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的优秀读书笔记(共17篇)由网友“blueblu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矛盾论的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 矛盾论读书笔记
1、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两种学说本质上相反对立;前者主张物质存在为首要绝对,后者主张精神在先推动物质发展。
2、万事万物只有两种状态:相对静止和显化运动;一切运动由事物自身矛盾引起,凡有运动即有矛盾;矛盾贯穿运动始终。
3、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一情形(事态、阶段)下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其余皆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依附围绕于主要矛盾。
4、矛盾具有普遍性和个性,个性体现于事物性质的不同;从大数量级的个性分析中概括出普遍性。
5、矛盾具有同一性,失去一个矛盾面另一个矛盾面即不存在,矛盾亦不存在,此为同一性;两个矛盾面的主次地位并非平衡,但总随时间发生相互转化,在转化时期矛盾双方的斗争性陡高,直至斗争最强时刻而后转化即完成。
6、矛盾随时间发展划分阶段,阶段性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旧的矛盾被激化,旧的矛盾被消灭,新的矛盾在产生,亦有因条件的产生导致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地位发生转换。
7、对抗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但非一切表现形式;当激化条件尚未出现时,矛盾是非对抗的,当激化条件出现,矛盾变为对抗的,对抗性矛盾会被激化,激化斗争之后矛盾双方主导地位发生转化。
篇2: 矛盾论读书笔记
我在写这篇读后感前,仔细地读了《矛盾论》几次,虽然对其中的理论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觉得这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还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状况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读来,也能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点我是十分赞同的。以下就对这两点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生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篇3: 矛盾论读书笔记
最近很想拜读《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当我接触《矛盾论》之初,我觉得《矛盾论》是极其复杂的。它当中明确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运动的、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具有矛盾的。
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在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我们作研究写论文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向人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因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有些作者弄了一条厚厚的面纱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自己以为很美,殊不知已经隔绝与别人进行目光对视和交流的机会,结果是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篇4:《矛盾论》读书笔记精选
首先,这是一篇精彩的哲学论文,当然,如果我说这论文伟大也肯定没有人会持有反对意见,因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地,他的东西就应当是伟大地。
其次,这篇论文似乎并不能单单从他的学术价值来评判,还必须兼顾他的历史意义,我个人一向对目的性很强的说教文字不怎样喜欢,孟子大人不是说了么:有心为善,虽善不奖,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用文章定思想,在现代可能是从毛泽东开始的吧,我想,他在纠正国内思想问题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成为一种风气了,当然写篇文章就能给人扣顶大帽子,厉害的不是文章,是写文章的人。
当然,我得澄清自我不是在说毛主席的坏话,纯粹是有感而发,要不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虽然不至于像以前折磨的人去跳楼上吊的,至少会说我思想有问题,入党怕是没指望了。
萨特的一句话我异常喜欢:“教育就是强迫别人理解另外一种价值。”单教育可能没那么强的效果,所以有了考试这东西,于是,不得不把自我不认同的东西一并记下来,就好象我此刻每一天照镜子,结果越看自我越顺眼,反复的记忆应用之矛盾论读后感后,那些东西恐怕也会变的好象是正确的似的了。
从小就被灌输了政治思想和终极奋斗目标的我们,到底是被指明了道路,还是被抹杀了个性呢。我以往问我的政治教师,共产主义能实现么,那时候还小,这么简单的东西自我想不明白,我教师琢磨了一会,最终说:“够戗。”“那为什么还把共产主义当目标呢。”“定远点,要不实现了以后都干什么啊。”都认为不能实现,都说能实现,这是不是就是教育的力量呢。
篇5:矛盾论读书笔记
《矛盾论》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这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行至今日也不过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自己,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与恶是一对手拉着手旋转的对立统一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同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心底里的恶念转化为善,由行为思想上加以引导,而成为善人。然而成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一念之恶,他们一生将之压制并幽闭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缩至无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则放纵心灵中的各种欲望,违背道德与公理,成为与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阴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阴阳,社会与人生都是由这种两极对立所组成,人总在试图转化矛盾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获得成长,并将矛盾长久地持续下去,直止死亡。因为有对生的憧憬与向往,才有对死的虚枉的恐惧。
矛与盾,其实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动另一方前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为有了诸般念想,人性因而渐趋复杂成熟。换而言之,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与生活,对各种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效的方法,将矛盾之差异的级别化减到最小程度,化解对抗,使生活与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进。
篇6:矛盾论读书笔记
矛盾论读书笔记精选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两种宇宙观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殊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个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在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已如上述。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进而研究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在人类历史中,存在着阶级的对抗,这是矛盾斗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中,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侯,双方才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阶级社会中,由和平向战争的转化,也是如此。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截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七、结论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事物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侯,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侯,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篇7:《矛盾论》读书笔记
一口气读完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领略到了伟人的风范,感受了伟人的思想的深刻和缜密,也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文章深刻的介绍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之后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先从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做出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没有浪费太多的笔墨。而是深刻的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讲这一部分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然后“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务必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务必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务必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之后作者细化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文章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例证丰富,语言准确而生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清除了党内的一些错误观念,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确定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是我认识到了矛盾的本质和特性。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就应好好品味和领悟。
篇8:矛盾论读书笔记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如列宁所说,是它的本质,核心。
一两种宇宙观
一是形而上学,一是辩证法。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和形而上学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他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因而,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承认,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意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每一事物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另外两种情形。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引刃而解了。……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坠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矛盾着的两方面,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变化的。研究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应当注意。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所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相互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
“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同。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矛盾则不是这样。”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
七结论
“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
懂得了矛盾的法则,“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篇9:矛盾论读书笔记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篇10:矛盾论读书笔记
很久以来,认为毛泽东的很多著作是写得非常好的,尤其善于用朴素易懂的语言把道理讲透彻,视角也甚为高远。看一看可以理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大方面清楚了,事情的全局和方向就容易把握,免得陷入困惑和焦虑之中。
晚上看了一遍《矛盾论》,感觉启发还是很大的,虽然都是小时候政治课背过的东西,再读仍有收获。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
我们要考虑公司发展问题,这个也要有清楚认识。巴基斯坦市场竞争充分,同类运营商过多,相对而言我们目前过于弱小,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是外因。我们需要想清楚,我们公司内部的矛盾性和我们公司与整个市场环境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关系是影响公司发展的原因,而且前者是第一位的。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德波林学派……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
必须正视和珍惜我们内部的矛盾,因为它是发展的动力。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需要罗列面临的诸多矛盾,找出其主要矛盾。比如……,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决定取舍,展开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矛盾也会变化,需要时时保持清醒判断。需要站在高处向下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
我们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但是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可以转化的,这个转化的速度、时机、外部条件配合、节奏需要在实际中掌握。
人最不愿意生活在困惑中,有些书籍就可以帮助我们,尤其是那些经典。而且真正好的还都通俗易懂,不那么神秘兮兮,他写的时候就为着说服别人写的。网上见到好些写到自己的不开心和迷惑,其实睡一觉,睡醒想想到底要什么--主要矛盾--好些都可以想开了。世上万物道理相通,革命战争如此,公司经营如此,教育孩子,买萝卜也如此。
篇11:《矛盾论》读书笔记
《矛盾论》毛主席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年暂收入《毛主席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主席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这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行至今日也不过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自己,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与恶是一对手拉着手旋转的对立统一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同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心底里的恶念转化为善,由行为思想上加以引导,而成为善人。然而成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一念之恶,他们一生将之压制并幽闭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缩至无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则放纵心灵中的各种欲望,违背道德与公理,成为与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阴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阴阳,社会与人生都是由这种两极对立所组成,人总在试图转化矛盾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获得成长,并将矛盾长久地持续下去,直止死亡。因为有对生的憧憬与向往,才有对死的虚枉的恐惧。
矛与盾,其实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动另一方前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为有了诸般念想,人性因而渐趋复杂成熟。换而言之,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与生活,对各种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效的方法,将矛盾之差异的级别化减到最小程度,化解对抗,使生活与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进。
篇12:矛盾论读书笔记
世界上万物都存在一定的惯性,在一定的惯性系统中运行。要想产生新事物,必须打破旧有惯性,产生新的惯性。要想打破旧有惯性,就必须有新的力量的出现,而旧有惯性又会抵抗新的力量,从而矛盾出现了。旧有惯性相对静止,建立新的惯性相对运动,静止与运动的交替便是矛盾的表现。新的惯性建立过程中又会由相对运动逐步变为相对静止,新的力量逐步融入新的惯性中,那么这个矛盾就逐步的消失了。
矛盾刚出现的时候会逐步使事物分发展减缓变慢或停止不前甚至向后倒退,这是矛盾量化改变的阶段,对旧有的惯性产生影响但不足以改变惯性向着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
当矛盾的发展能够持续的不断的发展到质变的阶段,就会打破旧有的惯性,开始产生新的惯性,使事物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不论是大的社会、历史变革、生产力变革,无不体现出矛盾的存在。矛盾的产生都是缘由于人类对旧有的不满足而产生,进而发展处新的可以替代旧有的新事物的出现,这就是创新的出现。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变迁,都是人类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相匹配的的进化结果,也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创新产物。
人类之本性是对旧有的世界存在熟悉之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与渴望,可能是更安全、更好、更快、更强等等,但这都受制于人类生产力的能力,所以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以来一直存在的矛盾,即存在与发展的矛盾,这也是人类不断改变、改进、创新的根源之所在。
矛盾是客观存在与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只要事物存在这着发展,就会存在着矛盾,没有发展也就没有矛盾,因为没有发展这个事物就已经死亡了,就从相对状态变成了绝对状态。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虽然无处不在,但任何事物间的矛盾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除了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间的矛盾不是单一的,而是分复杂的多样的,会有多重矛盾存在。这样就存在着矛盾的主次之分,即主要的和次要的矛盾,矛盾主要的方面和矛盾次要的方面。这样就要求我们对事物分分析必须全面,完整,才能对矛盾建立正确的认识。
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因为事物间的矛盾虽然复杂,但既然定义为主要矛盾,说明其是最重要的,占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大部分因素。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能解决事物的发展问题了。
矛盾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虽然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同一性,但其根本还是斗争性,即相互对抗。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矛盾的存在,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斗争性存在着的问题,并不是一提到斗争性就是激烈的、猛烈的,斗争形势也可以是缓慢的渐变的过程。
篇13:矛盾论读书笔记
作为理科生的我原以为我只需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课程就行了,无需深入学习马列主义,为了达成作业的目的,我选了一篇短小的只有31页的《矛盾论》,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认清我上面的观点多么的狭隘呢,如书中所说,我只了解矛盾的个性,而忽略了矛盾的共性,好比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观念。以前觉得马列、毛泽东思想对我而言他们好空洞,并且觉得他们好枯燥,对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对我们专业应该是没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我错了。我发现《矛盾论》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宇宙间的万物万事的运动自身都蕴含着矛盾,以及各自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矛盾,使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联系我们的自身则是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等等,无一不是有其自身特有的矛盾和规律。我们渴望无忧无虑地生活但是有很多牵绊和压力,我们想为父母减轻负担但是我们却懒惰和无能,我们想汲取更多的知识可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效率低下,我们向往田园生活可又舍不得城市的繁华,我们希望能够天天吃上各种美食可是我们囊中羞涩,我们想在工作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可我们缺乏能力和知识。这些都是身边的苦恼和矛盾。书中所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性,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身边的烦恼和矛盾。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只要精通一个本领,就会达到一通百通的境界,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也许能抓住了矛盾的本质所在,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指望掌握一种能力就能让一位高级的电子工程师去当医生,让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去做电子工程师,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纷繁复杂,缤纷绚丽的缘故。因此,我们不要固步自封,拘囿于自己的空间,要开放的对待身边的事物,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念,使我们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能发现矛盾所在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看得见和没有发现的问题依旧存在,所以我们先要分析问题所在的原因,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书中所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的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眼下最为关键的任务是如何让自己学会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中首要的或是说主要的,而其他的次要矛盾的解决是为了服务于我们更好的学习。事物的发展源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我们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我们就能在解决问题时事半功倍,而不至于让自己受制于复杂的问题而无从下手。然而,我们在专注于解决主要问题时,也要时刻关注着各种矛盾的变化,有事后次要矛盾会转换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所以我们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关注次要矛盾的影响和作用,并采取措施。
当我们要用勤劳战胜懒惰,用有知取代无知,用勇敢折服怯弱时,我们就完成了对立面的相互转换,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有时候懒惰又会战胜勤劳,无知也会取代有知,勇敢屈从怯弱。这些矛盾的双方无时无刻不在较量着,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我们不要气馁于短期的失败和苦恼,因为这是事物发展所具有的特征,只要我们坚持与不好对立面进行较量和斗争,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矛盾的形式和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以一对之,要以恰当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矛盾问题。解决矛盾时切忌急躁和激进,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将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矛盾论》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它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我推荐大家认认真真地看看。
篇14:矛盾论读书笔记
最近一个阶段,我把毛主席的《矛盾论》认认真真的读了几遍。《矛盾论》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宝库的“金钥匙”,下面把这本书的精华思想做一下梳理。
(一)事物的矛盾法则,既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这句话是开篇第一句话,也是整个《矛盾论》的灵魂。怎么去理解对立统一呢?这个要分成两个层面去理解:
(1)毛泽东《矛盾论》非常清晰地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建立在它的对立面上面的,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没有匪类,根本就不需要“警察”;没有妖,根本就不需要仙;没有“魔”,根本就不需要“佛”。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的。
(2)“矛”和“盾”从一个大系统的角度讲是统一的。战争是由双方,或者是“几方”共同组成的;交易是由双方,或者是“几方”共同搭建的。从大的方面看,一切都是统一的。
(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鸡蛋会变成小鸡,但是石头永远也不会变成小鸡。其实这个内因才是整个事情的关键,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永远要靠内因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这句话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具体到一个人,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工作,不提高自己的认识,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是不会成为“富人”的。即便是外部条件很好,但是内部的因素是关键因素。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人,同样是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中”,没有富起来的人应该多思考自己的“内因”。
(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关键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很容易理解,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矛盾之中,没有任何疑问。关键是要理解好“矛盾的特殊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完全相同的东西根本不存在。每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个事物和另外一个事物也都不一样。关键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事情具体办理。不要去“千篇 一律”地解决问题,用一个公式去套任何事物。这样做是不理智的,也不能解决问题。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点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具体情况也要具体分析。即便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在于研究不一样的地方。
(三)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
这个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人类思维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很多例题,通过对例题的理解,逐步“升华”到对一种定理和定律的理解,这个升华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概括”。然后在用概括出来的“定理和定义”的理解去解决其他的“题目”。这个完全符合人类认识自然科学的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然后再在从一般到特殊。研究成功的“案例”,研究成功的人,每一个“案例”都会有其特殊性,但是也有共同点。这个需要不断概括,升华了这些共同点会帮助我们成功的。
“程序员”写代码需要定义很多“类”,这些有“母类”和“子类”。母类其实就是“矛盾的一般性”,子类其实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这样编程具有效率,简化代码。这个不就是符合高度概括的规律么。
(四)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关键是“主要的矛盾方面”。
这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比较容易区分,遇到事情要尽快抓住“中心”,尽快梳理出“主线”,这个“主线”其实就是“主要矛盾”。如果不这么做,很快会淹没在“浩如烟海”的线索之中。
但是更加关键的是,找到主要矛盾的“主要的矛盾方面”。因为主要的矛盾方面才是真正推动这个事情的因素,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了,才会更加准确地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比如说:抗日战争中。中国内部的矛盾,说白了“国共两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中国和日本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个是大事情。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和蒋介石领导的国名党好比一个家庭相争的两兄弟,现在大敌当前,关键是先“解决外部敌人”。而中日战争中,日本又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在战争的前期和中期),所以研究日本的情况,研究日本的战术显得特别关键。因为日本是主导方面。
这个世界上,大道理永远“管”小道理。但是这些不是永远不变化的,事情会发生变化。次要矛盾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也可能发生变化。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共两党接下来发生了战争就是变化的结果。
(五)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矛盾论》特别指出,研究矛盾问题一定要全面。不能仅仅看到一个方面,或者仅仅看到矛盾的一部分。这样做根本无法把整个事情“看透”。抗日战争中,仅仅研究中国一方面是不够的,必须研究日本一方面。企业竞争中,仅仅研究自己的企业是不够的,必须研究“对手企业”。金融活动中,仅仅研究“庄家”和“大户”是不够的,必须研究“散户”。一定要全面的思考问题,全面思考问题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才可以真正指导我们工作。
(六)事物是在变化的,发展的。与时俱进很关键。
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妻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
任何一个事情都在发展变化,运动的曲线。研究问题要研究变化的部分,变化的点。每一个历史时期,创造经济价值的方法都不一样,这个是在变化的,真正能把握住“历史脉搏”的人,才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篇15:矛盾论读书笔记
世界上万物都存在一定的惯性,在一定的惯性系统中运行。要想产生新事物,必须打破旧有惯性,产生新的惯性。要想打破旧有惯性,就必须有新的力量的出现,而旧有惯性又会抵抗新的力量,从而矛盾出现了。旧有惯性相对静止,建立新的惯性相对运动,静止与运动的交替便是矛盾的表现。新的惯性建立过程中又会由相对运动逐步变为相对静止,新的力量逐步融入新的惯性中,那么这个矛盾就逐步的消失了。
矛盾刚出现的时候会逐步使事物分发展减缓变慢或停止不前甚至向后倒退,这是矛盾量化改变的阶段,对旧有的惯性产生影响但不足以改变惯性向着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
当矛盾的发展能够持续的不断的发展到质变的阶段,就会打破旧有的惯性,开始产生新的惯性,使事物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不论是大的社会、历史变革、生产力变革,无不体现出矛盾的存在。矛盾的产生都是缘由于人类对旧有的不满足而产生,进而发展处新的可以替代旧有的新事物的出现,这就是创新的出现。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变迁,都是人类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相匹配的的进化结果,也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创新产物。
人类之本性是对旧有的世界存在熟悉之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与渴望,可能是更安全、更好、更快、更强等等,但这都受制于人类生产力的能力,所以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以来一直存在的矛盾,即存在与发展的矛盾,这也是人类不断改变、改进、创新的根源之所在。
矛盾是客观存在与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只要事物存在这着发展,就会存在着矛盾,没有发展也就没有矛盾,因为没有发展这个事物就已经死亡了,就从相对状态变成了绝对状态。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虽然无处不在,但任何事物间的矛盾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除了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间的矛盾不是单一的,而是分复杂的多样的,会有多重矛盾存在。这样就存在着矛盾的主次之分,即主要的和次要的矛盾,矛盾主要的方面和矛盾次要的方面。这样就要求我们对事物分分析必须全面,完整,才能对矛盾建立正确的认识。
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因为事物间的矛盾虽然复杂,但既然定义为主要矛盾,说明其是最重要的,占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大部分因素。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能解决事物的发展问题了。
矛盾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虽然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同一性,但其根本还是斗争性,即相互对抗。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矛盾的存在,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斗争性存在着的问题,并不是一提到斗争性就是激烈的、猛烈的,斗争形势也可以是缓慢的渐变的过程。
篇16:矛盾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篇17:矛盾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发现了其特点。
特点之一,全文构思严谨,有一个缜密的逻辑结构。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普遍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全局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就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特点之二,例证丰富。
作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和先行者的著作阅读广泛、理解深刻,可以熟练地援引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作者的国学根基也非常深厚,对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来,对《汉书》、《资治通鉴》、《水浒传》、《山海经》、《淮南》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举的例中,主要关于革命的例(因为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写作针对的对象),但不局限于关于革命的例,还有关于自然科学等等的例。这些足以见出作者知识的渊博。可见渊博的知识是进行创作的前提条件。
特点之三,语言准确而生动。
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对于论文而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这篇论文语言的准确、精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见的词汇,但却十分精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比如说,作者论述运动的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时有这样一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作者像连珠炮似地一下罗列了十数个词汇来说明矛盾的统一的状态,个个不同,但个个精当,个个准确,让读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统一状态,是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同时,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还体现在生动性上,作者能够用很通俗幽默的语言阐明深刻而严肃的哲学命题。如在讲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这个道理时,有这样一段。“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这些语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懂的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作者用这么活灵活现的语言诠释了深奥的道理足以见出作者用语之生动。
相比之下,时下一些所谓的论文给自己披上了一层艰深晦涩的外衣,自以为这样就能够显出自己的学识和水平。这些作者忘记了论文的宗旨。我们作研究写论文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向人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因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这些作者弄了一条厚厚的面纱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自己以为很美,殊不知已经隔绝与别人进行目光对视和交流的机会,结果是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 读书笔记 教师
【矛盾论的优秀读书笔记(共17篇)】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22-08-03
如何考察一个人是否阅读了材料2022-05-08
写教师读书笔记2022-12-19
司汤达红与黑的读书笔记2023-02-11
教师暑假读书笔记2022-07-28
《创业史》读后感-读书笔记2022-07-11
《万历十五年》优秀的读书笔记2023-10-09
优秀的教学论读书笔记参考2023-10-29
《水浒传》优秀学生读书笔记2022-10-09
《水孩子》读书笔记300字优秀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