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

时间:2022-11-09 09:00: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精选8篇)由网友“姜艺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

篇1: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

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

豆的爹和两个闺女都知道我爱吃水煮蚕豆,他们经常嘲笑我,世上这么多好吃的你不吃,偏爱吃水煮蚕豆,真是穷命一个。

其实他们不懂,我吃的不仅只是蚕豆,吃进去的,更多的是回忆。我对蚕豆的情有独钟,除了我,再无旁人可知。

蚕豆那是他的心,也只有我懂的。那时在读书,我和他是同桌。下午的地理课上,通过课桌抽屉的遮挡,他偷偷地送给了我一个纸包,接在手里,有点潮湿,打开一看,是一小包煮熟的蚕豆。我朝他会意地一笑,拿起一个放进了嘴里,我知道了,这是用清水煮的,连最起码的盐味都没有的,但我还是很有味地吃了。这一系列的小动作被身后的两个女同学发现了,她们也吵着要,我把打开的纸包放在手心里,趁着地理老师不注意,把手伸向身后的课桌,她们偷偷地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嚼着,接着其中的一个女同学就发问:“你妈会不会做饭?这蚕豆煮得咋一点味道都没有啊!”

“这是我妈做的青蚕豆汤,我吃到嘴里后,突然想到你说过你爱吃蚕豆,所以我又吐了出来,把碗里的锅里的都捞出来了,用水冲洗后带来的。”他用手遮掩着嘴巴,小声地说着。什么?这蚕豆是你从嘴里吐出来的?“呸、呸、呸……”两个女生连忙低头朝地上吐了出来。她们似有恶心,似有呕吐。他看了看她们的表现,感觉似有不妥,脸色变得很难堪,轻轻地把脸转向我,表情诧异,我望着他笑了笑,“甭理她们!”我继续吃着,他的表情不再那么严肃、紧张了。

两个女生使劲地在我背后用手捅我,嘴里不停地咕嘟着:“你没吃过蚕豆吗?他吐出来的,你怎么还吃呢?你这人怎么这样子不讲究卫生,吃人吐下来的东西呢。”

任凭她们怎么说,我都懒得去搭理。说实在的,此刻我在生她们的气,看到她们吐掉的蚕豆,我真心舍不得。我舍不得的不仅是蚕豆,而是送我蚕豆人的那份心。他吃到嘴里的一霎那,就想到我爱吃,所以从嘴里吐出来。这份纯真的心、纯朴的情,我咋不接受呢?怎么会埋怨他呢?

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即便是没有成绩我也愿意,因为我每天都很幸福、快乐充实着。他条件非常优越,但他从不嫌弃我和他的差距。他包容我的一切,我说的话他总能帮我实现,我做的事他都能理解。他时刻呵护我,好吃的,好玩的,他都会想到我。他很迁就我,从不与我发生争执。

我不知是老天的故作安排,还是因为我们的缘浅。一年半的聚首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他却不在了。他没有留给我只言片语,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人间蒸发了。课桌上有他用刀刻下的痕迹,墙壁上有他留下的字迹,我心里有他留下的音容笑貌。

他就这么地走了,不仅是人走了,把我的心也偷走了。我关闭了心扉,每天像行尸走肉一般,缺少开心,缺少快乐。很多的日子里,我分不清,我是抑郁了,还是自闭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变得沉默寡言,没有欢声笑语了,也没有了朋友。我愿意让自己保持沉寂,让自己去时常回忆。那几年里我写了厚厚的几本日记,每天都对他诉说我的生活、我的思念。

我默默地在心里定下了十年之约,无论如何我等他十年。十年里我为他保留一切,我不期盼这小小的十年能感动天感动地,我只希望有朝一日与他重逢时,我的愧疚感能减少些。

十年之约的第八年,认识了豆的爹。豆的爹是用行动与真诚慢慢地撬开我的心扉,入驻了我的心里,而且一驻就是不走。他给我的爱与关心也是真诚与纯朴的。有时我在想,豆的爹是不是他给我找来的,虽然豆的爹不是一个高富帅,但在我的心里,他就是一个实足的`大无赖,赶也赶不走。十年之约的最后两年里,是豆的爹陪我走来的,但我坚守着我的约定。

二月初六这个日子是我订下的,这天,天很冷,我躲过了穿婚纱裙。这天,也是十年之约的结束。在这天的前夜,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如果这天他来了,他希望我和他私奔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婚礼,跟他走的。

在上婚车的一刻,我停住了脚步,眼睛在人群中四处搜寻着,仔细地关注每一个角落,生怕落下了,我怕他有意躲着我,错过了十年的最后一刻。我不知道一旦上了婚车,嫁作他人妇后,我还能给他什么样的承诺呢?

这么多年过去了,成为人妻后,他永远都在我的心里住着,他如同我的一位知己、一位挚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难以启齿的,我都会在心里向他诉说;生活中遇到无助和无奈,我也会向他说起,以求能得到他的佑护。每每在梦中与他重逢,那都是无忧的幸福。

当我独自静坐的时候,我会想,有一天,当我打开门时,站在眼前的是他,我会怎样呢?我会亲自为他煮一碗蚕豆,让他好好品尝,他肯定说好吃的,因为我在里面添加了“调味料”......

篇2:蚕豆高中散文

蚕豆高中散文

岁月匆匆,时光如流水,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度过。一转眼,又到了四月,不要感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四月的风,更柔了,四月的阳更暖了,四月的天空更蓝了,四月的树木更绿了。此时正是蚕豆花盛开的季节。

走进乡间菜园,菠菜已显得有些老,仿佛是人到中年;大蒜也不像初春时那样香嫩,只是地下的蒜头在暗暗地使劲,拼命地膨大。芫荽也失去了原有的香味,那种浓烈的味道已上不了餐桌,如半老的徐娘,已没有了年轻的风韵。

不经意间,一阵浓浓的花香,随风飘入鼻息,沁人心脾,清香怡人!多么熟悉的味道!对,是蚕豆花!在花香的牵引下,一片生机勃勃的蚕豆出现在眼前。

如果不是被这美妙的花香吸引过来,你绝不会想到这里还有一片碧绿的蚕豆。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绿毯上点缀着一点点黑色、白色,看不到哪儿是花。蚕豆花,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傲视群芳;也不像梅花那样唯我独尊,傲立枝头;她不像梨花那样冰清玉洁,不染纤尘;也不像桃花那样娇媚妖娆,搔首弄姿。她,内敛,含蓄,不张扬,不做作。如少女般羞涩、矜持,紧紧依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

小巧玲珑的蚕豆花,一簇簇,一层层,在翡翠般的绿叶间悄然绽放。外层花瓣两侧翘起,内层两个花瓣分别侧向两边,白色的花瓣上各点缀一些黑色。极像一只只漂亮的小蝴蝶栖息在绿叶间。凝神观之,却又如顽皮的小猫,眨着忽闪忽闪的眼睛,在绿色丛中捉着迷藏。

我蹲下身来,与她深情相吻。我闭上眼睛,贪婪地吮着她的体香,久久不忍离去。

恍惚间,我回到了童年。打开尘封的记忆,我和母亲一起去点蚕豆,我非常喜欢这份差事。我端着蚕豆盆,屁颠屁颠地跟在母亲身后。来到菜园,母亲刨着坑,我往里丢蚕豆粒,一丢一个准,绝不需要弯腰,这都得益于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后刨的坑的土正好把先刨的坑盖上,一步一步,极有节奏感。种蚕豆,也是在唱一支歌。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了。经过冬的孕育,四月的春天,终于迎来辉煌的时刻。要不了多久,饱满的豆荚就会隐藏在绿叶间,身子圆圆的,胖胖的。每到这时,我便急不可待跨着篮子,去摘上一篮,坐在门前一颗颗地剥,极有成就感。等到母亲把香喷喷的.蚕豆端上桌子,我冒着被烫伤的危险,也先要吃上几粒。母亲总是告诫:热呢,小心,别烫着!在没有菜的岁月里,蚕豆是菜,也是饭。那香味,在唇齿间,弥久不散。

在日益丰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出身卑微的蚕豆依然垂爱有加。不管是普通人家的饭桌上,还是高级饭店的宴席上,都有它翡翠般的身影。蚕豆不管怎么吃,都是一道百吃不厌的美食。鲜蚕豆,配以油、盐、葱、糖,清炒,鲜嫩可口,满屋生香。再斟上一杯琼浆,豆香裹着酒香,把五脏六腑伺候地服服帖帖。过了蚕豆季,更有干蚕豆做的蚕豆花,香气四溢,入口脆酥,令人垂涎。

蚕豆极易种植,并不需要多少肥料养分,并不需要特别的照顾。不管多么贫瘠的土地,她都快乐而顽强地生长着。田边地头,房前屋后,山石瓦砾间,都可以是她们的立身之所。她适应性强,山地平原,大江南北,都有她们妩媚的身姿。不管身在何处,从不抱怨,从不羡慕,从不自暴自弃,从不自怨自艾。从大地中,从空气中汲取养分,吸收日月之精华,如乡间的女子,没有额外的呵护,不饰粉黛,却也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姿卓越。

就是这样令人无比怜爱的蚕豆,古时的文人墨客似乎没有留下吟咏的诗词歌赋。只记得鲁迅先生《社戏》中“……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描绘了儿童偷豆的乐趣。文中罗汉豆即是蚕豆。再者依然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两碗酒,却只能要一碟茴香豆,写出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文中的茴香豆也就是蚕豆。如今,茴香豆依然是绍兴美食之一。古人为什么于春花雪月等情有独钟,而蚕豆却无人问津呢?个中缘由,百思不得其解。心里不免耿耿于怀,为蚕豆鸣不平。

其实,蚕豆别名还有:胡豆,佛豆等,台湾叫马齿豆 。

蚕豆还有食疗和药用价值。

蚕豆的名字还有来历呢。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说:“蚕时始熟,故名”。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食物本草》中认为:“豆荚状如老蚕,故名”。分别从成熟的时间和成熟时的形状对蚕豆做了最好的注脚。

而古希腊及罗马认为,蚕豆与冥界有关,认为祥而不爱食用,并将蚕豆用于葬礼仪式。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还认为蚕豆里有王者的灵魂。都为蚕豆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蚕豆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篇3:蚕豆粒粒香散文

蚕豆粒粒香散文

我嗜蚕豆。

新蚕豆下来,剥出豆肉,用油一煸,撒些葱花,每餐能啖一大碟。如此,从上市一直吃到落市。季节过了,凡是以蚕豆为材质的零食,比如:五香豆、沙爆豆、兰花豆……又成了我的最爱。每日必啖。

最早嗜蚕豆始于一九六一年。那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期。家父一人的工资已维持不了全家的生计。母亲便千方百计地做些小生意来补贴家用。每晚去几十里外的农村集市趸来黄金瓜、雪梨瓜、玉米、山芋、芋艿等农产品,返城零售,赚取差价。

做这生意真是劳累得常人无法承受。晚八点就得离家出走。走二三十里的沙石公路,半夜时分赶到集市。战斗似地趸够价廉质优的农产品,然后又得飞速地往回赶。得力争在天亮前赶回家,简单清洗或烧煮后,赶在早市前上街销售。这样才能确保有充足的销售时间,力争午饭前能把当天趸来的货物都售尽。午饭后,方能睡上五六个小时的觉。醒了,匆匆扒几碗晚饭,又开始第二轮的战斗。

我家没有钢丝车,因此不能一趟趸回够几天卖的货物。只能当天趸来当天卖。每天趸来的百十来斤货物,全凭小扁担挑回来。肩挑着百斤重担,急行军似地走几十里沙石路,起初阶段,母亲的脚,每天都长满潦泡,肩胛磨出血水。中途还不敢歇担休息。否则,就有可能赶不上早市。

那年,我刚小学毕业。见母亲如此辛劳,便在暑期里帮她去集市趸货。起初,也经历了脚磨出血泡,肩胛磨出血水,但仍需咬牙坚持的痛苦阶段。偶尔,身旁有钢丝车掠过,拉车的人看一脸稚气的我,挑着两麻袋货物,三“人”一般高地艰难行进着,会大发善心,搁上来吧,捎你一段路。前提是帮拉边纤。这般天大的好事,我自然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但这样的幸运概率实在太低,绝大多数的日子都只有靠自己肩挑脚走。好在青春年少,很快也就磨练出来了。唯独那份饥饿感却始终无法忍受。百十来斤重的担子挑在肩上,急行军半宿,到黎明时分,饥饿感袭来。偏偏十三四岁少年郎的饥饿感是那么地鲜明、强烈、持久。不一会,额冒冷汗、腿脚无力,瘫坐在地。四顾茫茫,渺无人烟,根本没处觅得食物充饥。开始几次,母亲也是束手无策,默立垂泪。后来,有一次,我又饿得瘫坐在地时,母亲摸出一包煮沙豆递我。我贪婪地吃起来。那煮沙豆又香、又糯、还沙。感觉如此美味只应天上有、人间无。我惊问此豆从何而来?母亲告诉说,她发现清泰门外一家茶室在卖煮沙豆,一角钱一杯,便买了一杯。从此,母亲就天天买一杯煮沙豆给我充饥。我也由此嗜上了蚕豆。

生命历程中,第二次大啖蚕豆是在北大荒建设兵团。按说,东北不产蚕豆。怎么反倒在那里大啖起蚕豆来呢?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

一九七一年,我团奉命从抚远移师饶河垦荒。我团辖地荒甸一片。要垦荒必得先开沟筑坝,排尽内涝、挡住外洪。但在荒草甸里开沟筑坝真是谈何容易。进甸时机太早的话,表层草皮没化,拿锨切不动。入甸时间太晚,甸里的冰层又都化了。草甸里尽是深可没顶的陷阱。人掉进去,救都难。根本没法入甸干活。只有待开春后,表层的草皮化了,深层的冰没化,能站住人,用锨把草皮切开,切出条草皮沟,把甸里的内涝排尽。能见着土了,方可挖沟筑坝。

干这活,可真是遭了大罪了。切草皮,双脚整天泡在彻骨的冰水里。切下草皮,又没有专用工具,只能肩扛背驮运出去。淋着千年冰污水的草皮一扛上肩,浑身上下,里里外外立刻淋个湿透,人像跌进冰窖一样。一天干下来,晚间擦澡时,发现生殖器都冻缩成颗小螺丝。赶紧生火取暖。但外寒易驱,内湿难祛。有人提议喝酒。干灌自然不行,烧胃、烧心、还易醉。但何处去觅下酒菜呢?食堂里的烂土豆片,想来就令人作呕。去老职工家讨要,一顿两顿行,日长时久就不成。这时,同屋的'一个上海知青。他刚从上海探亲回连,旅行包里有几包从上海老城隍庙买来的奶油五香豆。他掏出一包,说,我们南方常有人拿五香豆下酒。咱们也来试试。

众人雀跃,纷纷抓一把丢入口中,猛嚼起来。但觉香气氤氲,回味奇妙。有此佐酒妙品,人人喝得酒兴阑珊,通体暖融。只可惜人多豆少,如此消耗起来,他从家里带回的五香豆维持不了几顿。那上海知青见状,赶紧写信回家,让家人寄来一大纸箱的五香奶油豆。其它的上海知青也纷纷写信回去讨要。五香豆源变得十分充裕。整个荒甸挖沟筑坝一役,我们夜夜五香蚕豆下酒驱寒。后来,我团有许多知青由此落下了老寒腿的病根。唯独我屋的知青没一人患老寒腿,想来是五香豆下酒建的奇功。

第三次大啖蚕豆,是在退休之后了。老妻特别注重养生。微信上有啥养生的秘方妙招,她都收藏并践行。有一信息说,老年人吃些坚果,有利养心,并能稳糖。她便每天督促我吃坚果。上午十时,给我砸三颗大核桃。知道我爱吃蚕豆,下午茶时,又递我一把沙爆豆。吃沙爆豆是否能养心稳糖?我不得而知。但它固齿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每天嚼一把沙爆豆,相当于磕牙千次。有利牙根的坚固是不容置疑的。我年愈古稀了,还满口坚牙,一颗不掉也不摇,便是有力的佐证。

细究起来,我一生吃下的蚕豆当以千万计了。颗颗香醇,皆因粒粒含情。慈母心、战友谊、老妻情,凝结于内,细嚼成浆,滋养生命。

我感恩蚕豆,感恩亲情。

篇4:难忘那醉人的味道散文

难忘那醉人的味道散文

寒冬的夜晚,冷冽的风呼呼地吹着,却吹不走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流。

空着肚子的我站在一个卖顶顶糕的小铺前,桌上的顶顶糕散发着热气,缕缕白烟在风中袅袅飘散。醉人的桂花香钻入鼻腔,我的口腔瞬间弥满了口水。

一个女人冲我笑,她穿着一件海绵宝宝的花围裙,一头黑发藏在白净的帽子里——显然是小铺的主人。她指了指嘴巴和耳朵,又摇了摇手,接着指了指单子,问我们需要什么,我愣了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哦,原来她是个聋哑人。我用手点了点我喜欢的口味后,她便麻利地做起来。一铺、一抹、一放、一顶,白白胖胖的'顶顶糕便完成了。我接过洒上一层桂花酱的顶顶糕,准备吃完再走。

这时,我才仔细打量起这家人来:两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娃娃——一家人竟都在这小铺子里。一只小小的白炽灯泡,照出一片光亮,一家人全坐在灯光里。那位爷爷佯装着要打那女人,女人也用手势夸张地向小娃娃求救。小娃娃见妈妈被人“打”了,清凉的小眼睛里闪着愤怒的目光,逮着爷爷就是重重的一拳,好像在说:“谁也不准欺负我妈妈!”全家人都笑了。小娃娃愣了一下,瘪了一下嘴,好像要哭,可瞬间就咧开嘴笑了!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用手势交谈着,脸上没有一丝身为聋哑人的郁闷与自卑,他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心里不由淌过一阵暖流,瞥见他们的桌上写着的一句话:

虽然我听不见,但你们的微笑就是最美的声音。

我捧着那份顶顶糕,和着桂花酱,一同放入口中,只觉得一份甘甜的滋味与桂花的香气在唇齿间萦绕,一直飘进心间……

篇5:味道散文

味道散文800字

某个际遇某个点,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东西是你已经见过的亦或者似曾相识的。历久而弥新,那股熟悉的味道便又漫上了心头,在我们亦步亦趋的中,不断遗忘、不断回想,才会摸索缱绻为一段记忆的牵肠挂肚。

假如不曾相遇,便不会激起那一段甜言蜜语的你情我痴中的无累无休,被长期俘虏的灵魂与肉体分不清晴天与阴天的方向,在我们坚定信守承诺、地老天荒中忘却了现实,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了无限的想像。

假如不曾走过,便不会深知那一路光鲜烂漫的拂袖年华深处还有隐忍的伤痛,被强行剥离外壳的灵魂才认清了世界的光怪陆离,在我们细数伤疤、悼念时光中徒增了哀愁,在下一刻来临前倍增了恐惧。

假如不曾回望,便不会忆起那一抹将尽未尽的落日余晖下相伴相知的刻骨,被极端具象的画面才锁住了彼此间的半信半疑,在我们诉说彼此珍重、后会无期中烙印了怨恨,在一生的走走停停中忘记了祝福。

可是,没有假如,那又怎样?

我们会记下相送的每一朵玫瑰、看过的每一场电影、争吵的每一个画面,在无数文字与影像的记录中翻乱过往的记忆,在每一个细节处揪心、在每一个感动处落泪,而后强关记忆的`闸门,麻木地疯狂,任凭时间悄然无息地转换,漫无目的地虚化。

可是,全都记下,那又怎样?

我们相遇,我们走过,我们回望,所有的伤痛与画面都成为了生命中最为亲切的怀恋。当我们把一段记忆尘封,一些人、许多事便在你一生中被标记,经年以后,物是人非,我们无从去考究一路的细节,更无法去判断彼此的对与错,只是那熟悉的味道依旧会弥漫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处角落。

相遇简单,相伴困难,每一个出现在你人生前进路途中的人都有独特的味道。有的人飘香四溢,陪你走过人生的攀爬期;有的人清香迷人,陪你走过人生的平缓期;有的人流香轻发,陪你走过人生的下滑期。那个陪你走完全程的人,便是一股历久弥香的味道。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对的那个人,还未出现,只是缘分未到。等待那个陪你走完全程的人,存留那股历久弥香的味道,要把自己武装起来。经得住一段有缘无分的痛苦,扛得住一段既爱又恨的煎熬,感恩每一个给予你或短或长、或大或小与的人,宽容每一个带给你伤痛、泯灭你信心的人,找寻每一个成长的理由,鞭策自己获取每一次的进步。

味道长留,人生赶路,为前行的未知、为等待的伊人,放下哀怨,从明天起,关心自己成长的脚步,做一个幸福的人!

篇6:味道散文

味道散文650字

农村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清新、自然。可我却觉得在秋天,这空气中夹杂着的酸酸甜甜的淡淡柑橘味,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沦陷。

真的,这气味我一辈子也无法忘却。它掺杂了太多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

奶奶在世时,总是认真、仔细的打理着那片柑橘林,面对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奶奶教会了我“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负责”。它随着那缕橘香久久混杂在我的生命的每一刻。

秋天,柑橘用它独特的香味,亮眼的橘黄向世人诏示它的'成熟、丰收。奶奶总是并不太敏捷地爬上高高的柑橘树,为我采摘那酸甜的果实。我吃在嘴里的并不只是柑橘,而且还有奶奶对我浓浓的爱。它也没有随着奶奶的离开而消失。它也随着那独特的橘香游荡在我的生命里,永不会离去。

那秋,那味,那……

也许,在一些并不远,或很远的地方,有那么一些人,一些狗,一些猫,一些草,一些木。他们或她们亦或它们就这样的生活着,为自己,为他人,或什么都不为,都有。兴许他们与我们并无什么联系,与许多人也无什么联系,甚至只是为自己而活着,未可。都是生命,都是存在。

每一个开始,每一个结束。

都灿烂地存在着。

女人有两种,物质和精神的,你不能祈求同时拥有,物质和精神的。

未名觉在时间上跳跃,飞越洪荒大地,香气四溢,空间被翻转,在断层,微笑,微笑。回忆好厚,我竟然穿不透,是不是我不够,射箭的爱情天使,爱情走狗,可恨可怕的诅咒,把我遭受。

昨天,在记忆不再忧伤,美丽不再彷徨的日子,地方,竟然看到了她。好多个季节没看过她了,声音,文字,都没有。而现在,她依然是她。恍然发现,没有她的日子,我依然活的那么灿烂,那么灿烂。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无所谓,反正天也就蓝那么一会儿。听完,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了,泪打转在眼眶,溢不出来。

篇7:乡村,那特有的味道优美散文

乡村,那特有的味道优美散文

那时一片宽阔的池塘,湖面上漂浮了几个不安分的葫芦和横七竖八的青草,不加修饰,保持着原有的神秘与深绿。岸边,经岁月打磨抛光的码头,露出了一层层泥沙的原貌,历久弥珍。远处,有几个中年妇女,在湖边洗涤着衣服,她们交头接耳,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闲趣和无聊。透着水面带来的雾气,一副典型的乡村风貌映入眼帘。

初冬的乡村甚是迷人,秋末,物燥天干,落叶纷飞,树下追逐的孩子迎着秋季的最后一缕阳光,嬉戏着,直到夕阳西下,影子被渐渐拉长,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回到各自的家中,休憩。我很喜欢这种秋季的.感觉,带着落叶归根的倦意,不紧不慢,循序渐进的谱写秋之味,秋之感,秋之殇。

傍晚田园处,大人们劳作的背影显得辛勤,余晖折射的光辉慢慢铺洒到树叶上,影子有点苍白无力,透着初冬的寒风,让田园的丰收显得吝啬。趁着太阳还没有落山,就赶紧回到家中,寻求安稳,寻求踏实。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燥热后,人们很显然还远远没准备好怎样去迎接冬天,便听到抱怨。但即便如此,在天还没有微亮的早晨,集市上依然可以看到老者在吆喝买卖,那些透着露水的果蔬,晶莹剔透,娇艳欲滴。包含了一整晚的辛劳,也想在集市上发挥优势,讨个好彩头,买个好价钱。

这嘈杂的集市里,与蛇混杂,三教九流,却有着乡下人养家糊口的梦想,他们辛勤着,来回奔走在方寸间的市场里,找着属于自己的活,数着属于自己的日子,回味着属于自己的快乐。不远处,有一个简易的包子店,也许滋味可口,总能招揽不少客人。人群中一个中年男人,衣着褴褛却显朴素,苍老的脸上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时间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他手上拿着一块钱纸币,已褶皱不堪,等待着购买,那香喷喷的包子似乎有种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征服了人们的嗅觉,心甘情愿的在等候,购买,付费。这集市很平常的一幕,却深深的反映了当代乡村朴实,一尘不到的风貌。

我喜欢乡村的原因,是因为这种朴实无华,正是城市精神中最为缺稀的精髓。人欲横流的社会有将我们逼良为娼的嫌疑,在这种大环境下,要坚守自己当初的原则实属难能可贵。

人心不古,那就更加怀念,特别是那种温暖心灵的感觉。

篇8:十里春风蚕豆香散文

十里春风蚕豆香散文

午后,阳光暖暖的,午休时,几个同事,搬来椅子,坐到阳光里,嚼著名为“思乡豆”的蚕豆,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嚼豆想豆,唇齿间的豆香勾起我与蚕豆的那些事儿。

蚕豆因“豆荚状如老蚕,故名。”又名胡豆、罗汉豆,也称佛豆。鲁迅笔下的茴香豆就是蚕豆熟制品。我对蚕豆情有独钟,不仅因它“不逐东风杂众香”,更为它珠玉般的果实。

我小时,最喜爱蚕豆项链。春末夏初,“青蔓牵衣细草长”,浓雾弥漫的清晨,我带上穿着二股长长丝线的缝衣针,躲进在枝叶依然繁密的蚕豆地,我要为自己做一条碧玉般蚕豆“项链”。肥厚而绿暗的蚕豆荚子,个个像二胡的弦把,支楞楞地,正弹一曲“十里春风蚕豆香”。多边形的蚕豆茎,还很青翠,而低部的豆荚子,却已饱满结实。我轻轻地把豆荚子从茎上撕下来,蔓留在茎上,沿着边剖开豆荚,三四粒浅绿如碧玉的蚕豆便卧在其中。“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这时的蚕豆,已然不是“软欺酥”了,但用针线穿过,却很顺畅,“吃吃”的穿豆声,像蚕在细嚼桑叶。慢慢地,“项链”长了,我便挂在脖子上。待线满,打结,欺珠赛玉的蚕豆“项链”,便大功告成。到做晚饭时,戴了一天的蚕豆有点变色了,母亲便把它放到红薯丝里一起煮,煮好后,我仍旧挂回脖子上,边玩边扯一枚蚕豆吃,那是软糯可口的人间美味。

本地习俗,端午都要炒蚕豆。端午的蚕豆,据说吃了不上火。这蚕豆是前一年的,风晒得干硬,颜色也绿中泛红。炒蚕豆,要准备一口大铁锅。在锅内放小半锅细沙,待沙炒烫后,再放入蚕豆翻炒,蚕豆扁扁的身体就慢慢变得浑圆,然后就听到“噼噼啪啪”的爆裂声,蚕豆隐在细沙中,一个个笑开了口。再用篾箩筛去沙子,一群笑呵呵的蚕豆,煞是可爱。抓一个扔到嘴里,翻嚼两下吐出皮,满口香脆,吃得个个笑逐颜开。那时蚕豆不多,为免孩子们争抢,母亲拿来量米的铁罐子,一人一罐,分豆到人。我不舍得吃,把它装进花布裁成的袋子里,收藏得严严实实,看哥哥们吃,馋了,就纠缠着要几粒,或借几粒。也有赌豆子的,哥儿几个,都心疼着自己豆子,便想方设法算计别人豆子,于是就有玩石头剪子布赌的,也有猜数字赌的,更有弹像皮筋比远近的赌法。老家的孩子喜欢端午,更多的就是为了这蚕豆吧。

袁枚《随园食单》里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佳。”说的是新蚕豆,而老蚕豆,我最喜欢的做法,是将豆放到水里浸泡上一二天,剥去豆壳,加入鲜嫩的豆腐,放点糖,豆的香和糖的甜混合到豆腐里,清香爽口,豆子耐嚼,也少了豆腥气。

缺食少菜的年头,坐月子的女人,最好的滋补品就来自蚕豆。将蚕豆炒熟去壳,加少许盐,放石磨里辗成粉,可配饭吃,也可冲水喝。蚕豆富含钙镁铁,还有维生素和氨基酸,我个子长得高,有人戏说因我从小蚕豆吃多了的缘故。但有一年,我心脏出现早搏,医生开了药,我不想吃,却信了偏方,只买了蚕豆来,每天吃一把,不知不觉中早搏居然消失了。

嚼完最后一粒“思乡豆”,上班时间到了,我的蚕豆往事也就此打住,但心底却弥漫起缕缕“思乡”的情绪,“邻居田埂相逢语,十里春风蚕豆香”,我们还能回到这样情境里去吗?

最忆海岛芥菜粥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粥,是我海岛老家的风俗。那里,更有“吃了芥菜粥不生疥疮”的说法。在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的年代,淡水资源匮乏的`海岛上,疥疮之类的皮肤病发病率极高。这病易传染,难治愈,成了海岛人一大困扰。二月二的芥菜粥就成了方便可行的预防保健良方,家家户户都会认真对待。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芥菜确有保健功效,它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能提高免疫力,对皮肤病也有不错的疗效。

祖母在世时,她的二月二芥菜粥,要有十二样谷物瓜果。十二种谷物瓜果,几乎涵盖了海岛上所有自产的农作物,豆类、红薯、萝卜、马铃薯、蔬菜,零零总总,都得放上一点,以期来年有个五谷丰登的丰收年。当然唱主角的,还是风霜雨雪里仍然蓬蓬勃勃、青翠欲滴的芥菜。

母亲的二月二芥菜粥,却纯粹许多,除了芥菜,最多放几粒虾米,煮出来的芥菜粥一青二白,很好看,味道也是纯纯的芥菜香。到二月二这一天,“草芽菜甲一时生”。母亲会拔来三四株茎头粗壮的芥菜,到溪边清洗,菜梗去叶,菜头去皮,装在竹箩里沥干,稍作翻晒,然后灶台上的风箱就响起来了。米放得少,煮开后,粥稀稀拉拉的,母亲把一大堆切好的芥菜梗芥菜头放进去,稍煮片刻,再放一把芥菜叶,粥就显得浓稠了。二月二的芥菜粥,不仅大人小孩要吃,鸡鸭猪狗都能分得一杯“羹”。

芥菜是很“贱”很平民的蔬菜,不需费心侍弄,就长得生气盎然。海岛的女人们对芥菜情有独钟,每年秋天,女人们会在刨得坑坑洼洼的蕃薯地里,平整出一小块来,撒上一把芥菜籽,一家人一冬的菜蔬,就是它了。十天半个月后,菜苗冒出;稍长高一些,再移到菜地里,疏疏地种着,让它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种不下的苗子,顺手带回家来,屋前屋后的空地上,随手一插就成。第一阵霜降,海岛上的蔬菜都过气了,芥菜便气宇轩昂地挺进渔家人的餐桌上。芥菜叶大梗粗,齿边带皱的叶片,像芭蕉扇,摘下两三片,就可以炒成满满一大盘。而新的茎叶,不几天又长出来,越摘芥菜头越粗壮,叶片也越娇嫩。雪天里的芥菜最翠嫩爽口,抚去覆盖在芥菜身上的皑皑白雪,只见叶片一条条,直挺挺的,青翠水灵,似可听到她打个激凌后的笑声,芥菜还有一个名字叫雪里蕻,就缘于此吧。母亲也说,这芥菜,就像渔家女,风浪欺凌,生活盘剥,却依然生命昂扬。

现在,疥疮之类的皮肤病已基本绝迹。但二月二这天,海岛人仍会郑重其事地煮一锅芥菜粥。这粥,不是祖母的大杂烩,也不是母亲的“清汤挂面”,而是精选了瘦肉、香菇、鱼皮、虾仁等,慢熬细作成的美味佳肴,芥菜只是陪衬在一旁的一抹绿了。再后来,芥菜又因与“借财”谐音,芥菜粥被商家酒店隆重推上菜单的“龙虎榜”,每到二月二,一家酒店都能卖出上百份。

二月二是老人们最为忙碌的日子,他们要做数百公斤芥菜粥,免费供应路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料峭春寒里,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芥菜粥,给海岛凭添了几许温情的暖色。

我还是最喜欢母亲的芥菜粥,“翠绿新齑滴醋红,嗅来香气嚼来松”,那纯粹的芥菜香,总能让我走回乡野,走回年少,走回母亲的身边。

矮人松糕

在温州开文代会期间,老同学久别重逢,一见面,她就喊我“松糕大王”,然后相对哈哈大笑。当年,我对矮人松糕情有独钟,常从学校溜出去,一路小跑,半个小时才到一条叫全坊巷的小巷里,买上一块矮人松糕,大快朵颐。为此,没少挨老师批。

我是闻着松糕的酥甜香味长大的。我的老家海岛洞头,过年有蒸甜糕的习俗,但炊松糕,却是在我的远房堂叔娶了个温州女人当媳妇后。

那女人长得人高马大,头发烫得卷卷的,像鸡窝,脾气很差,整天用我听不懂的温州话骂人,孩子们都有些怵她,暗地里叫她“鸡窝头”。可我娘说,她一个人远嫁到海岛,怕人欺负她,才装成很强悍的样子。于是,我虽然也怕她,却还是老老实实地喊她“温州婶娘”。“温州婶娘”有一手炊松糕的好手艺。每到过年时,她家里都会摆上大竹箩,摆开架式炊松糕。炊松糕是需要技巧的,特别是“绣”粉,村里的女人怎么都学不会,不是“绣”得太干蒸不熟,就是太湿成了粉团,女人们干脆就拿了自家的材料来请她帮忙,而她也从不推辞。炊松糕时,我似乎忘记了害怕,喜欢站在她家的大竹箩旁,看她忙活,期待着她会塞快香糕在我嘴里,那怕一小块碎屑也好。小时,对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吃更有诱惑力。炊着松糕,“温州婶娘”好像变了一个人,动作总是温柔又轻巧,脸上总是柔情蜜意,仿佛炊松糕是件甜蜜的活计,完全没有平时凶巴巴的样子。她还边做边教我唱:“松糕松糕高又高,我请阿叔吃松糕。松糕厚,送娘舅;松糕薄,有棱角;松糕实,迎大佛;松糕松,送舅公;松糕烂,送阿大;松糕燥,拜镬灶;松糕粉,送阿婶;松糕末,务好端;阿叔越吃越口渴。”后来想想,也许在炊松糕时,她想起了远方的家,想起与家人一起共度的岁月,还有岁月里的那些关爱与呵护吧。

粉磨得极细了,她却还要用纱网一一筛过;糖化在水里都能闻到甜香了,她却还要搅拌了再搅拌。她看我咽了一下口水,笑着用手指抹了一块红糖,抹到我嘴里,我不敢置信地看着她,她并不多理会我,挽起袖口开始“绣”粉:红糖水并不一次性倒到粉里,而是倒一点,搓一下粉,再倒一点,再搓一下粉,直到糖水都化在粉里。粉变成淡淡的咖啡色,却还是一粒粒,而不是揉成一团,她又拿来篾箩,把粉重新筛一遍。筛过的粉均匀地装到一个木制的六角形模子桶里,装到八分满,一寸半厚左右,就可把粉抹平,上面摆两颗红枣当花朵,她又叫我用芹菜叶子,摆成花的枝和叶,然后上锅蒸了。闻到一阵阵米香,松糕就蒸好了。她说,这松糕有名儿呢,叫矮人松糕,是一个小矮人发明的。我以为她哄我,这么香的松糕,应该有个动听的名字才配。闻着香气,我恋恋不舍地走开了,因松糕是要等祭祀后,才会切开来吃的。到那时,松糕变得很硬了,切开来,细碎的糕屑掉得到处都是。母亲有时会把糕屑放到煮红薯的锅里蒸一蒸,但可能是水份太多,松糕变得软蹋蹋的,吃起来总爱沾牙齿,跟甜糕没什么两样。

后来,离开家乡到温州念书,周末一帮女生常到大街上闲逛。有一次,在五马街口,偶然遇见了松糕,小小的六角形,只比手掌大一点点,白色的热气蒸腾着,一阵阵浓郁的米香,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散发出来,让人忍不住口角生津,买下一块,送到嘴边,既松又软,跟记忆中的松糕完全不一样,那松软绵糯的感受弥漫在舌尖,一股香甜在嘴里久久回荡。细细品尝,甘甜中又夹杂着几分咸味,还有一种丰润的油香。仔细一看,原来松糕里还有盐水腌过的猪肥肉丁,怪不得,有一丝丝的咸味呢,甜中有咸,才甜而不腻。家住温州的同学告诉我,这就是温州有名的矮人松糕,它可是瓯菜名点,而且大有来头。抗战后期,一位叫谷进芳的温州人,在八字桥摆摊卖糕,他做的松糕特好吃,口感极佳,温州人百吃不厌,买的人常排起长队。谷进芳长得矮小,不到1米5,温州人就亲昵地称他做的松糕为“矮人松糕”。同学又骄傲地说:温州的矮人松糕最能代表温州,精明精致,甜蜜糯软。松糕又有年年高涨的意思,温州人,过年必吃矮人松糕,走亲戚必送矮人松糕。温州人期待生活也象松糕样甜蜜,因此,平时,吃的人也特多。

原来“温州婶娘”当年所说的并不是哄骗我的。矮人松糕的做法跟“温州婶娘”当年的操作程序一模一样,只是它所选用的全是新的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猪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在当时,这些都是奢侈品,海岛人家哪买得起,“温州婶娘”也就只好就地取材将就着做了。

现做现卖的矮人松糕,吃起来松爽可口,甜中微咸,点缀于上面的桂花更是让它清香无比。趁热吃时甜蜜糯软,待稍凉时再吃更有韧劲。第一次吃矮人松糕时,我敞开肚皮,一口气吃了五个,又买了五个带回去,为此在同学间得了个“松糕大王”的诨号。家住信河街的室友,每周日晚上返校,总会绕道八字桥,带一块正宗的“矮人松糕”给我。毕业实习时,我舍近求远,执意要求去温三医实习,因为从学校到医院的路上,路过五马街口,那里有一家卖“矮人松糕”的小店,松糕很好吃。每天上下班我都会买上一块松软的矮人松糕,边走边细嚼慢咽。那些日子,每天奔走在那条路上,有时上夜班,很辛苦,但留在记忆里,全是甜蜜的味道。闲暇时,每每想起矮人松糕,都会有一份记忆,一份感动。

再后来,温州到处都是籍“矮人松糕”之名的松糕摊点,但温州人还是会对八字桥的矮人松糕情有独钟,老一辈的松糕“粉丝”,都会老远赶到八字桥,买上一块味道纯正的“矮人松糕”,饱一饱口福。在小吃里,你能感受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感动。你吃的已不在是具体的物品,吃的是感情、记忆,是想吃出过去岁月的酸甜苦辣。

会议休息的晚上,同学相约去茶室坐坐,我说,还是去从前一起走过的街巷转转吧。这些年温州变化太大了,几乎“面目全非”,我已成了“路盲”,跟在同学后面,听她指指点点,这是谢池巷,这是木杓巷,这是八字桥。巷名未变,可哪还有当年的影子。城市的变化,岁月的更迭,总是令人怅惘。同学带我到拐入一条小巷,远远地,就闻到熟悉的松糕香,同学说,这里的“矮人松糕”最地道,品种也齐全。店里,除了那种用白糯米制成的“矮人松糕”之外,也有用血糯米作料的,加的佐料也多了,依各人口味,有加葡萄干的,有肉没肉的都有。

吃着香甜的“矮人松糕”,那青葱的岁月,仿佛一一闪回。岁月无声流逝,这“矮人松糕”却依然香甜,依然把岁月装点得松软甜糯,让人久久回味。

难忘那醉人的味道散文

初夏细雨优美散文

迟子建散文暮色中的炊烟

端午记事王太双文散文欣赏

汪曾祺经典语录名句

《童年飘香》400字作文

《小金鱼搬家》托班科学教案

丁立梅经典散文十篇

端午随笔散文欣赏

樱桃少女散文

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
《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托班科学教案:《蔬菜宝宝》2022-06-09

亲情的淳朴作文2023-02-16

散文 我的父亲2022-10-22

小学四年级语文麦哨教案2023-08-04

浅夏里的期待散文2023-04-01

母亲的菜园作文2023-03-03

格式化进行中-随笔2022-06-04

春天的散文作文2023-06-27

毕淑敏经典散文十篇2023-12-09

春天的散文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