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原文及注释赏析

时间:2022-10-20 07:55:0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观潮原文及注释赏析(合集11篇)由网友“FF”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潮原文及注释赏析,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潮原文及注释赏析

篇1:《观潮》原文及注释

《观潮》原文及注释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 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篇2:观潮原文译文注释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注释

第一段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第二段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⑩

注释:

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第三段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

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地健儿。

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动词,画着纹身。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第四段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④。

注释:

①〔江干(或gān)〕江岸。

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倍,动词,加倍。

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虽,即使。

篇3:《观潮》原文赏析

《观潮》原文赏析

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是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中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篇4:观潮原文赏析

瑞鹧鸪·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翻译

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注释

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晋书》记载当时的儿歌嘲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浪婆:波浪之神。

欹,通欹,倾斜。底,什么。歌底曲,唱啥子歌曲。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是日作者与陈襄同游。陈襄字述古,在当时也是有名的诗人。

创作背景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说:“熙宁六年,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观潮作诗五首,写在安济亭上。”其诗即《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十指出:“八月十五日观潮,题诗安济亭上,复作《瑞鹧鸪》词。”合而观之,可知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

赏析

浙江钱塘潮本是大自然的奇观,自唐以来,天下闻名。在词苑中,最早阑入这一“伟观”的,要数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宋初潘阆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对此也有颇见精采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观,对于通判杭州的苏轼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节,苏轼才得到了观潮的机会,并留下了诗词作品。这首词有比较独特的表现角度。如果说《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只是综括地写看潮时所见所感,显得既深厚又驳杂的话,那么这首词便是侧重写大显身手的弄潮儿,换言之,作者摄取了钱塘潮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因而显得比较单一和明朗。

上片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红旗”。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上闪现出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这真可说是万绿丛中数点红,显得格外耀眼。词的第一句以高大的“碧山”来突出“小红旗”,这是一种衬托:而以“小红旗”来写人——弄潮儿,这又是一种衬托。试想脚踩怒涛,手执红旗,劈波斩浪,如履平地,这需要过硬的水上功夫。周密在《观潮》中写得好:“吴儿善泅者数百,······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潘阆的《酒泉子》词也不乏生动的描写:“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此词则是抓住特征性的事物,以物写人,以简写繁,可谓别具手眼。接着第二句交代了人的身份:“侬是江南踏浪儿。”这也流露出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水上健儿的自豪感。这“踏浪儿”与“小红旗”前后相互映发,相互补充,是理解前文以物写人的依据。三、四句进一步写弄潮儿的诙谐与活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大意是说,晋朝的山简虽然洒脱不拘,是个名士,却是个酒鬼,还是很可笑的,大家都齐声争着唱起拜浪婆的歌词。水上健儿们不仅在作体育表演,而且在作文娱表演,并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下片写钱塘江退潮,弄潮儿唱起“使君诗”作为送潮曲。过片“西兴渡口”两句,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这些静态的景物,一方面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暗示弄潮儿的水上表演已持续了数小时之久;一方面又暗写钱江已退潮,由下文“送潮”二字也可以明白地看出来。好比一场戏,只把布景显现出来,而戏中的情节却秘而不宣,留给观众去想象,这是词人用笔精炼、含蓄的表现。结拍两句紧承前文,点明“送潮”,并顺便提及与己同游的知州陈襄,显得不亢不卑。

这首《瑞鹧鸪》与其说是写景词或山水词,不如说是风俗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当时杭州文化习俗一个历史的记录。显而易见,作品用了代言体,以弄潮儿的口吻展开叙写,亲切有味。作品也受到了民歌风调的影响,能给人以质朴自然的美感。这首词,很像唐代诗人刘禹锡深受民歌熏陶的《竹枝词》、《浪淘沙》词一类作品。仅此一端,可以看出,苏轼在词创作中是受到了多方面的滋养的,唯其能吸纳百川,才能最终形成“沧海横流”的景象。

篇5:观潮原文赏析

洒泉子·长忆观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古诗简介

《酒泉子·长忆观潮》是宋代词人潘阆的词作。此词上片回忆观潮,表现了钱塘江的宏伟壮观;下片回忆弄潮,表现人定胜天的奇迹。全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以及弄潮儿的英勇无畏精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翻译/译文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

①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②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③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④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⑤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

⑥向:朝着,面对

⑦红旗:红色的旗帜。

⑧觉:睡醒。

⑨尚:还(hái),仍然。

⑩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篇6:观潮原文赏析

作品原文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作品注释

⑴雪花:浪花钓。

⑵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⑶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

⑷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钱塘江涌潮袭来时,波涛汹涌,如闻(十万军声)。

作品译文

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

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创作背景

1957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继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于整风过程中出现所谓“大鸣大放”的局面,但总的看来形势还是好的,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全面展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安定。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适逢是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及其随从人员轻装便服,到最佳的观潮地盐官镇。这里人山人海,他们只得改到镇郊七里庙附近观潮。这天,天气晴热,毛泽东在警卫人员临时搭起的小帐篷内小憩。钱塘江涌潮时,毛泽东就步出帐篷眺望。

只见涌潮汹涌,海塘相撞,层层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泽东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现在钱塘喇叭口因为泥沙堆积变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宁,再过几百年,海宁也要看不到潮了。”后来,他又面对钱塘江凝视、思考,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作品鉴赏

诗人写的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诗人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的确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人才能胜任愉悦,一气呵成。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诗人紧扣题目“观潮”中之“观”字,具体描绘钱塘江潮涌的气势:“千里”指水域之宽;“滚滚来”指波浪之急,唐代诗人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千里”,写波涛水域的面积;“滚滚来”,写波涛的速度和气势。实现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壮写涌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钱塘江的人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江身小,涨潮时,海水从宽达百余里的江口涌入,却受到江身小的狭窄的江岸挤压,形成涌潮。而后面的涌潮又与前面的涌潮互相撞击,后浪推,前浪阻,浪峰壁立,江面奇观。浪潮高达三五米,落差可达八九米,惊心动魄,势极雄豪。“千里波涛滚滚来”恰好写出了钱塘江特殊地形的潮涌。“雪花”这里指浪涛,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词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钓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雪花飞向钓鱼台”,指后推前阻形成的浪涛飞向钓鱼台,写尽涌潮的磅礴气势,沿江而上,不可阻挡。清代诗人曹溶的《满江红·钱塘观潮》,曾有“乱涛穿到严滩歇”的诗句,意同“雪花飞向钓鱼台”一样。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人山人海的观潮者纷纷赞扬涌潮的阵势阔大,就好像那雄师劲旅凯旋归来,受到人们前呼后拥的欢迎。“人山”写出了观潮者众多,不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层层叠叠高低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纷赞阵容阔”,是说观潮者都在赞扬潮涌的阵势阔大、气势恢宏。“人山纷赞阵容阔”,突出其他观潮者的反应。“铁马”是古代配有铁甲的战马,借指雄师劲旅。毛泽东戎马一生,由观潮而自然想到“十万军声”。“从容”二字,写出了潮涌镇定、无所畏惧。“铁马从容杀敌回”的诗句,是由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化出的,是毛泽东观潮的总体感受和想象。

作品点评

《七绝·观潮》却汪洋恣肆,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用“千里”修饰“波涛”,言涌潮波及百里之遥。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气势与诗人包举天下之胸怀,交相汇合,外景与内在的互会,主观与客观的交融,便产生了《观潮》的雄浑豪壮、磅礴冲天之气势。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篇7:观潮原文赏析

原文:

观潮

[宋代]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赏析: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

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以禅理入诗的历代诗人都有,唐代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因为他追慕隐逸恬静,后来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诗表现了出尘的思想。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都是例证。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烦恼即菩提的真实价值。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所谓禅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强调“住静观心”、“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南宗则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以达到“无念为宗”。苏轼在诗中说的“及至到来无一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后,细想这与苏轼当初未来时的千般期待、万分遗憾,显得很可笑了。

篇8:周密《观潮》注释、赏析

周密《观潮》注释、赏析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原文: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吞没天空,冲荡太陽,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槍、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注释:

(浙江〕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吞天沃日〕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陽,非常雄壮豪迈。沃,用水淋洗。日,指太陽。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jì)弄旗标槍舞刀〕乘马、舞旗、举槍、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一舸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逝〕去,往。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

〔披发文(wén)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刺刻花纹。

〔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鲸波万仞(rèn)〕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gàn〕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过,比…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

〔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虽,即使。

句式: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

4.并有乘骑弄旗标槍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

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

7.震撼激射(省略句)

赏析:

主题分析

本文只有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练,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术和观潮的盛况,本文作者写此文时已是南宋灭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

分段赏析

第1段写海潮之雄。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

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精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写作特点

1.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本文的描写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2.描写生动。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白描部分,语言也十分简洁生动。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如:“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相衬”,江干上下“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陽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或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问题解答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⑴潮来之状。作者由远到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的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沃日。

⑵演兵之威。

⑶弄潮之技。

⑷观潮之盛。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

篇9:《观潮》注释

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今浙江湖州)人。

〔浙江〕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吞天沃日〕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沃,用水淋洗。日,指太阳。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一舸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逝〕去,往。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

〔披发文(wén)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刺刻花纹。

〔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鲸波万仞(rèn)〕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gàn〕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过,比…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

〔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虽,即使。

篇10:观潮全文及注释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

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第一段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第二段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⑩

注释:

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第三段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

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地健儿。

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动词,画着纹身。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第四段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④。

注释:

①〔江干(或gān)〕江岸。

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倍,动词,加倍。

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虽,即使。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方:

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方出神【 正】

方七百里【 面积】

观:

观潮【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

“敌船”为火所焚【被。】

海涌银为郭【成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以:

以此夸能【凭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

势:

势极雄豪【气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能:

以此夸能【本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重点虚词

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连词,相当于“而”。

以此夸能。介词,凭借。

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

海涌银为郭。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表修饰。

而旗尾略不沾湿。表转折。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表承接。

词类活用

①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③皆披发文身。(文,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做动词。)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形容词作动词,高过)

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 古义:当……时。 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 古义:接近、连接。 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沃 古义:用水淋洗。 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 古义: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 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 古义:举枪。 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 古义:人和物。 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文 古义:画花纹。 今义:文字、文章等)

⑧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尹 古义:名词,长官,官名。 今义:一般作姓氏)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上下 古义: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区域,名词。 今义:用来表示大约数目)

句式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判断句 )

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

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

7震撼激射(省略句)

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

篇11:观潮翻译加原文注释

观潮翻译加原文注释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注释:

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今浙江湖州)人。

浙江: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吞天沃日: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沃,用水淋洗。日,指太阳。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一舸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逝:去,往。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

披发文(wén)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刺刻花纹。

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鲸波万仞(rèn):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gàn: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过,比…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

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虽,即使。

《观潮》原文译文及赏析

七绝·莫干山原文及赏析

十七日观潮原文及赏析

观潮原文及翻译

酒泉子·长忆观潮注释及翻译

绝句陈师道翻译赏析

绝句陈师道古诗赏析与翻译

观潮教学方案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的赏析及翻译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古诗原文及鉴赏

观潮原文及注释赏析
《观潮原文及注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观潮原文及注释赏析(合集11篇)】相关文章:

观潮教学过程2023-10-02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2023-09-10

观潮的教学谈2024-04-04

《观潮》教学案及赏析2023-06-23

部编版与谢中书书优秀教案2023-05-07

观潮原文及简短的翻译2023-03-24

观潮课文翻译2023-06-14

柳梢青·春感2023-10-21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2022-11-23

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程教案2023-07-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