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睡前哲理故事(共5篇)由网友“遇林见海皆是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短篇睡前哲理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睡前哲理故事
1、娇气的白兔公主
从前,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个动物王国。这里的动物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可是有一个白兔公主却十分娇气,又好吃懒做。
白兔王后十分疼爱白兔公主。每天早晨,白兔公主睡醒了,白兔王后就会帮白兔公主穿衣服、梳头。如果白兔公主遇到伤心的事,白兔王后就会哄她开心。每天白兔公主都被她的母后宠爱着,保护着,受不到任何伤害。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白兔公主变得越来越娇气、懒惰。
有一天,白兔王后对白兔公主说:“你以后不能什么事都依靠我了,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
“不要嘛,母后,你看你把我养得肥肥的,让我连走路都很难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生活呀!”白兔公主撒娇地说。
白兔王后不忍心斥责她,只好无可奈何地点点头答应了。
一天,白兔公主和小伙伴在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
因为白兔公主太胖了,就像一块大石头,不一会儿就沉入了河底,失去了生命。
白兔王后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伤心,日日夜夜地哭,把眼睛都哭瞎了,怪自己太宠爱她了。
2、爱学习的老鼠
有一只老鼠它很爱学习,经常去找资深的前辈学习。
有时候,会找黄鼠狼、田鸡、猫头鹰等等,只要可以学习,它就一定不会放弃。
慢慢的,它成了一个非常非常有学问的学者,很多动物都慕名前去拜访,其中有一只猫也去了。猫非常讨厌这只老鼠,恨不得把它吃掉,可是因为动物太多,它不好下手,直到大家都走了,它才晃晃悠悠的走到老鼠面前。
“我真的很讨厌你,不就是一只老鼠嘛,干嘛装模作样的爱学习啊?”
“你错了,学习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去开阔自己的智力,让自己能懂得更多。如果每个人都能爱学习,我相信你这个世界会非常的美好。”老鼠说。
“呵呵……可是我就是讨厌读书,所以,我也很讨厌你。今天你落在我的手上,你就注定逃不掉了哦。”猫一脸*诈得意的笑着。
然而,老鼠只是坦然一笑,说:“你杀了我只是证明你杀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从今以后你无论走到哪里,你都是被人看不起的猫,因为你实在是太懒惰了,只知道坐着享福。”
猫听而不闻,一口把老鼠吞下腹,得意洋洋的回了家。
从那一天起,猫经常的生病,四肢发软,后来女主人见它如此的懒惰无用,就把它给扔出去了。
它成了流浪猫,四处寻找朋友收留自己,可是当他们一看到自己软弱无能的样子,谁也不愿收留它,还嘲笑它。
猫伤心的流下了眼泪,后悔没有听老鼠的话,好好学习,如今变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猫,谁也不喜欢它。
猫死了之后,被路过的人看见,觉得碍了自己的眼睛,没有一丝怜悯的将它踢在小河里。
猫的尸体顺着河流一直游荡,谁也不知道它被飘去了什么地方……
3、园林老人的熊朋友
有一只熊,住在深山老林,过着孤独无友,长年寂寞凄凉的生活,它心情忧郁,不免产生烦躁的情绪。
离它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位老人,他爱好花草园林,但由于没有感情交流的对象,对自己的寂寞生活也十分厌倦。
清晨,园林老人出来找寻朋友,熊抱着同一目的刚巧下山。他俩在拐弯处相遇,老人心中害怕,但在野兽面前他知道不能流露出害怕的情绪。熊是不讲什么客气的,它开门见山地问:“你是来看我的吗?”
老人回答说:“大人,承蒙您到我家吃顿家常便饭,不胜荣幸。家中现有牛奶和水果,这也许不合您的口味,但我会尽量找些适合您吃的食物。”
熊欣然受邀,共同前往。在短短的路程中,他俩已成了好朋友。
到了老人家,他俩相处亲密。因为熊沉默少语,老人便能在没干扰的环境下专心工作。熊每天出外捕猎,带回猎物。它还兼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从朋友睡着的脸上驱赶苍蝇。
这天,老人酣睡正浓,一只苍蝇叮在他的鼻尖上,熊办法想尽也没赶走这只苍蝇,真不知如何办。
“我非逮着你不可!”熊怒气冲天,“今儿个我非收拾了你不可!”话音刚落,赶苍蝇的熊抓起块石头照准苍蝇砸了过去。苍蝇死了,然而老人的脑袋也开了瓢。老人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当场死去。熊是个没有头脑的忠实朋友——真拿它没办法。
篇2:睡前哲理故事
舒展灵魂
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身一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
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糨糊的嘎巴儿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
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
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老路旧街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我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窗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的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束,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称为花的街了。假若人生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人生是长街的一个短梦,我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机盎然。
一碗水豆腐
那一年,我自助旅行的脚步踏进了京都清水寺,拾级而上,对于放眼所见的古意盎然、恢宏格局,实在叹为观止。我像一个用功的学生,沿途做着笔记。
“这是日本建筑中罕见的手笔,139根巨大的圆柱,就这样从锦云溪上空延伸出去,成为一个悬空的大舞台,由里至外,不用一颗钉子……”
咦?完全不用一颗钉子?
一长串流畅悦耳的英文,吸引我回过头去,叙说者是一名穿黑亮皮衣、披棕色围巾的老先生,从呢质圆帽下露出的发丝,莹白如银,流露出学者风范。傍在他身旁的.,显然是他的夫人。
我对于那学识渊博的老先生、相貌娟雅的老太太充满了好奇。不由自主地跟随在后。
“我们姓坂口,他在欧洲当了几十年外交官,退休几年了,京都是他长大的故乡,”老太太突然无预警地回头,用带着明显英伦口音的英语,笑盈盈地对我说,“相隔半世纪,没想到旧地重游,他都还记得。”
我一路偷听,原本就觉得冒昧,结结巴巴地说:“老先生的解说很……生动,像在读很棒的历史小说……”
坂口先生兴致很高,语音铿锵不停地说着一些我生平第一次听说的典故。
他的妻子却悄悄地告诉我:“他的老年痴呆症愈来愈严重了,已经经常记不得事情。今天难得让他掀出这么多记忆,实在非常难得。”她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我想,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游了。”
我始料未及,非常讶异。
我们出寺,下山,路过音羽瀑布。在林阴坂道比较宽大的部分,出现了几个盖在崖边的亭子,亭里铺着舒适的蒲团。坂口太太热情地邀我一起进餐,介绍说吃的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水豆腐。
我们面前,分别摆了三个茶褐色的陶碗,碗中的汤澄澈至极,碗底垫着一块厚墩墩的昆布,昆布正中央,是一块白得无瑕无垢的嫩豆腐。居然会有“简单”到这种地步的料理。
我试着喝了一口汤,果然如我所料,像开水一样,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豆腐不是这样的,豆腐不是这样的,”坂口先生安静地盯着碗里的豆腐看了半天,忽然很洪亮地喊了起来。
“是的,豆腐都是这样的,”坂口太太也不慌,不疾不徐地说着,把他推开的汤碗,又温柔地端回他面前。
“不一样的,你看,豆腐那样大,连昆布都遮住了,”坂口先生仍旧喊着。
“真的,是差不多的,”坂口太太还在努力劝抚,店铺老板在隔着约莫3公尺宽山路的那头厨房里听到了,不待吩咐,十分迅速地主动换来新的一碗豆腐。
“是我们疏忽了,真是对不起啊。”
我继续吃我的豆腐,参我的豆腐禅。
没想到老先生的“警报”又响了,“不是这个酱油,太甜了。”
这一次,坂口太太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起身跟邻座两位很斯文的女生浅浅鞠躬。“是这个酱油,不会错的,隔太久啦,你有一点点糊涂了。”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方才那位胖胖的,围着藏青色围裙的店老板,居然又“噔噔噔”地跑步过来:“这一带有好几家店,上坡的那个铺子,酱油没这么甜,我去换一些来。”
“对”的酱油上了桌,还不到两分钟,这一次,坂口先生喊的是:“怎么用这个碗?我和你用的是碧绿色的碗,上面有细细白色的花,不是这个,不是这个……”
附近几个亭子中的客人都被惊动了,纷纷探出头来张望,坂口太太轻移步伐,走到亭口弯腰,轻声道歉。
我用日文轻轻地告诉邻座的女士们:“老先生的脑子不灵了,医师不给出门,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旅行了。”
那几位其实没有生气或不耐的客人们,听我如此一说,显得十分动容。
这时,又气喘吁吁奔跑过来的,换成那个胖老板的女儿。她咧着嘴,爽朗地笑着说:“是有这样的碗,前几个月才整批换新的。我家的铺子用了几十年,难得老先生还记得。”
说着,工工整整地放了一对绿里挑白的汤碗,碗底垫着昆布,上面端坐着飘溢出莲花香气的水豆腐。
好大一场工程,总算尘埃落定。陪的人,看的人,跑来跑去的人,都如释重负,舒出一口大气。
但,事情还没有完。
“不是这个位置……那一次,亭子旁边有棵好粗好粗的松树,松树底下有一个形状像河童的大岩块……”
这一次,老先生没有扯开喉咙大叫,但喑哑的嗓音絮絮叨叨,却有另一种沉重的失落。
这一次,周遭的客人们,仿佛都听到了。
四五个人一起从亭子的窗棂中伸头出去眺望,四处寻找,一个看起来是高中女生的小姐先发现了:“是不是那一棵?好大的松树,树底下真的有一块岩石。”
“咦?但没有亭子呀,”另一个漂亮女生这样问。
“本来是有的,几年前换了位置,”店家小姐还没走,在一旁解释着。
“我们现在搬过去,不就有了?”
大家被我一句话提醒,面面相觑了半秒钟,居然同一时间站立起来,搬矮几的,搬蒲团的,搬餐具的……一起移动。
不到5分钟,在十几公尺外的那个头秃肚凸,长得像河童的山岩旁边,准备好了一个再舒适不过的座位。
坂口夫妇,让我们搀扶着过去就座。
始终雍容的坂口夫人,这时也微微哽咽,附在我耳旁,用英文说了一句:“Thank you forever ything.”
我双手连摇,却见她环拜一周,跟还伫立一旁的客人们,都无言地道了谢。
接下来,回到亭子里的我们,没有人继续动筷子。大家不约而同地,都静谧但专注地看着那对树下的,一路扶持的恋人。
或许,大家也都像我一般,在刹那间明白:那样淡如透明的一碗水豆腐,之所以能够走过岁月,记忆恒久,其实是“幸福”的滋味啊。
篇3:睡前哲理故事
谁能打败自己
在那年的毕业晚会上,班主任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而不能行动。同伴把一支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枪里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空中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满怀信心找水去了。
躺在沙漠中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日暮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有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终于,中暑者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
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找到了中暑者尚还温热的尸体……
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个故事,我总会在惋叹之余陷入深思:那位中暑者不是被沙漠的恶劣气候吞没,而是被自己的恶劣心理毁灭。
这十多年来,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面对多大的困难,我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因为,那个故事使我确信: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自己。
篇4:睡前哲理故事
幸运的盲人
在从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上,我发现我隔壁座位的老先生是位盲人。
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是位盲人,因此我和盲人谈起话来,一点困难也没有,我还弄了杯热腾腾的咖啡给他喝。
当时正值洛杉矶种族的时期,我们因此就谈到了种族偏见的问题。
老先生告诉我,他是美国南方人,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时从未和黑人一起吃过饭,也从未和黑人一起上过学。到了北方念书,有次他被班上同学指定办一次野餐会,他居然在请帖上注明“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当时举班哗然,他还被系主任抓去骂了一顿。
他说有时碰到黑人店员,付钱的时候,他总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去拿,不肯和黑人的手有任何接触。
我笑着问他:“那你当然不会和黑人结婚了。”
他大笑起来:“我不和他们来往,如何会和黑人结婚?说实话,我当时认为任何白人和黑人结婚,都会使父母蒙辱。”
但他在波士顿念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车祸。虽然大难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了。他进入一家盲人重建院,在那里学习如何用点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等。慢慢地他终于能够独立生活了。
他说:“我最苦恼的是,我弄不清楚对方是不是黑人。我向我的心理辅导员谈这个问题,他也尽量开导我,我非常信赖他,什么都告诉他,将他看成良师益友。
有一天,那位辅导员告诉我,他本人就是黑人。从此以后,我的偏见就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对方是白人,还是黑人,对我来讲,我只知道他是好人,不是坏人,至于肤色,对我已毫无意义了。”
车快到波士顿,老先生说:“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月台上,老先生的太太已在等他,两人亲切地拥抱。我猛然发现他太太竟是一位满头银发的黑人。我这才发现,我视力良好,但我的偏见还在,是多么不幸的事。
眼睛在很多时候误导甚至欺骗了我们,盲者倒是幸运,因为他必须用心眼去大量这个世界,并且“看”得更为真切。所以,看待事物不仅要用眼,还要用心。仅用眼睛去观察世界,多半是不全的;而用心则能体悟实际的灵魂。
每秒摆一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
篇5:短篇睡前哲理故事
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身一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 短篇睡前故事
【短篇睡前哲理故事(共5篇)】相关文章:
睡前简短小故事精选2023-05-06
2022哄女朋友短篇睡前故事2022-04-29
每天睡前的小故事精选2022-09-19
故事儿童睡前2023-03-28
每日睡前小故事2022-11-20
淡淡幸福感人的睡前温暖爱情故事2022-04-30
简短的儿童睡前故事2022-10-13
儿童睡前故事霸王龙2022-10-30
1岁儿童睡前故事3个2022-10-04
儿童睡前故事《三颗星星》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