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优秀影评(通用16篇)由网友“一时沉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优秀影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在我看到这个电影名时,我是拒绝的,这么傻,这么普通,这么容易让人忽略。但是,我真正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名字起得好,这个电影里面的人物不正是如此吗。
看过这个片子的一年之后,我终于把手放在了键盘上,想说一说我的感受,我用这个电影做过演讲,别人问到我有没有什么电影推荐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想到三傻。因为我每次想起这个电影,都能感到满满的温暖和力量。
先来分析一下几个人物。
兰彻,电影的绝对主角,他在这个电影中算是一个异类。其实不只是在电影中,在现实中也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敢于创新,他不拘于传统的框框架架,他自己会主宰自己的人生。电影开头利用盐水导电的捉弄人的小把戏,就让我心里一惊。这种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有多少人能够用在实际里?现在的我们,被应试教育捆绑,在学校的条条框框里死读书,我们的创造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冲劲都在分数、成绩、排名中渐渐萎缩了。兰彻的天才让我震惊,他超出平常人的觉悟也让我佩服。其实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关键,有了兴趣,你就会感觉什么知识都好理解。兰彻一直是这个电影的推动者,他的一举一动都和这个学校背道而驰,而他一次又一次正确的决定也一次又一次对这个程序化的社会做出了嘲讽。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学霸”。
法兰。他简直就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影子。有一个说得过的家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父亲。他的人生,好像都在说是是是好好好,他的父母帮他安排好了一切,你应该做什么,你这样做才会有前途。然而他的爱好,他真正擅长的东西,却被忽视,甚至嘲讽。他为了所谓的家人的期待,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成绩也很差,但是,别人只会因为他的成绩差而觉得他一无是处。有的时候,天才和傻瓜只差一个选择。我很高兴也很欣慰,他最后能够鼓起勇气说,表达他的喜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事实证明,他不是傻瓜。
拉杜,一个被信仰缠住的男人。他不是没有实力,只是,他家境的贫穷和本身的自卑让他认不清自己。他没有自信。他把一切都寄希望于那些他信仰的神,他以为那些信仰能改变他,能给他带来好运。但事实上,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在经历过一次死里逃生以后,他懂了,他变得自信,他变得不卑不亢,他变得有自己的坚持。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兰彻。
在生活中,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兰彻来给我勇气,来带领我,来鼓舞我,来狠狠地敲醒这个懦弱的我让我能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勇敢地对我不喜欢的东西说不。可惜没有,既然没有,那么要不在这样被束缚的生活中安于现状,要么,让自己变成兰彻。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给我带来的震撼、感动、鼓舞和启发太多,心里面好像有什么一直压抑的东西喷涌出来了。我想,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目的吧,不仅讽刺了现实,而且他告诉我们,有梦就勇敢闯,有自信,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被教条捆住。
我想,这是一次梦想与现实的激荡。而在这碰撞的火花中,我好像看到了什么。
篇2: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在写影评之前,我情不自禁要大喊三声“谢天谢地”,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没气质的名字而错过了这么一部有气质的电影。我是有着苛求优雅本能的天秤座,有时连好莱坞的经典大片,我都嫌它太过凌厉,而宝莱坞式的歌舞,那种喧嚣,于我而言,更是缺乏小资的浪漫,我总是敬而远之。能看《三傻》,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奇迹,看了之后,我说,这是我生命中的一场艳遇。
每部与青春、梦想、成长有关的电影,都特别容易让人感怀自身。我们也年轻过,却没想过这么放肆,我们也挣扎过,却没能突出重围,我们也叛逆过,却最终成了今天的芸芸众生。也许有人觉得《三傻》的剧情太过理想主义,男主角尽管身世际遇有些惨淡,但他还是成为了上帝的宠儿,而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早已一败涂地。但电影的最高境界,不就是为观众圆梦么,我们看着三个傻瓜的疯狂与抗争,想到那些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想到那些被难题困扰的深夜,想到对梦想和未来的充满激情的期待,三傻最终迎来的阳光灿烂,也终于让我们对自己的青春有所释怀。
坦白说,我是一个俗人,我会嫉妒身边的人拥有的比我多,我会艳羡别人的功成名就。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我很难成为自己少年时梦想成为的那种人,对比今天的自己,曾经的理想实在太过高尚。诚如片中男主人公兰彻的两个朋友那样,越是长大,我们越会选择成为别人期待的自己,背负起责任。很多时候,梦想沦为自己烧给自己的祭品,我们只在夜深人静时,只在失败怅然时,点燃它们,让那一星半点的光芒给自己以慰藉。而兰彻,是那个抓住微光,继而引爆它的天使,那个瞬间,青春积攒的所有光和热,都为梦想燃烧,一阵酣畅淋漓。活出自己,就要敢于从现实高筑的祭坛上跳下来。
好莱坞情节取胜的大片,有着高智商天才们俯瞰众生的倨傲,我们只能顶礼膜拜。而宝莱坞则不然,或许是因为国情相近吧,它让人产生莫名的亲切感。它筑的梦更鲜艳也更简单,讲述一个只要不放弃,就可以无往而不利的童话。电影刻意没有强调从懵懂中醒来的年轻人怎样历经坎坷获得成功,只告诉我们认清自己之后,他们都很快乐。一瞬间,我们忘却了要为梦想付出多少,忘却了那些困扰我们的失失得得。这是一种选择性的忽略,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乐观,反正人生从来不可能用加减法算得平衡,长命百岁或半世痛快,在生而赴死的途中,要有买定离手的气魄。
篇3: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一部喜剧能做到有笑有泪已经算成功了,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予观众的还远远不只这些。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一看似严肃的问题在轻松幽默的故事中得到了回答。这部电影讲述印度“清华”校园里发生的故事,老师和学生都值得一看。今天中国的教育正在陷入南辕北辙,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校园里学生的个性被忽视被抹杀,很少有教师认为个性其实才是一个学生未来安身立命的真正本钱。这部电影让人在笑声中陷入思考,也让人想起韩寒。
光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中文译名,确实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事实上,“三傻”非但不傻,还各有天赋,他们“闹”的也不是宝莱坞,而是帝国工程学院,一个拥有残酷竞争法则的小社会。开学第一天,校长就训话,“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它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它们会怎样?它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即使是印度最好的大学,也不过是希望培养出最会考试的学生,再拼命争取一份既体面又高薪的工作。而学生则沦为学习的机器、成绩的奴隶,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另一方面,家庭的压力也让人不堪重负,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家徒四壁的困窘,都逼着年轻人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有人不择手段,有人甚至选择自杀。
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虽发生在印度,但在中国观众看来却感同身受。在应试教育的体系内,我们从幼儿园起就开始竞争,早已把“一个好分数、一份好工作”当成了学习的终极目标。试问,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上大学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少人还记得最初的梦想呢?现实如此残酷,电影却让我们眼前一亮,男主角兰乔完全是个“异类”,他做什么事都不按牌理出牌,无视权威还爱耍小聪明,但每次考试都能轻松拿到第一,只因他“热爱机械”。在他看来,“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这简单的一句就扇了不少人的耳光。有了他的鼓励,好友法函也勇敢地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梦想,“爸,我做一名摄影师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不知那些习惯了为孩子安排前途的中国家长,听了这样的告白是否会有所触动。
影片中,把兰乔视为眼中钉的查尔图是典型的“好学生”形象。在学校里,他把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为了“第一”常常争得头破血流,毕业后的十年,他开名车、住豪宅、赚大钱,完成了当下中国最典型的“成功模式”。当他得意洋洋地去找老同学兰乔比拼时,却发现对方已经是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而自己的饭碗还得仰仗对方的新专利授权。兰乔告诉他,“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赶上你。”有房有车是否就是成功的人生?如果你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或许就会有新的收获。
当然,电影并没有因为这些思考就显得苦大仇深,相反,乐观、热情、快乐的情绪始终贯穿全片,充满印度风情的歌舞片段也令人沉浸其中。影片在细节的处理上也非常用心,很多桥段都早早埋下了伏笔,前后呼应的安排显出剧作的严谨与别致。在笑料的设计上,更多是来自人物性格的生发,而不是简单的段子堆砌,比如兰乔对于书本概念的独到解释,利用物理原理对捉弄他的同学的报复等等,都显得颇具个性而不俗套。三个小时的片长,绝对能让你笑到底。
篇4: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国内的口碑好得出奇,连同阿米尔汗也在中国名声大噪。两年前那一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没有成就他多少幕后的荣誉,反倒是以四十好几的高龄演青葱少年搏倒了众生。几乎没有人不喜欢。这个片子我也看得挺开心的,它属于最中规中矩的宝莱坞出品,并没有多优质、多有技术含量。它的段子并不新奇,主题也没有创新,它在认真讲一个最传统、最古老的故事,然后在脱离了印度人民自身对电影、对歌舞艺术形式的狂热之后,依然大获成功。
宝莱坞是全世界最傲娇的一块电影产出基地,他们的年产量仅次于好莱坞,他们的每一部电影都舍不得剪拉得很长,他们会在悬疑惊悚里混搭纯美爱恋,他们一定要唱歌跳舞要帅哥靓女,他们一定有着最和谐的价值观,他们不屑于出口票房,自产自销依托于这个民族对待电影艺术深到骨子里的狂热。
《三个白痴》是印度电影里路子相对国际化的那一类,有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变化,有层出不穷的小矛盾和由此产生的段子,人物设置也相对成熟。这是一部让人十分开怀的喜剧片,聪明学生对腐朽的教育制度的调侃,不严肃,但有一种反对的态度在里头。印度人对“智慧”和“善良”这两个品质看得太重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概念对观众心理影响太深。他们期待的完满结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男女主人公王子公主式的“永远在一起”,但是其间的爱情一定是恒久不变的(无论生死),并且作恶者一定受惩,为善者在今生或来世都将得到告慰。《三个白痴》在结局是人间式成功的理想化实现,在那样一片不现实的蓝天白云碧海晴空里,阿米尔以他不俗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俗的财富和声望,用来奉献一份俗但是伟大的事业。他的快乐和满足是那么有感染力,以至于这些被世人高高供起来的利益,像是被其踩在了脚底下。
在中国,有一拨人渴望那样的洒脱,在丰盈的物质利益之上,别无所求的归属感。有一拨人渴望那样的智慧,在电影中那精神力量真的撼动了一些概念上的东西。有一拨人渴望那样的`情谊,朋友之间,爱人之间,不常相伴但永不忘记。有一拨人,渴望那样的财富,当然无论用什么手段得到,都是可以流着哈喇子去梦想的。
印度在国际上有着“净化心灵”的“圣地”的美誉,在这片并不富裕甚至并不舒适的土地上,有一种奇特的价值观。之所以奇特,是因为它的正统能让它的臣民信服、并赖以为生。和谐之美,是泱泱大国求不来的天赋。做一个好人 ,是在现实社会挣扎的个体最无望的奢求。
就像《Vincent》里唱的那般,但世界远不及你美好。
篇5: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一个流俗的片名翻译,耽误了我两年时间!就像国人顺理成章的认为宝莱坞山寨美国好莱坞那样,在片名翻译上也模仿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的影片《两傻大闹好莱坞》将本片顺理成章的翻译为坑爸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正是这样的片名一直让我对本片提不起兴趣,拒绝了几次好友的推荐。感谢有这样一个无聊的夜晚,点开本片从而避免一部经典好片的错失。接近三个小时片长的有歌有舞地道的印度电影看的我酣畅淋漓,看完本片有种当年看《阿甘正传》热血沸腾的感觉,不同的是阿甘是低智商的胜利,兰彻是高智商的胜利;而他们都值得我们脱了裤子说一句“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谦卑的供奉。”
有深度的喜剧让这个夜晚不眠,兰彻、拉度、兰乔三位大学生大闹的不是宝莱坞而是印度最高学府皇家工程学院。三个人并不傻――如果傻是精英的代名词的话,我就不反对称他们为傻瓜。而兰彻大闹的其实何止是皇家学院,而是整个教育思维、整个印度传统社会。作为全球高端人才培训国家,印度在电子信息软件产业算是世界级的领跑者,然而本片却对整个印度的教育思维提出了挑战,机械的如同我朝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只会逼迫更多的学生选择上吊、跳楼和从火车上摔下来,这点对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应该有切身的体会。
拉度和兰乔都是“被工程师”的牺牲者,驱赶他们的力量有时候是自己家专制的父亲;有时候是父亲有病、姐姐嫁不出去的贫困家庭背景;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或多或少对这些压力做出妥协。拉度和兰乔在兰彻的帮助下成功的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收入不多但是会感到幸福,作为对本专业依然没有一丝热爱正处于人生路口的大四学生,看到拉度的这番表白,几乎让我热泪盈眶。
中规中矩的“消音器”和兰彻的十年较量,是一种不错的'对比。只要有兰彻在学校,消音器只能是千年老二。兰彻和消音器代表了学校里两种常见的对比力量,一种是消音器这样能够把书上机械的概念完整表达出来的三好学生,另一种就是兰彻这样能用自己的想法从实用的角度概括出机械的概念的问题学生。这两种状况的结果是消音器会被老师赞赏,兰彻会被赶出教室。十年之后,消音器是成功的――兰博基尼跑车、超大的房子、公司的副总裁……而兰彻同样成功,导演用望杜的成功能够压之消音器的成功的方式,表达出兴趣自由和热爱引导成功的完胜。对教条的教育思维提出了有力挑战,这种挑战并不是推翻式的,影片同样承认三好学生式的古板教育也能成功,只是成功的程度和成功者的心态不同。
另外针对大家对这部电影过分的推崇想要说的是,印度宝莱坞每年盛产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影片,在这一堆影片中难得出现这样有深度的喜剧,即使对本片无比狂热,我也只是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而已。用这样一部影片去拔高整个印度电影并讥笑国产电影的做法并不地道。本片故事依然存有观众熟悉的不足,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兰彻就是科学家望杜,当然这种不足并不影响剧情。
篇6: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如果你承认你有过所谓的“理想”,那么《三傻大闹宝莱坞》有可能会将你所有有关“理想”的概念都彻底打翻,甚至让你痛悔过往的人生原来竟是虚度。“圣人”兰乔如信手拈花般道出一个又一个有关人生的全新理念,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甚至能让心有所感的人泪流满面,唏嘘不已,然而回头面对现实,我等依然只有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一看此片悔终生
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最悔恨的是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青春岁月和金色年华几乎完全是谬误几乎处处都被绑架,其实兰乔所说的道理人人都懂,只是可能从来没有如影片这样以寓教于乐的形式陈述得令人印象深刻感慨不已。我们上学工作,我们恋爱生活,世俗的观念从小就告诉我们要去争取那些所谓的最好的和最棒的,我们为了考试第一而沾沾自喜,我们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而兴奋不已,我们为了找到一个美女老婆而洋洋得意,我们为了一点奖金而喜出望外,当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得到了任何一点所谓的“成就”而踌躇满志时,殊不知荣誉、面子和物质奖励这些东西都不过是精神枷锁而已,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像被套上缰绳的驴而被生活所驱赶着上路,没有人问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当然更不会有人告诉过我们世界是什么以及世界为什么,他们告诉我们的只是利益的争夺和荣辱的计较。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我们的付出和得到是否对等,我们的`所得和追求是否一致,我们的天性和目标是否相容,我们得到的真是我们灵魂深处最想要的吗?在肉食的世界里,浑浑噩噩的我们哪有机会去问哪里有机会去想?《三傻大闹宝莱坞》以嬉笑怒骂的风格充满禅机的对白,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印度电影载歌载舞重于情而疏于理的固有看法,宝莱坞的电影终于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们也有令人高山仰止的那一面,只是宝藏于深山外人不知尔。
再看此片恨终生
权威者的言论、教科书的定义,从来都是我们恪守的东西,很久以来我们从来不去怀疑从来不敢怀疑,于是在条条框框之间我们成为世俗利益的傀儡。多想如兰乔一样自由飞翔在为快乐而求知为良知而问道的真正的蓝天里,可是可能吗?从我们一出生就被告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就没有工作没有金钱没有老婆被人瞧不起,不是我们痛恨学习,而是我们不想为了竞争和利益而去学习,不是我们不爱工作,而是我们不想为了金钱和荣誉而工作,不是我们不爱生活,而是我们不想为了利益和纷争而生活,但是当我们只想活得更率性一些时,当别人比你有钱比你有地位比你有势力的时候,你如何能心安如何能心不旁骛?世界是动物性的是物质性的,从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竞争是它永恒的主旋律,我们不想竞争但是不得不竞争,因为在中国过去的三十年来,不竞争就真的意味着在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死亡。其实我们早已经很累了,但是生命存在一天就必须要竞争一天,是的,我们不想为了一座房子而卖命,不想为了一个昂贵的老婆而卖命,不想为了一个上司的愚蠢决定而卖命,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做立刻有人取代你,你想自由你想独立你不想做生活的傀儡,可如果那样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只有意味着毁灭。想起此事,眼角眉梢全是恨,原来人生竟是如此的不地道!《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个处处都在讲真理讲道理的故事,它的最大妙处在于歌舞欢娱的表面下处处皆禅机,爱情、亲情、友情全部囊括,喜剧、悲剧、闹剧一网打尽,在令人愉悦场面的之中,却是越看越让人憎恨现实的悖谬,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的世界?看此片,从此憎恶这该死的生活。
不看此片误终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蔑视权威挑战教条的好电影,它告诉了我们或者说唤醒了我们最本真的天性,告诉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特别是当你还比较年轻时,特别是当你还有时间有力量反抗的时候,那么试着反抗一下吧。正如片中人所言,不必为了金钱和地位去学习,为了兴趣和爱好去学习,跟着感觉走,当你的所好和所学都达到一个高度时,金钱地位将会随之而来,前提是你一定要真正在你喜欢的领域里学得精通做得精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像《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那个“背书机器”一样选择一条急功近利的道路,那最起码还算世俗的光宗耀祖,那起码还能赢得很多世俗之人的羡慕和尊重。印度电影就如印度的民族性一样,似乎永远快乐永远都轻松自如,任何悲伤的和喜悦的事情都能以歌舞为承载物来抒发情志。《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歌舞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与剧情真正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娴熟的场面调度,把一部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处理得丝毫不冗繁漫长。看这样的电影,一来体会人生得失,二来感受电影技巧,不看就是遗憾,何乐不为?
如果有人反感印度和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将会让他对印度电影心生敬意,如果有人没看过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将会让他认识印度电影,如果有人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大篷车》的时代,那么《三傻大闹宝莱坞》将遗憾地告诉他他早已经落伍很久了,很不幸我一度就属于最后这一类人。《三傻大闹宝莱坞》征服了很多人,也征服我了,看此片悲欣交集,情不自胜,一日而三叹,怅然若失而又若有所得,电影的魔力一至如斯。
篇7: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起初刚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我感觉这无非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但看完影片后,它给我留下更多的是感动与激励,让我明白了该如何对待朋友,在应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应对迷茫的时候就应如何应对。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拉杜和法兰在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兄弟兰乔的途中遇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透过倒叙的方法,影片重现了他们三人在皇家工程学院学习时的点点滴滴。主角兰乔不随波逐流,用他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用智慧打破学院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帮忙两个好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他那乐观的态度、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机智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确实就应好好珍惜。当拉杜的父亲病危时,兰乔第一时间赶到了拉杜家。在交通不便的状况下,兰乔用电动车及时地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拉杜父亲的生命,蘸屠杜一齐陪在他父亲身边。“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放心,只要邮政局长还在那里我们就不会走,不用怕!”“谢谢哥们!”,看着他们相拥在一齐,听着这些的话语,我眼中的泪水在不停地打转,自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震动,心与心似乎在电影中找到了平衡点。他们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宝贵。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所以,我们就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动。
执著地做自己感兴趣的、有好处的事情,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的生活将是快乐的。“明白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明白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兰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梦想一向只是埋在心里,所以他活得很痛苦。在兰乔的鼓励下,他最后勇敢地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兰乔一向追求着自己的机械梦,他快乐着,并最终成为了印度闻名的工程师。想想当今的我们,许多人都感觉到迷茫,感到无聊,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什么呢?我们当初的梦想呢?寻找我们的梦想,并执著的追求吧!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好处,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的!
兰乔有一句口头禅:Allis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用心向上的心态去应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is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应对问题的勇气!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穿裤子跟着你跑。”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朝气蓬勃,不要再迷茫了,乐观地应对生活吧!让我们珍惜朋友,追逐梦想,追求卓越,相信成功会来敲响我们的门的!
篇8: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首先,我要说,无论是《三傻大闹宝莱坞》还是《三个白痴》的译名,都翻译的太烂了,完全使人的思想误入歧途,根本没有把《Threeidiots》的神韵翻译出来,也使得一部好电影差点蒙尘。但是群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豆瓣、时光和IMDB上极高的评分以及许多网友的力荐,我终究没有错过它。
看完这部电影,也使得我对国产电影更加悲观和失落了。不得不说,这绝对是印度电影史上不多见的经典之作,也是宝莱坞的一朵奇葩。导演成功的将歌舞、教育、亲情、友情、感情、学业和事业等因素融为一炉,让人在欢喜中感动,在感动中微笑。
请允许我用A、B、C来指代片中的三个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名字实在难念。剧情就不再复述了。我只谈谈这部电影给我们的一些启示和感想。首先是教育的理念。
片中的主任,长期以来严酷的推崇竞争,相信只有不断奋进去追求成功,才能真正成为成功者而不被淘汰,于是学校的学风也就变得个性严厉。大家疯狂的学习,背书,考高分,在皮鞭下奋进拼搏,你追我赶。这种学风,很像目前中国许多高校所追求的那样。
在印度,似乎工程师和医生是最受欢迎的职业,对子女抱有极高期望的父母都期望儿子成为工程师,女儿成为医生。成为工程师,就能够获得成功。于是,A,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父亲像希特勒一样独裁和暴躁,逼迫儿子放下摄影的梦想而来到那里学习。学校里的主任,也不负众望,用极大的压力和残酷的竞争逼迫学生去追求卓越。
但是,这种即使在中国也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学风建设思想,却遭到了一个富家子弟C的鄙薄。“不要去追求成功,当一个好工程师,成功自然会来追求你!”他幽默的讽刺教条式的死板教学。“为什么要用那么复杂的定义去定义一个事物呢,它明明能够说的很简单。”于是他不断被赶出课堂。但是他对知识狂热的热爱,使得他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并且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死板教条和开朗活泼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也许,主任抱有的治学态度确实使得学校成为了国内第一,并且培养了许多成功的工程师,但是,却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天才来。所以,主任的那支太空笔,始终送不出去。看看学校里的那个大家眼中的模范生吧,他对教授很有礼貌,无论对错,都一律理解,每一天教条式的背诵课本,不理解的地方也无所谓,全部背下来,考试就有高分,坚持下去,就会有好工作。这样的“优秀”学生能成为真正的人才么?C替我们回答了这一点,利用其从外国回来,不懂印度本地语言的特点,他修改了这个模范生的教师会发言稿,而根本不注重词语内涵只会死记硬背的模范生,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时候,却无意中把下面在座的主任和教育部官员都羞辱了一番,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一幕,和《闻香识女人》中帕西诺的精彩演绎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主任对学生的高压,也使得许多学生因此而自杀,包括自己一向拒绝承认而谎称为被火车撞死的自己的孩子。极端的理念,极端的方法,也造就了无数的杯具,许多可用的人才,就把大好的青春葬送在了那里。
大学是什么,不就应成为一个机械制造厂,只会生产死板的背书机器,它就应是知识的乐土,人们在那里追求知识本身而不是功利的为了成功。有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光辉灿烂,甚至冠冕堂皇的借口里迷失了真正的方向。主任的儿子,也许本来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却被逼上了不入流的工程师的行列,最终在高压中自杀。
影片中,许多次,聪明而真正热爱知识本身的C都灵活的运用了所学的知识。比起那些只能在黑板上默写公式或者教条的记忆课本的教授而言,他出色得多。尤其学业结束时,帮忙主任大女儿产子的那一幕,灵活的将工程学现场发挥,而学术权威的主任只能吃惊的干瞪眼。鲜明的比较,再次扇了僵化的竞争体制两耳光。
其次,人生的信念与价值,人生就应追求什么,成功么?确实是,但是只以成功这样一个空泛的词语作为追求,是不是太迷茫了。C对我们说,要追寻自己的内心。
影片里,借用了许多人的故事来表述这一点,看起来失败的或是看起来成功的人们,其实都过着一种失败的人生。
主任的女儿的未婚夫,用C的话来描述这人以及两人的关系,就是“他先读工程学,再读MBA,最后在美国当银行家,你在他眼中就是一张利润表,他不在乎你,他在乎的是你的身份,主任的女儿,医生,这就是他想要的。”所以,当弄脏了他的衣服,他只会大叫“你毁了我180000的衣服!”当手表丢了,他根本不关心女孩的想法,只关心那块昂贵的手表。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小段:当你对大人们说,有一座装饰着鲜花,颜色鲜艳的房屋,他们根本没有概念,但是当你对他们说,有一座价值1000万的房子,他们必须会大叫,那真是漂亮的.房屋啊!许多人都是这样变成庸俗的大人,其他人在他们眼中都变成了标签,“女医生”、“主任的女儿”就是这样。当女孩发现这一切,明白这一切时,不在屈从于世俗,而是追随自己的心时,她才发现C才是真正的爱人。
A一向相当摄影师,他有很高的天赋,但是当所有人都对他说不时,他也就收起了自己的梦想,开始了工程学的学习。当C帮忙其再次踏上梦想之旅时,他追随着自己的心,最后成为了那个偶像摄影大师的助手,最终取得了成功。
B作为A和C的死党,但是来自家庭的重担让其对学业产生了很深的恐惧,于是,他拜神,烧香,尤其发成绩的前夜。长期,虽然他得到了AC作为朋友,但是当主任用家庭和学业作为逼迫的压力时,他也动摇了,他开始远离C,去和其他人一样,走模范生的道路,去“成功”。友情,知识,真正的价值被抛弃了,高分和老师的认可成了B新的价值目标。但是,当C终究救活了他的父亲,并且对他说,考试有许多次,父亲只有一个时,他最后被友情折服,最终,在学业与友情的两难选取中,他跳下了三楼,再次站起来的他,最后理解了,有些东西是不能被屈服,不能放下的,追随自己的心,准没错。所以,作为最后一名,他却感动了面试官,拿到了想要的工作。残酷竞争和枯燥的压力,当然没有友情、亲情来得可贵,更能培育一个真正的人才。
而主任,作为最严酷的管理者,确实带领着学校完成了历史性的飞跃,但是却因此失去了大学真正的内涵。他用高压把一个个学生逼上死路,把一个个家庭送人绝境,甚至也逼死了自己的孩子。他却越发固执和偏执。竞争中被淘汰的都是弱者,只有分数才能证明学生的价值。也许,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拒绝承认,自己确实是一个“谋杀犯”。先谋杀了学生的精神和创造力,再把落在后面的人的身体也谋杀。
那个模范生呢,一向把成绩看做学习的一切,所以考了第二名的他悲哀不已。根本不关心知识,而是为了虚荣学习的他,最后在大会上洋相尽出。最终,他回来履行誓言,成功是什么,在他看来就是跑车,有枫木地板的别墅和昂贵的西服。但是,他依然不得不在社会里夹着尾巴做人,到处求人才能得到生意。而C那惬意的生活,跟随心的脚印,最终成为大发明家,一边创造,一边教育孩子,快活的生活,而且还是模范生一向要求的人。两人的比较,不仅仅彻底证实了模范生的失败,也再次凸显了形式主义的教育的危害。
可喜的是,C最终实现了梦想,并且跟随他的人也都拥有了幸福的生活。而影片中反映的教育现象,在中国却颇为流行,并且成为了从小教育孩子的思想。我们有多少天才夭折在了这样的体制里?而从家长到老师,却都把这种体制奉若圭臬。
影片里,A的父亲最终能够体谅了A的梦想,把电脑卖了买相机支持其发展,使得最后A成了出色的摄影师,在中国,却没有多少父母能有这样的觉悟。也许他们不如A的父亲那样独裁专制,但是却终究走不出教育的误区。孩子在看《红楼梦》,那就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只有看物理化学英语,才是值得夸奖的好学生。
影片里,严酷的主任也最终认可了C的才华,把那支留存了35年的太空笔找到了传人。当他抱着孙子时,亦老泪纵横,不用去当工程师了,你想当什么就是什么吧,足球运动员怎样样?而在我们身边,只有一个学校比一个学校喊的更响的口号,一个学校比另一个学校抓的更严的管理和更大的压力。并且乐此不疲。我不禁要想,如果C在中国,他能得到太空笔么?
电影终究是电影,现实终究是现实。也不难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在中国会引起这么高的反响和追捧。虽然说的是印度,却也和我们如此相似。
究竟谁才是傻子,C看起来很傻,做事和大部分都不一样,追求也一样。甚至,会为了别人的父亲而疯狂的奔向医院,会即使得不得学业证书也要来上学。但是周围的“聪明人”们,难道真的聪明么,难道不是被世俗的糟粕所捆缚同化,最终变成了一样的平凡而卑微。而C,完全漠视世间的陈规陋习,他心中只有最朴素的我们都明白的道理。庸俗的事业和金钱不能和亲情家庭相比,形式化的证书与成绩不能和知识相比。他只是天真的奔向自己的目标,而抛弃了世人的俗见。究竟谁才是白痴?
许多人不喜欢印度电影,因为不能理解其中的歌舞,其实这只是文化的隔阂造成的,不能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认定有印度歌舞的电影就是不好的。正如科恩兄弟的电影在中国很难引起大的反响,就是在于科恩兄弟的电影太“美国”,我们不能理解其中要表达的意思与反应的现实。但是,这部电影鲜明的主题以其通俗但不媚俗的叙述方式,也使得其拥有极大的潜质成为一部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的广泛传播且被喜爱的电影。
最后,我想说说导演的剧情与情感的把握极好,使得这样一部电影没有落入俗套,插叙的使用以及峰回路转的剧情,使得观众一向在思考,C到底去哪了,到底怎样了,时而乐观时而悲观,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整部戏亦是如此,悲喜交集,悬念迭出。当C成功的帮忙那个延迟交作业的学生完成飞行器而高兴的载歌载舞时,飞行器的录像机却突然拍到绝望上吊的学生。当各种温馨与流泪都不能唤醒沉睡的B时,免去嫁妆的一个玩笑就使其立即从封闭中苏醒……我们跟着导演的镜头,时而欢喜大笑,时而感动泪流,欣喜中蕴藏悲伤,感动里带来欢笑。接近三小时的电影,却一点也不嫌冗长与臃肿。众生百态,嬉笑怒骂都在其间,值得细细体味。
篇9: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明白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明白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拜拜,娶摄影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去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这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主人工兰彻(rancho)对他的好兄弟法翰(farhran)说过的一句话。整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傻大闹宝莱坞》又名《三个白痴》,没看时我以为是纯脆搞笑的美国影片,看了才明白这是一部引度的影片(恕我当时把“宝莱坞”看成了“好莱坞”)。此片导演拉库马·希拉尼,大体改编自印度畅销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pointsomeone)。故事很爆笑,情节很跌宕,虽然长达164分钟却不会让你感觉枯躁无聊。名字里的“三傻”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行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居高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彻,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彻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翰和兰朱(ranju)。
影片开头,在校长“病毒”对着所有新生侃侃而谈他的荣誉--一支他的主任送给他的“太空笔”,所有学生都带着崇拜的神情认真的听着他的演讲时,兰彻却提出了一个气爆校长的问题“为什么不用铅笔而花几百万去买那个东西呢…”他这一问无疑给在场的众人一道电闪雷劈啊,且成功将校长气走并深深地“记住”了他。同时,影片也是在这个时刻才吸引了我的眼球,想明白他接下来还会干些什么让校长“心脏病”爆发的事。
整部片子,我只提出三个我想说的点。这么说,是因为这部片子看完后我真的有很多话很多感触想与人分享。
一经典语录
如果你看过这部片子,你必须也会赞同我,这部片子真的是通片下来都是经典语录。如果你没看,我在此极力推荐此片,你还在等什么
经典语录最有特色的一句话莫过于兰彻经常挂在嘴边,并且还救了小婴儿一命的口头禅:“一切都好(aalliswell)。”这句话总在他感到害怕或遇到困难时冒出来,也是他出场时说的第一句话,更是倍受争议的一句话。
好友拉朱因各种害怕没办法专心投入学习时,兰彻对他拍拍胸口说“一切都好”,当时拉朱就提出了质疑,“说这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吗”在我们以为兰彻会不知如何回答或者至少要犹豫几秒时,他却立即很认真虔诚的回了句:“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让你有勇气去应对困难,解决问题。”
这似乎有点类似于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胜利法”,能用,有用,却不能滥用。兰彻说了这句话后他会立即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不要只模仿他的话,而忘了他的行动。
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很相似,这也是我看了这部片子后很有同感的原因。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三亿个精子赛跑。”
在“皇家工程学院”中,成绩就是一切,第一是卓越,第二就是lowser。所以人人都很有压力,学生自杀率很高。我不明白这句话与片尾最后一句“免费推荐,望度先生……为了你的人生赶紧快跑吧。”有没有什么关系。但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兰彻才会讲台上对着包括校长在内的众人说了段让人沉默的话语:“你们都陷入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那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在好友拉朱被校长逼得跳楼自杀进了医院后,兰彻将好友法翰父母微笑的照片放进了好友的钱夹里,告诉他,如果他想自杀,就想想父母看见他的尸体时,脸上的微笑会变成什么样。
他似乎总是有办法让生活变得完美起来,总是让我恍然大悟,啊,生活原先能够这样过。而那些经典语录,不仅仅表现出了印度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状况,而且让人受用一生。
二画面镜头
电影中途有个很搞笑的情节,在介绍好友拉朱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的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的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并且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朱家,电影就自动有彩色转黑白,工整得近乎精致。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另一点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是所有印度电影的特点。那就是在电影的放着放着的中途,总会无缘无故突然跑出很多人来不分场合的在大街上或某处和主人公一齐忘情的唱歌跳舞,歌舞又臭又长,无聊之极。
可《三傻》却恰到好处的用歌舞充分诠释了兰彻“一切都好”的乐天派心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校停水时,一群学生们直接拿了塑胶管作喷头就冲,在洗澡间大跳“洗澡舞”的场景。它把学生们的疯狂和自由的灵魂全都释放出来,让每个人都陷入了无限欢快中。自己的身体都会不自觉的跟着摇摆起来。
我十分佩服导演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告一段落镜头都会切回故事进程,简单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比较,让观众的情绪从简单惬意的一端直坠沮丧遗憾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深度,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三自嘲
看完之后,一向让我哈哈大笑的,是“消音器”在演讲时念得那首兰彻写的诗:
“放一个很响的屁是值得骄傲的
放一个中等的屁是能够理解的
放一个轻柔的屁是十分糟糕的
而一个无声的屁是让人无法忍受的”
这看似令人爆笑的四句话总让你笑完之后有一种沉思的感觉。事后想想,他说的不全是屁话,确实很有道理。
我们把这种自嘲的方式叫做“严肃的调侃”,影片超多运用了这种手法,而这种不名自嘲的手法也让影片不至于是干巴巴的励志,也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
人人都明白兰彻说得都对,却也都明白他那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理想应对现实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的“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的。更多时候,高歌“一切都好”也只是一种阿q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辈的压力,生存的务必,机会的稀缺和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抱着空有的理想前行者的悲惨命运。
《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也是经过单身带着五岁的小儿子无家可归,睡过厕所,受过救济的低谷,抓住机遇,不断努力,最终才奔向成功。《三傻》则将一个独行者艰辛的十年干脆直接忽略,重点全放在了理想主义的理论上。没有调侃,不高自嘲肯定不行。长达两个小时多的,无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简单讲完了。不刻意逗观众开心,不做作的煽情,却总惹人发自内心的笑完哭,哭完又笑的笑中带泪。
这种“理想主义”是不是真的不该存在呢在十分现实的现实社会中,我们只有透过“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管如何,对于兰彻勇于向现实发出挑战的勇气我都是十分感动并全力支持的。不管他最后的结局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们都就应是支持的。也许改变现实中的一些东西,这股力量还太过渺小。也许我们在乎的更多的是“好好的生活”,走向成功,比别人要强,无论用什么方法。
我还是不期望自己“在临终前才后悔”,一辈子过着连自己都不想过的生活,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仔细想想,不管是理想中还是现实里,这句话其实是十分受用的。其中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
影片的成功之处还有一笔,大家记得影片开头兰彻揶揄校长的那一幕吧,最后,校长总算把面子挽回了一点,他把那支太空笔送给兰彻前对他说了段话:“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向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明白吗我的院长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就把它送给他……去,学习去,考完试就滚……”
你不可能一向都对,这句话把理想拉回现实,也给我们一种真实感。
回到主题,我们的”喜欢“到底有多重要其实整不影片下来都在阐述这个问题。影片最后也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最后,法翰成了摄影家,拉朱被一家公司录用,兰彻成了一个一年又四百项发明的同时,还是一个小学校长,正在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我们的”喜欢“其实也将是改变我们一生的东西。如果你还有什么顾虑,就拍拍胸口说声“alliswell(一切都好)”。
篇10:三傻大闹宝莱坞
你想要的一切都在这里,
你的一切迷茫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一波三折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能在电影中找到位置,归属与信仰。
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到别人,
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反面的,看就看自己的选择。
最后一幕反派老师的真心话让人非常动容——你不可能永远是对的。
故事并没有将主角推上神坛——
要知道,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不仅如此,电影透过故事,
向我们有趣地展现了印度人民的生活和很多现状,
就业,生活贫苦的家庭,贵族对金钱的崇拜。
没有义正言辞的批判,
但就是能让你感受到风向与价值观指引。
不仅如此,电影中对教育方式的探讨也是很有价值的。
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
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落点也应该是人。
篇11: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影评
名字里“三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Rancho(Rancho),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Rancho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Farhran(Farhran)与Raju(Raju)是大傻瓜了。
这个特立独行的Rancho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Raju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以后只要一演到Raju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Rancho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但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没有那些调侃与歌舞,剩余的便只有干巴巴的励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人人都知道Rancho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个“典范”也许毫无人格魅力,缺乏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当个打工皇帝;但在一个贫富分化严峻,大部分人尚在为温饱奋斗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不先孕育出适合理想成长的土壤就空谈理想的实现是多么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条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要超越生存阻碍,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当然可歌可泣,但这其中必须跨越的灰色地带可比电影一笔带过十年的笑谈残酷得多,不一定白骨涔涔,可至少也血泪斑斑。已经浪漫化了的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都还得展示主人公带着年幼的孩子无家可归,经过睡厕所、吃救济的低谷才能抓住机遇,终于奔向成功;《三个傻瓜》将一个独行者的奋斗艰辛干脆忽略,重点完全放在理想主义的理论之上,没有调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
尽管电影终究是一场理想主义的美梦,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Rancho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尽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方向,但起码,这一点恳切的诚实颇为难得。 特立独行的Rancho是个只能生活在电影里的虚拟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勇气与执着依然令人敬畏。他就是叶芝在《当你老了》中所全心热爱的“朝圣者的灵魂”。我愿意看到他成名成家,终于抱得美人归,哪怕这一切真的只能是梦。
篇12: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印度教育喜剧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两个好朋友拉加和法罕寻找失散多年的好兄弟兰彻的旅途,以第二主人公法罕的视角重现了他们不平凡的大学生活,展现了青年人对自身命运的迷茫、担忧、恐惧。更深刻批判了印度填鸭式、等级式教育,启迪着我们教育要因材施教,体现个性。
皇家理工学院是全印度著名的学府之一。能来这里上学的学生必须经过一番苦战,才能从400万份申请书中脱颖而出,成为200份中的幸运儿,真可谓是万里挑一。当然,一旦考上了这所名牌大学就意味着平步青云,成为人人都羡慕的工程师。因此,这里的每个学生都身上都肩负了家庭的希望,就比如说剧中的主人公之一法罕,他之所以上皇家理工学院,是因为父亲殷切的希望,而非心中所愿。
当所学非所愿时,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低下。因为我们只觉得所学的只是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就好了,这时学习就变成一种责任而不是义务。孔子在《论语》中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剧中试考第一的兰切也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所学习的事是所感兴趣的,执意的,我们就会变成乐知者。而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但学校、老师、父母、甚至于我们都会自动的忽略我们的兴趣爱好。就像剧中的法罕梦想成为一名摄像师,但他只能把梦想埋在的埋在心中,以至于他活得很痛苦,这样怎么可能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就算他很努力学习,可每次还是垫底。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影片中的“病毒”校长奉行填鸭式、等级式教育,在学校彻底底贯行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而乔伊和查尔图变成了这一法则下的牺牲者,乔伊接受不了被退学的打击上吊自杀。查尔图更可怜,他似乎变成了另一个“病毒”校长,为了分数去学习,不择手段的去达到目标,以他人的成功来衡量自己。他的人生就像一场赛跑,永远在追赶着一个虚无的敌人,活在他人的影子下。在这场比赛中,他筋疲力尽却又不得不前进,可前进的只是他的躯体,失去了自我的灵魂。
其实,教育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非是人获取金钱、权力、名利的手段,正如电影中所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所以学校不应该成为考试工厂、老师不应该成为教育流水线的工人、学生更不应该成为千篇 一律机器。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实行应式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以至严重忽视了学生个性,甚至扼杀了这份个性,造成很多学生对权威言听计从,知道做什么,不敢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缺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批判性精神。
艺术来源于生活,《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映反应的现象其实就在你我身边。衡水中学要求学生必须手写印刷体、被誉为高考工厂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学校……再说说我们自己父母就怕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一是拼命补、补、补!别人会的我们要会,给人不会的我们必须也要会,却不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 但你们会说这是‘良好的训练’ 而不是‘良好的教育’。”学生不是马戏团狮子,所需要的不是良好的训练,而是良好的教育。而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充满多姿多彩的灵魂,并不是以升学历可高分来划分。
要达到良好的教育,首要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个性,用这两者达到文者习文,武者习武。教育的春天应该是万花争艳,让每个学生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花。而在这条走向春天的路上,我们的旅途还很漫长。
作者:方丽兼
公众号:鲁东语文工作室
篇13: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大学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起初刚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我感觉这无非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但看完影片后,它给我留下更多的是感动与激励,让我明白了该如何对待朋友,在应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应对迷茫的时候就应如何应对。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拉杜和法兰在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兄弟兰乔的途中遇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透过倒叙的方法,影片重现了他们三人在皇家工程学院学习时的点点滴滴。主角兰乔不随波逐流,用他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用智慧打破学院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帮忙两个好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他那乐观的态度、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机智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确实就应好好珍惜。当拉杜的父亲病危时,兰乔第一时间赶到了拉杜家。在交通不便的状况下,兰乔用电动车及时地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拉杜父亲的生命,幷和拉杜一齐陪在他父亲身边。“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放心,只要邮政局长还在那里我们就不会走,不用怕!”“谢谢哥们!”,看着他们相拥在一齐,听着这些的话语,我眼中的泪水在不停地打转,自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震动,心与心似乎在电影中找到了平衡点。他们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宝贵。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所以,我们就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动。
执著地做自己感兴趣的、有好处的事情,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的生活将是快乐的。“明白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明白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兰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梦想一向只是埋在心里,所以他活得很痛苦。在兰乔的鼓励下,他最后勇敢地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兰乔一向追求着自己的机械梦,他快乐着,并最终成为了印度闻名的工程师。想想当今的我们,许多人都感觉到迷茫,感到无聊,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什么呢?我们当初的梦想呢?寻找我们的梦想,并执著的追求吧!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好处,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的!
兰乔有一句口头禅:Allis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用心向上的心态去应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is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应对问题的勇气!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穿裤子跟着你跑。”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朝气蓬勃,不要再迷茫了,乐观地应对生活吧!让我们珍惜朋友,追逐梦想,追求卓越,相信成功会来敲响我们的门的!
篇14: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中学生
如果你承认你有过所谓的“理想”,那么《三傻大闹宝莱坞》有可能会将你所有有关“理想”的概念都彻底打翻,甚至让你痛悔过往的人生原来竟是虚度。“圣人”兰乔如信手拈花般道出一个又一个有关人生的全新理念,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甚至能让心有所感的人泪流满面,唏嘘不已,然而回头面对现实,我等依然只有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一看此片悔终生
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最悔恨的是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青春岁月和金色年华几乎完全是谬误几乎处处都被绑架,其实兰乔所说的道理人人都懂,只是可能从来没有如影片这样以寓教于乐的形式陈述得令人印象深刻感慨不已。我们上学工作,我们恋爱生活,世俗的观念从小就告诉我们要去争取那些所谓的最好的和最棒的,我们为了考试第一而沾沾自喜,我们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而兴奋不已,我们为了找到一个美女老婆而洋洋得意,我们为了一点奖金而喜出望外,当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得到了任何一点所谓的“成就”而踌躇满志时,殊不知荣誉、面子和物质奖励这些东西都不过是精神枷锁而已,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像被套上缰绳的驴而被生活所驱赶着上路,没有人问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当然更不会有人告诉过我们世界是什么以及世界为什么,他们告诉我们的只是利益的争夺和荣辱的计较。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我们的付出和得到是否对等,我们的所得和追求是否一致,我们的天性和目标是否相容,我们得到的真是我们灵魂深处最想要的吗?在肉食的世界里,浑浑噩噩的我们哪有机会去问哪里有机会去想?《三傻大闹宝莱坞》以嬉笑怒骂的风格充满禅机的对白,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印度电影载歌载舞重于情而疏于理的固有看法,宝莱坞的电影终于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们也有令人高山仰止的`那一面,只是宝藏于深山外人不知尔。
再看此片恨终生
权威者的言论、教科书的定义,从来都是我们恪守的东西,很久以来我们从来不去怀疑从来不敢怀疑,于是在条条框框之间我们成为世俗利益的傀儡。多想如兰乔一样自由飞翔在为快乐而求知为良知而问道的真正的蓝天里,可是可能吗?从我们一出生就被告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就没有工作没有金钱没有老婆被人瞧不起,不是我们痛恨学习,而是我们不想为了竞争和利益而去学习,不是我们不爱工作,而是我们不想为了金钱和荣誉而工作,不是我们不爱生活,而是我们不想为了利益和纷争而生活,但是当我们只想活得更率性一些时,当别人比你有钱比你有地位比你有势力的时候,你如何能心安如何能心不旁骛?世界是动物性的是物质性的,从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竞争是它永恒的主旋律,我们不想竞争但是不得不竞争,因为在中国过去的三十年来,不竞争就真的意味着在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死亡。其实我们早已经很累了,但是生命存在一天就必须要竞争一天,是的,我们不想为了一座房子而卖命,不想为了一个昂贵的老婆而卖命,不想为了一个上司的愚蠢决定而卖命,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做立刻有人取代你,你想自由你想独立你不想做生活的傀儡,可如果那样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只有意味着毁灭。想起此事,眼角眉梢全是恨,原来人生竟是如此的不地道!《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个处处都在讲真理讲道理的故事,它的最大妙处在于歌舞欢娱的表面下处处皆禅机,爱情、亲情、友情全部囊括,喜剧、悲剧、闹剧一网打尽,在令人愉悦场面的之中,却是越看越让人憎恨现实的悖谬,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的世界?看此片,从此憎恶这该死的生活。
不看此片误终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蔑视权威挑战教条的好电影,它告诉了我们或者说唤醒了我们最本真的天性,告诉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特别是当你还比较年轻时,特别是当你还有时间有力量反抗的时候,那么试着反抗一下吧。正如片中人所言,不必为了金钱和地位去学习,为了兴趣和爱好去学习,跟着感觉走,当你的所好和所学都达到一个高度时,金钱地位将会随之而来,前提是你一定要真正在你喜欢的领域里学得精通做得精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像《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那个“背书机器”一样选择一条急功近利的道路,那最起码还算世俗的光宗耀祖,那起码还能赢得很多世俗之人的羡慕和尊重。印度电影就如印度的民族性一样,似乎永远快乐永远都轻松自如,任何悲伤的和喜悦的事情都能以歌舞为承载物来抒发情志。《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歌舞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与剧情真正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娴熟的场面调度,把一部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处理得丝毫不冗繁漫长。看这样的电影,一来体会人生得失,二来感受电影技巧,不看就是遗憾,何乐不为?
如果有人反感印度和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将会让他对印度电影心生敬意,如果有人没看过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将会让他认识印度电影,如果有人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大篷车》的时代,那么《三傻大闹宝莱坞》将遗憾地告诉他他早已经落伍很久了,很不幸我一度就属于最后这一类人。《三傻大闹宝莱坞》征服了很多人,也征服我了,看此片悲欣交集,情不自胜,一日而三叹,怅然若失而又若有所得,电影的魔力一至如斯。
篇15: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影评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励志性甚至于不亚于《阿甘正传》,电影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剧情也不错,非常喜欢里面的对白,当然这得归功于这部电影有个非常好的编剧。
近年来印度电影发展挺好,《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囊括了奥斯卡多个奖项,更是成为最佳影片,而在我看来,《三傻大闹宝莱坞》一点都不亚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样是励志电影,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这个影片阐述的理念,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它抨击印度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学习只为单纯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从来不去想这个问题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就像里面的兰彻一样,当他提出了两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给大家时,竟然没有人去怀疑这个问题就直接去找答案,大家不会为了即将获得的新知识而感到兴奋,只为了寻找单纯性的答案而去白白浪费精力,从来不会去进行主动性的思考,任何一个人都显得是那么地没有主见,惧怕权威,毫无主观能力可言。兰彻想的每个问题,做的每件事,都在突破常规的思考,都在打破传统的束缚,他觉得不对那就是不对,只要他说出自己为什么是对的就可以了,哪怕对方是学校的教授也好还是院长也好。
两个小时的片长,无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轻松讲完了,不刻意讨观众开心,也没有做作的煽情,却会发自内心的哭完又笑,笑中带泪,导演完全把我拉进了电影一般。电影的道理很简单,我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现实中又有谁能做到呢?其中,青春,热舞。要不是印度人演的我还以为是好莱坞大片。
可能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兰彻这家伙可能本来就跟常人不一样,也许他就是个天才。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我只想用主人公兰彻的话来解答:“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对于剧中三人组之间的友情,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渴望的,那是一种真实:“在人类行为学课上我们曾学过,朋友失败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 ;是一种默契:“笨蛋……别撒谎了”;是一种良师益友:“因为你是懦夫,害怕未来,看看这个,戒指比手指头还多。为开始戴,为姐姐嫁妆戴,为工作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两怪兄弟,一个害怕,一个虚伪……” ;是一种永远不忘:“但他总说,有两个傻瓜会来找我的”。
可以说,它打动了一大批中国年青学生,尤其是感动了已经步入社会的80后和正在象牙塔煎熬的90后。追求故事的真实感是导演的制胜法宝。对于绝大部分渡过大学时代的人而言,上大学报专业只是为了考虑四年之后的就业,究竟到底喜欢与否就看个人性格取向,最终四年之后能否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希望能有乔伊的坚持,“今天我不请求上帝给我这份工作,只为这生命而感激”,“你保留你的职位,而我坚持保留我的态度”。
剧中的“大道理”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能传递到相信“美好”这样信息,便是一部好的电影。我也确实感受到了美好:激情的歌舞,执着的追求,没有的理想、美丽的人格、贫穷的加坚韧的毅力,自由的心。
所有的一切,可以用影片最后一句话来总结“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篇16: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优秀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优秀影评
小资本小情调的电影可能会给我们的心灵一种淡淡的冲击,可似乎都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好久以来都没有被小电影深深的感动过了。
今天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给我带来的感动太深刻了。也许这才是小成本电影达到的巅峰,没有炫丽的特效,也没有招摇的动作招式,但是却能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剧中Rancho是个极度反对填鸭式教育的“叛逆”学生,但是在他的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身边了不少的朋友,其中尤为明显的当熟他的两个挚友,Farhan和Viru,当然还有古板呆滞的病毒院长。他们都在Rancho的影响下,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不再盲目的听从父母的安排,不再害怕未来,不再古板老套的训练自己的学生。片中揭露了印度是学生自杀事件发生最高的国家。而Rancho也说出了他的分析,其实他们并不是自杀,而是谋杀,被腐朽呆板的教育制度谋杀的。所以‘以无聊抵抗无聊’是烈日当空下的.中国学生采取的生存态度,远在印度的年轻学生也是同道中人。
Rancho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大学是一个学校,而不是一个高压锅,我们要的是知识,不是一味的争强好胜。但现实是,我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却没有得到知识的兴奋与激动。我们增长的不是知识,而是压力。我们的心其实很脆弱,你得学会哄它。遇到任何突发状况,都记得对自己的心说一句“一切顺利”,安抚一下自己的心。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最感动的还是主角Rancho的眼泪,他好像一直都是很乐观的面对一切,很镇静的应付一切的突发事件,却对朋友的感激无法抵挡,总是忍不住落泪。也许这才是Rancho最值得我们感动的地方,他帮助自己的朋友,不只是生活行为上的,更包括心灵和思想上的。他真正伟大的是从心灵上解放了他们,从思想上挽救了他们,更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幻想如果Farhan还在继续着他不喜欢的工程学,那他可能就不会记得Rancho这个人,如果Viru还在因为惧怕未来而成绩差,找不到工作,那他也不会记得Rancho这个人。但正是因为Rancho的到来,他的“叛逆和独到”彻彻底底的激发了二人的斗志,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找到了快乐。
现实里,我们缺乏的就是像Rancho那样的批判,那样的叛逆,那样的独到,那样的乐观,所以我们只有被腐朽专制的教育一直压迫着,压到我们喘不过气。大学就是一个炼炉,炼出了所谓一等一的人才,同时也焚烧掉了我们该有的幻想与纯真。如果现实里也有一个Rancho,或许每个人都会想要跟着他,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优秀影评(通用16篇)】相关文章:
司马懿大闹学堂优秀作文2022-05-07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022-05-07
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观看感1000字2022-09-27
《萤火虫之墓》影片观后心得总结2023-09-23
搞怪一月小萝莉六年级作文2022-11-24
《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2023-08-27
神秘巨星电影观后感影评2022-06-11
《神秘巨星》电影观后感作文2022-10-13
《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1500字2022-07-29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400字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