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目标教学

时间:2022-04-30 12:40:0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云朵小狗”为你分享16篇“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目标教学”,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目标教学

篇1: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目标教学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目标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目标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张红 林钧芳  作者单位:张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006)

林钧芳(抚顺市技师学院,辽宁抚顺,113123)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目标教学   现代教学论   素质教育  

篇2:教育教学改革怎么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怎么深化

实施素质教育,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全方位调整。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在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打破不合理的应试教育体制机制,才能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学校办学活力,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仍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用脱节、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厌学等问题突出,既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又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健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体制。・ 优化教学内容。在很多学校,课程内容“老旧死”,超时排课、挤占副课现象突出。年底,修订后的义务教育19个新课程标准发布,减少了课程容量、降低了课程难度,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既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又不随意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去锻炼。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落实好有助于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现在很多学校仍然沿袭着“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人从头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使课堂乏味、学生厌倦。要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钻研、勤于动手,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教学是最直观的体现,而背后则需要整个教育体制全面“发力”。必须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全方位改革,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教育规划纲要对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应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克服行政化倾向,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避免千校一面。创新多种办学形式,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增加教育选择机会,满足人们多样化教育需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又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和各种高素质的劳动者。・ 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是今天,更是明天。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给每个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给亿万家庭一个幸福美好的希望,给国家民族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链接・ 10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从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三个层面,明确了改革的重点任务和试点地区、学校名单,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篇3: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素质教育的提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自的教学详践用语教学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方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一:确定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言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我觉得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草药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物核心目标,致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学生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能力.

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独特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例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书写一手好字,还在收集,整理、运用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等.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称其是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难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是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领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伴,贯穿始终,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产生愿意不愿意学、喜欢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小语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轻描淡写,或熟视无睹,甚至雪上加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实,认知和情感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合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在小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类目标归纳起来,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二、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 、师生平等,突出主体.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对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给学生有陈述意见,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权力;同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接受教师启发,引导的同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课堂的主人究竟是谁?从理性上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仍然是手捧教案,(当然,这绝不是否认备课的重要性)像节目主持人那样,主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 40 分钟看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配合”得不好,怪学生“启而不发”.然而学生为主体,但主体是不能恩赐的,主体必须要有会学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本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交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控程序,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按“感知 ----- 理解 --- 评价”将其分为“导入初读、精读、深读、总结”几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些程序,使之为学生所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进行发现交流,教师精讲、重点点拔,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 、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保证.

素质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我们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种将个别当作全部的不合理现象.如:老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请一位同学回答,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个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学生答对了,于是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装答对了,就能代表全体学生答对了吗?显然不能.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提出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舞台;既要让学生表现语言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行为才能,既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形象思维才能.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给优生有提高的时间,给一般的学生有理解的时间,给有困难的学生有补缺的时间.我县推广的“双分”教学以及上海一些学校研究探索的“分层递进”教学都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

3 、发展能力,培养习惯.这是我们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标.

素质教育旨在发展人的能力,这是与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节奏拖沓,方法繁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缺乏运用性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很不利.

首先,我认为 科学实用的教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小学语文界的教学法层出不穷,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我们不能片面,单纯地强调某一教法好,一窝蜂地拿来用,不管它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材.邓小平有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教法,或哪一种教法的某些方面,只要它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适合我们的“生”情,就可以借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其次,我们在确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个观念后,就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识字、交流、写作(包括写字、造句、写文章等练习),把现在课堂教学中花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和容量,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能有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让学生有一个“读 --- 悟 --- 问”的学习过程,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如“质疑”,它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我们不能怕学生提问没质量,“浪费”时间,又怕自己无法驾驭,就忽视学生学习的权利.相反,对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精神要加表扬鼓励,激励其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自觉、持久、主动的学习习惯.

三、开展素质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彻底摒弃那些为了应试而进行的立竿见影式大量课业训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制作卡片,摘录,写读后感等,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其次,要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举行各种读书活动.如:佳句佳作欣赏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书签制作演等.

四、创造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在这里,社会上的大环境姑且不说,校园里,教室内都应营造一种积极的良好的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我们的一些学校一到考试来临,就在校园内挂出“离考试还有 XX 天”的警示牌,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噤苦寒蝉,不敢高声语,不敢随意行,一头扎进作业里.一些教师也要求学生确定追赶目标,订出成绩档次,写出保证,种种高压剥夺了学生阅读、交流的时间和权利.我觉得功在平时,本来素质教育的成果也须经过考试来验证,只厅我们平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素质化的教学,还怕考试吗?

其次,教师讲台上的课堂用语,在与学生交谈中的生活语言,在批改作业中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随口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规范.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篇4: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提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自的教学详践用语教学现状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深化小学语方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一:确定语文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全面地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言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我觉得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草药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物核心目标,致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学生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能力.

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独特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例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书写一手好字,还在收集,整理、运用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等.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称其是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难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是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领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伴,贯穿始终,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产生愿意不愿意学、喜欢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小语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轻描淡写,或熟视无睹,甚至雪上加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实,认知和情感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合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在小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类目标归纳起来,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二、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必然要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主渠道作用.

1 、师生平等,突出主体.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对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给学生有陈述意见,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权力;同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接受教师启发,引导的同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课堂的主人究竟是谁?从理性上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仍然是手捧教案,(当然,这绝不是否认备课的重要性)像节目主持人那样,主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 40 分钟看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配合”得不好,怪学生“启而不发”.然而学生为主体,但主体是不能恩赐的,主体必须要有会学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本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交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控程序,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按“感知 ----- 理解 --- 评价”将其分为“导入初读、精读、深读、总结”几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些程序,使之为学生所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

[1] [2] [3]

篇5: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关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一、进一步确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更新体育教育观

1.体育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现在的体育教学应改变过去那种传习性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的任务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技术,而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传授知识与掌握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育能力。

所谓体育能力,主要是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而师专学生的体育能力,还包括教书育人这一与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相关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作为体育教师,特别是高校的体育教师,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众多信息和方法中辨别信息,选择方法,以及怎样运用信息,使学生在用各种各样的思路方法中,结合实际找出适合自己情况的思路和方法。就是在上技术课的时候,也应有一个思路和方法的问题,而不能光有体力的投入。

2.树立“全民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是“三个面向”对体育教育的要求,随着现代生产的自动化和微电脑的作用,生产者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现代文明病----“身体活动不足症”将成为社会的常玻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不能仅考虑简单的、低级的“生存需要”,而应从较高层次“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考虑。因此,体育必将走向社会,体育教育必将在全国各族人民普及,使之成为“全民教育”。

3.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根据现代教育论的观点,学校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而要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为终身受益于体育获得丰富的能力储备,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必须使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

4.树立“主动体育”的观点。这一观点是体育的发生、发展的自身规律的要求。体育的基本手段是运动,而运动的主体和客观都属于人的自身,因此,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体育区别于其它活动的固有特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其它学科知识技能都是在就业后才能对社会做贡献,而体育文化对学生在校期间就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活动的进行也应是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的基础上的。

二、重视教材建设,改革课程设置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欲,必须合理使用教材,提高教材难度。如果我们的教材陈旧老化、平淡,要求不高,就很难完成大纲的要求。因此编写教材,应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调整补充新内容,以适教学改革的需要。

1.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纠正重体育实践课而轻体育知识课的教学的情况。

因为学生从思想上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懂得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将易产生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与积极性,这也是加速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2.在课程设置上,原来一年级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是以田径、体操为主的“拼盘式”体育课教材,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对学生的身心缺乏认识,因此学生对所学的体育项目既难掌握又难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改为活动性、对抗性、集团性强的蓝、排、足球为主教材,以个人容易实行、对锻炼身体价值又较好的项目(如武术、健身跑锻炼),可作为终身体育锻炼较理想的运动项目。这样和二、三年级开设的课程做到一定程度的衔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基储体育知识水平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开设必修选项课,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上课,这样基本上能够体现因材施教,分别对待的原则,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二年级必修选项课的基础上,根据修完体育的学生要求再开设体育任选课。

加强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主动教育”。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由于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材难度也相应提高,如果教师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就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青年教师比例几乎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使青年教师抓紧业务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短期进修,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达标标准,以促进青年教师多学习一些理论技术、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对自身的成长和适应教学需要都大有好处。

学校还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搞好体育科研工作。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与国外相比,体育实践工作不逊于国外体育先进国家,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工作重视实践轻视理论研究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之体育教师实践工作负担较重,体育科研条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难于进行专题研究,所以我国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要搞好科研工作,我认为要领导重视,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对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选择既能促进教学的实践工作,又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四、学校应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办法

为使体育教学工作按已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制定出有关教学的管理办法,以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定的办法要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任课资格、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教学工作考核、教学纪律、奖励处分、业务进修、出国学习与讲学,均有明确要求。另外还应具体制定“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教师课内外结合辅导制度”、“教师业务进修与考核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和办法的执行和检查,应由主管校长牵头,主管科长负责,由各教研室具体执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

篇6: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北京市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学历史学科的三个指导性文件,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用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要求来审视,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主要是:

一、教学目标的'固定化与封闭性。

近年来,在确定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分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个方面。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另一方面,它内含的固定化因素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首先,它造成了对这三项任务不能完全涵盖的内容的忽略和排斥。诸如,不同年级学生在审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情感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心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历史课堂往往不被认识或重视,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另外,固定化也导致了相对的封闭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各项目标之间有机联系的现象。其表现,一是知识目标定得多且细,课堂教学承载量过大;二是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往往流于空泛,存在着老师用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等历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宏观目标作为一节课的具体目标的现象。三是教学目标间不能统筹兼顾,常常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其结果,是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北京市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研究中心历史室根据近两年在各类学校所听的约四百节历史课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的认识是: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三、教学评价的片面

[1] [2] [3]

篇7: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 踏踏实实搞建设,全力以赴迎评估

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接评估,再创佳绩

3. 发扬求实创新精神,再创本科教学辉煌

4. 学校发展人人有责,教学评估从我做起

5. 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 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7. 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做好迎评工作

8. 以迎接教学评估为契机,推进学校建设与发展

9.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10. 评建结合,乘势而上,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1. 聚精会神迎评估,扎扎实实抓建设

12. 严谨治学,严格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13. 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

15. 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16. 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17.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18. 明确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优化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19. 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程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0. 认真组织,精心准备,认识到位,职责明确,统一部署,严格落实

21.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22. 巩固阶段成果,抓紧整改建设,推动学校发展。

23. 教学与科研共进,师风伴学风相长

2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

25. 牢记育人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26. 广泛发动,全员参与,踏实整改,讲求实效,争创优秀

27.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8. 承续中华民族传统,践履先进文化精神;拓展素质教育渠道,塑造时代创新人才

29. 吸纳人文科学思想,涵融当代学术精髓;共建德智体美基础,齐抓本科教学质量

30. 肩负科教兴国重任,承担民族复兴使命;志存高远有所作为,争做时代栋梁之才

篇8:松江二中深化教学改革

松江二中深化教学改革

1.改革课程,建立面向21世纪,适合该校实际情况,凸现三个“增长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结构基本框架。

新的课程结构由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构成,分块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基础型课程属于国家统一课程,该校精心实施,不断完善优化;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属于学校课程,积极开发,不断搞活,加强指导,逐步推进。

(1)积极开发拓展型课程,努力给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多元选择。适应国际化需要,加强外语教学,除了英语基础课全部采用牛津版教材外,高一高二每周开设了1节交际英语口语的拓展课,高三年级增加了科技英语等内容的泛读和写作训练,均由外籍教师任教;

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加强信息科技的教学,在高一年级每周安排2节基础课,高二高三年级各安排1节计算机的拓展课。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1节,每月安排1次全校的心理健康讲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将劳动课列入课表,每周安排一课时。

近三年来,该校向学生提供了60多门选修科目,涉及语言、人文、科学、艺体、技能等诸领域,供学生自主选习。

有些科目选习人数很少,但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求”的.宗旨,仍然坚持开设。该校还开设微型课程――专题讲座课,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演,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环保、艺术等。学校又在课外开设由学生自愿参加的“雅思班”与“法语班”,在加强英语的教学的同时,将外语学习拓展到第二语种。

(2)全面落实研究型课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一高二年级每周两课时,高三年级结合学科教学进行专题研究。高一年级主要是了解过程,获得体验,初步知道“问题从何而来”、“怎样把问题变为课题”、“怎样制订研究方案”、“怎样搜集分析信息资料”、“怎样撰写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所以学校把较多时间放在提供问题背景、明确研究环节与方法的指导方面,学生可自愿选题,组成研究小组,学校则为每个课题组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高二年级提升一步,更多地强调学生自主研究,希望学生能够相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可以兼顾两方面,一是对高一原课题进行继续研究,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研究方向,由学生确定子课题进行定向研究。

三年来,该校学生共完成的课题研究742个。学校注意把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贯彻于研究的全过程。并扩而大之,把研究型课程与社团活动相整合,进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拓宽了研究性学习的渠道,也为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出新的活力。

(3)加强对学生自我判断与自我选择的指导

在学生中进行了自主选修科目的介绍,学生社团各分社的介绍,相应提供了一些研究课题的参考目录,在此基础上汇编成学校

[1] [2] [3] [4]

篇9: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弊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总之,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探索实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5)检测自学效果;(6)教师精讲点拨; (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在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千篇 一律,学校倡导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要为用而用。

3、教学过程: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①确立学习目标 ,②明确重难点 ,

③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预习的主要形式:①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

②教师指导点拨。

预习的主要方法:①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②向学生提示预习内容,提供导学案;③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开始讨论交流;④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⑤发挥小组、同伴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⑥学生分头准备,完成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⑦老师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⑧师生共同确定各小组展示内容,作好展示准备。

(2)展示环节:

展示的主要任务:①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②巩固深化学习目标,③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的主要形式:①教师引导、点拨,②学生板演、讲解 展示的主要方法:①设定情境,激发兴趣,时间是1——3分钟。②各小组开始进行展示,分组进行板演、讲解。③展示中教师予以引导、点拨;④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

(3)反馈环节:

反馈的主要任务: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②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③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④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反馈的主要形式:①课堂练习,②试卷测试,③辅导答疑,④互学互教

反馈的主要方法:①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②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组织;③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靠转变观念,二靠自觉实践,三靠示范引领,四靠活动推动,五靠机制保障。

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西庄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西庄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使教师明确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采取的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

2、自觉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学校号召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对照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

3、示范引领

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将外聘我县名师来校作课,传经送宝,或组织教师到有成功经验的学校观摩学习,或将组织骨干教师,在学校范围内上示范课、研讨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4、活动推动

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和催化剂。为此,我校将面对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举行教研组系列研讨活动;举行教学大赛活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等等。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堂点评,以此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5、保障机制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篇10: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教学改革

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义务教材五年施教工作的回顾与反思

我州小学九年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已进行了五年。本文就小学数学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一些成功 经验,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改进意见,与同行讨论,以期进一步做好义务教 材施教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搞好素质教育。

一、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出特色

自1992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九年义务教材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使我州的小学数学呈现出一片新的面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12个字:抓住关键,把握特点,教 出特色。

1、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根本, 把宣传教育和师资培训贯穿在施教工作的全过程。做好师资培训是搞好教学 工作的前提。

我们采用请进来培训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他人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等办 法,下大力气进行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州和县、市组织的大型培训活动有 54次,有的县受培教师已达学科教师的95%。

在培训中,我们把提高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对单元教材和例题进行分析辅导,研究教法和学 法。

由于这项工作作得扎实深入,既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大纲精神,正确使用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培养 了一批教研和教学骨干。

我们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听课、评课、召开交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转变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 ,并采取讨论“热点”问题,限订资料,控制作业量,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促进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

2、学好新大纲,用好新教材,切实把握其特点。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在总结现行统编大纲和经验及以往的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编写的。我们认为, 学好新大纲,使用好新教材,关键是切实把握其特点,而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实现了“三个转变 ”,强调“两个突出”和“四个结合”。

所谓三个转变是(1 )把单纯打好数学基础为主要教育目标转变为提高未来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教育 目标。(2 )把掌握数学的最基本概念、规律和运算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数学最基本概念和运算为知识 核心,以培训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教”和“学”的顺序性和知识的应用。(3 )把对不同知 识的统一要求转变为对不同知识提出“弹性”的要求和分层次的要求,即把教学内容分为三类,把知识要求分 为四个层次,把技能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所谓两个突出是:(1)大纲和教材编排结构突出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着眼于知识规律的揭示,注重各 部分知识的纵、横两方面的联系,注意发挥“整体效应”。(2 )突出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

所谓四个结合是:(1 )强调降低教学要求和扩大应用范围相结合。(2)强调“导”与“学”相结合。新 教材把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改变了叙述式的方式,而要求教师认真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摆一摆、折一折、拼 一拼、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动脑、动口,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3)强调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新 教材编排每一部分知识都有明确的能力培训目标,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协调发展。(4 )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相结合。新教材既考虑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智力的发展,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兴趣、意 志、性格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使小学数学教学逐步形成与新教材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特色。

为了使新大纲精神和教学要求得以落实,防止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我们在认真研究新大纲新 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把新教材的特点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教学目标定向,有效控制“教”与“学”

新大纲和新教材对各个知识点提出“弹性”和分层次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评价的 功能,我们把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列为第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对定标的要求是确切、具体。“确切”是指具 有可行性,既不能拨高也不能降低要求,符合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实际。“具体”是指具有可测性,也就是可以 在课堂上测查出是否完成。强调要依据目标选择教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要紧扣目标展开,立 足于导,着眼于学,重视学力的形成。

(2)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思维 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组织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明确发展能力的基本内容;②不论教学 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要考虑如何结合所学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思维;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④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3)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新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大了动手操作的比重,在对知识的讲述上强调贯穿启发式思想 ,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认真研究了三个问题:①新教材是怎样引进概念的,怎样扩展内容的 ;②怎样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③怎样有效组织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

(4)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考虑学生认识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这一特点,我 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时,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 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 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5)及时反馈矫正,突出形成性评价

大纲中强调要“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义务教材单元测试卷和期末考试卷,由州教研室组织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和教研员命题,向县、市和学校提供试卷,严格把好试题难易度,既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又考查数 学能力;并提出笔试、口试、成绩评定、评议试卷程序的要求。二是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和 实效性。强调反馈矫正要多途径、多渠道;要及时、准确、有效;反馈矫正要尽可能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不 搞课内损失课外补。

二、优化学科课教学,开设活动课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和教学要求

五年来,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但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州小学数学义务教材施教工作和教学改革发展还不平衡,对全面落实国家教委颁布的 课程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陈 旧而直接导致的一些学校和班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和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对发展学生思 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没有做到自觉地进行;重视教法研究,忽视学法指导,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认识不足;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对学科课投入较大的力量,而对学科课的研究指导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1)切实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和文化素质。

(2)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继续深入学科课优化问题的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要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 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其次要确定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例如,教学目标的优化问题,我们过多研究的是“显性”目标,即在大纲和教材中作了明确规定的(实际是知 识、技能的要求),这些目标容易为教师所掌握。但我们对那些相对于“显性”目标来讲是“隐性”的目标, 则研究得很不够。如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等,这在大纲的 总纲中有明确的要求,而在分年级的教学要求里没有见到规定,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而对 教学目标的优化研究,我们可以将隐性目标的研究作为重点。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过去研究得不够,更重要的是 这些隐性的要求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标志。

优化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认真研究影响教学优化的因素。切实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 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学中要增强情感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正确 处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正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课堂40分 钟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开设数学活动课,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活动课和学科课程都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活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州教研室已把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作为一个重要教研课题列入教研计划,下发了《开设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在州直属学校和部分县、市城镇学校及部分乡村小学开设了数学活动 课。笔者认为,开设活动课势在必行,且存在可能性和可行性:

1)使用义务教材以来, 我们对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法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目前,义务教材施教工 作已基本理顺了思路,把握了重点,能够依规律、按顺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因而,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继 续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即研究学科课的同时,进行活动课程的研究。

2)开设活动课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各层次的活动课程标准、 活动课程教材、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但在活动 课程指导纲要等资料未正式颁布之前,我们持坐等观望的态度是有悖于课程计划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全部要 求的。事实上,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都有组织“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或上“兴趣课”、“思维训练课” 等课的经验。这些都是开设活动课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活动课的开设可分步、分层次、分学科进行,取得 经验后逐步推广扩大。

3)我们有一支较强的教研队伍和一批年轻的教学骨干, 关键是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我们有进行教学改革和专题实验的经验。

总之,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才能使义务教材施教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做到全面贯彻落实 课程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搞好素质教育。

篇11: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道德行为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道德行为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道德行为

――关于加强中学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两点建议

内容提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面对着现实社会、网络虚拟世界所呈现的形形色色的思想,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部分中学生必然受到影响甚至腐蚀,道德品质呈现明显滑坡,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学校德育的整体工作中,政治课起着主渠道作用,所以,要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中学政治课在强化其道德意识、培养其道德行为中怎样发挥作用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在新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才能抓住这个机遇,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而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德、智、体、美、劳历来是最基本、最经常的内容,其中,德育始终居于首位。

德育,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在学校德育的整体工作中,政治课起着主渠道作用,它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精神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发展时期。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从农业文明逐步走向工业文明,从伦理社会逐步走向法制社会。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新旧体制更迭,社会主义市场的新秩序尚未完善,各种关系尚未理顺,不同思想观念互相渗透,过去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已渐破碎,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却尚未确立。这一切必然对中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行为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伴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面对着现实社会、网络虚拟世界所呈现的形形色色的思想,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由于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一部分人必然受到影响甚至腐蚀,道德品质呈现明显滑坡,较明显地表现为崇尚享乐、实惠,艰苦朴素精神差;自私自利、集体主义思想差;崇洋媚外、辨别能力差;以致早恋、吸烟、赌博、酗酒、打群架、中学生出走等现象时有所闻,前不久笔者从湖南文艺广播电台得知:目前的犯罪比率中青少年犯罪率已占了80%,而这个比率中中学生又占了82%!因而,中学德育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进行改革,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大事。这里,笔者就如何加强和改革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谈两点肤浅的看法:

一、增强德育观念、强化德育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要求过高,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教育方法死板单一、过分成人化,忽视了最基本的文明素质培养的弊端,致使一些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还要回过头来补上小学的文明礼貌课。这种事倍功半的德育工作,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更不满意。我们说,德育工作是一项塑造灵魂的工程,关系着一代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前途。然而,德育工作固然重要,而要使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意识和德育观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系统工程里,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变革。

众所周知,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是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迫切要求,作为中学德育核心内容和最主要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在坚持中学教?纳缁嶂饕宸较颉⒋俳???隆⒅恰⑻宓确矫嫒?娣⒄埂⑴嘌?虏偶姹傅暮细袢瞬欧矫嫫鹱偶??匾?淖饔茫?哉?錾缁岱缑埠兔褡寰?褚灿凶派羁逃跋臁V醒Ы逃??瓿膳嘌?缁嶂饕迨乱档慕ㄉ枵吆徒影嗳说娜挝瘢?紫仁且?嘌???缁嶂饕搴凸膊?饕逅枷肫分屎桶??饕迩楦校?庵挥型ü?钊肭吵龅慕逃?脱?辗侥茏龅剑?乇鹗嵌园??饕逅枷搿⒖蒲?缁嶂饕逅枷搿⒍陨缁岱⒄构媛傻恼?啡鲜逗腿松?芾淼睦斫猓?匦虢柚?砺鄣墓嗍浜拖低车慕逃??裨颍???遣豢赡茏苑⒌夭??庑┧枷氲摹?

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错误做法的压力下,把中学思想政治课等同于一般文化课,以书面考分作为评价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唯一尺度,使政治课的特殊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何况在目前中国还基本上是通过高考这“一考” 而“定终身”的现实情况下,高考理科不考政治、文科“3+X”高考政治份量减轻的政治教学改革后,更使政治课的“副科”地位愈发得到肯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治教师也有一种灰溜溜的感觉,认为政治课没法上了。凡此种种,让人似乎莫衷一是。其实,在不同思想意识形态激烈竞争青年一代的今天,政治课的地位是不宜削弱的。如果一任应试教育造成的政治课不考就不学、不教;一考就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怪异现象滋生和蔓延,必将严重窒息政治课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是发育不健全的“病号人才”。

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多层次人才。我们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只有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因此,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只是升学,而应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德育被削弱的危险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围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轴心,在符合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借助国家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规范全民道德行为、强化全民道德意识这股东风进行政治课的改革,把升学教育转移到公民素质教育上来,从而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之首位,结束“口头上重视、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使政治课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德育工作。

二、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实现德育意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任何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源于道德上的需要及出于行为的自觉性。我国传统德育惯用的以灌输为中心的教育过程忽视了学生道德培养的自觉性。这种教育未能触及青少年内部品德结构的核心部分――道德信念,因而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不稳定。我们必须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老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的现象,教育者应以身作则,对学生思想行为加以监督,促使学生在道德行为上进行锻炼,从而形成稳固的道德品质,真正把德育上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引起学生兴趣,唤起道德需要――形成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最终由学生自己完成知情意行的转化。只有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真理的认识深印在自己内心世界里,成为他自己个人的观点,并同他的意志融合起来,在他的行为方式上、言谈举止中,以及待人、对己的态度里表现出来,才是真正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转化和统一。那么,怎样实现转化和统一呢?

首先,联系实际,加强德育针对性。

教育实践表明:教育者所施加的一切影响,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思考认可,方能付诸于行动。因而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联系社会实际,摸清学生行为表现,抓住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施之以教育。如:某市中师招生面试室门前的走廊里放倒了一辆自行车,然后,依次喊学生面试,好几个学生过去了,竟无一人将自行车主动扶起来,而是从车旁绕过去进入面试室。后来,终于有一个考生把这辆车扶了起来。主考老师问他为何扶车时,这个学生说:“车子倒在地上,我见大家不好走,就把它扶起来了。”像这类“考题”,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小事里到处都有,我们的政治教师应善于“设计”和捕捉,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在课内外加强引导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自觉地把内心意识、观念付诸于行动,并形成一种自然和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这一点可配合以真正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的思想品德评价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在竞争中求上进,让日积月累的好的行为表现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其次,走向社会,开辟新的学习天地。

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深化,要充分发挥其固有的德育教育功能,就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运用丰富多彩的乡土材料,给政治课教学输入新鲜血液。

学校德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很多,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虽然可以学到各科知识,但他们却很少得到怎样生存、如何做人的知识,正是这些知识的缺乏往往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政治课教学打破传统的“我说你服,我打你通”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教育,还通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获得亲身体验和深刻感受,从而在以后的行动中知道怎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

走向社会要有组织地进行,要让学生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以端正的态度去看待和接受所安排的一切活动。在形式上可以是个人、小组或班级,在方式上,可让学生承担社会工作,参加生产劳动,执行学习和生活制度、游戏等使他们得到实际锻炼,也可以请革命领袖或英雄模范人物来校作报告,或针对某些社会热点或学生思想上较普遍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进行社会调查等等。

实践表明:强有力的规章制度的指向和制约,固然能规范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而别具一格的思想教育模式更能净化人们的灵魂,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正如泰格尔所言:不是锤的打击,是水的载歌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直接关系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兴衰,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借助改革的春风,把政治课教学改革得更加合理而行之有效,从根本上克服那种无法扭转大气候和“5+2=0”(即学生在校受教育5天,回到社会上两天就全被抵消)的消极悲观思想,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让中学政治课更好地担当起德育教育任务。

篇12:立足学生终身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立足学生终身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工作正步入一个变革的新时期。这种变革围绕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过程操作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体现在观念上的挑战,即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的挑战,即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了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过程操作上的挑战,即根据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学校一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育改革的“三大工程”为突破口(即教师知识结构转化工程,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工程,造就多才多艺的人才工程)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活动的自主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就是教育的一切。”可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教育的成败往往决定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国际教育委员会就曾提出: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三张护照”------“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和开拓精神护照”。所以,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再也不能像蜗牛一样,背着老祖宗留下的包袱,步履艰难的前行,而应该像温度计,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升温。

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教师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上狠抓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因为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更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首先,每学期初都由校长亲自做教育观念转变的动员会和宣传会,教导主任也定期作业务讲座和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研讨会,带领教师从传统的思想樊篱中解放出来,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的教育理念,并能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其次,为了营造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氛围,学校下发了大量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材料,并出资购买了名人名家的教育专著,同时要求每人每学期精读一本现代教育理论专著,摘记信息卡,写下读书笔记,记录教育随笔。其三,为了使教师具备“源源活水”,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功底,过好四关,达到四会。树立两个意识,实现四个转换,提高四种能力。即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功底,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功底。过好一般基本功关,过好学科基本功关,过好现代课堂教学基本功关,过好电教媒体使用关。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风格会表现,教学模式会构建。树立超前意识,树立终身进修意识。实现从轻量结构向重量结构转换,从单一型结构向复合型转换,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从被动型向独创造型转换。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评价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其四,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还定期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如课程标准讲座、新教材辅导、创新杯课堂教学大赛、教材处理赛、教师基本功全能赛、年组研讨课观摩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从建校至今,教师中有22篇论文在国、省、市各类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有338篇获国、省、市各级奖励。学校也先后出版了三本论文集,去年还出版了一套教育改革系列丛书,其中包括论文集锦教案选编、计划总结精要、学校

[1] [2] [3]

篇13:实施美术教学改革 探索美术教学模式

实施美术教学改革 探索美术教学模式

【摘 要】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是单一的教师讲授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新课改的实施,转变了这一教学观念。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知识,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美术教学 教师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觉得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的美术教学模式应当以培养适应美术新课程要求的新型美术教师为目的,教材内容根植于美术课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当下活生生的美术教学生活。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交往互动的`教学观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观的教育理念。另外,培养方式、管理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途径而相应改变。学生通过专业美术方面的训练,掌握就业与升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美术教学这一门学科,涉及国画、西画、素描、色彩、设计等,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创作设计,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要切实得到增强,要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科学地认识与对待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也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要求教师有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就些除了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外,更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反复探索。

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组织严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也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根据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满足社会对美术专业的需求。

二、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方法

(一)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让学生自行观察先试着画,然后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通过对课堂实时布控,及时指导、矫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自由探索创作,大胆地把自己的构想显现出来。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了,学习兴趣也就随之产生,学习自主性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尝试创新法”激起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美术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学科融会贯通、综合一体,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习惯,将各学科综合利用。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发现不同材料的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除了利用水粉、铅笔、油画棒等常用的表现技法外。还可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或者多种材料结合进行创作表现,如用油画棒与水粉结合绘画,由于两者不相溶的特点,会产生独特的绘画效果,或者粉笔在砂纸上进行作画,产生粗糙质朴的纹理,画面有种原始之美,也可以利用吹塑纸、泡沫纸等制作剪贴画、卡片、精美的小书签等。由于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也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展望等文化资源,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与选择。

(三)让生活走进课堂的“亲身实践法”。我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写生,感受恭城桃花的浪漫,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组织学生定期举办画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也帮助学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设计这些活动,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使得学生真切体验到生活处处皆美术,美术离不开生活。这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还使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在兴趣的激励下逐步得到培养。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差异,摒弃过去重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的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教学国画荷花,我先组织学生到荷花池塘观察荷花的形态结构,再介绍国画的构图、墨色变化、笔法等, 结合欣赏古今的荷花作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理想中的荷花图。此时的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并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有就是激发学生为就业岗位与继续升学的目标而奋进。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想找一份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小部分是为了继续升学深造。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总之,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知识,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对美术专业的热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方法,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成尚荣. 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陆志平,辜伟节. 我们怎样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4: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改革论文

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改革论文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只有充分完善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才能让学生所学技能充分全面应用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与多数学科相比,会计学科有着自身特殊性,在这一学科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技能,对学生的实践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满足社会要求,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实施会计技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极为重要。

本文拟从会计技能教学开展的价值和意义入手,结合当前教育背景的创新与发展特点,从而分析在全新背景下,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思路。

1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整个教育体系成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完善,加上教学实践改革日益推进,如今传统教育理念和思路,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时代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变化势在必行。

会计学科是培养整个社会经世致用人才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必须重视发挥其学科作用和价值的学科,但一直以来,由于我们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放在了对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上,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到自身就业所需知识。

2 会计技能教学开展的价值和意义分析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状态的必然产物,而现代会计更是商业经济高度发达的重要表现。而想要精准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效发展自身经济,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丰富会计教学内容,有效提升会计技能水平。事实上,经济活动是应用性强,极其注重实践性的活动,所以只掌握会计理论是无法满足具体经济活动需要的,因此必须注重开展会计技能教学,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客观实践活动。

通过创新会计技能教学模式,提升会计教学的职业度和应用度,通过有针对解决当前整个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根本上确保整个会计技能教学与经济实践应用相匹配。通过有效开展会计技能教学,能实现以下价值和意义:

首先,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是在全新社会发展环境下所做出的具体变革,通过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将帮助我们有效培养创新、实用型的会计学科人才。现阶段,整个会计教学所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为传统教学思路,其注重教学理论,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具体培养。

随着我们经济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我们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必须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技能要求,从而探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在当前社会转型发展新阶段,教育必须深化调整、改革,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从而适应时代要求。

其次,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是在丰富会计学科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该学科价值所做出的具体变革,因此实施会计技能教学,将帮助我们深化发展会计学科价值和作用,助推会计学科的发展、深化,以往会计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会计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因此在会计技能实践应用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通过此次深化会计技能教学,必然为整个会计学科的发展创新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

最后,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是在会计行业具体应用环境下所做出的具体变革。会计学科的主要价值在于经济活动应用。随着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整个市场的'经济活动变化多样。在这一背景下,对会计行业及会计学科的要求就更高,因此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教学思路与内容,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会计技能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融入了实践所需,同时更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创新与发展,因此通过完善开展会计技能教学,必然能够实现新发展环境下会计学科的发展。

3 新背景下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思路

可以说,无论是时代发展需求,还是人才培养要求,乃至整个会计学科的具体应用,都使得我们当前在开展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思路,从而为整个会计教学达到理想效果提供重要保障。而目前想要实现会计技能教学目标,就必须从当前会计教学存在问题入手,针对实践技能要求,实施教学方案的改革与创新。

3.1 现代实践技能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特点分析

当前开展现代实践技能教育,其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之所以要创新,这与当前整个时代特点有很大关系。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创新已经成为这一时代的象征,只有创新和融入,才能适应时代要求。事实证明,只有会创新,才能实现整个教育价值与目标。所以,会计教学必须融入创新元素,也就是要事实会计技能教育。此外,就是发展。所谓发展,一是只有适应需求,才会发展,也就是会计学科要想发展,必须融入实践需求,通过从实践中挖掘需求点,进而实现教育目的。二是认识其动态发展规律,要将整个会计教学放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中,去考虑问题。

3.2 转变会计教学模式和思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想要实现技能教学目标,首先必须着重转变教学模式和实施思路,通过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进而达到会计实践技能教学目标。随着整个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会计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以往注重会计理论学习转化为理论与技能共同学习,技能更重的教学思路。而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会计教学的目的,从而在提升会计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整个教学模式优化与人才培养的协调与融合。

3.3 完善会计教学内容与考核模式,重视对学生技能的有效培养

如今会计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其不仅需要从业者掌握丰富的理论素养,同时更需要从业者能够将实践理论与技能充分融合,通过技能的具体掌握,从而满足整个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在就业导向要求下,只有学生具备了会计行业从业的具体实践技能,才能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可以说完善会计教学内容,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客观要求。其次,会计教学,还要转变考核机制,从以往注重考核理论内容,逐渐深化发展为注重对具体实践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让教学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相融合。

3.4 构建会计教学课堂内外一体化的融合教学思路

无论是实践技能教学,还是理论知识教学,想要发挥两者的作用和价值,必须以融合为切入点,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其实现最大价值。这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客观要求,更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此外,作为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应用课下时间,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融入到具体教学活动中,才能在具体实践应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整个教学课堂的丰富认知。当然构建内外一体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必须突出对教学实践技能的足够重视,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具体教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有效总结。

4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不断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和弊端日益突出。以往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融入,因此整个教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在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发展背景下,培养懂技能、会实践的人才就成为我们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趋于理性,加上当前整个社会人才结构失调,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日益重要。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以实践技能创新背景切入,改革与创新会计技能教学。

篇15: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引导学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为了贯彻落实县局构建“快乐课堂”的“双自六环节”课堂模式的实施,扎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两年多来,我校按照中心校倡导的课堂新模式,尝试体验,实践反思。教师们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育人观,课堂上也试着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了,学生逐渐活跃起来,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暗含表面的繁荣,实质无物的隐忧: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上有偏差,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还是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重视知识的传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不够;合作学习形式化,没有实效,假问题、无效问题时常出现等等。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作业量过大,过多的占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因此,我校必须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研究形式,探索出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二、基本理念

1、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总目标:课堂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要做到一个信任、两个提高:相信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潜力,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孩子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教师目标: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理论素要,提高备课能力,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是课堂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善于合作,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积极思考问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效目标: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师生愉悦。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教师能轻松积极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我校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改的总目标,杜绝搞形式主义,找出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制定出可行的教师评价标准,本着解决身边小问题、促进教师快速提高的原则,学校确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1、倡导教师做“三能、三会”教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三能即:教师有独立研究教材的能力、教师有独立分析学情的能力、教师有独立设计教学预设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会即:课前教师会研究、课上教师会引导、课后教师会反思。

2、构建“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们按照学科、年级的不同构建了两个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先全力构建完善语文、数学课堂新模式,在此带动下,使所有学科全面铺开,逐步使课改均衡、协调发展。

三至六年级:独立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

(三至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每天放学前老师布置预习目标,并作简单要求,学生在家进行课前独立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或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一、二年级:指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当堂检测。

(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

五、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独立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

模式语文科诠释:

独立预习:是课前学生依据课后题或老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对课文的自学和初步了解,以及教师对课文的教学思路设计。

每课授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包括查找有关资料和相关信息,通过查字典掌握文中生字、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提出自己的困惑,一并记录在课前预习本上。教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问题。

合作交流:是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先将自己预习本上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质疑解疑,并结合老师的预设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本环节突出让学生人人发言,各抒己见,读中感悟。

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从读中展示自己对文本的领悟,小组间展开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点拨释疑: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结论或想不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引导点拨。

拓展应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特殊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写话或续编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检测提升:针对本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达到“堂堂清、人人清”。

新模式数学科诠释:

独立预习:是课前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学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收集相关信息并找出自己的困惑,记录在预习本上。教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问题。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预习本上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教师及时点评并归纳出本节教学重点,本环节设计在激发学生人人发言,积极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汇报展示:针对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学习,各小组汇报演示过程或推导过程,促进小组间互相借鉴,互相质疑,共同提高。

点拨释疑: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结论或想不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引导点拨。

拓展应用: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

检测提升:针对本节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达到“堂堂清,人人清。”

六、实施策略

我校把教学课堂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我校计划从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完善制度,落实集体备课效益等方面进行改革。

1、健全课改机制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秦淑霞校长为课改组组长,由领导组其他成员及教研组长为课改组成员,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

2、落实集体备课效益改变以往坐班、坐点的集体办公制度,真正促使教师在有效的办公时间内,使教师的个案形成定案。每课授课前,教师利用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的问题。教师务须积极参与备课,基本做到一课一案,一课一反思。

3、改变学习方式

(1)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课堂中学生座位编排可以呈多样化,老师要在行动上把教师的讲台变为学生的展示台,要常走在学生中间关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4)倡导小组合作,具体安排:每个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基本要优、良、中、差相结合,每个小组中男女生搭配要协调,学生性格要互补。要设立语、数小组长各1名,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到位,要开创“人人都是班干部,生生争做学习星”的局面。小组里要建立互助意识,小组间要打造竞争意识,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制定组内评价体系和组间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良性竞争的品格的形成,做到以学风导班风。

4、反思提升

学校每个阶段要依据实施方案所制定的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课改工作中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反思总结,非常关键,前一阶段的总结是后一阶段工作调整提高的依据,使“推进活动”丝丝相扣,一环紧扣一环。

5、以制度促落实,以活动促发展

学校不定时进行片段听课,把握课堂设计情况,严把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备课检查做到经常化,评价备课质量改进;积极开展课改教学活动,着重检测学生素养能力,力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6、完善评价机制

(1)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并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依据平时查看听的情况及备课效果依次进行评价。

(2)根据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分科目、分年级听课,由各教研组长组织本段教师,着重抓住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参与状态、目标达成等环节集体评议。

(3)以年级为单位,每月评选出优质课案、论文、课改反思及随笔等。

(4)初步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转变行为的,通过书面东西及教师参议评议打分。

(5)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做的突出的教师,可在年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中给予倾斜。

(6)对不积极参与课改的教师,将采取:“一谈”(谈话指出问题)、“二警”(提醒警告)措施,督促参与。

(7)所有评价类别分为A、B、C三类,A类5分,B类3分、C类2分。凡参加县级以上课改活动,得分依次为6分、8分、10分。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科实际,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实在、有效。总之,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篇16: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而我校大部分教师还持敬而远之的心态。为使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工作中,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制定本课改实施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课改目标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跳出“学科本位”,站在学生生命整体生成的高度进行“综合性教学”,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都进入教师的“课程视野”和“资源意识”,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学习的有效背景。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生成新知与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4、教师教学行为目标教师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不再在课中“一讲到底”或“以讲为主”,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努力让学生体验着学习知识,不再让他们承受太多的“记忆之苦”。教学实现呈现方式、互动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学习。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努力尝试着让他自主学习。在课内外教学中适时地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并使之达到“有效性”的程度。能够熟练地营造情景,引领学生积极探究学习。

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完全熟练地通过机制运行,实现学生群体协作下的自主学习。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做到通过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培育。

5、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实施步骤

课程改革实验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①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方案,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明确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地位、任务。

②进行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③召开动员大会,成立课改实验小组,制定课改实验具体行动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④运用各种途径、形式对社会、家长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宣传和动员,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氛围。

2、实验阶段

①在各实验年级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课程教材实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新教材、新教学观摩培训活动。

②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专题研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与资料。

③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并推广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式,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3、总结评估阶段

①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总结,在自评的基础上,迎接上级对学校实验工作的评估。

②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汇报总结课程改革经验,鉴定研究成果,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修改提出系统的建设性意见。

四、教师培训

1、自主学习。

各学科的教师学习孔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各种教学杂志、新课程理念,探究新课程实施策略,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①一期作学习笔记30页,两期作满学习笔记60页。

②每周定时常规检查时,除了查数量,还要检查作笔记的质量。

2、每月最后一周写一份书面案例分析与反思或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各备课组长收齐交教导处。每期写一篇教研论文。

3、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师生朗读比赛,粉笔字比赛,口语交际与实践创新课竞赛,语文、数学、科学课教师星级擂台赛。

4、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文本,吃透教材有助于把握教材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力地提高教学效率。

5、单周一下午课外活动1小时为教研沙龙时间,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实行组长发言人制度,保证教研质量。

组长发言人:制订所负责单元的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要落实到每周、每天、每节,负责发言、设计课内外作业、收集本单元相关的学习资料或教学案例。

教学工作做到“五个统一”:重难点统一知识要点统一基础训练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布置统一。

6、双周一下午课外活动1小时为集体观课、评课时间。立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解决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问题。

五、具体措施

(一)建立适应课改精神的教研体系。

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的改革,涉及到课程体系、结构、功能、内容、管理等系列的变革,因此,建立符合和适应课改精神的教研体系和制度尤为重要。

1、建立起课改实验领导机构、研究机构,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教研工作。

2、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备课组一般两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每个实验教师都要在研究会上说课、听课、评课、上研究课。

3、积极参加或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大型教研活动。

4、召开2~3次课改实验班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精神,安排2~3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推门听课,以新的思想、方法配合学校进行课改。

5、确立每两月实验教师集体总结一次制度,切实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二)积极总结经验成果,重视研究过程。

1、为了很好地把实验过程体现出来,总结出经验成果,并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学校将收集课改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成果。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各种论文、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其他成果的评奖活动、竞赛活动。

2、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推动课改研究。

课改研究课题化、专题化最能取得成果,全体研究人员要在以下专题中选择至少一个进行研究,取得研究成果。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

教学研究: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教学评比。重点开展评优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

(三)制度管理

(1)课改工作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会议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学科教研组每两周组织1次实验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

(3)召开家长座谈会,通过家校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

(4)每月组织1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同样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5)课改实验教师每周听随堂课,及时指导课堂教学。

(6)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对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强化过程管理

改变以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放手,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现状,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1)强化自主学习。

教师上课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师生共同活动时间一二年级不超过30分钟,三四年级不超过2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20分钟,把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2)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①班额小的班级,教师要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一般4—6人为宜。改变学生面向讲台的传统坐法,小组学生面对面坐。班额大的班级,教室拥挤,在不能改变坐法的前提下,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②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一年级刚开始全作学习时,可以让理解能力强、接受知识快、责任心强、有主见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时,组长轮流当,可以每天一换。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组内讨论发言要有顺序,一个一个地来,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

③小组合作学习班时,讨论的主题要明确,要求要清楚。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问题提出后,小组合作前要让每个学生对问题先有一个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见解的过程致命伤而产生表达的需要,进而在合作讲座中不断加深和完善对问题的见解。

④认真组织学生,做到课内五好:课堂纪律好、上课精神好、积极答问好、合作探究好、作业完成好。反对教师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不尽职尽责、不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3)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如“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实践“超市式、切块式、情境式、擂台式、操作式”课型)“自主探究、交流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自主探究、交流拓展”两大环节;教学过程注重“四化”,导入情境。

教育局个人年度工作计划

小学的全面工作总结

关于教育局工作计划

深化教育改革个人心得体会900字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全面深化改革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部部长岗位职责

适应时代要求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初中体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目标教学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目标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目标教学(推荐16篇)】相关文章:

兵团深化改革感谢信2023-03-23

深化主题法结尾范文2022-08-18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2022-11-24

市区教育局工作总结汇报2023-02-09

深化素质教育学习心得2024-01-11

改革创新自我鉴定2023-07-25

教育局关工委工作会议讲话稿2024-01-16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023-11-15

体育老师的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2023-07-03

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讲话2022-05-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