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知识点(精选9篇)由网友“中辣炒米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对联平仄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篇1:对联平仄知识点
对联平仄知识点
对联在平仄上有什么要求呢?通常情况从三个关键部位去把控好!
第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
例:
西望瑶池降王母(仄);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
第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第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综上对联的平仄知识点可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篇2:对联平仄
关于对联平仄
平仄在对联中的重要性相信朋友们都非常了解,那么平仄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
从先秦的对偶句发展到汉、南北朝时期的赋、骈俪,文人们逐渐感觉到音律在赋、骈文中的神奇作用,人们开始对对偶声律注重考究。后来,沈约、刘勰声律说的出现和传播则是对联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刘勰对音律说得比较清楚生动,他主张飞沉交错运用,即把平仄调配得像井上的辘轳的绳子一下一下,回环往复,像龙鳞有逆有顺,紧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钱大昕在其《潜研堂文集》中说沈约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侧(仄)相间耳”。沈约说: “十字之内,颠倒相配”。这些论述.为后来的对联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对联中,平仄律犹如它的双腿,一平一仄,就像人左右脚走路一样,要保持平衡才好,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所以,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即标准拼音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平一仄,非平即仄。达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联诗同源,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副对仗工整的联句,酷似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律诗在平仄对仗中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规则对于对联依然适用。就是说,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规矩对当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须按平仄格式对出,否则,便犯了孤平的错误。
现将五言、七言对联(同样是律诗的)平仄格式列举说明如下.先看长沙爱晚亭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这是一副平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按平仄写出,即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加框的平仄,表示可平可仄,以下同)
再看峨眉山万年寺联:
海到天边云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这是—副仄声起头式联,如用平仄调写出,即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七言字联格式。下面谈谈五言联的两种起头式:
看一书斋联:
开窗林月白
洗砚石泉香
这是一平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按平仄写出,即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联是一副峨眉山雷洞坪联:
老雪凝千古
殷雷迟半空
此为仄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用平仄调写出,则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面再谈一谈四字联。四字联没有固定格式,它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平仄交错,一般上联末字为“仄”,下联末字为“平”。如奉节县白帝城联:
节以明理
德能立名
平仄调为:
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
再如黄州赤壁联:
月色如故
江水有声
其平仄调为:
仄仄平仄
篇3:对联平仄精选
“平仄”的地位
平仄,是对联体裁“六要素”之一,至低限度保持了“联脚要讲平仄对仗”。所谓用“今声”或“古声”制联(只要不混用),就说明了“对联要讲平厌”。如果问理由,简单地答:对联是“格律文学”的一种。大小征联启事都强调应征必符合“联律”,没有排除平仄。这些都给“平仄”有了应有的地位。至于是不是每位联家都承认“对联是格律文学”,且不划等号。但是有说“声律只是一种‘对联技巧’”,对联技巧很多,并非每副联都用上它们,岂不是“联脚平仄”也可以“不讲了”,平仄在对联中就可有可无啦。
篇4:对联平仄精选
这个问题,笼统而言不能解决问题。我曾总结对联存在三大体系,应分别对待:
一、律诗对偶格律型——必定要正本清源,三平尾要忌,遇到拗句、孤平要“救”。但只限五、七言句,至于七言句子末向前裁出的三、四、六言的短联(或长联中这种短句),可侧重在音步平仄的对仗。不过,五、七言句并非都是律诗句式,还有“三二二”或“二三二”等,这就要审辨,切忌混谈。律诗对偶格律型,格式是固定的。
二、非律诗对偶的格律型——也有称“联律型”的,它没有不变格式可仿。一般包含两个内涵:①句子中的语意单位(即词组、短语、名词),突破双音节(含双音节),有三个四个至多个字不同为音步(节奏点)的。创作时,从严要求应该做到“句中音步平仄要交替,句间音步平仄要互对”;放宽一点来讲,句中、句间音步可不计平仄,句脚一定要计平仄,如果力争句脚按“马蹄格”乃上乘。这类型对联包括“押韵、拆词”等有关修辞形式之“句脚连平或连厌”古今所公认的格律形式。如: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欠缺了解“对联技巧”的人,却说:“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这样的对联还不应打入地狱么?”
三、宽对型——在此,只就平仄上来说它。除联尾外,句子音步及句脚皆不讲平仄,连平或连仄可达好几个字,几乎就跟口头语一样,以表现“句法、句式(节奏)”对仗为主,形成“骈体对”。因骈体自四骈六俪发展至今,早不受“字数”制约(可参阅《增广贤文》与《幼学琼林》等)。例如:
发展就是硬道理;
廉洁堪称好作风。
改革潮/掀起/华夏大地特色;
东方红/唤起/中国人民新生。
像“廉洁堪称好作风”十足的口号也!
三种体系的对联,平仄上的“严宽”各有要求,不可含糊混谈。作为联家的创作,可以自己的爱好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硬要淘汰某一种而提倡一种,现在没有必要,将来估计也没有必要。但是谁占优势?除了“意境”这个前提,创作方式、对法、修辞技法等等当中的特殊点(如集句、磋对、某些假对……),恐怕是重要的鉴别因素。“宽对型”除了口语化占优势,其创作艺术“面”难免有很多被压缩,这就值得深思了。
从“联脚平仄”说开去
既然提出要求对联只讲“联脚平仄”,学对人起码要懂“文字平仄”。懂了文字平仄后而限定用在“联脚”,虽取消音步和句脚的平仄,还不是仍“有约束”。因为某些论说都提到“平仄是桎梏”,只不过是多与少的程度差别罢了,实际上是自相矛盾。当然,应该承认“小约束”与“大约束”无本质区别,但有“松紧”之不同。 “联律型”的对联,早已摆脱诗律型而独立产生、存在,平仄已经宽到“句脚”(或含音步),并没有“孤拗和三连尾”之限制。如: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有幸明贤来作主;
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寒山寺联)
同时从语意节奏上也解决了“五讲四美”、“愚公移山”等一些好的长短“词语”入联不“违律”的问题。如果说这还是“妨碍普及”和“影响创作的发展”,那不如把“联脚的平仄”宣布取消还自由。确实在“也谈不拘平仄的对联属于正格”一文中有这样说的:“非声律联因无声律的限制,……它使原来不熟悉声律而受阻于创作门外的爱好者,比较容易地步入创作的行列。”这种说法我看不太妥当,因为联律型体系已经给“造语”松了绑。至于强调非声联“好捕捉灵感,抒发情思,构建意境,塑造形象”,亦是脱离客观的。这些方面不决定于哪种格式,而在于文学修养与艺术造诣。诗,如“少小离家老大回……”,联如“雪里红梅报喜讯;窗前绿柳诉芳心”,既口语化又意境高雅。某君举例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来编联,再高明也是“口号”。可对联是文学不是口号(其他两体系的对联,也有“口号”的,一般没有宽对型容易出现),口号只是有关文体中的插曲。《对联》开展国庆五十周年《祖国颂》大征联,从见刊的副数上看,可能算得是近十多年收稿最多一次,“非声律”应征之作,可没有占鳌头的,但是已获“参赛权”。
有人提出“要争取非声律联的发表权”,报刊上不是“没有”,其决定是在其境界和艺术价值。发表与否,获奖与否,对联与对联之间本身没有鸿沟,无须谈“争取什么‘权’的”。
篇5:对联平仄
,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篇6:对联平仄
上联仄收,下联平收,简称“仄起平收”,是受格律诗影响。平起仄收,依然上口,以此仄韵诗词存在。两句押韵,同收反收一样上口,以此格律诗有首句押韵平收格式。仄韵古绝,若首句仄收,一般需要押韵。《春江花月夜》九首七言古绝,一律一二四句押韵且同收,第三句反收,其中三首仄韵。以此,只要押韵或反收,即可流传因上口。(此联押韵且反收)。古例如下: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添字联,据传出自解缙。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出自《滕王阁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出自《春江花月夜》,由工整两联组成,联一两联仄收,联二,平起仄收。
传承靠大家,不是靠专家。好句,无对仗,不合律,一样传承。
不合规则古有,但是范例不多。句句合格律,处处可遇;字字严平仄,时时有逢。
假作真时真亦假,無为有处有还無。|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螃蟹浑身甲胄,凤凰遍体文章。|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工整至极并非难,平仄严合常是巧。(巧,巧合,巧手。)
综合以上,得出以下:
不工不整乱平仄,不可嘲讽。尽善尽美无瑕疵,是必追求。
严格折腰七绝《龙真凤假雨色风空》|新韵
凤舞龙飞龙舞凤,风生雨落雨生风。
假亦真时真亦假。空即色处色即空。
七古《乱雾闲云》(斜黑体不合正格)
郑岗:乱雾涧声山瑟瑟。|仄仄仄平平仄仄。
王勃:闲云潭影日悠悠。|平平平仄仄平平。
郑岗:情殤斗转何知北。|平平仄仄平平仄。
王勃:物换星移几度秋。|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勃:阁中帝子今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郑岗:殿外王孙古几留?|仄仄平平仄仄平。
郑岗:窗前皓月色相照。|平平仄仄仄平仄。
王勃:槛外长江空自流。|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皆出自《滕王阁序》。整体可称折腰七律,折腰两次。
首联山对日,弥补了江对月之不足。
帝子对王孙,绝对。皇子次之,臣子、君子再次之。
合并不有违和,说明足够工整可有出句之意境。都说艺术源自生活,我说会对仗不有生活,亦可创作。
严格七律《乱雾闲云》
乱雾鹫鸣山瑟瑟。闲云鹤影日悠悠。情殤斗转何知北。物换星移几度秋。
殿里王孙今几在?阁中帝子古何求?长江槛外随风去,皓月窗前逆水游。
此诗可意指古都失去往日繁华。原诗“空自流”,江中无船,非繁华状。
此例说明大部分情况,工整至极并不困难,平仄严合更是容易;兼得常是巧,手巧加碰巧。
格律规则繁琐,记住正格即可,严格合律简单,不理救拗一说。
综上,自创对联,五字七字,合律为佳,严合正格更佳。对句前人,合律对合律,无律对无律。
长联,本文指多句联。
格律诗有隔句对,只能两联平收,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诗外对联,同样有不和规则,如安徽休宁齐云山寺联“心即佛,佛即心,须要认清脚跟。色是空,空是色,莫教妄起念头。”,又如“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
出句:东不管,西不管,酒馆。|买不是,卖不是,熊市。|胖也罢,痩也罢,来吧。
对句:兴也罢,衰也罢,喝吧。|涨也罢,跌也罢,跑吧。|软不吃,硬不吃,花痴。
前面出自清末。中间,被股市套牢时所作。后面现作,上仄下平。
出一:除旧岁不忘旧情。|出二:除旧岁不忘旧爱。|出三:除旧岁不忘旧宠。
对一:迎新春又添新欢。|对二:迎新春又添新欢。|对三:迎新春又添新欢。
批一批二:始终如一。有批无批,含义不同。
此联虽七字,但异于一般诗句,实为多句联。以此,出句平收仄收一样上口。
诗可以两句对两句,即可八句对八句;词亦同理。诗对诗,词对词,有格对有格。
出句: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对句:定**《只看飞云飘画容》
只看飞云飘画容,谁能啼吼又急冲。鸾驾凤车威过虎,何苦?万枚霏雪乱常情。
韬晦秋霾遮月影,幽静,河中暗影已消停。举目疏离遥荡里,相距,亦如色相亦如空。
定**平仄规则: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定**,去掉两字之句,即是折腰七律,严格说是两首折腰七绝。古人办法多,不想折腰定**。
诸位任意出古句,
郑岗随时对下联。
《郑岗随时对》,看诗词歌赋各种对仗。学习,学而习之,非学而背之或学而赞之。对之即是学习之。
篇7:对联平仄
一、因为新声较为简单在这我先提下:
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二、接下来是:
古(旧)声
虽说平时我们基本很少提及古声,更别说使用,然并非可以认为古声可以完全抛弃,毕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况且我们也可以以此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化,正所谓博古通今嘛。既然我们有心要学习楹联创作,就应该花些时间,学习、了解一下古韵。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联语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当然,宽对也如诗歌创作一样允许一、三、五不论。
以上是我对对联平仄的简单介绍,如果大家真感兴趣,我建议大家花点时间学习下,毕竟有去看都能懂。
篇8:对联平仄
A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但仍遵循246平仄交替的原则)
七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篇9:对联平仄
1) 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
2) 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
3)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4)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5)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
6) 竹疏云作画;梅瘦雪添神。
7)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8) 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9)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集唐诗句)
10) 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11)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集唐诗句)
12) 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
13)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14) 我思铭陋室;谁为记闲轩。
15) 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集李白句)
16) 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萧。
17) 大地春来早 春为一岁首
18) 寒去草先翠 吟竹诗含翠
19) 农家福降多 梅在百花先
20) 春来花最红 画梅笔带香
21) 雪里江山美 红日千秋照
22) 千林华光动 竹影摇风雨
23) 花间岁月新 神州万载春
24) 四海瑞气高 花溪入画图
25) 寒梅因雪艳 一堂开暖日
26) 酒饮全家福 一曲迎春调
27) 飞燕为春归 百鸟唱新春
28) 歌唱满江红 三杯祝福歌
29) 春地英雄气 万里春光暖
30) 六合同春日 富贵三春景
31) 乾坤锦纶春 九州气象新
32) 三阳开泰时平安两字金
33) 寒风随岁去 春满改革路
34) 日日平安日 勤劳方致富
35) 德政伴春来 花繁民主枝
36) 年年幸福年 和睦可生财
37) 新岁多吉庆 春辉满庭院
38) 日月红光照 日亨君子道
39) 合家乐安然 欢笑溢门窗
40) 乾坤喜气多 天相吉人家
41) 云霞成异彩 春来瑞雪里
42) 乾坤风雪荡 送寒余雪尽
43) 梅柳动春风 人在画图中
44) 中华日月新 迎岁早梅新
45) 吉门沾泰早 三阳临吉地
46) 财源通四海 玉堂浮瑞气
47) 仁里得春多 五福萃华门
48) 春色满人间 金室耀祥光
49) 屋小乾坤大 腊鼓催穷去
50) 福同时共彩 华屋辉生壁
51) 檐低日月长 金狮送富来
52) 人并物皆春 春山绿到门
53) 柳笛穿林过 鱼香飘万里
★ 对联的起句规则
★ 对联平仄规则
★ 对联左右怎么区分
★ 对联贴法
★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
★ 对联知识
★ 对联的特点平仄
★ 贴对联的顺序
【对联平仄知识点(精选9篇)】相关文章:
对联平仄2022-12-02
对联的特点2023-07-09
诗词平仄2023-03-20
春联上下联怎么区分2022-05-06
写对联的六大禁忌2023-11-08
贴对联时间有何讲究2023-04-10
对联特点2022-08-01
春联左右怎么区分2022-04-30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2022-04-29
对联的教学设计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