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时间:2023-11-24 08:21: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精选6篇)由网友“善博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欢迎阅读与收藏。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篇1: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

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教育原则,开展读、讲、考、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礼仪常规》、《礼仪知识ABC》等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考,即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考试;赛,即组织学区性和全区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天天进行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文明礼仪教育要以点带面。我们在茶园山中心小学召开文明礼仪教育现场会,还召开了全区文明礼仪教育经验交流会。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全区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

我们把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列为教师评定职称和年终考核的内容,??坚持开展“树、创、献”活动。如在第三中心小学召开“弘扬高尚师德,树我教师形象”现场观摩会,教师介绍了讲师德、扬正气、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学生代表作了“良师慈母暖我心”演讲,学生家长热情赞颂教师的高尚师德。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给人和风细雨春天般的感觉。

三、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人

我们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要求学校对校园要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校长抓绿化,美术教师抓美化,卫生教师抓净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负其责。

据统计,今年区教育局投入绿化经费20万元,各校(园)也自筹经费65万元用于绿化。优美的环境促进了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陶冶了师生美好的心灵。

四、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去年底,一封由教育局长郭德泰草拟的《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分发到全区6.3万个中小学生家庭中。信中恳切地阐明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希望家长参与子女的文明礼仪教育,配合学校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一个个行为习惯养成抓起。?这封《公开信》在全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4万多名学生家长复信教育局和学校,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们支持区教育局的倡导,让中小学德育走进千家万户的心愿,还有更多的家长对参与子女教育提出了合理建议。家长的积极参与,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今年春季一开学,区教育局就迅速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要求各校全面强化师德规范和学生礼仪常规,整体优化学生的文明礼仪环境,并决定把各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作为“文明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条件。

篇2: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

二、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

我们把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列为教师评定职称和年终考核的内容,??坚持开展“树、创、献”活动。如在第三中心小学召开“弘扬高尚师德,树我教师形象”现场观摩会,教师介绍了讲师德、扬正气、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学生代表作了“良师慈母暖我心”演讲,学生家长热情赞颂教师的高尚师德。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给人和风细雨春天般的感觉。

三、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人

我们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要求学校对校园要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校长抓绿化,美术教师抓美化,卫生教师抓净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负其责。

据统计,今年区教育局投入绿化经费20万元,各校(园)也自筹经费65万元用于绿化。优美的环境促进了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陶冶了师生美好的心灵。

四、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去年底,一封由教育局长郭德泰草拟的《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分发到全区6.3万个中小学生家庭中。信中恳切地阐明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希望家长参与子女的文明礼仪教育,配合学校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一个个行为习惯养成抓起。?这封《公开信》在全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4万多名学生家长复信教育局和学校,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们支持区教育局的倡导,让中小学德育走进千家万户的心愿,还有更多的家长对参与子女教育提出了合理建议。家长的积极参与,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今年春季一开学,区教育局就迅速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要求各校全面强化师德规范和学生礼仪常规,整体优化学生的文明礼仪环境,并决定把各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作为“文明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条件。

篇3: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办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育人首先要育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建国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了商度的重视,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德育的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与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德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少老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许多新问题以十分复杂多样的面目迅速出现,因此,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成为当前中小学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庙港中心小学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构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促进儿童真善美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认为,当前的德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订出各种规走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眼眼贴贴,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③单向灌输。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某种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理论体系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素养、内在信念上下工夫。二是外在制的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道德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2.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思想愈来愈为人接受。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此,没有后者就会使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3.从全球范围看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尽管学源林立,模式纷繁,但其核心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与素质。英国威尔逊・马库菲尔的德育主张与实验、瑞士皮亚杰的“活动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儿童学习”与“自我教育”等等,都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强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者引导下,“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与活动。

此外,社

[1] [2] [3] [4]

篇4: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办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育人首先要育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建国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了商度的重视,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德育的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与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德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少老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许多新问题以十分复杂多样的面目迅速出现,因此,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成为当前中小学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庙港中心小学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构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促进儿童真善美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认为,当前的德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订出各种规走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眼眼贴贴,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③单向灌输。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某种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理论体系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素养、内在信念上下工夫。二是外在制的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道德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2.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思想愈来愈为人接受。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此,没有后者就会使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3.从全球范围看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尽管学源林立,模式纷繁,但其核心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与素质。英国威尔逊・马库菲尔的德育主张与实验、瑞士皮亚杰的“活动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儿童学习”与“自我教育”等等,都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强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者引导下,“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与活动。

此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良好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主体参与性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实验中,我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了改革,努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做到“三性”“四变”。

“三性”是指德育教育活动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具有三个特点:

1.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德育活动的主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学校活动中的主人,来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激发道德动机,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影响。

2.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引起积极思考,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去。

3.独立性。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走路,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德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

“四变”是指:

1.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从主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决定自己的行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作出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主体意识。二 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学校中的地位。我们开展“争当小主人”的活动,试行“干部轮换制”,使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的尊严。三是引发需要。

我们在教育中一改过去教师以权威身份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努力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引发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如成功欲,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

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

2.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

学校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校园内进行“温室育苗”,而要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出校园,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

一是充分挖掘当地德育资源。庙港镇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她傍依太湖,远连西山,湖光山色,有着物阜景华的自然资源,庙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唐代陆龟蒙,近现代的费孝通、费达生等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编写了“三史”(林史、厂史、校史)、《红村名人》等乡土教材。二是建立基地,拓宽育人渠道。我们建立了太湖节制闸、敬老院、全蜂集团为十多个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活动,让学生看家乡新面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檄情。三是聘请校外辅导员。我们聘请离休老干部、派出所干警、敬老院老人、工厂企业领导等担任校外辅导员,让他们来校给学生作讲座,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变显性教育为显、隐性相结合的`教育。

显性教育是指学校各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堂教育活动及基本管理形态等直接教育,隐性教育则包含于周围的环境、人的行为和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即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间接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我们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使德育教育“人耳”、“人脑”、“人心”。一是优化人际关系。改变师生关系,由命令式、强制式变为平等式、民主式,创设互尊、互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的同学关系。二是优化文化环境。努力创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还在走廊、过道、宣传橱窗张贴(挂)名人画像、语录及学生作品,构筑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三是优化物理环境。尽管我们校园狭小,但我们想方设法,栽花种草,堆叠假山,创设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以此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他律”转向“自律”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条儿童品质发展规律。所谓“他律”,是指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所谓“自律”,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由此,我们努力在主体参与性教育方面追求教育的自律性。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修养,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会活动,让学生自己制订一日常规。二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盛自我评价,如开展期中、期末的两次学生自我鉴定(百分)及互评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判断,明确优点、缺点,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由于我校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我校已连续十年无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被吴江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篇5: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论文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论文

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认为,当前的德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订出各种规走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眼眼贴贴,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

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

③单向灌输。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某种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理论体系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素养、内在信念上下工夫。二是外在制的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道德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2.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思想愈来愈为人接受。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此,没有后者就会使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3.从全球范围看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尽管学源林立,模式纷繁,但其核心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与素质。英国威尔逊・马库菲尔的德育主张与实验、瑞士皮亚杰的“活动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儿童学习”与“自我教育”等等,都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强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者引导下,“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与活动。

此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良好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主体参与性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实验中,我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了改革,努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做到“三性”“四变”。

“三性”是指德育教育活动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具有三个特点:

1.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德育活动的主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学校活动中的主人,来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激发道德动机,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影响。

2.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引起积极思考,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去。

3.独立性。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走路,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德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

“四变”是指:

1.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从主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决定自己的行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作出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主体意识。二 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学校中的地位。我们开展“争当小主人”的活动,试行“干部轮换制”,使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的尊严。三是引发需要。

我们在教育中一改过去教师以权威身份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努力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引发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如成功欲,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

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

2.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

学校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校园内进行“温室育苗”,而要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出校园,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

一是充分挖掘当地德育资源。庙港镇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她傍依太湖,远连西山,湖光山色,有着物阜景华的自然资源,庙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唐代陆龟蒙,近现代的费孝通、费达生等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编写了“三史”(林史、厂史、校史)、《红村名人》等乡土教材。二是建立基地,拓宽育人渠道。我们建立了太湖节制闸、敬老院、全蜂集团为十多个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活动,让学生看家乡新面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檄情。三是聘请校外辅导员。我们聘请离休老干部、派出所干警、敬老院老人、工厂企业领导等担任校外辅导员,让他们来校给学生作讲座,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变显性教育为显、隐性相结合的教育。

显性教育是指学校各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堂教育活动及基本管理形态等直接教育,隐性教育则包含于周围的环境、人的行为和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即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间接教育

。隐性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我们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使德育教育“人耳”、“人脑”、“人心”。一是优化人际关系。改变师生关系,由命令式、强制式变为平等式、民主式,创设互尊、互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的同学关系。二是优化文化环境。努力创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还在走廊、过道、宣传橱窗张贴(挂)名人画像、语录及学生作品,构筑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三是优化物理环境。尽管我们校园狭小,但我们想方设法,栽花种草,堆叠假山,创设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以此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他律”转向“自律”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条儿童品质发展规律。所谓“他律”,是指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所谓“自律”,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由此,我们努力在主体参与性教育方面追求教育的自律性。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修养,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会活动,让学生自己制订一日常规。二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盛自我评价,如开展期中、期末的两次学生自我鉴定(百分)及互评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判断,明确优点、缺点,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由于我校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我校已连续十年无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被吴江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篇6:提高职校德育教学实效性教育论文

提高职校德育教学实效性教育论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德育课教学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把新的教育理念、思路、内容与方法融入德育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了德育课教学“以人为本、专业起步、重在发展、科学评价”的有效教学模式。调查表明,目前中职德育的教学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近80%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一般甚至是枯燥乏味。

中职德育课课堂现状大都是教师认真备课,辛苦上课,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课堂教学“死水一潭”,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可以说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针对中职德育课的现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每一个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思考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问题。

1挖掘典型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德育要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师必须要在挖掘素材上下工夫,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时能够学以致用。课本上的一些道理学生听起来往往觉得比较抽象、空泛,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就要时常引用鲜活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选取素材时要精心筛选,不能随便捡几个敷衍了事。很陈旧的例子难以反映鲜活的现实生活,对阐述、理解理论毫无帮助,也很难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信服感。我们要找那些典型的、真实的、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事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理论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找案例在课堂上阐述、讨论,这样学生的兴致就会提高,教学能够有效进行。如我在讲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时,引入近期发生的多起幼儿园教师严重疏忽而致学生死亡的事例,学生听得很投入,并且深感震惊,他们对这些身边的事例讨论得很深入,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的重要性有了真实的认识,接受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水到渠成。

在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我采用了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模拟市场的教学模式,以商场的服装随着季节不同价格的变化、当地的液化石油气的价格变化、空调的价格不断调整与生产关系等为例创设问题情境,材料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并且体现地方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情景游戏,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主动学习

连续三年新生开学时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能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对以往德育课学习的评价是:“最不喜欢”、“实用性最差”“、内容偏多”等。

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发言,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过分强调趣味或半途而废等不利因素,老师应及时调控和引导,自主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将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中,学习效率会显着提高。

例如在讲述“把握现实机遇,发展职业生涯”时,我让学生分组收集比尔盖茨各个年龄阶段的素材,参考已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如职业生涯的特点、职业理想的作用、职业生涯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立足本人实际,发展职业生涯等,分组讨论比尔盖茨各个阶段的特色,教师关注每[:请记住我站域名/]个小组讨论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最后各小组汇报成果,学生认识到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的道理,同时也意识到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自己应该为将来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讲述、学生被动接受要好得多。

3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传统的侧重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明显不适合中职学生,教师应该想办法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小课堂、大社会”的实践课比较受学生欢迎,实践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达到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实践课的具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主题辩论、模拟法庭、职业生涯设计、社会调查、志愿者行动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会拉近他们和德育的实际距离,学生不再觉得德育课是空洞的高高在上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课既要重内容又要重形式,既要重过程也要重结果。例如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内容比较抽象,靠老师灌输式的说教效果肯定很差。

于是我就组织一场辩论,先确定辩题,明确正、反方观点。学生查找资料,明确辩论的规则,然后自由分成正方反方,推荐辩手,围绕本方观点寻找材料。学生的一系列准备及时告知教师,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在自由热烈的辩论中,学生以自己认为有人生价值的人物作为材料证明本方观点,感悟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最后教师就整个过程做出点评,肯定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在准备、辩论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目的水到渠成。通过辩论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自信、口才、胆识和个性得到训练和培养,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德育实践也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宪法、民法和刑法为基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法庭旁听相关案件的庭审过程,采访庭审法官和有关当事人,这对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法律条文非常有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实践的结果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4建立有效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

改进德育课的`考评方法也可以促进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构建科学的考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既能增进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德育课程服务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要求。有效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评价形式多样化。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笔试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尝试开卷考试和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口试、答辩等多种考核方法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仅是德育课老师、班主任,还包括学生自己。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班主任的参与也是德育课评价主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意识进行评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体现考核的全方位、统一性、独立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

(3)评价范围广泛化。德育的评价范围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渗透到学生所有的德育范围,通过对学生知识、情感、意识、信念、行为等多方面的评价,实现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知识到行为,从行为到情感,从情感到心理,从心理到意志的综合评定。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评价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肯定,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共同成长

发挥德育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教师是关键。

职校德育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的教风、踏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课教师更是如此,在学生面前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你课堂上讲要文明礼貌,不能随地吐痰,刚下课,你出了教室门就是一口,好了,你所讲的其他内容,学生也不信你的了。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来自于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技艺、高尚的道德素养赋予教师以责任心和爱心,只有在责任心和爱心的推动下,教师才会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进而追求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创新,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在德育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复杂的劳动,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和模式可以套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探索总结,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断寻求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强化主体参与提高德育实效

小学秋季德育工作计划范本

秋季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方案

小学学校德育年度工作计划

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班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二学期

优秀德育工作计划小学

初中第一学期政教处工作计划

学校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精选6篇)】相关文章:

农村德育工作计划小学2023-08-07

檬垭小学度德育工作计划2022-05-14

苏台小学德育工作计划2023-04-28

小学秋季德育工作总结2023-09-01

德育工作计划小学2022-09-19

学校年度德育工作自查报告2022-11-18

三年级秋季德育工作计划2022-06-17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2023-06-15

静安区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2-12-27

小学秋季学期德育处工作计划2022-09-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