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鳜养殖常见病及其防病害新技术(精选4篇)由网友“夏目三三”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斑鳜养殖常见病及其防病害新技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斑鳜养殖常见病及其防病害新技术
斑鳜养殖常见病及其防病害新技术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leindachner)又名岩鳜,黑鳜,俗称圆筒(桶)鳜,头部有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有的周缘镶白或黄色环,体黄褐色,腹部黄白,属鲈形目,脂科.斑鳜喜栖息在深潭、岩缝、石隙中,属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水产养殖中的珍品,养殖效益较高.许多养殖户在水库、池塘、网箱中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许多养殖户由于鱼病的危害而损失惨重.因此斑鳜养殖的防病害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斑鳜养殖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总结,调查及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现将斑鳜养殖的常见病及其防病害技术介绍如下.
作 者:刘丙阳 金长征 作者单位:辽宁汤河渔业有限公司,辽宁,辽阳,111008 刊 名:农业与技术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9(1) 分类号:Q959.483 关键词:斑鳜 常见病 防病害篇2:斑鳜网箱成鱼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斑鳜网箱成鱼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1.1.1试验地点5月10日在吉林省白山市云丰水库三道沟江段用网箱养殖斑鳜成鱼试验。试验网箱二支,分A和B。1.1.2网箱条件网箱规格为(长×宽×高)4×4×6m,所用网片网目3.5cm。制做网箱的网片均为二层。用2寸直径镀锌铁管做成框架,用直径50cm、长80cm的泡沫塑料做浮子,每2m设一个浮子。网箱设置在背风,水流缓的头道沟。将很多的网箱,联在一起。上面设置生活区和生产区。
1.2鱼种放养
A箱:斑鳜鱼种春片规格11.8g/尾(体长7.1cm,全长8.6cm)。放养量1040尾,放养密度1040尾(12.27kg)÷16=65尾(0.77kg)/m2。B箱:斑鳜二龄鱼种规格217g/尾(体长21.7cm,全长26.1cm)。放养量640尾,放养密度640尾(138.88kg)÷16=40尾(8.68kg)/m2。放养前将鱼种用4%盐水浸洗10min。计数后放入网箱内。
1.3饲养管理
鱼种入箱后,每天投喂二次饵料鱼。饵料鱼主要是池沼公鱼(冰鲜鱼),还有在云丰水库内捕捞的麦穗、棒花等小杂鱼。冰鲜鱼化开后,用4%食盐水浸泡2h,然后向网箱内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
1.4鱼病防治
1.4.1选择无病,健康的鱼种进行养殖。
1.4.2运输中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1.4.3鱼种入箱前用4%食盐水浸洗10min。
1.4.4投喂的饲料鱼一定要新鲜。特别是在7、8月份高温季节,更要注意。
1.4.5以防为主,在高温季节,要用抗菌类药物,氟苯尼考纯粉,每吨饲料鱼用100g,与饲料鱼一起搅拌均匀。搅拌后要放置30min,然后投喂。也适当用杀虫药,每半月用一次;高温季节每半月用一次。
1.4.6养殖季节要经常清洗网箱上的附着物,保证水流畅通,同时也起到防病的作用。另外,也可以重新设置新的网箱,将箱内的`鱼倒进新箱。
1.4.7一般在7、8月份易发生鱼病,主要是烂鳃、肠炎。这时要投喂氟苯尼考纯粉,每吨饲料鱼加100g。将药与饲料鱼在一起搅拌后,放置0.5h后才可以投喂。同时要停食1d,然后少量投喂。
1.4.8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混合比为5:2,浓度为0.7g/m3防虫。用滴流的方法进行。即用塑料桶装上药液,倒挂在网箱上方,使药液下流。塑料管的粗度直径在5mm,通入水中后,从深度1m以下开始,每半米有一小孔,孔径为2—3mm,管的长度可达水深度5.5m处。在鸭绿江水流的上游设置,每次设置二根管,每3d用药一次,2h药物用完。
1.5测定及观察项目
每天早、中、晚各巡视网箱一次,观察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测定水温和透明度一次;每三天测定溶氧和pH值一次;不定期测定鱼类的生长情况,同时检查鱼体是否有寄生虫及其它疾病发生。205月和8月对鸭绿江三道沟江段水质进行污染和浮游生物进行监测。
2、试验结果
2.1鸭绿江三道沟江段水质及浮游生物情况
透明度80—170㎝,溶氧7.2—11.1mg/L,pH值8.0—8.7。COD5.27mg/l,总磷0.014mg/l,总氮3.560mg/l。浮游植物72/1.08万个/mg/L,浮游动物155/3.715万个/mg/L。
2.2成鱼出网箱规格
A箱成鱼出箱规格为体长23.9cm,全长27cm,体重261.3g/尾。B箱成鱼出箱规格为体长28.4cm,全长33.6cm,体重609.1g/尾。
2.3成鱼出网箱成活率
A箱养殖成活率为80%。B箱养殖成活率为93.4%。
2.4成鱼出箱产量
5月10日放养,10月3日养殖结束,养殖期共146d。A箱:出箱尾数832,总产量217.4kg;单产为13.6kg/m2。B箱:出箱尾数598,总产量364.2公斤;单产为22.8kg/m2。
2.5生长情况
A箱:增重倍数:261.3g/尾÷11.8g/尾=22.1倍。特定生长率:SGR(%)=Ln(Wt-Wo)/T×100=Ln(261.3-11.8)/146×100=5.519/146×100=3.78。(式中SGR:特定生长率;Ln:自然对数;Wt:出池规格;Wo:放养规格;T:试验天数。)B箱:增重倍数:609.1g/尾÷217g/尾=2.8倍。特定生长率:SGR(%)=Ln(Wt-Wo)/T×100=Ln(609.1-217)/146×100=5.971/146×100=4.09。(式中SGR:特定生长率;Ln:自然对数;Wt:出池规格;Wo:放养规格;T:试验天数。)
3、讨论
3.1关于成鱼饲料
斑鳜是可以吃死鱼的小型凶猛鱼类。经试验,用冰鲜杂鱼饲养斑鳜成鱼效果很好。投喂时鱼类摄食凶猛。所以在生产上投喂冰鲜鱼或水库中的小型成鱼,进行规模化养殖是可行的。但投喂的饲料鱼一定要保证其鲜度,不能投喂储存时间长或变质的饲料鱼。这样就要保证有冷库或较大的冰柜,用来储藏饲料鱼。保证饲料鱼的质量,就能够取得防治鱼病、获得较高鱼产量的理想效果。
3.2抓好防治鱼病的关键环节
在A网箱中,斑鳜春片养殖成鱼(二龄),此阶段很易得病。特别是烂鳃和肠炎病,一旦感染,死亡率很高,本试验达死亡率达20%,也很难治疗,严重地影响斑鳜的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相比之下,B箱是养殖的斑鳜三龄成鱼,其发病率低,死亡率仅6.6%,这个阶段的成鱼不易得病。经几年来的前期工作,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防病重于治病。在本试验中,采取了如本文试验方法中1.4鱼病防治中所提到的八种防治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7、8月份到来之前,6月下旬就要采取防治措施,投喂药物,主要是用氟苯尼考药物,每三天到一周就得投喂一次药饵鱼。鱼病防治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养殖生产的成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3关于斑鳜成鱼的生长
斑鳜属于吉林省鸭绿江特有的土著鱼类,为小型凶猛经济鱼类,生长速度较快,其食用规格没有确定。在A箱试验中,成鱼规格达到261.3g/尾,这已经是较好的优质鱼类。在B箱试验中,养殖的是三龄成鱼,出网箱规格达到了609.1g/尾,这样的规格,就是最好的食用规格,售价也比二龄成鱼贵。在生长上看,三龄成鱼的生长速度快于二龄成鱼。在特定生长率上看,三龄鱼为4.09,二龄成鱼为3.78,三龄成鱼比二龄成鱼高0.31个百分点。斑鳜在鸭绿江的生长速度较快。与山东的日照、临沂养殖水平(17.36kg/m2)相比,我们三龄鱼的产量(22.8kg/m2)要高于山东。延长其生长期,其规格超过500g/尾以上,可出口韩国和日本,价格将会更高,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本试验情况看,养殖三龄成鱼比较合理,可以体现出生长快,规格大,售价高,效益好。
篇3:南海斑鳜生物学特性与池塘养殖
南海斑鳜生物学特性与池塘养殖
南海斑鳜是佛山市南海区近年利用西江斑鳜和翘嘴鳜通过杂交、选育而培育出来的斑鳜新品种.南海斑鳜既保留了西江斑鳜体形优美,肉质爽嫩,味道鲜美等特点,又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耐低氧、养殖成活率高、卖价高收益好等养殖优势.
作 者:李海潮 黄伟平陈永乐 陈少华 作者单位:李海潮,黄伟平(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528200)陈永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
陈少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华记鱼苗场,528211)
刊 名:海洋与渔业 英文刊名:OCEAN AND FISHERY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篇4: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探讨论文
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探讨论文
1、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概述及其内涵
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分为外界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内因是关键。根据水产养殖业发生病害的特点,以及病害发生的三要素:病原、环境、宿主,发明了检查和消毒水产苗种技术和免疫预防技术,通过这两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成活率;第二,环境调控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为水产动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体环境,同时抑制了病原滋生和繁殖的能力和机会;第三,如果水产动物发生病害,一定要及时、科学地使用正确的水产药物,尽快的控制水产动物的病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内涵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来做深入的分析。首先,生态指的是三个生态位,一是气水界面,即水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界面,这个界面上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居住的地方,气体交换也在这一界面上进行;一是泥水界面,即最底层的水与表层淤泥接触的界面,这个节目上主要是分解者居住的地方物质的转换也在这一界面进行;一是水产动物的肠道,这个是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最后生态防控的“控”,控的意思是指通过使用针对性药物或疫苗控制生态系统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的病原,也可以说是控制病原性疾病,与“防”补充。
2、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措施
2.1定期消毒
要想养殖水产生物,就要先把水养好,要想养好水,就要先养好泥,由此可以看出,清洁养殖环境的重要性,这是养殖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清理不干净的地方和消毒。清理的方法是保持水底淤泥的厚度在十厘米到十五厘米,然后在阳光下暴晒,也要注意堵住漏洞,这样才能改善底层的质量。
2.2对苗种的消毒要彻底
苗种的质量决定了养殖的质量,在选择好要放入水中养殖的苗种后,一定要对它们彻底的消毒因为苗种本身也有病原体,如果不消毒,还是会把病原体带入到养殖的水中。
2.3施肥方式要科学
在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要保证科学施肥。在把苗种准备好之前,一定要把生物饵料培养好,生物饵料的营养对于水产生物来说,是任何人工饵料都不可取代的,因为生物饵料可以帮助水产生物增强体质,放养之后食用生物饵料的水产生物成活率更高。
2.4做好应激管理的工作
养殖者应该把应激管理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因为应激管理是养殖的最重要的技术。应激因子主要有三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突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后或者换季的时候,都是水产生物容易生病的时期,这个时候更加有必要加强应激管理。
2.5对养殖水增氧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水底容易滋生微生物,就会导致水中氧气的缺少,会引发水产生物的`疾病。增氧最好的方式就是底层微孔增氧,这一方法要根据水的溶氧能力来确定增氧的时间。养殖前期在阴雨天的时候增氧,从半夜到凌晨;在养殖中期,晴天的时候早上增氧两小时,午后增氧2~3h,阴雨天就从晚上十点开始增氧,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养殖后期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增氧工作。
2.6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监测
水产养殖中有两种疫病应该引起重视:鲤春病毒病和锦鲤疱疹病毒,这种病毒一旦被水生动物感染,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好它们,所以预防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对水产生物养殖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养殖者一定要配合当地的渔业部门做好监测工作,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2.7大力推广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的新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也开发出了一些新技术,比如,安全用药技术、水质调节与监测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功率,值得大范围的宣传推广。
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对养殖水产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了解病害发生的情况,以及时监测和治理;也可以保护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治理;还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响应了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总之,生态防控技术是对养殖者的一大福音。
参考文献:
[1]胡大胜,韩书煜.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用药急需规范[J].中国水产,2016(1):50-52.现代农业
★ 节约研究报告
★ 工程项目建议书
【斑鳜养殖常见病及其防病害新技术(精选4篇)】相关文章:
社区爱卫工作活动方案2023-11-19
清香木的幼苗养殖方法介绍2024-04-25
卫生月工作计划2023-01-10
卫生单位工作报告2023-02-18
班主任会卫生方面工作计划2022-10-24
人参果的种植方法介绍2022-10-08
关于杜鹃花的养殖方法介绍2023-10-13
卫生的工作计划2023-02-13
水安全保护问题及防治措施论文2023-01-15
生态养殖创业计划书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