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报告(合集15篇)由网友“奶茶品鉴师”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课题要求,我们成立了由本部和区委党校共同参加的课题组。从8月10日到10月25日,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分两组深入到6个乡镇街、12个区直单位进行调研,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共走访基层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300余人;组织召开了15次规模较大的座谈会,265名干部参加了座谈会(其中科级干部112名,一般干部153名);发放调查问卷表200余份。这次调研活动,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把调研的重点放在科以下干部的教育培训上。通过调研,基本上掌握和归纳出了我区科级以下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形势与现状
(一)、目前我区干部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市委要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干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要求从开始五年内,每年抽调五分之一左右的在职干部参加各种培训,力争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市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遍。中央和省、市委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据统计,到月31日止,我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4655人,其中党政机关干部732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332名,专业技术人员2935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83名,其他干部977名。按照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提出的要求,每年需培训干部1000名左右,五年内才能够使全区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次。而-年,我区培训各类干部的总数为2886人次,平均每年培训720人次,其中多数是短期业务培训班,时间大都在三天以内。按目前这个培训规模要完成干部大教育大培训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2、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一个培训班搞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备“三个意”。第一是看有没有意思。就是说培训的主题、主旨、主要内容有没有意义,对于培训的组织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有选题方面的眼光、形势判断的能力等。第二是看有没有意趣。就是说,组织一次培训从形式上讲要生动活泼,讲授者要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使参训干部不仅得到知识充实,而且感到轻松有趣,而不是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第三是看有没有意境。就是说我们的干部接受了培训之后是否感到意味深长,能够受到很大的启发,对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才叫有意境。但是,我们目前的干部培训,多数培训的方式比较陈旧,以课堂灌输型的教学为主,难以做到使我们的干部接受培训之后感到意味无穷,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干部对现阶段教育培训的需求
调查表明:目前,我区科级以下干部对培训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建立开放式培训工作新机制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在的迫切需要。
1、培训内容需求上的多样化(见图1)
主要表现为“四多”,即:对推进改革和发展所需知识的需求多,对参与国内外竞争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多,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的需求多,对系统理论学习的需求多。在被调查者中,81.2%的干部希望能熟悉法律法规知识,76.4%的希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71.3%干部的认为需要尽快掌握1门以上外语,68.9%干部的感到急需补充金融财税知识。其他的如科技知识、领导科学等的需求率也在50%以上。需求的门类之广、科目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2、培训形式需求上的多样化(见图2)
在调查中,广大干部要求实现在培训形式上体现四个结合,即脱产学习与在职自学、专题讲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外办班相结合。在被调查者中,87.5%干部的认为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短、平、快”式脱产学习, 效果较好;46%干部的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开展的电化教学方法,认为应该继续扩大。
3、培训基地需求上的多样化(见图3) 基地是培训的载体,基地办学的水平直接制约着培训的质量。调查中,广大干部提出了以党校为主体,多种基地并存的多样性需求。75.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的灵魂,党校是培训政治理论的主渠道,其主导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39.5%的被调查者认为,适应干部对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需要,应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先进的办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展系统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培训档次水平;63.4%的被调查者认为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领导型教师讲课的效果最好,应鼓励和引导教师向这个方向努力。
(三)、目前我区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
1、以来,参加过上级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一周以上教育培训情况(见图4)
从被调查的200名干部的情况来看,近四年来,76名干部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占到38%;61名干部参加过一次培训,占到30.5%;39名干部参加过两次培训,占到19.5%;24名干部参加过三次以上培训,占到12% 。
2、干部目前未能按要求参加教育培训的原因(见图5)
从被调查的200名干部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没有参加教育培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单位经费不足的80人,占40%;工作忙,没有时间参加培训52人,占26%;认为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脱节40人,占20%。
3、干部对政治理论、法律、经济知识及本部门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见图7)。
从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的200名科级以下干部中,对政治理论、法律、经济知识及本部门专业知识精通的20人,占8%;熟悉的39人,占16%;一般了解的147人,占61%;不太了解的35人,占15%。绝大多数干部认为在任职中普遍感到自己对政治理论、法律、经济、科技知识掌握不多,了解不深,需要不断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问题与困难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当前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三个不到位”。第一,领导者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把干部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放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对干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仅自身总以工作忙为借口躲避培训,而且对单位其它干部的教育培训也不够重视,存在重工作轻学习、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第二,受训者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认为抓具体业务和经济建设才是硬任务,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干部认为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是镀金, 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有的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就是为了“认认人、串串门、养养神”,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对培训采取“混”的态度。第三,组织者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者当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管理轻服务、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效益产生了潜在的不良影响。
篇2: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调研
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调研_[实习报告]
部教育培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
为切实做好干训工作,**镇党委根据县委组织部要求,在近期对全体副科级以上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培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共有副科级以上干部20人,副科级实职14人,非领导职务6人(其中主任科员2人,副主任科员4人),发放问卷19份(1人请假),30岁以下2人,31-40岁7人,41-50岁4人,51岁以上5人;汉族14人,少数民族干部5人;男17人,女2人。大专以上学历17人。**镇参加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培训1人次,参加州党校、行政学院培训12人次,参加县党校、行政学院培训26人次。
1、 大多数领导认为没有机会培训或很少培训的原因是1、名额太少2、工作忙离不开;因此,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培训名额,或将目前的培训方式更改为季度轮训。使参训的领导干部能够根据自己的业务工作,调整时间参加培训,解决“工作忙没时间参训”的问题。不断拓宽办学路子,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格局上,逐步形成以州党校(行政学校)为主体、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训、考察学习为补充的培训格局,党校(行政学校)重点开展政治理论和管理知识的培训。
2、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在课程设置上要不断增加新内容,在培训方式上要灵活多变。可以借鉴当代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加强远程教育建设,拓宽学习领域。
3、 在党校、干训工作中,学员是学习的主人,要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变,必须按需施教,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只有干部们对终身学习的认识提高了,自觉性增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培训的全过程,党校、干训工作才有活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学员们接受培训时,要扮演学生的角色。不过,这些学员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有知识、有经验、有思想,又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干部。作为培训者的教师,虽然某些方面“术有专攻”,但思想修养、实际经验、管理水平等方面不一定比受训者高明,知识面也不一定比学员广。培训者与受训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关系。培训者只有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财富,为学员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绩搭建舞台;为学员整体和个体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学员在相互的研讨、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创造的火花开辟途径;为学员的自学提供热情的服务与指导,才能使培训工作有声有色,得到持续的发展。
4、党校行政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更新培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培训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强化教师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共同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搞好党校、干训工作必须有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保证教职人员有责任感,有工作热情,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各有专长,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才能保证干训工作教学有序,目标明确,管理到位,计划落实。
5、党校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授课技巧方面有待加强。教师们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却偏废了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建议教师应加强挂职锻炼,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同时建立健全受训人员的管理制度:一是干部培训计划与检查制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干部培训工作要点,对培训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要求和培训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为保证计划落实,对相关单位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包括参训人员、培训效果、基地建设、培训经费等,进行检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把学习培训情况同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对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给予奖励,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激发干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建立干部学习档案,及时掌握干部的学习情况和培训需求,为干部的使用和有计划开展教育培训提供服务。
6、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是做好干训工作的保证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关心干训工作,使干训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要反映时代的要求,联系教改的实际,考虑学员的需求,结合本区的特点;要积极主动地为干部队伍的建设服务,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服务;要全面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际管理能力。基于上述指导思想,要不断调整培训目标,更新培训内容,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保证培训工作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各级领导的重视,也使干训工作的重要地位得到落实,调动了广大参训干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负责干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对增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灵活性、经常性、创造性起到了保证作用。
领导的重视对干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干训条件的不断改善,干训经费投入的及时到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保证作用。
篇3: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为了增强基层女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基层女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妇女进“两委”和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民主管理。按照省妇联《关于进行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研的通知》的要求,各级妇联通过书面问卷、抽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市镇(街)、村(社区)女干部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市妇联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刘展红主席亲自带队深入到7个市、区的镇(街)和村(社区),听取妇联的情况汇报,与基层女干部面对面交流,充分掌握了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的培训情况。现结合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需求情况
(一)在培训内容上
1、希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在被访者中,绝大部分的基层女干部认为“能完成一件成功的事,成功的原因是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大部分基层妇女干部希望能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事务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如女村官认为需要学习涉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村务管理知识、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等;社区女干部认为需要学习民生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工工作的知识、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等;镇(街)女干部认为需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项目管理等知识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希望加强能力培训,树立女干部良好形象。大部分的女村官都认为需要学习掌握劳动生产技能,增强带头致富的本领和能力,不断提高在妇女群众中的威信力和被认同度。在调查中,镇(街)、社区女干部最渴望接受领导艺术、女性修养、公务礼仪、写作和演讲等方面的培训,她们希望通过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让自己能够大胆、独立地开展工作,为群众多做好事、办实事,逐步得到领导或男同志的认可。
**市基层女干部在培训内容需求情况一览表
人群类别 曾参加过哪些培训 最希望学习的知识
镇(街)女干部 公务员培训班、中青班、镇(街)妇联主席培训班 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能力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领导艺术、女性修养、演讲与写作知识等
女村官 村两委干部任前培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农技知识培训 国家涉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农村管理知识、与群众沟通的方法、农业技术技能等
社区女干部 村两委干部任前培训、村(居)女干部维权法律知识培训、电脑知识培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民生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工工作的知识、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个人文明礼仪和修养等
(二)在培训的形式上
培训时间最好在一周内,培训形式主要体现为四个结合:
1、脱产集训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有些基层妇女干部认为,一般脱产集训每年才参加一至两次,虽然课程安排内容比较全面,但仍未能满足她们的需求,她们希望能结合专题讲座这方式,对某段时间她们最迫切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培训。
2、课堂教学与外出学习交流、专题调研相结合。基层女干部特别是农村女干部最希望走出去,开拓视野,到经济发达地区“取经”,回来后应用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来,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发展一套属于自己、适合本地区的管理模式或方法。
3、动态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基层女干部对培训手段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她们希望多采用图文并茂的PPT或动态影像进行授课,增强学习内容的可读性。课后还可设立网络BBS,让学员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交流互动,遇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向老师请教,使培训更加充满灵活性。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问到“你担任乡镇政府女干部期间,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八成以上的调查者认为“能和男同志一样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最成功的”,说明基层女干部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她们更多地希望课堂上老师能准备多一些实际案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说。或采用介绍先进典型,让有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现身说法的方式,使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市基层女干部在培训形式方面的需求情况表
人群类别 最喜欢培训方式
课 最希望哪些老师授课? 集训的最合适时间
镇(街)女干部 讲座、外出学习交流、实际案例分析、PPT或互动授课 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 8-9月,集训时间最好5天左右
女村官 课堂授课与参观考察结合 优秀的女村官现身说法 农闲时,集训时间最好2-3天
社区女干部 课堂授课与参观考察结合、讲座 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领导 5-6月,集训时间最好2-3天
二、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主要做法
1、结训、轮训等方式,对基层女干部进行全面培训。一是妇女工作业务培训。市妇联每3年分别举办一期镇(街)妇联主席培训班和女中青班,培训时间一般为5天,培训方式采取课堂学习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内容包括政治理论、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妇联业务知识等多个方面。此外,各市、区妇联还相继举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妇女干部维权法律知识培训班等,加强基层女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在开班期间,有些市、区还安排联欢晚会或才艺表演等,以此加强女干部的联谊交往,培养女干部能说会唱、有干劲有活力的一面。二是村(社区)女干部选前任前培训。换届前,为了确保妇女进村(社区)两委比例,各镇(街)妇联均提前介入,对村(社区)两委女候选人进行系统培训和政策引导,强化女干部参与竞争的意识,提升其参政能力和水平。换届后,各市、区妇联组织新上任的村(社区)两委女干部进行2-3天的集训,内容涉及法规法律、卫生保健、妇女工作职责、村(社区)工作知识等,不断提高基层女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妇女的能力和水平。为了确保培训成效,鹤山市妇联在培训结束后,还组织首次担任女村官的新同志到经验丰富的女村官村里走访,让新上任女村官更好更快地打开工作局面。三是政治理论水平培训。市委组织部把女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镇(街)、村(居)女干部每年均能参加一次以上组织部门举办的轮训。四是利用农村基层远程教育和妇女学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4期以上的学习,内容涉及党务、法律、农业、科技等。
2、通过主题活动、“大讲堂”等项目,对基层女干部进行补充培训。一是开展“内强干部素质、外树妇联形象”学习活动。市妇联连续7年举办妇联系统干部三化建设现场会,先后开展了“党精神”、“解放思想,促进妇女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丰富的读书学习,增强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责任感,丰富其政治理论基础。二是开展“增强农村妇女发展能力”学习活动。两次组织女村官到北京参加中国农业博览会;到广州、增城等地参加省妇联举办的“春游南粤“活动,帮助她们开拓眼界,加强沟通交流,拓宽发展的路子。台山市妇联还紧抓时机,争取北京《农家女》的支持,三年内先后输送19名女能手、女村官到北京参加先进管理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三是相继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妇女素质教育大讲堂”项目。以每月一讲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立足于现代女性全面发展的新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学、形象礼仪等各种课程讲座。每期,市妇联都会要求各基层女干部按需求报名参加,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我市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目前,“家庭教育大讲堂”已举办16期,“妇女素质教育大课堂”已成功举办3期,效果良好。
三、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参加培训的认识不够。有的基层女干部认为抓具体业务才是硬任务,存在重工作轻学习、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应付培训, 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培训期间经常出现课堂不停接电话、迟到早退甚至请假不来上课等现象,人在心不在,对培训采取“混”的态度,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部分学习培训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2、培训内容和形式还有待改进。调查结果表明:基层女干部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课堂授课、考察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目前我市女干部培训的方式方法仍比较传统,一周的培训一般只安排半天演讲或实践活动,其余大多时间学员只听、记笔记,被动地接受培训,参与互动、交流少,学员们感受不深,培训后作用不明显。而内容安排上一般都是理论多,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少,未能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女干部的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实操性不强。
3、培训经费不足。目前我市有的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没有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每次都只能从妇联的业务经费里挤,或由学员单位承担。由于缺乏经费,培训只能是2-3年举行一次,且培训时间短,无法开展经常性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女干部对培训的需求。
4、欠缺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调查的基层女干部大部分希望聘请同时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老师来授课。但目前我市各地妇联邀请前来授课的老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搞研究的老师,有理论基础,但是欠缺工作实践;一种是部门专业人员,如政法、卫生、农业、法律系统的同志,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两类老师授课都存在不足,有的老师授课更是枯燥乏味,难以达到学员的需求,而聘请外地专家授课成本过高,基层负担不起。
5、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目前我市对女干部的培训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每年进行业务或素质培训,未能针对女干部群体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的深入的培训。如在村(社区)换届工作中,有部分村原妇女主任因年龄问题退出竞选,而新物色和推荐的女候选人往往由于能力不强和群众基础薄弱而落选。这突显了我市在抓村(社区)后备女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方面存在漏洞与不足。又如镇(街)妇联主席大部分都进了班子,工作能力也获领导和同事认可。但到目前为止,镇(街)妇联主动针对当地妇女群体或妇女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出研究成果的,基本很少。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我市基层女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不强,二是我市基层女干部对工作的敏感度不够高。这也恰恰反映了我市对基层女干部分析、思考和调研能力开展培训的不足。
四、对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建立女干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教育培训对妇女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针对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培训认识的不足,各级妇联要从思想上对她们进行教育,引导她们树立终身学习教育观念。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用奖优罚劣等制度,对一些学习积极、培训成绩优秀的女干部要主动向组织部门推荐;对一些学习态度不认真、迟到早退的女干部给予差评,并向所在单位反映其学习情况。要建立和完善女干部学习培训档案,把女干部的学习培训成绩作为评比考核推荐任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她们对干部培训工作有全新的、正确的认识,增强她们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调查中,当问及“与男性相比,女性担任乡镇干部有哪些优势和弱点?”时,女干部普遍认为善于协调沟通、细致、周到,更能吃苦耐劳,有女性视角是优点;工作中依赖心理强,自立意识不够,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不高是弱点。因此,对基层女干部的培训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一是要加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培训。如围绕推动妇女进村两委工作,要着重加强村(社区)女后备干部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涵盖党的政策方针、“四自“精神、村务管理知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向、涉农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等,形式上要采取课堂学习、互动交流、模拟组织活动、演讲比赛、外出参观等。还要多举办领导艺术、女性修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丰富她们的知识层,提升她们参与竞争的底气。二是要加强基层女干部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目前镇(街)女干部参加的培训虽很多,如组织部门每年都会举办中青班、科级干部轮训班、镇(街)一把手培训、选调生培训班等等,但男女同窗,一概而论,效果不明显。妇联应根据不同时期女干部在成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培训方式要有实效性。可邀请相关学者专家进入课堂,与女干部面对面,就当前时社会的`热点难点案例展开探讨,引导她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培训期间组织女干部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开展调研,从如何科学地制定问卷、技巧性交流去挖掘问题、深入分析情况、理性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到最后形成有水平有成果的调研报告,整个过程由老师指导完成,让女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使教学变成理论研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
3、统筹规划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鉴于妇联独立开展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不足、能力有限,建议把基层女干部培训纳入当地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由当地妇联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人事部门统筹调训;党校负责提供教学服务、教学管理。同时,将其纳入培训学分一起考评。这样既可保证女干部参训,又可避免培训内容的重复,防止疏漏,提高干部培训的效果。
4、建立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针对各地妇女培训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建议由省妇联牵头建立一支有理论、有实践、有能力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师资资源信息库。基层妇联结合当地实际,向省妇联提交培训需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定期为基层妇女干部培训,通过菜单式教学服务,弥补基层妇联师资力量的薄弱,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5、探索项目化运作提升培训水平。最近,全国妇联与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开展村“两委”女干部培训试点项目,这是着眼于女干部培训工作的高效运转和长远发展,通过项目化运作,取得最大化培训成效的尝试。培训既可借助社会力量,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学院或培训机构的合作,解决妇联培训经费和师资问题,为女干部提供更加优质、上水平的培训,是一种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模式。
篇4: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当前,**市的女性公益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各种女性社会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在这种发展之中,仍然存在女性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缺乏公益领域的能力、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组织也缺乏吸引优秀专业人才的机制,这些都制约着**市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
基于对**市女性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认识及推动女性公益人才专业化、职业化的愿景,**市妇联与无锡乐助公益发展中心合作开展“益”计划---**市女性社会组织人才培训项目,来促进我市女性社会组织的培育及发展。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与能力提升,在20家女性社会组织中开展了针对专业人才培训需求的调查。
**市女性社会组织人才培训项目需求分析报告包含机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培训策略三个部分。调查执行过程中,共电话调查20份问卷,经过一审过滤,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
一、机构基本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对7家社会团体、12家民办非企业和1家备案社会组织共20家女性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主要包含了机构类型、服务领域、业务时间、人员构成及主要资金来源的相关情况。通过调查得知,这些组织服务内容涵盖了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助残服务;开展业务的时间均在半年以上,60%的组织开展业务已1-2年,35%的组织开展业务2年以上;有专职人员64人,兼职人员156人,实习生253人;资金来源较广泛,15家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的公益项目,12家的组织资金来源靠自筹、会费和捐助,还有2家组织获得企业资金。
二、培训需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0家组织中,在机构运作方面,对筹资与资源开发、社会组织战略规划、社会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分别是16、11、9家社会组织;在内部管理方面,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协调技巧、团队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需要较多;在项目管理方面,项目设计、编写项目书、项目实施、项目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需求较多。在外部合作方面,多家组织希望与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并希望得到公共关系与媒体技巧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法方面,希望通过专家讲授、参与讨论分享、情景模拟、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培训。
三、培训工作策略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考虑学员的需求和愿望,也要考虑女性社会组织的类别、内部结构、发展现状和服务领域。为此,市妇联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课程,将着力从四个方面提升我市女性社会组织人才素质。
一是人才培力计划。围绕社会组织领袖“8力”建设,以案例分析、情景互动、拓展训练、专项演练与运作等,切实提升女性社会组织领袖相关能力。相关课程安排有《志愿者团队建设与管理》、《草根NGO领导力及管理力培训》。
二是项目培优工程。针对项目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结项评估的流程进行梳理和指导,通过工程化项目管理,打造一批符合**特点、深受服务对象欢迎的精品化项目。相关课程安排有《项目设计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公益项目的监测与绩效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方法与技巧的运用》。
三是组织培育工程。围绕“萌芽期重辅助、初创期重能力、发展期重规划、成熟期重平台”的组织成长规律,通过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女性社会组织提供个性化的培训与指导,打造**市女性社会组织的中坚力量。相关课程安排有《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组织发展筹资策略与资源开发》《如何有效开展社会组织的外部合作》等。
四是案例工作坊。通过分享真实的、最新的和相对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为女性社会组织提供个人能力、项目管理及组织发展方面的实用性知识与技巧。相关课程安排有《团队建设及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组织发展的专业化与本地化》。
篇5: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不断开拓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激励广大妇联干部提升素质,奋力工作,为完成x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做出贡献,我们深入到各市州和部分县(市区),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近五年来全省乡镇以上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就、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调研。调研得出结论:全省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果累累,但培养新时期适应快速发展时代的高素质干部仍然是任重道远。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成就和经验
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近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全国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坚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目前,全省乡镇以上妇联干部1377人,其中省妇联机关49人;市州妇联148人;县(市、区)妇联301人;乡镇街妇联897人。同时有村妇代会主任9338人、社区妇女干部1851人。近五年来,全省共举办乡镇(街)以上系统干部培训班6588期,其中省妇联举办8期;市州妇联举办289期;县区妇联举办1189期;乡镇(街)妇联举办5102期。培训村(社区)以上妇女干部99258人次,其中培训厅级干部30人次;县处级妇联干部1915人;乡镇街妇联干部9096人次;村级妇代会主任70262人次;社区妇联主任17955人次。培训班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妇联业务知识学习、更新知识培训等内容,加强了对各级妇联干部的素质提升。
重视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近年来,各级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全国妇联大规模培训干部精神,把加强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领导作为开展妇女工作的关键,使教育培训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制度,每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分类实施干部调训。 省妇联按照中央《x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全国妇联有关干部教育培训的意见要求,结合全省妇联系统干部实际,采取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的方式,加强对不同层次妇联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制定了《省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对如何做好本机关干部培训工作和基层妇女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措施。要求各级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考核内容,把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省委党校培训学习情况装入档案;做好调研,省妇联每五年对全省妇联系统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一次调研,并对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x市妇联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当作加强妇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妇女干部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针对全市妇女工作基本情况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坚持每周一理论学习制度,每周五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发言讨论,由妇联主席进行点评;围绕当前妇女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每人一个课题,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激发全体机关干部的学习自学性,重点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和调研能力;领导带头学,干部自觉学,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这些约束,x市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建立干部继续教育制度。支持并鼓励干部继续教育,引导干部自觉地在岗学习,让干部通过培训实现其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的最佳匹配,确保干部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省妇联于x年开始与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女干部研究生班,鼓励科级以上妇联领导干部继续参加学历教育,有111名女干部,其中9名妇联干部参加了研究生学历教育。x3,省妇联与省委党校联合招生100人,有十余名妇联干部参加了学习。
三是建立干部教育考核制度,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省妇联每年对市州妇联工作进行考核,而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点考核内容。
四是建立妇联干部选学制度。各级妇联按照所属区域,每年选择1—2个内容,参加本地党校或是行政学院举办的专题培训班。近五年来,仅省妇联干部参加选学达120人次。
层层举办培训班,达到大规模培训效果。近五年来,各级妇联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以提升综合素质,更新观念,开拓眼界,提高理论水平,提高业务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大规模培训工作。
省妇联每年举办一次县(市、区)以上妇联主席培训班,要求市州妇联定期培训县(市、区)以下妇联干部。各市州妇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大规模培训工作。白山市妇联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实现“三个确保”,即采取分级培训,确保县、乡、村三级妇女干部培训率达到100%;开展全市妇联系统大培训,确保市本级每年组织培训妇委会主任、乡镇妇联主席100人;实施分类培训,确保每年定期培训巾帼示范村妇代会主任100人。伊通县妇联每年把县、乡、村三级妇女干部培训纳入重要工作计划之中,坚持做到每年举办一期乡镇妇联干部、村妇代会主任、县直妇委会主任岗位培训班,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女工作业务、经济发展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使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并深入到基层妇代会干部中。
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全省妇联系统教育培训工作已经打破以往培训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各级妇联既注重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又能做到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学以致用,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不断创新,从理论知识、领导科学、法律知识、妇女工作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到经济学、心理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等等,重点是提升妇联干部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妇女群众能力;培训形式丰富多彩,采取培训与考察相结合,着实开阔干部眼界,从灌输式授课到启发式、互动式、灵活性授课等,使大家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研讨与交流相结合,使干部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拓展了工作思路。
整合资源,确保培训工作实现经常化。各级妇联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培训工作。一是与组织部门配合,使培训工作得到提升。x年,省妇联与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妇联干部及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把全省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招生和培训计划,培训对象为市(州)妇联主席、副主席;县(市区)妇联主席;省妇联执委、高校妇委会主任。这种培训方式,使县以上妇联领导干部每年得到一次培训机会。x市、延边州等妇联在自办培训班的同时,与组织部门联合办班,并把女干部培训工作列入组织部门培训规划,为培养培养选拔女干部,提高女干部参政比例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与农科部门配合,使农业科技知识在妇联干部中得到普及。各县(市、区)妇联协调农科部门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村以上妇女干部参加培训。
开展特色培训,提升妇联干部服务水平。各级妇联适应本地区妇女群众需求,培训妇联干部服务水平。如辽源市妇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特色培训,她们依托基层“妇女之家”开展系列大讲堂活动,相继开展了“家庭教育大讲堂”、“妇女素质教育大讲堂”、“家庭节能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立足于现代女性全面发展的新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学、形象礼仪等各种课程讲座。依托妇女之家的场地、资源,组织妇女干部和妇女群众同时参加培训,以来,“家庭教育大讲堂”已举办12期,各社区妇女之家共举办“家庭节能减排金点子”培训班50期,“我与中国梦”x大学习宣传活动10场,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和原因
五年来,全省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经验丰富,但随着改革时代快速度发展进程,妇联干部综合素质仍然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政治形势,培训工作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
一是培训经费不足,限制了培训工作的展开。培训经费问题是全省各级妇联组织面临的最大问题,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不足,一方面造成培训时间缩短,只能按照现有的资金设计培训天数,这样预想的培训内容不能得到培训;另一方面师资水平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县级妇联举办培训班,没有资金无法请名师授课。
二是工学矛盾突出,使部分妇联干部,特别是妇联领导干部往往因为工作得不到学习机会。近年来基层党委政府对干部岗位调整频繁,部分妇联干部流动性较强,经过培训有经验的妇联干部调走,新任领导干部经验不足但又忙于事务,于是学习与工作矛盾往往得不到解决。
三是培训内容仍然需要时时更新。一是综合性培训多,分类培训少,办班内容笼统;二是普及培训多,专业培训少;三是授课知识多,现身说教少,从理论到理论,有空对空的感觉。
四是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动力,没有形成系统的督促检查和奖惩制度,与提拔任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是推进妇联干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这一环节在实际中缺乏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证,未能完全把干部参加培训学习成果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开展系统干部培训,既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尽快提升妇联干部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近年来,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担当重任,迫切要求对新任职妇联领导干部的培训。如何做好培训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原则,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党性教育、以党和国家根本政治教育、以群众路线和公仆意识为重点的党风廉政教育,围绕岗位责任、岗位知识和岗位规范抓好能力培训。
1.注重经费投入,加大师资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状况与培训工作的发展要求不完全相适应,目前进入妇联队伍的门槛越来越高,妇联干部文化水平与知识层次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2。必须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保证培训效果
一是更新培训内容,优化教学安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在妇联干部培训中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使妇女干部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的需要。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妇联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等情况,认真搞好培训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妇女干部切实能够“缺什么、学什么”,使培训紧贴实际,充分激发干部学习的热情。三是以人为本,突出女性培训的特点。强化性别意识、女性领导艺术、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内容的培训,切实提高妇联干部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拓宽培训空间,增加培训渠道。以党校、行政院校为主阵地,同时注重依托其他教育机构开展培训,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以改善妇联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五是下派上挂,深入实践。通过多岗位、多方面锻炼干部,提高女干部综合素质。
3、健全机制,加大训用结合工作的力度。
一是建立妇联干部学习档案,及时掌握妇联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为妇联干部的使用和有计划开展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二是要加强对干部学绩考核结果和学习档案的应用,把干部在培训中的表现情况通报给干部管理部门备案,真正把学习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察和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对参训妇联干部的跟踪培养和考察。探索培训后的“追踪问效”制度,把妇联干部培训教育与提拔使用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坚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妇联干部到国内高层次院校学习深造。使之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增强她们驾驭全局的本领,培养高层次的女领导干部队伍。
4、整合资源,形成培训合力
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培训的合力。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要不断完善开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的设施条件,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为广大基层干部及时提供新颖、生动、前沿、实用的学习课程。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的女性人才,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篇6:干部教育培训表彰情况报告
司法行政队伍是政法队伍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既是司法行政机关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正确履行职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应有贡献。根据州司法局关于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和按规范做好表彰奖励工作的要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铸忠诚警魂、转变作风司法为民、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活动,以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为重心,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的同时,以菊美多吉、张燕、毕世祥、唐时胶、袁雅逊、童勤等先进典型为标榜,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干警深入开展对照检查,全面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深刻的对照检查材料。以群众工作全覆盖“六大活动”、服务群众“八件实事”为载体,大力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清廉之风,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之风。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严格控制公务消费,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把心用在工作上、把情用在为民上、把劲使在行动上,创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二、强化队伍管理。
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我局研究制定下发了《县司法局关于明确局机关人员岗位职责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201X年度机关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印发司法所管理制度的通知》、《县司法局关于印发司法所目标管理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文件,制定了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制度、上下班考勤制度、月报制度、季度例会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14个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制度将20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职工的“一十三个月奖励工资”、“个人年度目标考核奖”、评优评选、提拔重用相结合,严格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司法行政队伍管理,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三、强化素质提升。
一是提升政治素质。我局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思想和行动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二是提升业务素质。开展集中业务培训。对如何规范文书写作、如何抓好信息简报的撰写、法律援助工作台账填写要求、民生工程目标执行情况统计表的填写要求、人民调解纸质和网上月报表的填写要求、安置帮教建档要求、对社区矫正四类人员的管理及台账填写要求、如何提高法制宣传的教育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参训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提升法律服务工作的综合水平,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开展“送出去”业务培训。我局抓住与泰和泰、英特信两律师事务所签订帮扶协议的大好机会,分批次安排干警到律师事务所参加业务培训,增长见识,提升服务奋进魅力和谐幸福建设的能力。
四、实行奖励机制。
201X年上半年,对201X年考核中优秀的司法助理员根据一、二、三等奖分别追加业务经费3000元、元和1000元。对考取司法考试c证以上的干部职工报销车旅费并给予经费奖励。
五、开展法制培训。
5月22日至5月25日,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司法局牵头举办法制讲座,对县级机关各部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分批次的、有针对性的法制培训。此次法制培训,受教育干部职工共计673人。并对参加培训的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测试。6月,将对区乡和政法系统的干部职工分别进行法制培训和法律知识测试。
篇7: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培训调研报告
摘要: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关系到财政职责的履行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对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县财政干部基本情况的描述、指出了我县财政干部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以建立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充实培训师资、加强培训成果的利用、建立奖惩制度等,全方位的加强财政干部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财政干部培训;不足;思考
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经济大管家,是一个地位非常重要的综合管理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决策与执行的双重作用。财政干部素质如何,关系到财政职责的履行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对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就如何提高我县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问题进行了调研。希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县财政干部培训现状的分析,积极探索干部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完善财政干部教育的方法、拓展财政干部培训方式,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面立体的干部培训模式。
一、我县财政干部的基本情况
我县局机关及镇(区)财政所现共有人员196人,其中:局机关 104 人,工作总结镇(区)财政所 92人。在职财政干部队伍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学历(大多为在职本科) 128 人占65.31%,专科及以下学历的68人占34.69 %;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的 104 人占53.06%,45—35岁55 人占28.06%,35岁以下 37 人占18.87%;从职称级别上看,高级职称 25 人占12.75%,中级职称 95人占48.47%,初级职称33人占16.83%,无职称43人占21.93%。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县财政干部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初始学历层次不高。最高学历为本科的人数占比虽达65.31%,但除了新录用人员,毕业于全日制院校专科及以上的不多,大多数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的成人学历,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干部甚至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接受过更高学历的深造。
二是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上干部占81.12%,成为我县财政系统的中坚力量,但35岁以下干部仅占18.87 %,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三是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从职称级别情况看,高中级职称占比61.22%,情况总体良好。但初级职称有33人占16.83%,特别是无职称43人占21.93%,而且以上人员集中在35岁以后新进人员。
二、我县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县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安排了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比如组织中层干部脱产赴院校培训、组织新录用干部的入门培训、组织周未讲坛等。但是由于总体形势的变化,也由于存在下面的一些的问题,干部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同志的培训认识不够到位。从调查情况看,所有财政干部都意识到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干部的所想与所为有一定的出入。被动学习者居多,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只是被动的参加县局举办的培训班,有些甚至放弃培训机会,满足于现状,更谈不上主动去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工作创新就显得难上加难。
2、培训机会少而且不够均衡。虽然上级财政部门每年都相应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干部培训班,以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财政改革发展的需要。但并不是每个财政干部都有均等的接受培训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急需“充电”的一线干部却因为忙于工作和名额限制不能参加培训,很难做到全员培训。
3、培训内容不够科学。各种培训大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且知识点零散,侧重于学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忽视了干部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培训,部分培训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员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教学方式主要还是采用
“满堂灌”、“教员讲、学员听记”、“教员问,学员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互动性不够,让学员感觉培训活动较枯燥,不能积极融入到培训活动中,也不能提高对培训的兴趣。
4、培训方式不够灵活。由于师资、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现下的培训班大多是占用周未时间的
“以会代训”或是“会训结合”,时间短,组织匆忙。而且由于经常占用周未时间,部分干部因家庭原因,产生了学习与休息时间的冲突。
5、培训师资匮乏。目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是我局培训师资的中坚。但是,由于很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整天忙于事务,会钻研教学、肯钻研教学的人不多,范文内容地图造成了县级财政培训教师少。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关于提升培训工作质量的思考
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政策和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迫切需要各级财政干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就做好我县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认为要以建立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充实培训师资、加强培训成果的利用、建立奖惩制度等,全方位的加强财政干部的培训工作。
1、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财政工作的议程,建立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1)建立学习制度。建立适合全系统干部的完整的学习制度。(2)健全培训机构。要明确负责科室,牵头安排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3)列出培训计划。整合各科所提出的培训需求,根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培训计划。(4)建立培训平台。可以利用这一教学平台,组织相关培训。(5)建立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6)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2、创新培训方式。根据财政干部的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培训菜单。范文写作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级、培训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全覆盖的培训模式。(1)送出去学。可以送出去学,将有培训需求而工作又有需要的干部选派到高校进修、参加级别较高的培训、到做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实地跟班学习或考察;(2)请进来讲。对普遍要求干部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聘请专家学者到单位来讲授,让大多数干部接受知识的更新。(3)鼓励干部自学。在单位的学习制度中要明确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函授教育等,激励干部的自我学习意识,变单位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4)因需施教,小班化教学。减少全系统的大范围培训,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岗位的干部培训,这样既可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也可少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3、创新培训方法。教学上要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更多的适应现代培训理念的教学方法,比如: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调查研究教学、“练兵”式教学等。使培训工作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保证培训工作效果。(1)在科所长周未讲坛的基础上,组织科所的业务骨干讲坛,针对岗位需求,热门思想汇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2)将业务评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强化一线教学,学习或评比结束后,可组织现场的业务观摩,争取做到学以致用,现学现用。(3)将机关党会与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结合起来。
4、完善培训内容。依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以及培养多面手的总原则完善培训内容。财政干部的学习与培训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党性教育、廉政教育、业务培训。(1)开展党性教育。重点开展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培养高尚道德情操。(2)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拒腐防变教育,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3)紧扣财政中心工作,提高财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重点开展各类财政政策落实、财政制度改革所需的知识培训,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5、加强培训师资的建设。针对财政工作的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对于专业教师的培养,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可以由局指定科室牵头负责组建师资库,将系统内可以胜任培训工作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列入师资库。组织库内人员的培训、学习、研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对列入师资库的干部参与教学活动时,待遇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合理支付教学报酬。鼓励本土干部成为培训教师的主力,做到大部分课程的教学,系统内干部中就有老师。对于能力培养类的教师可以聘请外面的专家或上级部门专业人士授课。
6、建立学习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学习教育的考核机制。将职工参加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取得学历、职称情况造册登记,有选择的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职工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工作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取得高一级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职工通过报销学费、物质奖励、通报表扬等措施予以奖励。同时对无故不参加培训、培训不合格者,取消评优选先资格,将干部教育培训与人事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以能力和实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设立职工教育培训专项经费,购置培训教材,报销职工学习培训费用,配备更新教学设施。
篇8: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只有深入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党的群众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更大成效。镇党委、政府组成专门调研组走访了22个行政村,并邀请部分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家等有识之士,召开了3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镇群众工作的现实状况,主要特点和面临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
(一)从群众的角度来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2、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3、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的事件突出。从直接原因看,一般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征用、环境污染、“两违拆除”、涉法涉诉、垃圾设施选址、生产交通事故、非法采矿、离任村主干部社保等方面。如东莲村土地征用;东坑村垃圾中转站选址建设;大淡村、山腰村、东坑村非法采矿;历届离任村主干社保等引发群体性矛盾。一般是多种矛盾交织,处置难度大。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但又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置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从干部的角度来看
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欠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近年来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一是镇、村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努力成为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二是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深刻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和完善干部挂村锻炼、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等举措,目前全镇22个村均安排1名镇挂村领导,1名以上的驻村干部,有12个村选派1名村官任职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
(二)自觉紧密联系群众,打牢群众工作基层基础
一是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结合各自分工,建立村、企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联系点,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交朋友。镇、村领导干部入户访视每月不少于10次,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实情,问计于民;访贫问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并书写民情日记。镇党委、政府不定期对镇村干部的民情日记进行抽查,促进其制度落实。在重大节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领导干部主动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镇、村每月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妥善处理。信访反映的重要问题,领导干部亲自处理。实行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三是运用网络、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办理并予以回复。有计划地安排领导干部与群众交流。
(三)充分发扬民主权利,促进群众工作制度完善
一是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基层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机关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现在全镇22个村都设有党务村务公开栏,并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顺应了民意,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规、重大决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和向社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认真吸纳,反对意见较多或意见分歧较大的,予以慎重决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建设、收费等领域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调整,均举行听证会,充分考虑、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坚持谁决策谁负责,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目前全镇22个村能按“四议二公开”工作法作出议事决策,每个村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民主决策听证会,并通过座谈会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设村里各项社会经济事业。
(四)及时排解矛盾纠纷,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
一是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坚决制止和纠正“两违”行为。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操作原则。加强对被征地、拆迁户思想、生活、要求等情况的摸排,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是镇、村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组织集中排查。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分工,对排查工作亲自部署,对排查出的问题亲自分析研究,亲自推动化解。镇村召开联调会议,协调解决复杂矛盾纠纷。加强群体性的事件源头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事件发生时镇、村负责人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根据事件发展果断迅速平息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三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镇、村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开展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一是我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财政可投入公益、公共事业的力量相当有限,群众的期望远远高于政府的公益投入。二是干部公信力下降,主观上少数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在状态,一些村落群众不信任干部,村级干部关系复杂,工作能力不强;客观上我们的村干部待遇低,工作任务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也影响了群众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滞后,农民观念陈旧,村级干部工作能力、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做群众工作缺乏创新思维等,群众信访不信法。四是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体制有待完善,镇、村干部应讲真话,讲实话,反映实情,要用换位思维创新农村群众工作。
四、新形势下加强群众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跳出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新时期群众的工作的实效性。
适应形势发展,科学确定群众工作能力目标。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具备以下五种群众工作能力:一是民主决策能力。决策前,深入实际,深入基屋,深入群众,摸透民情。决策中,让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把决策的过程变成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二是执行政策的能力。要大力宣传、坚决贯彻党在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三是科学发展的能力。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处理群众工作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五是依法行政能力。要把依法行政的观念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坚持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经济工作和社会事务。
搭建载体平台,探索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实现途径。一是在系统培训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通过提高其整体素质来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在实践锻炼中提高群从工作的能力。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到基层挂职、上下级之间双向挂职等制度,让党员干部在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接受锻炼,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创造条件让党员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形成工作合力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构建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网络。
加强组织建设,为群众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发挥群团组织的助手作用。我国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是一个涵盖全民的庞大网络。特别是组织系统一直延伸至企事业和城乡基层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是在群众中有重大影响的组织和团体。这些群众组织和团体都有固定的联系群体,有独特的工作方法,其组织活动较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群众组织和团体的领导,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和支持群团组织开。
加强队伍建设,为群众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工作主体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一是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事业的实践主体,党的群众工作要靠广大党员共同去做。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必须把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本前提,使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二是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在党的群众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表率作用,他们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领导干部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进而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要抓好领导干部的选择拔任用,抓好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把开展群众工作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
(三)以健全制度为手段,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保证群众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经常化,使党的各项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吻合,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利益和民意表达机制。一是要制定民意表达的规章制度,保证人民群众能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二是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民意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所怨。三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通报制度,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渠道;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三个保障体系:一是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等问题,重点是提供信息服务;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三是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解决好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保障。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评价机制。一要区分评价的层次,主要包括对党的整体、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的群众工作质量和能力的评价。二要制定评价的原则和标准,最主要的标准应是群众满意、党群关系密切、社会和谐等。三要扩大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要把群众工作的对象纳入评估主体范畴,把整体性群众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交由人民群众进行评判。同时,还要发挥媒体、非政府研究机构等组织的评价作用。
篇9: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担负着组织、领导、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干部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切实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而且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我县基层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澧县基层干部共3080名。其中,县直机关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1802名,乡镇街道干部262人,县属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384人,村、社区负责人和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632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752名、大专637名、中专及以下691名;35岁以下的583名,36岁至50岁的名,51岁以上的482名。按照全县干部5年轮训一次的要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67期,共培训基层党员干部5700人(次)。
二、我县近年来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澧县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从改进培训教学方法入手,切实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1、“理论+实践”案例式教学。针对村干部,推行“理论+实践”案例式教学,激发村干部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即:讲师采取农村身边生动鲜活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描述、说明、论证相关理论,充分调动村干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村干部乐于、便于、易于吸收新知识的目的。如:在讲授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时,邀请已取得成效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结合实践经验讲课;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县市实地考察学习,在活生生的事物面前受触动、长见识、得教益,让村干部看得更清、记得更牢、学得更深,以此激起村干部的学习兴趣,产生思想共鸣,让村干部真正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
2、“模拟+问答”提问式教学。针对乡镇干部,推行“模拟+问答”提问式教学,强化讲师与乡镇干部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提问式教学即:讲师在理论培训时,结合理论知识点,采取模拟情景、点题问答和讨论等方式,增强干部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及时检验学习成效。如:在讲授如何提升现代乡镇领导干部能力时,设定一些新农村建设、党建服务经济、突发事件模拟等相关情景,随机点名要求乡镇领导干部现场回答应对的具体措施,或全员提问,或由讲师出题目,组织乡镇干部开展讨论,改变以往的'“大灌输”,突出干部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他们善于提问、分析和总结,在培训时不敢懈怠,并自觉将领导能力理论与自己的工作心得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应对之策,以此提高他们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3、“学习+调研”研究式教学。针对县直单位领导干部,推行“学习+调研”研究式教学,增强培训的纵深度。研究式教学即:在组织开展培训时,安排县直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查,对农村工作进行研究。如:在镇村学习和锻炼时,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并就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化解、民生改善、加强党建等选择体会较深的角度撰写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通过 学习、调研、研究,让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熟知理论概念,实现部门领导干部开展农村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双提高”。
三、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对基层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是加强干部管理,提升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忽视干部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培训教育工作是走形式,走过场,浪费时间、物力和财力,没有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最终导致对抓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培训教育干部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干部培训的方式单一,依旧是以面对面“满堂灌”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主。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锻炼、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式陈旧,不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不但难以提高参训者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基层干部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培训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一方面,干部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政治理论培训,忽视技术知识、业务知识和岗位能力培养的现象,从而导致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等后果。另一方面,培训内容的安排上有很多的雷同,导致培训内容与实践应用相脱节,难以达到培训目的,致使受培训对象缺少动力,造成学非所用的结果。
4、培训经费相对不足。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筹集经费渠道的不足,以及财政部门没有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培训经费不能及时、全部到位,使得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保障不足,优秀的师资队伍没有了保障,也影响了干部参训的积极性。
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新需求
1、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从省委、市委到县委都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要求,“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要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就澧县而言,县直机关事业单位有100多个,乡镇有32个,在职党员干部达到7500多人,其中公务员3500多人;村居有227个,村支两委成员1127多人。以上如此数量众多的基层党员干部,其培训任务主要必须由县委党校来承担,由此看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
2、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汹涌澎湃的知识经济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广大干部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岗位职能的内涵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广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广大干部都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需要不断扩大视野,把握更多的机遇。有94.9%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是必需的或需要的。过去我们组织干部进行培训更多地着眼于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现在则需要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增加培训的容量,进一步向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等领域扩展。即使是原有的培训内容,也需要有新的理论和知识的提升有更切合实际的深入开掘。我们在调查中列了十项教学需求,结果作全选的有65%。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培训市场正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扩展,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这给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基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3、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对象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在对培训者的调查中发现:90%的参训者学历在专科以上,82%的参训者学历在本科以上。培训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时期培训者在培训中的主导意识、现代意识、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对现代知识,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培训者要求党校教学内容应加大对社会理论热点的剖析,增加现代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实用性课程。62%的培训者认为应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68%的培训者认为专题培训应进行实地调研,43%以上培训者认为培训方式应注重参观考察、个案分析、研讨交流。干部的培训需求多元化对干部培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五、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果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培训理念。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转变以往干部培训中学用脱节的观念,在培训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办学,联系实际教学,做到真学真用,活学活用。二要注重质量,树立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干部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能,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培训理念。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前进的基础,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育培训中要注意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
2、合理调整培训结构,努力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一要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随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要对培训内容不断地进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课程。要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素质状况,确定不同培训目标和内容,及时把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最渴望掌握的理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培训课程。三是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行本职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培训。
3、整合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资源。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鼓励党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实现师资、学科、教学方法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并科学合理的利用经费。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要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4、规范管理,制定并完善干部培训的制度。一要完善培训质量评价机制。重点对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师资水平、教学管理进行评估。二要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机构要把干部的学习表现、培训情况、培训成绩等记入培训档案,对每位干部的参训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也为选拔任用、考核奖惩干部提供依据。三要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等情况。
5、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一是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技术手段,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二是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解决干部工学矛盾;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在职自学等多渠道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员讲、学员听”的“满堂灌”的单向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篇10: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基层党委在抓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上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者,对当前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和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分析和思考意见。
一、当前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工作节奏、服务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上关镇被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五个试点乡镇之一,被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命名为全省和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全镇党员干部都能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员干部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一些重大矛盾、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党员干部之间、单位部门之间都能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体现出较高的党员干部素质。
二是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在镇党委班子的带动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意识,亲民、富民、利民的理念,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三是争先精神牢固树立。多年来,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自加压力、勇于创业的争先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管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不论是在顺水行舟时,还是逆境困顿中,都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四是廉洁自律得到巩固。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较好地维护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体看,全镇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工作作风是务实的、廉洁自律是合格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具体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还时常显现。
1、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先锋作用有所弱化。
2、受经济浪潮和时代冲击,党性观念有所淡化。
3、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减弱,开拓创新能力钝化。
4、少数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堡垒作用有所退化。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是忽视教育。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把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来安排,一味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忽视对党员干部正常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难到位,党员教育缺乏新意,以致党建工作象流水帐,开展活动如四季歌,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是轻视学习。少数党员干部重干事、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借口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理论学习,理论素质差。同时,业务学习也少重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是漠视管理。少数基层党组织,因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疏于对本单位党员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进出漠不关心,少数党组织甚至对党员的底数模糊不清,致使许多党员找不到“娘家”,组织生活没有着落,成为“挂名党员”。更有少数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二、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的思路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紧紧跟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中央、省、市和县委要着重加强乡镇党委党校建设工作,要重点考虑配备乡镇党委党校人才和拨付专门的培训经费,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心转移到乡镇,将乡镇党委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来抓。首先,着力研究乡镇和村居党员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党员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其次,着力配齐配齐专门的乡镇党建工作队伍,把他们从繁重的'乡镇事务
务中摆脱出来,把工作精力和时间全部放在党建工作上。第三,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真正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由乡镇党委书记负责的“一把手”工程,再采取多种形式把乡镇党建工作队伍培训好,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成人“三多三少”的特点,做到“三为主”。即根据党员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党员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党员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时要增强针对性,不能村干部和村支书培训内容一个样。三是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要在搞好常规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参观考察和实践锻炼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四是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党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实行党员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其在任职期内必须达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三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另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要跟上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再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反之,要采取教育、诫勉、调整等约束措施,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热情。
篇11:包村干部调研报告
新桥乡地处永城西南15公里,全乡18个行政村,6.5万亩土地,人口4.2万人,现有大学生村干部17名,其中党员7名,女干部11人,大学文化的1 人,从去年10月大学生村干部入村至今,半年的时间里,全乡17名大学生村干部能积极配合村委会,村支部,收取新农合资金,搞农业经济普查,参与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指导群众抗旱浇麦,防治手足口病,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从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现状
思想上的不适应。虽然说大学生村干部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个别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生活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培养锻炼欠缺,素质能力提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需要精心培育的队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处处遇到培育难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一是培养方式单一。在培育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以参与村内事务形式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是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虽然在培养过程中,内容上不断加以丰富,但整体上看还是缺乏吸引力,内容还不够全面,政治培训所占比重较大,仅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三是锻炼岗位缺乏。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中基本采用的是在一些村级事务处置过程中,由村干部以“传帮带”的形式加以培养,使得大学生村干部能学习到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无法真正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管理监督不足,工作压力和动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从调查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流于形式,管理监督的刚性不足。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管理水平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日常管理放松。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往往仅在年底对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平时不注意收集掌握情况,使得村级后备干部约束不严。虽然建有相应的考核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执行不严,应付了事,难以形成有力的威慑,也扼杀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大学生村部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村级党组织未能及时帮助纠正,放任自流。由于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干部自身出现消极现象,如有的认为我们就是一个名分、一顶帽子,可有可无,有用的时候戴一下,没用的时候丢一边,对工作缺乏激情;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平常与村党组织联系不多,只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表现不突出,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三、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 努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改革创新,为加强大学生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工作落实,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在村级层面上,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从大局出发,从农村发展前途出发,摒弃狭隘的个人观念,树立起“得人才者事业兴”和“培养好接班人也是大政绩”的观念。同时,要把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工作责任目标。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入手,加深群众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认识和了解,努力营造宽容失败,放手鼓励的有利于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成长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环境。一是要健全完善跟踪考察制度。要健全定期谈话制度。村书记每季度要对他们进行一次谈话,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要 求。要健全定期考察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要完善定期交流制度。每年要组织四次座谈会,畅通思想交流渠道,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二是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要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建立个人档案,收集干部基本情况、培养规划、思想汇报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及时更新,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结合平时的跟踪考察、访谈了解、考核评议等情况,实施优胜劣汰,确保大学生村干部质量。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大学生村干部三年培养规划期工作承诺等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同时,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经济待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供发展空间,做到既能吸引又能留住优秀青年在农村工作。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增强后备干部对农村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 感,让后备干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成才。
(三)搞好传帮带解决实际困难
传帮带制度,即每名大学生“村官”由一名乡领导班子成员、一名优秀村干部共同结对传帮带,当好思想与业务老师。一是在思想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转变角色,解决思想疙瘩,适应农村环境,使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法,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创造,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二是在学习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学习农业知识,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在工作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使其迈开步子、放开手脚、甩开膀子为农民群众出点子、带路子,寻求致富路,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困难。一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心农村。组织部门发挥“娘家”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指派专人为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村官”当翻译,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能力培训,确保顺心服务。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村党组织书记担当工作中的老师,负责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进行多岗位锻炼,安排他们负责发展党员、“育龄”人员管理、信息编撰等工作,使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尽快演好角色。
篇12:包村干部调研报告
一、新探索
1、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实现报酬工薪化。xxxx—xxxx年,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调整部分村级规模的通知》、《xxxx县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方案》、《xxxx县村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报酬待遇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将150个村撤并到100个,村民小组由648个缩减到504个,村常设干部年报酬平均达到3400元,较xxxx年前1xxxx元增长1.8倍,落实青妇干部年报酬专职720元、兼职480元,使村干部报酬实现了从无到有、由低到高。xxxx0年,研究出台《关于调整村干部报酬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对村常设干部实行基本补贴+奖励补贴+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年报酬将由人均3400元提高到10000元,其中公选村主要干部年报酬最高12600元、最低7xxxx元、平均10875元;“一肩挑”的年报酬最高13800元、最低8400元、平均12075元;非公选村主要干部年报酬最高10xxxx元、最低4800元、平均8475元;“一肩挑”的年报酬最高11400元、最低6000元、平均9675元;副职和文书报酬最高8560元、最低3840元、平均7005元。同时,奖励补贴与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挂钩,每升一个星人均奖励500元,每升一个阶人均奖励300元。对组干部年报酬由原来300元提高到1800元,青妇干部年报酬由原来720元提高到1xxxx元。在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的同时,适当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将村级办公经费按大小村由3000元、3500元提高到8000元、10000元;将青妇组织活动经费按每名妇女、每名青年各1元列入村级(社区)办公经费预算。xxxx2年,及时建立健全村常设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和农村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村主要干部基本补贴每人每月增加50元,,副职和文书基本补贴每人每月增加40元,村级办公经费每年再增加xxxx0元,按大小村分别达到10000、1xxxx0元,并对9个镇按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下拨党建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普调”后,县财政每年拿出576万元用于提高农村村干部待遇和办公经费,引起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2、健全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待遇保障化。在继续执行对连续或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30年和31年以上,年满60岁且正常离任的,每人每年分别发放600元、800元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范围,对连续或累计担任村主要干部10—、15—,年满60周岁且正常离任的,每年分别发放离任生活补贴360元、480元。建立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现任村主要干部办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保险缴纳标准由村主要干部按当年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自愿选择,县财政每人每年定额补助xxxx元,个人缴纳标准不低于当年农保缴纳最低标准。采取措施实行新老制度对接,在坚持自愿的前提下,对任职满9年的现任村主要干部,养老保险从第起补缴至xxxx9年,年缴纳标准为434元,县财政负担xxxx元,个人负担234元。xxxx年以后离任的村干部不再享受离任补贴。截止xxxx2年,全县共有259人享受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141名现任村干部享受养老保险补贴政策。通过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范围,进一步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解决了离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在职村干部吃上了“定心丸”。
3、实行全日制工作法和便民服务代理制,实现岗位职业化。以岗位职业化为要求,对村常设干部实行集中办公和全日制工作法,每月上班时间不少于22天,每天工作时间保证8小时,做到人人有事干、坐班有制度、工作有日志。对不能履行职责、不能专职从事村上工作的村常设干部,采取“一筛二推三承诺”办法予以调整。对村常设干部日常管理实行日考勤、周抽查、月报告制度,聘请监督员加强日常监督。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对村常设干部进行明察暗访,发现脱岗1次提醒教育,2次通报批评,3次以上罚xxxx元交县委组织部,作为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从而改变了村干部过去被动干事转变为主动找事做的局面,混日子、撂担子的村干部少了,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村干部多了,切实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问题。在全县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代理制,设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9个、村级便民公共服务站100个,聘请村民小组民情代理员504名,全面推行民事代理制、民情报告单、干部去向告知栏的“一制一单一栏”的便民服务措施,开发农村综合管理服务软件,实现了群众办事方便化、工作制度化、办事效率高效化。
4、建立务实管用的管理考核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以管理规范化为方向,每年年初按照村提村议—镇初审—组织部严审—镇村签订—公开承诺—广泛公示的“六步工作法”,由镇与村、村与组层层签订目标任务书,全面推行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以考核科学化为手段,强力实施以“双述双评”为主要内容的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年度考核办法,通过村述民评、村述镇评,把“下评上”与“上评下”、乡镇考评权与群众评判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考出了激情、考出了导向,使“双述双评”成为xxxx县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特有模式。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xxxx县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从领导体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印章档案管理、干部职数与选拔任用、干部教育培训与管理监督、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村级活动场所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村级组织基础工作规范化、决策机制民主化、队伍建设科学化、干部岗位职业化、组织管理制度化、阵地建设标准化。
二、新问题
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调查以及平时了解掌握,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对我县实施的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比较满意,但一些基层干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1、村干部被提拔机会少,政治上难“出头”。村干部身份“说官非官,说民非民”,他们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任用方面只能下不能上,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在职时倍受重视,退职后缺乏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近年来,全县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2名,选拔副镇长1名,仅占村常设干部总数的1%。
2、村干部报酬来源渠道窄,增资没“靠头”。财政转移支付是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办公经费的主要来源。xxxx县先后两次大幅度调资后,县财政负担从xxxx 年的211万元(村干部工资180万元、办公经费3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76万元(村干部工资451.2万元、办公经费124.8万元)。从xxxx7年下半年起,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多年没有变化。如果国家转移支付政策没有大的调整,省市不补贴一部分,再想提高待遇必然愈加困难。另外,在调研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反映,当前农村工作事务不断增多,管理服务范围扩大,发展任务加重,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相反收入与付出却不对等,强烈建议再次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
3、村级债务化解难,抓发展没“奔头”。调研中发现,全县除一少部分村有零星集体经济收入外,66%的村都是空壳村,县财政每年拨付的办公经费,70-80%用于订阅报刊,经费开支捉襟见肘,集体公益事业无钱落实,出现村干部“有心办事,无钱落实”的尴尬局面,村干部对群众许下的承诺不能兑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成为压在村干部身上的沉重包袱,也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新思考
1、择优提拔录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建议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乡镇副职的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鼓励报考国家公务员,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事业单位岗位定向从村干部中公开招聘。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干部,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享受乡科级副职待遇,仍然留在村里任职。
2、提高报酬标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议市上尽快研究出台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的政策文件,按照不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倍的要求,统一全市村干部报酬待遇标准(参考大学生村官工资,每年2万元左右),实行基本补贴+奖励补贴+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并建立健全村常设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村常设干部晋升基本补贴。对现任村干部统一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人限办1份,任职期间由财政负担,离任后自行续缴。对离任村干部,按工作年限一次性发放离任生活补贴,每年不低于1000元。对村级办公经费,可按大中小村或按人口,拨付不低于2万元的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及办公经费,建议由省、市、县三级按5:3:2的比例共同分担。
3、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级组织功能。建议建立地方财政支农补贴机制,每年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农业产业开发、新科技应用等实行财政补贴,并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整合市县帮扶部门资源优势,捆绑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化项目,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每年组织财政、经济管理部门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制定清欠还债、节支还债等办法。实行经济“反哺”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重点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支持村级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办旅游业、服务业、信息业等,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13:干部考察调研报告
一、对全市干部考核工作的总体评价
近几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市委组织部将上级有关精神与本市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办法,探索并初步建立了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工作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力地推进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归纳起来,全市干部考核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市委及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市考核工作迈上了良性发展的新台阶。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经常在一些重要会议和场合强调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市委组织部抓干部考核工作信心和决心更足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效果明显增强。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意见》、《关于发放年度干部考核奖金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考核工作的开展。目前看,考核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也倍受广大干部群众关注,干部考核工作的群众基础得到加强,考核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考核目标体系设置日趋合理,对基层工作的导向性逐渐增强。尤其是对县区的考核,通过科学设置考核目标,合理分配目标权重,实行量化考核,做到了统筹兼顾,重点突出,较好的引导了各县区广大干部群众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努力的方向,抓住工作重点,积极努力工作,发挥了较强的导向作用。
(三)评价方法得到明显改进,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得到提高。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推进了考核工作的民主化。,市委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实地考核的基础上,扩大了征求意见的范围,如征求各县区对市直部门的意见、市直部门对各县区的意见、省直单位对市直单位的意见等等。这样,既有“上评下”,又有“下评上”,综合了领导评价、部门评价、下级评价、群众评价,充分发扬民主,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公正。二是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体现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通过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县区考核目标进行了细化、量化,把考核目标分成三大项二十多个小项,细化了目标内容,并实行了百分制,对每一项目标赋予相应的权重,用分数来评价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这样,各县区目标完成情况的优劣一目了然,体现了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四)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不断加大,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得到加强。考核结束后,市委严格按照考核办法的规定,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增强了考核的刚性。一方面,与干部任用挂钩,为使用和调整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对考核优秀和较好的班子进行了通报表彰,并予以物质奖励,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对后两等次的班子及个人,按照规定进行了批评和处理,鞭策他们积极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这些举措,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考核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自我市干部考核制度建立以来,对确保上级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市委制定的全市发展战略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通过调研,我们感到现行制度还不够完善,应进一步加以改进。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考核指标体系不尽科学
突出表现在县区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过于注重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指标的考核也多局限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年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经济结构、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等关注不够;在社会发展指标中,缺少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指标;对开发区的考核缺少反映开发区功能特色的指标等等。这样的考核指标体系在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方面显得还不够适应。另外,一票否决目标显得过多,且有滥用的倾向,容易以偏概全,不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
(二)考核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
干部考核仍然以年终一次性考核为主要形式,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平时考核机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情况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上,重结果,轻过程,不能准确反映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真实表现。
(三)考核程序和方法还有欠缺
一是在标准执行上有偏差,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确实很优秀,但因为测评结果不符合条件,往往不能被评为优秀等次;反之,有的存在明显问题和不足,因为测评结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比例要求,也没有定为后两等次。尤其是有些干事业、敢抓敢管的领导干部,往往因为测评不理想而得不到公正的评价,造成考核结果失真,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二是民主测评方式有待改进。民主测评表一般都是当场集中填写,参加测评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个人真实意愿,没有营造一种能让知情人说实话的宽松环境。
三是个别谈话存在走形式的现象。在谈话范围上没有含盖各个层面的人员。尤其是人数较多的单位,仅仅局限于指定的中层以上人员,没有其他层次人员代表参加,没有做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加之受考核组人员和参加座谈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很难采集到真实的信息。
四是专项考核工作还有待统一、规范。突出表现在各职能部门对县区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尺度不统一、不规范。有的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专项考核办法,有的即便是有专项考核办法,在标准执行上还有把关不严的现象,导致对县区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总体评价失实。
五是在优秀比例的把握上过于死板。班子成员比较多的单位,副职领导干部由于优秀比例限制,难以评为优秀,与班子人数较少的单位相比存在明显的“苦乐不均”现象,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副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
(四)考核结果运用缺乏权威性。
一是考核结果滞后。年初进行上一年度考核,但考核结果一般要在下半年才能确定和公布,直接影响考核结果反馈等后续工作的开展,使得考核工作比较被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考核结果应有的作用。
二是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不利于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
三是考核结果反馈不到位。不能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向被考核对象反馈有关的考核情况,不利于被考核对象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对评为较好等次领导班子和称职等次领导干部的作用不明显,容易导致考核成为无关痛痒的例行公事。
四是连续三年优秀晋升一级工资存在不合理成分。容易造成班子成员“轮流坐庄”的现象,不利于调动多数领导干部特别是副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从客观上看,干部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县区与部门之间,工作职能、性质、环境、基础各不相同,很难制定一套十分完美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另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职位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个性化、多样化,每个岗位领导干部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难以横向比较等等,也难以用固定模式和方法进行评价。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核评价的准确性。
从主观上讲,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考核机构力量薄弱。从目前的考核工作看,组织部门既是干部考核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具体实施者。尤其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考核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但目前组织部门干部考核机构人员少,力量相对薄弱,没有足够精力对考核工作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也没有精力有效地开展平时考核工作;二是领导体制有待加强。目前看,仅就列入考核指标体系的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旅游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等市级工作领导小组不下十几个,而作为综合性最强的干部考核工作却没有类似的领导机制,相比之下其重要程度和权威性就打了折扣,这对整个考核工作开展不利。三是考核人员的责任心、业务水平对考核结果有直接的影响,抽调什么样的人从事考核工作,如何分组都直接关系考核结果的准确程度。
三、对策与建议
“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得,在于人。”管好用好干部,关键靠科学的制度作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标准,建立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大幅度提升干部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为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优秀人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当前,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关键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完善县区考核指标体系
县区考核指标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框架,突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最大限度地考虑指标的可考性,强化考核目标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在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万元GDP能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年平均转移农业劳动力数”等指标。防止片面追求GDP,加快农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考虑县、区、开发区的不同特点,在个别指标的设置上有所区别。比如三区,特别是北戴河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不是工业,因此在发展后劲上只考核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不考核千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率;开发区主要是工业经济,只考核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千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不考核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开发区增加投资强度指标,引导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发展工业经济,防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要控制和规范一票否决目标的设置,防止评价上的以偏概全。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在指标权重上,对经济建设仍然应该赋予较大权重,其中四县、三区经济建设权重可占总权重的45%,开发区占55%。
(二)改进考核程序和方法
1、强化综合分析,严格评价标准。无论对领导班子还是领导干部的评价,都要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严格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表现情况,坚决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
2、进一步探索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干部平时考核机制,加强对考核对象平时的了解。要充实干部考核机构人员力量,使平时考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通过个别座谈、派人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班子和干部的表现情况,特别是要注意了解领导干部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的表现情况;建立平时考核信息反馈制度,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承担评价任务的责任单位要定期向考核机构反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加强平时考核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分析,为年终考核提供有效依据。
3、改进民主测评和个别座谈的方式方法。民主测评要采取 “集中讲解、分散填写、统一收回”的填表投票方式进行。有条件的单位要在测评会场把参评人员的座位隔开一定的距离,消除干扰;没有条件的单位要允许参评人员回办公室填写,以便打消顾虑,让参加测评人员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评价意见,确保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合理确定个别座谈范围,选取各个层面的人员代表参加个别座谈。在个别谈话范围的确定上,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与领导班子所有成员进行座谈,必须与其所分管中层干部进行座谈,必须与直接分管及下属单位的中层以下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代表进行座谈(由考核组在考核前随机抽取,在人员数量上要有一定代表性)。考核人员要讲究谈话艺术,改进方式方法,力求收集到更多更真实的情况,让座谈人员对组织愿意说真话、能够说真话。
4、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考核目标专项评价办法。列入考核目标体系的目标评价责任单位,原则上要制定相应的专项考核办法。考核办法既要科学规范、有章可循,又要简便易行,避免加重基层负担。要规范计分方法。无论是单项目标还是其子目标,原则上都要对照“优、良、中、差”四个等次,按该项目标所赋分值的100-90%,89-70%,69-60%,59-0%的计分标准进行计分。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原则,防止和克服以数字论“英雄”。比如对开发区的评价,一是和自身比较;二是和全市平均水平比较;三是和同类开发区或全国开发区平均水平比较。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反对打人情分,反对搞平均主义。要建立专项考核评价责任追究制度,将专项考核评价情况与责任单位年度考核情况相挂钩。凡是不按规定办事,提供虚假数据和评价信息,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对单位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给予降低评价等次的处理。
5、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优秀比例。在坚持按照单位县级干部数分配优秀指标的同时,对评为优秀等次特别是领导干部人数比较多的单位,允许适当提高优秀比例;对单位问题严重,整体工作靠后的单位,取消其优秀指标。
(三)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
1、增强考核工作的实效性。年度考核工作一般要在当年底或下一年初进行,考核开始到考核结果公布,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个半月。
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到“有为的有位,无为的就无位”,真正把“凭党性、凭实绩看干部、用干部”的原则落到实处。
3、强化考核结果反馈功能。考核工作结束后,考核部门要对考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反馈谈话,说明做出评价的理由,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限期改进。谈话范围应包括:被评为后两等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虽然未被评为后两等次,但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等次与上一年有变化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与考核组评价意见不一致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4、应该改变“连续三年优秀晋升一级级别工资”的奖励机制。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一是参照省委组织部对省管干部的奖励规定(冀办[]23号),连续三年定为优秀等次的,严格按照国家人事部有关规定提前晋升一级级别工资;二是根据现有工资水平,比照连续三年优秀提前晋级的标准幅度,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可一次性发放元奖金)。
(四)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
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关系到广大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对干部考核工作要加强领导。要在市委统一领导下,专门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汲取经验教训,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委组织部干部考核科,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从管理体制上减少考核与干部任用脱节现象的发生。在考核办公室人员配备上,要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特别是注意充实一些有组织工作经验,又有经济管理业务素质,既有开拓创新意识,又有辩证思维方法,坚持原则、责任心强的复合型干部,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考核办具体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和实施。要强化对考核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对待并积极参与干部考核工作,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要建立互相协调、有机配合的工作机制和格局。各有关单位要有领导分工负责干部考核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干部考核工作要深刻理解,带头推行,切实维护干部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篇14:干部考察调研报告
一、我区干部考察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条例》,结合本区实际,制订实施了加强干部考察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先后建立推行了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考察公告制、年度考核制,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保证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质量,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但在干部考察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考察质量不高,甚至失真失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治素质公式化。当前,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没有明确具体的内容和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大体相同,都是公式化、概念化的评价,导致了干部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难分优劣。
2、工作能力认不清。考察中一般只侧重考察领导干部履行现有岗位职责的能力,对干部的发展潜能考察不够。 对干部能力的评价没有科学的分析认定,往往以学历代替实际水平,以经历代替工作能力,以数字代替工作业绩。
3、工作实绩看不准。有时在考察工作中对一绩多用、多绩一用、前绩后用和集体政绩个人用以及做表面文章,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的情况,没有准确识别和充分印证,导致 “实绩不实”。
4、廉政情况不掌握。考察中只侧重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社交、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不够,导致难以准确掌握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真实情况。
5、群众意愿不真实。在考察工作中受了解民意的方法、范围、环境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使有些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和个别谈话的结果有一定的“水分”,不能体现群众的真实意愿。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考察主体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有的考察者缺乏对干部考察工作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考察工作当作是领导选用干部的场面和形式,态度不积极,工作不认真,看领导脸色和意图行事,不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不如实汇报考察情况;有的业务能力不强,对干部考察的程序、方法、要求不熟悉,不能正确引导谈话对象反映真实情况,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有的知识结构不全面,对被考察对象所在岗位职责了解不够,相关政策、业务知识不熟悉,不能科学准确地评判干部的德才和实绩。
2、群众参与干部考察的积极性不高。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和思想障碍影响了群众参与干部考察的积极性:一是畏惧心理。有些群众对考察人员缺乏信任,担心自己说的话传到被考察者耳中而遭到报复,因而不敢说真话。二是应付心理。有些群众认为谁当官与自己无关,于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三是讨好心理。这种心理的人喜欢捕风捉影,谈话时处处揣摸分析“组织意图”,按“组织意图”反映情况。四是报复心理。平时因私人矛盾对被考察人心怀不满,组织上进行考察时就故意说坏话,借机报复。五是偏激心理。这种人不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而是以人划线,凭个人好恶说话。六是逆反心理。认为组织上用不用谁早已内定,考察只是走形式,因而什么也不愿说;有时对平时表现差、群众不认可的被考察对象,也故意说好话,其目的是希望他早日调走。由于上述心理和思想障碍的存在,一些干部群众在反映情况、评价干部时,对干部负责、对组织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意识日趋淡薄,使得在干部考察时听取真话、掌握实情的难度越来越大。
3、考察内容不够全面。在考察工作中,存在着考察的内容有时过分偏重于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忽略了对被考察对象在思想政治和品德等方面情况的掌握了解;有的考察的范围仅限于被考察人“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圈,而忽略了对其“八小时”以外社交圈、生活圈等方面情况的考察;有的考察的层次仅限于人所共知的表面现象的考察,而忽略了对一些深层次的比较隐秘的问题甚至是已暴露出来的蛛丝马迹的深入调查。
4、考察程序不够规范。从考察环节看,并没有严格履行《条例》规定的干部考察必须履行的基本程序,有简单化、程式化和突击性、临时性的倾向,实用主义思想较为明显;从考察时间看,往往集中在选拔任用之前和离任调任时,而对干部平时的表现考察了解较少;从接触层面看,同领导干部层面接触的多,同一般干部和群众层面接触的少。直接谈话多,间接了解少;从考察方式看,主要采取个别谈话、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听干部自己述职和看书面总结的多,采取个别谈话听情况多,注重专项调查,广泛听群众意见,了解上下左右方方面面情况的少。
5、评价标准不够具体。干部考察还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干部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衡量中对被考察者定性的指标多,定量的指标少,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要求的各具特点的考察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容易造成考察标准的多样化和随意性,难以准确掌握考察对象全部的、真实的表现。
三、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的对策思考
1、优化考察主体。考察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考察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考察者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熟悉组织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原则,提高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考察工作能力。组织部门要在严把“入口关”的基础上,通过岗位培训、定期培训和专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考察人员的政治、业务、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考察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能够掌握考察艺术和技巧,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以适应新形势下干部考察工作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对干部考察人员的纪律监督。党委和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对考察工作要实施有效监督,防止和及时纠正干部考察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要注重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干部群众反映或检举的考察人员在考察工作中的违纪行为,按职权范围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对利用干部考察工作之便谋取私利的人要给予纪律处分或法律制裁,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篇15:干部考察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xxxx市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中,从注重GDP增长转到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布局上来,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充分体现“显绩和潜绩”和“速度和质量”的有机统一,切实把干部的思想和精力聚焦到谋划推动科学发展上来,主要有以下3点做法:
1、追求“差异化”,注重可比性。对于考核内容,分区镇(乡)和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同时为确保可比性,在部门考核中,按照被考核单位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性质、业务特点,考核对象共分为党群部门、政府部门、垂直管理部门三大类。区镇(乡)除了考评综合先进奖外,还根据条线设置16个单项工作奖、企业贡献奖和特别贡献奖等。部门除了考评先进部门奖外,还设置嘉奖、特别贡献奖等。对科级干部的考核,区分职责分工,按正职、副职层面进行考核,确保同一类型的科级班子和同一类别的科级干部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2、追求“个性化”,注重针对性。采取“共性化指标”与“个性化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区镇(乡)类重点考核经济建设、民生幸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同时根据各区镇(乡)确定的个性化加分考核内容,加大了年度重点工作指标考核的权重,将个性化加分点与全市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的着力点更加紧密结合起来。部门类重点考核业务工作、共性工作目标、效能建设等方面内容,其中业务工作考核分年度目标考核、督查考核、市领导考核3个方面,共性考核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等4大类14小类进行评价,同时根据部门工作在南通县市排名、重点工作突破等内容,进行加减分。
3、追求“多元化”,注重准确性。在由考核牵头部门组织打分,市考核领导组办公室汇总排名的考核办法基础上,加大对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的考核督查力度,全力推动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设立效能评议环节,推行“下评上、基层评机关”等举措,将市直部门与区镇(乡)分开,全面检测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完成情况。对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导向性、操作性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面对当前干部考核所遇到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仍然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达到考准、考实、考真的要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考核指标上仍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共性指标多,个性指标少,同一考核指标“一锅煮”和“一刀切”的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地存在,这方面主要在于个性化指标的确定较难,可比性一般;考核指标还是往往从大而全出发,重点不突出,所涉及的考核内容涵盖面较宽,这方面主要是各类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设计过分要求考虑细致、面面俱到,反而凸显不出核心指标的重要性和导向性。
2、考核方法上仍不够全面。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不紧密,日常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单位考核数据依然存在“水分”问题,间接影响了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和群众认可度。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不紧密,现阶段的考核中较多运用定量考核,而定性考核的指标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对领导干部主观能动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评价。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结合不够,由于考核往往集中在年终,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考虑到成本因素和可操作性,在吸收群众广泛参与考核工作上做得还不够。
3、考核结果运用上仍不够充分。虽然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但往往是奖优不罚劣,对班子评价排名靠后的部门和领导干部个人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措施,问责的手段还不够多,常常采取的是无关痛痒的诫勉谈话,动真格的比较少,考评结果与干部选任结合不够紧密,往往造成提拔使用、评先选优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因此,对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触动不是太大,考核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4、考核“潜绩”上仍办法不多。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进考核方式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虽然,我们近年来也在“潜绩”的考核中做了些有益尝试,但客观来说,相对于“显绩”而言,“潜绩”多是“能见度较低”的工作,较难将其量化分析,缺乏较为有效的考核手段,而“潜绩”往往又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只有“潜绩”的增加了,“显绩”才有增长的后劲,因此,对于干部“潜绩”的考核势在必行,而又办法不多。
三、思考及对策
建议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即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干部考核质量、选准用好干部的必然选择。为此,对于就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以下3点建议:
1、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突出导向性。一是围绕工作中心,确保考核指标重点突出。要坚持“中心工作在哪里,指标跟进到那里”的原则,特别是个性化指标中,更要加大对全市中心工作任务的细化分解的体现,确保通过考核,推进各项中心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合理划分类别,确保考核指标全面科学。要进一步加大差异化分类考核的力度。在市直部门的考评中,建议不简单的按照党群、政府、垂直这3个类别划分,而是按部门所承担的工作性质、部门规模、工作量不同等进行调整划分,使之更具类比性,例如按照城建口、财税口等条线进行划分。在区镇(乡)的考评中,继续加大个性化考核指标的占比,结合所承担的以及落户在辖区内的全市重点工作,设置相应的个性化考核指标,从而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地区的综合发展情况。三是广泛征询意见,确保考核指标凝聚共识。年初考核指标初步确定后,要广泛细致地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查漏补缺、修改完善。
2、改进完善考核方法,突出准确性。一是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改革现有的年终集中考评一锤定音的单一考评模式,通过定期研判、中期集中督查、重点任务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目标任务的过程管理,并将考核情况以一定分值计入年终考核结果。二是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综合分析,做到“既看数字,又不唯数字”,注意把当前工作和长远影响,民主测评结果,相关部门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审计和专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既考核已经取得的“显绩”,又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着力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坚持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一方面,继续通过述职述廉、实地考察、个别谈话等多种方法,全面深入考核了解干部。另一方面,扩大群众有序参与,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和考核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
3、充分运用考核结果,突出实效性。一是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分析研究。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结各领导班子的特长优势、缺点不足及发展态势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帮助不断改进提高。二是加强与考核对象的思想交流。根据综合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重点抓好“优”、“差”两头。对于综合考评成绩较好的同志,要予以鼓励;对于考评成绩较差的同志,要敲敲警钟,帮助他们查找问题,积极改进。三是加强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运用。严格落实年度不同等次结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之间的奖惩制度,注意拉大不同等次结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之间的奖惩力度。对绩效考核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优先评先评优;对绩效考核差的,给予整顿、调整或诫勉谈话。通过考核,畅通干部“下”的渠道,从而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坚决杜绝“庸、懒、散、推”等懈怠现象的发生。
★ 八项规定自查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报告(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八项规定 四风2024-04-05
党的六大纪律对照检查2022-10-05
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心得体会2022-04-29
党员作风自查报告2024-02-06
财政局党建工作计划报告2023-10-17
督导组组长在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2023-08-28
四风四气对照检查材料2023-09-22
反四风领导的讲话稿2022-04-30
乡委八项规定自查自纠报告2022-04-30
八项制度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