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一是什么节日

时间:2022-11-23 07:51: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月二十一是什么节日(精选12篇)由网友“洋葱骑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三月二十一是什么节日,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三月二十一是什么节日

篇1:三月二十一的杂文随笔

三月二十一的杂文随笔

面试本身不一定具备特殊的意义,我说的不是对企业本身的影响,而是对求职者自身的所带来的乐趣。

面试本身不就是苦与累的综合体吗?这也行是许多求职者最真实的写照了,不过面试所带来的乐趣隐匿在广大的求职者为之佩戴的面巾之下,我们不得而知。

面试本身是一则故事,一篇短篇小说,具有了起因,经过,结果,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构成因素。

它不仅需我们具备广阔的地域知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而且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到这一场劳动之中。

面试的过程受多方因素影响,求职者的钱财以及意愿,面试的时间以及地点,天气的好坏,企业的要求以及人情关系,和hr本身业绩考核等都可能让我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绝大部分的求职者都会觉得面试是一件吃力不讨好,却不得不去面对的.累儿,正因为千万个岗位亿万个人,不得不遍体鳞伤,纵然面试伤他千百遍,依然待面试如初恋。

随拍

面试是一件费钱费力费时的事情,我们历经初升的太阳到黄昏日落时;我们途径繁花似锦的都市到乌烟瘴气的郊区;我们看着钱包里的人民币一分一分的不翼而飞,疲于奔命。

你可能会说写到现在,面试的乐趣在哪里?

面试也许让你历经风雨磨难,四季寒暖;

面试也行让你体验行者无疆,成败喜悦。

面试的乐趣,在我们各自身上,在我们各自所处的环境里,当你发现那一点乐趣时,请一定牢牢的记住:

这就是面试的乐趣。

iPhone拍摄

有太多风景不及回顾

在萧瑟处 回望来路

风雨天晴都无

这场名叫人生的旅途

哪里是驿站供我驻足

不知不觉 开始羡慕

花间蝴蝶飞舞

这场名叫人生的旅途

——夏小虎《这场名叫人生的旅途》

篇2: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说法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日,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说法二: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说法三:西王母蟠桃会日

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说法四:上巳节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著名的兰亭雅集就是在这一天。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说法五:灵界大节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有一种邪病是中邪人一到灵界大节的时候就开始闹邪病,灵界大节就是三月三九月九这俩个节日,这是佛教道教民间仙家都过的节日,也可称为是灵界大节日,有一类中邪者一到三月三、九月九就闹邪病,这类人群基本闹邪病和灵界有关系,中国北方多少和地仙有关系,就是我们知道的胡,黄,常,莽,等等动物修成的仙,这又涉及到出马仙堂口问题,保家仙问题,半堂口等等和仙堂相关的问题了,这类邪病也是依理用法,有说和,有需立堂口,有需要捋堂口,有需要清堂口,甚至需要驱走等等。

说法六:真武圣诞

《搜神记》卷二,谓玄天上帝“三月初三日生”。明初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亦谓:三月初三日,北方镇天真武诞生。元末明初之《玄天上帝启圣录》及明中叶《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所载相同。古街老巷游荡着神仙附体的雷人。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真武大帝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说法七:女儿节

三月三也是中国的“女儿节”。上巳节自西周以来就是女性色彩浓重的节日,汉族人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的《丽人行》传诵已久。宋代欧阳修也在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diàn)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由于后来宋明理学的压制,三月三的民俗在汉族逐渐衰微,“女儿节”渐渐消沉。现在,在日本、韩国每年这一天仍然举行种种节日活动。日本以“女祭”为名纪念庆贺,而且早已作为他们国家的“无形文化财产”加以保护。

说法八:中国情人节

也有人把三月三视为中国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有两个:一个是农历的三月三;一个是农历的七月七。农历七月七因传说牛郎织女相会而演化的情人节,早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了,而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也是由来已久。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

说法九:少数民族节日

三月三,同时又是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流行在壮、侗、布依、水、仫(mù)佬、毛南、苗、瑶、畲(shē)等民族中间。

壮族,一般在这天赶歌圩(xū),搭歌棚,举办歌会,让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传说壮族历史上有位歌仙刘三姐,又称刘三妹。她擅长歌唱,三位秀才来对歌,都败在她手下。后来她骑着鲤鱼上了天,在广西一带留下不少佳话。后人纪念她,把三月三叫做“歌仙节”。

侗族,多在这天抢花炮、斗牛、斗鸟、对歌、踩堂,又称“花炮节”。

布依族,在这天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色糯米饭,各个村寨之间,好几天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shē)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畲族三月三称“歌节”,又称“乌饭节”。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1、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

2、三月三与越南一河之隔的边陲广西防城区瑶寨高林村瑶族同胞每年“三月三”都举办隆重活动。热情的瑶胞们吹起喃嘟嗬,打起陀螺唱起歌,用香浓的米酒,特色的瑶家菜喜迎八方来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广西各民族欢庆的歌节。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所唱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唱。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男女青年山歌对唱,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绣球则是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歌圩上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篇3: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相传是黄帝的诞辰,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在溆浦,说到三月三,就一定要吃鸡蛋。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 每年农历三月三,中国人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据说:三月三,吃了鸡蛋不头昏哦,

荠菜,别名地菜、野荠、护生草,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传统佳蔬,被誉为“菜中甘草”。

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食用。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还有另一种说法: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等,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篇4: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传说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代汉族曲水流觞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e(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M(病),为大e”(《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篇5:三月三节日吃什么

三月三吃什么

1、艾叶糍粑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南宁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也有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2、蕉叶糍

蕉叶糍是壮家民间风味小食,南宁街头巷尾随处可以买到,也是南宁人的家常早餐的选择,磨好的米浆加糖搓匀,用蕉叶包成长条状,放到蒸笼上蒸,蒸好的蕉叶糍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儿,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叶糍有花生馅或者芝麻馅的,也根据各人口味,有咸和甜两种。

3、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4、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人才能健康,不生病。这种美好心愿代代相传,使这种千年旧俗延续至今,演变成祈求康泰的地方特色风俗。

三月三文案

1、三月三,祝你元气满满,幸福满满,生活一切都美满!

2、三月三,上巳节,花正娇,你正好!

3、三月三,愿所得皆所期,所失亦无碍。

4、三月三的记忆,愿能温暖你。

5、今日祝福三月三,鲜花蜂蝶扮春天!

6、三月三,上巳节,风微起,春正长。

7、愿你像春天一样更加自豪,快乐地陪伴你。

8、三月三,一世情缘相伴永远。

12、春日里,愿幸福尽情浏览,好运时刻萦绕身边。

13、愿你年年春花灿烂,月月平安如意,天天好歌相伴!

14、三月三,咬一口春天的味道。

15、又是一年三月三,一江春水暖,一世爱相伴。

16、三月,愿所有美好都如期而至。

17、花开三月三,春光暖人心。

18、美在冬天之后,飞来春天,暖在沉默之后,融化时间,梦在昨天之后,走到今天,我的祝福经过岁月送到你的身边,春的季节,愿你健康快乐。

19、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也许你真的知道装作不知道,也许你情愿不知道,但是我不得不让你知道,我真的很想你过得很好。祝福你每天都会笑笑笑!

20、春风和气和风春,福寿双全双寿福;清风轻雨轻风清,延年益寿益年延;财气旺旺旺气财,名就功成功就名。祝福朋友事业蒸蒸日上,财运亨通,健康长寿!

21、快乐如风,天天吹来吹去;幸福如雨,每次痛快淋漓;好运如月,高悬天际透亮美丽;健康如阳,红红火火,充满力量!祝你天天开心,天天快乐!

22、阳春白雪情意纯,炎炎夏日信笺展,桂花飘香把酒饮,结庐夜话冬日暖。朋友是轮回的季节美,朋友是匆匆的岁月痕,不是天天联系,但会常常关心。愿万事如意吉祥顺心。

23、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天的气息浓浓地包围着我们;草长莺飞,百花吐蕊,春天的灿烂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愿你幸福,平安!

24、喜鹊在枝头。春风杨柳燕影斜。风如酥,花似火。十里桃花相映红。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

25、春天里,花是香的,草是绿的,你是幸福的,我是知足的。春天里,风是暖的,天是朗的,你是健康的,我是快乐的。祝你春天过的健康幸福!

三月三日记

又是一年三月三。缠绵了一周的雨雪天气终于远去,大地回春。蓝湛湛的天空水洗过一般,几朵飘飘悠悠的流云,远方的山峦泛出淡淡的绿色。阳光照耀着大地,微风轻抚着河堤,沐浴在这温润的三月里,如同小时候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河水淙淙的流淌,如同一支生活的赞歌。一河两岸的柳枝已抽出新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嫩绿。长堤上,户外运动者,缓慢地奔跑着,脸上挂满了春天里的晶莹的`汗珠。

行人迈着闲适的步伐,徜徉在洁净的公园里。不时舒展一下身姿,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嗅一嗅春天的味道。打两下太极,扭一扭自己的腰肢,领略沿途的风景,拿出手机记录下春天的模样!

年轻的夫妻带着孩子,趁着东风,放飞孩子哭闹了一个冬天的风筝,牵着长长的丝线,奔跑者,跳跃着。

渐渐的,天空中的风筝多起来了,孩子也多起来了。春天是孩子们的季节,春天是孩子们咯咯的笑声,是三月里放飞天空的风筝!

篇6:关于黎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对于黎族的三月三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第二种说法称,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

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目录

三月三各民族的节日习俗

汉族

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虽然现在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黎族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春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猎物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

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壮族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至今,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返回目录

三月三柳州哪里好玩

大龙潭

位于广西省柳州市,距市中心仅三公里,大龙潭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风景游览区。

大龙潭风景区别具匠心地以广西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风物民俗为主要建园内容,融少数民族风情特色与秀美的自然景色为一体,代表性自然景观有“一湖”“二潭”“二十四峰”;代表性民族风情文化景观为“鼓楼”、“龙潭风雨桥”、“木楼民居”和“轻松山房”等建筑组成的侗寨等。

都乐岩

都乐岩风景区位于柳州市南12公里处都乐村旁的山腹里,都乐岩并非一个岩洞,而是这里溶岩群的总称。景区由12座山峰、46个岩洞、一段3400米长的清溪和4个人工湖组成,方圆10公里。景区内群山环抱,峰峦逶迤,四季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兼有山、水、林、洞、石之美、大自然景观极为丰富、田园风光浓郁的游览胜地。

柳侯公园

柳侯公园位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北岸,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也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它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柳侯公园是广西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公园。

柳侯公园不仅具有园林休闲功能,还有群众文休活动、历史纪念、传统文化传播等多方面社会教化功能。以柳宗元文化为主线的传统文化与优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深受人们喜爱。

三江鼓楼

三江鼓楼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三江鼓楼属木质结构,以榫穿合,整座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几层至几十层不等,以单数居多,呈四面、六面或八面形,一般高十多米,最高者达几十米。形似宝塔,巍峨壮观,飞阁重檐,结构严谨,做工精巧,装饰细致,色彩朴质。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

<<<返回目录

篇7: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节”。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和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篇8: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上巳节、壮族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风俗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3、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4、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5、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6、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三月三吃什么

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而荠菜的谐音是“聚财”。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荠菜煮鸡蛋不仅可能祛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因此,民间有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民谚。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三或清明节,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五色糯米饭,因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壮族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但因语言差异,不同地域的壮族人对五色糯米饭有不同的称。有的叫糇能,还有的叫乌米饭、青精饭、五色饭、花饭等。

蒿子粑粑

传统江南——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每年三月,家人采来粑粑蒿的嫩叶,洗净,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圆的粑粑,放入锅内,用旺火蒸熟,吃起来软糯香甜可口。而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是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灵所侵。

艾叶粑粑

三月三是壮族人的歌节,是家庭祭祖祈福的节日,这一天也会吃艾叶粑粑。艾叶是一种中草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材,南方人素来就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作的美食。用糯米粉做的艾叶粑粑就是今天我们要吃的传统美食。

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将鸡屎藤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屎藤面。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篇9: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人们对农历三月三的第一概念,应该知道它是上巳节。古先秦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初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用沐浴治疗女性的不育症和去灾。政府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

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同时众人结伴,手持兰草在水边参加和观看祓禊,成为约会的好机会。早在公元前的周朝,农历三月初三就被确定为国家法定的情人节,当天全国的青年男女都会在当地参加聚会,互相寻找中意的对象,而这个节日比公元270年2月14日古罗马的情人节要早1000多年。

李白有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

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束语:由此可见,自我国古代至今,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辟邪祈福的节日,更是男女之间交游定情的日子,是我国最古老的情人节,甚至比西方的情人节更要早千年时间,可谓是源远流长。

篇10:海南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海南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即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海南岛的主要少数民族是黎族、苗族和回族。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原住居民,黎族也是海南岛上独有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约124万。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后裔发展而成。目前海南岛上的苗族人口约7万人。生活在海南中部山区和黎族居住地的周边。海南岛上的回族大多数居住在三亚的羊栏镇,人口1万左右。

海南“三月三”节

海南“三月三”节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节的.由来

“三月三”历史悠久,宋代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相关的记载。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

说法一

上古洪水时期,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

说法二

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

说法三

据说三月三是为了纪念黎族的远古祖先”黎母“诞生、庆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举行的节日。

“三月三”节有什么习俗?

”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兰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乐器来欢庆佳节。

白天,小伙子们打鱼,姑娘们煮饭烤鱼,然后将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岩洞口,祭拜祖先。同时,青年男子背枪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猎物,把猎物献给心爱的姑娘。当夜晚来临,山坡上、河岸边,青年男女燃起熊熊篝火,姑娘们身着艳丽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镯头,小伙子腰扎红巾、手执花伞,开始欢庆活动,在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跳起了古老独特的竹竿舞、银铃双刀舞、槟榔舞、打柴舞、打猎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

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男女青年各坐一边,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如果双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赠送信物。姑娘们将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腰间,小伙子则把耳铃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阿妹的发髻上,相约来年的三月三再相会,

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庆祝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

“三月三”节要吃什么?

鱼 茶

黎人大多嗜酸,擅于采集各种天然食材制成“酸菜”,而且并不局限于野菜、水果,甚至连鱼类、肉类也能做成酸菜。“鱼茶”便是黎家人最喜欢用来款待客人的招牌菜肴,同时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味小吃。米饭和鱼块掺在一块看似普通,然而经过腌制发酵后却产生了奇妙的味道,初入口时会觉得酸怪难以接受,但就像臭豆腐和怪味豆一样,鱼茶闻时虽臭,却越吃越甘美鲜香,仿佛上瘾一般根本停不下来。

竹筒饭

竹筒饭是海南黎族传统美食,通常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制作。用山兰稻打出的“香米”或上等的糯米配以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渐焦,米香、肉香和竹香混杂着飘散开来,令人垂涎欲滴,“一家香饭熟,百户闻竹香”便是对黎家竹筒饭最贴切的赞誉。

烤全牛

黎族人以牛和铜锣作为财富象征,拥有得越多就代表着社会地位越高。所以,“烤全牛”一般只有在重大祭祀活动中才会出现,如果您有幸碰上,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用秘制腌料腌制过后的肥嫩牛肉经过几个小时的均匀炙烤,再配上一点点蘸料,外酥里嫩,焦香鲜美,绝对能排上最令人难忘的美味TOP10。

苗家三色饭

三色饭是海南中部山区苗族人民的特色小吃,一般是在农历“三月三”期间制作和食用,是苗族人民用来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性食品。苗家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红蓝藤、黄姜和三角枫汁液。饭团入口甘香甜滑、形态美观,是开胃去火的清凉食品,极具苗族风味。

山兰米酒

山兰酒用黎话称为“biang”,黎族同胞依山傍水而居,酒采用所居山区的山兰稻谷酿制。制作时,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用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装进坛里酿制。逢重大节日或是迎接宾客,热情的黎家人便取出来与客人一齐痛饮。山兰酒根据存放的时间长短味道而不同,刚酿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时是甜的,入口醇香、甜中微辣、辣而不燥,可滋补养身、去湿防病,尤其适合女性饮用。

鹧鸪茶

鹧鸪茶可能是海南当地最接近自然的茶叶了。早在十五六世纪的明代,琼岛中部五指山脚下黎苗人民世代居住的广阔地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一踏进这块土地,首先就听到鹧鸪鸟的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就把这广阔的地区叫作“鹧鸪啼峒”,把当地黎、苗族人民上山采摘用来制茶的树叶叫做鹧鸪茶。鹧鸪茶药香浓郁,冲泡后汤色清亮,饮之口感甘甜、余味无穷,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利胆等功效,是理想的解油腻、助消化保健饮品。

海南哪些市县有“三月三”节?

在海南,陵水,白沙, 五指山,三亚,琼中,乐东,保亭,昌江等市县会欢庆“三月三”节。“三月三”活动主会场在白沙,以“山水黎乡·绿韵白沙·欢乐三月三”为主题,活动时间从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至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五),历时3天。

篇11: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我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时称这天为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那么,在这么多民族中,三月三又是什么节呢?

“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一大节日。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一大节日,“三月三”比“二月二”更有名,要说“三月三” 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福安畲族“三月三”文化节

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三月三,亦是壮、侗、苗、布依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木棉红绯绯,八方歌手来相会。绣球牵动千家情,壮乡歌海浪花飞”。壮族在农历三月三举行歌圩节,人们除蒸五色糯米饭和红鸡蛋以纪念祖先招待亲友外,主要是举行“歌圩”活动,盛装的男女青年对唱终日,以歌代言,选择对象,会见情人。

侗族“三月三”男女对歌

三月三,是侗族社交游乐节日。清晨,姑娘们到菜园采来半篮蔬菜,洗净,穿戴打扮好聚在莫嘎树下,等在那里的小伙子们伺机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便与姑娘约定还篮日期,届时回赠水果与布料。从前有对青年男女相爱,而女方妈妈将她许给一富商,定于三月初四出嫁。初三这天,相爱的这对情侣在莫嘎树下,悲愤欲绝,跳潭殉情。为纪念他俩,每年三月三,当地青年便来到这里吹笙对歌,挣脱了包办婚姻的枷锁。

三月三,又是黎族传统的郊游节。相传洪水时期,天妃和观音兄妹,飘泊在五指山区,幸免于难。为了传宗接代,妹妹脸刺花纹,使兄认不出来,配成夫妻,生儿育女,刀耕火种,使五指山富饶起来。此后,每年三月三,黎族青年便带上竹筒香饭,手打花伞,来到五指山上,迎接春天。

三月三,也是朝鲜族人祭祀祖先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上山采集金达莱花制作成花面食品,用以祭祀。同时,家家备酒菜,举行春游活动。阳春三月,延边各地山花烂漫,风光明媚,春游之人,踏遍青山,留连忘返。

三月三是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的苗族、瑶族的“花炮节”。这天,人们喜气洋洋地观看或参加富有特殊竞技性、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抢花炮比赛。花炮是个直径约6厘米、外缠彩绸的铁环,点燃火药后,铁环被轰到场地上空。当铁环坠下时,凡拾夺者便得分。

三月三,彝族人民欢聚河边,跳起舞蹈,青年男女寻侣言情。海南岛的黎族群众在当天举行集会,预祝丰收。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重庆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在英德市英红镇华侨聚居区域,妇女会在三月三当天收集艾草、苎麻、路边青等多种植物的叶子,和米粉做成粿子食用,据说能去百病。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篇12: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的起源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 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壮族三月三”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到三月初三各族群众都会穿着鲜艳民族服装,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三月三的传统特色小吃

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的,让人看着都觉得好想吃,虽颜色鲜艳,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

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八宝鱼生

武鸣两江镇的八宝鱼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丝、萝卜丝、酸姜丝、香菜、紫苏,还有自腌的柠檬、酸梅,这些配料与鱼生拌在一起,吃起来可谓五味杂陈。

艾叶糍粑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南宁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也有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凭祥竹筒饭

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鸡屎藤面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面,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面是选用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鸡屎藤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当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除了面,还有鸡屎藤糍粑。

壮粽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也是用来祭祀拜祖的食品。壮粽比我们一般吃的粽子要大很多,一般要几个人一起吃才能吃完。

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作文

清明节和寒食节区别 清明节是寒食节吗

女神节祝福语一句话

寒食节是清明节吗

三月三各民族习俗一览

清明节意义的作文

三月八日妇女节祝福语

38妇女节真心祝福语文案

五一问候短信

56个民族有哪些

三月二十一是什么节日
《三月二十一是什么节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月二十一是什么节日(精选12篇)】相关文章:

38妇女节活动文案2023-07-01

38妇女节文案2022-11-24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2022-07-05

38妇女节暖心简短祝福寄语2022-05-08

有关植树节的节日活动策划方案2022-12-20

十一月请对我好点的说说2023-04-24

同事祝福语2022-09-12

清明节什么时候扫墓最好2022-12-19

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2023-11-20

寒食节起源和由来介绍2023-09-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