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勘察(推荐9篇)由网友“雨天飞行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二章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勘察,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第二章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勘察
上海水文地质研究始于清末对静安寺附近自流井的开凿。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上海地下水开采量日益增加,但地下水资源从未做过系统调查。1957年,开始全市地质勘察,而后,逐渐发现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开展了各项系统研究。40年来,上海水文地质工作队伍,在实践中成长壮大,承担了市内和外省、市的水文地质勘察,特别是山区找水。勘察技术不断发展,有些达到国内外当时领先水平。
一、水文地质勘探清光绪三十三年(19),为查明静安寺涌泉所发气泡的原因,探求附近的地质情况,由当时工部局工程处英籍工程师高佛蓝(c.h.codfrey)主持,在附近钻了3个孔,分别钻到79米(260英尺)、108米(355英尺)和129.5米(425英尺),皆因故而终孔,未达目标。后来,由于上海地区工业用水开采地下水量日益增加,至1949年,开采量已达0.88亿立方米(日均开采量24万立方米)。1949~1957年间,日均开采量又猛增近1倍,近45万立方米/日,占上海市日供水量的1/3左右。当时对地下水资源量并不清楚。1957年,应上海市要求,国家城市建设部(简称城建部)遂以指令性任务下达当时的城建部勘察公司水源勘察三队,由该队承担上海市的水文地质勘察任务。1957年6月,城建部的苏联专家组编制了《上海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任务书》,下半年先遣组来沪搜集资料,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了《上海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纲要》。先后提出3个勘察方案,采用苏联专家提出的垂直、平行地下水流向,利用旧井资料,勘探孔结合生产的方格网布孔方案。1958年3月,按专家方案,用5台ykc-20和ykc-22型冲击钻机,大口径套管护孔,在人民公园、复兴公园、上海电影院、衡山公园、益民皮革厂的5个孔先后开钻。其中3个孔钻到100~150米,因无法钻进而终孔。复兴公园钻到240米,见花岗岩而终孔,成为上海第一个打到基岩的钻孔。另一孔钻到289米,发现共有4个主要承压含水层,由细——砾砂组成,未胶结,当时自上而下编为第ⅰ-ⅳ含水层,相当于90年代编号为第ⅱ-第ⅴ含水层。1958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和水源勘察三大队对北到长江,西至江阴、无锡,经苏州太湖,沿大运河到嘉兴、海盐、东海滨的1.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地质水文调查,编制了长江三角洲微地貌成因类型图、长江三角洲前缘第四系岩性分布图、南京——上海沿江地质剖面图及综合勘察总结报告等。提出了上海地下水主要受长江水补给的论点。由于上海市地下水大量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勘察必须与地面沉降的防治结合起来进行。后因勘察机构的变化,1961年,上海市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及所有资料均移交上海市城市建设局勘察测量纵队。来源:二、地下水人工补给与储能1960年,上海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达2.03亿立方米(市区1.33亿立方米),开采地下水集中在第二、第三含水层,其相应的地下水位标高,从1949年的-10米左右,下降到1960年的-34米。1960年地面沉降量100毫米。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漏斗一致。普陀区、杨浦区的两个大承压水降落漏斗,也是地面沉降的两大漏斗。为防止地面沉降,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等单位,从1960年开始压缩市区地下水开采量。为了能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组成了地面沉降研究小组。根据研究小组制定的《1963年控制上海地面沉降科研规划》,成立了由林家廉、张国瑾、柳九霞等组成的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小组。1963年下半年,试验小组在上海无线电二厂、曹杨八村等原有废井中进行探索性回灌试验。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又在复兴岛、杨浦水厂打深井进行回灌试验。通过试验和大规模地下水人工回灌,成功地解决了回灌过程中防止气相、固相和化学堵塞的方法,确定了几种合适的回灌井的结构和安装技术,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地下水回灌技术,积累了回灌水在不同水温、水质情况下对地下水的影响资料。大规模回灌试验,证实管井中回灌地下水时,可以抬高井周围局部的地下水水头,在控制地面沉降过程中,作为压缩地下水开采量的一种辅助措施,以加速地下水位恢复。还证实了在承压含水层中回灌水压缩在井的四周,其水温、水质的扩散远较承压水水头的影响范围小,在冬天灌入0~2℃的水,在夏天开采时水温可低达10℃以下,为利用地下水蓄能开辟了前景。以冬灌夏用为例,根据1980年的价格,在制冷能力为418.55焦耳(100大卡)/时,各种方法所需的费用对比为:高压蒸喷
低压蒸喷冷冻机冬灌井46元/时52元/时34.6元/时17.3元/时冬灌夏用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人工补给地下水,冬灌夏用,基本防治了地面沉降,并可利用含水层蓄能。到70年代,这项工作已实际用于生产。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在野外进行含水层储能试验研究,70年代后期才开始。中国开展含水层储能的试验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三、山区找水勘察1959年以后,建工部华东市政工程设计院和上海勘察院水文地质勘察队分别承担了大量在山区寻找地下水的工作。岩石地区找水,较之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找水,困难更大,有岩性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富水性不均一,有的地区基岩埋藏深,成井费用高等。经30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山区找水工作,逐步减少了盲目性,成井率和富水井的比例,不断提高。1964年,华东市政工程设计院水文地质队承担徐州市城市供水勘察,在充分肯定横贯市内呈北西西向断层(与旧黄河故道走向一致)的西部冲断层性质后,选择了断层上盘奥陶系张夏灰岩出露区,布置了近10口勘探生产井,成井率达90%以上,单井出水量~3000立方米/日,其中有一口高产井,单井出水量达1万立方米/日以上。对徐州市的找水勘察,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山区找水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找水水平。工程流程是:在工作之前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在踏勘和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水文地质测绘纲要,同时布置综合地面物探,了解隐伏岩层的分布和构造。进行1∶10000~1∶5000的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填图,进行综合地面物探,并及时分析测绘与物探的成果,调整工作量,开始部分长期观测工作。整理测绘与地面物探成果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写勘探工作纲要。按勘探纲要布置的内容,进行水文地质钻探、试验与长期观测工作,进行井下物探工作,将富水钻孔留作生产,并随钻探、试验工作的进展随时整理资料。在对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分析,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后,编写出勘察成果报告书。1974年,上海市政院水文地质队受上海铁路局委托,为浙赣复线樟树附近的建山车站找水,该项目既要水量大,又要离站近。在找水中,根据南部山区1根张扭性断裂带向北穿过隐伏的茅口灰岩,位于车站附近的特点进行布孔,使单孔涌水量达到2000立方米/日以上,且水位下降很小,满足了建站要求。1975年,上海市政院水文地质队承担将乐机床厂的找水工作。该厂位于闽西北山区,由于受地面水污染,需取地下水作供水水源。在找水中根据该厂地处于永安“山”字型构造中脊的特点,将钻孔布置在南北向压性断裂和长条状灰岩出露的部位,从而找到了所需的地下水。这是由于把城市供水水源地的局部构造问题,放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加以正确分析的结果。由于不少地区,石灰岩(一般是含水地层)接近地表,岩溶中充填大量的泥砂,成井后,不但大量泥砂随地下水流入井内,水质混浊,水井淤塞,而且引起附近地面塌陷。1980年,在江苏宜兴三叠系青龙灰岩找水中,上海勘察院根据岩溶发育在断裂两盘一定范围沿着断层倾向的特点,在离断层带附近布孔、钻孔,避开或封闭了浅部的溶洞,揭露和利用了深部的溶洞,为当地驻军找到了优质地下水。六机部勘察公司在云南、福建等地,运用ykc冲击钻机在石灰岩地层寻找了大量岩溶水和裂隙水,为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四、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勘察的最终结果,是提交地下水资源勘察报告书,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环境允许、经济合理的前提,从水量、水质两个方面进行,其中水量的评价,需在勘探过程中正确测定各项水文地质动力学参数和进行渗流场计算。50年代采用的是苏联的方法,以稳定流理论为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许多矛盾,上海第一批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后,也同样发现同一口井在不同的抽水量和水位降时计算的渗透系数不一样,不同井径与井出水量的关系不是对数关系,在长期抽水的情况下,承压水的影响半径如何确定,影响半径以外井群,动水位仍有干扰,用这个影响半径计算渗流场误差较大。井的涌水量曲线(q—s)方程,并非公式所显示那样是线性关系等。这些矛盾促使水文地质工作者去了解、研究非稳定流理论,研究地下水运动过程中水位、流量与时间的关系。1959年,在建工部综合勘察院的推动下,开始学习、研究、推广、应用非稳定流理论。1960年,华东勘察分院在建工部综合勘察院帮助下,利用上海第五钢铁厂的深井,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测得了一系列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估算了该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由于在计算中,没有考虑整个市区深井的干扰,各含水层都在同步开采的不利因素,因此计算的地下水开采量偏大。以后,结合无锡等地城市地下水资料,开展了非稳定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1975年,上海市政院水文地质室将成果编写了《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实例介绍》。此后,在江苏无锡、安徽铜陵新桥矿、浙江椒江等水文地质勘察中,都广泛地应用非稳定流理论测定含水层参数和渗流场计算。80年代中期,在上海首次开展的深基坑深层降水(即降低下部承压水层的水头)中,成功地应用非稳定流抽水测定含水层系统的导水系数、各向异性、储水系数、越流系数等参数,用这些参数预测群井抽水时含水层的水头分布,与实测的结果相比,误差均在50厘米以内,达到很高的精度。篇2:第一节工业建筑勘察
上海工业建筑勘察随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而发展。40多年来,全市建设了大量各类工业建筑与设施。主要承担工业建设项目的勘察单位有:上海勘察院、中船勘察院、华东电力院勘察处、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勘察处(简称上海轻工院勘察处)等。至1990年,共完成各类工业建筑项目工程地质勘察任务5800多项。承担的项目由小到大,勘察技术逐步现代化。
“一五”(1953~1957年)期间,上海勘察的主要工业项目有:上海柴油机厂、上海机床厂、上海汽轮机厂、杨树浦电厂、闸北电厂、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等老厂改扩建工程。这些项目厂房跨度多在24米以内,行车为10~20吨级,柱间距为6米,柱落重约百吨,单柱基础居多,采用天然地基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船体加工车间,跨度为30米、行车为30吨级,采用桩基础。勘察手段基本是钻探、取土试验。1953年起,先后建立了为工业建设服务的部属勘察单位,专业人员多从土木工程转行,在勘察工作中边做边学,主要以苏联勘察的技术规范、规程为依据,一般只提供钻孔柱状图和土、水分析成果资料,不编写勘察报告;野外工作只注意布置取原状土的钻孔,不采用小螺钻查清暗浜。后因基础施工开挖发现有暗浜,造成停工事故,才引起重视。设计单位使用勘察资料,天然地基按老8吨/平方米(80千帕)设计,桩基按土对桩身的容许摩阻力为10千帕设计。1955年6月,华东工业部建筑设计院勘察室为江南造船厂船装、电铰、船体三车间进行工程地质详勘,工程负责人为陆汝星,审核人为许心武。详勘中除按一般规定布置取土钻孔外,每个车间处做了两个浅层载荷试验,还各取地下水样作对混凝土侵蚀性试验,确定的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0吨/平方米(100千帕),比传统老“8吨”有所提高。该项工程勘察按苏联勘察规范进行资料整理,绘制地质剖面图、编写文字报告,提出了结论与建议,是“一五”期间上海市最早符合勘察规范要求的一份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当时起了示范作用。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勘察室(现中船勘察院)等5个单位组织近千人,历时半年,完成了东北渤海造船厂全厂扩初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该项目是苏联援助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勘察技术工作在苏联工程地质专家布置要求、指导下进行,通过该工程勘察,系统学习了苏联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程以及资料分析整理报告书写的经验。中南勘察院上海工作站(现上海勘察院)和华东电力院都有中央有关工业部聘请的苏联和东欧工程地质专家,他们还多次来沪,指导有关工业建设项目的勘察技术工作。1957年初,苏联《房屋和工业结构天然地基设计标准》中译本正式出版。该规范在上海执行后,对上海软土按淤泥粘性土定名,用剪力指标计算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基础按地基容许变形设计等方面,都有指导性的影响。“二五”(1958~1962年)期间,上海重点大型工业建筑项目很多,大量的勘察任务集中于1958~1960年间,完成的工业勘察项目约700多项。在完成勘察任务中,不仅能按苏联的技术规范、规程独立进行工作,而且还总结了一套符合上海软土地基特点的快速勘察方法,主要有:对天然地基的中小型工业建筑项目,采用小螺钻与大钻(取土孔)相结合,并以小钻为主的方法,重点查明暗浜和表部黄褐色硬土层的厚度;充分利用《上海市工程地质图集》,发挥天然地基潜力;积累上海地区土水试验的规律与经验,简化或删去部分试验项目,大大缩短试验周期;钻探中推广不下套管压水钻探等工人革新成果,比原钻探方法提高效率4倍;建立以埋深30米上下暗绿色硬粘土层或粉砂层为桩基持力层的经验。1958年6月,建工部综合勘察院上海工作站(现上海勘察院)、一机部华东勘测公司(现中船勘察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简称上海市政院)、上海民用院、上海规划勘测设计院5个单位,联合承担新建上海重型机器厂、上钢四厂、炼焦制氧厂,位于闵行沙港地区的选址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场地面积为14平方公里,钻探按400米方格网布置,深30~50米,钻孔76个,钻孔累计深度为1754米,取原状土600余只。野外工作于6月下旬开始,7月中旬全部完成。这是上海勘察单位首次联合作战,高速完成市重点工程勘察,适应了当时形势要求。这些厂的新建车间所采用的地基基础;对行车在30吨级以下,一般柱间距为6米,多为独立杯型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以表部黄褐色粘性土为持力层,地层容许承载力按10吨/平方米(100千帕)计;对车间行车为50吨、100吨、150吨级,柱间距为12米,采用打入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桩尖进入20~30米深的暗绿色硬粘土或粉砂层。1959年初,建工部聘请的苏联专家来上海重型机器厂现场,为该厂的重型铸钢车间、万吨水压机车间的地基与基础处理进行指导。专家提出采用砂桩预压方案,并要求做大型砂桩预压试验。试验前,上海勘察院按专家要求,在场地内补做了33个深60~90米钻孔,总进尺为2112米,取试验土样984个,另做了3个36米深的钻孔抽水试验,整个勘察工作自1959年2月底开始,同年7月底完成。大型砂桩试验于1959年下半年进行。同时还在相同地点布置了小型砂桩、砂垫层和天然地基的载荷试验,以便相互比较。大型砂桩试验基础面积为6米×9米,埋深3.5米,按规定标准加荷读数,经历347天,最终加荷为593千帕,稳定沉降量为73.73厘米,未出现地基破坏迹象。经试验比较,考虑铸钢与万吨水压机两大车间柱荷重过大,为安全起见,故未用砂桩方案,仍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二五”期间,华东电力院勘察处承担了闵行电厂、闸北电厂、吴泾热电厂等扩建、新建工程勘察。这些火力发电厂多傍江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发电机组厂房、150米高烟囱等为高、重型建筑,地基基础多采用中——长桩基,工程规模大,勘察要求高。与华东电网相连接的输电工程勘察,呈长距离带状延伸,纵贯江南水乡,重山峻岭,碰到各类地形、地质问题,情况复杂,工作艰苦。华东电力院勘察处注意积累工程勘察经验,摆脱苏联规范的束缚,重视应用原位测试技术,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1965年起,大小“三线”基本建设项目全面展开,中船勘察院全部力量承担该系统在川东、江西、云南地区的军工项目的勘察任务,华东电力院勘察处集中大部分力量负责在贵州水城、赣东北地区新建电力工程的勘察任务,上海轻工院和上海铁路勘测设计院(简称上海铁勘院)组成综合勘测队在华东安徽等山区负责本系统的“三线”工程勘察任务,华东勘察院(现上海勘察院)、上海民用院、上海市政院各自组织了专门综合勘测队在安徽、江西一带山区负责上海市包建的小“三线”工程勘察项目。大小“三线”工程项目定址和总图布置要求“靠山、分散、隐蔽”,部分重要工程要求进洞。勘测工作一般是工程地质与测量混合一起进行,强调保密,勘察成果资料现场提交,勘察单位没有归档。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展开,不少勘察单位机构下放,力量分散,工程勘察质量处于自流状态。当时“三线”建设工程中推行“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工作程序,以致1969年“三线”工程全面施工时,出现了大量因工程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最常见的是滑坡,华东电力院勘察处负责的江西景德镇电厂地基勘察中,遇覆盖性岩溶,由于管理混乱,漏查土洞,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柱子倾斜、倒坍,使工程造成重大损失。“三五”(1966~1970年)期间,上海市的工业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大多数由上海勘察院承担,共计完成402项,均为中小型工业建筑项目。1969年,华东电力院勘察处承担了高桥电厂地下厂房工程勘察和施工监测任务,该地下厂房为直径64米,深28米的大沉井,当时称远东第一大沉井。该处技术人员排除干扰,保证勘察测试质量,确保大沉井顺利施工。70年代初,上海勘察单位承担了石化总厂、核电厂、卫星接收站三大重点工程项目的勘察任务,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逐步恢复正常,并促进了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1972年4月~1973年1月,上海勘察院先后两次为石化总厂完成了金山卫厂址东西两段海滩地(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的初步勘察工程地质任务,作出了“滩地基本稳定,适宜建厂”的结论,提出了天然地基、桩基设计有关建议,并编制了工程地质分区图件等。场地工程地震由南京地震大队鉴定,震级小于5级,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石化总厂围堤造地,海堤工程勘察,由上海市政院勘察处完成。1973年5月竣工。1973年初,上海勘察院、华东电力院勘察处、上海轻工院勘察处,组织力量对热电厂、化工、化纤、塑料等厂进行工程地质详勘,首次应用自行研制的ch-30型机动钻机,静力触探仪等先进勘探设备,提高了勘察工效与质量。上海民用院、上海市政院的勘察处分别负责全厂区的生活和公用设施工程详勘任务,第三航务勘察设计院(简称三航院)负责陈山地区海域新建2.5万吨级泊位油轮码头的工程勘察,船勘院负责陈山地区2座万吨级、2座5万吨级的大油罐工程的初勘、详勘任务,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会同上海铁勘院负责上海西站(现长宁站)至金山卫石化总厂的专用铁路线和横越浦江大桥的勘察、设计任务。正当施工进入高潮时,发生一场技术纠纷(即“山田事件”)。1973年12月,日商山田从石化总厂回国后,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商务参赞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述:“金山海滩土质软弱,地基强度仅3~5吨/平方米(30~50千帕),且滩地年下沉速率为30厘米;另在与日谈判中,京沪两地说法不一”。并严肃指出,“若将日本装置建在金山滩地,使高温高压管道拉裂,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概由中方负责。”我驻日参赞急将这一备忘录电告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极为关注,批示国家计委处理。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令国家计委、建委、上海市、轻工部、纺织部会商,并将结果报国务院。上海市组成7人小组上京汇报,最后澄清了日商的问题。关于地基强度,中方确定10~12吨/平方米(100~120千帕),日方定为3~5吨/平方米(30~50千帕),是两国技术规范取值不一。关于滩地沉降速率,是日商将上海桩基沉降可达30厘米误为地面下沉速率,实际上,上海地区年下沉量约为1毫米。经谈判解释,日商同意“金山滩地基本稳定,适宜建厂”的结论。上海市革委会工交组将此澄清意见呈国务院,圆满了结了这场技术纠纷,确保了进度。1978年,石化总厂一期工程经国家验收,工程设计(含勘察)质量评为优良。70年代,上海勘察单位为核电厂选址,做了大量工作。华东电力院在安徽宁国首先为开始选厂勘察,1970年,核电厂工程定名728工程后,该院又在江苏、浙江、上海嘉定踏勘了10多处场地。1972年开始,由华东电力院负责,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和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协助,先后在浙江富阳县的状元坞、长山和桐庐县的大块山、天堂坪4处进行选址勘察,经比较,选定长山作为厂址。1975年初,全面对长山厂址进行了大量勘察工作。后因环境等问题未能妥善解决,该厂址未被采用。以后,又在江苏沿长江选厂,对比了江阴和沙洲(现张家港)两个方案,1977年,以江阴一侧的长山采石场作为工程厂址。经初步调查勘察后,于1978年开展初步设计勘察工作。工作内容和深度大致与浙江富阳长山厂址相同。正当728工程待审批期间,江苏省电力局计划在江阴长山东段,即位于张家港内一侧,拟再建2台引进的90万千瓦反应堆。该反应堆中心至728工程反应堆中心距离仅1.0公里,实际上两个工程已并联在一起。因而华东电力院于1978~1979年5月期间,开展了苏南核电厂的勘察工作。这次勘察的内容,除达到与728工程同等深度外,还根据国外核电厂设计的标准进行,加深和扩展了区域稳定性和地震工程方面的内容,华东电力院将跨孔试验成功应用于勘察实践,并建立室内土动力学试验项目。后由于国家经济调整,该工程厂址保留,暂缓建设。负责勘察工作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于1979年下半年支援广东大亚湾核电厂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工作。1978年春夏,上海勘察院受728工程指挥部(筹)委托,在上海奉贤县柘林海滩,进行了备用厂址勘察,勘察场地面积3平方公里。采用的手段是区域地质调查、场地测绘、钻探、静力触探、标贯试验及室内土水试验。勘探孔距200~300米,孔深40~80米,均控制了暗绿色硬土层及其以下的粉细砂层厚度。勘察报告作出了在松软土地区建造核电厂的可能性及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1979年,在场地做了3组桩载荷试验。为配合728工程核电设备制造的需要,1973年底,上海市批准在闵行地区电机厂内新建大型发电车间,面积近1.8万平方米,最大柱荷重为2000吨。在锅炉厂建配套厂房,行车为400吨级。六机部九院勘测大队为此重型厂房地基勘察,首次应用了静力触探测试技术,1975年1月,在大型发电车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提出了以暗绿色粘土层以下的细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的建议,以提高单桩承载力,节约基础造价。后因打桩设备力量不足,此建议未被采用,仍以暗绿色粘土层为桩基持力层。来源:考试大1972年8月,上海勘察院受上海电信局委托,为卫星地面站30米直径抛物面天线进行地基勘察。勘察要求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提出:天线基础直径为50米,要求天线在轨道上沿360°运转时,基础差异沉降不能超过0.25毫米(0.01英寸);要求遵循北美“土壤试验方法标准”对地基土分类,除常规土工试验外,尚要求弹性剪切模量,三轴不排水和固结不排水的剪切强度、高压固结试验等特殊力学试验,要求有完整的土工试验分析报告和对基础型式建议的技术文件提交给美方。上海勘察院为完成这一任务,聘请了对美国土工技术较熟悉的同济大学教授俞调梅、上海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孙更生、华东电力院勘察处童翊湘为技术顾问,完成了特殊性土工试验项目和大量的标准贯入和十字板原位测试。卫星接收站主体项目勘察报告和成果资料在接收任务后20天内就完成,提交美方,并明确提出采用筏基设计不能满足允许差异沉降的结论。同年9月,上海勘察院又完成卫星接收站补充和二期配套项目的工程勘察。美方收到勘察资料后未提出异议,原定卫星接收站设计由美方负责,后因知上海软土地基以及其他原因,改由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简称华东工业院)负责设计,地基基础采用桩筏基础,建成后至今运转正常。1977年10~11月,市建委组织上海勘察院、上海水文地质大队为宝钢进行选址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同年12月建厂指挥部又委托上海勘察院进行初步规划方案的勘察,参加单位增加了山东大型煤矿勘察队。勘探点按300米×300米方格网布置钻孔,孔深50~100米不等,共完成钻孔65个,钻探总进尺5318米,取土334个,进行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孔3个,于1978年3月完成勘察报告,提出了埋深60~70米的粉细砂层,宜作桩基础的良好持力层,和岸边滩地较稳定、百年无大变化的结论。1978年2月,冶金部为宝钢一期工程,调该系统武汉勘察公司等8个勘察单位,连同在厂区的上海勘察队伍,共11个单位、人员1103人、28台钻机、11个土工试验室,进行厂区工程地质勘察会战,负责单位为武汉勘察公司。钻孔按300米×300米方格网布置,共130个孔,其中20个孔深为100米,钻入砂层40米,110个孔深80米,钻入砂层20米。每个孔都做标准贯入试验。试验间隔在粘性土层每2米一次,砂层每1米一次,要求每孔取原状土,除做一般物理性试验外,每件粘性土都做无侧限抗压强度、三轴剪力和高压固结试验。自3月3日会战开始,奋战42天,4月13日完成全部外业任务,累计总进尺1.13万米,标准贯入试验7164次。采取土样1501件,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日夜进行,汇总资料比计划提前15日,于5月30日完成。该工程勘察获1987年国家优秀勘察金质奖。同年6月开始,宝钢勘察总队围绕一、二期工程各个建设项目,中,完成工程勘察任务185项,砂桩施工质量检测任务20项,原料场堆矿后地基土检验任务40项,总计65次。钻探总进尺3.19万米,标准贯入试验33961次,原状土试验12242件,地下水化学分析48件,地基土化学分析15件,静力触探6056米/185个孔,平板静载荷试验13处,旁压试验3处,十字板剪力试验814次/64孔,波速测试158次/10个孔,电测深255个测点,提供245项工程勘察试验报告,为宝钢一、二期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宝钢电厂是宝钢的自备电厂,位于长江口。由华东电力院负责工程勘察。自1978年4季度起至1980年底完成。根据大量的深层原位测试和土工资料,并收集分析了宝钢工地已有试桩资料和打桩经验,对桩的持力层和单桩承载力的确定进行多方案论证比较,提出深约60米左右的粉细层为最佳持力层,否定了日方提出的以埋深70米中粗砂层为桩基持力层的意见。最后经双方研讨,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采用1900千牛(190吨),还确定了试打、施工停打标准。试打结果,按日方通用的海尔打桩动力公式计算,单桩容许承载力均大于190吨。主厂房实际共打钢管桩837根,实测最大沉降量为2~3厘米,是上海地区沉降量最小的电厂。该工程勘察获1986年国家优秀勘察银质奖。1981年,上海浦东煤气厂筹建,有煤仓、焦炉、塔、烟囱、20万立方米成品气柜等重高型构筑物,对差异沉降较敏感,基础底面最大压力可达30~35吨/平方米(300~350千帕)。上海勘察院于1982年11月至1983年7月分期分批完成该厂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由于场地靠近黄浦江、地势低洼,沟浜交叉,场地有40%的面积表部为厚1~4米吹填土所覆盖,下部作为桩基持力层的暗绿色硬粘土层缺失起伏。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勘察难度。在项目负责人韩国武领导下,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因地制宜,应用多种原位测试手段联合进行,查清暗浜,正确评价吹填土层可作一般小型、轻型建(构)筑物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对于需采用地基处理或桩基的工程项目,根据荷重大小和所处地段的地质情况,分别提出了采用短、中、长桩的基础处理方案。该厂拟建项目多,由于充分利用吹填土作天然地基和不同桩长的处理方案,大大降低了基础造价,缩短工期,保证了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该工程勘察获1987年上海市优秀勘察一等奖、国家优秀勘察银质奖。80年代初,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有限公司从英国引进浮法玻璃生产线在老厂进行改扩建,其中玻璃熔窑深坑尺寸为45米×84米,深16米,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深坑。英方提出生产线的差异沉降量控制为±3毫米。上海勘察院于1983年11月~1984年3月完成该工程地质勘察任务,1985年4~5月又完成切割成品库地基强夯加固检测任务。在项目负责人韩国武主持下,工程地质勘察方案和报告内容完整,对地基土评价依据充分。取代表性钻孔采用泥浆全岩芯钻进,进行岩芯连续揭片和摄照,查清吹填土和黄浦江新近沉积土的分布范围和规律,并定量评价。以静力触探和三轴快剪值,结合上海地基基础规范有关规定,综合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为设计所采纳,与静压试桩结果一致;为满足大尺寸深基坑开挖需要,进行了现场多孔抽水试验和长期观测水位工作,所获水文地质参数正确可靠,并提出深基开挖施工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均在施工中得到验证,符合实际。由于切割成品库场地表部填土层需加固,经各方共同研究,决定采用强夯加固方案,因工期紧急,未经现场小型试验,便直接施工。上海勘察院采用了静载荷试验、十字板剪力试验、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并取原状土分析、检验、强夯前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改变情况,取得明显效果。加固后地基上部土层(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可作地基持力层,但下部软弱层、④、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未得到加固,在大面积堆载荷重作用下,地基仍有30~40厘米的最终沉降量。竣工投产后,1988年1月,实测最大沉降量为15.1厘米(暗浜处),符合上海软土地基一般变形规律。该工程勘察获1988年上海市优秀勘察一等奖、1993年国家优秀勘察银质奖。1981年6月,728工程筹建处委托上海勘察院为秦山核电厂进行选厂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勘察范围10平方公里,所作的工作有地质测绘(1∶10000),收集以场地为中心、半径为300公里内的区域地质构造、地震资料,还有潮汐对岸边的冲刷及杭州湾水下地形演变等资料;以物探方法探索场地范围及附近周围基岩埋深及隐伏断层的勘探工作,钻探取土试验。1981年9月提供了选厂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厂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了论述与评估。同年12月,728工程筹建处委托江苏省地震局对秦山地区进行地震基本烈度评定。该局根据以场地为中心、300公里为半径范围内历史和近代地震、断裂构造等大量区域资料分析论证,最后鉴定结果是厂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由于用“地震基本烈度”的概念和所提资料不能直接用于核电厂抗震设计。该局进一步补做工作,最后采用10~4年超越概率作为厂区场地危险性评定准则,定出场地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作为核电站抗震设计的定量数据。1982年2月,中船勘察院受728工程筹建处委托,为秦山核电厂进行定址工程地质勘察,定址后又承担全部工程勘察,至1985年8月基本结束,历时3年余。在各项工程地质勘察中,中船勘察院项目负责人熊大阅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采用综合先进勘察测试手段,正确测定所需一系列地基动静参数,分别提供勘察成果给承担该工程的6家设计院使用,岩质高边坡勘察系与同济大学工程系岩体力学教研组协作完成。反应堆厂房区深100米岩体动静模量参数测定系与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协作完成。中船勘察院对各工程地基评价、地基处理方案、施工程序、总图位置等提供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建议,为厂方、设计和施工部门所采纳,节约工程造价近1千万元,并缩短了建设工期。1991年底秦山核电厂建成发电,该勘察获1993年国家优秀勘察金质奖。80年代中期,华东电力院勘察处先后完成石洞口电厂、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简称石洞口二厂)工程勘察任务。两厂同处一区,工程地质条件相近,勘察方案大致相同,石洞口二厂系与国外联合设计,主厂房荷重较大,要求按国际通用标准提供岩土工程勘察评价报告。按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规程,做到精心勘察。查明场地地层和性质,进行了深100米左右标准贯入试验(spt)和全断面取土样试验,深70米静力触探(cpt)试验;进行了供桩基和基坑开挖设计所需三轴剪力和高压固结试验数据。对桩基持力层和单桩承载力的选定进行比较论证。推荐埋深55米粉细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比该区域习惯采用埋深65~69米砂层为持力层的桩长要缩短10~14米,按照主厂房打入2800根直径609.6毫米×11毫米钢管桩计算,节省钢材4032~5645吨,节省投资1008~1411万元,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对石洞口二厂灰坝进行在7度地震烈度作用下的抗震稳定性分析,采用国际先进循环三轴仪、共振柱仪、动静三轴仪进行坝基土动荷模拟试验,确定参数。并利用先进的三轴有限元进行稳定分析,验证坝系的稳定性。石化总厂塑料厂三期工程,年产8万吨低密度聚乙烯装置工程的勘察工作和动力测试,由上海轻工院和上海勘察院合作进行。1989年3~5月,完成详勘任务,1989年4~10月,完成场区动力测试任务。该工程场地系1986年人工围海造地,淤积而成,勘察范围长300米,宽160米,采用桩基设计。由于土质软弱,局部夹粉砂土,为保证土工试验质量,在现场进行常规土工试验。勘测手段有钻探取原状土(采用砂土取土器);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测深为60米;三轴剪力和高压固结试验;以原位测试与土工试验指标综合分析、评价地基土性质、对砂土液化进行判定;对桩基进行了多方案论证和比较。动力测试,集中于拟建超高压压缩机基础处进行。该压缩机对其下桩基础顶面的振幅要求十分严格,为此对场区天然地基和原型桩(包括单桩和群桩)的动力参数进行了全面、系统、精确的测定,主要内容是地基土的波速测试(跨孔法、检层法);天然地基和桩基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测试(方形块体、高低压模、圆形块体扭转,桩基承台等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在压缩机实体基础处作水平偶合自由振动;在压缩机厂房作浅层地基卓越周期和钢结构厂房节点的自振频率等测试。该项测试获1990年轻工业部优秀勘察一等奖、1991年国家优秀勘察铜质奖。篇3: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第一节 分子
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 分子(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1.分子的概念。2.分子概念的应用。3.混合物和纯净物。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1)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何区别? 4.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配以演示实验、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的认知基础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1.理解分子概念的含义。2.掌握分子概念的应用。3.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二)整体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着重描述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存在状态;第二部分是运用有关分子的知识,从微观组成方面去理解和区分混合构与纯净物,并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通篇文字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再辅以实验及讲解、讨论、练习,极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前一章所学《空气 氧》知识的理解。(三)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实验]: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及[实验2-1]碘的受热和冷却。[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得出分子的概念。[板书]:一.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1.概念: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师生活动]:讨论并得出结论。 ①“化学性质”不能扩展为性质,这里不包括物理性质。 ②“一种”微粒不可理解为“唯一”的微粒,因为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原子、离子等。 ③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思考:分子有哪些特征?[板书]:2.特征: (1)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分于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学生讨论]:水由冰→液态水→水蒸气的变化过程,理解分子的应用。[板书]:3.应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目的]: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用分子的观点以空气为例来讨论,形成和深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板书]:二.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划出两个概念。[板书]:混合物和纯净物比较表 混合物纯净物宏观由多种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同一种分子构成性质没有固定的成分,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具有固定的成分,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学生观察]: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并填写二者的比较表。(四)总结、扩展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只是一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2.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特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解体,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习题第1、2、3题。
篇4:高中物理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高中物理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篇5:第二章 水文地质勘察与凿井
上海地区开采地下水,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是年,英商在黄浦江畔旗昌洋行内,开凿了第一口深井,井深76.8米(252英尺)。新中国建立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形成专业队伍。最早从事上海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是建筑工程部给排水设计院水源勘察三大队(简称水源勘察三队)。该队于1957年底进驻上海,1958年夏并入上海勘察院。(以后该队归属曾变动多次,最后大部分人员归入上海勘察院。)
1959年前,上海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从踏勘、布置勘探网,到分析评价,提出技术报告,都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的。1959年以后,上海水文地质工作者逐步开始独立承担城市供水勘察工作,先后完成了华东地区大量的城市和工矿企业供水勘察项目,使专业的基本理论、水资源评价和勘探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发展与提高。在找水工作中,根据不同水文地质类型,运用传统地质理论,寻找地下水资源。70年代开始,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寻找构造裂隙水、岩溶水,为城市、山区的工业及国防建设服务。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面,60年代开始,将非稳定流理论,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在这基础上,70年代后期,开始运用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由上海勘察院和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研制出r-r电网络模拟机,在安徽宁国水泥厂供水勘察中得到了应用,这项成果,达到了当时的国内先进水平。80年代上海从事水文地质勘察的单位,主要有上海勘察院、中船勘察院、华东电力院等,约400人。从事凿井的有上海市凿井公司、纺织工业局凿井队、上海勘察院、中船勘察院等,人数达300多人。来源:80年代以来,由于华东地区水资源勘察任务明显减少,水文地质与凿井专业在市场中寻求发展,逐步转向为建筑工程与环境工程服务,利用自身的技术装备开展钻孔灌注桩业务、深曝污水处理井管设计、施工业务和深层降水业务。上海勘察院于1989年在上海、常州等地第四系地层中,成功地开凿了孔深100米、孔径1200~3200毫米的污水处理井。1992年在广东珠海大桥完成了孔深60米、孔径2200毫米的钻孔灌注桩嵌岩桩任务,在上海还完成了人民广场220千伏地下变电站24米深基坑降水工程,从而保证了变电站施工质量和控制了因降水对周围管线和建筑物的影响。同济大学地下系还通过南市水厂竖井降水工程,运用粘弹性理论,建立了由于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回弹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篇6: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11月1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月
24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超量开采造成地质灾害,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水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水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地下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义务。对保护地下水资源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编制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第六条水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地下水动态监测,定期开展区域地下水评价。根据地下水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供水水源情况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按照有关程序报请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下列区域为地下水禁采区:
(一)严重超采区域;
(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已到达的区域;
(三)通过替代水源已解决供水问题的区域;
(四)发生严重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五)重点文物保护区;
(六)其他需要禁采的区域。
地下水禁采区内,不得新建地下水取水工程。对已有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应当限期封停。
第八条下列区域为地下水限采区:
(一)一般超采区域;
(二)一般文物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三)其他需要限制的区域。
地下水限采区内,严格控制地下水取水指标和建设地下水取水工程,不得批准需要大量取用地下水的工业和服务业建设项目。
第九条开发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水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兴建取水工程。
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等六区的地下水开采由市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其他区、县的地下水开采由区、县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并在30日内报市水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需要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的除外。
第十条承建开发地下水凿井施工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凿井施工单位在凿井前,应当向水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凿井方案和资质证明,经水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并在其监督下方可施工。
开发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取水许可审批文件的,凿井施工单位不得承建该凿井工程。
第十一条开发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及其委托的`凿井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取水许可审批文件批准的取水地点、凿井深度、开采层段和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施工。 取水工程及其设施竣工后,开发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水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取水工程及其设施试运行情况等相关资料;经验收合格的,核发取水许可证。 第十二条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水资源费,取用城市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还应当同时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和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安装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取水计量设施,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取用地下水应当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未经批准不得对外销售地热水。
第十五条城市供水应当以地表水为主,公共供水单位管理和使用的地下水工程,在满足城市供水需要和确保地下水供水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按照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年度供水调度计划确定的指标取用地下水。
第十六条人工湖泊注水、新建造纸企业以及发电、供热等需要大量用水的工业建设项目,不得开采地下水。
第十七条开采矿泉水的,应当在勘测基础上由矿管部门签署鉴定结论后报水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开发利用地热水应当控制开采量和限定开采井距,防止水源枯竭和井间取水相互影响。
地热水的开发使用权可以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
西安城墙以内不得新建地热水取水工程和增加地热水取水量。
第十九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的规划和建设。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采取人工回灌、雨水渗透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地热水供暖以及水源地温空调取用地下水的,应当采取相应回灌措施。 第二十条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较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含水层,不得混层开采。
第二十一条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
第二十二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污染地下水的行为:
(一)将不符合国家回灌水水质标准的水灌入地下;
(二)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三)使用无有效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贮存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四)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
(五)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水作肥料;(六)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七)其他污染地下水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在城市集中供水区及农村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进行与取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地下水取水工程废弃的,水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监督取水工程所有人及时填埋取水井。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开发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修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由水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和个人承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凿井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承建开发地下水取水工程、承建未经批准的凿井工程或者未按照批准的凿井方案凿井的,由水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取用地下水的,由水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责令其限期补缴应当缴纳的水资源费,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安装计量设施的,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对外转供、销售地热水的,由水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一条依照本条例规定,对单位处5万元、个人处5000元以上罚款以及吊销取水许可证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三条水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四条本条例自1月1日起施行。
篇7: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
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
水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它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 者:薛国英 作者单位:饶河县水利勘测设计队,155600 刊 名: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NONGCUN SHIYONG KEJI XINXI 年,卷(期): “”(2) 分类号:P64 关键词:篇8: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
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因为通过本实验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
→
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
→
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
2.教学过程 说明:
(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观察提纲要依据教材内容,可适当调整,要科学、具体,形式不限,起到指导观察的作用。如: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 确认吗? 它与气泡有何不同? 。
②酵母菌的形状 。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
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素吗?
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 。
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教师应明确地指出,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好像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所以叫做芽。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一难点,如:
<实验1>:教师在培养酵母菌培养液时,分别放在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课上让学生比较、区别(后者可嗅到酒香味)。
<实验2>:取盛有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的三角烧瓶两只,其中一只投入一小块新鲜酵母或发面、葡萄糖等,另一支摇晃后塞好瓶塞,都置于温暖处,一日后取出。或者取三角烧瓶两只,一只放入加有酵母的玉米粉湿面团,另一只仅放入玉米粉湿面团,都塞好瓶塞,皆置于20 ℃处,一日后取出。演示时先将有酵母的瓶塞换上带导管的瓶塞(注意速度要快),导管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顿时冒出气泡,石灰水不久变混浊,而对照的一瓶也按上述方法重复实验,则石灰水无变化。
通过这两个演示实验说明酵母菌有氧无氧都能生活。无氧时产生部分酒精。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再启发学生分析总结面包、馒头暄软多孔的原因。
关于孢子生殖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分析,不难理解。
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由于酵母菌是无色的、较透明的,所以要将显微镜的光线调得暗一些,视野太亮不易观察。待用稀释的碘液染色后,再将显微镜调得亮一些,这样,就便于观察了。
(3)关于霉菌部分的教学,可以这样引入:青霉素治疗某些病的效果很好,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它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在20世纪40年代初被称为灵丹妙药,价格比黄金还贵,它就是从霉菌中提取出来的。
霉菌的教学最好与实验课结合起来(把实验拆开分别加在理论内容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要说明,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都是孢子的颜色造成的,它们的菌丝不含叶绿体,都是无色的,在指导实验时最好强调让学生分清青霉和曲霉成熟孢子的颜色。
关于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实验,教师可组织部分学生,如课外活动小组成员或实验小组组长都可以,在课外提前培养出霉菌,以备课上使用。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培养霉菌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取潮湿橘皮或半腐烂的一小块苹果或一小块新鲜馒头,置于培养皿或小碟里,上面扣上一个玻璃杯,放在阴暗、潮湿、温暖(约20 ℃左右)的地方。几天以后,橘皮、苹果或馒头上便长出各种霉菌来。为了保证学生真正看清楚青霉的无色分枝的菌丝以及生长在菌丝上面成串的分生孢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取材时必须挑取少量的、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做装片(如果挑取颜色较深的部分,在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大量绿色的青霉孢子;如果是挑取白色部分,在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大量无色的菌丝)。这样,在视野里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的青霉菌丝,又能看到生长在菌丝顶端的成串的绿色孢子。为了实验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在上述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人工接种培养(挑取第一次培养的青霉或曲霉,接种在橘皮上进行再次培养)。进行第二次人工接种培养的青霉或曲霉,不仅比较纯净,而且生长得很快,两日后可以供观察使用。
当材料准备好以后,教师起草拟定观察提纲,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酵母菌的基础上自拟观察提纲,提纲要有利于霉菌和酵母菌的比较,主要提出二者的区别来。如: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青霉和曲霉呢?为什么?
在用针挑取青霉或曲霉时,除了注意挑选颜色外,不要挑得过多,以免聚集成堆不利于观察,在剥离展开时要顺着菌丝生长的方向,否则破坏了菌丝影响观察的整体效果。
在观察结束时,教师把内容引到霉菌与人类的关系上来,指导学生从有益、有害两方面认识霉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真菌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一、酵母菌
观察酵母菌
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放大镜,吸水纸等。
方法步骤:a.制片,观察形态和颜色;
b.染色,观察结构;
c.绘图。
1.形态:无色、卵形单细胞个体。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3.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有氧分解
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无氧分解
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十酒精十能量
4.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二、霉菌
观察霉菌
目的要求:认识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材料用具: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等。
方法步骤:a.用放大镜观察形态和颜色; b.制片,观察。
1.形态:由菌丝组成,多细胞。
2.营养方式:靠营养菌丝进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青霉: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孢子绿色。
曲霉:直立菌丝顶端呈现球状,孢子黄色、橙红色或黑色
4.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提取青霉素、制酒等。
有害方面:某些种类黄曲霉能使人、畜致癌。
三、匍枝根霉 与酿造江米酒等甜酒有关。
篇9: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钠》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
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
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钠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第二章 碱金属
【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p28页的有关内容进行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板书】锂li 钠na 钾k 铷rb 铯cs 钫fr
【说明】钫是一种放射线元素,在中学化学中一般不讨论。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碱金属中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2-1钠
【演示】用镊子从盛钠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请仔细观察其断面处的变化。
【问】描述你们所看到的现象。
【答】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后逐渐变暗。
【讲述】纯净的钠是银白色,表面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事实上,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钠反应生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失去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过渡】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和刚才一样。
【演示实验2-2】把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并罩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
【问】请大家描述刚才的实验现象。
【答】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在烧杯壁上有淡黄色的固体出现。
【讲解】烧杯壁上出现的淡黄色固体物质是过氧化钠,它是一种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物质。这说明,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得到的产物也不相同。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有关钠的性质的实验。
【演示实验2-3】向一个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取一小块金属钠(约为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液体,并用小刀切去其表面的氧化物薄膜,切下的薄膜仍放回原试剂瓶中,注意不要用手接触,然后把处理好的钠块投入小烧杯中,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
【问】怎样描述以上现象?
【叙述】现象及原因
⑴钠投入水里后,浮在水面上
⑵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
⑶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而水没有沸腾
⑷小圆球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钠能在静止的水面迅速游动,说明有气体生成)
⑸有嘶嘶的声音,钠球不断地缩小直至小球消失
⑹反应后水溶液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比水轻
钠活泼
na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na的熔点低于100°c
放出的气体推动小球,由于受力不匀,故游动
部分h2和o2反应爆炸结果
溶液显碱性(应是naoh)
【分析】根据化合价升降分析产物,钠失电子显正价,那么得电子的必然是水中显正价的氢元素,水中的氧元素为负二价,不可能再得电子而降价了,所以这种气体只能是h2。
【板书】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以上实验来归纳钠的性质。
【第二章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勘察(推荐9篇)】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22-06-25
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10-05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2022-05-06
养老地产可行性报告2022-05-06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用」2023-04-20
塑料吹瓶机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03-12
新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2022-12-28
学校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12-02
生物医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07-29
水利工程认识实习心得体会20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