一个人活着的意义

是你,让我学会了热爱尘世中的落花

是你,让我学会了拥抱风中飘零的叶

是你,让我喜欢上那朝阳升起的晨曦

也是你,让我眷恋上那落日西下的余晖

我亲爱的故乡呀

是你,让我学会一直喜欢,一直爱着

我眼中所能看到的,一切众生的东西

我总是在想着

哪怕,有一天

风尘仆仆的风沙忽然迷失了我的双眼

而我仍然愿意

躲在黑暗中,继续这么喜欢着,爱着

我亲爱的,日夜思念的故乡呀

今生今世

无论,我的身在哪儿漂泊

无论,我的影在哪儿孤独地行走

我想我的心和爱是与你在一起的

我想,我的思与念

是永远,深刻地埋葬在你的灵魂

米蘭执笔于香港太和

(QQ:417639111)

二零一五年元月八日

篇11:把课堂还给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提倡高效课堂,减负增效。课堂教学革命似乎愈演愈烈,老师们都有点无所适从了,有的甚至高呼“干脆把我的命革了算了”。其实也没那么恐怖!所谓的素质教育、高效课堂、减负增效,都是一个概念,即要求我们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就OK了。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这些学生真笨,反复强调的题还要错;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下的学生,睡觉、玩手机、讲话,各干各的事,玩得不亦乐乎。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老师越权了。学习是谁的事?学生的事。它需要你一个人讲吗?它需要你反复讲吗?不用。就像我们端起碗来喂孩子一样,桌上十道菜,哪一样是他最喜欢吃的,他不说你是不知道的。你夹到他不喜欢吃的菜,他不吃,你要一样一样试,一样吃一点又浪费时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筷子给他,他想吃什么就夹什么,多好啊!老师一个人讲,你知道学生哪些懂,哪些不懂吗?他不说你也不知道。把任务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不也落得轻松吗?

这学期,我就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演绎课堂四步曲,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减负增效。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步,交流自学情况,相互补充。

开学我就发给每个学生一本预习手册,有预习的总体要求,有每课的预习提示,预习前还有复习回顾。学生根据提示,自觉学习。填写的内容比较简单,但一定要认真看课文。第二天课堂上,大家就交流自学情况,相互补充。比如,学《三峡》,课堂上,组长就组织大家读课文,齐读可以,一人一段也可以,目的就是要解决字音。然后,相互翻译,你一句我一句,你不会的我跟你说,我不会的你告诉我,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哪个字不认识,哪个词不理解,在这时都能得到解决。大家都不会的,就问老师,老师马上进行小组辅导,这才叫因材施教。

第二步,交流学习疑问,相互讨论。

预习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提出自学中未解决的三个问题。课堂上,大家就重点讨论各自的问题,有的问题小组内可以相互解答,大家就解决了;有的问题本小组解决不了的,就打热线请教其他小组,如果帮助解决了,就要送一份礼物给对方。这一个环节相当热闹,问的人积极,因为可以借机考考他人;答的人也很积极,因为答对了可以得到礼物。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里,学生们忘却了这是课堂,没有了老师抽问的紧张,也没有了做不起题的烦躁。大家都回答不了的问题,就写在黑板上,交全班讨论。

第三步,师生合作,完成学习。

到最后留下来的问题并不多,但相当有难度。比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是如何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的?《三峡》中写景的句子语言有何特点等等。这些问题多是写作手法上的问题,学生感到不好理解,实际上也是需要老师认真指导的问题,教学的难点也就体现在这里。所以,这些问题老师要讲,而且不惜时间的把它讲清讲透。

第四步,我当考官,考考大家。

作业的设置,多数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置考题,然后交给对口小组的同学完成。学生自己设计的题,难度适中,要求不能参考其他书籍出题,只能是个人的原创。做完后,相互批改了,老师再收起来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如果多数重点都没涉及到的,老师就要补充相应的作业。

课堂四步曲,步步都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有同学陪伴学习,学生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无助。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尤其是一些差的学生,上课违纪的现象都少多了。

我们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学生在自己的阵地上都不采取行动,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的老师不能硬逼,不能强灌,即使硬逼着勉强应战,那肯定也是要吃败仗的。学生的不行动原因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学习内容难易不适中。太简单,学生觉得没味;太难,学生又觉得理解不了。把课堂还给他们,组长组织大家学习,什么题不懂就讨论什么题,谁会的谁就来当老师,这样人人都有事可做了,耍的人就少了。一些偷懒的同学,老师在巡视时还可时时提醒他们。

二、老师讲得过多,提问抽问答问,形式单一,学生感觉无趣。老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尾的讲,始终带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学生最怕抽问,总担心答错了会让同学见笑,老师会批评。把课堂还给他们,随便他们怎么问都没人笑了,心里压力消除了,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三、一人学习,孤独无助。很多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都是不会。家长没法指导,又不方便请教老师和同学,长此以往,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我们经常喊教书难,难教书,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经常喊教书累,教累书那是因为我们占据了课堂,包办了教学。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施以恰当的引导,什么素质教育,高效课堂,减负增效,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郭燕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12:把自信还给学生(网友来稿)

邓艳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对未来的教育今天培养的学生要迎接明天的挑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学生养尊处优,意志比较薄弱,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太强。漫步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我们常会看见满脸愁容、垂头丧气的孩子。细问之,你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学习真难,我学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

“我家没人辅导”等等。这样的一代人要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要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挑战,要面对择业生存的挑战,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又怎能迎接如此多的挑战呢?新世纪的公民,必须要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而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创业的动力。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学龄前儿童,你会干这会干那吗?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能行。可是对于已上了几年学,并拥有不少知识的学生来说却没有了这种自信。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

一、 教育方面的原因。

1.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的教学是双重的传统教育,既有我国几千

年形成的传统,又有从国外引进的传统。传统教育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灌输多,容量少,方法呆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成了听课的机器,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机器 。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自学的能力,认为学习是毫无兴趣的苦差。

2、教师的教育观念偏差和教育行为失当。

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多方面追求,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当学生没考好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此外,教师行为失当也会让学生失去自信,比如:无休止地指责;不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有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使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失去自主性。

3、 教材与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统一。

由于教材过深、过多、过旧,与学生认知规律不统一,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这也是学生丧失信心的客观原因之一。

4、 考评方法的不当。

传统教育以分来评价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容易抹杀学

生多方面的才华,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 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过分宠爱,什么都包办代替,包括生活和学习,慢慢地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就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屡屡受挫后,就容易失去信心。

3、家庭不和、家庭破裂往往使孩子胆怯,缺乏自信。

三、 孩子自身的原因。

1.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2.孩子身体素质差和智力低下;

3.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障碍;

比如: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师生有矛盾,孩子缺乏意

志力,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有懒惰、粗心等不良个性。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信心,他的学习能好吗?我们的回答是:不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回学生的信心呢?

一、协调各种关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1.调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如何,对学生树

立学习的信心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都愿意亲近自己的老师,把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严格要求自己,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位年青的女数学教师,她新接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班级后,她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真诚地关心帮助困难生,从不轻易责怪学生。一学期结束后,她班的数学成绩明显提高,问那些以前数学差的学生,为什么变得喜欢数学了。回答是,喜欢我们的新老师。可见建立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协调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教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爱要得法,期望不要过高,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失败,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也不能唠叨不停,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战胜困难,树立信心,建立健康的家庭情感。

3.协调同学间的关系。

大多数班级中都存在学习好的学生集合成的非正式群体,学习差的学生总是身单影孤。这时教师就要协调二者的关系,让学习好学生与学习差学生结对子,在班级中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困难生树立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必须要作精心准备。备大纲抓住缰绳,备教材明确任务,备学生预测学生掌握情况,备教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找资料丰富课堂知识。

2. 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自己 的言行。

教师态度和蔼、充满激情的讲课,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感染。教师上课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对学生的 回答要及时反应,多用“你真棒”“不着急,再想想”“不要慌,慢慢说”“努力点,你能行”之类的话。不要歧视困难生,上课时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巧设练习,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是的不幸。所以我们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生动活泼、灵活新颖、一题多变、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不同的练习,获得同样的成功感。我们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发性练习等。比如:我教了“倍”的认识以后就设计了拍手游戏,让学生手、脑、口齐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语言表达力、动手能力。又如: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多采用开火车、夺小旗、分组比赛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对学生练习的及时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学生的满足便是得到教师的奖励,比如:一句夸奖的话、一朵红花、一个五角星、一面小旗或一个鼓励的符号等,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练习毫无反应,否则学生将失去做练习的兴趣。

4.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音像并茂,刺激物比较丰富,容量大等特点,使学生左右两个脑都得到兴奋,产生注意中心,大脑不易疲劳,在学习过程中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各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大纲上有这样一段话:“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同样其它学科在生活生产中也有广泛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带领学生在生活生产中去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参观工厂,了解工厂的产品、产量、工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中悟;又如:让学生去体验父母上班的一天,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沟通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积累了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去测量、统计、预算,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让学生明白各学科并无深奥之处,知道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他们的信心。

四、排除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如果学生存在着学习方面非智力因素的障碍,他的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去弄清学生到底是什么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1. 对学习没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的动机,而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先导。如果学生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上课时他就会无精打采,一拿起这门课的书本就会有厌恶感,即使使用一些方法强迫他学习,他也是应付,这门功课的成绩当然就上不去。比如:一个学生数学成绩在90分左右,而语文却常常不及格,这其中的原因是这个学生并不笨,而是对语文不感兴趣所致。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其次,用新异的刺激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兴奋,如:改变教学方法等;最后,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不良情绪的影响。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增强,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消极、悲观、忧郁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学生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质量,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为了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的影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师生达到情感上的和谐;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最后教师要善于相机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3. 缺乏坚强的意志。

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意志力对于人的学习、生活、事业都是巨大的影响。”有人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跟踪发现,这些人有20%的人长大后没有什么成就,而这些人与最有成就的20%的人相比,智力并无什么差异,起重要作用的是顽强的意志力。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而是毅力差。怎样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要“严”字当头,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从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去锻炼。

4. 教师之间有矛盾而造成学习无信心。

这就需要教师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消除彼此间的情感隔阂,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

5. 学生的不良习惯造成学习差。

学生有上课不听讲、不动脑、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教师要针对其表现,对学生进行个别谈心,指出其不良习惯的严重后果,并督促其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改进考评办法,还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

以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要评价学生就以一张考卷来评价,一张考卷是无法展示学生的才华,所以这是不公正的评价方式。学生考不好,必然会遭来教师、家长、同学的轻视、指责,大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类悲剧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这是违背素质教育规律的考评方式。在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改进考评方式是为了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1. 改进考查的方法。

把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情况与期末检测相结合,比如:攀煤公司教育处考核低段孩子时,平时成绩占40%,期末占60%,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笔试、口试、操作的结合,比如:数学测试除笔试外还让学生说口算过程,分析数量关系,给物体分类等。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如:让学生去量操场的长宽,让学生去商场购物等。

2. 改革成绩评定方法。

加大平时检测的权重,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比例为6:4,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期末考卷的恐惧感;让学生参与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对于有创见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对于平时优秀的学生期末可以免试;成绩不以分来定,而是以评价性的语言来评定:优、良、中、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抬起头走路。”我们教学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帮他找回自信;对于那些被我们教育者掠夺了自信的孩子,我们要想办法把自信还给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大声说:“我能行!”

作者邮箱: scpzhdengyan@abcsz.com.cn

[把自信还给学生(网友来稿)]

上《一片槐树叶》的教学反思

回归经典诗歌

春归图现代诗歌

寻找我灵魂的故乡诗歌

《海子的诗》读后感相关优秀700字

《所见》教学设计方案

海子的诗读书笔记

《海子的诗》读后感作文

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海子《相信未来》的全诗

把灵魂还给故乡诗歌
《把灵魂还给故乡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把灵魂还给故乡诗歌(共12篇)】相关文章:

初中散文:游子2022-12-19

流浪者作文2023-04-15

我想,说课稿参考2023-05-31

《明天更辉煌》教学反思之二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2023-01-05

《想妈妈》的说课稿2022-07-22

九年级《武陵春》教学反思2023-11-12

《一片槐树叶》教案2023-11-16

获奖说课稿2022-08-28

烟台的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课文原文)2023-03-26

还念母亲教学反思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