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的感悟(精选10篇)由网友“胳肢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三国演义的感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读三国演义读后心得感悟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一点也不陌生。这是一个故事丰富,情节生动的三国竞争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个个文武双全,神通广大。
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他在哪里都好,就是太冲动了。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解县人。张飞,字翼德,涿县人。这三个人一起拼搏,打出一片天下。这三个人性格不同,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闯荡江湖,打出天下。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创造了蜀国但在刘禅这一代就开始衰败了。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本姓诸侯,老家在沛国郊县。他还是校尉时就敢去刺杀董卓。但他人有个弱点,就是疑心病太重了,在长坂坡,草船借箭,赤壁一战,华容道,与西凉兵一战~~~等等事情与地方都是因为怀疑而打了败仗。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在周瑜,鲁肃的帮助下创造了吴国。他在少年时代,非常爱读书,长大后知识面广,15岁就当县长了。他的哥哥孙策在公元2被刺,临死前把他的事业与成就交给了孙权。孙权接位后,他非常注重人才。
这三个练武奇才之所以能创造一番天下,都是因为他们背后都有一个顶梁柱:刘备靠诸葛亮,曹操有大军,孙权有周瑜,鲁肃。他们个个聪明绝顶,是绝对的盖世英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砍首,不屈不饶。
篇2: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
这本书是我们的一个名著,里面有很深刻的军事思想和处世哲学,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个书里人物的好处和坏处。这个电视的主题歌非常的好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每读一次就仿佛三国的人物、故事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五个时期的事情: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
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受压迫,忍受不了当时皇室的行为,起义。但是里边的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消灭了黄巾军,随后刘备刘皇叔日益壮大,皇后的哥哥何进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要杀掉董卓,失败后,董卓立曹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
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诸葛亮,提出了抗曹计划,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至此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一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书里边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非常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知识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崇拜这个人物哈。
这部书的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丰满。从中我也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力争把每件事做好 。
篇3:读《三国演义》有所感悟
我出于对历史的喜好,阅读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那是在一个东汉末期外戚与宦官轮流掌权的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自然也就应验了那句老话:乱世出英雄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他不单单有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还有寰宇之志,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官渡之战就显示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不拘一格的用人方针,造就魏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才能后来西晋统一天下格局,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乱世英雄。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和赵云,关羽不但武功超群,而且忠义。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位嫂子,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位嫂子。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辞千万里改投。他虽降了敌,但我人为这是迂回保护刘备的二位夫人和保存实力。赵云是刘备集团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领之一,百战百胜,曾经多次为主帅的错误决定做出指正。长坂坡单骑救阿斗,使曹军闻风丧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刘备曾经赞叹他:一生是胆。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觉得自己似乎成熟了许多,真是感叹这本书带来了无穷知识!
篇4: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
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三:
翻开历史的长卷,多少英雄人物为我震撼,多少历史事件使我诧异。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它作为一本书,可知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也像是在演义一场戏,让人着迷。
站在历史的海岸上看着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如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总的说来应该是开卷有益吧!我读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友谊董卓祸国殃民的奸毒;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曹操赋诗的奸诈,但又有雄才大略的心怀。我还读了草船借箭,蒋干中计,曹操赋诗,借东风,七擒孟获等精彩的历史事件。
在《三国演义》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和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战而胜,为什么诸葛亮不费力地轻而易举得到十万只箭呢?我想,罗贯中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有智慧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向周瑜保证三天之内必定“造”出十万只箭,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只是周瑜想故意找诸葛亮的茬。但是,诸葛亮却能运用三天中雾最大的一天来借箭。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让曹操以失败而告终。在当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有计谋与智慧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而诸葛亮作为这一种人物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纷争的背景下,刘备代表了蜀国,曹操代表了魏国以及孙权代表了吴国,他们展开了三国鼎立,三方角逐的场面。在历史上,人们都有“拥刘反曹”的倾向,这一倾向导致了后来刘备胜利为王的结果,我在想,为什么人们要“拥刘反曹”呢?在我看来三方争霸,各自都有优劣,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去争霸,应该体现当今的奥运精神:公平、公正、公开。可是人们却单一的“拥刘反曹”。我认为曹操和刘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对于评价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他们天差地别,也应从好与环,优缺点去考虑。正如曹操亲帅大军征战,为争取民心,下令军队沿途不得践踏百姓的庄稼,违者格杀勿论。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骑受惊吓后进了老百姓的田地,他虽经众将苦劝没有取下自己头,但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中国古代,视发如首,把头发割掉,在当时已算是一种不轻的刑罚,曹操能割发,以示自刑,体现出他纪律严明和体裇百姓所以说人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的。所以说人们都是有自己的优点,评价一个人应全面评价。
诸葛亮是在“三国”中的一个亮点人物,三国时期,诸葛亮领兵评定了南方部落(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叛乱后,想要任命当地的土人担任官吏来管理。有人进言反对诸葛亮说:如果留下外地人在这里当官就要留军队,留下了军队,军粮无法解决,这就是一难我们刚刚打败夷人他们有的父兄死在战场,留下外地人而没有军队保护,必然会有仇杀之恨之类的祸患发生,这是二难。以前夷人常有废除或杀害朝廷官员的事,他们自己感到罪孽深重,他们留下外地官员,也是始终不会得到他们拥戴的,这是三难。现在,我打算不留官员,不留军队,不远送粮食,是考虑到各种典章制定已基本制定社会次序已得到初步整顿,夷汉王间大致可以相安无丰了。
总之,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多少英雄人物,各有各的特色,我从书中学到了诸葛亮的智慧“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世最重要的——义气,百万史书,我选择了经典的一本——《三国演义》。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么读书便是耕耘,想收获生活的人,要学会读书;若人生是一个海洋,那么读书便是舟楫,想到达生活彼岸的人,要学会读书。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人生即沧海。
书是精神的食粮我想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妇孺皆知,但若要领悟其中的真谛,唯有到书中去领悟,亦要坚持读书……
让我们一起坚持读书,让书融入我们的机体吧!
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四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卢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想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得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篇5: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
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一:
《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书中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在此之中,我最欣赏的人非曹操莫数了。许攸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只是在三国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狡猾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得到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这样一来,扩大了人才来源的基础,便于在全社会内得到更多由真才实干而被埋没的人才。于公元2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与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策略。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的影响最深刻的将。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往投。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最喜欢的文臣是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之,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个个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伴随着音乐我总会思索剧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戏剧中被定格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赞扬;书中他是奸雄,但鲁迅称它是英雄,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矛盾的人,因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个。
打开《三国演义》,时光倒流,来到汉朝末年,这里已没有昔日汉武帝的辉煌,只有桓、灵二帝统治下的民不聊生,黄巾起义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战乱之地。黄巾之乱过后,董卓之祸开始了,曹操假献刀真刺杀被董卓识破,尔后诸侯会聚,三英战吕布,董卓挟持天子逃亡长安,奔向长安的西凉骏马在黄沙影里时隐时现,时间也如飞奔的马蹄般把场景拉到官渡这个地方。这里没有一个百姓,只有互相对阵的士兵,在这里将决定今后北方的命运。曹操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他面前的敌人是有比自己多几十倍兵力的袁绍。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跟这样的对手交战,曹操真的需要静下心来。首先,在未到达官渡之前袁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转而对付袁绍。“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曹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才会做出第一步行动,面对属下的惊恐,曹操给予安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用到汉末年间恰到好处,袁军筑箭塔,先下手为强,曹军大败,曹军二度前来,带上了谋士刘晔制造的霹雳车,箭塔这出彻底唱完了。与袁军相持数月,曹操感到身心疲惫,心生退心,谋士荀攸的一席话让曹操感到胜读十年书,信心指数一再飙升,有精神头了,吃嘛嘛香。袁绍手下谋士许攸投靠曹操劝其进攻乌巢,曹操亲自领骑兵五千,人衔枚,马勒口,各带柴草一束,决定胜负的熊熊大火燃烧了,面对前后有敌军的情况,曹操告诉众人一心向前,敌人到了背后才可以攻击,简单来说,就是领导大喝一声:“小伙子们,冲啊!”于是,前面的全挂了,后面的也活不成了,北方就此完全落入曹操的手中。
在汉末年间,粮食供应是令各统治集团头疼的问题。曹操采纳部下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募民屯田,开展民屯制度,尔后又加入了军屯,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此话不假,否则司马懿怎么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没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呢?靠的就是充足的物质保证。俗话说得好,兵民是抗战之本,想汉中之战曹操战败之时,却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可见曹操深谙其道。实际上曹操还是非常关心百姓的,他任命王修、司马芝、杨沛、满宠等人为官,专门负责压制世家大族,严禁地主兼并土地,由此可见,曹操并非乱臣贼子,相反倒是一位治世能人。
谁说君王只会打仗,出自魏王之手的《蒿里行》读来令人回味,曹操还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除了崔瑗、崔实、张芝、张旭外,章草大家五人中的另一人就是曹操,真可谓多才多艺的一代霸主。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面对父亲的告诫,曹彰明白了作为曹操的儿子应该做什么,他果然没有让父亲失望。曹氏子孙在曹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可不是酒囊饭袋,为曹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反观孙刘两家的后代,那可真是有天壤之别,所谓的奸臣家庭教育反而成了三霸主中最成功的了。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我认为每一个安徽人都应该以徽州出了这一位大人物而感到骄傲。在那个乱世中,他能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英明举动,实在是完美的体现出他那独到的眼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迈的他雄心依然不减当年,不像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回白帝城后就一病不起,不像孙权夺取荆州守着父兄的基业就面南称帝,他把坚强演义到顶峰。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曹操的所作所为引发了后世一位仁德之君的感叹。伟人的功绩,历史不会磨灭,小人的龌龊,历史不会掩盖。
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三:
翻开历史的长卷,多少英雄人物为我震撼,多少历史事件使我诧异。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它作为一本书,可知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也像是在演义一场戏,让人着迷。
站在历史的海岸上看着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如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总的说来应该是开卷有益吧!我读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友谊董卓祸国殃民的奸毒;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曹操赋诗的奸诈,但又有雄才大略的心怀。我还读了草船借箭,蒋干中计,曹操赋诗,借东风,七擒孟获等精彩的历史事件。
在《三国演义》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和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战而胜,为什么诸葛亮不费力地轻而易举得到十万只箭呢?我想,罗贯中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有智慧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向周瑜保证三天之内必定“造”出十万只箭,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只是周瑜想故意找诸葛亮的茬。但是,诸葛亮却能运用三天中雾最大的一天来借箭。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让曹操以失败而告终。在当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有计谋与智慧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而诸葛亮作为这一种人物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纷争的背景下,刘备代表了蜀国,曹操代表了魏国以及孙权代表了吴国,他们展开了三国鼎立,三方角逐的场面。在历史上,人们都有“拥刘反曹”的倾向,这一倾向导致了后来刘备胜利为王的结果,我在想,为什么人们要“拥刘反曹”呢?在我看来三方争霸,各自都有优劣,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去争霸,应该体现当今的奥运精神:公平、公正、公开。可是人们却单一的“拥刘反曹”。我认为曹操和刘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对于评价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他们天差地别,也应从好与环,优缺点去考虑。正如曹操亲帅大军征战,为争取民心,下令军队沿途不得践踏百姓的庄稼,违者格杀勿论。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骑受惊吓后进了老百姓的田地,他虽经众将苦劝没有取下自己头,但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中国古代,视发如首,把头发割掉,在当时已算是一种不轻的刑罚,曹操能割发,以示自刑,体现出他纪律严明和体裇百姓所以说人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的。所以说人们都是有自己的优点,评价一个人应全面评价。
诸葛亮是在“三国”中的一个亮点人物,三国时期,诸葛亮领兵评定了南方部落(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叛乱后,想要任命当地的土人担任官吏来管理。有人进言反对诸葛亮说:如果留下外地人在这里当官就要留军队,留下了军队,军粮无法解决,这就是一难我们刚刚打败夷人他们有的父兄死在战场,留下外地人而没有军队保护,必然会有仇杀之恨之类的祸患发生,这是二难。以前夷人常有废除或杀害朝廷官员的事,他们自己感到罪孽深重,他们留下外地官员,也是始终不会得到他们拥戴的,这是三难。现在,我打算不留官员,不留军队,不远送粮食,是考虑到各种典章制定已基本制定社会次序已得到初步整顿,夷汉王间大致可以相安无丰了。
总之,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多少英雄人物,各有各的特色,我从书中学到了诸葛亮的智慧“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世最重要的——义气,百万史书,我选择了经典的一本——《三国演义》。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么读书便是耕耘,想收获生活的人,要学会读书;若人生是一个海洋,那么读书便是舟楫,想到达生活彼岸的人,要学会读书。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人生即沧海。
书是精神的食粮我想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妇孺皆知,但若要领悟其中的真谛,唯有到书中去领悟,亦要坚持读书……
让我们一起坚持读书,让书融入我们的机体吧!
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四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卢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想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得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篇6: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伴随着音乐我总会思索剧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戏剧中被定格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赞扬;书中他是奸雄,但鲁迅称它是英雄,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矛盾的人,因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个。
打开《三国演义》,时光倒流,来到汉朝末年,这里已没有昔日汉武帝的辉煌,只有桓、灵二帝统治下的民不聊生,黄巾起义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战乱之地。黄巾之乱过后,董卓之祸开始了,曹操假献刀真刺杀被董卓识破,尔后诸侯会聚,三英战吕布,董卓挟持天子逃亡长安,奔向长安的西凉骏马在黄沙影里时隐时现,时间也如飞奔的马蹄般把场景拉到官渡这个地方。这里没有一个百姓,只有互相对阵的士兵,在这里将决定今后北方的命运。曹操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他面前的敌人是有比自己多几十倍兵力的袁绍。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跟这样的对手交战,曹操真的需要静下心来。首先,在未到达官渡之前袁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转而对付袁绍。“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曹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才会做出第一步行动,面对属下的惊恐,曹操给予安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用到汉末年间恰到好处,袁军筑箭塔,先下手为强,曹军大败,曹军二度前来,带上了谋士刘晔制造的霹雳车,箭塔这出彻底唱完了。与袁军相持数月,曹操感到身心疲惫,心生退心,谋士荀攸的一席话让曹操感到胜读十年书,信心指数一再飙升,有精神头了,吃嘛嘛香。袁绍手下谋士许攸投靠曹操劝其进攻乌巢,曹操亲自领骑兵五千,人衔枚,马勒口,各带柴草一束,决定胜负的熊熊大火燃烧了,面对前后有敌军的情况,曹操告诉众人一心向前,敌人到了背后才可以攻击,简单来说,就是领导大喝一声:“小伙子们,冲啊!”于是,前面的全挂了,后面的也活不成了,北方就此完全落入曹操的手中。
在汉末年间,粮食供应是令各统治集团头疼的问题。曹操采纳部下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募民屯田,开展民屯制度,尔后又加入了军屯,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此话不假,否则司马懿怎么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没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呢?靠的就是充足的物质保证。俗话说得好,兵民是抗战之本,想汉中之战曹操战败之时,却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可见曹操深谙其道。实际上曹操还是非常关心百姓的,他任命王修、司马芝、杨沛、满宠等人为官,专门负责压制世家大族,严禁地主兼并土地,由此可见,曹操并非乱臣贼子,相反倒是一位治世能人。
谁说君王只会打仗,出自魏王之手的《蒿里行》读来令人回味,曹操还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除了崔瑗、崔实、张芝、张旭外,章草大家五人中的另一人就是曹操,真可谓多才多艺的一代霸主。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面对父亲的告诫,曹彰明白了作为曹操的儿子应该做什么,他果然没有让父亲失望。曹氏子孙在曹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可不是酒囊饭袋,为曹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反观孙刘两家的后代,那可真是有天壤之别,所谓的奸臣家庭教育反而成了三霸主中最成功的了。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我认为每一个安徽人都应该以徽州出了这一位大人物而感到骄傲。在那个乱世中,他能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英明举动,实在是完美的体现出他那独到的眼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迈的他雄心依然不减当年,不像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回白帝城后就一病不起,不像孙权夺取荆州守着父兄的基业就面南称帝,他把坚强演义到顶峰。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曹操的所作所为引发了后世一位仁德之君的感叹。伟人的功绩,历史不会磨灭,小人的龌龊,历史不会掩盖。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优秀精彩的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
篇7: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800字
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我则独爱这《三国演义》。跌宕起伏的剧情,生动形象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作者用那平实而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再现了东汉末年那一场场恩怨情仇,那一颗颗热血雄心,那一个个乱世英雄
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英雄形象,义薄云天关云长,仁义惜才刘玄德,足智多谋诸葛亮,赤胆忠心张翼德;而在这一个个人物中,曹操却是备受争议。有人说,他是一代豪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有人说,他是一代奸雄,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是也好,非也罢,曹操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刚出场,曹操就给人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因一句话,一个误会,便杀了吕伯奢全家,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寒了多少人的心。可我并不以为然,在那个时代,有多少人是可信的呢,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只是因为,碰上这件事的人是曹操,所以便为他戴上一个阴险恶毒的形象吗?若遇见这事的人是刘备,他未必不会这么做。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帝王的脚下都堆满了森森的白骨,便是以仁义著称的刘备亦是如此,不是吗?
曹操其实也是一个广纳贤才、仁义惜才的人。就拿许攸来做例子吧,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时操方解衣休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对于曾拜袁绍门下的许攸,曹操却是不计前嫌,以礼相待。他有爱才的大度.如,张绣杀曹操一子一侄,降曹后,曹操弃仇录用之.再如,袁绍手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败袁绍以后也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就是他的死敌刘备,也曾投奔于他,在刘备被吕布打败之后,曹操还称刘备为当世英雄。
人们厌恶于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换个角度想想,当时时局混乱,内忧外乱,若不是曹操,或许汉献帝连命都保不住,而现在,有了曹操的庇护,他不仅能活下去,也依旧享受着荣华,付出的不过是当一个傀儡罢了。相反,比起孙权、刘备,曹操至死不称帝,他虽权势滔天,却终未踏出那一步。“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他对汉家王朝的守护。
曹操的文才武略也更是令我折服。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扶”出来的,比起刘备的懦弱,孙权的固步自封,曹操才是真正的成功。刘备有诸葛亮相助,孙权有周瑜相助,他二人皆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才,可曹操呢,他手下虽人才众多,对他却皆无多大帮助,我看到的只是他自己的才华。他精研兵书,文韬武略,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他不仅是成功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成功的文学家,他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连鲁迅也对他赞赏有加,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虽然世人对曹操有着诸多的误会,但他从不在意,正如他在短歌行中写道的一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篇8: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800字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怀大志、仁义之至的刘皇叔;想到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汉大业鞠躬精粹的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候关羽;想起艺高勇猛、正气凛然、坚不可摧的莽张飞;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义、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负义、阳奉阳违的孙权。
《三国演义》共一百三十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读者拍手称快,就连我也被书中诸葛亮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所吸引。
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智激周公瑾,联吴蜀之同力共谋兴汉大业;又以火烧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使周瑜区区小计费尽机关,诸葛孔明之谋略,岂是管仲乐毅力能几乎?
在读“诸葛亮三气周公瑾”时,我再一次佩服诸葛亮的计谋,而为周瑜才智出众,但终因心胸狭窄而气绝身亡感动惋惜。在联想我们学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课,都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更不能瞧不起别人。如果想方设法陷害别人,自己最终会尝到苦果的。
“为将者,而不通天文,不是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军事,是以庸地……”古人在没有任何先进仪器的情况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瞧瞧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呢?
孔明一生是短暂的,但他耗尽心血、鞠躬尽瘁、效犬马之劳,为蜀汉基业奉献多少力量。可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荣华富贵便“大汉丞相归天”了。想到这,我的心便隐隐作痛。唉!诸葛孔明先生一身坎坷,不顾身体虚弱,为蜀汉日夜操劳,真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我们不也应该向他学习吗?我们虽然没有诸葛孔明先生那样聪明的头脑,但应该效仿古人,用心学习,勤奋刻苦,开创属于我们新生一代的美好未来。不是?未来是我们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拼搏一把!不然,我们怎么又对得起英雄呢?
我愿立诸葛候武之志,为国为民进我全部力量,振兴中华!!!
篇9:读《三国演义》的感悟作文
读《三国演义》的感悟作文
读《三国演义》之”木牛流马”有感四(五)班自从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就一直在找令我印象最深的内容片段。
最终我锁定了”木牛流马”这章节.它主要说了:”蜀国去讨伐魏国,可魏国却坚守不出。诸葛亮为了运送粮草,做长久之计。便叫许多能工巧匠用力学的原理制造了木牛流马。后被魏国获悉后也跟制了一批木牛流马,可木牛流马有机关,魏国怎么也不知道机关在哪里,最后只能看着蜀军抢他们的粮草……”
这个故事我们一个简单而易被忽视的道理:学被人的东西是可以的,可是要用心去思考,不只是简单的仿照,要把他消化吸收,从中掌握更多的奥秘。直到现在,仍有爱好者在研做木牛流马,可他们做的都不是很完美,虽然”木牛流马”会走,但似乎操作的人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让他们行走,这便失去了古人制作木牛流马的意图。
究其原因,难道是古人能造的东西,我们就仿不出来吗?难道是古人比我们聪明吗?其实不如,并不是古人比我们更聪慧,而是我们没处处留心,过于依赖现代科技,也许就是那种”守常必败,思变则胜”的`道理吧!因此我们现代人在学好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要去用心思考。作为我们当代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也要明白’木牛流马”的道理,在跟老师学的同时一定要把所学知识消化,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篇10:《三国演义》感悟经典
今天我读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它就是——《三国演义》。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它讲的是什么吧!
《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兴亡史。讲的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建起了魏、蜀、吴三个国家。
里面我最喜欢常山赵子龙,因为赵云很忠心又很勇猛:赵云在诸葛亮火烧赤壁后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糜夫人和刘禅不见以后,赵云四处寻找糜夫人和刘禅,赵云单枪匹马往回冲,在一口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和刘禅,赵云请糜夫人上马,糜夫人不上马,投进枯井而死,赵云把刘禅抱在怀中往前冲,把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杀的落花流水,砍死了曹操五十多名将员,终于杀了出去。我还喜欢诸葛亮,他智谋很高,用过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离间计等等,曹操、孙权见了他都要怕他。
曹操这个人物,他的性格是个多疑的人,所以吃的败战比较多;刘备是个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明君,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非常的爱惜将士,所以赵云、关羽、张飞等等将士都对他忠心耿耿。
我要向诸葛亮学习,他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以身许国,宁死不屈。他认定了刘备,就对刘备忠心耿耿,从此再也没有投靠他人,这让我更加敬佩他。
读完《三国演义》,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一点点利益而去谋害他人的人。
★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 空城计的教学方案
【读三国演义的感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的教学设计2022-12-02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2024-01-28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24-03-09
草船借箭教案2022-05-06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感悟2022-08-03
感悟读书作文500字2022-10-0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22-08-03
读《丑小鸭》读后心得感悟2023-09-27
草船借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4-03-12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教版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