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时间:2022-04-30 12:41:0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uoduosh”为你分享10篇“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篇1: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办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育人首先要育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建国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了商度的重视,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德育的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与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德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少老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许多新问题以十分复杂多样的面目迅速出现,因此,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成为当前中小学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庙港中心小学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构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促进儿童真善美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认为,当前的德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订出各种规走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眼眼贴贴,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③单向灌输。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某种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理论体系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素养、内在信念上下工夫。二是外在制的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道德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2.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思想愈来愈为人接受。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此,没有后者就会使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3.从全球范围看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尽管学源林立,模式纷繁,但其核心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与素质。英国威尔逊・马库菲尔的德育主张与实验、瑞士皮亚杰的“活动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儿童学习”与“自我教育”等等,都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强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者引导下,“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与活动。

此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良好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主体参与性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实验中,我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了改革,努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做到“三性”“四变”。

“三性”是指德育教育活动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具有三个特点:

1.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德育活动的主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学校活动中的主人,来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激发道德动机,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影响。

2.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引起积极思考,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去。

3.独立性。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走路,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德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

“四变”是指:

1.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从主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决定自己的行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作出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主体意识。二 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学校中的地位。我们开展“争当小主人”的活动,试行“干部轮换制”,使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的尊严。三是引发需要。

我们在教育中一改过去教师以权威身份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努力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引发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如成功欲,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

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

2.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

学校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校园内进行“温室育苗”,而要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出校园,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

一是充分挖掘当地德育资源。庙港镇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她傍依太湖,远连西山,湖光山色,有着物阜景华的自然资源,庙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唐代陆龟蒙,近现代的费孝通、费达生等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编写了“三史”(林史、厂史、校史)、《红村名人》等乡土教材。二是建立基地,拓宽育人渠道。我们建立了太湖节制闸、敬老院、全蜂集团为十多个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活动,让学生看家乡新面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檄情。三是聘请校外辅导员。我们聘请离休老干部、派出所干警、敬老院老人、工厂企业领导等担任校外辅导员,让他们来校给学生作讲座,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变显性教育为显、隐性相结合的`教育。

显性教育是指学校各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堂教育活动及基本管理形态等直接教育,隐性教育则包含于周围的环境、人的行为和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即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间接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我们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使德育教育“人耳”、“人脑”、“人心”。一是优化人际关系。改变师生关系,由命令式、强制式变为平等式、民主式,创设互尊、互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的同学关系。二是优化文化环境。努力创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还在走廊、过道、宣传橱窗张贴(挂)名人画像、语录及学生作品,构筑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三是优化物理环境。尽管我们校园狭小,但我们想方设法,栽花种草,堆叠假山,创设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以此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他律”转向“自律”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条儿童品质发展规律。所谓“他律”,是指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所谓“自律”,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由此,我们努力在主体参与性教育方面追求教育的自律性。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修养,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会活动,让学生自己制订一日常规。二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盛自我评价,如开展期中、期末的两次学生自我鉴定(百分)及互评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判断,明确优点、缺点,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由于我校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我校已连续十年无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被吴江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篇2: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办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育人首先要育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建国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了商度的重视,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德育的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与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德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少老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许多新问题以十分复杂多样的面目迅速出现,因此,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成为当前中小学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庙港中心小学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构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促进儿童真善美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认为,当前的德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订出各种规走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眼眼贴贴,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③单向灌输。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某种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理论体系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素养、内在信念上下工夫。二是外在制的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道德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2.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思想愈来愈为人接受。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此,没有后者就会使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3.从全球范围看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尽管学源林立,模式纷繁,但其核心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与素质。英国威尔逊・马库菲尔的德育主张与实验、瑞士皮亚杰的“活动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儿童学习”与“自我教育”等等,都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强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者引导下,“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与活动。

此外,社

[1] [2] [3] [4]

篇3: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论文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论文

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认为,当前的德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订出各种规走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眼眼贴贴,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

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

③单向灌输。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某种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理论体系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素养、内在信念上下工夫。二是外在制的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道德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2.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思想愈来愈为人接受。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此,没有后者就会使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3.从全球范围看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尽管学源林立,模式纷繁,但其核心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与素质。英国威尔逊・马库菲尔的德育主张与实验、瑞士皮亚杰的“活动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儿童学习”与“自我教育”等等,都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强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者引导下,“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与活动。

此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良好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主体参与性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实验中,我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了改革,努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做到“三性”“四变”。

“三性”是指德育教育活动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具有三个特点:

1.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德育活动的主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学校活动中的主人,来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激发道德动机,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影响。

2.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引起积极思考,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去。

3.独立性。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走路,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德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

“四变”是指:

1.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从主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决定自己的行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作出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主体意识。二 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学校中的地位。我们开展“争当小主人”的活动,试行“干部轮换制”,使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的尊严。三是引发需要。

我们在教育中一改过去教师以权威身份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努力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引发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如成功欲,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

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

2.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

学校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校园内进行“温室育苗”,而要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出校园,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

一是充分挖掘当地德育资源。庙港镇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她傍依太湖,远连西山,湖光山色,有着物阜景华的自然资源,庙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唐代陆龟蒙,近现代的费孝通、费达生等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编写了“三史”(林史、厂史、校史)、《红村名人》等乡土教材。二是建立基地,拓宽育人渠道。我们建立了太湖节制闸、敬老院、全蜂集团为十多个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活动,让学生看家乡新面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檄情。三是聘请校外辅导员。我们聘请离休老干部、派出所干警、敬老院老人、工厂企业领导等担任校外辅导员,让他们来校给学生作讲座,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变显性教育为显、隐性相结合的教育。

显性教育是指学校各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堂教育活动及基本管理形态等直接教育,隐性教育则包含于周围的环境、人的行为和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即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间接教育

。隐性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我们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使德育教育“人耳”、“人脑”、“人心”。一是优化人际关系。改变师生关系,由命令式、强制式变为平等式、民主式,创设互尊、互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的同学关系。二是优化文化环境。努力创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还在走廊、过道、宣传橱窗张贴(挂)名人画像、语录及学生作品,构筑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三是优化物理环境。尽管我们校园狭小,但我们想方设法,栽花种草,堆叠假山,创设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以此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他律”转向“自律”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条儿童品质发展规律。所谓“他律”,是指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所谓“自律”,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由此,我们努力在主体参与性教育方面追求教育的自律性。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修养,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会活动,让学生自己制订一日常规。二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盛自我评价,如开展期中、期末的两次学生自我鉴定(百分)及互评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判断,明确优点、缺点,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由于我校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我校已连续十年无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被吴江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篇4: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

二、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

我们把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列为教师评定职称和年终考核的内容,??坚持开展“树、创、献”活动。如在第三中心小学召开“弘扬高尚师德,树我教师形象”现场观摩会,教师介绍了讲师德、扬正气、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学生代表作了“良师慈母暖我心”演讲,学生家长热情赞颂教师的高尚师德。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给人和风细雨春天般的感觉。

三、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人

我们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要求学校对校园要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校长抓绿化,美术教师抓美化,卫生教师抓净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负其责。

据统计,今年区教育局投入绿化经费20万元,各校(园)也自筹经费65万元用于绿化。优美的环境促进了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陶冶了师生美好的心灵。

四、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去年底,一封由教育局长郭德泰草拟的《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分发到全区6.3万个中小学生家庭中。信中恳切地阐明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希望家长参与子女的文明礼仪教育,配合学校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一个个行为习惯养成抓起。?这封《公开信》在全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4万多名学生家长复信教育局和学校,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们支持区教育局的倡导,让中小学德育走进千家万户的心愿,还有更多的家长对参与子女教育提出了合理建议。家长的积极参与,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今年春季一开学,区教育局就迅速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要求各校全面强化师德规范和学生礼仪常规,整体优化学生的文明礼仪环境,并决定把各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作为“文明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条件。

篇5: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

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教育原则,开展读、讲、考、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礼仪常规》、《礼仪知识ABC》等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考,即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考试;赛,即组织学区性和全区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天天进行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文明礼仪教育要以点带面。我们在茶园山中心小学召开文明礼仪教育现场会,还召开了全区文明礼仪教育经验交流会。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全区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

我们把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列为教师评定职称和年终考核的内容,??坚持开展“树、创、献”活动。如在第三中心小学召开“弘扬高尚师德,树我教师形象”现场观摩会,教师介绍了讲师德、扬正气、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学生代表作了“良师慈母暖我心”演讲,学生家长热情赞颂教师的高尚师德。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给人和风细雨春天般的感觉。

三、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人

我们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要求学校对校园要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校长抓绿化,美术教师抓美化,卫生教师抓净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负其责。

据统计,今年区教育局投入绿化经费20万元,各校(园)也自筹经费65万元用于绿化。优美的环境促进了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陶冶了师生美好的心灵。

四、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去年底,一封由教育局长郭德泰草拟的《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分发到全区6.3万个中小学生家庭中。信中恳切地阐明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希望家长参与子女的文明礼仪教育,配合学校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一个个行为习惯养成抓起。?这封《公开信》在全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4万多名学生家长复信教育局和学校,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们支持区教育局的倡导,让中小学德育走进千家万户的心愿,还有更多的家长对参与子女教育提出了合理建议。家长的积极参与,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今年春季一开学,区教育局就迅速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要求各校全面强化师德规范和学生礼仪常规,整体优化学生的文明礼仪环境,并决定把各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作为“文明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条件。

篇6: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吴云霞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226001)

【摘要】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李老师首创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以德育为先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将教育活动中的“相似块”有机结合,从各个不同角度,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多年来,我校坚持实施“主题性大单元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归纳,进一步系统化、课程化,与生活融通、与学科联动、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增强了道德意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的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主题性大单元教育;优化的活动情境;道德成长

道德教育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道德失落的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的极端行为一再引起我们的反思:学校究竟应该如何使道德教育从认知层面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内心,落实到儿童的日常行为中?

我校是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思想的发源地,早在1990年李老师就提出:“克服思想品德教育中抽象、空洞的说教方式。优化德育情境,激起儿童道德情感,动情晓理,并通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儿童践行,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李吉林文集》卷三)当时在李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一方面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通过各种生活中道德情境的模拟,让学生活动其中,真切体验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学期2~3次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模式。

所谓“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是以德育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将教育活动中的“相似块”有机结合,从各个不同角度,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这样就能将分立的课程发生的影响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并协调它们的功能;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在特定德育目标的引导下,协调运作,相互迁移,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反思、发展,我们不但有了大量鲜活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案例,更归纳、总结出实施“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活动主题要富有道德内涵和时代精神;活动内容要能够覆盖比较宽广的学科空间;活动方式要注意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另外十分重要的就是要确保学生活动主体的地位,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只有遵循了以上几条,良好的道德精神才能从不同学科、各个角度,以儿童喜爱的方式,通过他们自身的行动,不知不觉地内化为他们的情感和意识,从而收到道德教育的实效。下面就这四点具体地谈一谈其操作及意义。

1明确主题,体现道德内涵及时代精神

“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是以德育为先导的,因此主题的确定必须要体现道德内涵,也就是在活动设计之初就有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这样才能对整个活动起到道德引领的作用。

例如我们曾经举办过“情系灾区,我们共伸援手”、“喜迎奥运盛会 争当文明使者”、“我们爱祖国妈妈”“节水,在我们身边”等活动。从这些活动的标题中就能看出其蕴涵的德育目标。

再比如“欢欢喜喜闹元宵”,指导思想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走进科学王国,放飞童年梦想”则是让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求真知、有理想的美好品质。总之,这些内涵的道德教育目标在活动前老师们就是十分明确的。

在列举的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到“情系灾区,我们共伸援手”、“喜迎奥运盛会 争当文明使者”等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下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在设计主题时特意考虑的。因为儿童虽然身在校园,可他们将来还是要成为社会的一员,对于这些富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他们不应该“不闻不问”,“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应当让他们从小养成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责任感。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⒎8级地震,多少房屋在瞬间倒塌,多少生命在地震中消逝,多少人在等待着救助。这是一次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应该让它成为使我们的孩子心灵受到震撼和影响的教育事件。于是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情系灾区,我们共伸援手”的主题教育。大队部先在学校小喜鹊广播台播送了这一消息,并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接着各班立即开展了“情系汶川”的主题班队会,交流、了解地震的严重灾情。晚上,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收看关于地震的报道。第二天师生们纷纷踊跃捐款,全校共计捐款三十一万余元,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红十字会,送往灾区。之后,每天的晨会大家都在交流最新的救灾情况。品德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重温救灾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学习官兵、志愿者们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的忘我精神,感受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孩子们也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领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科学课上,老师讲授地震原理,一起学习地震自救知识及灾后防护措施。作文课上,孩子们写下一篇篇感人的习作,一首首发自肺腑的诗歌,用文字表达对伤者的同情,对逝者的哀悼。他们有的感动于那份无私的母爱:地震中的母亲用生命拯救了自己的孩子;有的感动于解放军叔叔的不畏艰辛:整个晚上睡在寒冷而布满乱石的路边。孩子们用最诚挚的祝福,为灾民、为祖国祈祷。在整个活动中,充满了浓浓的情意,师生都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主题鲜明而富有道德内涵及时代精神的大单元教育活动,把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神五”、“神六”成功发射,对孩子们来说不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客观历史事件,而是通过“神六真神,英雄真棒”“我是长翅膀小博士”这样的主题活动,成为儿童效仿英雄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探索科学奥秘的起点。同样,迎接奥运盛会的契机,则为孩子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提供了推动力。儿童就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触摸到客观世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并以主人翁的姿态亲身参与其中,为他们日后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2丰富内容,让学科与学科联动

“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是有赖于它各方面影响力结合所带来的“力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传统教育“因为分立了的缘故,每种课程往往偏于一个境界”,“教育的最终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各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叶圣陶《西川集》)因此,李吉林老师首创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正是围绕同一主题,拓展教育的宽度,将学科与学科联动起来,整合各科的影响力,增强教育力度。

具体地说,就是各科老师都来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课程资源,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

例如20秋季,学校五年级组开展的“我们捧了个大丰收娃娃”主题性大单元活动。这个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让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们走进乡间,走进田野,去感受“丰收”这个金秋特有的美景,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辛、丰收的喜悦和粮食成果的来之不易。于是,数学老师们带领学生来到如皋长青沙农场感受丰收的壮美景象。孩子们掏出准备好的皮尺、线绳,丈量农田面积,计算丰收数据,无不为粮食产量的巨大而惊叹。他们还尝试了推磨、称谷、碾米等农活,切实体验了一把“小农人”的力不从心。学校还邀请到农业局的专家,为孩子们做农业科普知识的讲座。而语文课上,关于农业新科技的科普文章的讨论更加热火朝天;作文课上,一篇篇构思新颖、想象大胆奇特的丰收童话作文层出不穷。美术课上,“未来丰收美景”的构想化作缤纷的图画,可爱的丰收节吉祥物纷纷“出炉”,节徽设计新颖精巧,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丰收娃娃创意无限。音乐课上,各民族轻快动听的旋律都奏出丰收的喜悦;体育课上,小“农民”们正摩拳擦掌训练着各项模拟劳动技能……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喜迎丰收的欢乐气氛中。多学科联动带来的是极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孩子们多彩的创作成果。以丰收为主题的学生书画、摄影、日记、手工作品展,不仅吸引了全校孩子们驻足欣赏,还赢得了前来学校的领导、专家们的声声赞誉。

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出来: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了家乡的农业新貌,农产品的来之不易,以及国家农业新科技的美好前景。这些都增强他们了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意识。道德教育的目标就在这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活动作用下达成了。这再一次证明,德育不是靠说教、灌输,而是要靠潜移默化地影响。只有真正被儿童接纳的、认同的,才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情境教育的主题性大单元活动,正是充分利用了情境的影响力,从各个学科让学生获得丰富、多重的感受和体验,这样他们形成的道德意识才不会是单薄的、脆弱的。

3融通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美、智、趣正是吸引儿童投身活动之中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思考:如何让活动体现美、智、趣的特点。我们从儿童的角度,揣摩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儿童喜欢色彩鲜明的形象,儿童喜欢竞赛,儿童喜欢无拘无束地想象,儿童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种种思路使得我们设计出符合儿童审美、需要的活动形式。

像三年级开展的“海洋之旅”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中就有:模仿海洋生物游动、爬行的“海洋运动会”,这让孩子们在无穷的趣味中充分地活动了四肢。还有科学课上的走进海底世界、认识海洋生物,孩子们通过观察海洋生物标本,观看海底图片和录像,了解了许多深海异景和海洋生物的奇闻趣事,常常能够激起他们阵阵惊异的欢呼。《海底世界》、《海底的冷灯》这些描写海底奇异景物的文章,则引起孩子们美妙的想象,他们仿佛在老师的带领下潜入了深海,探寻那里无尽的奥秘。还有不少同学画出了色彩斑斓的海底城市,唱起了《小螺号》等等优美动听的与海洋有关的歌曲。有的中队则举行了海洋知识竞赛,发起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倡议。这些活动都深受儿童的喜爱,海洋的美丽富饶,海洋的神秘精彩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接促成了他们珍惜海洋、爱护海洋的愿望。

其实生活中蕴涵着无数美的场景、美的事件,大自然中的趣味是无穷无尽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的源泉就是周围世界,依托这个源泉我们可以给孩子带来许许多多的精神养料。儿童则在渐次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生活的情感。

例如,春天来了,一、二年级老师确定的主题是“我们在春天里聚会”。孩子们在课堂上学的是《春姑娘来了》《春雨的彩笔》《放风筝》《小蝌蚪找妈妈》这些美丽的、有趣的描写春天的诗歌、短文、童话;在校园里,在放学的路上,感受到的也是春天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的美景。观察说话课上,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小河边看柳树,看河里的小鸭子。美术课上,他们学画校园里的小花、小草。孩子们还制作了“小草青青,亲亲小草”等许多引导全校同学爱护花草树木的小警示牌,甚至还有班级的小朋友分成了小组轮流看护一片花圃或是草地。从课堂到校园到野外,构成了一个宽阔而多彩的春光无限的大课堂。

世界节水日期间,我们又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关注“水”这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物。去做一做社会调查,看看自己家里、亲戚邻居家里每月的用水情况,有多少浪费现象,又有多少水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再让孩子们去网上了解水资源的现状,看看缺水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查阅资料、调查了解,孩子们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节水的必要性。他们有的制作了节水小报;有的举行了节水自主队会,用演讲、讲故事、表演小品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节水的认识;还有的还用绚丽的色彩、巧妙的构思,创作了节水宣传画。他们绘制的这些宣传画连起来达百米之长。更可贵的是孩子们还能在生活中提醒家人自觉节水,使学校教育的效应扩散到了家庭、社会。可见如果我们很好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他们是会自发创造出许多生动新颖的形式,进而更加深入地推动自我道德行为行成的。

4引导实践,确保儿童主体地位

节水活动的案例已经可以使我们看到儿童潜在的.智慧和自我教育的力量。这种潜能是非常可贵的,正是这种力量引导着儿童人格的逐步形成。我们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一直十分注重儿童的自主性。知情意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践行上。没有儿童的参与,没有他们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就不可能有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激活。只有确保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情境中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处处可以见到孩子活跃的身影,以及他们智慧的显现。

黑板报的布置,教室的美化,吉祥物的确定、设计,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寻找材料完成的。“丰收节”上那些扎着辫子的萝卜娃娃、戴着帽子的南瓜博士、被掏空了瓤子的镂空南瓜灯,几个水果拼成的小熊、小狗,无不是孩子奇思妙想的杰作。在“我是长翅膀的小博士”主题活动中,六年级的同学在劳技课上学习了基本的“制作火箭模型”的方法后,自己设计制作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火箭”,最大的一个有一米多高,旁边还配上了“推进器”。看着这个“巨大”的火箭,低年级的小朋友们都不禁惊叹、雀跃。元宵节操场上挂满了四年级孩子们自己做的灯笼,莲花灯、兔儿灯、纸糊的、雪碧瓶改装的,还有他们收集来的几百条灯谜,使得这个传统佳节在校园里搞得有声有色、热热闹闹。

三月,结合学雷锋日和妇女节,我们引导孩子关心他人、体贴妈妈。就有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幼儿园,帮助小朋友穿衣、整理床铺、收拾房间,为小朋友表演故事,同小朋友开展游戏。而妇女节低年级的同学则为妈妈泡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句祝福的话;高年级的同学有的烧一样妈妈爱吃的菜,有的在劳技课上为妈妈织一条围巾。许多妈妈给老师写信,打电话,述说她们的感动。

十月,我们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去收集资料开一个小小交流会。于是,他们从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找来许许多多反映祖国发展喜人成就的数据;有的还下载了图片,翻出了老照片;还有的采访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过去到今天的诸多变化。甚至有学生来到家乡的港口,拍摄照片,采访那里的工作人员,询问家乡船舶运输货物的情况。

孩子们在实践中接触自然、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进而获得深刻的体验,领悟其中的道理。正像李吉林老师说的:“情境”作为“人为优化的环境”,其实质就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

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儿童自主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每学期都会在各年级以及全校范围内展开。这一系列既生动又深刻的教育情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整体协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结合行为训练课,以及各科教学中道德内容的渗透,六年下来,儿童全面、健康的优良品质基本形成。当然,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前景广阔的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价格观的日益多元,我们必将面临许多道德教育的新问题。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为儿童的学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11月第1版

[2]《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9月第1版

[3]《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4月第1版

篇7:遵循德育规律提高德育实效

遵循德育规律提高德育实效

几年来,我校从实际出发,遵循德育规律,加强德育的目标化、系列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德育实效。

一、整体规划,具体着眼,制定阶段性德育要求。

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制定阶段性教育内容与要求,形成系列。横向分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文明守纪、民主法制、意志品格、辩证唯物主义等十个系列;纵向按年级循序渐进对十个系列分别提出具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螺旋提高。如“热爱祖国”教育,一年级要求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名、首都,知道现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尊敬国旗,懂得举行升旗仪式,学唱国歌;知道队旗、少先队组织;热爱自己的家乡。二年级要求知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尊敬国徽,认识中国版图;懂得少先队组织的一 般知识。三年级要求唱好国歌;认识世界版图;初步了解家乡的主要物产和名胜古迹;有爱家乡爱祖国的自豪感。四年级要求知道家乡的著名人物、祖国的.民族英雄;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有民族自尊心。五年级要求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六年级要求知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立志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我们大图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和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形成制度,开展生动活泼的经常性教育活动。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形成制度。

1.月传统活动。

如三月为“学雷锋学赖宁・良好意志品格”月,四月为“常规训练・热爱人民”月,五月为“学习英模・热爱劳动”月。每个活动都定有教育要点、训练要求和检验形式等,由校长室组织实施。

2.“两三三”活动

“两”指“七色花”活动、“做文明少儿”活动“三三”指树具有大雁精神(守纪律)、春风精神(讲文明)、水晶精神(讲诚实)的优秀学生代表;评选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生。“两三三”活动各项内容联系紧密,以“两活动”为基础,逐项深化。如“七色花”活动以《小学生一日规》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每天做到七件事:仪表端庄,带齐用品;尊敬师长,问好行礼;上课专心,作业及时;做操认真,动作到位;活动休息,文明守纪;集合排队,快静整齐;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各班级根据“七色花”活动评比内容与要求,定期检查并予以记载。“做文明少儿”活动则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要求。第一 学期末根据“两活动”的评比情况,树立“三精神”优秀学生代表;第二学期末根据“两活动”和“三精神”评比情况,评选三好生。“两三三”活动由班级组织实施。

3.智能竞赛

用小动物的名称命名每种竞赛活动,如“小画眉奖美术竞赛”、“小熊猫奖书法竞赛”、“小百灵奖唱歌竞赛”、“小孔雀奖舞蹈竞赛”、“小猕猴奖智力竞赛”、“小喜鹊奖作文竞赛”、“小金雀奖故事竞赛”、“小白鹭奖数学竞赛”以及“小丹鹤奖优秀作业展评”、“小燕子奖手工作品展评”等。每月举行一种活动,在班级、年段预赛的基础上进行校级决赛,分年段评选名次。这些活动由少先队、教导处和学科组组织实施。

4.德育基地活动。

德育以县关协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成长教育基地”,以县武警中队为主体的“共学共建教育基地”,以县图书馆和县少儿读书协会为主体的“红读教育基地”等。

由主体单位和学校共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观、访问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竞赛、调查、军训等。

5.假期德育系列活动。

“我有一双灵巧的手”、“红领巾学赖宁”、“党是阳光我是苗”、“劳动实践教育”等系列活动。每个活动都有记载表,开学注册时上交。如“红领中学赖宁系列活动”有五个内容与要求:读一本有关赖宁的书,写一篇学赖宁作文,做一 件好事。节约一些“压岁钱”,做一张贺年卡并写上有意义的贺词。新学期开学后,学校举办“自制贺年卡展评活动”,让同学们参观、学习。这些活动由少先队组织安排。家长指导监督,学生自我开展。

篇8:探索策略提高德育实效论文

探索策略提高德育实效论文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否则21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期,加强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但目前道德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状浅析

中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并不容乐观,加强以“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高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正改变这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仍是“一张嘴、两支笔、三尺讲台”式的言传身教。教学手段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另外,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一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教育或注重对孩子的口头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孩子们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德育内容

1、充实德育的“双基”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德育教育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好基本的政治方向教育的同时抓好基本的文明习惯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上下功夫。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用身边的鲜活事例去影响学生。汶川地震中马健用自己的双手刨除了瓦砾下面的项孝廉,小学二年级的陈浩救出了几名同学后受伤。这些实例都是很好的教材。

2、充实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做后盾,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按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犯罪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与他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

三、具体方法

1、加强教师形象,为为学生树立楷模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2、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一样,仅靠书本,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将德育和社会实践融于一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中,努力拓展学生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人生品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遵循新课程提出的“学生主体,叫是主导”这一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和自我完善。

3、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中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进行品德教育,将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4、以德育促发展,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其特点是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寓德育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之中,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将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树立全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理念,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5、优选符合中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1)、立足德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培养真正、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了解掌握他们的总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个性差异。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就像著名画家达芬奇刚一开始学画鸡蛋一样,看上去鸡蛋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看时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

(2)、立足德育的人文性和时代性

现代的中学生讲究实际,以自我为中心,迷恋网络……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孩子的问题,要正面加以引导,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力戒片面和偏激,使学校德育不失实效性。

(3)、立足德育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现代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德育工作要丰富多彩。可以搞一些文娱活动、道德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体现其实践性;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使德育成为动态话题,这样德育内容既要坚持传统道德的典范,更要立足现实生活,与时代合拍的德育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

总之,当今学校的德育工作,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学校要把握德育的方向和本真,积极探索策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提供给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这样我们就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治校、超前认识,明确德育为素质教育之首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体现个体价值,全方位创造学生成长的环境,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教育工作者无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措施,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2]陈桂生.中国“德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

篇9:重视德育生活管理提高德育生活实效

重视德育生活管理提高德育生活实效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__中心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黄老师,我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么个高规格的会议,也非常敬佩我们街道主管教育的领导们有高瞻远瞩的谋略,他们在获得硕果累累的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做到不停步,不满足,时时以居安思危的责任感鞭策自己,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我就__教育如何实现第二次跨越,发表我个人的看法,有说不对和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我主要从学校德育工作来谈。到底,我们街道各校的硬件建设已全部得到完善,各校在教育工作中也频传捷报。这标志着__的教育已实现了第一次的跨越,而且这一次的跨越重点是在硬件上。接下来,如何实现第二跨越,我认为在德育工作方面应该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全力践行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如下:

第一大点,转化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我记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曾语重心长的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的能力提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因此,我觉得教育观念是老师素质的核心,他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重要一环。我从3点谈起:

第一是: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教师任何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责任感,自觉树立服务意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关注、被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这样的服务态度就是师德的直接体现,学生也会受其影响,慢慢的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第二是:为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学然后知不足。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提高工作效率,让孩子们乐学,让自己乐教,享受工作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我认为,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老师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多学习,看好书,看有用的书。

第三是:老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教育部门也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老师

有这样一则关于“铁棒与钥匙“的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这时钥匙来了,只见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的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的确,每一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用再粗再硬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将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人的心灵世界。所以,作为老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教育部门也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老师,大家才能用心的去学习和工作。

第二大点是: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管理网络,提高德育整体效益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地位、作用不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三者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学生整个的生活,三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发挥三者在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上的不同特色,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三者的有机结合,还有利于防止德育工作仅仅按常规、惯例去进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网络,能整合三方面的力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德育环境。我认为,建立这样一个网络,需要教育部门出面协调,或者说制订出能规范三方都必须履行的相关文件或制度。

第三大点是:加强德育科研,指导德育实践

第一:提高对德育科研的认识。

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涉及面广的大事。为了减少盲目性,提高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要争取各级教科研单位的支持帮助,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工作提高到科研的高度,制定方案,认真实施。尽可能要求每位教师自己确定德育课题,共同进行研究。

第二:强化德育科研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德育科研课题。我校开展的“积淀文明,争创金章”德育课题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有机整体。在这个课题下,还要坚持开展国防教育为突破口的德育课题实践,开发小学生健康心理培育的新课题。在专题研究中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初见端倪。我认为我们街道要以“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为主要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德育实效。

第三:改革和构建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

根据现代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研制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导向作用我认为十分重要。我们要制订的评价体系要从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长远视角考虑,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制订出科学、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各位领导,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__要实现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德育上必须要收到良好的实效,这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贤达志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来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给学生以好坏、是非的肯定评价,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从而为__教育成功实现第二次跨越画上厚实的一笔。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__中心小学5月14日

《重视德育生活管理提高德育生活实效》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重视德育生活管理提高德育生活实效。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初见端倪。我认为我们街道要以“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为主要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德育实效。

第三:改革和构建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

根据现代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研制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导向作用我认为十分重要。我们要制订的评价体系要从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长远视角考虑,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制订出科学、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各位领导,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__要实现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德育上必须要收到良好的实效,这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贤达志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来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给学生以好坏、是非的肯定评价,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从而为__教育成功实现第二次跨越画上厚实的一笔。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__中心小学205月14日

《重视德育生活管理提高德育生活实效》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重视德育生活管理提高德育生活实效。

篇10:优化德育体系 提高德育实效

优化德育体系 提高德育实效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   肖秀菊

高速持续发展和充满挑战的21世纪,将对人的素质,特别是对人的道德和心理素质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人,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还要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尚的道德

和人格。 才能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职业理想。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

校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基础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

础教育。因此,中学德育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为指导,以优化初中生

道德心理为核心,优化德育体系,构建德育新模式,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实效。

一、树立时代观念,优化德育体系,以教育助德育

㈠学校德育要与各育共同发展,贯穿整个教育教学

中学德育有其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但我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不能将其单独割裂出来

。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等,都与其他各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素质也是一个整体

,是相互影响和协调发展的。我们不能就德育而搞德育,要有意识地将德育同其他各育有

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德育既能为其他各育服务,同时,德育又能与其他

各育一起共同发展。

㈡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社会生活,紧扣学生生活实际

学校德育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

中去。中学德育应该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

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学习,

学会学习;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否则

德育就成了无源之水。

㈢学校德育要注重科研的有效投入,以科研助德育

学校德育要注重科研工作要正确定位,即定位于应用先进教育理论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新

时期需要我们的德育工作不仅要有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而且要有对工作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就德育工作者个体来说,加大对德育研究工作的投入,是提高实际水平和工

作效率,使自身价值得以升华的最佳途径;对学校集体来说,加大对德育研究工作的投入

,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和办学水平、创造学校特色的基本途径。

㈣学校德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学校德育应为学生发展服务,即学校德育要从学生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发展需要出发,为

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充分理解学生,挖掘学生进行

自我教育的潜力,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解决已有道德水准

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帮助学生在自主认识、体验、选择过程中,实现

自我成长。

[1] [2] [3] [4] [5]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提高之探究论文

苏台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春季小学德育研修工作计划

檬垭小学度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2

德育工作计划小学

小学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方案

农村德育工作计划小学

小学学校德育年度工作计划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小学秋季德育工作计划范本2023-09-09

学校学年德育工作计划2023-02-13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合集2022-09-01

静安区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2-12-27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2023-06-15

学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3-07-18

高中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3-12-15

学校德育的教学工作计划2023-11-15

4月德育处工作计划2023-08-20

小学五年级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工作2023-03-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