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4-12 07:38: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精选19篇)由网友“叛逆比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

篇1: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

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

一、发展现状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x庄县正式登记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共有15个,备案登记3个。实际上全县有活动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59个,会员近15055人,带动农户约117622户。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主要涉及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农产品加工、农机等行业,其中种植业28个、畜牧业7个、水产养殖业10个、农产品加工业5个、农机业3个、其他6个。

x庄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牵头型。如该县的白鹅产业协会和蔬菜产业协会等。这类协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走上了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二是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型。如该县的水稻产业协会和农机协会等。这类协会挂靠行政部门,由政府部门领导兼任理事长,相关部门参加,可以有效整合部门在技术人才、场地、设备和管理方面的资源。三是能人大户牵头型。如该县的长江特种水产养殖协会和养猪协会等。这类协会依托能人大户现有的技术、管理经验、资金、销售网点等优势,协会组建后发展快、成效明显。四是农民自发组合型。如该县的席草产业协会和优质棉产业协会等。这类协会通过农民自发组合,达到了资产联结、技术联手、生产联动的目的。

x庄县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协会从成立到其发展壮大,没有其它外来的干预,会员们按照章程实现自我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专业性强。协会多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某一类产品为龙头,将从事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某一环节中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共同体。三是以服务为宗旨。协会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供、销过程中的服务,组织会员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合作,帮助农户解决了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四是互利互惠。协会使单个的生产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互帮互助,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作用和成效

1、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介和载体,推进了主导产业产、供、加、销一条龙服务和农、工、科、贸一体化进程,极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该县白茆镇是全县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该镇依托安徽露仙调味品有限公司成立的蔬菜产业协会,公司与农民签订蔬菜产销合同,并组织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使得公司加工原料来源稳定,质量有保证,而且农民生产也无后顾之忧,深受农户和企业的欢迎。

2、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发挥中介作用,坚持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泉塘镇的河蟹养殖协会通过为农民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培养了一批河蟹养殖技术人员,带动了一批河蟹养殖户,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目前该镇已成为全县的河蟹养殖大镇,养殖面积达1.5万亩。协会注册了“濡泉”牌无公害河蟹商标。

3、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产生和发展,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协会已成为农业科学技术广泛推广的渠道,协会从自身的职能出发,帮助农民发展新的产业,提供优良品种,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了农民掌握技术、应用技术的综合能力。县席草产业协会积极引进优质蔺草新品种和种植技术,并进行示范种植,同时引进新产品、新工艺,组织引导农民生产高档草席,提高了席农生产技术水平和草席的附加值。县优质棉产业协会20xx年来已在全县开展技术培训208次,参训农民13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辅导材料30000余份,极大促进了棉花种植高产高效技术在全县的推广。协会会员朱志寿连续5年取得了平均亩产779.2斤的高产。

4、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仅把一家一户、一村一组的生产经营,组织发展为千家万户统一成片的规模生产经营,同时吸引一大批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加入,使技术、生产、市场、规模效益形成一体化,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该县襄安镇是全国四大席草生产基地之一,席草种植面积70000余亩,年产量约70000吨。全镇还拥有个体织席机2500多台,年产草席近2500万条,席草产业年产值约2.9亿元。

5、促进了农民增收。县白鹅产业协会20xx、20xx年协同县三缘养殖公司引进了10万枚原种鹅种蛋,出雏良种苗鹅8万多只,全部优先供应给会员农户,为200余户养殖户增加直接经济收入约150万元。县白茆玉米技术协会,通过实行统一供应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组织销售,仅此一项,会员年收入就近20xx元。

三、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但从全县总的情况看,发展参差不齐。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最多的乡镇有七、八个,而个别乡镇却一个没有。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自身发展来看,也有很大差距。县优质棉产业协会的会员从创建时的20xx人已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人,而刘渡成桥水产养殖协会从成立之后就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2、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乡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还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仍习惯于用行政命令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够,大多数农民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影响了他们参加这类组织的积极

性。

3、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创建初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必要扶持,虽然县政府有要求,有关部门和乡镇也制订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由于受客观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实际落实,特别是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资金扶持很难到位。

4、社会效益不明显。该县目前大部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由于受经费制约,办公设施简陋,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活动难以开展。同时内部管理也不完善,协会除了自我服务外,很难再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造成协会规模过小,作用不大,社会效益不明显。

四、建议与对策

1、加强统一协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培育发展的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各乡镇人民政府,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研究制定本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规划和扶持政策措施,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扶强做大。

2、加大扶持力度。20xx年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省建设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xx]8号),其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再次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扶持措施。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广开门路,多层次、多渠道,想方设法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将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

3、加大舆论宣传。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一些运作规范,制度健全,作用明显,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协会,要及时总结,树立典型,交流经验,努力营造鼓励、支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4、加强规范管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各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应共同指导和帮助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协会要完善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办法和各项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形成平等协商、诚信自律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尽快步入健康化的轨道。(作者单位:x庄市民政局、x庄县民政局)

篇2: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经验材料

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经验材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集约化的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应运而生,并在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经在我市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市、县民政部门服务到位,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协会自身运作规范的良好态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带给广大农村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它创造性地探索了一些为农民服务的好做法。截止××年月,全市已登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个,涉及种植、养殖、用水、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入会万多人,惠及农民多万人。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扶持措施得力

⒈纳入议事日程。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我市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写进了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的工作报告,要求“积极支持兴办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宜昌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发文,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这项政府重点工作进行分解,要求各部门协调配合,年初拿出工作措施,年中汇报落实情况。夷陵区为了弄清全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状况和趋势,区委、区政府三次听取区民政局专题汇报,两次召集民政、农业、特产、畜牧、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座谈,共商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健康发展的办法。××年初,区委二届二次扩大会议要求全区把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培育市场主体的重要部分来抓,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扶持,还要提高协会政治地位。夷陵区小溪塔诚信农产品产销协会成立周年庆典大会上,副区长、区人大副主任等领导都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长杨喜声也被评为××年度区十大标兵。区委副书记宋秀钿、副区长刘新平先后到郭家湾柑桔产业协会、小溪塔诚信农产品产销协会、鸦鹊岭镇生猪协会、鸦鹊岭镇梅店用水者协会现场办公,为协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宜都市××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宜都市委、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规定:“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力争新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个,完善提高个,有个进入全省强。”点军区成立了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为正副组长,农业、民政、科技、科协、税务、工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的通知》,对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基本条件、组织类型和管理规章及组织领导和扶持措施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五峰县仁和坪镇为了让生猪协会健康发展出台了扶持政策,协会成立时县委书记邹正金亲自到会祝贺。枝江市政府、市民政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并组建工作专班,安排专职工作人员,集中培训,确保此项工作抓出实效。伍家岗区伍家乡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乡长担任组长的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领导小组。

⒉领导认识到位。我市各级领导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很高的认识和评价。宜昌市委副书记文成国在视察宜都市瓜果产销协会时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评价是“构建了市场主体,绿化了文化沙漠,缝合了科技断层,架起了产业桥梁,巩固了执政基础。”夷陵区委副书记宋秀佃在撰写的《加快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文章中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形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影响已初步显现,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成本、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点军区委副书记陈宏彦、副区长陈祖义合作撰写的《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中说:“点军区委、区政府把发展农村专业协会工作牢牢拿在手上,加强领导,精心指导,大力扶持,规范管理,依托产业建协会,以协会壮大产业,以协会推动经营,以协会提高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创办专业协会虽然是农民自己的事,但光靠农民自己却难以办到,难以办好。因此党委、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和指导。”当阳市、宜都市、枝江市、伍家区等地的党政领导都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挥了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当积极支持。

⒊制定培育政策。我市许多县市区都专门制定了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文件。夷陵区××年区政府办公会议决定,从××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评比奖励“十佳”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区政府办还向全区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通知》,要求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工商、税务以及新闻宣传部门要从资金和项目扶持、信息和技术服务、税费优惠、典型宣传等方面给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支持。切实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宜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年农业和农村发展扶持奖励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对进入实质

性运作的农村专业协会给予奖励,每个奖励元。”宜都市枝城镇在“关于制定××年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中规定,“建立各类专业协会,有章程、有活动、效益明显,且验收合格的一个协会奖元”。宜都市松木坪镇在“关于××年经济社会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了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奖励措施。当阳市政府制定了末端灌溉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奖励对象就是实施末端灌溉渠系节水改造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点军区委区政府为了形成全社会关心专业协会建设、支持专业协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的通知》中规定,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向专业协会提供信贷资金,税务部门对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劳务所得的收入、对销售自产农产品以及经其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实行最大税收优惠,协会享受农业开发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优惠政策,其临时用地参照农业设施用地办理,建设用地优先安排,组织运输的农产品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对每一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补足到元。每年评选家农村专业协会,给予元的奖励。五峰县仁和坪镇人民政府在“关于印发《仁和坪绿色生猪产业大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专门制定了对生猪专业经济协会的奖励政策。

⒋给予资金扶持。宜都市政府去年一次性奖励宜都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协会万多元;宜都市松木坪镇政府去年对该镇三个协会奖励元,同时对新入会会员奖励元,对母猪初产会员户奖励元头;宜都市枝城镇政府今年对新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奖励元;夷陵区政府今年为个协会拨付资金万元。点军区××年底,区政府对发展好的协会给予了元―元的奖励,共万元,今年以来,又通过向上争取和协调资金,优先为点军蜜柚协会、艾家特种养殖协会等提供开发新品种和开发新包装等扶持资金共万元。当阳市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给予了万元的奖励。

⒌采取典型引路。各地党委政府在给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政策、资金扶持的同时,还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式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夷陵区委、区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召开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现场会,实地参观了郭家湾柑桔产业协会和小溪塔诚信农产品产销协会,要求全区以典型为示范,努力推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宜都市委、宜都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指出,“大力推广松木坪远大瓜菜产销协会和清江高坝洲水产养殖协会的经验和做法。”枝江市为了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当地广播电台用一周的时间连续报道该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情况,并将获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强的两个协会──安福寺养蜂协会、棉花协会的喜讯,通过电台巡回在十八个电视台的电视栏目下面打出滚动字幕,以典型促发展,带动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快速健康发展。点军区××年月,区政府组织各乡(镇)、街办分管农业、民间组织的副乡(镇)长、区农经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蜜柚协会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推广其好的做法。

⒍部门协调配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全市各级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做文章。一是农业、畜牧、水利部门积极主动开展技术培育,发放技术资料,请专家授课,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帮助;二是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为无公害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财政、税收、发展计划等部门积极配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减免税收等,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

二、民政部门服务到位,培育发展规范管理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中,树立了服务第一的思想,对申请加入和组建协会的农户,主动上门服务,送去表格,帮助起草申请和章程,及时登记,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简化办证手续,将登记证书送到农民手中,免收登记费和公告费;对准备加入和组建协会的农户,实行电话预约制度,工作人员接电话后24小时内登门服务,确保各项工作到位。

⒈制定方案。市民政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时,根据我市农村用水者协会较多的情况,与市水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市十三个县市区绝大多数均下发了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文件,对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和安排。

⒉摸清底数。我们在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之初,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调查摸底工作。要求县市区民政局民管干部深入到每一个乡镇,与当地政府领导一起认真研究分析当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情况,哪些协会可以成立,哪些协会还需继续培育,哪些协会暂时不具备成立的条件,使乡(镇)领导和民管干部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深入了解,我们掌握了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情况、产业结构情况。对暂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进行备案管理,帮助其早日达到登记条件。

⒊调查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一项新的工作,既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成熟的理论,因此,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民管干部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全市的个县市区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都写出了有份量的调研文章。文章中有数据、有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调查报告还被《中国社会报》采用。市民政局为鼓励民管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积极性,对个调研搞的好的县市区民管干部专门给予了奖励。在我们民管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还有部分党政领导也加入了我们调研的行列,并将文章发在“宜昌民间组织网”上进行宣传。

⒋争取政策。民政部门对农村专业经济进行登记,赋予其合法的组织资格,这是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一种扶持。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需要支持的方面很多。因此,各地都采取切实措施,争取各级领导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支持,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一方面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认真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向党委、政府全面反映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建议,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重要文件,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有了政策保障。有的地方,通过政府办转发了区民政局关于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通知,要求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工商、税务以及新闻宣传部门要从资金和项目扶持、信息和技术服务、税费优惠、典型宣传等方面给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支持,切实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争取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主动到水电、农业、科技、质量监督、财政、公安等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⒌加大宣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对农民仍是新事物,他们对协会重要性的认识、协会的性质、作用、登记的条件、程序、管理职责,组织形式、服务内容等比较模糊。为此,我市在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中,宣传工作各地各有高招。一方面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扶持政策。夷陵区民政局通过新闻媒体、宜昌民间组织网、印制宣传资料,使社会各界真正认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了解它的性质、特点及作用,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尤其是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有关文件,更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枝江市通过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单、开办电视专题节目、开通电话咨询热线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讲解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性质、职能和作用,讲清利用协会优势,讲明政府与协会之间是推动而不强迫、指导而不包办、管理而不插手的关系,协会与会员之间是指导而不干预、协调而不强制、监督而不管卡、服务而不营利的关系。自去年以来,该局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份,遍布全市9%的行政村,进一步引导农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融入到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之中。当阳市也大力向群众宣传了省政府、当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好政策。同时,利用村组的各种会议向群众讲明什么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成立协会的目的、好处,使农户家喻户晓。另一方面,积极宣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先进典型。各地注意收集外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情况,经整理归纳后及时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出门就能了解全国乃至国外各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状况。夷陵区民政局通过夷陵区郭家湾柑桔产业协会、邓村乡茶叶协会、诚信农产品产业协会、鸦鹊岭镇梅店用水者协会等典型,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发挥典型引导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快速健康发展。远安县近两年来共写稿篇,其中在市以上报刊上发表稿件篇,在民政部报刊上发表篇。

⒍规范管理。随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展。目前,除开展技术服务培训、提供生产服务等常规性服务工作外,有的已经涉及为会员维权、为会员提供信用担保、对外经济贸易等服务,服务范围的扩展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各地在规范管理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夷陵区民政局从会员入会环节就进行规范,要求入会的会员提交书面申请,确保会员是入会自愿。在协会中大力开展三项建设:一是完善协会内部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确保协会工作分工负责,有条不紊。建立健全自律制度,完善协会章程、财务管理、理事会职责、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等内部管理制度,使协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二是加强协会外部管理。该局一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对协会负责人、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协会规范管理意识,自觉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三是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将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扩展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邓村乡茶叶协会向全体会员发出倡议书:不掺杂使假,不以次充优,不滥用品牌,不扰乱市场,不蒙骗客商,不牟取暴利,统一包装计量,杜绝残毒农药,喷施有机生物肥,发展高标准无公害茶园。通过自律,维护了邓村茶叶产业形象,同时也维护了会员的共同利益。小溪塔诚信农产品产业协会向会员提出“诚信为你服务,你对诚信负责”,协会以“便农、帮农、利农、服务于农”为宗旨的发展思路,以“管理调顺,产业调优,市场调活,规模调大,农民致富”为奋斗目标,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同。西陵区民政局三次深入到养鸡协会座谈,并同其主管部门窑湾乡联系,帮助其完善新修订了规章制度,指导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顺了关系。点军区民政局对已成立的协会帮助其完善制度,研究规范管理。个农村专业协会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各项规章制度,有公开公示栏,有牌子,章子(公章、财务章),有会员证和会员手册,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置了会计账目,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有专(兼)职财会人员,按照相关的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并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财务监督。

三、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协会作用发挥显著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深受农民的欢迎,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⒈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以市场为依托,大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带动品种改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销售,社会化服务,推进了主导产业产、供、加、销一条龙,农、工、科、贸一体化的进程;协会合理安排生产季节、种养规模和区域布局,有计划地开拓市场,指导会员有序竞争和加强合作,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了产业结构依托市场自觉调整的机制;协会在组织生产营销过程中,严格产品质量要求,推行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有效推动无公害农业生产建设;协会组织会员签订订单,以销定产,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茶叶、柑桔、蜜柚、渔业、生猪、蔬菜、食用菌、养蜂、棉花、板栗等一大批有规模的优势产业。

⒉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有的甚至是成倍增长。夷陵区郭家湾柑桔协会每年为会员共增收万元;枝江市水产品产销协会成立一年来,为渔民增收万元以上;宜都市松木坪镇远大瓜果协会每年可增收多万元。宜都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协会每年为会员直接增收万元。当阳市坝陵蔬菜协会年产蔬菜万吨,实现产值万元;当阳市两河农副产品产销协会,营销额万元以上的农村经纪人余人。枝江市安福寺养蜂协会,会员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元上升到现在元。点军区蜜柚协会,××年会员直接收入达万元以上,为会员人均增加收入元以上。点军区茶叶产业协会,亩平由元,提高到元。五峰县仁和坪生猪协会,生猪出栏周期由原来的一年以上缩短到―天,在同等条件下可使养殖户增效一倍以上。远安县花园果业协会会员人均收入比未入会的农民高。

⒊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企业+农户”等模式,把从事同一产品的农民联成紧密的统一体,紧扣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效指导会员、企业和农户加强对生产、流通的管理,有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了技术、生产、市场、规模效益一体化,使农民在发展规模经营方面走上了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集体化、社会化之路。夷陵区郭家湾村柑桔产业协会在××年柑桔销售中,在柑桔上市前就组建了一支人的销售队伍,分赴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及东北三省了解市场行情,开辟销售市场,引进外地客商。

⒋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协会在质量、成本、品牌、技术和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极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枝江市水产品产销协会其外销价格比当地价格每公斤高出元以上。宜都市远大瓜果协会成立之前,镇政府要求农民种西瓜,帮助农民卖西瓜,既卖不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协会成立后,西瓜既好卖,价钱又好。伍家区伍家乡柑桔协会成立后,不仅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每公斤销售价还提高了元。

⒌规避了农业经营风险。协会联合千家万户闯市场,加强互助合作,扩大产销规模,降低产销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份额,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协会能集众之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过生产互助自救,迅速恢复生产,有效降低灾害损失程度。如安福寺养蜂协会在会员中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每遇会员有困难,协会总是“帮”字当前。会员宋海红的蜜蜂中毒,理事会组织技术骨干先后多次前往他的蜂场会诊,帮助查找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办法,理事长张大贵还一次性借给他元,帮助他恢复生产走出了困境,次年他的养蜂收入达多元。伍家区柑桔协会,通过与各地客商签订合同,统一组织会员生产、包装、销售,很好地解决了销售问题,会员只管搞好生产而没有了其他后顾之忧。

⒍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以往政府不仅要考虑农民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而且还要考虑怎样为农民销售。农产品销不出去,农民群众不满意,产业结构调整推不动。协会的出现,承担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具体事务,满足了农民群众的需要,解决了许多政府无暇顾及、想办而办不好的事情,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技术性问题,产生传帮带教的效应,拓宽了市场。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协会还可以代表会员与农户、客商签订订单,代表会员协调、解决合同纠纷。

⒎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组建护渠队伍,加大了水利设施的整修力度。当阳市个用水者协会筹措资金万元,组织会员对水库、堰塘、沟渠进行了全面整治。当阳市黄林农民用水者协会近几年来,筹措资金万余元,农闲时间投劳力人次,完成土石方近方,重修缓冲式三面光硬化进水渠米,对处涵闸的钢门铁锁进行了维修,对四大渠系部分渗透严重的“筛子堤”实行了三面硬化工程近米,对灌区内荒废的口堰塘进行全面整治。远安有个农民用水者协会,都积极筹措资金,组织会员维护水利设施。远安洋坪镇三板村屡丰堰灌区用水者协会筹资万元,组织个会员义务投工兴建了一个长米,高米、宽米、面宽米的大坝,崔家冲灌区用水者协会修建了一条米的三面光水渠。

⒏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协会通过举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现场技术指导、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了对协会会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夷陵区下堡坪柑桔产业协会组织会员到游路岗柑桔场参观学习后,让许多农民感受到了差距,改变了把柑桔当副业的观念,加强了本村柑桔的技术管理工作。伍家区柑桔协会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期,培训人员人次,发放有关资料余份,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带动和提高了产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伍家乡渔业行业协会,举办水产实用技术培训期,培训人员人次。培训和评定了水产养殖农业技术职称人员名,还组织协会会员外出参观学习。当阳市坝陵蔬菜协会积极组织菜农开展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当阳市两河镇农副产品产销协会为会员统一引种,购买无公害农药,每年以村为单位给农民上技术课场次,农民通过培训,掌握了科学种植红皮大蒜技术。秭归县柑桔协会聘请世界柑桔协会主席阿尔布里哥先生,中国柑桔协会理事长、长江学者邓秀博士给柑农进行技术讲座,介绍国内外先进柑桔生产技术;协会还通过“秭归农业信息网”,为会员提供技术、价格、销售信息。长阳县清江水产养殖协会,自××年成立以来,开展养鱼技术培训期,培训人数多人次,为养鱼户解决难题起,并制作大水面鱼无公害网箱养鱼技术光碟,试验成功了斑鳜的网箱人工驯化养殖等四个项目。

⒐创建了一批农产品品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成立后,在各自相关产业推广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无公害生产,建立了一批示范点、示范基地。并积极向相关部门申报产品认证和注册商标。宜都市水产品养殖协会对“回鱼”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宜都市茶叶协会的大沟茶叶、松云白尖茶、天然富锌茶、大风口茶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宜都市柑桔协会注册了宜都蜜桔、温州蜜桔商标,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枝江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协会的水产品已获湖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认证;枝江市“玛瑙河”牌活鲜鱼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并已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示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其生产基地标准化已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申报。伍家乡柑桔产销协会创建了“花艳密桔”品牌。兴山县榛子乡农副产品产销协会申报了“榛子乡牌”萝卜、大白菜、辣椒、结球甘蓝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颁发了证书。当阳市两河农副产品产销协会的所有产品注册了“长坂坡”品牌。夷陵区邓村茶叶协会注册了“邓村绿茶”商标,夷陵区郭家湾柑桔协会申报了“无公害生产基地”标识。点军区茶叶协会注册了“车溪翠芽”商标,被评为宜昌市十大名茶,湖北省名优产品。点军区密柚协会的“泉水密柚”被认定为宜昌市科学技术成果和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并被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授予“优质果品”证书。

我市培育农村专业协会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还很不平衡,规模有待进一步加大,有的地方还没有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民政部门人少事多,深入研究、具体指导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扬成绩,继续努力,把我市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性运作的农村专业协会给予奖励,每个奖励元。”宜都市枝城镇在“关于制定××年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中规定,“建立各类专业协会,有章程、有活动、效益明显,且验收合格的一个协会奖元”。宜都市松木坪镇在“关于××年经济社会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了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奖励措施。当阳市政府制定了末端灌溉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奖励对象就是实施末端灌溉渠系节水改造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点军区委区政府为了形成全社会关心专业协会建设、支持专业协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的通知》中规定,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向专业协会提供信贷资金,税务部门对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劳务所得的收入、对销售自产农产品以及经其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实行最大税收优惠,协会享受农业开发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优惠政策,其临时用地参照农业设施用地办理,建设用地优先安排,组织运输的农产品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对每一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补足到元。每年评选家农村专业协会,给予元的奖励。五峰县仁和坪镇人民政府在“关于印发《仁和坪绿色生猪产业大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专门制定了对生猪专业经济协会的奖励政策。

⒋给予资金扶持。宜都市政府去年一次性奖励宜都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协会万多元;宜都市松木坪镇政府去年对该镇三个协会奖励元,同时对新入会会员奖励元,对母猪初产会员户奖励元头;宜都市枝城镇政府今年对新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奖励元;夷陵区政府今年为个协会拨付资金万元。点军区××年底,区政府对发展好的协会给予了元―元的奖励,共万元,今年以来,又通过向上争取和协调资金,优先为点军蜜柚协会、艾家特种养殖协会等提供开发新品种和开发新包装等扶持资金共万元。当阳市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给予了万元的奖励。

⒌采取典型引路。各地党委政府在给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政策、资金扶持的同时,还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式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夷陵区委、区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召开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现场会,实地参观了郭家湾柑桔产业协会和小溪塔诚信农产品产销协会,要求全区以典型为示范,努力推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宜都市委、宜都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指出,“大力推广松木坪远大瓜菜产销协会和清江高坝洲水产养殖协会的经验和做法。”枝江市为了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当地广播电台用一周的时间连续报道该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情况,并将获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强的两个协会──安福寺养蜂协会、棉花协会的喜讯,通过电台巡回在十八个电视台的电视栏目下面打出滚动字幕,以典型促发展,带动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快速健康发展。点军区××年月,区政府组织各乡(镇)、街办分管农业、民间组织的副乡(镇)长、区农经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蜜柚协会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推广其好的做法。

⒍部门协调配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全市各级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做文章。一是农业、畜牧、水利部门积极主动开展技术培育,发放技术资料,请专家授课,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帮助;二是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为无公害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财政、税收、发展计划等部门积极配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减免税收等,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

二、民政部门服务到位,培育发展规范管理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中,树立了服务第一的思想,对申请加入和组建协会的农户,主动上门服务,送去表格,帮助起草申请和章程,及时登记,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简化办证手续,将登记证书送到农民手中,免收登记费和公告费;对准备加入和组建协会的农户,实行电话预约制度,工作人员接电话后24小时内登门服务,确保各项工作到位。

⒈制定方案。市民政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时,根据我市农村用水者协会较多的情况,与市水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市十三个县市区绝大多数均下发了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文件,对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和安排。

⒉摸清底数。我们在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之初,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调查摸底工作。要求县市区民政局民管干部深入到每一个乡镇,与当地政府领导一起认真研究分析当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情况,哪些协会可以成立,哪些协会还需继续培育,哪些协会暂时不具备成立的条件,使乡(镇)领导和民管干部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深入了解,我们掌握了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情况、产业结构情况。对暂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进行备案管理,帮助其早日达到登记条件。

⒊调查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一项新的工作,既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成熟的理论,因此,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民管干部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全市的个县市区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都写出了有份量的调研文章。文章中有数据、有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调查报告还被《中国社会报》采用。市民政局为鼓励民管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积极性,对个调研搞的好的.县市区民管干部专门给予了奖励。在我们民管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还有部分党政领导也加入了我们调研的行列,并将文章发在“宜昌民间组织网”上进行宣传。

⒋争取政策。民政部门对农村专业经济进行登记,赋予其合法的组织资格,这是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一种扶持。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需要支持的方面很多。因此,各地都采取切实措施,争取各级领导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支持,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一方面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认真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向党委、政府全面反映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建议,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重要文件,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有了政策保障。有的地方,通过政府办转发了区民政局关于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通知,要求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工商、税务以及新闻宣传部门要从资金和项目扶持、信息和技术服务、税费优惠、典型宣传等方面给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支持,切实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争取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主动到水电、农业、科技、质量监督、财政、公安等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⒌加大宣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对农民仍是新事物,他们对协会重要性的认识、协会的性质、作用、登记的条件、程序、管理职责,组织形式、服务内容等比较模糊。为此,我市在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中,宣传工作各地各有高招。一方面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扶持政策。夷陵区民政局通过新闻媒体、宜昌民间组织网、印制宣传资料,使社会各界真正认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了解它的性质、特点及作用,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尤其是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有关文件,更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枝江市通过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单、开办电视专题节目、开通电话咨询热线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讲解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性质、职能和作用,讲清利用协会优势,讲明政府与协会之间是推动而不强迫、指导而不包办、管理而不插手的关系,协会与会员之间是指导而不干预、协调而不强制、监督而不管卡、服务而不营利的关系。自去年以来,该局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份,遍布全市9%的行政村,进一步引导农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融入到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之中。当阳市也大力向群众宣传了省政府、当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好政策。同时,利用村组的各种会议向群众讲明什么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成立协会的目的、好处,使农户家喻户晓。另一方面,积极宣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先进典型。各地注意收集外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情况,经整理归纳后及时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出门就能了解全国乃至国外各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状况。夷陵区民政局通过夷陵区郭家湾柑桔产业协会、邓村乡茶叶协会、诚信农产品产业协会、鸦鹊岭镇梅店用水者协会等典型,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发挥典型引导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快速健康发展。远安县近两年来共写稿篇,其中在市以上报刊上发表稿件篇,在民政部报刊上发表篇。

⒍规范管理。随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展。目前,除开展技术服务培训、提供生产服务等常规性服务工作外,有的已经涉及为会员维权、为会员提供信用担保、对外经济贸易等服务,服务范围的扩展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各地在规范管理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夷陵区民政局从会员入会环节就进行规范,要求入会的会员提交书面申请,确保会员是入会自愿。在协会中大力开展三项建设:一是完善协会内部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确保协会工作分工负责,有条不紊。建立健全自律制度,完善协会章程、财务管理、理事会职责、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等内部管理制度,使协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二是加强协会外部管理。该局一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对协会负责人、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协会规范管理意识,自觉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三是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将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扩展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邓村乡茶叶协会向全体会员发出倡议书:不掺杂使假,不以次充优,不滥用品牌,不扰乱市场,不蒙骗客商,不牟取暴利,统一包装计量,杜绝残毒农药,喷施有机生物肥,发展高标准无公害茶园。通过自律,维护了邓村茶叶产业形象,同时也维护了会员的共同利益。小溪塔诚信农产品产业协会向会员提出“诚信为你服务,你对诚信负责”,协会以“便农、帮农、利农、服务于农”为宗旨的发展思路,以“管理调顺,产业调优,市场调活,规模调大,农民致富”为奋斗目标,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同。西陵区民政局三次深入到养鸡协会座谈,并同其主管部门窑湾乡联系,帮助其完善新修订了规章制度,指导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顺了关系。点军区民政局对已成立的协会帮助其完善制度,研究规范管理。个农村专业协会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各项规章制度,有公开公示栏,有牌子,章子(公章、财务章),有会员证和会员手册,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置了会计账目,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有专(兼)职财会人员,按照相关的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并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财务监督。

三、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协会作用发挥显著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深受农民的欢迎,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⒈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以市场为依托,大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带动品种改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销售,社会化服务,推进了主导产业产、供、加、销一条龙,农、工、科、贸一体化的进程;协会合理安排生产季节、种养规模和区域布局,有计划地开拓市场,指导会员有序竞争和加强合作,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了产业结构依托市场自觉调整的机制;协会在组织生产营销过程中,严格产品质量要求,推行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有效推动无公害农业生产建设;协会组织会员签订订单,以销定产,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茶叶、柑桔、蜜柚、渔业、生猪、蔬菜、食用菌、养蜂、棉花、板栗等一大批有规模的优势产业。

⒉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有的甚至是成倍增长。夷陵区郭家湾柑桔协会每年为会员共增收万元;枝江市水产品产销协会成立一年来,为渔民增收万元以上;宜都市松木坪镇远大瓜果协会每年可增收多万元。宜都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协会每年为会员直接增收万元。当阳市坝陵蔬菜协会年产蔬菜万吨,实现产值万元;当阳市两河农副产品产销协会,营销额万元以上的农村经纪人余人。枝江市安福寺养蜂协会,会员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元上升到现在元。点军区蜜柚协会,××年会员直接收入达万元以上,为会员人均增加收入元以上。点军区茶叶产业协会,亩平由元,提高到元。五峰县仁和坪生猪协会,生猪出栏周期由原来的一年以上缩短到―天,在同等条件下可使养殖户增效一倍以上。远安县花园果业协会会员人均收入比未入会的农民高。

⒊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企业+农户”等模式,把从事同一产品的农民联成紧密的统一体,紧扣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效指导会员、企业和农户加强对生产、流通的管理,有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了技术、生产、市场、规模效益一体化,使农民在发展规模经营方面走上了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集体化、社会化之路。夷陵区郭家湾村柑桔产业协会在××年柑桔销售中,在柑桔上市前就组建了一支人的销售队伍,分赴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及东北三省了解市场行情,开辟销售市场,引进外地客商。

⒋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协会在质量、成本、品牌、技术和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极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枝江市水产品产销协会其外销价格比当地价格每公斤高出元以上。宜都市远大瓜果协会成立之前,镇政府要求农民种西瓜,帮助农民卖西瓜,既卖不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协会成立后,西瓜既好卖,价钱又好。伍家区伍家乡柑桔协会成立后,不仅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每公斤销售价还提高了元。

⒌规避了农业经营风险。协会联合千家万户闯市场,加强互助合作,扩大产销规模,降低产销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份额,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协会能集众之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过生产互助自救,迅速恢复生产,有效降低灾害损失程度。如安福寺养蜂协会在会员中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每遇会员有困难,协会总是“帮”字当前。会员宋海红的蜜蜂中毒,理事会组织技术骨干先后多次前往他的蜂场会诊,帮助查找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办法,理事长张大贵还一次性借给他元,帮助他恢复生产走出了困境,次年他的养蜂收入达多元。伍家区柑桔协会,通过与各地客商签订合同,统一组织会员生产、包装、销售,很好地解决了销售问题,会员只管搞好生产而没有了其他后顾之忧。

⒍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以往政府不仅要考虑农民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而且还要考虑怎样为农民销售。农产品销不出去,农民群众不满意,产业结构调整推不动。协会的出现,承担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具体事务,满足了农民群众的需要,解决了许多政府无暇顾及、想办而办不好的事情,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技术性问题,产生传帮带教的效应,拓宽了市场。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协会还可以代表会员与农户、客商签订订单,代表会员协调、解决合同纠纷。

⒎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组建护渠队伍,加大了水利设施的整修力度。当阳市个用水者协会筹措资金万元,组织会员对水库、堰塘、沟渠进行了全面整治。当阳市黄林农民用水者协会近几年来,筹措资金万余元,农闲时间投劳力人次,完成土石方近方,重修缓冲式三面光硬化进水渠米,对处涵闸的钢门铁锁进行了维修,对四大渠系部分渗透严重的“筛子堤”实行了三面硬化工程近米,对灌区内荒废的口堰塘进行全面整治。远安有个农民用水者协会,都积极筹措资金,组织会员维护水利设施。远安洋坪镇三板村屡丰堰灌区用水者协会筹资万元,组织个会员义务投工兴建了一个长米,高米、宽米、面宽米的大坝,崔家冲灌区用水者协会修建了一条米的三面光水渠。

⒏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协会通过举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现场技术指导、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了对协会会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夷陵区下堡坪柑桔产业协会组织会员到游路岗柑桔场参观学习后,让许多农民感受到了差距,改变了把柑桔当副业的观念,加强了本村柑桔的技术管理工作。伍家区柑桔协会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期,培训人员人次,发放有关资料余份,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带动和提高了产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伍家乡渔业行业协会,举办水产实用技术培训期,培训人员人次。培训和评定了水产养殖农业技术职称人员名,还组织协会会员外出参观学习。当阳市坝陵蔬菜协会积极组织菜农开展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当阳市两河镇农副产品产销协会为会员统一引种,购买无公害农药,每年以村为单位给农民上技术课场次,农民通过培训,掌握了科学种植红皮大蒜技术。秭归县柑桔协会聘请世界柑桔协会主席阿尔布里哥先生,中国柑桔协会理事长、长江学者邓秀博士给柑农进行技术讲座,介绍国内外先进柑桔生产技术;协会还通过“秭归农业信息网”,为会员提供技术、价格、销售信息。长阳县清江水产养殖协会,自××年成立以来,开展养鱼技术培训期,培训人数多人次,为养鱼户解决难题起,并制作大水面鱼无公害网箱养鱼技术光碟,试验成功了斑鳜的网箱人工驯化养殖等四个项目。

⒐创建了一批农产品品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成立后,在各自相关产业推广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无公害生产,建立了一批示范点、示范基地。并积极向相关部门申报产品认证和注册商标。宜都市水产品养殖协会对“回鱼”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宜都市茶叶协会的大沟茶叶、松云白尖茶、天然富锌茶、大风口茶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宜都市柑桔协会注册了宜都蜜桔、温州蜜桔商标,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枝江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协会的水产品已获湖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认证;枝江市“玛瑙河”牌活鲜鱼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并已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示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其生产基地标准化已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申报。伍家乡柑桔产销协会创建了“花艳密桔”品牌。兴山县榛子乡农副产品产销协会申报了“榛子乡牌”萝卜、大白菜、辣椒、结球甘蓝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颁发了证书。当阳市两河农副产品产销协会的所有产品注册了“长坂坡”品牌。夷陵区邓村茶叶协会注册了“邓村绿茶”商标,夷陵区郭家湾柑桔协会申报了“无公害生产基地”标识。点军区茶叶协会注册了“车溪翠芽”商标,被评为宜昌市十大名茶,湖北省名优产品。点军区密柚协会的“泉水密柚”被认定为宜昌市科学技术成果和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并被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授予“优质果品”证书。

我市培育农村专业协会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还很不平衡,规模有待进一步加大,有的地方还没有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民政部门人少事多,深入研究、具体指导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扬成绩,继续努力,把我市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篇3: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实施与启示

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结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市围绕蔬菜、花木、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将农民的利益与合作组织的发展紧紧地捆在一起,实现了产销两旺,合作组织得到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个,备案个,涉及到蔬菜、养殖、科技等各个生产领域;全市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有近的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合同;全市万亩订单中,通过协会发展的订单在万亩左右,有的农副产品通过“协会基地农户”方式进入了市场。各类协会共带动农户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会员人均增收元。

一、主要做法

从我市的实践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类典型性做法:

(一)从基层建设出发,依托“两委”办协会。随着农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深入,今年我市将全面取消农业税及“两工”,村级集体收入成为无源之水,基层稳定倍受冲击。对此,我市坚持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协会,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主导产业。而村“两委”以协会名义收取管理费和检测费,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增收。张应镇臧家庄村“两委”,充分发挥本村农业资源优势,成立了蔬菜协会,规划实施万亩出口标准蔬菜基地,并引进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亚是加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基地“龙头”企业。由于公司对基地生产的蔬菜按“订单”以普遍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户亩均收入达元,高出传统种植倍以上。××年,村民仅通过种菜一项收入就达多万元,人均增收多元,会员户均纯收入元。村集体以协会名义在为公司和会员服务的同时,从中收取管理和检测费用,××年实现村集体收入万元。“两委”牵头办协会的做法实现了单一产业村庄农民致富、农业税费取消后村集体增收双“破题”。目前,全市此类协会已发展到家,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数的。

(二)从典型带动着眼,依托技术能人办协会。要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首先要抓好试点,树立样板,让广大农民看见效果,得到实惠,形成志愿加入协会的动力。对此,我市以农村具有种植、养殖专业技术的能人为带头人,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组成经济联合体。洋河奶农协会,会长葛玉钦原为洋河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兽医师,他凭借畜牧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针对洋河镇奶牛养殖业户缺乏技术指导的现状,年牵头成立了洋河镇奶农协会。这种协会的诞生,改变了农村过去科技成果“热在城里、冷在镇里、停在村里、到不了农民手里”的状况,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洋河镇由年的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头,带动全镇发展牧草亩、生猪头、羊只、黄牛头,每年增加收入多万元,奶业总收入多万元,实现了农业由二元种植向三元种植结构的转变,畜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成功的典型促使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纷纷加入协会,聚集了“能人”效应。同时,也促使资金、技术、信息合理流转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了农民致富,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目前,全市此类协会已发展到家,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数的。

(三)从盘活市场入手,依托营销大户办协会。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产品竞争由国内市场转向日趋全球化的国际市场。在这一背景下,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千家万户农民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彻底解决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的难题,我市充分发挥农村营销大户和经济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牵头建立经济协会,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生产虽然分散,但销售联合的目的,形成闯市场的合力。胶西镇蔬菜协会,最初由位营销大户自发组成,带动农村经济人余人,建立了占地亩的苑戈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并利用经济人销路广、业务宽、客户多的优势,建立了与国内同类市场的互通网络,招徕各地客商余户常年在此设摊收购蔬菜。他们与农户签定供销合同,在胶西镇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万亩,年交易量达万吨,实现交易额亿元,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里岔镇马铃薯协会依托当地种植马铃薯的优良传统和种植规模大、产量高、经济人活跃的有利条件,于××年月成立了马铃薯协会,并引进上海百事公司吨的订单,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方式合作经营,协会收益盈余全部返还会员。仅半年的经营,协会吸收会员人,涉及个村庄、余户,协会净收益万元,返还会员万

元。目前,全市此类协会已发展到家,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数的。

(四)从规模特色发力,依托种养大户办协会。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只有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拳头产品,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之路,才能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对此,我市突出规模、特色、效益,由农村种养大户牵头,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优势,吸纳农民种养户参与而共同组建的协会。营海镇养猪专业大户郑方玉,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其经营的鑫玉良种场发展到存栏母猪头、年出栏生猪万头的规模。为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于××年自发成立了**市养猪协会,通过强化内部信息交流,推广应用新型技术、饲料,提高了养猪效益。目前该协会拥有会员余个,遍布青岛市个区(市)、处乡镇。李哥庄镇鲶鱼养殖大户李树海,充分利用李哥庄镇临近大沽河的地利条件,年起开始鲶鱼养殖,逐步发展为大棚养殖,协会成立后,吸引周围村民入会,协会统一供鱼苗,供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目前该协会吸纳养殖户户,共发展大棚多个,年生产总量达万公斤,产鱼苗万尾,年纯利润达多万元。目前,全市此类协会已发展到家,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数的。

(五)从提高质量增效,依托科研项目办协会。当今市场的竞争,也是产品质量、品牌、信息与技术的竞争,谁的产品质量好,谁的信息灵通,谁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我市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先后引进多个高新科技项目,在其带动下组建了多家协会。如依托青岛畜牧研究所开发的肉羊科研品种,成立了**市肉羊产业化协会,建立了饲料牧草基地亩、万只规模的核心育肥基地处、可存栏只的村级育肥基地处、年屠宰量达万只的现代化屠宰加工厂处,还将带动全市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优质肉羊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依托青岛农科院开发的马铃薯新品种,成立了胶莱镇马铃薯协会,给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及市场销售等服务,带动农户种植马铃薯面积达万亩,占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元以上。依托莱阳农学院开发的大椒新品种,成立了**市大椒协会,并利用其高新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选育、改良**大椒品种,为农户、企业提供优质良种。目前该协会共吸纳会员人,主要产品大椒干远销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亿元。目前,全市此类协会已发展到家,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数的。

二、几点启示

我市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宜村则村,宜镇则镇,不拘一格。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类型上既有技术推广型的,也有经营合作型的;既有生产服务型的,也有销售、经营中介型的,充分体现了灵活多样的特点,营造出“发展一个协会、带出一群能人”,“创办一个实体、富裕一方农民”的可喜局面。

启示之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把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发展效益农业的突破口来抓,并在实践中对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搞活农产品的'流通、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切实有效的推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形成了畜牧、蔬菜、花木、水产四大高效主导产业,构筑起畜牧养殖区、高效种植区、创汇加工区及沿**湾海岸线水产养殖带“三区一带”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突破口,切实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启示之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小规模、家庭化生产越来越难以获得完整、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以指导生产,使得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一个桥梁,集合广大农民的力量来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各环节正常运转,把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改变了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使他们获得相对较高回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实现富裕农民目标的重要措施。

启示之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确保农村稳定发展的新探索。面对农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无钱办事”成为农村稳定工作的首要难题。我市通过“两委”牵头办协会的运作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以协会名义收取管理费和检测费,实现村级增收。在这过程中“两委”党员干部办协会可以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相反,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给群众办实事搞好公益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启示之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科技推广运用的有力载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政府单一渠道的管理和服务很难满足广大农户发展多种产业的需要,协会可按农民需要,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协会还通过“能人效应”,把科技直接传到农户手中,协会中的致富能人是群众身边的典型,许多还是乡里乡亲,其技术经验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部门组织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人力的缺陷不足。

元。目前,全市此类协会已发展到家,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数的。

(四)从规模特色发力,依托种养大户办协会。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只有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拳头产品,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之路,才能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对此,我市突出规模、特色、效益,由农村种养大户牵头,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优势,吸纳农民种养户参与而共同组建的协会。营海镇养猪专业大户郑方玉,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其经营的鑫玉良种场发展到存栏母猪头、年出栏生猪万头的规模。为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于××年自发成立了**市养猪协会,通过强化内部信息交流,推广应用新型技术、饲料,提高了养猪效益。目前该协会拥有会员余个,遍布青岛市个区(市)、处乡镇。李哥庄镇鲶鱼养殖大户李树海,充分利用李哥庄镇临近大沽河的地利条件,年起开始鲶鱼养殖,逐步发展为大棚养殖,协会成立后,吸引周围村民入会,协会统一供鱼苗,供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目前该协会吸纳养殖户户,共发展大棚多个,年生产总量达万公斤,产鱼苗万尾,年纯利润达多万元。目前,全市此类协会已发展到家,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数的。

(五)从提高质量增效,依托科研项目办协会。当今市场的竞争,也是产品质量、品牌、信息与技术的竞争,谁的产品质量好,谁的信息灵通,谁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我市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先后引进多个高新科技项目,在其带动下组建了多家协会。如依托青岛畜牧研究所开发的肉羊科研品种,成立了**市肉羊产业化协会,建立了饲料牧草基地亩、万只规模的核心育肥基地处、可存栏只的村级育肥基地处、年屠宰量达万只的现代化屠宰加工厂处,还将带动全市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优质肉羊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依托青岛农科院开发的马铃薯新品种,成立了胶莱镇马铃薯协会,给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及市场销售等服务,带动农户种植马铃薯面积达万亩,占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元以上。依托莱阳农学院开发的大椒新品种,成立了**市大椒协会,并利用其高新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选育、改良**大椒品种,为农户、企业提供优质良种。目前该协会共吸纳会员人,主要产品大椒干远销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亿元。目前,全市此类协会已发展到家,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数的。

二、几点启示

我市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宜村则村,宜镇则镇,不拘一格。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类型上既有技术推广型的,也有经营合作型的;既有生产服务型的,也有销售、经营中介型的,充分体现了灵活多样的特点,营造出“发展一个协会、带出一群能人”,“创办一个实体、富裕一方农民”的可喜局面。

启示之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把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发展效益农业的突破口来抓,并在实践中对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搞活农产品的流通、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切实有效的推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形成了畜牧、蔬菜、花木、水产四大高效主导产业,构筑起畜牧养殖区、高效种植区、创汇加工区及沿**湾海岸线水产养殖带“三区一带”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突破口,切实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启示之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小规模、家庭化生产越来越难以获得完整、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以指导生产,使得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一个桥梁,集合广大农民的力量来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各环节正常运转,把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改变了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使他们获得相对较高回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实现富裕农民目标的重要措施。

启示之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确保农村稳定发展的新探索。面对农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无钱办事”成为农村稳定工作的首要难题。我市通过“两委”牵头办协会的运作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以协会名义收取管理费和检测费,实现村级增收。在这过程中“两委”党员干部办协会可以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相反,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给群众办实事搞好公益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启示之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科技推广运用的有力载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政府单一渠道的管理和服务很难满足广大农户发展多种产业的需要,协会可按农民需要,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协会还通过“能人效应”,把科技直接传到农户手中,协会中的致富能人是群众身边的典型,许多还是乡里乡亲,其技术经验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部门组织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人力的缺陷不足。

篇4:农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月至**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

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的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篇5: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前,青浦正围绕绿色青浦的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决定了他们在青浦发展中作用力的发挥。本项调研的目的就在于深入了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为团区委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总人口(大陆)中,居住在农村的占64%左右;而年龄在14-35岁的青少年又占农村总人口3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青少年这一庞大群体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素质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也悄然起着变化,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青浦青少年是青浦大变革、大发展的生力军,在实现青浦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浦的发展需要的是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协调发展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存与发展状况又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调研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当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本次调研根据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分布和比例,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受访者中,男性181人,女性149人。为了对问卷调查结果作有效的补充,课题组还先后召开了3个座谈会,开展了多例个案访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上了一个台阶,处于一个积极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家庭观念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必须与周围的人交往,并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熟。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面进一步扩大,交往方式呈现多元化。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注重社会交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以积极态度进行处理。6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遇到不幸挫折或别人反对时,能保持工作或学习热情;76.4%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如果遇到某些心理问题,如经常比较烦躁、脾气坏,有网瘾、比较自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害怕踏上社会等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社会帮助。青浦农村青少年关注家庭,家庭归宿感强。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朋友。89.4%的受访者现在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居住;六成受访者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从事感兴趣的职业;5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自己做错了事,父母会理解。调查还显示,农村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也是家人和朋友。如果遇到影响人生的'事情或遭受挫折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会向亲友寻求帮助,还有四分之一表示自己解决。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青少年存在一定依赖,缺乏独立性。

2、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文化发展呈现平面化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青浦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状况与文化青浦的建设息息相关,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搓麻等。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理念,加上青年寻找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文化生活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高中、中专、技校、职校毕业的占54.2%,大专及以上占27.3%,初中及以下占18.5%。当问及最希望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时,获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技术、学历进修、驾驶和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缝纫、种植养殖技术等。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客观经济条件制约了青少年的成长读书时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成为制约青浦农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当时经济较落后,许多农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上来,而对子女就放松了教育;其次,由于原来农村经济困难,许多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青西片,一些基本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加上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当地青少年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缓慢,目前这一情况已有较大改观。另外,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严重缺乏,农村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和兴趣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影响了全面发展。

2、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时期,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显性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和丑恶的现象,由此而来的不公平竞争对于靠自身努力去拼搏的农村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大多农村青少年天性淳朴善良,没有复杂的官系网,没有可以任意挥霍的金钱,只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去收获果实,但当看到极个别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他们付出百倍努力甚至一生都难以得到的利益时,他们的心态就会失衡,就会产生消极和悲观的思想,对他们所经受的正统教育产生怀疑,从而使价值观念产生畸变,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3、农村落后的观念阻碍了青少年的教育农村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影响了广大农民对子女上学的信心,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很多家长和青少年心目中普遍存在,致使许多农村学龄少年中途辍学或不愿意继续学习,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进入社会。另外,社会和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简单的说教比较多,不能以青少年所喜爱的形式广泛开展。

篇6: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伴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务工的浪潮,农村留守妇女的队伍逐步扩大,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日益凸显,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引起注意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县留守妇女的现状,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县妇联于xx年9月,对全县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深渡镇,小川乡,上丰乡,新溪口乡,璜田乡,富堨镇,森村乡等7个乡镇的181名留守妇女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调查中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的留守妇女占32.6%,初中文化的占60.4%,高中文化的仅占7%。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弱,没有一技之长,这成为她们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2、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调查对象中,近52.5%的留守妇女除了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外,还要担负起家庭的各项生产,生活重任。面对烦锁的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她们身心疲惫。有妇女说:“有时上山干活回来,脚都懒得洗,饭也懒得吃,就想好好睡一觉。”

3、留守妇女与丈夫沟通交流少。调查中发现,为了节省开支,长期外的丈夫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几年都不回家,电话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家庭只有遇到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修建房屋等重大问题时才会与丈夫电话沟通。长期的缺乏感情的交流,36.7%的留守妇女认为长期的远离已经影响了夫妻间的感情,其中20%的妇女感觉与丈夫的感情明显变淡了。

4、留守妇女对小孩培养教育不够。由于留守妇女的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家务事繁重等原因,36%的留守妇女对孩子培养教育倍感吃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造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现危机。由于跟丈夫长期分居,联系较少,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双方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璜田乡一妇女说丈夫在外打工,经不起外面的诱惑,有了第三者却又不离婚,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问,不再承担“养家”义务,把苦难留给她一人承受。

三、对策建议

1,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各有关部门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让留守妇女基本都能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使之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她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及工作措施时,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把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整体规划,在培训指标和经费上向女性倾斜。

3,大力发展女性经济。许多留守妇女心灵手巧,吃苦耐劳,脏活累活都不怕,针对她们这些特点,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女性特点的副业生产,如养殖,瓜果蔬菜种植,手工业等;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另外,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培养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等,引导妇女走联合致富之路。这样,她们的非农收入增加了,经济情况改善了,生活状况自然就会得到改善。

4,创新开展文娱活动。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减轻精神压力的良方,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农村建立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场所,让她们通过读书等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增强她们的法律观念。要培养乡土文化队伍,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篇7:县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县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等原因,我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制约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较多。为加快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步伐,今年6月底,我们小组三名委员与教委调查组一道,深入巴家、梅江、石耶、峨溶、洪安、中和、溶溪、膏田、妙泉、石堤、大溪、清溪场等12个乡镇,就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377所(含社会力量办学),其中全日制小学340所,全日制中学37所。特殊教育(聋哑)学校1所。全县共有小学在校生82906人,初中在校生33346人,在校聋哑学生55人。全县共有公办教职工4709人,专任教师4284人(其中小学2619人,初中1359人,职业高中68人,普通高中230人,特殊学校8人),有小学代课教师673人。全县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2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263个,成人教育专职干部32人。

(一)“两基”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政府统一规划,坚持以“两基”工作为重点,举全县之力,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市教委的指导下,掀起了“两基”攻坚热潮,新建了教学及辅助用房26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万平方米,添置课桌凳、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等217328件,为148所中小学安装远程教育网络设备,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1500人次。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无教室”的困难和矛盾,全县在校学生从的8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近11万人。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市政府验收。

(二)科研兴教战略初见成效。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县在强力实施“两基”攻坚,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确立了科研兴教、质量强校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和目标教学改革,邀请了市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秀举办学术讲座6次,举办新课程改革和目标教学业务培训40余场次,共计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80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市级教研课题10个,县级教研课题19个,其中“中小学目标教学推广实验”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市基础教育改革三等奖。10月,我县教研机构建设率先通过市政府评估验收,成为三峡库区第一个获优良等次的县级教研室。以来,全县共为各类普通高校输送合格新生3420人。

(三)扶困济贫措施深得民心。近年来,我县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一是落实中央、市“两免一补”救助资金。二是切实落实贫困生杂费减免。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增收节支,从勤工俭学创收中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救助贫困生。据统计,19以来,我县共争取中央、市级专项资金580万元,通过各种渠道自筹700万元,共计1280万元救助资金,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1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和下岗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县农村义务教育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债务沉重,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张;师资力量不足,代课教师问题突出,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教育尚需加强管理;农民教育负担重;农村学生辍学情况严重。

问题一:“两基”债务巨大

“两基”巨额欠债,已成为我县近几年教育的沉重包袱。至20,我县强力实施“两基”攻坚,共投入资金1.58亿元,在全县250所中小学启动“两基”工程304个,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26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万平方米截止20,全县多方筹资,奋力消债,目前尚欠7386万元。由于全县“两基”工程均由施工方全额垫资修建,按照协议,所有债务应于底前还清,否则,施工老板纷纷上门索债,并锁校门,将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问题二: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缺

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解决了农村学生无教室上课和在危房里读书的困难和矛盾。但大量村校教师无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县有833名村校教师无住房,这些教师居住在边远地区,他们大部分属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距学校较远,有不少教师属于外乡(镇)籍教师,他们居无定所,生活不便,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正常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老教师难以稳定,新教师难以聘用,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的住房条件,使他们安居乐教,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专任教师量少质弱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但目前我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按照编制标准,我县应配中小学教师5461人,目前实有4724人,缺编737人,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全县还聘有代课教师673名。如峨溶镇应配174人,现有教师125人,全镇代课教师就高达46人。在我县的代课教师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3.1%.兰桥镇中心校校长无奈地告诉我们,聘请初中毕业生代课仅仅是为了充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问题四:城区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现有城区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布局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据调查,目前,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秀山一中现有78个教学班,60人以上一班的有47个,占60%;70人一班的有15个,占19%;生均占地面积与市上规定标准相距甚远,必需的理化生实验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民族中学占地面积仅37.8亩,最大班额高中74人一班、初中76人一班,按市上标准,学校最多可容纳1054人,而现在在校生2570人,两所学校都不具备发展空间。作为县级重点小学的东小占地面积24.5亩,在校学生2830人,最大班额67人一班,按市级示范小学标准,该校最多可容纳1021名学生。中和镇中心校“大班额”现象更为严重,该校现有在校生1361人,教学班21个,平均班额超过60人,最大班额超过81人,而该校占地面积仅为4.8亩,按规定,只能容纳学生200余人。中和镇迎凤小学、镇一小等城区小学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到,城区将新增人口5万,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净增1万人,届时,城区教育资源匮乏形势将更为严峻。

问题五:民办教育问题突出

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有民办中小学校59所,其中初级中学10所,小学49所。民办中小学校现有学生5676人,其中小学生3913人,初中学生1763人。近年来,我县大多数民办学校,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分担着教学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但因受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多数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差、水平低。据调查,全县的民办学校中,仅有29.5%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舍和简单的教学设备,许多民办学校是租借民房为校舍,校舍极不规范。这些学校且不说教育质量如何,单是学生的在校安全就难以保障。民办学校师资薄弱,聘请的教师主体为离退休人员、高考(或中考)落榜的待业人员,学历不合格,无从教资格证的普编存在,如宋农乡的骑骆民办小学还有小学毕业生教小学的现象。民办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六:初中辍学情况仍十分突出

据统计,年―学年春期,我县大部分中学均超过了国家“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的规定,全县小学生非正常因素流失237人,流失率为0.31%;初中学生非正常因素失学2076人,流失率达到了8.5%,个别学校甚至超过了10%.据调查,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和学生厌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农户只能勉强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几乎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子女就读初中所需的费用,这是导致我县农村初中辍学率在“两基”达标后又严重反弹的重要原因。

问题七:农民教育负担沉重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教育支出已是我县农村家庭最大的支出,教育负担已经成为农民的最大负担。以巴家乡双河村巴家组为例,该组共有58户农户,其中有一个子女上学的家庭21户,占36.21%,有两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有三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没有子女上学的家庭13户,占22.41%.该组农户黄昌发,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4300元,家里有两个小学生和一个初中生每年需花费学习费用2100元,占收入的48.64%;农户江可强,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8200元,家里两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每年需学习费用3200元,占收入的39.02%.梅江镇邑中村村民吴朋告诉我们,他家四口人,家庭年现金收入有万余元。一个子女在梅江中学念初三,另一个子女在秀一中读初一,每年两个学生的学习费用需2500元,生活费用要4500元,一年的收入主要花在了孩子接受教育方面。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两基”债务偿还力度。“两基”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两基”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两基”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市教委衔接,积极争取市上扶持,早日还清“两基”债务。

(二)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县教委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我县村校教师分布情况,已拟订村校教师安居工程计划。按规定,全县需修建村校教师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资金608万元。建议县级以上政府将村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村校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三)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缩小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四)启动秀山高级中学,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以新建秀山高级中学为龙头的“一带五”城区教育调整规划已经纳入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秀山高级中学建设,既关系到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县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高级中学,可以起到“一脉通,周身通”的效果。目前,秀山高级中学建设已完成立项、可研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但因土地未落实,历时近两年仍无实际性进展。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推进,早日建成秀山高级中学,以切实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生均用地严重不足,配套设施紧缺等问题。

(五)发挥民办学校职能,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近年来,民办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民办学校的管理,针对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原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教阶段办学行为若干原则意见》,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同时,建委、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校舍及周边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六)加大“两免一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又一重大举措。我县自2004年试行“一费制”以来,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042万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应多管齐下,共同努力。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各项农民增产增收的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政府控辍保学责任。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第三,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农民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第四,财政要依法确保“三个增长”,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由于我县地处渝东南门户,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直辖市的门户和窗口形象。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础仍显薄弱,只有迅速采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发展高中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才能推进我县“建设渝鄂湘黔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目标的实现。

篇8:县农贸市场发展调查报告

县农贸市场发展调查报告

一、我县市场的基本情况

1、农贸市场的情况。目前全县农贸市场47个,其中县城7个,20xx年集贸市场成交额约为17.2亿元,今年1至xx月份,集贸市场成交额约为16.9亿元,同比增长约18%。

2、超市及万村千乡农家店情况。目前,全县有一定规模的超市150多家,其中大型超市12家,永丰城区一般标准超市(400平方米左右)和便利店(xx0平方米左右)分别为7家和18家。现全县拥有连锁企业3家,年销售额达1.5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的7.7%;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到20xx年在乡镇共建成标准化农家店554家。农家店在乡镇覆盖率达到了xx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57%,超市走进了乡村。

3、机电大市场。机电大市场门店数200余家,年交易额约15亿元,以零售为主,批发为辅,交易的主要产品为:农用机械、五金、工具,利润为销售额的5%—xx%之间,税收上交方式为定税,每月220元,年销售同比增长约为20%。

4、建材市场。建材市场拥有门店300余家,年销售额约为16.4亿元,利润为销售额的20%左右,利税上缴方式为定税,每月350元。销售的主要为中档装饰材料,产品产地主要来自广东。其中钢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全县钢材的年需求量约为7吨,交易价格约为4650元每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钢材的价格波动较大,目前我县拥有大小钢材店xx0余家,主要分布在县城郊、湄水、三塘铺、太平寺一带,一年利税约为xx0万元,利润为销售额的2%-5%,可安排就业600多人次。

5、家电市场。从家电下乡信息系统反映的数据来看,今年1—9月份,我县销售家电下乡产品xx1xx2台,销售金额约为2.45亿元,补贴金额约为31xx万元,利税约为730万元,销售数十去年同期销售数的1.6倍。

6、典当、拍卖、二手车市场。锦宏典当行从20xx年3月成立至今,业务笔数69笔,交易金额约4511万元,上缴税收约9.7万元,创利润约83万元,安排就业xx人。其中今年1—xx月份,业务笔数40笔,交易金额约2600万元,上缴税收约6.48万元,利润约23.3万元。鑫达拍卖公司从成立至今承担拍卖14场,交易金额3758.6万元,安排就业xx多人,其中今年承担拍卖1场,交易金额820万元。华泰二手车交易市场交易二手车9xx台次,交易金额约382万元,营业收入29.6万元,创税收约5万元,安排就业人员8人。

7、汽车市场。目前XX拥有大、小汽车经销商xx个,一年的汽车销量为2000台左右,交易金额约为1.6亿元,利润为销售额是5%-8%之间,税收上缴方式为增值税,为17%。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为中、低档产品,由于去年12月31日汽车下乡政策的终止,因此目前我县汽车市场的销售现状为,抵档车辆呈下降趋势,中、高档车辆呈上升趋势。

8、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目前我县还没有正式批准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据调查了解,我县每年的报废汽车约为300台,以的士、公交车为主,因此我县申报一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势在必行。

二、我县市场体系的特点

1、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流通业的主要标志是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有关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政策在我县深入推进,新华联超市、天客超市等一批流通企业在我县不断壮大,554家连锁农家店的建设,对传统的经营方式产生很多变革,开架经营,先进的流通经营模式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2、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这几年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上中央为渡过世界金融危机出台一系列扩内销、刺消费的政策,如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消费。几年来我县商品市场不断扩大,到20xx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到今年9月底全县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6621台,销售金额约5.1亿元,补贴金额约6654万元;销售汽摩下乡产品约43366台,销售金额约4.6亿元,补贴金额约4470万元。真正达到了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商家得发展、财政得税收的目的。另外城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市场业态也得以发展,城区百货、五金、副食、服装、电器、家具、建材、餐饮、娱乐、洗浴等行业种类齐全、业态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保障 [] 了市场供给。

3、专业市场建设初具规模。20xx年末,全县有专业市场的乡镇3个,占乡镇总数的17.6%;有年交易额超过xx00万元以上的市场的乡镇有7个,占乡镇总数的41%。其中农机机电大市场从20xx年正式投入营运至今,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年出口额约达500万美元;占地115亩的新城建材大市场20xx年正式开业,短短几年时间,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青树坪富厚商业步行街的正式运营填补了全省乡镇步行街的空白;这些都为我县专业市场的建设指引了方向,对提高我县市场竞争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调查了解发现,将一个产业集聚一起成立专业市场,能发挥产业优势,吸引顾客,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如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湘中建材大市场是我县专业市场的成功典范,就我县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的现状来看,成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家具家电大市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农资大市场等专业市场已是大势所趋。

三、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然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前进,老百姓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潜在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一)市场内部环境与外在要求的不适应。一方面市场作为全县商贸业的主要源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全省各地市县加强对市场的提升改造,给我县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市场内基础设施老化、消防安全隐患突出、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整体环境不尽人意,具体表现为:各市场外墙斑驳破损、道路高低不平、局部墙体发生结构性走样;消防设施毁损较多,市场电气线路老化,个别市场“多合一”现象仍有存在;市场停车位严重不足,陕窄的市场主干道影响车辆的通行等。这种现状不仅阻碍了市场的全面提升,也影响了我县的整体形象。

(二)市场监管任务和监管职责的不明确。各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由于人员众多,经济活动和生活的配套齐全,俨然一个小社会,因而存在消防、交通、城管等大量社会化事务,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管理。但由于诸多原因,管理很难实施到位,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越位错位管理,管理职能模糊,管理效率低下。

(三)市场业态面临着诸多挑战。受经营者文化素质、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制约,市场的经营业态仍停留在传统的“小商品”批发零售、现金交易等方式上。小规模批发零售、传统守旧的经营业态已显示出发展疲态,而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却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模式迅速推广。电子商务比之传统商务有着大幅度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等优势,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交易,使中间商的地位弱化乃至消失,因此对于处于中间商地位的专业批发市场而言,其潜在的冲击和挑战不言而喻。

(四)市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市场投资主体较多,市场又缺乏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导致市场资源浪费、优势分散,同时,市场自身也存在一些体制、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如至今尚未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经营管理体制不顺,不利于机制的转换和市场的发展;市场管理、服务收费的依据不足,政策法规已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实际;市场产权私有化模式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外在剧烈的竞争中,市场缺乏地方特色商品,也将会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四、几点意见建议

1、合理规划。我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的农业生产大县,市场的建设及合理布局至关重要,政府应按照我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对不符合标准的市场予以改造,新建市场则要按照规范化市场的标准,适当超前,立足长远。

2、加强领导。市场作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准公益性设施,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此,建议政府将市场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落实。

3、加大投入。商品市场的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既要鼓励民间融资,争取银信部门支持,也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共同开发格局。商品的市场发展与标准化改造工作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可参照先进地区成功模式,设立市场发展基金,对市场新建或标准化改造验收合格的按比例进行配套补贴。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减免相应费用,提供全程服务。

4、规范管理。 要搞好市场管理,首先要把住市场进入关,对进入市场的流通主体要加强审核,必要时候要具有一些企业的担保,进而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档次,提高市场的信誉。在市场管理中应该以人为本,建立为顾客着想的服务之道;要充分运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管理技术,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在各级市场间要加强沟通和联系,通过沟通和联系,来实现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合理的分解和整合,形成一套能控制成本至盈利水平的有效的营运和管理机制,最终达到“整体计划,整体协作,整体管理和整体效益”的目标,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5、严格制度。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商品市场的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要不间断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行“两书”(《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保证书》)“四制”(市场交易实行索票制、公示制、退场制、明码标价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管理,市场管理者也要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政府、行业和企业齐抓共管机制。增强经营者法制意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业内良性竞争,避免坑蒙拐骗现象的出现,杜绝竞争中的不当行为。

同时市场经营者集体对市场诚信度的支持,也是营造共赢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看到,应对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法问题的有力的武器是法律,积极支持和促进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开发,维护正常的发展,对市场开发活动实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政府在促进市场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划市场发展布局,做好监督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三重角色。

促进市场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内部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监控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传递信息;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篇9:广东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广东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在在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8月30日发布了“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项目报告《广东农村发展白皮书——人口转移与广东农村》,调研发现,广东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活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以往男性为主力的农村务工人员构成正在转变为女性为主力。

人均家庭收入三年连续提高

据了解,此次调研地区主要包括揭阳市揭东县、肇庆市封开县、清远市连州市、河源市紫金县和韶关市乐昌市的农村地区,共走访农户1827户,采集到有效样本1578份,调研内容涵盖家庭成员及资产信息、家庭理财及融资需求、家庭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

调研首先发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流入,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的提高。受调查地区的人均家庭性收入从的1003元,提高到的1255元,并大幅提高到20的2425元。人均工资性收入也从20的4095元提高到年的6765元。

欠发达农村14%家庭有汽车

收入的增加是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直接动力,同时人口流动也带动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加上国家各种“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宽带下乡”等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扶持性政策,农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得到改变。

调研发现,虽然调研地点都是欠发达地区,但仍有14%的农村家庭拥有汽车,有超过80%的家庭拥有手机和彩电,超过70%的家庭配有冰箱和摩托车,36%的家庭有自己的电脑。

在与新一代年轻群体对话过程中,调研者发现,他们的消费观念已不再像父辈们为了攒钱而过度抑制消费,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无法积攒收入,多数成为了“月光族”。同时他们又缺乏投资理财的观念,以及缺乏适合这类群体的金融理财产品,根本无法通过理财获得财产性收入。

37%的女性劳动者仍为文盲

虽然广东一直有“外来妹”的女性打工传统,但实际上男性一直占据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大头。20,调研显示55%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男性,年的数据更有超过80%的务工者为男性。但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骤降为40%以下,而女性进城务工者的从去年的19%大幅增至60%。

对于女性打工者比例的反超,调研者认为可能反映了几方面问题。首先,受调查的对象中,女性各个极端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文盲的数量则高于男性,16-60岁的女性劳动力中,甚至有37%为文盲。

受学历水平的影响,女性所从事的工作方向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如纺织、缝 纫、车床等重视熟练程度,对学历要求低的工作,但收入较低;男性多从事木匠、泥瓦匠等技术工,收入相对较高,但是在劳动安全保障上比较低。

调研者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新一代年轻的农村务工人员对于工作的薪资、环境要求提高,不愿意成为“廉价劳动力”,尤其是男性。而女性劳动力受学历所限,对工作的工资、环境能够提出的要求会低于男性,更加容易找到工作。

篇10: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是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幼儿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引领作用。然而,当下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农村不少私立幼儿园却逐渐从村民的视野中消失,农村幼儿园教育受环境、经费、教师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区内幼儿园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不少家长“下血本”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进城。城市孩子入园难,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却日益渐少,农村幼儿园如何才能摆脱窘境继续发展,又该如何留住孩子?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 需提高办园质量

2015年下半年,随着我市教育局印发了东营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幼儿园达到95%以上。一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运动在农村兴起。在农村,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办公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7月,丁庄镇实验幼儿园成功达到省级示范标准,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这在丁庄镇,是独一份。

“我们幼儿园是年投入使用的,现有教职员工26人,招收大中小班7个班级,幼儿160余人。先后通过了东营市一类园、东营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成功创办成为山东省乡镇中心园。围绕‘健与美’的幼儿培养定位,也开设了围棋、五子棋等棋类与乒乓球的特色课程。”丁庄镇实验幼儿园园长孙卫光说。丁庄镇一共有16所幼儿园,像这所全镇规模最大,生源最广,入园学生最多的实验幼儿园,与镇上其他幼儿园相比属于佼佼者,但是孙卫光告诉记者,看似光环的外表之下也隐藏着诸多问题,硬件设施与城区幼儿园相比仍是薄弱一环。

“虽然教学楼、多功能室等硬件设施正在改善,但拿幼儿园大型游乐设施来说,现在幼儿教育的游乐设施要求严,而购置能力受资金影响,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孙卫光说。所以在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的同时,提高办园质量,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仍是必要之举。

增强农村幼师队伍建设 让农村幼师更有尊严

“前几年在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才几百块钱,村里条件又不好,现在做销售,一个月我能拿到近五千元的工资,比当幼儿教师好很多。”来自广饶县的张芹芹曾经在当地一家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但是初到农村,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让张芹芹无所适从。最终,在工作了三个月之后还是选择离开。

丁庄镇实验幼儿园的孙卫光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2014年,丁庄镇招过9个教师,但等真正分配到村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3个。“现在我们园内一共有23位幼教,而真正在编教师只有7人,农村的环境和工资待遇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据了解,我市从开始落实了公办幼儿教师编制的核定和相关配套政策,大大提高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吸引力。仅,我市幼儿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就由的925人增加到1665人。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明显增加,其中广饶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分别达到了92%和85%。

然而,即使各县区每年都会公开招聘在编幼儿教师,而分到各个村的指标微乎其微,更有甚者,分配到村的幼儿教师都会受环境、工资待遇等各方面影响选择离岗。师资队伍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据2015年的统计数字,未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占全部教师的12.49%,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幼教61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1.15%。在农村,这个比例更大。

开设地方特色课程 改变家长传统育儿观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否开发孩子的智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激发兴趣等是决定家长选择幼儿园与否的重要前提。而在农村不少家长的概念里,只要学校玩具多、吃得好、安全,就意味着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费也是成为农村家长选择幼儿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原来村里有一所私立幼儿园,开始办的不错,但由于形势不好,学费太贵,村里的'家长又不图孩子在学校学什么东西,就是送去看孩子,设置那么多特色教育家长不怎么认可,后来就关门了。”稻庄镇的一个村民指着破败的园子告诉记者,在村里,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是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只要孩子在学校安全,学不学东西都是次要的。

然而也有不少年轻的家长持反对意见。成伟,这位稻庄镇颜徐村年轻的爸爸为了让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在东城立业安家,购置了一套房子,孩子也可以送到城区的幼儿园,虽然房子需要贷款,但是一想到孩子以后的教育问题,成爸爸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现在村里的建设比以前好的太多了,但跟城区幼儿园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不少村里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比较严重。而在东城,幼儿园大部分有特色课程,教育环境好,孩子发光的机会多。”成伟告诉记者,自己孩子在东营市实验幼儿园,“全园配有图书阅览室、科学发现室、美劳室、生活体验馆、形体训练室等幼儿活动用房。光这配套,村里就差一大截了。”

陈玉秀也是从农村出来打工又定居在东营的一员,2014年来到东营,孩子在农村老家读幼儿园小班。今年,陈玉秀一家在东城彻底安家,孩子在海河幼儿园就读,她告诉记者,当时选择海河幼儿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溜冰、游泳、电子琴、英语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教育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才能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市一位基层教育者说:“农村不缺孩子,但农村幼儿园缺老师,更缺优秀老师。没有合适的条件,就没有老师,就留不住孩子!”对于当下农村学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这位基层教育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明确政府职责,制定相关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能;编制参考教材,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增强家长与校园合作意识,转变传统育儿理念。让农村的幼儿园真正发展起来,留住孩子,留住童年!

篇11:农村网商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网商发展调查报告

近日,阿里研究院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农村网商发展研究报告2016》。报告显示,20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60亿元,季度环比增长13.48%,高出城市四个百分点。农村网络零售额在全国网络零售额的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已经达到14.14%。就区域而言,农村网商发展开始向中西部辐射,与去年相比较,中部地区有网商的农村占比由去年的3.0%提高至今年的19.6%。西部地区的有网商的农村占比由去年的3.4%提高至今年的8.1%。整体有网商的农村占比由比年的12%提高至今年的17%。据悉,全国淘宝村数量为780个,2016年已达到1311个。 网商的的发展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据报告显示,随着网商密度的增大,农村地区的家庭总资产、净资产以及收入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在家庭特征类似的条件下,与无网商农村家庭比较,网商提高家庭平均收入2.05万元,提高家庭财富21.3万元。 同时,留住外出的务工人员,据报告显示,有网商的村庄的外出务工人员比无网商村庄的外出务工人员平均少133人,全国来看,农村网商发展减少外出务工人口约1200万人。 外出人口的减少,相应的也就减少了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人数。明显可以看出有网商村庄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少于无网商村庄的.留守老人与儿童。 除此之外,网商发达的农村,村民的幸福感也更高。报告显示,网商排名前5%的地区,村民的交通满意度、义务教育满意度和医疗满意度分别达到56.58%、69.10%和56.21%,均高于城市居民。 在农村网商高增长背后,以道路数量、物流资源丰富程度、宽带建设和金融服务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网商发展的“地基”。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报告显示,在家庭特征类似的情况下,有多条道路的网商村庄与最多只有一条道路的网商村庄相比较,家庭收入平均高出3.19万元。 除了硬件措施以外,农村网商高增长离不开大学生村官的推动。数据显示,在村庄特征类似的情况下,与无村官农村相比,有村官网商的出现率提高7.6个百分比。近两年,农村市场一直是电商们发展的新方向。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两三年,农村网民增速仍将高于城镇网民增速,预计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将达2.4亿,农村网购使用率(即农村网购用户占农村网民比例)将超过60%。  

篇12:XX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调查报告

XX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调查报告

恭城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调查报告为更真实地了解恭城橙农的生活、生产、收入、负担情况,橙类种植大户、橙农的思想观念,对市场信息来源的渠道和把握情况以及对市场采取的态度等,切实解决目前农村橙类水果经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全县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布置,由县政府、县水果流通办、县水果中心、县农业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自20__年4月13日至4月19日,历时一周,进行了全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抽样调查,之后又进行了1天的审查、汇总和分析。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是恭城县比较典型的橙类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和部分在销售过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橙类果农,这些调查点分布在全县40个行政村,这些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和橙农对了解全县的橙类水果种植和销售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恭城橙类生产及销售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橙类是我县较早引进的水果品种之一,经历了多年的积累,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橙类的价格一直较高,所以橙类的种植面积扩展的很快。恭城现有橙类种植面积约6.29万亩,主要品种有新会橙、红江橙。由于恭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恭城橙类在糖度,色泽,口感和外形方面,都比其他产区的橙类要好。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去年橙子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头、色泽、外形等方面都不够好;二是其他各种类型的水果同时上市,因此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受其他产区脐橙和夏橙的冲击很大,在销售量和价格方面都没有优势;三是恭城橙类种植的品种过于老化。

根据调查,恭城橙类生产和销售显现以下特点:

第一、生产不规范,农药残留量大,销售量太少。

目前橙类生产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栽培方式,真正集中成片实行统一管理的大型现代化果园极少。由于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导致大部分农民只追求产量,不在乎质量。果农大量使用高浓度的农药和化肥,使得橙类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药残留高低是衡量橙类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橙类销售的最主要障碍;同时,由于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得果农在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优种优育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产出的橙子大小不一、色泽不均、果型丑,这些也严重地制约了橙子的出口以及外运销售。到目前为止,去年全县才销售各类橙子14000余吨,只占恭城橙子产量的23.3。

第二、缺乏自己的品牌。

俗话说“好酒还要会吆喝”,即使是优质的品种,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在鱼龙混杂的橙子大杂院里,一样可能被淹没。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放在同一个摊档上,一般消费者都只会感性地从价格、形状上去决定是否购买,很少有消费者能够分清品质的优劣。由于恭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恭城橙子在糖度,口感方面,都比其他产区的橙子要好,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市场上恭城橙子都是以“恭城橙子”牌子来销售,这个牌子不仅大而统,而且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十分严重,导致市场上恭城橙类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大大地降低了恭城橙子的声誉。

第三、需求弹性太小,而产量过大,市场难以承受供给大幅度的增长。

和其他农产品一样,橙子同样面临需求弹性太小的问题。由于需求对价格极度不敏感,因此,一旦产量有所增长,橙子即要以价格更大幅度的下跌来刺激市场扩大需求。所以农产品经常是丰产不丰收。今年的橙子价格低迷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一因素造成的。今年恭城县橙子产量为6.7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全国其他产区的橙子和水果产量以大幅增长。供给的大幅增长,导致了恭城橙子价格在全国范围内的更大幅度的下跌。恭城主要生产的2个橙子品种新会橙、红江橙今年的价格都很低。

第四、橙类商品化处理不够,而且加工技术不过关,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

恭城县没有大型的水果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几个小型的加工厂,购量不大,规模偏小,还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起到“龙头”的作用。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橙子未进行严格、规范的采后处理、集中销售和加工,也不可能及时清洗细菌和预冷,贮藏性能不好。

第五、其他方面的原因:一是橙子品质不优,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其他水果品种增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是柑橘销售后期出现市场销售疲软;四是去冬今春天气阴冷也对水果销售有很大的反作用;五是由于价格较低,果农待价适销;六是部分果农有坑商行为,对县水果流通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七是果农坐等上门的思想还大量存在,主动打开销售市场的橙农较少;八是群众接受新品种的意识不够;九是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橙子的销售。

二.基本结论及建议

针对恭城橙子生产和销售的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去解决。①、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生产供应销售、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引导分散的农户由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多元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②、形成将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共同体。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观念和小农经济的束缚,以开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将龙头企业和农户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农业和现代经济的融合,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产业优势和发展,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从恭城橙子现状来看,恭城橙子产业化发展缓慢,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由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无法把分散的经营户组织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橙子加工率、科技贡献率、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产品滞销而且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成灾的恶果。并且由于建立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农户的资本和土地规模太小,企业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专业化程度难以提高,而且土地的国家、集体二元所有制结构和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条件决定了恭城橙子应选择适宜农户分散经营产业化的方式,不可能以生产专业化为基础发展橙子产业,而应该大力发展以纵向一体化经营为核心的橙子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恭城橙子整体营销能力提高,有利于增强恭城橙子的竞争能力。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标准化、品牌化阶段,恭城橙子小规模分散经营要想参与国际竞争,要提高恭城橙子的整体营销能力和竞争能力,需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其中包括实现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和管理分级化等多项标准;需要由龙头企业牵头,将品牌与产品包装、商标、标签及龙头企业的视觉形象有机结合,将橙子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行橙子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有:公司xx农户,公司xx基地xx农户,专业协会xx农户,中介机构xx农户。这些组织模式的运营主要是靠与农户签定购销合同,规定双方权利义务责任,企业或机构对基地和农户有扶持政策提供技术服务和化肥农药供应,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产品,但无法享受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组织系统中存在着多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如果合同签定的不合理,或者合作的诱因不充分,或者合作赢余被某个参与主体所垄断,一体化组织将失去存在的动因而消亡。在这些组织关系中,公司或组织和农户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共同的交易中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企业有减少对农户支付的意愿,农户则力争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公司、机构和农户都会产生逃避或拒绝履行合同的行为,会出现价格低时农民拒卖,价格高时企业拒买的情况,合作关系非常薄弱,即使有合同约束,但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农户会以此来逃避毁约的责任,使到一体化组织破裂。一体化组织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在经营活动的某一水平上达到利益分配合理,建立互助互利的经济关系,而不允许有单独主体垄断利润的情况。要发展恭城橙子产业一体化,必须平衡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将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联结起来,形成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经济统一体。要实现这一点,可以实行超额利润返还制度,龙头企业或机构按农户的交售额将一部分利润返还给签约基地和签约农户,让利于农;也可以由农户以果树和劳动力入股龙头企业,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的利润分红,这样,既有股份,又有合同,使企业和农户紧密联合起来,成为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同时要教育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产业一体化观念,使农民明白实现产业一体化的长远利益,增强履约意识。这样将橙子产业化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橙子产业化的建设,能加快和完善橙子产业化的发展。

由于恭城橙农的组织程度极低,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地位很不对称,农户对龙头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依附和依赖关系,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很难保护自身利益,更不用说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其具体表现为农户、龙头之间缺少规范的合作机制,不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农民之间只是简单的市场自由买卖关系,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这样就会出现价格高时企业拒买的情况,导致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一般来说,初级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户的交涉能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其谈判能力就越大;而农民对龙头企业依赖程度越深,其谈判能力就越弱。因此,还需建立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实行资金联合、劳动联合、产销联合,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提供农产品生产资料和技术供应、产品收购、运输、贮存和加工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的服务;在运行机制上,以共同的利益引导农民参加组织,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保本微利,盈余返还;在对外关系上,合作组织代表农户的利益,具有营利性,因而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交易地位。作用有:一是通过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农户和外部商客直接联结起来,缩短农户和最终消费者市场的距离,减少销售环节,减少交易费用,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增值。三是它在参与贸易纠纷和实施行业自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首先培养科技服务型的橙子专业协会,尽快把一些水果种植大户和政府的涉农部门吸引进来,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要使橙子专业协会作为橙子技术信息“进村入户”的主要载体,提高橙农的橙子管理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橙子的品质。其次,要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加工组织,将当地长期从事橙子加工的个体户联合起来,尤其是推广应用先进的橙子加工技术,深化橙子加工,扩大橙子加工产品的范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其三,特别要大力发展多成分、多层次、多元化的流通中介组织,组织要由当地头脑比较灵活,长期从事运销和经纪的专业大户牵头兴办。这些专业大户往往与农户联结得比较紧密,与外省客商和市场联系较密,避免橙子多环节流通,减少中间销售费用,有利于橙子的销售,降低橙子生产的风险与成本,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果可以的话,将三者结合,形成橙子生产、加工、销售综合一体的农民组织,加大农户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提高农户的谈判力,增加农户收入。也可以在“公司+农户”基础上,通过办合作社,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公司侧重于营销,农户负责生产,合作组织侧重联系和服务,并实施严格的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的检测标准,实现标准的生产和加工,以提高恭城橙子的品质,提高恭城橙子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和农户的综合效益得到大大的提高,以达到农民收入增长,龙头企业效益提高,规模扩大,恭城橙子产业一体化发展完善的目标。

具体建议有:

一.推广和实行标准化无公害以及绿色橙子的生产。

无公害及绿色水果是目前国际市场的潮流,是市场的宠儿。无公害将成为准入水果市场的标准。实行恭城橙子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是恭城橙子的必然选择,绿色橙子是提高恭城橙子竞争力的有力筹码。恭城县从整体来看,整个县橙子生产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大多数橙农只追求产量,不在乎质量。大量使用高浓度的农药,使得橙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并且橙农在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橙子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造成恭城橙子的质量大大下降。所以要使恭城橙子生产标准化,首先必须要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农业局应规定用于恭城橙子的化肥和农药的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继续推广实施。橙子标准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继续严格管住农药、化肥的流通环节,凡是国家、地方和行业明令禁止使用的药品、化肥,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在市场上流通。以目前全县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为基础,向周围扩展,向橙农提供并要求使用先进的橙子生产管理技术,并派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橙子生产管理,实现全县范围内的大规模无公害橙子生产;努力向绿色橙子发展,引进国家绿色标准并对达到绿色标准的橙子进行绿色认证。同时大力引导橙农要从一味追求产量向质量的最优化转变,提高橙子质量,促进橙子销售。

二.发展大型龙头企业。

要组建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橙子链条产业,推进纵向一体化经营。要按照“高、大、外、强”即高起点、规模大、外向型、辐射强的原则组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四大功能,即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和综合服务功能。采用“公司xx农户”或“公司xx基地xx农户”的模式,实施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将公司和农户联合起来,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在发展中逐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标准化和一体化。企业要增加服务意识,向农民提供先进的橙子生产技术、优质橙子品种、高效肥料和低毒高效的农药,使生产的橙子符合无公害标准或绿色产品标准。增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加强橙子专业市场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扩大宣传,树立企业品牌以及恭城橙子品牌,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生产线,对橙子进行标准化加工,发展橙子深加工技术,要抓住汇源果汁落户恭城的机遇,大力发展橙子深加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加大服务力度,各部门要齐抓共管。

全县各有关部门要达成共识,在水果购销期间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创造一个宽松的购销环境,特别是搞好交通、治安、卫生、金融、信息、通讯、包装及包装材料、食住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确保果农和客商的利益不受损害。

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水果流通工作。

恭城县在抓橙子流通方面应重视“以人为本”,积极鼓励和扶持三大流通队伍建设:一支是本地购销队伍。这是主力军,特别是发挥水果中介经纪在橙子购销过程中的桥梁作用;第二支是外地购销队伍。各地都加强与外地客商的紧密联系,并造册登记,利用他们的资金、信息等优势搞活我县的橙子流通;第三支是外贸流通队伍。通过他们把恭城县的产品销到国外去,同时还充分发挥各种橙子协会的作用,协调做好橙子的流通工作。

五、扩展橙子市场,建立新的营销观念。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必然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绿色食品已成为潮流,绿色营销成为一种大趋势,绿色营销观念是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将绿色营销观念导入橙子营销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绿色包装。必须重视橙子包装及其残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之符合“可再循环”“可生物分解”的要求。其次是绿色商标,即在给绿色橙子进行品牌命名和选择商标时,更注重符合绿色标志的要求,使人们在接触产品及其商标时,使人联想到葱郁的橙子树,茂密的橙林,清彻的水源,优美清洁的环境和蓬勃的自然生机。发展绿色橙子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强恭城橙子质量比较优势,增加恭城橙子的市场竞争力。

六、注册和宣传恭城橙子品牌,抓好品牌橙子的生产和销售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消费已逐渐向优质和名牌倾斜。名牌产品对于扩大销售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都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必须注册恭城优质橙子的品牌,突出恭城橙子的特色,只有具有特色有品牌的优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将品牌进行注册,并设计出富含个性特色,易于记忆和能传递品牌信息的商标,并引进优质橙子品种由产地向四周的村镇扩展,跨村跨镇形成大规模的种植生产,向区域内的所有果农提供统一的先进的橙子种植技术,并严格指导和控制农户的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按国家的无公害水果标准进行统一管理,使区域内生产的橙子达到无公害的标准。在品牌区域内生产的橙子以统一品牌销售,并要求各销售主体协调行动,主要是宣传恭城县的产品、恭城县的优惠政策和宽松的购销环境,通过邀请专家来考察,召开推介会、订货会,利用各种网络、新闻媒体的介绍,以及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来进行全方位宣传,树立了地方品牌。让专家来为我们宣传,让品质、质量来提高我们的声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一举措,既可以巩固旧市场,又开拓了新市场,市场结构在不断优化。

恭城橙子要实现产业纵向一体化经营,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但任何一级政府都不宜通过行政命令来迅速促成。政府应该对橙子产业纵向一体化进行间接引导,确立扶持的重点及方向,加大农业科教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重视和扶持农民橙子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各方关系,为橙子产业开发保驾护航,并为橙子产业纵向一体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和法制环境。

篇13:县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县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上半年xx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运行情况:

(一)农牧渔业协调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彰显政策调整成效。由于去年以来国家支持粮食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相续出台,加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连续两年增加,种植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据统计:今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2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万亩,比20xx年增加8万亩,增长7.5%。在粮食面积中水稻播种面积为53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增长6%;玉米播种面积为15.9万亩,比上年减少1.8万亩,减少10%;大豆播种面积为46.1万亩,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种植14万亩,占旱田面积的21%,其中亚麻播种面积8610亩,万寿菊播种面积为6000亩,烤烟生产面积1485亩,中药材栽培面积2万亩,其它经济作物 10.4万亩,饲料饲草面积70000亩。全县农业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经生产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二是畜牧业生产增势不减、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截止 5月末统计,全县黄牛饲养量50475头,生猪饲养量98975头,山绵羊饲养量36266只,家禽饲养量113.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肉类总产量2500吨,蛋类总产量1562吨。全县完成养鱼放养水面26000亩,驯化养鱼水面3500亩,引进名特优品种200万尾。

(二)抢农时、战低温,春耕生产在及其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全县春耕生产是在气温低、回暖晚、倒春寒、雨水大等自然条件严重不利情况下开展的,起步与历年比较晚,但由于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干部和科技人员大下基层,靠前指挥,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春耕生产虽然起车晚,但育苗播种、插秧等工作基本都抓住了腰窝。水稻育苗4月8日启动,中旬进入高潮,4月末结束。水稻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末基本结束。万寿菊、烤烟育苗工作从4月中旬开始,4月25日结束。大田播种5月1日开始,5月23日完成,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目标。

(三)科技兴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去冬今春以来,全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重点是结合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对以水稻新基质育苗为主的八项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全县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00场次,印发资料2.5万份,培训人数达7万人次。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按照农业部提出的《XX 年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先后成立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公开招聘50名技术指导员,在9个乡镇、100个水稻主产村,培训1000个水稻生产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农户,今年全县推广水稻新基质育苗面积达14800亩,涉及农户378户。全县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4处 1157亩,规划展示222个品种,为农业实施生产标准化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规模较大、带动较强的龙头企业和在册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8个,农村经纪人发展到2850人,会员和社员发展到1万人以上,共带动种、养、加等行业20多个项目的发展,预计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年创产值可达55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2万户,促进农民增收XX万元。今年,全县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2.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1%,带动农户1.2万户;优质亚麻生产基地带动农户1500户;中药材生产基地带动农户1800户;万寿菊生产基地带动农户1500户;落实农作物生产订单5万亩以上;养蜂订单2.5万箱;食用菌订单200万袋。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趋于合理化,双方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也为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进展顺利,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县有农村劳动力73750人,现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245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4%。其中县内转移15869人,县外省内转移5749人,省外国内转移4108人,国外转移6724人(韩国3723人、日本2534人、其他国家和地区467 人)。截止5月末,全县新转移劳动力达到1590人,仅延寿外派基地向日本输出劳务人员117人,实现劳务经济819万元,预计全年基地输出人员300以上,实现收入2100万元。通过组织全县各乡镇领导干部算帐对比等引导工作,劳动力转移工作正在成为县、乡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农民工培训、市场信息、对接服务等各项工作基本走上正轨。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加快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推进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抗旱防汛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目前,共争取国家、省、市水利工程建设到位资金255 万元,中和灌区配套工程和先锋水库建设工程通过省水利厅论证评审,近期开始启动;新城灌区配套工程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90万元;投资70万元抢修华炉和火星拦河坝;投资17万元解决关门山灌区渠道供水问题;投资10万元打人饮井4眼,清洗人饮井12眼;投资60万元进行水保工程修复工作;整修蚂蚁河堤防,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堤防护岸林完好率达到90%以上,汛前检查和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二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共完成造林70570亩,占市下达计划55000亩的128%。其中完成退耕还林10000亩,两荒造林13070亩,封山造林40000亩,分别完成计划的100%、261%、100%;完成薪炭林建设7500亩;完成道路绿化80公里,绿化村屯10个;完成义务植树60万株,占计划的109%;完成育苗2100亩。同时加大了护林防火工作力度,确保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春耕期间全县完成机械化整地80万亩,其中大型机械整地34万亩,小型机械整地46万亩,机械播种62.5万亩,农机作业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

(七)扶贫开发工作进展顺利,整村推进项目启动早、进展快。今年是我县第二批实施整村推进的第二年,确定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8个村、79个自然屯,立项批准97个项目,共争取扶贫资金942.3万元。全年完成打人畜饮水井3眼,抗旱补水井6眼,修改河道一项,自来水入户项目14项33个自然屯;建农机服务队18个,购买机车54台(套),建农机车库18个720平方米;新建村屯4级砂石路2条3.1公里,维修村屯4级砂石路13条39.85公里;新建钢混盖板桥5座;有线电视入户16个村4350户;维修学校教室2个;已建项目配套工程18个。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结束,6月份全面实施。全省扶贫开发现场推进会将于7月份在我县召开。通过争取,今年3月1日国家扶贫办正式批准我县继嘉亚麻纺织有限公司为扶贫龙头企业,现正在为该企业申请专项扶贫贷款资金 1000万元,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八)粮食销售和企业改革进展有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截止5月末,全县库存销售陈粮1吨,占销售总任务18186吨的104.32%,提前三个月完成省、市下达的陈粮销售任务,企业实现减亏103万元。签订秋粮收购合同面积为1400亩,优质水稻600吨。目前粮食系统1441人并轨工作全面结束,企业人员缩减到264人,共筹措资金2372.34万元,保证了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并轨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县销售食盐累计613吨,上缴税金8万元,查处无碘私盐2.6吨,进一步规范盐业市场管理,确保全县人民吃上放心盐。

新形势:

(一)政策环境优越。中央在保持原有“一免两补”政策的基础上,在支持和保护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粮食、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及围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促增收提供最佳机遇期,主题更突出,重点更明确。

(二)农民从事各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投入力度明显增强。去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农村各业生产的原始资本积累增加,发展农业的内动力增强,信贷部门的投贷力度也明显加大。截止5月30日统计,全县春耕生产共投入资金2.2亿元,同比增加5000万元,其中信用联社投放农业贷款1.6亿元,同比增投4000万元,增幅33%,农民自筹5000万元,同比增加1000万元,增幅25%,这是历年来所没有的现象。

(三)农业生产标准明显提高。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1%,新增水稻育苗大棚300栋,本田育苗减少,育苗标准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新技术成果转化率高。

(四)去冬今春雪雨大,土壤墒情好。全县各大小塘坝和水库蓄水量充足,全县23座中小型水库蓄水量近8000万立方米,塘坝蓄水量1320万立方米,有利于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田渴水的问题。

(五)农业生产物资充足。今年农业机械购买力增强,保有量加大,农民投入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向上争取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50万元,农机更新资金35万元,全县农户购买大型机械积极性空前高涨。

(六)乡镇机构改革、乡村职能转换、化解乡村债务、解决中央政策与基层实际工作间的矛盾(一免两补、土地纠纷)以及乡镇公共事业和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将成为县、乡、村所面临的近一个时期内无法回避、很难解决、必须解决的工作重点。

(七)乡镇干部及涉农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一方面抽调212名机关干部组成促农工作队,重点为贫困户解决了生产资金,保证了贫困户种上地、种好地。另一方面在乡村干部及涉农干部中开展争当“五员”活动(即党在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化解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引领农民致富的信息员、新技术推广的指导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监督员),全面提高了干部服务群众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本领,确保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新问题:

(一)受“一免两补”政策和粮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初步形成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亚麻、万寿菊及其它经济作物耕种面积减少),加上龙头企业牵动力不强,基地规模小、产品深加工优势弱,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阻碍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春耕生产气候条件不利。前期气温低、回暖晚、倒春寒、雨水大,近期有连续发生冻害、雹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如果后期再遇早霜,可能要造成全县粮食减产、农民增收下降。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由于我县农田水利设施一直是超负荷运行,加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配套,跑、冒、漏严重,蓄水能力差,今年旱改水又面积大,所以,抗春早、保春灌仍然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难点问题。

(四)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抵消了“一免两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根据市场调查,今年二铵每吨同期上涨25%,尿素上涨19%,复合肥上涨 35%,农膜上涨50%;柴油每升同期上涨19%。由此造成水稻亩增加成本31.9元,全县39万亩水稻增加生产成本1244.1万元;玉米亩增加成本 13.7元,15万亩玉米增加成本205.5万元;大豆亩增加成本16.1元,38万亩大豆增加生产成本611.8万元。以上三大作物总增加生产成本 20xx.4万元,人均增加农业生产成本130元,加上去年农资上涨人均增加农业生产成本130元,基本上抵消了“一免两补”政策使农民人均增加的265 元收入。

(五)农村土地矛盾仍然突出。目前乡镇政府领导最感头疼的事就是因土地纠纷上访的人数越来越多。一是17号文件执行难度大,按17号文件规定,户在人不在农户给予补地,使地源少的村屯很难补到土地,有地源的村屯补地也将引起更大范围的上访,此规定也与哈市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相悖。二是乡村干部对一些问题底数不清、调查了解不够、解决问题没有根本办法,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矛盾纠纷中,存在权属不明、合同不清等遗留问题,如解决不好,达不倒自己意愿便采取极端办法解决,给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截止目前,全县涉及土地纠纷案件916起,涉及2925人次。其中农委接待180起,780人次;信访办270 起,1269人次;司法局240起,650人次;法院226起,226人次。

(六)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出现新的困难。一方面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五保户、孤儿、伤残人员抚养每村1万元)。修路、修桥、植树造林、村级小学维护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另一方面 农村“一事一议”(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如国家不出台相应政策,乡镇公共事业和村集体公益事业近一个时期内将处于瘫痪状态。

(七)乡村两级债务沉重,财力难支撑。多年来,由于受农村兴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乡村道路和一些达标工程的公益事业等因素,使乡村留下了大量的债务。目前,我县9个乡镇负债3291万元,乡均负债366万元。106个村负债7100万元,村均负债67万元。乡村两级共负债10391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693元。加上实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一免两补”政策后,乡村两级收入减少,许多乡村负债较重,债务的清偿越发艰难,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制约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展望

展望20xx年,随着全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问题,20xx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形势进一步趋好。因此,20xx年xx县县农村经济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通过近几年来大力调整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的累计效应更加显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农村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农产品价格在20xx年全面回升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整体平稳的趋势;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和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下,农村经济总量呈稳定壮大的态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受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家有关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政策的影响,明年全县粮食面积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预计20xx年粮食总产量仍能稳定在3亿公斤以上,能有效地保证粮食安全。

由于结构调整、产业化龙头的带动,20xx年以亚麻、万寿菊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比20xx年有大幅度增长。以肉牛为支柱产品的畜牧养殖业,仍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二)农村经济总量将继续壮大

20xx年,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将更好于20xx年,在前几年结构调整积蓄力量的基础上,20xx年将呈现一、二、三产业联动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产业总量的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的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壮大和农村基本建设的增加,农村经济总量将继续保持9%以上的增幅。

(三)农村市场持续繁荣,主要农产品价格稳中略降

20xx年,农村市场仍将保持繁荣局面。一是农产品市场,在结构调整优质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增加、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壮大的带动下,农产品供应市场仍将稳定增加,特别是 “菜蓝子”市场在绿色环保安全食品增长的有效带动下呈活跃态势。二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在农民收入增幅加快的有利条件下,农民购买力进一步增强,加之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20xx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仍将保持8%以上的增幅。

在20xx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惯性作用下,20xx年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整体上扬。

(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经过几年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推动力越来越强,农业自身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xx年全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问题,这为20xx年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预计20xx年全县农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6%以上。

篇14:县农村离婚案件调查报告

县农村离婚案件调查报告

xx是一个总面积2391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13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3.2万人。近年来,县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逐年增加,20xx年,全年受理离婚案件648件,占民事案件数的39%,占全院受理案件数的19.6%。今年1至9月份,共受理离婚案件557件,占民事案件数的39.8%,占全院受理案件数的22.1%,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件。离婚案件占全院各类案件之首。

上述案件,农村离婚案件占85%。农村大量离婚案件的产生反映出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不能不引人民法院、民政部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新时期正确处理农村婚姻家庭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近期,我们随机调阅了20xx年以来100件农村离婚案件的卷宗,从中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带有共性的特点、成因,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农村离婚案件的特点

(一)一方当事人多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在抽查的100件案件中,这类案件占到85件。这些当事人一般集中在春节前后打工回乡过年、省亲期间到法院起诉离婚。从20xx年1月19日至2月9日21天内,到法院起诉要求离婚的人数达120人,审查后能够受理的117件,占同期各类案件受理数的87%,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情形。其中的2月9日一天受理离婚案件达到31件,创下我院历史新高。

(二)女性作为原告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较大。百件案中有96件是女性作为原告起诉离婚的。其中外出打工的女性是39人,丈夫外出打工的41人,夫妻均外出的5人。在外打工的女性大多收入相对比男性高,离婚后不会面临生存困境,多不主张家庭财产权和子女抚养权,有的即使提出此类主张也不十分强烈,而要求离婚的态度相当坚决。不惜舍弃亲情,放弃财产以达到离婚的目的。

(三)离婚当事人年龄小,婚龄短。从百件案件的统计看,离婚当事人的平均年龄为31.39岁,其中男性最低年龄为32.1岁,女性为30.6岁,年龄在40岁以上的当事人仅有12人。婚龄不足3年的38件,3年至5年的44件,5年至的12件,10年以上的6件,平均婚龄4年10个月,婚龄最短的只有90天。

(四)离婚当事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在百件案件的200名当事人中,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116人,而具有高中以上水平的仅有84人。

(五)离婚的理由有所变化。以前,婚姻案件中离婚的理由多为暴力因素所致,导致案件当事人感情破裂而离婚。目前,该类因素引起的离婚案件明显下降,仅占3%。还有的当事人双方婚前不认识,后经人介绍相识,而后结婚,因婚前无感情基础,婚后没建立很好的夫妻感情,无法共同生活,因而提出离婚,结束没有感情的婚姻。

(六)案件审理难度增大。当事人一般是在深思熟虑、痛下决心后起诉离婚的。因此案件调和难度大。无过错方对过错方的过错很难拿出确凿有效的证据加以证明,加大了法院审理难度,使法院无法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百例离婚案件调解和好的`仅有15件,调解离婚的46件,判决不准离婚的12件,判决准予离婚的27件。

二、农村离婚案件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阅读卷宗、走访当事人、与案件承办法官座谈等形式,对当前农村离婚案件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过去我们认为,农村当事人提出离婚主要原因是买卖婚姻、家庭暴力、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等几类等

较为正当理由。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农村离婚案件形成的原因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因并存的局面,离婚理由的正当性也受到了挑战。

(一)婚外情和第三者插足使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加大。这是农村离婚率上升最主要的原因。地区是农业大县,人均土地仅为1.2亩,经济较落后,为寻找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受“淘金热”的冲击,大量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目前,全县外出打工农民有25.6万人,使成为我省劳务输出大县。由于与打工地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极大反差,有的已婚打工者思想发生蜕变,产生婚外情。在产生婚姻不忠,甚至已找到“下家”的情况下,女性想通过离婚达到“去旧迎新”的目的,一离了之。大多数女性主动提出离婚,均基于这一类原因。少数发起来的男性农民,饱暖思淫欲,在外面找情人或女秘书陪伴,渐渐喜新厌旧。但通常他们不主动要求与“妻子离婚,但长期不履行夫妻义务,对妻子、孩子、家庭不闻不问,迫使女方提出离婚,使女方成为“被动中的主动者”,而达到离异目的,这也是导致女性提出离婚增多的重要原因。如本县找郢乡42岁吴某,因丈夫在外地包工搞建筑与她人姘居长期不回家,又不往家寄钱,全靠她一人带着三个孩子,耕种近十亩承包地,还要照顾两位公婆,在生活的重压和感情长期遭受摧残的情况下,吴某被迫起诉离婚。

篇15: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在世界上,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农业范例,如荷兰的鲜花、加拿大的小麦、美国的牛肉、日本的红富士苹果、新西兰的牛奶、哥伦比亚的香蕉、澳大利亚的羊毛、韩国的罗州梨、泰国的香米等,之所以能够世界闻名,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地“走出了自己的路”。

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月亮走,我也走”,就只能是“东施效颦”,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绝对不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所能做得到的,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一个技术不过关的产业是根本无法振兴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紧随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国际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大趋势,我县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独特,潜力巨大。

XX概况

XX这座西部边陲重镇,国境线长148.07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国土总面积5686.75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动物王国”。20__年统计上报耕地面积39067公顷,土地详查耕地面积81262.4公顷,其中水田51032.4公顷;旱地30229.7公顷。

全县20__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年末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详查0.147公顷。具备充足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力资源。全县21个乡(镇)及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都通公路、电、程控电话,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城市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乡(镇)集市建设初具规模,电力供应充足,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

就自然条件而言,XX县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偏西,为横断山脉与德宏低山的过渡带,东部高黎贡山与西部姊妹山、狼牙山形成屏障,向西南极急降低,呈向西南开口的马蹄形。因地质构造运动与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及其支流沿断裂带割切,使XX地形呈现为不同高度的山体和沿河分布的河谷盆地。县城海拔1638米,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2米,最低点为南部速庆江边,海拔930米,高差达2850米。

XX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分区分带交错,具有“立体气候”、“立体农业”和火山地貌的特点。全境可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高山、中山狭谷区(海拔20__—3000米);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区(海拔1600—2500米);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海拔1300—1800米)。

境内有龙川江、大盈江二大水系,均属伊洛瓦底江上游,由北向南流。龙川江包括其支流明光河、瑞滇河、蒲川河、新华河,总长359.5公里,集水面积3585.2平方公里,年产水量51.29亿立方米,发源于高黎贡山火草地等地;大盈江由叠水河、槟榔江、缅箐河、勐连河汇流而成,总长136.5公里,集水面积2104平方公里,年产水量29.97亿立方米。

地下泉水502处,年产水量4.4亿立方米。汽泉、热泉、温泉群80多处,热能储量约25—40万千瓦。小(一)型水库6个,小(二)型水库45个;小塘坝707个,蓄水量共计20__万立方米。天然湖泊青海、北海,水面积0.63平方公里。

XX县土壤大面积是亚热带山地垂直带的土壤型。分为10个类型,主要的是:黄壤、黄棕壤、黄红壤、火山灰土、水稻土,依次为土地总面积的30.9、16.7、14.8、12.4、7.4。

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①立体气候明显;②雨季、干季分明;③山区、坝区,南、中、北部的光能有差异,呈南、中、北部气候分区;④光、热、水的分布协调;⑤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造成雨量大、湿度大、日照不足。

年均气温14.8℃,最低元月平均气温7.5℃,最高8月平均气温19.8℃;日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4.2℃。年均降雨量1469.4mm,年均降雨180.4天,是云南多雨县之一。无霜期年均234天,初霜期11月17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均日照2176小时,光照年总辐射130.6千卡/cm2。年均相对湿度79,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米/秒。

XX农业发展情况

一九九八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根据XX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__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__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__年,粮经比例为69:31,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__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2733万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总产1900万公斤,增800万公斤,增长72.7;林业社会产总值实现4亿元,增109.27;烤烟产业实现产值6460万元,税收1160万元,烟农收入5300万元;茶叶总产329万公斤、产值3455万元、茶农收入2419万元,分别增55.2、150.8、105。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冬早包谷、冬早季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和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到20__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9万吨,加大了大棚菜、无公害菜和野菜的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诃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__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__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园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一是质量标准检测监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县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相互调剂,少数进入省内外市场,除部分肉猪、肉牛外销外,缺乏出口创汇农产品,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国外农产品基地有很具体的标准,细致到有几个厕所都有明确要求,但我们至今在农药残留、维生素等指标及ISO9002等各种国际标准认证方面尚未起步。

二是市场秩序混乱。首先,市场缺乏信誉,缺乏商标、专利、订单等方面的法律保护。其次,许多农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在销售上,基本实行单打独斗的现象,未形成合力、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最后是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不密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原料质量没有保证。

三是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意识与风险意识不够。目前,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他们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手段。科技人员及科技设施挪做他用的现象实有发生,在科技推广中,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多数农民及农业企业得不到销售服务的指导。

四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资金扶持难以落实。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会导致生产趋同化。由于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而且,由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使投资农业的资金明显不足,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未设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特色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扶持资金无保证。

五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与多头管理并行。各农户在生产与经营中的“各自为政”,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也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同时,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特种养殖和多种经营的人员太少,大部分技术人员是“只懂粮棉油、猪牛羊,不懂名特优”,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化是一、二、三产业的组合体,引导、推进工作并非农业部门一家之力所能承担。没有像东部一样有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产业化领导小组。同时,因为涉及产业化的各项权力分属不同部门,生产归农业主管部门,流通和出口归经贸局和外经局,项目审批归计划发展局,投入归财政局,科技推广归科技局,分工虽细却协作弱化,造成条块分割、政府服务扶持跟不上等尴尬局面。

六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七是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没有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不仅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反而是大量利润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导致农业关联产业之间难以形成利益互补机制。

篇16: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特色农业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的需求——“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代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农产品市场对具有特色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一切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2)、资源优势

1.生物物种优势。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利用程度低。

2.土地资源优势。表现为土地总面积和土地人均面积大,草地资源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大,耕地人均面积大。

3.环境优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

4.农村劳动力价廉而丰富。全县20__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从农村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为87.1%。

5.空间优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导致农业立体条件复杂而多样。对于农业,特别是对于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而言,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3)、加入WTO后特色农业面临的新机遇

作为当代最大的多边贸易体系,WTO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就农业方面而言,其实质就是农业资源流动的国际化,就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以各国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各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售用丰裕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买回本国难以生产或者即使能够生产也是使用稀缺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后,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调整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也为我们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配置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大力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减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实现在参与国际市场运作状态下的农产品供求平衡。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会促进农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分享到巨大利益。

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基于以上情况,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认为推动腾冲的特色农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应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

1、农业仍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2、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促进我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4、发展特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特色农产品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发展特色农业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产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其次要加强领导,转变职能,搞好服务。

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点,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卓有成效地搞好服务。要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和老作法,由不注重市场需求指导生产向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转变,由只注重指导生产向既指导生产又指导销售转变,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产品能赚钱就发展什么,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农产品市场开拓和销售工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调查,选好项目;搞好论证,争取上级支持。要健全领导责任制,周密计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任务和目标一经确定,每个项目、每项产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定考核奖惩办法,保证计划实施件件有着落。各级干部必须发扬求实务实精神,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反对形势主义,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农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解决农业中的问题,光靠农业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都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农民收入上,还体现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上,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我们不能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就忽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资金,各相关部门必须服从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制定行业规划,搞好本职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发展特色农业,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突出环境特色、突出物种珍稀特色、突出气候特色、突出野生特色、突出旅游特色、突出文化特色。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扶持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四、遵循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

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农产品;突出发展重点,培育主导产业。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生产。要考虑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按产业化进行开发。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群体,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区;兼顾生态建设。要从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发展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产品,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五、制定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规划。

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如下: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特色产业带区,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支柱,构建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特色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xx元。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特色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发展重点:

①特色种植业产品。腾冲特色种植业产品主要有饵丝米、荞麦、优质油菜、香料、中药材等,要注重品种改良和加工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的采用、品种改良和增加投入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中药材生产要加快人工栽培,建设生产基地,扶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改进加工工艺。

②特有园艺产品。腾冲县具有特殊的物种和气候资源优势,园艺产品品种繁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改造园艺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发挥鲜切花、野生花卉的优势,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加强加工、保鲜等设施建设。优质反季节蔬菜实施精品战略,推行精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园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③特色畜牧业。腾冲县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推广种草养畜,加快优质肉牛羊、奶水牛等草食家畜的发展。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畜群品种,提高优质肉牛、肉羊比重,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在外来有毒生物入侵区域及严重退化区域,加快草原植被恢复,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加快草业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带动草业发展。要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

④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业。腾冲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较大潜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库、坝塘水面资源和冷水性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稻田养鱼等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重点开发特有鱼种“上树鱼”,利用“三文鱼”移殖成功的例子,发展冷水性鱼类等特种水产品生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的比重。不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良种培育、病害防治、饲料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⑤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着眼农村市场;既要发展成规模的现代加工业,又要发展各种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传统技术生产。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形成以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木材制品、火山石制品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于现有加工能力的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能盲目铺新摊子。要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形成规模,更多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发展规划

粮油产业,要调新品种结构,调优区域布局,突出加工升值。一是在中和、腾越、小西、打宜、曲石、界先建立饵丝谷基地,使其发展到10万亩。三是在明光、猴桥、马站、曲石等地发展优质荞麦3万亩。四是在界头、曲石、龙江及大盈江沿线发展油料20万亩,双低油菜达100%,同时抓好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提高油菜种植科技含量。要用2-3年的时间,争取有较强势力的龙头企业入驻腾冲,带动油料、饵丝、荞麦加工升值,做大做强粮油产业,实现粮油产值2.6亿元。

茶叶产业要合理布局,把茶叶集中在三个区域(高黎贡山、清凉山和热海)重点发展。采取发展一批,退出一批,换种一批,改造一批,建设稳定、优质、高产、生态的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使两个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从目前的130万公斤增加到35O万公斤。加工销售量占总产的比例从目前的39%提高70%。同时提高茶叶的加工增值水平。平均单价要从目前每公斤10.5元提高到每公斤15元。要依托龙头企业,把品牌做大做强,使茶叶产值达7500万元。

搞好林下资源开发。一是继续巩固发展草果,使之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开发林下山葵0.5-1万亩;三是人工种植石斛1万亩;四是探索林下种植重楼及木耳等。

抓好无公害蔬菜产业。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抓好野菜的人工驯化栽培,生产反季马铃薯;引进蔬菜加工企业,搞好于腌菜、腊腌菜加工,使之成为产值上亿元的产业。

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依托保山山葵发展有限公司,在适宜区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今年抓好350亩,明年种植0.2万亩,20__年发展到1万亩,争取在腾冲建设一座初加工厂,形成农业产值6000万元,工业产值上亿元的产业,把我县打造成山葵种植的主产区。

立足我县的林地和耕地资源优势,开发天然药物,打响腾药品牌,依托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建设高黎贡山天然药物资源基地,积极开发以重楼、石斛、茯岑为主的天然药物人工驯化种植,20__年达到1万亩,使之成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各上5000万元的产业。

培植亚麻产业。今年在南、中、北搞好100亩的示范,明年争取列入扶持加快发展,20__年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同时在南、中、北建设三条初加工生产线,按亩产原茎500公斤计算,实现亚麻原茎总产1.5万吨,真正成为替代甘蔗种植及解决粮烟矛盾的新兴产业。

开发绿化树木及花卉产业。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优势,通过筛选、假植、分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绿化树种假植基地,开拓绿化市场,培植绿化产业。二是积极引进名、特、优、新鲜切花品种,开发旅游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待机场建成后,把鲜切花培育成我县的新兴产业,使产值上5000万元。

大力发展草食畜。重点采取农田种草、草山开发、秸秆利用、优质饲料生产四项措施,发展草食畜,实施农田种草20万亩,草山开发120万亩,秸秆利用30万吨,优质精饲料基地26万亩。养牛35万头,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产奶1万吨,养羊30万只,年出栏肉羊20万只。

突出特色,抓好20万亩山桂花蜜源基地建设,以山桂花蜜为主的蜂产品加工达到400吨。建设年出栏肉鹅及以雪鸡为主的土著鸡200万只基地;稳步发展生猪,按优质肉猪标准进行生产,努力提高出栏率,出栏率达80;突破畜产品加工,依托保龙公司,整合县屠宰厂,加速鸡、鹅系列产品开发,建设乳品加工企业,提高畜禽商品率,使加工增值比例达到50%以上,抓好种、料、管、防措施,实现畜牧业产值年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30至50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保持全省第二大油菜生产县的地位;二是扶持一户饵丝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10万亩生产基地的发展,做大饵丝产业;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加大果脯加工扶持的力度,整合果脯加工,培植壮大果脯龙头企业;五是建设年加工6000吨鲜奶的乳品加工厂一座,突出水牛奶加工,促进腾冲奶水牛基地的发展;六是建设上规模的腾冲干腌菜加工厂,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七是依托科研单位及企业,加工银杏系列保健食品。同时积极筹建麻类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相配套,建设初加工、精加工生产线。

六、制定各项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

(1)广泛开展产前信息与金融服务。

目前,各种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不少,但这些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法、科技、生产、金融、民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同时,应以财政、金融部门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2)立足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抓好重点,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基于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生产布局与生产技术指导,一要突出主攻方向;二要突出重点地区,不要强求完全覆盖所有地区。建立起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特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统分结合型生产体系,通过正确分析国内外市场信息和当地资源优势,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研究制订相应的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方案,制订出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复合型生产技术方案,研究、引进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使农业生产的可控程度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培育、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三要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一批特色品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动标准入户。

(3)注重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大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县级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业科技开发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要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等项目向特色农业的倾斜力度,注重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采取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多种经营项目建设。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转变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

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

(4)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已经从计划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所有农业生产风险最后都是由农民承担。在发展特色产业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点,把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交给农民。同时要注意到,现阶段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发展生产还必须通过政府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和服务上,切实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销售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市场是特色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开拓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如何。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充分的空间。一是在研究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定货会、展销会等,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三是努力开辟多元化国内国际市场。抓住即将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以及智力引进、劳务输出等方式,共同进行农业开发,将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省外市场。

(6)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经营,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要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龙头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产业化龙头项目真正实现带动农民致富,关键是要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稳定双方购销关系。鼓励龙头项目通过确定保底收购价、按收购产品的数量向农民返回利润。提倡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形式,与龙头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

针对以上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加工业。要适应市场细化的需要,重点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从横向讲,应继续扩大农产品加工覆盖面,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在这个领域,加工业还有较大的发展范围。例如,目前在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中,对粮食、水果、蔬菜等的消费基本上还是初级产品,加工品消费比重极低。从纵向讲,企业应围绕某一产品进行系列加工品的开发。不管是进行横向还是纵向开发,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二搞好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三争取多出优质名牌产品。

其次,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农产品原料的生物特性、季节性、易腐败性以及品种品质都决定了农产品加工质量,因此,原料生产与加工有必要紧密联系起来。加工业对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气味、酸性、枯性,成熟度、轻重和营养含量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果能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用公司 农户或基地的形式连接起来,可以产生“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以此协调供求矛盾,带动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面发展。

再次,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农产品加工转化,必须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一是要选好项目。农产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搞加工必须选准项目,适合本地资源特点,符合市场需求,不能盲目乱上项目。二是要科学布局。龙头企业建设必须有选择的进行,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预期效益好,具有资金偿还能力;带动能力强,产、加、销、服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切实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所需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农户);项目单位资信度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

结全我县实际龙头企业的扶持建设要从以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抓好饵丝、果脯、茶叶、干腌菜、高烹油、水牛奶、山桂花蜜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5O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扶持一户优质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热区5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依托云南保农食品公司,培植养牛、养羊大户各20__户,年出栏肉牛10万头、肉羊20万只,并在特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使畜牧业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50%。五是加大饵丝和果脯加工的扶持力度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和水(干)果生产。

(7)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

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要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

(8)引导特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总体看,传统农业是一种粗放型的生态特色农业,亦即粗放型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农业。然而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后,机器、化肥、农药大量引入特色农业,并用工业组织方式经营特色农业生产过程,既提高了特色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同时也在特色农产品中造成有毒物质积累,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作物和禽畜体内,最终会损害人的健康。同时,依赖化学肥料和一些工业技术,使地力减退、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使特色农业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模式。因此,特色农业产业化中运用科学技术也有一个选择问题,有一个兴利避弊的问题。对此,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要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使其成为一种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发展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特色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工程、农艺、化学控制和生物技术等节水措施相结合,建立田间蓄水、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节水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注重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广沼气等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七、在发展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特色不一定高效。有特色并不一定有市场,特色必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应唯猎奇为目标;即使是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若无科技支撑、信息支撑、管理支撑,再具特色也很可能是低效的,即使一时效益不错也是难以为继的。特色须与市场、科技、信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才有持久的高效,否则又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变卖资源。

(二)、规模越大不一定越好。发展一个产业如果不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经济可行性论证;不了解市场情况,不掌握资源情况,盲目上马会出现市场有限、资源有限与大产业之间的矛盾。

(三)、不计生态环境效果。对野生特色产品的开发,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野生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尚不过关的情况下,此类特色产品的开发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否则将会造成破灭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四)、推行“命令农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政府官员无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的过多干预,势必导致农民动作的整齐划一、难有特色,农民也主要听命于政府而忽视市场需求,其结果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说可能又是灾难性的。

(五)、发展特色农业与节水的关系。特色农业中的蔬菜、水果、瓜类、花卉等均是耗水作物,部分特种养殖业不仅消耗水资源还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因此,应处理好发展此种特色农业与节水间的关系,积极发展节水的特色农业,农业节水措施、工程节水措施、材料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措施的应用在发展特色农业时非常必要。否则,特色农业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是难以为继的。

(六)、发展特色农业与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矛盾。发展特色农业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是密切关联的两个问题:增收和增产。发展特色农业也要有一个过程,二者均不应追求不现实的速度,否则既可能带来市场问题,更可能影响本地区的食物保障,同时亦可能导致经济波动。

(七)、区际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同。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将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均列为西部各省、市、区的优势产业和重点投资领域,这就有可能引致区际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并进而导致无序竞争、效益下降和生产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决不可忽视。

篇17: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解放前,**县俗称:“小夷方”,是疫瘴流行之地。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卫生工作,1951年1月接管了仅有3人的**卫生院,从此**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起来,1952年设立县卫生科,1966年改为卫生局,主抓全县卫生工作,1956年成立了县卫生防疫站,1963年成立了县妇幼保健院。在上世纪50年代建立了龙潭、平坡、脉地、太平四所乡镇卫生院,60年代建立了富恒、顺濞(小村)、瓦厂、双涧(桃园)、鸡街五所卫生院,70年代初又建立了上街、河西两所卫生院。到彝县成立之时,全县已基本建立了医疗卫生防疫框架,全县医疗卫生人员为防治流行病、地方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1982年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1984年漾濞被卫生部评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先进县,得到中央血防办公室的表彰。 1985年,全县卫生机构15个,其中:局机关1个,县级3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全县卫生业务总收入67.5万元,房屋65.9万元,设备47.6万元,床位214张,人员237人。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疗设备不多,房屋简陋,主要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看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彝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的二十年,是卫生工作最快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立足发展,深化改革,狠抓卫生工作,使卫生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县人民医院不断壮大,发展迅速,现占地面积11906.89m2,建筑面积9489m2,业务用房面积5827m2,尤其是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国债项目,住院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提升了综合医院的服务水平。楼内有电梯、呼叫系统、护士站、病房电话等设施。设有普通病房、标准间、温馨病房、多数病房面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庭院经多年的绿化,院内绿树成荫,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鲜花盛开,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来诊的病员倍感亲切、温馨。医院现核定床位110张,有一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57人的高素质的医疗队伍,设有全面诊疗的十七个科室,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既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还能治疗疑难杂症,一直保持着外科强项。现能开展:脊柱外科、整形外科、口腔正畸、断指再植,门脉高压断流、脱落细胞学检查、微波治疗扁桃体炎、白内障摘除、胃大部切除、肝叶切除、肠梗阻畅套叠、胆囊摘除、阑尾、疝气、泌尿结石、前列腺、宫外孕、新式剖宫产、体表肿瘤摘除等手术。财务电脑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和诊疗费用清单制。医院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绩斐然。地氟病、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地甲病疫情显著下降,麻风病、克山病得到有效控制,鼠疫、霍乱、“非典”等烈性传染病防治扎实有效,爱国卫生深入开展,县城灭鼠达标,计划免疫规范运转成绩显著。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人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1991年底综合检验楼竣工,设施逐步配齐、配强。疾控队伍发展壮大。 妇幼保健门诊大楼昂首耸立,基础全面提升,业务迅速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妇幼健康显著改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1989年成立了**彝族自治县中医院、发展了祖国医学。填补我县无中医院的空白。 随着形势发展,建立了卫生监督所,加大了卫生执法检查力度,为全县人民的医疗安全、健康保证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 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彝县成立后,各乡镇卫生院起伏跌宕,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92年后乡镇卫生院下放地方政府管理,虽走过一段坎坷之路,但在国家、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仍取得可喜的成绩,房屋不断更新,先进的医疗设备得到配备,医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现在多数卫生院有了B超,X光机,心电图机、显微镜、氧气瓶等医疗设备,可开展下腹部外科手术。鸡街、顺濞、河西、双涧等卫生院配备牙科综合治疗椅,开展了口腔专科业务。乡镇卫生院收归卫生局管理后,发展势头愈加显现。目前我县医疗技术最强的是鸡街乡卫生院,单位建筑面积1217.07m2,拥有200MA双床双管X光机,十二孔无影灯、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B超以及相应的手术器械设备,能开展胆囊切除、肝叶修复,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高难度手术和骨科手术,做到了中型手术不出乡。房屋建设最好的是河西卫生院,做到了院庭绿化美化。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194.42万元。房层487.90万元(砖混结构达7843.29m2),设备11.25万元,在1985年乡卫生院业务总收入71.09万元;房屋17.00万元(土木结构);设备20.5万元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2.7倍、28.7倍、5.5倍。床位虽从85年的144张下降至106张,但整合了卫生资源,提高了病床使用率。特别我县三级卫生网络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卫生工作对农村的服务面。初步解决了我县农村看病难的问题。 到20我县有17个医疗卫生单位,县级5个,乡镇11个,卫生局机关1个,卫生人员23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8人。全县设病床250张,固定资产总额1846万元,房屋面积23291.24m2。全县国家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为800万元,医疗设备463万元,分别比85年增12倍和9.7倍。设66个村卫生室,现有村医138人。私营诊所30家,其中乡镇有7家,建立了以国家投入为主体,个人私营补充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针对新时期流行病的特点,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构。启动了新一轮结核病防治项目,开展了食品安全、艾滋病防治、“120”急救、巡回医疗、社区服务、红十字会、乡镇区域药品同价等工作。县医院传染科大楼、县疾控检验大楼,正加紧施工,在10月1日前投入使用。 回首二十年,彝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房屋由土木结构到钢筋混凝土,看病从问病吃药到科学检测,从翻山越岭求医到就近就诊,医疗网络不断健全,医疗项目不断拓展,医疗环境不断优化,医疗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据统计漾濞的人均寿命从解放初期的45周年岁增至66周岁。现在70岁的老人多见,80岁不稀奇,90岁可见,100岁才稀奇,而且漾濞已有百岁老人。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借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对农村卫生工作加大投入的契机,我县县医院的门诊大楼、妇幼保健院的住院部大楼、县疾控中心的艾滋病防治大楼,县卫生监督所的办公大楼, 11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要争取立项实施。贫特困村卫生室建设要争取由国家投资,为提升卫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再立新功,为全面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推进小康进程再谱新篇。

[1]

篇18: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 开拓创新 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在世界上,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农业范例,如荷兰的鲜花、加拿大的小麦、美国的牛肉、日本的红富士苹果、新西兰的牛奶、哥伦比亚的香蕉、澳大利亚的羊毛、韩国的罗州梨、泰国的香米等,之所以能够世界闻名,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地“走出了自己的路”。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月亮走,我也走”,就只能是“东施效颦”,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绝对不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所能做得到的,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一个技术不过关的产业是根本无法振兴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紧随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国际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大趋势,我县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独特,潜力巨大。 XX概况 XX这座西部边陲重镇,国境线长148.07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国土总面积5686.75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动物王国”。统计上报耕地面积39067公顷,土地详查耕地面积81262.4公顷,其中水田51032.4公顷;旱地30229.7公顷。 全县20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年末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详查0.147公顷。具备充足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力资源。全县21个乡(镇)及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都通公路、电、程控电话,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城市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乡(镇)集市建设初具规模,电力供应充足,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 就自然条件而言,XX县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偏西,为横断山脉与德宏低山的过渡带,东部高黎贡山与西部姊妹山、狼牙山形成屏障,向西南极急降低,呈向西南开口的马蹄形。因地质构造运动与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及其支流沿断裂带割切,使XX地形呈现为不同高度的山体和沿河分布的河谷盆地。县城海拔1638米,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2米,最低点为南部速庆江边,海拔930米,高差达2850米。 XX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分区分带交错,具有“立体气候”、“立体农业”和火山地貌的特点。全境可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高山、中山狭谷区(海拔―3000米);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区(海拔1600―2500米);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海拔1300―1800米)。 境内有龙川江、大盈江二大水系,均属伊洛瓦底江上游,由北向南流。龙川江包括其支流明光河、瑞滇河、蒲川河、新华河,总长359.5公里,集水面积3585.2平方公里,年产水量51.29亿立方米,发源于高黎贡山火草地等地;大盈江由叠水河、槟榔江、缅箐河、勐连河汇流而成,总长136.5公里,集水面积2104平方公里,年产水量29.97亿立方米。 地下泉水502处,年产水量4.4亿立方米。汽泉、热泉、温泉群80多处,热能储量约25―40万千瓦。小(一)型水库6个,小(二)型水库45个;小塘坝707个,蓄水量共计万立方米。天然湖泊青海、北海,水面积0.63平方公里。 XX县土壤大面积是亚热带山地垂直带的土壤型。分为10个类型,主要的是:黄壤、黄棕壤、黄红壤、火山灰土、水稻土,依次为土地总面积的30.9%、16.7%、14.8%、12.4%、7.4%。 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①立体气候明显;②雨季、干季分明;③山区、坝区,南、中、北部的光能有差异,呈南、中、北部气候分区;④光、热、水的分布协调;⑤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造成雨量大、湿度大、日照不足。 年均气温14.8℃,最低元月平均气温7.5℃,最高8月平均气温19.8℃;日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4.2℃。年均降雨量1469.4mm,年均降雨180.4天,是云南多雨县之一。无霜期年均234天,初霜期11月17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均日照2176小时,光照年总辐射130.6千卡/cm2。年均相对湿度79%,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米/秒。 XX农业发展情况 一九九八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根据XX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02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02年,粮经比例为69:31,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2733万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总产1900万公斤,增800万公斤,增长72.7%;林业社会产总值实现4亿元,增109.27 %;烤烟产业实现产值6460万元,税收1160万元,烟农收入5300万元;茶叶总产329万公斤、产值3455万元、茶农收入2419万元,分别增55.2%、150.8%、105%。 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冬早包谷、冬早季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和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到200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9万吨,加大了大棚菜、无公害菜和野菜的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诃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02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02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园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一是质量标准检测监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县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相互调剂,少数进入省内外市场,除部分肉猪、肉牛外销外,缺乏出口创汇农产品,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国外农产品基地有很具体的标准,细致到有几个厕所都有明确要求,但我们至今在农药残留、维生素等指标及ISO9002等各种国际标准认证方面尚未起步。  二是市场秩序混乱。首先,市场缺乏信誉,缺乏商标、专利、订单等方面的法律保护。其次,许多农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在销售上,基本实行单打独斗的现象,未形成合力、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最后是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不密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原料质量没有保证。 三是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意识与风险意识不够。目前,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他们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手段。科技人员及科技设施挪做他用的现象实有发生,在科技推广中,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多数农民及农业企业得不到销售服务的指导。 四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资金扶持难以落实。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会导致生产趋同化。由于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而且,由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使投资农业的资金明显不足,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未设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特色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扶持资金无保证。 五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与多头管理并行。各农户在生产与经营中的“各自为政”,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也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同时,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特种养殖和多种经营的人员太少,大部分技术人员是“只懂粮棉油、猪牛羊,不懂名特优”,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化是一、二、三产业的组合体,引导、推进工作并非农业部门一家之力所能承担。没有像东部一样有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产业化领导小组。同时,因为涉及产业化的各项权力分属不同部门,生产归农业主管部门,流通和出口归经贸局和外经局,项目审批归计划发展局,投入归财政局,科技推广归科技局,分工虽细却协作弱化,造成条块分割、政府服务扶持跟不上等尴尬局面。 六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七是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没有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不仅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反而是大量利润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导致农业关联产业之间难以形成利益互补机制。 XX特色农业发展潜力 特色农业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的需求――“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代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农产品市场对具有特色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一切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2)、资源优势        1.生物物种优势。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利用程度低。 2.土地资源优势。表现为土地总面积和土地人均面积大,草地资源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大,耕地人均面积大。 3.环境优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 4.农村劳动力价廉而丰富。全县2002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从农村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为87.1%。 5.空间优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导致农业立体条件复杂而多样。对于农业,特别是对于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而言,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3)、加入WTO后特色农业面临的新机遇 作为当代最大的多边贸易体系,WTO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就农业方面而言,其实质就是农业资源流动的国际化,就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以各国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各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售用丰裕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买回本国难以生产或者即使能够生产也是使用稀缺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后,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调整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也为我们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配置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大力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减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实现在参与国际市场运作状态下的农产品供求平衡。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会促进农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分享到巨大利益。 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基于以上情况,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认为推动腾冲的特色农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1、农业仍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2、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促进我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4、发展特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特色农产品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发展特色农业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产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加强领导,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点,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卓有成效地搞好服务。要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和老作法,由不注重市场需求指导生产向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转变,由只注重指导生产向既指导生产又指导销售转变,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产品能赚钱就发展什么,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农产品市场开拓和销售工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调查,选好项目;搞好论证,争取上级支持。要健全领导责任制,周密计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任务和目标一经确定,每个项目、每项产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定考核奖惩办法,保证计划实施件件有着落。各级干部必须发扬求实务实精神,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反对形势主义,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农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解决农业中的问题,光靠农业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都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农民收入上,还体现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上,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我们不能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就忽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资金,各相关部门必须服从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制定行业规划,搞好本职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农业,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突出环境特色、突出物种珍稀特色、突出气候特色、突出野生特色、突出旅游特色、突出文化特色。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扶持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四、遵循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农产品; 突出发展重点,培育主导产业。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品;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生产。要考虑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按产业化进行开发。 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群体,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区; 兼顾生态建设。要从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发展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产品,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五、制定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规划。 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如下: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特色产业带区,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支柱,构建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特色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50元 。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特色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发展重点 :①特色种植业产品。腾冲特色种植业产品主要有饵丝米、荞麦、优质油菜、香料、中药材等,要注重品种改良和加工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的采用、品种改良和增加投入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中药材生产要加快人工栽培,建设生产基地,扶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改进加工工艺。 ②特有园艺产品。腾冲县具有特殊的物种和气候资源优势,园艺产品品种繁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改造园艺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发挥鲜切花、野生花卉的优势,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加强加工、保鲜等设施建设。优质反季节蔬菜实施精品战略,推行精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园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③特色畜牧业。腾冲县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推广种草养畜,加快优质肉牛羊、奶水牛等草食家畜的发展。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畜群品种,提高优质肉牛、肉羊比重,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在外来有毒生物入侵区域及严重退化区域,加快草原植被恢复,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加快草业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带动草业发展。要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 ④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业。腾冲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较大潜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库、坝塘水面资源和冷水性资源,发展水产养。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稻田养鱼等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重点开发特有鱼种“上树鱼”,利用“三文鱼”移殖成功的例子,发展冷水性鱼类等特种水产品生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的比重。不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良种培育、病害防治、饲料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⑤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着眼农村市场;既要发展成规模的现代加工业,又要发展各种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传统技术生产。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形成以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木材制品、火山石制品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于现有加工能力的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能盲目铺新摊子。要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形成规模,更多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发展规划 粮油产业,要调新品种结构,调优区域布局,突出加工升值。一是在中和、腾越、小西、打宜、曲石、界先建立饵丝谷基地,使其发展到10万亩。三是在明光、猴桥、马站、曲石等地发展优质荞麦3万亩。四是在界头、曲石、龙江及大盈江沿线发展油料20万亩,双低油菜达100%,同时抓好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提高油菜种植科技含量。要用2-3年的时间,争取有较强势力的龙头企业入驻腾冲,带动油料、饵丝、荞麦加工升值,做大做强粮油产业,实现粮油产值2.6亿元。 茶叶产业要合理布局,把茶叶集中在三个区域(高黎贡山、清凉山和热海)重点发展。采取发展一批,退出一批,换种一批,改造一批,建设稳定、优质、高产、生态的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使两个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从目前的130万公斤增加到35O万公斤。加工销售量占总产的比例从目前的39%提高70%。同时提高茶叶的加工增值水平。平均单价要从目前每公斤10.5元提高到每公斤15元。要依托龙头企业,把品牌做大做强,使茶叶产值达7500万元。 搞好林下资源开发。一是继续巩固发展草果,使之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开发林下山葵 0.5-1万亩;三是人工种植石斛1万亩;四是探索林下种植重楼及木耳等。 抓好无公害蔬菜产业。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抓好野菜的人工驯化栽培,生产反季马铃薯;引进蔬菜加工企业,搞好于腌菜、腊腌菜加工,使之成为产值上亿元的产业。 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依托保山山葵发展有限公司,在适宜区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今年抓好350亩,明年种植0.2万亩,发展到1万亩,争取在腾冲建设一座初加工厂,形成农业产值6000万元,工业产值上亿元的产业,把我县打造成山葵种植的主产区。 立足我县的林地和耕地资源优势,开发天然药物,打响腾药品牌,依托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建设高黎贡山天然药物资源基地,积极开发以重楼、石斛、茯岑为主的天然药物人工驯化种植,达到1万亩,使之成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各上 5 0 0 0万元的产业。 培植亚麻产业。今年在南、中、北搞好100亩的示范,明年争取列入扶持加快发展,2 0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同时在南、中、北建设三条初加工生产线,按亩产原茎500公斤计算,实现亚麻原茎总产1.5万吨,真正成为替代甘蔗种植及解决粮烟矛盾的新兴产业。 开发绿化树木及花卉产业。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优势,通过筛选、假植、分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绿化树种假植基地,开拓绿化市场,培植绿化产业。二是积极引进名、特、优、新鲜切花品种,开发旅游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待机场建成后,把鲜切花培育成我县的新兴产业,使产值上5000万元。 大力发展草食畜。重点采取农田种草、草山开发、秸秆利用、优质饲料生产四项措施,发展草食畜,实施农田种草20万亩,草山开发120万亩,秸秆利用30万吨,优质精饲料基地 26万亩。养牛 35万头,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产奶1万吨,养羊30万只,年出栏肉羊20万只。 突出特色,抓好20万亩山桂花蜜源基地建设,以山桂花蜜为主的蜂产品加工达到400吨。建设年出栏肉鹅及以雪鸡为主的土著鸡200万只基地;稳步发展生猪,按优质肉猪标准进行生产,努力提高出栏率,出栏率达80%;突破畜产品加工,依托保龙公司,整合县屠宰厂,加速鸡、鹅系列产品开发,建设乳品加工企业,提高畜禽商品率,使加工增值比例达到5 0%以上,抓好种、料、管、防措施,实现畜牧业产值年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30至50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保持全省第二大油菜生产县的地位;二是扶持一户饵丝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10万亩生产基地的发展,做大饵丝产业;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加大果脯加工扶持的力度,整合果脯加工,培植壮大果脯龙头企业;五是建设年加工6000吨鲜奶的乳品加工厂一座,突出水牛奶加工,促进腾冲奶水牛基地的发展;六是建设上规模的腾冲干腌菜加工厂,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七是依托科研单位及企业,加工银杏系列保健食品。同时积极筹建麻类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相配套,建设初加工、精加工生产线。 六、制定各项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 (1)、广泛开展产前信息与金融服务。 目前,各种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不少,但这些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法、科技、生产、金融、民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同时,应以财政、金融部门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2)、立足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抓好重点,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基于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生产布局与生产技术指导,一要突出主攻方向;二要突出重点地区,不要强求完全覆盖所有地区。建立起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特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统分结合型生产体系,通过正确分析国内外市场信息和当地资源优势,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研究制订相应的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方案,制订出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复合型生产技术方案,研究、引进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使农业生产的可控程度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培育、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三要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一批特色品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动标准入户。 (3)、注重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大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县级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业科技开发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要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等项目向特色农业的倾斜力度,注重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采取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多种经营项目建设。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转变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 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 (4)、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已经从计划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所有农业生产风险最后都是由农民承担。在发展特色产业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点,把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交给农民。同时要注意到,现阶段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发展生产还必须通过政府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和服务上,切实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销售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市场是特色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开拓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如何。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充分的空间。一是在研究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定货会、展销会等,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三是努力开辟多元化国内国际市场。抓住即将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以及智力引进、劳务输出等方式,共同进行农业开发,将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省外市场。 (6)、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经营,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要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龙头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产业化龙头项目真正实现带动农民致富,关键是要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稳定双方购销关系。鼓励龙头项目通过确定保底收购价、按收购产品的数量向农民返回利润。提倡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形式,与龙头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 针对以上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加工业。要适应市场细化的需要,重点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从横向讲,应继续扩大农产品加工覆盖面,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在这个领域,加工业还有较大的发展范围。例如,目前在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中,对粮食、水果、蔬菜等的消费基本上还是初级产品,加工品消费比重极低。从纵向讲,企业应围绕某一产品进行系列加工品的开发。不管是进行横向还是纵向开发,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二搞好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三争取多出优质名牌产品。 其次,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农产品原料的生物特性、季节性、易腐败性以及品种品质都决定了农产品加工质量,因此,原料生产与加工有必要紧密联系起来。加工业对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气味、酸性、枯性,成熟度、轻重和营养含量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果能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用公司+农户或基地的形式连接起来,可以产生“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以此协调供求矛盾,带动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面发展。 再次,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农产品加工转化,必须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一是要选好项目。农产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搞加工必须选准项目,适合本地资源特点,符合市场需求,不能盲目乱上项目。二是要科学布局。龙头企业建设必须有选择的进行,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预期效益好,具有资金偿还能力;带动能力强,产、加、销、服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切实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所需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农户);项目单位资信度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 结全我县实际龙头企业的扶持建设要从以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抓好饵丝、果脯、茶叶、干腌菜、高烹油、水牛奶、山桂花蜜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5O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扶持一户优质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热区5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依托云南保农食品公司,培植养牛、养羊大户各 2000户,年出栏肉牛10万头、肉羊 20万只,并在特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使畜牧业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5 0%。五是加大饵丝和果脯加工的扶持力度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和水(干)果生产。 (7)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 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要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 (8)、引导特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总体看,传统农业是一种粗放型的生态特色农业,亦即粗放型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农业。然而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后,机器、化肥、农药大量引入特色农业,并用工业组织方式经营特色农业生产过程,既提高了特色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同时也在特色农产品中造成有毒物质积累,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作物和禽畜体内,最终会损害人的健康。同时,依赖化学肥料和一些工业技术,使地力减退、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使特色农业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模式。因此,特色农业产业化中运用科学技术也有一个选择问题,有一个兴利避弊的问题。对此,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要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使其成为一种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发展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特色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工程、农艺、化学控制和生物技术等节水措施相结合,建立田间蓄水、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节水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注重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广沼气等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七、在发展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特色不一定高效。有特色并不一定有市场,特色必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 点,而不应唯猎奇为目标;即使是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若无科技支撑、信息支撑、管理支撑,再具特色也很可能是低效的,即使一时效益不错也是难以为继的。特色须与市场、科技、信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才有持久的高效,否则又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变卖资源。 (二)、规模越大不一定越好。发展一个产业如果不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经济可行性论证;不了解市场情况,不掌握资源情况,盲目上马会出现市场有限、资源有限与大产业之间的矛盾。 (三)、不计生态环境效果。对野生特色产品的开发,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野生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尚不过关的情况下,此类特色产品的开发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否则将会造成破灭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四)、推行“命令农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政府官员无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的过多干预,势必导致农民动作的整齐划一、难有特色,农民也主要听命于政府而忽视市场需求,其结果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说可能又是灾难性的。 (五)、发展特色农业与节水的关系。特色农业中的蔬菜、水果、瓜类、花卉等均是耗水作物,部分特种养殖业不仅消耗水资源还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因此,应处理好发展此种特色农业与节水间的关系,积极发展节水的特色农业,农业节水措施、工程节水措施、材料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措施的应用在发展特色农业时非常必要。否则,特色农业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是难以为继的。 (六)、发展特色农业与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矛盾。发展特色农业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是密切关联的两个问题:增收和增产。发展特色农业也要有一个过程,二者均不应追求不现实的速度,否则既可能带来市场问题,更可能影响本地区的食物保障,同时亦可能导致经济波动。 (七)、区际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同。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将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均列为西部各省、市、区的优势产业和重点投资领域,这就有可能引致区际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并进而导致无序竞争、效益下降和生产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决不可忽视。

篇19: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___县是蔬菜生产大县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抓机制、促共赢,加快了蔬菜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县年产值300万元以上蔬菜加工企业12家,年实现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680万美元,带动生产基地5万多亩。嘉谊、绿源缘产品打入日、韩等国市场,鸡笼山牌辣椒、金东海牌酱菜等7个系列32种产品进入麦德隆、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___连锁店;__益___与南京“小菜一碟”,皖江大市场与上海济洪、南京伟伟,嘉谊食品与日本鹏达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台资齐善食品、浙江晶晶食品、南京竹园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签约、建设。一个生产大县正阔步向加工大县迈进。

——加强基地建设。从“八五”起,该县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实施蔬菜“二次创业”工程,制定了5-2019年蔬菜产业发展近远期规划。1998年起,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在全省首家制定了32个蔬菜生产地方性技术规程,实行“十户联保”创建制度,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2019年该县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19、2019年评为全国示范基地先进县,2019、2019又连续两年举办了蔬菜博览会,共引进新技术100多项,推广、示范新品种11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总产量80余万吨,36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为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奠定了产业基础。

——培育龙头发展。产业要做大,要害在龙头。几年来,该县通过抓好现有的、培育新上的、盘活闲置的、鼓励开发的等多种途径,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以资产对接资本,通过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张家集、沈巷外贸冷冻厂改制为绿源缘、嘉谊两家公司,两公司投入1030万元___1700万元技改后,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多,现建立原料基地2万多亩,解决就业600多人,年出口创汇近600万美元。实施“凤还巢”工程,引进南京金箔集团投资1200多万元,新上了金东海白桥、五显两个酱菜厂,年加工各类酱菜1200吨;吸引创业青年回乡投资1700万元,新建翱翔食品,一期投资860万元冬瓜深加工生产线6个月建成投产,日加工冬瓜10吨,年产值800万元。以资源对接资本,引进上海济洪公司一期投资800万元,建立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主要是直销配送),二期投资2500万元冷库、净菜加工项目正在实施。齐善食品、晶晶食品、竹园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质量求发展,__益___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___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加盟南京“小菜一碟”,产品进入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品牌占市场,鸡笼山牌辣椒多次获得省闻名商标___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江苏省市场畅销品牌。鼓励企业开发蔬菜加工产品,华安粮油投资1000万元番茄素红麻油项目,即将启动实施。

——建立共赢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嘉谊、绿源缘、金东海、鸡笼山辣椒、益___等企业,采取合同治理、定单生产,市场调节、保护价收购方式,在沈巷、香泉、善厚、__等地建立山芋、辣椒、萝卜、莴笋等生产基地。翱翔食品今年还投资1.7万元,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明年,该公司将投资10万元发展冬瓜基地1000亩。目前全县建立“公司农户”型蔬菜生产基地5万多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200多万元。

虽然,___县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与打造加工大县、建设长三角地区蔬菜食品加工基地的要

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适宜深加工蔬菜品种较少。在上百个蔬菜品种中适宜深加工的仅有1/5左右。二是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除山芋、辣椒、萝卜、莴笋、冬瓜基本能满足加工需求外,荷兰豆、青

刀豆、蒜苗、菌菇、生姜、蒜头、乳瓜等基地建设不够,90左右需从外地选购。三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仅有3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没有。除嘉谊、绿源缘、翱翔食品以煮熟等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外,其余企业主要以作坊式晒干、浸泡、腌制、酱制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买的矛盾始终交错,影响了企业___基地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做大蔬菜加工产业,该县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生产大县向加工大县进军步伐。

第一,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按照建设加工大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第二,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要着眼于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品种改良___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皖江”蔬菜品牌,以品牌占市场、拓销路、增效益。一是加快品种改良。实施蔬菜新品种更新工程,大力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发展适应市场需求___满足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力争主要蔬菜品种每2-3年更新一遍。二是优化种植布局。组织涉农部门或聘请专家对全县蔬菜产区的土壤进行土质分析,提出区域种植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因地制宜搞调整,提高新品种推广成功率。三是实行按标生产。全面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成果,提高蔬菜品质,满足保鲜___深加工需要。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合作,聘请专家常年指导蔬菜生产。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蔬菜生产大户___农村科技带头人,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影响___带动更多蔬菜种植户走科技兴菜之路。充分利用农网入乡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业服务快速反应系统,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

第三,培育龙头,扶持骨干,带动发展。借鉴山东发展农产品加工成功做法,一方面,苦练内功,做强企业实力;另一方面,放大资源优势,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具体采取“六个一批”:一是整合壮大一批。打破所有制、区域、部门的界限,对嘉谊、绿源缘、金东海、益___等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组建1-2个有代表性的蔬菜加工集团,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对善厚辣椒厂等有品牌、有市场、有资源、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嫁接改造,或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工艺更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实力。三是扶持培育一批。制定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提供低息贷款或减免税费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___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___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翱翔食品在开发冬瓜馅料的同时,大力开发豆沙、枣梨、水果等为原料的系列馅料产品,延长生产期,提高生产效益。四是靠大带动一批。借鉴__益___与南京“小菜一碟”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加盟、挂靠大企业、大集团,为它们贴标生产、定单生产,进行产品配套,借船出海。五是招商引进一批。规划建设“蔬菜食品加工区”,编制项目,强力招商,推进资源与资本对接,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组成新“龙”,

发展番茄汁、胡萝卜汁、果蔬汁、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等深加工项目。六是创业发展一批。把蔬菜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主攻点之一,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全民创业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华安粮油等相关企业新上蔬菜加工项目,鼓励、支持蔬菜经销、运输大户创业办厂,鼓励、支持务工经商人员“凤还巢”回乡创业,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

第四,创新机制,铆紧链条,促进共赢。企业要发展,农户要增收,要害是铆紧产业___利益链条。一要积极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互惠共赢。二要积极发展各类生产协会、供销合作组织,做好种子、技术、病虫防治、价格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三要加强合同治理,把利益机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农企双方互信互立,共同发展。四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铆紧产加销链条,推进农产品专业化、组织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弊端,减少企业“找米下锅”,降低双方风险,实现农企“双赢”。

浅谈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白银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事迹材料

加强党对协会的领导推进农村协会健康发展工作报告

XX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调查报告

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分析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地调查报告

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
《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农民联合合作调查报告2023-07-14

试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的部门法属性2022-04-30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2022-06-17

关于网络经济发展调查报告1200字2022-05-06

现阶段我国农村主要矛盾分析及对策2022-10-08

经济发展调查报告2023-02-16

理事会工作报告2022-11-10

市科学技术协会年度工作总结2022-11-18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08-18

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的调研报告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