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时间:2022-09-14 08:15:0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锦集8篇)由网友“易怒狂”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篇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篇2: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篇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1、爸爸为什么要带孩子们去新疆读书?

爸爸就象白杨一样,戈壁需要他,他就来到戈壁,不怕困难,顽强不屈地建设戈壁。爸爸决心扎根戈壁,希望孩子们也象他一样,所以把孩子们也带来。

2、白杨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坚强不屈。

3、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4、“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篇4: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3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篇5:五年级下册第3课《早》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早》教学反思

《早》这课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在《早》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重点梳理为腊梅花的样子和“早”字的来历上。有的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写腊梅花,与“早”字的'来历有什么联系?看来,学生越来越会提问了。

在教学中,我抓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蜡梅花的句子:“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让学生反复诵读欣赏腊梅花不但外在美、色泽美,更重要的是品格美——冰清玉洁,并恰当运用多媒体展示蜡梅花的图片,学生们由此感受蜡梅的美。

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开得最早,由这个“早”过渡到鲁迅的“早”的故事,感受到鲁迅只有一次迟到以及其中的原因。即使在这样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又是怎样做的?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到人物从严要求自己,把珍惜时光,把“早”埋在心底这种决心,使梅花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高洁品质融为一体。

在迁移拓展训练中,可以根据图上的“三味书屋”的摆设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说说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知识;有关“第一”的雅称;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收集鲁迅的资料,制作名人卡,阅读《朝花夕拾》,也可以积累一些有关珍惜时光的成语、古诗、名人名言等。

篇6:五年级上册第3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3课教案

建国路小学  英语课 教学设计案例   授课 教师 杨惠敏 授课班级   5.2班 授课时间  10.11 课 型 新授 授课 内容 Lesson3 I’m Getting Dressed Now. 活动名称 有效课堂展示课 教 学 目 标 1.Knowledge: 掌握现在分词的三条变化规则;学会用现在进行时提问和回答 2.Ability: 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现在进行时表达自己和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3.Moral lesson: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同时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资 源 开 发 多媒体 设 计 思 考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词汇量,具有了初步的英语学习能力,所以课堂上能够讲授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并且五年级的学生乐于表演参与,因而可以设计一些边表演边对话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设计说明 Step One Revision 1.Greeting with students 2. Let the studen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say th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What time do you …? I go to … at … What time does he/she …? He/She goes to … at … Step 2 Lead-in Observe the picture and let the students describe the content of the picture. Step 3 presentation 1.T:现在进行时要用到现在分词,那么现在分词是怎样构成的?Let’s see the screen. 2. Students look and think, then tell the rules. 3. The students do the exercises on the screen. 4. The teacher does the actions and ask the students what am I dong. 5. T: I’m eating. What are you doing? (板书) L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in pairs, then present. 6.看图片,提问学生What is he/she doing?学生回答He/She is…(板书) 7.看图片,提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回答They are reading.   Step4 Homework: check the exercises and recite the passage. Step5:Class closing                           选取的图片形象生动且有代表性,学生有兴趣观察并且用已经学过的语言表达.         通过复习与提示,部分学生能够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图片中人物正在进行的动作。         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总结出简单的'变化规则。       双写辅音字母加ing的和去e加ing的可能会出现错误。       学生掌握了现在分词的变化规则后能够套用现在进行时的结构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由单句到对话,知识难度加大,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在对话的基础上人称发生变化,be动词的转换是难点.   由单数到复数,只是难度进一步加大,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掌握好。       新授内容没有很牢固的掌握   师生问候,增进感情     学生之间看着图片互相问答,回忆所学内容。         提问学生,并给出正确的表达方式。           教师详细讲解,并且总结有效的记忆方式       学生写出答案然后互相交换,集体看大屏幕订正答案,之后领读。       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描述,最后让学生自己边做边说。   两人练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三人一组,一人表演,另外两人对话练习。     教师领读,学生两人进行对话练习,互相帮助。       加强巩固练习提示学生上课时间到了,精神要集中.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新授内容做准备。     回忆现在进行时的定义和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总结能力。       通过做题,让学生更深刻的记忆理解这些规则。     激发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的强烈愿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再一次学习的机会。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熟练掌握现在分词的变形规则,流利的表达所学句型。  

篇7: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3、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同学们,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 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 五、完成课后习题二。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 1.点名学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艺术。 1.通过对比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 首先给同学解释对比的意义跟作用。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们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些内容? 提示:学生讨论以后,老师可以给与提示。 (1)第二自然段开头:“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对比突出了西岸的特点是:植被构成比较单一,“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而东岸却是植物丰富,姹紫嫣红,动物众多,神态各异。 (2)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通过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对比,又从听觉上道出了东西两岸的不同之处:西岸万籁无声;东岸“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2.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态。 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景物,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它们的这种不同与众的神态呢!这就要我们抓住事物的最鲜明的特点,通过描写,生动传神的向读者展示出这些特点。 (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 (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 三、课堂练习。 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   板书设计: 《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岸:万籁无声 东岸:骚动聒噪   教学后记: 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作旁批很有困难,以后加强练习。  

篇8: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反思

这一课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尤其是爸爸对孩子们说的那段话,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明白,而又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首先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大意以后,直接切入文章的重点,即白杨树的特点,学生找到白杨树的`特点是很容易的。找到白杨树的特点以后,就让学生认真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到白杨树不怕艰难困苦,很顽强等。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爸爸仅仅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学生读了课文的,都说不是的。那么,爸爸的意思是什么呢?学校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回答。这时我要求学生继续读下文,并告诉他们,爸爸的意思,他的两个孩子暂时还不能理解,但我相信你们能理解。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读完了全文,通过爸爸接孩子们到新疆去上学,想到爸爸会要孩子们将来也在新疆工作;通过课文的结尾了解到爸爸艰信孩子们会在他的影响下,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爸爸给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文章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锦集8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丝绸之路2022-04-30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范文2022-07-13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2023-12-05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计划2023-03-12

人教版五年级阅读下册教学设计2023-01-25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022-08-0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片段设计2024-01-0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022-08-17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作文2022-05-0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