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

时间:2022-04-30 11:34: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哈哈哈哈哈哈哈”为你分享7篇“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

篇1: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共6分,每小题2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①,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②,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③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④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纚纚(lí):洋洋洒洒的样子。②鸢肩火色:双肩上耸如鸢,面色如火。鸢,老鹰。③飞白书:用飞白字体写的御书。飞白,一种字体,笔画露白,似枯笔所写。④要:关键。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刺史达奚恕数咎让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B.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D.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答案及解析:A。(A.责备B.感到奇怪,诧异/区别,分别C.适合、胜任/称道D.显露/凶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乃去,客密州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周为条二十余事臣请为王言乐

C.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

D.乡人以无细谨,薄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答案及解析:B。(A.于是/是B.给、替C.就/假使D.认为/因为)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答案及解析:C。(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的,并不是被赵仁本举荐去做官的;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题3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及解析:(1)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高、厚、“使”后面补“之”,各1分)

(2)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感激而西、舍、不之顾,各1分)

(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所以、去、徒,各1分)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篇2: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答案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答案

(15-广东惠州一中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云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①,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竞陵王萧)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田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曰:“不谓今日复见谠言。”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畡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畡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躬自营唅,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武帝九锡②之出,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曰:“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政恐二年不复可救。”云曰:“朝闻夕死,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③焉,重衣以覆之。有顷,汗流于背即起。二年果卒。

(节选自《南史?范云传》)

[注]:①《毛诗》:指现今通行的《诗经》。②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③壮:中医艾炙,一灼称一壮。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郡殷琰名知人知:了解;识别

B.时人每疑其宿构宿:文中为“预先”之意

C.方今弼汝弼:辅助

D.文惠改容谢之谢:道歉

答案及解析:D。结合上下文意,此处是范云随文惠太子时的劝谏,太子对他的忠言表示感谢,因此处太子也并无过错,所以不能译为“道歉”。应为“谢,感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政当流之②政恐二年不复可救

B.①闻范云谄事汝②事寡嫂尽礼

C.①性颇激厉,少威重②士或以此少之

D.①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②子良为云求禄

答案及解析:B(事,事奉。A①名作状,按政令;②通“正”,只,仅;C①缺少,②轻视,看不起;D①担任,②替)

3.下列加点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

B.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

C.有所是非,形于造次

D.无一时一事不适耳目之观

答案及解析:D。D项中的“耳目”是偏义复词,因后面是“观”侧重在“目”;其它三项或并列或对举都各有所指。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句是

A.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范云天生机智敏锐,很有见识,善于作文章

B.日“公辅才也”——说“(这孩子)是三公等辅佐大臣的人才啊”

C.不意范云乃尔——想不到范云竟然如此

D.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爱讲气节,崇尚(行动)不同于常人,专门在人有急难

之时快速地加以救助

答案及解析:A(“识具”,两个词:识,见地;具,才具,才能。)

5.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体现范云“有识具”的一项是

①帝索视之,言皆切至

②三时之务……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③不谓今日复见谠言

④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⑤躬自营唅,招复如礼

⑤朝闻夕死,而况二年

A.①⑤B.②⑥C.①②D.③④

答案及解析:C(①、②分别从侧面、正面体现。③是萧缅对范云“识具”的赞扬;④是尊重寡嫂的行动;⑤是助人的行动;⑥是助武帝的急切心情。这些都不是“识具”本身)

6,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范云从小就用功读书,每天能将九页《毛诗》读熟到能够背诵的程度。

B.范云因为箴谏朝政有功,被授尚书殿中郎,齐武帝将下命令要范云弼子良。

C.范云在选择官员时,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满门宾客的提问,处理神速,应答如流,时人个个佩服。

D.范云在武帝即将称帝时突然发病中风,为了助武帝成功,宁愿只活两年,请求医生为他快速治病。

答案及解析:D(A将“诵”说成背诵;B将授官与“箴谏”挂钩,将“方今”解作“将要下命令”;C将“居选官”解作“选择官员”,对文件和宾客的解说更是望文生义。这些都与原文不符。)

篇3: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浅见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浅见

摘要: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很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能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把握观点态度 整体意识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一个占分比重较大的题型,由于文言文比较艰涩难懂,和现代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别,所以高考文言文阅读也是难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发出了培养学生古典文化素质的号召。高考中又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除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外,还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而《考试大纲》中特别要求学生具有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能力。近十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因此培养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就日渐重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通过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指导:

一、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捕捉重要信息

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分析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对于一篇文章,文中的实词虚词学生不可能都明白,而且文中肯定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内容,因此让学生一定有心理准备,不能遇见几个没见过的词汇就懵了,读不懂很正常。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结合上下语境运用“猜读法”大胆推断,所谓的“猜读法”就是指导学生必须要读完一整句话后进行分析意思,因为句子在语段中是互证、互补、互释的关系,须整体把握上下联系,不能读半句话就翻译,要结合一整句话的上下文语义、语法结构、词性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指导学生通过“跳读法”将疑问暂且跳过去,捕捉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材料,如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如在讲解节选自《史记郭解》这篇文章时,我针对开头一段话设题,问学生“郭解年长后仍恶习不改,为非乡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如果学生能抓住原文“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这一句作者评论中“更折节为俭”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又如高考文言文辨析“文武之道一也”一句,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很可能翻译为“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但是细细把握文章,全文谈的是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文才武将对国家的作用,而“道”并非是成功的道路,还可以解释为规律,这样,全句应解释为“文、武的规律是一致的”。

二、根据文体特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

学生应知道考试中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是人物传记性质的,知道了这一点,就应明白人物传记的行文思路,基本上写主人公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做到在读文章前心中已经有数。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整体把握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多少、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等,这就构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出题者常常将测试点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交叉变化上。因为所选材料中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采取了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手法而使其隐含了错误,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如果没有整体感知和认真分析就很难发现问题所在。因此在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对时间、地点、事件变化的词格外注意,用笔将其勾出,在答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回到原文,整体把握时间、地点、事件对不对。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文中的人物姓名写到草稿纸上,然后把文中涉及到该人的相关内容罗列姓名下面,这样就清晰了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做题时减小张冠李戴的可能性。如高考试题(湖北卷)试题第13题要求选出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阅读文段中“这个人”为“魏元忠与张氏兄弟”,而选项③中“将使与昌宗廷辨之”为太后之所为,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为宋�Z劝说张说之语,假如得罪被放逐,也比党附邪恶、陷害正义以求苟且偷生好得多,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小人之言”为张说据实回答。这样一来,③⑤⑥的叙述对象与题干中的`“这个人”无关,故可排除,一下子就可以确定答案。

三、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贬低、嘲讽,对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的观点并没有明确说出来,我就训练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的分析,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倾向、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等等。对议论文还要求学生通过论点、论据的分析,再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议论性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阅读难点,要把握其观点则不容易。在这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其本人的身世、经历,以准确地把握其论点的能力。

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概括,我还提醒学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二是概括的准确性,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肯定其积极意义,如忧国忧民、反抗压迫、抨击黑暗、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赞美劳动人民的美德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消极因素,如轻视劳动人民、宣扬封建思想、强调因果报应、提倡愚忠、不辨是非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实践着“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意识,提高综合阅读能力”这一理念,并且及时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使得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日渐走进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我发现我的教学思路与理念首先是正确的,同时也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我的理论仍然需要在今后大量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

王晓永

篇4: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命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豁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睦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夜相击于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甚矣,汝之不慧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虚词用法的掌握,考查了四个虚词。其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项,“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和“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儒服而见王”意思是“穿着儒服拜见赵文王”,“引领而望”的意思是“伸长脖子远望”。A项“日夜相击于前”的`“于”是介词“在”,“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的“于”是介词“到”。B项“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中的“之”是代词,代前面所说的“日夜相击于前”这件事,“甚矣,汝之不慧”中的“之”是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太子乃与见王”中的“与”是介词“和,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是“结交,亲附”的意思。

答案:C

篇5: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查(查:zhā,作姓)道字湛然,歙(歙:Shè,县名。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县。徽墨、歙砚为其特产)州休宁(休宁:中国地级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发源地之一。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是中国第一状元县,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人。道幼沉嶷(嶷:nì,幼小聪慧)不群(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未冠:男子不满二十岁),以词业(词业:词章的技艺)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鳜:guì,淡水鱼,味鲜美)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高第: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酋:qiú,首领)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縠弓:gòu gōng,张满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诖误:guà wù,贻误,连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持满:拉满弓弦)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投兵罗拜(罗拜:罗列而拜。围绕着下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轸惜:zhěn xī,痛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乘传:chéng chuán,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按部:巡视部属),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孤遗:指无父母的子女)。”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屑意:介意)。与人交,情分(情分:亦作“ 情份 ”。犹情谊。亲友间的情感)切至(切至:恳切周至),废弃孤露(孤露:孤单无所荫庇,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亲族:指家属及同宗族的人)裒(裒:póu,聚集)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母兄:同母之兄)将鬻女以襄事(襄事:xiāng shì,办成事情)。道倾褚(褚:zhǔ,囊,袋)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资遣:给资遣行)。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履行:行为;德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寿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 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答案]D

[解析]质:抵押。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百姓对“仁厚”的一组是

A.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B.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D. 亲族衰钱三万遗之

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答案]B

[解析]A第二句是说查道公正清洁,而不是说他对百姓仁厚;C中的两个句子说的都是查道对“亲友”“孝义”;D中的第一个句子说的是亲族帮助查道。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其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了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 查道对亲戚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答案]C

[解析]“有人犯了法也能宽恕”的表述不合文本,文本中是说“即使有人冒犯了他”。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取材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答案]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解析]柳宗元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获罪而被贬斥。被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引荐,所以最后他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3分)

译文: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4分)

译文:

[答案]

(1)母亲曾经生病,想喝鳜鱼羹汤,正是冬天严寒的时候,买不到鳜鱼。

(2)于是,查道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一百来里,径直投向贼寇的住地。

[翻译]

查道,字湛然,安徽歙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聪慧,超出同辈,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查道不满二十岁,就因词章的技艺而著称。后来,查道陪同母亲南渡长江,侍养母亲,因孝顺而闻名。他的母亲曾经生病,想喝鳜鱼羹汤,正是冬天严寒的时候,买不到鳜鱼。查道就在河边哭着祈祷,凿开冰捕鱼,捕得一条一尺多长的鳜鱼,拿它献给母亲,母亲的疾病不久就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成绩优等。寇准推荐他为贤才,并被授予著作佐郎。淳化年间,蜀地贼寇反叛,皇上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一个到两川的使者,得知查道(在遂州)以公正清廉的形象,就把它让皇上知道了。皇上下褒美的诏书嘉奖了他。后来,查道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贼盗还有隐匿在岩谷,凭依险要之地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的人,他们的头目何彦忠聚集了200多党徒,停留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张弓露刀。朝廷发诏书,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发兵消灭他们。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以多活一会儿而已!那些党徒难道没有因为连累(而参与)的吗?”于是,查道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一百来里,径直投向贼寇的住地。起初,强盗们都惊慌畏惧,拉满弓弦面对查道。查道神色自若,盘坐在胡床上,把朝廷招安的意图向寇贼们讲明白。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您是郡守,曾听您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寇贼们随即相继投降,并环绕下拜,大声号叫着向查道请求赦免罪过。查道给所有投降的人全都发放凭证,让他们回家务农。

天禧元年,查道到虢州任知州。秋天,蝗灾使百姓歉收,查道不等朝廷的批复,便放出官仓的精食赈救灾民,又设置粥饭来救济灾民,又给予州里四千斛麦子作为百姓的种子。老百姓靠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去世。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查道的儿子奉礼郎查循之乘坐驿车回去办理丧事。

查道性格淳朴厚道,有人冒犯了他,他也不计较,所到之处务求宽大包容。小官吏如果有过错,查道未曾鞭笞处罚他们。百姓有诉讼拖欠赋税的案子时,查道有时拿出自己的`钱来替人偿还,因此多不去追究。查道曾外出巡查部属,路边有好吃的枣子,随从的人摘下枣子来让他吃,查道就计算价值,把钱挂在树上才离去。查道儿时曾在地上画大宅第玩,说:“这些大宅第应该分开来帮助没有父母的子女。”等到他居住到京城之后,家中仍很贫穷,他却聚集了不少孤单无靠的同宗之人,他所得到的俸禄以及赏赐,全部分散施予了这些人,不把它放在心上。查道与人交往,情感恳切周至,对那些被抛弃和孤单无所荫庇的人,他对待他们更加优厚,更多地周济他们。

当初,查道去参加科举考试时,因贫困不能上路,家属及同宗族的人凑了三万的路费送给他。查道出访滑台时,去拜访父亲的朋友吕翁。吕翁去世,他家很贫穷,没有办法来安葬他,他的同母之兄想要卖掉女儿来办成吕翁的丧事。查道就拿出袋里所有的钱给吕家,并且为吕翁的女儿选择了女婿,另外还给了出嫁的钱。又有一个朋友去世了,家里极为贫穷,女儿抵押给了别人让她做别人的奴婢。查道替朋友赎了出来女儿,并把她嫁给了士族豪门。仕宦官吏们都很佩服查道的德行。查道喜好学习,喜欢下棋。平素查道大多只吃蔬菜,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静默地坐一整天,服饰器用玩好之物都极其简陋。享年六十四岁。

篇6:文言文总复习

文言文总复习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适戍渔阳 通 意思:

2、为天下唱 通 意思:

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

4。 将军身被坚执 通 意思:

5、故不错意也 通 意思:

6、仓鹰击于殿上 通 意思:

7、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意思:

8、自董卓已来 通 意思:

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意思:

二、解释以下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苟富贵 ( )

(2)故不为苟得也( )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

(5)道不通,度已失期 ( )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7)扶苏数谏故 ( )

(8)楚人怜之 ( )

(9)可怜白发生 ( )

(10)此人可就见 ( )

(1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12)陈涉者,阳城人也 ( )

(13)遂用猖獗 ( )

(14)贤能为之用 ( )

(15)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 )

(16)此诚不可与争锋 ( )

(1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1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

(2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21)上使外将兵 ( )

(22)将军岂有意乎 ( )

(23)项燕为楚将 ( )

(2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26)在乎山水之间也 ( )

(27)吴广以为然 ( )

(2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29)然足下卜之鬼乎 ( )

(30)屋舍俨然 ( )

(31)更有痴似相公者 ( )

(3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33)陈涉者,阳城人也 ( )

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卒中往往语 古: 今: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 今:

3、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 今:

4、长跪而谢之 古: 今:

5、临表涕零 古: 今:

6、凡三往 古: 今:

7、诚宜开张圣听 古: 今: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 今:

9、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今:

10、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 今:

四、以下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词都是有特殊的用法,请予以说明。

1、陈胜王 名词作 意思为

2、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作 意思为

3、狐鸣呼日 名词作 意思为

4、皆指目陈胜 名词作 意思为

5、忿恚尉 用法: 意思:

6、尉果笞广 名词作 ,意思为 。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作 意思为

8、轻寡人与? 形容词作 ,意思为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名词作 意思为

10、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 意思为

五、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陈涉世家》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

3、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填在横线上。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地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自己的话回答。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能?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二)《唐雎不辱使命》

1、 用 “ ”标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义停顿,只标一处。

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以头抢地耳 ( )

(2)长跪而谢之 ( )

3,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

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5、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佛然怒”“色挠”,表现了秦王 和 的特点。

(三)《隆中对》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A、此诚不可与争锋

B、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总揽英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四)《出师表》

1、 解释加线的词语。

(1) 咨臣以当世之事。( )

(2)攘除奸凶 ( )

(3) 夙夜忧叹 ( )

(4)斟酌损益 ( )

2、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用选文中的相关原文填空。

(1)最能体现诸葛亮一生经历的'一句话是:

(2)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

5、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简答。

六、按要求默写出相关的诗文句子。

1、《出师表》中劝刘禅要善于纳谏的句子是:

2、《陈涉世家》中有一句体现了农民追求平等,反对专制的名言,它是:

3、诸葛亮告诉刘禅要公正无私的句子是:

4、《出师表》中写汉朝盛衰的原因的句子是:

5、陈胜少年就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

6、《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

相关阅读: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下载)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篇7: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备考指津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备考指津

1、 误答原因探寻

文言文阅读题的误答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平时文言文阅读量不足,文言语句背诵量少得可怜,文言底蕴薄弱。有的考生平时学习古文满足于对照注释能看懂课文,不肯在背诵原文上下功夫,更有甚者,以背诵译文代替阅读古文,其结果,文言语感非常薄弱,基本词汇识记寥寥,以致在应试中不能读懂原文,找不到正确答案。

(2)平时做题轻阅读,重做题,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阅读文言语段与做题本来是基础与目的的关系,阅读是基础,没有深入细致的研读,就根本谈不上做题。可是有的考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把重心放在了做题上。由于阅读投入不足,理解浅薄,做题中只是跟着感觉走,以致把题做错。

(3) 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确发挥。有的考生平时在做题中正答率不高,又不能找出失误的原因,因而产生厌读的心态,失去了做题的自信心,影响了正常思维,自然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掘。

(4) 不能科学运用应试技巧。近年来,有些文言文阅读题除用语境法做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法。如代入法、排除法、互训法、组词法等,这此方法运用得好,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快捷地做出答案,提高答题效率。可是有的考生把平时的训练与考试分割开来,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有关的应试技巧。

2、 备考方法点拔

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读书、背诵与积累,在夯实文言基础上狠上功夫。具体来说,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掌握常见古今词义的差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20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不要孤立地背诵文言虚词的字典意义。

(3)掌握六种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和常见词类活用现象。要注意在具体文言语句的理解中学习文言句式和用法特点,不要死背定义和概念。

(4)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要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言风格和语序有着很大差别,翻译时要有忠于原文的意识,注意语句通顺,语气贯通,语言连贯得体。

(5)平时阅读古文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要习其句,还要注意分析综合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整体的高度把握文言文。

(6)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文段落,充实文言仓库,加强文言语感建设。

(7)经常翻查工具书,及时扫除阅读语言障碍,不轻易放过一处疑难问题。

3、 临场应试技巧

近年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文段,大都是浅易的纪传文,其得分,关键在于对原文的读懂与理解,即通过阅读原文,把握原文中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事情的始末如何,通过这些事情,看出人物有什么特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为达到从宏观上把握原文之目的,就要培养良好的阅读心态,仔细品读原文,做到字斟句酌,不可操之过急,以先入为主,仓猝应付,读不懂原文就急于做题。

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大阅读的投入,恰当地控制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一般来说,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以2:1为宜。

在善于借助试题中的已知题项,帮助对原文的理解。例如,阅读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最后两个小题,就可以为文段内容的把握提供一定的帮助。考生要在把握了文段的内容之后再做题。做题时,可广泛采用再现法、组词法、代入法、互训法、排除法、语境法等,把题干中的语词与翻译放在原文的整体认知中深化理解,从而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

高三教师语文工作计划

高考语文作文的复习建议

高考语文复习的建议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初一语文复习计划书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指导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高三语文备课组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周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推荐7篇)】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2023-04-14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计划2022-05-15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6

高中的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2023-11-19

高三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3-06-16

备考高三复习计划注意什么2023-04-17

高三语文教师学年度考核工作总结2023-08-23

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12-05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3-03-20

高三备课组教学计划2023-05-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