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征文(精选12篇)由网友“SWEE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红色征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红色征文
70年里,这一片国土有过贫穷、有过动荡,发生过偏执型的狂热、也呈现过大规模的反思;当一夜之间,人们惊觉外面世界的缤纷璀璨,才真正懂得用自己的思维和智慧去面对未来创造时代是多么的不易,是的,千年的文明,哪怕这个国家曾经在星球上独树一帜,但承载的子民依旧是迷茫的,千呼万唤的是明君和清官,挺身而出的是替天行道,不曾有自我的萌芽,也很少见人性的呐喊。人要寻回真正的自我,很难吗?信手翻开有关时局的报刊,无论是《求是》还是《t望》,不管是《人民日报》还是《环球时报》,我所看到的,中国似乎永远生活在别人的口舌之争里。在世界的目光焦点里,我们变得踌躇、变得矛盾、变得连长大都显得卑微。所有的评述和报道,在我眼里都毫无例外的形成截然相反的两派,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们反对,却没有给与致命的一击;我们藐视台湾的军事实力,却一再声明大陆的军力不会对周边地区形成威胁;我们再三申辩缅甸的动荡中国无意插手,却口口声声地把联合国特使的行动归入中国外交斡旋的功劳……。千言万语归于一句,我们一面在宣称自己的强大,一面却在辩解自己尚没有强大,不明就里的人看了如坠云里雾里,我读来却不免心痛。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因为,我们有富强之梦,却还不够富强,所以中国人理应有自信,但自信却不能高涨。站在时代的分岔点上,前途渺渺,彷佛没有一条是光明坦途,但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预料,你只能反思。为十月国庆而歌,是用心的吟唱,祝祖国繁荣昌盛,愿我们不再卑微!
篇2:红色征文
独立橘洲,往事已越多少春秋,仰望那雄发英姿的少年,寻觅那指点江山的余情,走览偶像胸中的天地。
世界之大,可敬者甚繁,我独爱那蔚为万夫雄之男儿。放眼当下,偶像者无不星光璀璨,宝马雕车,万人青睬,也许历史也情愿流转百年,回到那红色的年代,那是与我们一般的恰同学少年,却是窘迫穷困的生活与战火纷飞的乱世。也许正是这些,造就了胸中条条沟壑,幅幅宏图。那时,他们就有了一个“读书会”,毛泽东所谓的讨论小组,有志之士在那畅宇宙之奥,品类之盛。他们,道出了社会的玄机,用双手探索出了历史的规律;他们,着眼于苦难的人民,构想着一个改日换月的新天地;他们,心中惟有革命,用血色染红这足迹;他们,应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即使已越百年,他们也将为世人敬仰,不磨不灭,我们,也应寻着那足迹勇往直前。
血色,从来就不可怕,可怕的是血已褪色。安逸已让许多人不知何为红色,不知如何运用双手艰苦奋斗,不知这神洲曾铺满绯红的鲜血。历史,从不是使人回首感慨的,而是催人奋进的;偶像,也绝不是麻木追捧的,而是为人所标榜学习的。先烈、伟人,是世人口中他们的代名词,殊不知他们也是血肉之躯,而为了信念与理想,必须流血掉肉。血红淌到如今,就应褪去了?不应该的,也是不可能的,如今的主旋律依旧是红色,是为人所敬,而不为人所惮的红色。曾经的你们,现在依然浸染着红色,那抹抹珍贵的红色。
世界,虽是灯红酒绿,偶像,却是红色不祛。人人心中都应有一片神圣的净土,而当地片净土被染成红色,当崇拜的偶像染成红色,心中,也不乏一份炽热。立于色彩斑斓的世界,红色定是我们不二选择,恰同学少年――我们,不应迷惘,不该徘徊,觅着红色的足迹,朝着心中的偶像,前进。
当偶像染成红色,那红色的信仰与精神绝不能为我们所摒弃,那份崇敬,也绝不能褪去,现代的生存与进步,更将顺着这足迹。
仍是橘洲,鸟瞰这山麓,纳百川于胸,感受着挥斥方遒的激昂,心中的偶像已渐渐染成红色。
篇3:红色魅力征文
在冀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起拼杀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起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起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创建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己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应该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责任,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咱铁头能行!”我坚信新时代的中国少年都能行!
篇4:红色魅力征文
上一个世纪的某一个年代,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中原的宁静。
根据那次战争,有一些人写下了一本本红色革命文学作品,当然我也看过。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主角是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我们的爷爷奶奶的那个年代里,吃不饱睡不暖过着穷苦的日子,伟大的毛主席和共产党员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当年外国人,蒋介石日夜侵入我国,烧杀抢掠人们叫苦不迭。不止这样,他们还对我们的间谍严刑拷打,实在不行就用权力金钱去讨好他,还不行的话就杀了他们。找不到间谍就滥杀无辜。当年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使得外国人大批侵入,还设立了殖民区,我们的人不能进去。有时他们这些达官贵人觉得不爽就来欺负我们的人民。再看现在我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用着高科技,还能吃上美味的菜,在那个年代恐怕连豆腐也吃不上了。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拼死在前线,他们也许在想:打赢了这场战就能过上好日子了,为了自己的亲人我们要坚持到最后。
除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红岩》、《星星之火》、《暴风雨所诞生的》、《山呼海啸》、《桥隆飙》等等。《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在1936年失去了奶奶,那是他唯一的亲人。从那以后参加了八路军大闹鬼子司令部,成了小英雄。说实话失去亲人的痛苦,不是常人所能接受的,在我失去亲人的时候我没哭,因为我在想:万物有生就有死,命运是天注定的,死对任何人来说都很容易,但对死的恐惧与伤痛是任何人都承受不了的。想想上个世纪的战争带走了多少革命战士的生命啊!有广东人有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炤,徐褶成,徐应安,李柄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福建人有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焱,陈清畴,陈发炎。广西人有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钤,李德山,林盛初。四川人有秦炳,喻培伦,饶国梁安徽人有程良,宋玉琳,石德宽。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红军战士一起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我们要向革命烈士学习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
篇5:红色魅力征文
一个民族的繁衍承载了一个的厚重的历史,沿着文明 的发源地,一路走来,领土在扩张。子孙在膨胀人类。从蛮夷步入文明,再走向更大的文明,更全盛的时代。在一遭遭的轮回变化里,得失交替,唯独不断累积滋长的是一种精魂,气韵。一代代的布衣贵族、妇孺男人都生就着一种或者自己无从觉察的气质,然后用自己的行动赋予他更大、更多的内涵。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之音?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地思考吧!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传统的文化为何要丢弃?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 ――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曲,品不够的香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呵,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祝您快乐永存!
篇6:红色魅力征文
这些日子,天特别蓝,云特别白,红歌特别嘹亮。自重庆版红歌面世之后,27首革命历史经典歌曲和18首现代经典歌曲,以久别重逢的旋律和节奏,强烈地打动着我们,让我们再一次找到了歌唱的理由。
施特劳斯说:“音乐是人生的艺术。”尼采说:“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这些红色经典歌曲,伴随我们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我们在音乐中领悟了爱憎,找到了信念,获得了鼓舞,得到了完美的享受。
为什么叫红歌?因为在这些歌里,有时代铿锵的脚步,有激情燃烧的岁月,有革命理想的向往,有艰难困苦的足迹……唱着红歌,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唱着红歌,我们激情似火,信心倍增。我们被红歌感染,被红歌陶冶,被红歌激励。在红歌的旋律里,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每当我们唱起“延安颂”,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中华儿女奔向抗日前线的激情画面,那雄健奔放的旋律,曾鼓舞了千千万万的青年把一腔热血献给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每当我们高唱《保卫黄河》,浑身热血沸腾,脑海中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高举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每当我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顿时觉得国魂激荡,每一个壮志都站立起来,每一面旗帜都在冒着炮火奋勇前进。重唱红歌,重温那段魂牵梦系的红色记忆,我们仿佛回到光荣的往昔,如同饮了老窖醇酒,于是,我们便激发出昂扬的斗志、壮阔的情怀,于是,我们便有了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
红歌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经典的魅力在于它深蕴着时代精神、人文精神。传唱红歌,就是传承一段光辉岁月,传唱红歌,就是光大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如此,当我们唱起《我爱你,中国》,便感到黄河蜿蜒,长江奔流,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浩气升腾,对祖国的的拳拳之心、款款深情和浓浓眷恋,跃然心中;当我们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心中的楷模闪闪发光,时代的召唤催人奋进……经典的本质在于不朽,红歌让我们在太阳下朝着自己的理想奔驰,就像一匹太阳之马,在威风凛凛的地平线上扬起红鬃。
红歌的二度演绎再现了全民参与的时代特征。红歌富有时代内涵的歌词、高亢激昂的旋律、演唱形态丰富的特点,不仅使众多两鬓斑白的红歌迷重展雄风,而且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红歌从未过时,红歌蓬勃生发的生命力,永远鼓舞着华夏儿女。我们从红歌中走来,今天再次传唱红歌,就是要追溯革命历史,重温红色情怀,更加珍惜现在。当我们唱起《团结就是力量》,便认识到力量来自团结,团结坚如钢铁,任何困难一旦碰上团结就会粉身碎骨。唱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便认识到革命人要永葆青春,就要像高大的松树那样不怕风吹雨打。唱起《春天的故事》,我们便想到改革开放的画卷,看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唱起《十五的月亮》我们便感到万家团圆,军功章闪闪发光……这就是红歌的亲和力,这就是红歌的感召力。红歌映时代,红歌传精神,我们因红歌而引吭,因红歌而昂扬。
红歌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红歌铿锵有力,在战争年代犹如战鼓雷鸣,军号嘹亮,和平时期犹如春雷震天,细雨飘飘,它烘托出炎黄子孙的壮丽胸怀,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正义追求和民族复兴的强烈渴望。红歌是时代前进的足迹,是精神文化的载体,重庆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红歌的精气神,需要红歌的冲天劲。重唱红色经典歌曲,彰显主流文化魅力,对踏上新征途的重庆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感铺垫和精神重塑的作用。
红歌点燃重庆激情。我们高唱红歌,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勇往直前;高唱红歌,百折不挠,信念不倒,在前进的每一个航程中洒下辉煌!
篇7:红色魅力征文
很久以前,就听大人说过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血战台儿庄和台儿庄会战),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那个战火纷飞、贫困潦倒的时代,无辜的老百姓被日本人毫不留情的屠杀,面对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他们就像是碾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他们满手沾满了鲜血,残害了无数生命,是不折不扣的`“魔鬼”。英勇的战士们用牺牲给我们换来了今天开心幸福的生活,我打算去看一下,了解一下英雄的故事。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去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在路上,我无比的期待,期待那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它会引起我许多幻想;期待纪念馆里无所畏惧的英雄前辈们,他们会让我坚定人生的目标。我期待看到他们。于是,我便像一只快乐的鸟儿,不停地唱啊,笑啊。行红色之旅,撒一路欢笑。
刚到那里,我被哪里的景物迷倒啦,路边到处都是绿荫,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路边的花朵,娇艳欲滴,人们在这里开心快乐地劳作。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战争孕育的摇篮,鲜血四溅,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
纪念馆的外面都是一些国民党的飞机,坦克,那些飞机个个装有炸弹,威武雄壮。到室内一看,真是让人口目惊呆,各种战士的塑像都被活灵活现的雕刻出来了。有奋勇向前的,有浩然正气的,有面容僵硬的,有流血受伤的,有伤心绝望的······
其中有一面墙上都是子弹打的孔,密密麻麻的,不禁让人觉得又回到哪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我们的英雄前辈们,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还在艰苦的奋斗,而我们不仅不好好珍惜,而且破坏,这样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为我们而战斗的中国军人。
我在看那些中国军人使用的盒子枪,步枪的同时,不注意的看到了一个视频,如今令我记忆犹新:一位国将将大洋分给战士们,可是,他们都没要,都扔在地上,其中,一个战士代表告诉首长说:“我们命都不要了,要这些大洋做什么,只求抗战结束后,给咱们立块碑”。说完就齐声喊:“杀敌报国”。说罢,就冲向阵前。战士们深知不是在立功,而是在西去,只能拼死奋战。
1938年,日军矶谷师团孤军南下,进犯徐州,李宗仁决定在徐州以北的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他命令孙连仲部、张自忠部、汤恩伯部完成对日军的合围,并炸掉运河浮桥。中国军队破釜沉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人,几百名日军伤残士兵绝望的剖腹自杀,引火自焚,台儿庄之战大获全胜。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加大了中国军民永反外敌的坚强意志。 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
现在我们只有切身地去感受历史,回忆历史,去聆听那些饱受日本侵掠者欺凌、摧残的幸存者的含泪倾诉,去聆听那些真实记录片的倾诉,才能去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看到两个民族之间无法用时间磨灭的深仇大恨。这个恨,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曾经在中国的领土上掠夺财富,欺压我们的同胞,奸杀我们的同胞,这个深仇大恨,永生永世都不能忘。
如今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身为党的阳光下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篇8:红色魅力征文
在建党九十六周年前夕,微电子部工艺四部党支部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于6月11日赶赴著名革命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家浜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瞻仰新四军抗日革命根据地,追寻烈士足迹,怀念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重温我党曲折艰难发展壮大、星星之火逐渐燎原的历史,深切的感受到了沙家浜革命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
最早了解沙家浜是因为喜欢听京剧《沙家浜》,产生了对沙家浜芦苇荡的神秘好奇。它是根据当时真实的故事创作的,讲述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组织一支由36位新四军伤病员组成的游记队,依靠沙家浜地下党员阿庆嫂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利用茂密的芦苇荡作战场,同渔民们一道,坚持与日寇、敌伪军巧妙周旋,斗智斗勇,实现了党的东进发展壮大的目标。那古镇上空“春来茶馆”激荡的风云,伴着捕鱼捉蟹的芦荡水乡风光,构成一幅独特的革命斗争画卷,早已印入了各位党员同志的心中。只要听到沙家浜京剧唱段,就会想起芦荡烽火,产生急切深情的向往。激动的心情一路向前,终于来到了芦荡火种的发源地——沙家浜。
进入了红色风景区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将军关于建立沙家浜革命根据地战略意义的题词。再往前行,便是以郭建光、阿庆嫂等艺术形象创作的大型雕塑:“新四军与阿庆嫂”。雕塑对面为庄严肃穆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上“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金光闪闪,引人深思。在纪念馆内,党员们依次观看了以“铁流东进”、“芦荡火种”、“鱼水深情”、“痛歼敌寇”、“烈士业绩”为五大主题内容的革命历史图片展出,近距离接触了革命先烈们在斗争中使用过的大刀、土枪、衣物以及缴获的战利品等实物,满怀敬意的阅读着一篇篇介绍新四军战士英勇战斗的事迹,深切感受了先烈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熊熊的芦荡烽火、感人的军民情深,把大家带到了那个难忘的战斗岁月。
出了纪念馆,党员们看到了向往已久的芦苇荡风光。纵横交错的河湾,延绵不绝的芦苇,如诗如画的美景替代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枪声远逝,芦苇依旧,千万芦苇荡正载着一部永恒的红色画卷让人重温那可歌可泣的岁月,默默地向人们叙述着一个个生动可敬的故事,让人回想几十年前那一幕幕充满正义和斗志的画面。追寻着郭建光、沙奶奶等革命先烈们的伟大足迹,追忆起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战斗篇章,他们永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党员。位于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芦苇迷宫中的第一代“春来茶馆”,仿照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在此品茗休憩,你可尽情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伪的风采。
古镇安静祥和,在党的领导下,沙家浜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当地农民在几年前就投资兴建了别墅区,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风貌。新村内有公用绿地近万平方,被绿树鲜花所环抱,拥有众多的别墅群,既有水乡特色又有现代风貌,!这就是历经战火洗礼的沙家浜,曾经世代捕鱼捉虾或以编卖芦席为生的村民们生活的环境,现在是何等的幸福。当年那句郭建光所唱的“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如今已变成了现实。沙家浜继续在悄悄的变,江南水乡在巨变,中国的农村面貌在大变。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变得美好和谐、繁荣昌盛!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懂得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代相传的优良革命传统,这就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依靠人民、扎根百姓的革命精神,也就是沙家浜精神。沙家浜的历史事实证明:人民军队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是可以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是可以富强国家和民族的;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生命力,而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全体党员纷纷表示,要深刻学习新四军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永远联系人民群众,关爱人民群众,不忘人民群众。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不怕辛苦,勤奋进取,献身兵器工业,为实现祖国强盛、人民富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篇9:红色魅力征文
在历史的冲击中,多少英雄豪杰竞折腰,提到的仅仅是他们的故事,而他们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永存。
不知道是否红色的经典的重现适应历史的主流,但是多多的阅读、感悟经典也让我们心中的那一满腔的热血,不断不断一次又一次的燃烧到耳根。总有一个个用鲜血染红的故事,使得我们一次一次动容,一次又一次折服。英雄是不论男女老少的,嘎子、潘东子、杨子荣都被注上了红色经典的标签。也许他们的诞生是为了应当时的市场的需求,但是更多的是编者们精心的融入了自己对的这些人物的诠释以及深深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仰。也许这些事情不是完全真实的,毕竟经过了许许多人的口传难免会有什么差错,但是所传递的精神都是一个样子。对家乡对战友对祖国的捍卫,是他们的统一职责,忠孝礼仪信在他们的身上一览无余。刘胡兰作为女性,也许会得到质疑甚至是鄙视,但是不论如何在我看来她永远是伟大的。她还年轻,但是她一点点都没有选择去苟且偷生的逃避,而是面对磨得锃亮的刀,就算在脸上映出了闪闪亮的刀光,眼睛一闭、心一横也就都过去了,或许可能长痛不如短痛就是这一种的感觉。我们估计是,没有机会去体验了。
毛泽东的诗词之中也总是透露着那种让人难以捉摸的经典的革命一点红。这是毛泽东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比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告诉了人们凡是都是要向前看,不能永远沉迷在过去的失败或者的呀之中。他的先进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的人,也推动的中国的发展,为人们的血液中注入了动力,使得人们不得不选择前进。也许就是这种支持与雄心壮志的气势,毛泽东才可以配得上伟人这个称号吧,伟人不仅仅是伟大而是精神中还有着另外的一个高度,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攀登的。
红歌的唱响又引起了另一番的风暴让人们不断的去学习,甚至模仿。东方红、保卫黄河、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流行的趋势肯定不是会导向这些歌,所以这些歌也顶多是算得上是复古或者说是追忆过去。但是这些磅礴的曲调,总是久久萦绕在耳边,回荡在心中。唱响红歌,聆听红歌让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看到了袅袅的硝烟升起,突然严肃了起来。但是那悠扬的曲调总是让人联想篇篇,仿佛看到了许多想到了许多。
一代又一代过去了,我们是不是还再能力去唤起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欣赏红色的经典,去爱上那闪闪的红星在我们的心头闪耀的光芒。我们也渺茫,人们的意识渐渐变弱之后这些有点点老古板的东西是不是还能存在在更多人的心中。
红色的经典是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标杆,在我们的心中永在,被永远的定格……
篇10:红色魅力征文
细读《红岩》,真的让我感触很深。《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xx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这部经典红色作品,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他们虽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但是,他们始终以一腔热血对待自己的革命事业。其中,江姐这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她失去了丈夫,但依然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受尽拷打。最后英勇牺牲,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仅29岁的生命。
我要感谢《红岩》,它就像一面旗帜,让我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没有革命英雄的英勇善战,没有革命英雄的拼死保卫,哪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可看看今天的社会,很多人都不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为了金钱,有些人不惜走上犯罪道路;为了权力,有些人不惜花钱去阿谀奉承。这些黑暗的社会现象,让我们不禁连连感叹。难道就让烈士们的鲜血付之东流?不,我们应该振作起来,不能再腐败下去。为了我们的未来,更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用勤劳的双手,去建造美好的明天。
我愿就这样,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篇11:红色记忆征文
红色记忆征文「精选」
范兴义,小疃村人,父亲早亡,母亲拉扯弟兄二人,生计维艰,常年衣不蔽体,冬夏赤脚,脚生厚茧,踏蒺藜窝如履平地。孤儿寡母无依靠,少管教,曾被乡人戏侮:你就是拖着打狗棍戳狗牙的料。心中不平,负气背井离乡,在临沂参加武工队,整编成高炮团,任团长。在各种战役中多次负伤,赴朝回国后,授予大校军衔,享受副师级待遇。
一、母亲
抗美援朝的前夕,一天,去小疃村的乡路上走着三个军人,其中有一个女军人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男婴。
来到村口,两个警卫员在树下等候,女军人抱着孩子疾步向一户破旧的院落走去。
屋里迎出一个农妇,见到亲人喜出望外,忙招呼到屋里。女军人面色凝重地说:大嫂,我和老范又要出征打仗去了,孩子就托付给你了。泪珠随着话音扑嗒扑嗒落下来。嫂子不由地叹了一口气:孩子才六个月呀,正是需要娘的时候,你俩咋这么狠心啊!看了看熟睡的孩子,女军人说:大嫂,别说了,国家更需要我们。她觉得这样走会更好,孩子哭了她怎么拔得动腿,就狠狠心,把孩子放到大嫂的怀里,然后毅然决然地向门外走去。
刚走到胡同尽头,恍惚间耳畔传来孩子声嘶力竭的哭闹声,有个声音抓挠着她的心喊着“妈妈,妈???妈”她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稍一迟疑,转身向院子里跑去。
孩子的确醒了,茫然地感到异样的气氛,但他的小鼻子灵异地闻到了母亲渐渐飘近的奶香,那种偎依的感觉还在,于是像往常一样,醒来献给母亲一张甜甜的笑脸。女军人忙不迭地又把孩子奶在怀里。一边握着孩子粉嫩透明的小手一边自言自语:孩子,好好吃吧!吃饱了就不想妈了,妈妈这一走,一声枪响过后还不知有没有你这个妈呢?愈说愈忍不住哽咽了,低低地啜泣起来。嫂子在一旁也陪着擦眼抹泪,安慰着:他婶子,你就放心吧!有一口吃的我也不会饿着孩子,你们都是国家的人,家里拦不住你,你就放心孩子吧!女军人含泪点点头,看了看孩子最后一眼,似乎要把孩子完完全全印在心间。当孩子从母亲的怀抱脱离开来,揽进另一个温暖的怀抱,他还是察觉到气息的异样,陌生地放声嚎啕起来,似乎他也预感到此时此刻与母亲的生死诀别。他不会像母亲那样懂得压抑,一任自己哭得汹涌澎湃。
孩子一直大声哭喊着,每一声都哭向母亲,似乎每一声凉透心底的忧伤和绝望里都撕心裂肺地喊着:妈妈,别走!妈妈,你快回来!女军人淋着疾风骤雨般的啼哭,向村外走去。
集结的号声在中原大地回荡。
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敌人的飞机像老鹰似的向地面俯冲,到处一片火海恣肆。
女军人从一处起火的房子里,隐隐听到婴儿的哭声,做过母亲的人对孩子的哭声都特别敏感。那声音像无线电波似的,无论多么细微,都会被母亲的心接收。她冒着呼啸的枪炮声向倾塌的房子里冲去,竟真的抱着一个婴儿跑了出来。但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一颗罪恶的子弹还是打中了她的腿。她从未感到一丝儿的后悔,更是紧紧地守护好那个孩子。她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孩子,老家的儿子在托付这个异国的孩子来看望他的母亲。这个孩子也是她的战友的孩子——刚刚牺牲的杨政委夫妇留在临沂老家的遗孤。她活着就要好好收养,保护这些可爱的孩子,让战争的阴影远离孩子的童年。当母亲的受多大的罪,就是为了孩子们不再吃同样的苦。她们两对夫妇曾经说好了,无论谁倒在了战场上,活着的就把对方的孩子收养,当自己的孩子抚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不是电影画面,也不是小说里的情节,女军人就是范兴义的妻子,从八一南昌起义,作为一名女子中学的学生就开始追随革命,一直在教导营做教官,历经各种战役,出生入死,这是赴朝参战时的情景。
二、记事本
范兴义没有文化,妻子小他八九岁,在那个红色年代,很多不同层次的人为革命信仰走到一起,信仰产生激情,家庭也是组织的一部分。两个不同文化修养的人如何相处,并相敬如宾,很多生活的细节笔者不得而知,也许与石钟山写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有某些相似之处,局外人尽可以想象,笔者只想赘述几点不同。
赴朝回来,范老自觉没有文化,便主动请缨到地方工作,在长春一个兵工厂管人事安排。
五个孩子相继来到身边,这样一个大家庭,教育的责任基本落在妻子的身上。文化人自有文化人的智慧,她借鉴部队每周开班务会的作风,规定每周开一次家务会议,充分发扬民主,互相提批评意见,不搞一言堂的霸权主义,而会议的依据就是一本普通的记事本,妻子负责记录。
在本子上,记录着每个家庭成员平时不好的言行。比如老范某天几点几分骂了孩子们一句话,妻子也不多言,抽空便详细记下这句出格话的来龙去脉。到了周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面上放上这本记事本,人人都有自危的感觉。即便最有威严的一家之主老范在事实面前,也要向大家真诚地道歉,在父母以身作则的垂范之下,孩子们更是深受教育,时时处处自觉培养一种慎独的精神。
其实,人的境界之高下与文化修养并无太大的联系。范兴义常对子女说:人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我光着脚参加革命,党给了我一切,我的一言一行都在替党说话办事。你们赶上和平年代,有机会学知识,有这么好的条件,与其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如靠自己,所以,我不会给任何人开口子,搞特殊。
什么是真正的传家宝,不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也不是锦衣玉食的物质财富,而是授儿女以自强不息的独立之精神。五个孩子都很争气,纷纷响应国家号召,该下乡的下乡,该支边的支边。后来恢复高考,又凭自己的能力考取大学,走向国家建设的不同重要岗位。
说真的,他们也有自己心痛的地方。二女儿十几岁到黑龙江支边,那里自古是酷寒之地,冬季多在零下四十多度。女儿感冒发烧,咳嗽不止,高热一个多月不退。地方医院条件有限,也查不出真正的病因,因为高热,已伴随出现间歇性的抽搐症状。妻子看到女儿命在旦夕,才不得已请求老范,让孩子回来检查,治疗。一查竟是三星结核,后来虽治愈,也做下癫痫的病根。考学无望,就业也不行,大半生只能在一个街道小制锁厂做临时工。因病频发,走在了父母前面。
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子沉痛之时也不无抱怨地说:是我们毁了孩子,做父母的没做好啊!二女儿也是老范最乖顺,疼爱的女儿,他欣慰的是女儿从来没怨言过他这个父亲,也许女儿更多地传承了他的精神气质,而深深地理解了他吧!
他们夫妇经常去临沂看望另一个女儿——杨政委夫妇的女儿,并交待当地政府好好照顾烈士遗孤,胜过己出。
三、传承
范老晚年一直有写回忆录的打算,由于文化水平所限,没能成行。但小疃村的亲人和乡亲的记忆里自有一篇篇回忆录,追怀着一个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真正共产党人的一言一行。
有人说,他衣着朴素,形同乡民,每次回村都是从车站走着来的,县里的吉普车想来接送,他大手一挥: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不麻烦任何人。
回家呆了三天,头天挨家挨户拜访乡邻,嘘寒问暖,叙叙乡情。第二天,特意去看村里的学校,教室里上课的孩子。走到办公室里,握着老师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没有文化是可怕的,拜托你们好好教育咱这些孩子,把他们教成对国家有用的人。
嫂子见他大老远回家了,日子虽穷,还是想做点改样的饭,他说你们吃啥我就吃啥,做别的我也不吃。拿起锅里的地瓜吃的津津有味,边吃边说还是家里的饭好吃。回去时,侄儿念他岁数大了,路途遥远,就买了卧铺票,他马上叫退掉,换成了普通座位。
在村里,笔者有幸见到了范兴义的亲侄儿,一位乡村医生,他谈起叔叔有些激动,更是一往情深。
他曾在保定当兵四年,叔叔一次也没有去看过他。自己跑到叔叔家里,想请老人能向军区首长(叔叔的老战友)说句话,希望得以提拔和重用。叔叔不言自威的脸更严肃了:不用说,你好好干就是了。侄儿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这个在饥馑年月就想收养自己的叔父和现在一比真是判若两人吗?
复员回家后,工作无着落,除非在家修地球,便又跑到长春,想让叔叔给安排个工作。软磨硬泡就是两个月,婶子都有些心软了,叔叔只撂下一句话:我希望你们都好,但各人的路个人走,农村有那么多人,人家一样能工作,你为什么就不能?问的他瞠目结舌,一看再待下去也没戏,就央求叔叔跟着一道回家。老人却有言在先:我可以一起回去,顺便看看老家的情况,但我回去任何话也不会替你讲的。
叔侄二人前脚到了家,县里的领导踩着脚后跟就跟来了。忙不迭地问老首长家里有什么困难么,侄儿正眼巴巴地等着叔叔发话呢,他老人家倒好,大手一挥:没困难,看到家里过的跟大家伙儿都一样,我就放心了。一句话把侄儿的出路都堵上了,也彻底掐灭了侄儿一心仰仗叔父的念想了。
听到这里我不禁脱口而出:你抱怨过叔叔吗?他平静地说:不会抱怨的,其实叔叔也是我们的恩人。父亲早故,母亲一人拉扯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在那个全国上下都穷的日子里,换季时节,叔叔都会寄来几十元钱接济我们。我们这一代都受了叔父做人的影响,我也是一名党员,我们家族的人也一直把叔叔的信仰当作自己人生的`标杆。
他又向我谈起范老的三女儿,八十年代的留美博士。叔父已故,他就问堂姐:你为什么不回国?他觉得自己是替叔叔诘问的。堂姐正色道:什么时候你都不用怀疑,我们这个家族的子孙永远是爱国的。不要以为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出力流汗才是爱国,我们的科技还不发达,我是代表国家在与美国搞卫星遥控的协作,每一天,我一睁眼都会在卫星云图上关注着祖国时时刻刻的动向。
我深深地相信,某种信仰的传承如同遗传基因一样,的的确确在他们的血脉里流淌着,成为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影随形,无时不在心头烙下真善美的感觉。
向我讲故事的人说,这样的红色记忆在那个年代俯拾皆是,人性的光辉像阳光一样到处流淌,还有许许多多范兴义式的人物,从不以新中国的功臣自居,虽然身在民间,却心系国家,以端端正正做人书写着自己高尚的墓志铭。
听着这些跟美好有关的一切,像一种暗香穿越时光的尘埃,它扑面而来,却让人莫名地心疼,黯然神伤。阳光在院子里依旧盛开,满眼辉煌,所不同的是那些人性的光辉渐渐颓败下来,变得昂贵起来,贵与贱的终极理解,精神与物质,在美学上已悄然置换了场地。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旧的礼仪,旧的风气,旧的表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精神信仰的恒定要求,是否已驱逐出时代的中心,即使还能从那些红色记忆里探测到一些正能量的气息,也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这些流传红色记忆的人,从他们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欲言又止的话里,我已心领神会他们是有刺的,像仙人掌一样在时代的沙漠里顽强地擎起星点的绿意,装点着沙子的信仰,以满身的刺,固执地向外面的世界直戳着,带着警告,带着挑剔,也带着梦想,直指一个时代信仰的缺失,精神的空洞。
红色是一个多么火热的词,依附着它,散落四方的沙子重新放射出光芒,唤醒我们沉睡的信仰和道德激情,那种精神的护肤和清理才真正让我们聚成掷地有声的砖石,筑起新中国梦的长城,凝成我们民族图腾的伟大有生力量。
我想对那些仙人掌说:做一粒有信仰的沙子,真好!
篇12:红色的征文
红色的征文
九十年沧桑砥砺,九十载春华秋实,在时光的风雨中,你不管长路漫漫,不管荆棘载途,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方向。你的睿智,你的坚强,铸造了今日的辉煌。时光的褶皱里,我看见你一蓑烟雨里的艰苦朴素,看见你浴血奋战中的英勇无谓,看见你晕黄烛火下的沥血呕心。你前进的每一步都困难重重,你的每一次蜕变都来之不易,你的今天因昨日而更加绚烂。在你九十华诞之际,祝你生日快乐、永远昌盛——我亲爱的中国共产党。
你孕育在那个漆黑的看不清前路的时代,你的诞生充满了动魄惊心。你的缔造者顶着血雨腥风几经辗转,在波涛暗涌下终把你降临在那南湖的小船上。他们用鲜血哺育你,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默默地为你铺就前行的路。
在那段万马齐喑的日子里,你还是个羸弱的孩子,但是身躯单薄的你却用睿智和坚强同敌人斗智斗勇,力求为千千万万华夏儿女探寻希望之路。1927,这是一个段让你刻骨铭心的日子,坎坷的道路让你伤痕累累、疲惫不堪。面对敌人的前伏后击你没有绝望,经过辗转反侧、苦思冥想,睿智的你独辟蹊径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重重的黑夜是黎明的前奏,一切困难都没停止你的步伐。你不为艰险,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翻越夹金山,历经大风大雨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书写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长征精神从此而生,成为你指导人民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
在格局的沧桑沉浮中,你渐渐成长。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入侵,你摒弃前嫌与 同仇敌忾,携手抗敌。敌人手中铮亮的刺刀,丝毫没有动摇你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的决心。硝烟弥漫中,你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默默完善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不足,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文化工作,对激发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支援抗战前线、积蓄力量等起了重要作用。
你的英勇无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当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你与被压迫了许久的民众一同欢欣雀跃。是你用双手把水深火热的日子驱逐,用鲜血维护了我华夏民族的尊严,让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高。你不竭地用利剑劈向星空,破晓的曙光即将照亮华夏的苍茫大地。
时光的印证下,你不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身边,相信你能带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你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这新纪元的起点上,你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力求把我国迅速壮大,不断地在这块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改革立新。你将所有的精力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通过那十年的曲折探索,你逐渐成熟,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深刻反思。这为你以后的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江湖夜雨让你进入成熟期,你开始不断与外国交流,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文化。你取百家之长革旧立新,让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引领人们走上中国特色的.道路。在一个个特区的开放下,我国经济蓬勃向上。20世纪80年代,你以伟岸的身躯、强健的体魄,夺回了列强侵占已久的国地,再一次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的崛起。所有的华夏儿女为你喝彩,为祖国欢呼。
时间是你最好的养料,历经多年大风大浪,你昂首阔步迈满怀信心跨入二十一世纪。看今朝,广大人民都奔向了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所有的田野都充满了希望。
现在的你,成熟、聪慧、稳重、强健。在你的旗帜下,我们终于实现了登月之梦。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团结、友爱、坚强的新中国。面对气势滔滔的金融风暴,你从容面对,让中国在逆流中缓步前行,并为世界经济稳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20xx年你向世人展现的北京奥运会,得到亿万民众的感慨与赞美。比赛中取得的无上荣誉再一次血洗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你的博爱随着你不断滋长,你用无尽的爱心去帮助遭受苦难的国家,团结世界各族人民,在全世界树立了一个友好的形象。面对2011年的日本地震,你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大家之风。
在光辉的旗帜下,你的坚强不屈教会我们如何披荆斩棘,你的艰苦朴素教会我们如何积极向上,你的大爱无疆教会我们如何奉献社会。你的精神指引我们在新时代勇攀高峰。
历史沧桑,道不尽波澜壮阔;未来绚丽,写不尽灿烂辉煌。祝又长一岁的你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引领我们不断前行,书写新的奇迹。
★ 教师红色记忆征文
★ 红色足迹征文
★ 寻找红色足迹征文
★ 红色的征文
【红色征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红色经典征文比赛2022-10-25
2022“红色记忆·薪火赓续”征文大赛2023-04-15
2022年讲好森林故事守护绿水青山征文(精选)2023-01-19
2022红色记忆薪火赓续征文1000字2023-12-18
2022年喜迎建党101周年征文2022-12-08
建军节征文:革命不再精神永存2022-04-29
颜色800字作文2022-08-23
颜色作文800字2023-02-16
小学生看图说故事征文2023-04-20
[考研征文]漫漫长征路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