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天气有什么变化

时间:2022-11-05 07:42: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夏至节气天气有什么变化(合集6篇)由网友“麻雀不吃西红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夏至节气天气有什么变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夏至节气天气有什么变化

篇1:夏至节气天气有什么变化

夏至天气有什么变化

1、江南地区在夏至之后进入梅雨季节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2、夏至后暴雨天气频繁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夏至后多雷阵雨和强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4、夏至后高温天气持续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季因为多汗,体内的盐分损失过多,此时应该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清心。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冬至饺子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这大概是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中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人们不仅吃“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做薄饼,烤熟,夹着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称“夏至饼”。

广东:凉食避暑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江苏常州、无锡:吃馄饨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篇2:夏至节气天气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篇3:夏至节气天气特点

1、忌讳剃头理发

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夏至日忌讳剃头的习俗来源于清朝时期,据说这天不仅要按时起居,不准撒谎骂人,而且这天如果剃头理发则影响人的财运。

2、忌坐门槛

江苏、浙江等地,夏至日坐门槛,俗信坐门槛就会患疰夏,夏至日气温比较高,因此最好坐在阴凉的地方。

3、忌有雷雨

农谚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对农民来说,最害怕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因为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忌讳夏至日打雷和下雨。

4、夏至忌久卧

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很容易使人感到疲乏无力,所以,在夏季有很多老年人便利用卧床休息来缓解疲劳。传统医学注重人体的“精、气、神”。“气”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因此,养气将有助于提高生命的质量,益寿延年,老人们在夏季适当地躺卧休息或睡眠,可使肢体筋骨管腔窍之气以及内在脏腑之气充盈。

夏至禁忌

1、忌讳剃头理发

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夏至日忌讳剃头的习俗来源于清朝时期,据说这天不仅要按时起居,不准撒谎骂人,而且这天如果剃头理发则影响人的财运。

2、忌坐门槛

江苏、浙江等地,夏至日坐门槛,俗信坐门槛就会患疰夏,夏至日气温比较高,因此最好坐在阴凉的地方。

3、忌有雷雨

农谚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对农民来说,最害怕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因为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忌讳夏至日打雷和下雨。

篇4:关于夏至节气天气特点

1、忌讳剃头理发

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夏至日忌讳剃头的习俗来源于清朝时期,据说这天不仅要按时起居,不准撒谎骂人,而且这天如果剃头理发则影响人的财运。

2、忌坐门槛

江苏、浙江等地,夏至日坐门槛,俗信坐门槛就会患疰夏,夏至日气温比较高,因此最好坐在阴凉的地方。

3、忌有雷雨

农谚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对农民来说,最害怕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因为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忌讳夏至日打雷和下雨。

4、夏至忌久卧

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很容易使人感到疲乏无力,所以,在夏季有很多老年人便利用卧床休息来缓解疲劳。传统医学注重人体的“精、气、神”。“气”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因此,养气将有助于提高生命的质量,益寿延年,老人们在夏季适当地躺卧休息或睡眠,可使肢体筋骨管腔窍之气以及内在脏腑之气充盈。

夏至吃什么好

夏至蛋

湖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湖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热面

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馄炖

无锡人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荔枝

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芽、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过水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篇5:立冬节气有哪些天气变化

2021立冬节气有哪些天气变化

热带气旋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立冬农事之蔬菜管理

进入冬天,除低温外,还会经常出现大风、连阴等灾害性天气,给蔬菜生长造成很大损害。建议农户朋友们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遭遇下面天气时,及早采取预防及灾后处理措施,减轻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

1、遭遇严寒时

蔬菜遭遇严寒时可采取以下方法应急:一是多层覆盖,可在草苫上再盖一层薄膜,以增加保温效果;二是提前在蔬菜棚外挖防寒沟,可提高棚内温度2~3℃。

2、遇到连阴时

若遇到连阴天气,只要温度不是太低,就要揭开草帘。冬季阴天较多时应提早覆盖地膜,能提高地温,减少低温冻害的发生。

日光温室及早采取保温防寒措施

1、做好墙体和后屋面保温

尽快将后窗和东西两侧墙面的排风扇孔及通风孔用稻草等作物秸秆或其它保温材料封严,为保证防寒效果应填充和墙体同样厚度的秸秆。后墙过薄保温性能差的温室在后墙外侧披一层旧草苫或10厘米厚的聚苯板,也可采取培土的方法来增强保温性能。后屋面的保温性能对温室内温度影响非常大,由于灌流散热的作用会使温室内温度降低过快,对于这类温室应在后屋面的内侧加层10厘米厚的聚苯板或在外面加盖2-3层旧草苫或保温被。

2、设置防寒沟

在温室南侧外边挖30厘米宽、40厘米-50厘米深的防寒沟,沟内填入秸秆或树叶。也可在温室内侧前沿埋入10厘米厚、50厘米深的聚苯板隔热防寒。

3、门口安装门帘和风挡

门口是冷气易进入室内的通道,应在工作间门口和温室门口安装两道保温性好的门帘,以两幅双开的门帘阻隔冷空气进入的效果好。在温室入口处走道南侧设置1.5米高、4-5米长的挡风农膜,以阻挡冷空气影响作物生长,减少管理操作时进出棚室带进冷空气量。棚室内进门处设置1.5米高、3-5米长的挡风农膜,要贴紧地面以阻挡冷空气进入温室。

4、做好温室南侧下部的保温

温室南侧下部是外界冷空气容易进来的部位,在温室内南侧下部贴地面处安装一道1米高的农膜;夜间在棚外南侧贴地面覆盖一道1米高的旧草帘或保温被,能起到一定的保温防寒作用。

5、选择适宜的农膜和保温材料

农膜选用厚度在0.1毫米以上,具有流滴消雾功能的EVA膜,有条件的棚室可以选用PO或POP及PEP功能膜,喜温性作物扣膜时要留上、下两道风口,即三幅棚膜的覆盖方式,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种植茄子的棚室和有机食品生产的棚室都不应选用聚氯乙烯(PVC)棚膜。保温被厚度要在2厘米以上,并有防水功能;草苫要求厚实、分布均匀,每平方米重量要求达到3.5公斤左右。若保温材料达不到以上标准的棚室要在11月下旬覆盖双层材料来保证保温效果。

6、应用反光膜提高光照

在温室后屋面或走道南侧悬挂1.5米宽的反光膜,以增加室内光照,促进作物生长。若将反光膜悬挂在后墙,虽然有增加光照的作用,但影响后墙蓄热功能,也会降低夜间的室内温度。

7、在极端寒冷天气采取应急措施

在冬季遇极端寒冷天气,采用安装浴霸或空气加热线、棚内多层覆盖(棚内夜间设置二层农膜或无纺布)、电热暖风炉等临时应急措施来提高地温和室温,确保作物不受冻害,应提前购置设备,并及早安装好以备急需。

8、推广秸秆反应堆提高地温

定植前,在栽培畦的下面挖宽60-70厘米、深25-30厘米的沟,内填玉米等作物秸秆,每亩用量2500-3000公斤,并在秸秆上撒上专用微生物菌,每亩用量8公斤,以加速秸秆的腐熟,秸秆上面覆盖20-30厘米厚的耕层土,浇透水,10天后定植蔬菜作物,秸秆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渐分解,可提高耕层土壤温度2℃以上;还可以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透气性和持水能力。

立冬节气的养身之道

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当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东枣庄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滋补原则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中医古训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银杏果等。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篇6:夏至节气期间的天气特点

更多夏至相关内容推荐

夏至节气期间的天气特点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立夏热还是夏至热

立夏是表示夏天的开始,“立”是建立,立足的意思,立夏一般在每年的5月5~7日。

夏至是夏季的中间点,“至”是极致、最高的意思,例:至高无上。夏至一般在每年的6月21~23日。

“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至的气候要比立夏更为炎热。

立夏只是标志着夏天的开始,此时气候还不是很炎热,所以,相比之下夏至要热得多,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三伏天正是由夏至日开始的,夏至日之后就到达了全年气温最为炎热的一段时期。

夏至后温度比较炎热,夏至前温度开始逐渐变得炎热起来,但还不是很热,夏至日是传统三伏天的开始,也是北半球夏季的开始,此时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比地面反辐射的热量要多,故气温会持续性的升高,所以,夏至后温度还会持续升高。

夏至天气长还是短

夏至天气长还是短:长

夏至日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过了夏至日,我国开始进入了昼长夜短的时空。昼短夜长的是冬至日,到了冬至日昼夜最长,白昼最短,而冬至日过后就是昼短夜长了。

夏至表示已经真正进入了炎热的季节了,至就是到、极的意思。夏至这一天白天的时间最长。从这天开始,白天的时间又慢慢地变短,短到冬至过后,白天的时间又慢慢地变长。

也就是说白天时间长到夏至这天就结束了,从这天起时间一天比一天短,短到冬至这一天为止,时间又开始一天天变长。这就是所谓的“长到夏至,短到冬至”。

按正常只要过了夏至,太阳就会一天天往南转,但由于夏至点后第十二三天左右才地球到达“远日点”,所以就是过夏至白天短的速度也很缓慢机几乎觉察不到,但过了“远日点”后地球转的速度逐渐加快,人们才感觉白天明显变短了。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夏至日这一天强盛到极点,盛极必衰,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特点

有关24节气习俗:清明节与蚕花会

夏至是什么意思

有关二十四节气夏至的诗歌

小暑节气分为哪三候202

夏至节气风俗活动

夏至节气什么意思含义

2022谷雨节气的天气特点及讲究

小暑之后下一个节气是什么 小署是入伏吗

2022芒种节气的气象特点

夏至节气天气有什么变化
《夏至节气天气有什么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夏至节气天气有什么变化(合集6篇)】相关文章:

夏至节气由来介绍2022-09-15

处暑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2022-07-24

夏至的由来 夏至节气是什么时候2022-09-09

24节气清明的来历和风俗2022-09-16

夏至是哪一天热2023-06-23

立秋吃什么传统美食介绍2023-03-17

关于夏至节气的资料2022-05-06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特点是什么2022-04-30

夏至养生 注意4方面方可健康养生2022-04-30

大暑节气是不是三伏2022-12-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