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

时间:2022-11-23 07:56: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反思中(精选15篇)由网友“路过的云吸猫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反思中,欢迎阅读借鉴。

反思中

篇1:学习中反思

关于学习中反思

学习是为了提高,提高是为了指导工作,几天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刻地认识。

一、对应试教育仍然认识不到位。

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很不到位,站在国际范围、站在高科技创新角度、站在理论的高度,我们会真切的感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作用,扼杀了多少人的创造力,我们应该也必须摒弃应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

二、必须完善评价体系。我们虽然也有评价,但不系统、不科学。

1、学校评价体系是个双刃剑,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人才的培养但反过来会严重阻碍这一切。所以必须再进一步认真学习,结合实际修订评价体系。

2、三维目标中的评价往往被忽视了,或者即使有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缺乏实际运用,因而课堂目标得不到很好的.实施,也使课堂效率大大折扣,因而必须加强这个环节。

三、加强教研,建高效课堂。

虽然也重视教研活动,但是仅仅局限于同学科之间的研究,而且有些形式化,听了报告之后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必须加强横向交流,既包括学科与学科间的交流,也包括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打造特色课程。缺乏特色就会平庸,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是一所平庸的学校,我们应该结合地域特点,全力依靠当地的优势资源,倾力打造特色课程,我们应该也必须打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课程。

在这方面我们也试图做出改变,但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坚持的精神,我们拥有丰富的石油、有地处黄河三角洲的的地理优势,完全可以充分利用。

学后反思,学以致用,不虚此次培训。

篇2:在反思中成长 在成长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成长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成长中反思

作者/梁润仙

著名教授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面对的是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其个体性的差异,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面面俱到,肯定会有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点拨不到位等问题出现,怎样查漏补缺,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明确失在何处,得在哪里,失之及时整改,完善;得之,予以发扬;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工作中的反思:

一、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在设计安排上是否合理,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如我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由于这课内容较长,难理解的句子较多,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我反复研读教材,又搜集李博士的事迹,深深被他的奉献精神感动。但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呢?通过反复读课文,我设计了问题: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做好批注,大声朗读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一下子抓住重点,学生通过抓重点句子来突破难点。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桥”的意义,我还从网上搜集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互帮互助的资料,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感受到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在执教《牧童与画家》时,课堂上的.灵机一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牧童与画家》主要写了牧童在大画家戴嵩面前,敢于直言不讳指出画的缺点和戴嵩虚心好学的品质。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小黑板上重点要讲的一个句子竟然发现有一个错别字,“暖”字写错了。这真是教学准备的失误。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何不见题发挥呢?于是我向学生提问:“文中的牧童很勇敢,发现错误大胆指出,我们二(6)班肯定也有像牧童一样善于发现、敢于指出问题的同学,看看在哪里呢?”果然,一位同学把手高高举起,大声说道:“老师,您把“暖”字写错了。”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像这位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乘机引导:“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而且勇于在课堂上给老师提出问题,很了不起,你也像小牧童一样值得我们学习。”课后老师们都觉得,我把课堂失误巧妙转化为教学机智,值得借鉴。

三、教学后的反思

在教后进行反思,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理论、设计及思路,常常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常常借鉴名师和其他老师成功之处,弥补自己教学中的失误,力求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的过程,更是一个促使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为了语文教学,我将努力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与磨砺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实验小学

篇3:新课改 反思中前行

新课改 反思中前行

中国第八次课改进入第三年。从的27个省市(自治区)38个实验区,已发展为29个省市(自治区)1600个实验区。如何处理先进的课程计划和相对落后的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的关系,成为课改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难点。7月5日,北京电视台“空中培训”节目中,北京教育学院邀请课改领导、专家会同实验区领导、一线教师、家长将进行专题对话。在录制现场记者发现,来自各界对新课改的关注和期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这样深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      ■新课改倡导的是合作、参与,管理上就要采用“扁平组织机构”,减少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合作学习并不仅仅为解决大班额问题,这不是一种技术形式,而是集体环境的一部分。     ■实验老师们一定不要把自己定位为不是专家,你要有自信----“我也是资源”。你在第一线,专家不一定比你行。  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刘兼:      ■尽管城乡之间观念有距离,有落差,但这恰恰证明了我们过去对体制的反应较慢。    ■单一试卷再也不能反映学生的素质,评价的目标,一是基础性发展目标:品德、合作、自主、健康等;二是学业性发展目标:各学科双基。     ■教师要增加专业自主;对于专家,我们提倡的是“专业”引领,而不是“专家”引领。  A学校发展不平衡VS“扁平式”管理      主持人李方(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新课改无论在教育内部,还是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很大反响。作为北京市三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的海淀区,近一年是如何实施新课改的呢?     孙鹏(海淀区教委主任):海淀区开始在小学、初中一年级实施义务教育新课改,覆盖了全区250所学校的4万名学生。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最重要的是服务,要为新课改、为实践者创造宽松的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三服务”:一是在经费上,今年拿出预算500万元作为课改的专项经费;二是在体制上,小学改革评价机制,初中保留中考自主命题权,制定适合课改的评价政策;三是在科研上,全区有100多个课题,充分发挥海淀的地域优势,争取与大学合作。     经过一年的实施,我们发现课改在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这可能关系到学校的管理理念、校园文化。     朱慕菊:课程改革最终是在课堂,因此它的切入点就是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过去我们把教师看作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否有点“消极”?学生在成长,教师也要成长,不断充实、升华,教师要首先确立自己的角色,变化角色。其次,校领导要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把教师放在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校领导管理方式的变化。     我们曾到学校和教师座谈,问老师:校长和你们交流多吗?帮助大吗?有的老师说,校长很少和我们交流;有的老师说,我们校长很棒,但我们有些敬畏。我们学校多年来是层级管理,从教师到年级组,到教研组,到教学主任,再到校长,结构层次多,反应慢,缺乏交流和指导,提高就慢。新课改倡导的是合作、参与,管理上就要采用“扁平组织机构”,减少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刘兼:“扁平式结构”的实质就是建立民主、开放,合作的伙伴关系。校园文化包括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两个方面,而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是生动活泼,还是死气沉沉,就看对课程文化是怎么认识的。我们传统的优秀学校,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强调严格、规范;而新课程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必须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参与,过去相对落后的学校就有可能走到前边,有的优秀学校如果不及时调整,就有可能落后。  B课程内容“都市化”VS教育公平      主持人:课改的不平衡不仅有学校管理上的差别,还有地域的差别。我们曾采访过新课改实验区的延庆县领导,他们认为,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看,它和农村的教育是有距离的,如教师素质、教学环境、学生活动空间等,农村都是相对落后,有的农村教师认为课程内容有些“都市化”。如何处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相对落后的教育资源的关系?     刘兼:说起民主、合作、开放这些名词,好像都以为是外来词,但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从乡村开始,甘肃、贵州等省开始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尽管城乡之间观念有距离,有落差,但这恰恰证明了我们过去对体制的反应较慢。    对此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选适应性强的教材;第二个选择,教材只是提供一种案例,不一定要照着它讲。比如讲加法,教材讲两辆“轿车”,你就可以讲两只“鸡”,教材需要教师自己加工、选择,会创造性使用。再如,海南没有雪花、东北没有椰子树,是否因此可以不讲?孩子有权知道别的地方不一样,因为他将来总有一天要走出农村的。这样做,并不是用城市文化来代替农村文化。 朱慕菊:在学校确定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也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从认知角度出发,我们提倡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体验,但在信息社会,如果仅仅是让孩子看到农村,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公平的。因为他需要广泛的科技、历史、人文基础,他要走出大山,他要回来建设农村。我们教育内容基于学生的经验,但发展不能局限,尤其是现代化的背景下,不能把它们分离开来。  C学生分化VS“保底不封顶”      主持人:我们曾访问过一些老师,他们谈到课改后,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也出现一些困惑。赵老师、李老师就有这样的体会。     赵红艳(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英语老师):我是教英语的,学生进校认识水平不一样、个性也不同。比如26个字母,有的学前就会,有的一个都不认识。最近我们学“PISA”这节,有的同学很积极,收集很多资料,有的就只能听别人讲。外向的孩子很活跃,能力强;而内向的孩子只能做旁观者。我很着急,这样是不是造成学生分化?    刘兼:“两极分化”现象不仅在北京,在外地,课改半年、一年后肯定无法回避。现在我们首先要来分析这种现象,它表现出来是“分化”,本质上到底是不是“两极分化”?     什么是“两极分化”?所谓“两极分化”是指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是“保底不封顶”。你教“PISA”,如果只是要所有的学生知道“PISA”就行了,那么就是保了“底”----基本达标;你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好的更好,那就不是“分化”,而是正常现象,你就可以放心了。过去,是好的学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我们就要充分创造条件,在“保底”的前提下,让好学生更好,再也不能扼杀他们的创造性了。  D“大班额”VS小组合作      李建辉(中关村一小语文老师):课改对一线老师是挑战,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但班额过大,50多个孩子进行有效合作和探究难度大。我上课就深有体会,主动性强的孩子受益匪浅,三分之二跟着走,而其他的孩子,从他们游移不定的眼神中能感到他们还是跟不上。我真是着急,老师的眼睛怎么能“罩住”全班?如何面向每个学生,给大家同等的机会?     刘兼:这个课题我们正在请专家,研究突破大班额的方法。但至少有一个选择----小组合作。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面对某一问题讨论,这样课堂上就有十个组同时讨论,同时有十个学生发言,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这就要建立课堂上新的“游戏规则”:第一,小组中每个人都要发言;第二,尊重不同意见;第三,归纳总结;第四,有人全面汇报。这是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规则,学会表达、倾听、合作,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朱慕菊:合作学习并不仅仅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更深入地说,这不是一种技术形式,而是集体环境的一部分。我们曾做过一项5年的研究,追踪优秀学生,为什么这些学生成绩领先?我们发现,第一位原因是主动性。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介入课堂,目的就是为了调动主动性。     老师们怕这样就会“放羊”,课堂乱了、盯不住怎么办?其实关键就是建立“规则”:由学生自己提问题,每个人有发言的权力,鼓励不同观点,不崇拜权威,倾听别人,冷静地讨论等等。而且,建议老师在分组时,要考虑有各种个性的学生参加,可以不指定组长。其实,也不应该有组长,让每个学生以自治的能力进入集体,平等地对集体负责。  E一把尺子VS多把尺子      主持人:新课程倡导“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这是得到大家支持和认可的。而面对学生的差异、家长的需求,如何协调多元化评价和选拨性评价的关系?我们家长也有不少困惑。     张小希(中关村一小家长):看到孩子的新教材,印刷、内容都很漂亮、吸引人。老师给了孩子很多主动探究的机会,孩子胆子大了,经常为一个问题和小伙伴们争论。让你简直不能小看这些“小主人”的创造力。但我也有些担心,他们将来毕竟要参加中考、高考,他们的基础知识到底是不是牢固?     刘兼:新课改的评价不是用统一的尺子度量。正像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所说,“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那么,多几把?尺子是什么?教育部20底正式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了评价改革的框架。单一试卷再也不能反映学生的素质,评价的目标,一是基础性发展目标:品德、合作、自主、健康等;二是学业性发展目标:各学科双基。尽管没有统一的评价量表等工具,但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发展,注重差异和改进指导。例如学生只是学习好,但合作能力差,老师就要做出全面评价,把他的不足指出来,促进他发展。     对于教师评价也如此,不能简单用评分衡量,而是考查他是否尊重学生,以及在反思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交流沟通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价。  F教师培养VS个人反思      主持人:我们采访了延庆、宣武的实验教师,他们认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完善了,建立了“三维”目标,就是从重视知识、能力发展到兼顾过程和方法,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这也是老师们觉得困难的地方。正如宣武区教委领导总结,“了解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行动,行动不等于到位”,实验老师很希望有切实的、具体的指导。     朱慕菊:教师培养的确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么多实验教师如何培训?他们每天都有问题,如何指导?我想,第一,集中培训仍然重要,包括通识培训、学科标准培训、编写教材者培训,覆盖全面,必不可少。第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我们非常强调“反思”的作用。每个学校要建立自己的教研基地,引导教师面对日常教学中的挑战进行反思,为“无所适从”找出路。反思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发现问题。每天想一想,哪些顺,哪些不顺。顺了是为什么;不顺,问题又是出在哪里。做分析,想解决方案很重要,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础。     第二步,分享与合作。每天有个时间和其他教师讨论,如果刚好自己碰到的问题正是其他教师解决了的问题,你学过来,就用着走弯路了。     第三步,专家帮助。老师之间的碰撞、交流很重要,但这只是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要升华成教学理论,就需要专家指点。学校、实验区行政部门要积极引进专家资源,为教师搭桥、建立专家网络,让老师求援有门。    实验老师们一定不要把自己定位为不是专家,你要有自信----“我也是资源”。你在第一线,专家不一定比你行,没有先知先觉。其实,教师就是资源,一线就是最好的资源。现在我们正在做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每一名教师都要努力形成自己的“专业再生”能力。     刘兼: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创造需要专家来认可,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记得台湾有位学者就曾说,“专家就是专门评论人家”。实施课改,要打破这种“专家神话”,教师要把自己看作专家,做出自己的专业判断。就像这次非典病毒,最早认为是衣原体,而钟南山院士从自己接触的几十个病例分析,提出不是衣原体。他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专业判断。我们几百万教师只有几千名专家(约1000比1),怎么指导?所以我们呼吁,课改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增加自己的专业自主。对于专家,我们提倡的是“专业”引领,而不是“专家”引领。加上不断的个人反思、同伴合作分享,这样发展下去,三年五年,教师就可以逐渐从新手到教育能手,到专家,再成为教育名家。  本报记者 薛峰     记者手记:制度面临什么         6月18日上午,在上千瓦聚光灯的照射下,朱慕菊、刘兼和实验区领导、教师、家长在一起挥汗如雨地录制了两个多小时。坐在摄影机旁的我,忽然感到,短暂的时间无法承载数百万教师太多的问题,让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达成世界上最大范围的教育共识并融入到他们日常的教育行为中,漫漫征途也许我们才刚刚开始。     在拍摄的间隙,朱慕菊一边擦着脸上的汗,一边认真地回答我的提问----     “老师们越来越需要切实的帮助,怎么办?”     “最终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方法就是反思,每天不断地反思、交流、总结。”她又一次强调了反思的作用。     “老师们反思后的创造如何固化在教育制度中?”我问道。     “现在,还不能用刚性的制度把教师们束缚住。”她简洁地说。 这一掷地有声的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课程改革,表面上是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但深层次上是对教育制度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的制度化尽管标志着教育发展的'成熟,但同时带来标准化的负面效应。而这种负面效应对于刚刚起步的课改,对于老师们日益迸发的、超越常规的创造,无疑是一种束缚。因为他们很可能挣脱了旧的镣铐,又戴上了新的枷锁,这样又如何自由地舞蹈?    制度需要创新,也必须创新,其中招生制度改革首当其冲。因为如果再不突破“考试分数=升学率=教育质量”这种早已固化在人们的观念中、行为上的刚性制度,就无法进入实质性的课程改革。     然而,正如所有的秩序并不是既定的一样,制度也并非预先设定好的,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它往往需要探索者们,尤其是一线的改革者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用最现实的成果自下而上地一点一滴突破,不断积累,影响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最终创立更加合理的制度。     因此,这必须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近几年的招生制度改革,就是在课改冲击下渐变的结果。比如,增加春季高考、中考命题权下放地方、学分制管理等。一周后,建国以来第一批22所试点高校将首次运用5%的“自主招生权”选择理想的学生。这成为我国在招生制度中一次标志性改革。     这些令人可喜、发人深省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包括考试在内的评价,无论是在主体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在向多元、综合、弹性的方向迈进。谁对于这一信号敏感,谁就有可能抓住机遇,创造领先。对于学生,就是摆脱“一考定终身”,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获得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权利;对于教师,就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思想,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张扬;对于学校,就是建立民主、开放、人性化的知识组织,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中实现学校的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薛 峰  背景链接  打造国家实力的“奥运会”      纵观世界教育的发展,其总的趋势是,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被普遍视为增强国力、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这就如同一场全球参与的、教育领域的“奥运会”,在这场以育人为目标的国际竞争中,谁走在前列,谁将取得主动,赢得机遇,以坚强的

[1] [2] 下一页

政治、经济、文化的实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     每更新一次课程计划。目标有四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为将来参与国际事务做准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育人的教育环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韩国     改革学习方式,思考如何使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提供实验、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多种体验机会。设置“区别性课程”,对1到10年级加大课程的分层,11到级开设多种选修课,充分允许学生选择,引导个性发展。 美国     布什上台的第一个国情咨文就是“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投入72亿美元实施教育改革。20全国高中联谊会宣布当年为“高中年”,提出高中教育面向大众的目标。近年,一场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以标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各州都制定了自己的课程框架,共同涉及的科目有:数学、科学、阅读与写作、外语、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等。 英国     ,依据《教育改革法》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技能。四项目标为:1.精神目标----自我成长,发展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2.道德目标──明辨是非、关心他人;3.社会目标----人际关系,与人合作;4.文化目标----理解文化传统。六项技能是:交流、数据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英国的课程改革强调把目标设计于课程中,并体现四大方面的价值观----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环境。 台湾地区     从三大关系和能力出发构建课程。这三大关系是: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环境、人与自然环境,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增进自我认识、发展个人潜能、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关爱自然等能力和品质。     总之,世界教育改革最显著的变化有三点:     1.调整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的、具有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所必备素质的新一代国民。     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体验,强调动手做的实践能力,是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3.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方面的导向作用。(涵青)

上一页  [1] [2]

篇4:欣赏中的反思

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提倡学科整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有效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首小诗。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侯/ 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她/去给地主/缝一件虎皮长袄/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2、教师请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最后轻轻地、慢慢地围绕在妈妈身边。

3、教师讲音乐同样具有诗歌一样的魅力。(展示课件)导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边听边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表情和动作展示出来。

4、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通过欣赏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这时候,教师又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关于体现旧社会人们受苦受难的古诗词作品配乐背诵给大家听。目的在于不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自我理解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5、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手段自己动手搜集关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相关的知识,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就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达到了延伸的效果,更加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达到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篇5:英语教学活动中反思

英语教学活动中反思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

但在英语教学这几周来,我感到我们班中有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埋怨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在于我自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大声的喝斥。有的时候甚至对他们大打出手。但是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是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抱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

我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愿学,首先就要师生情感交融。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胜利的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关于中考后的反思

中考后的反思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是不变的真理,但是我的付出却得不到收获。这次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考的很不好,和上几次做的卷子比起,反而更差了。

考试的卷子还没有发下来,一想到这次的卷子做得那么差,我就会问自己为什么我的付出却得不到收获呢?

记得平时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课后的认真地做老师布置的每一道题,但是,为什么我的付出结果是很差呢?

最后,我慢慢地静下心来反思,我发现,虽然自己做了很多道的习题,但是对每道题的领悟不够透彻,上课时也没有认真得听老师讲课。

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学习成绩提不上去,个人的学习只有选择有效的途径前提下,再加上勤奋的付出,才能取的最好的收获。

篇7:在行走中反思

在行走中反思

这段时间,学习是生活的主要内容。

每天,白天在学校里,听课,评课,上课,偶有时间还要看学校下发的各种学习资料或写各类期末应检的材料;晚上,整理完家务,坐在电脑前,参加国培研修网的学习,认真地看视频,认真地写研修日志,认真地发贴、回帖,及时地交作业、写反思设计、传主题研修成果,每天都忙到很晚。

周末,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便浏览教育在线论坛中的新帖子,充实教育在线个人博客中的内容,累了就翻《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看那些与我一样在教育园田中辛勤耕耘却已收获累累硕果的同行们,内心里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仰望。

室外,皑皑白雪透着无限冷意,小窝里却很温暖,就在这样的冬日,看书,学习,是多么美妙多么充实的事情!

可是,我的心里为什么有越看越惭愧,越学越倒退的恐惶?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危机感,从来没有过的紧迫感弥漫心间,挥之不去,总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难道是精力不足、能力有限?抑或积累太少、需要太多?还有更受挫的事儿:有一天,迫切地想加入教育在线的网师班,按照相关须知的要求,开了博客,设了专题贴,下一个程序是要递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史,就在这里,无法前行了。字数不是问题,问题是读书史这个内容让我思前想后无法成文。原本以为啃了几本大块头的教育书籍,摘抄了几本读书笔记,写得几手随笔文章,可以有得一拼,哪成想,看着网师班里,那些名家大师们的读书史,觉得自己竟如此浅淡,如此空白!

就这样,在网师大门外带着一颗渴望的心张望,及至今日,仍不敢前行。必须不断地学习的感觉于是更加强烈。学习,反思,反思,学习。坚持。每天一点一滴的铺垫也许和成长无关,但是,没有一点一滴的铺垫又何谈成长?

篇8:中括号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中括号》一节,自我感觉挺好,来说说感受。中括号这节我认为本节内容知识不是那么难接受,关键在于如何引出本节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刚开始在黑板上出示几组数字,每组4个,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什么游戏,有学生说出了24点牌,然后我说非常好,我们今天就先来玩24点牌游戏,然后介绍规则,就来开始答题,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思维也很活跃,想法很多,说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是5,6,6,7这四个数字,有个学生说出了思路,7-6=1,然后把5-1=4,再将4*6=24,我一听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要的,就让他上黑板把他的思路用一个算式写出来,结果他写的是5-(7-6)*6=24,写完之后其他同学马上发现问题了,就是他写的算式结果不是24,那我问,他的思路对不对,学生都说对,接着我问,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有部分同学回答,需要加中括号,我说非常好,那有同学知道中括号怎么书写吗?介绍中扩号书写,然后来介绍中括号的作用,因为它也是括号,所以它的 作用和小括号一样的,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然后来处理书本上的练习。

整节课我觉得刚开始的游戏导入很好,学生很有兴趣,并达到了我要的效果!

篇9:中括号教学反思

《中括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它是数学中的一种符号。在表示数量关系时,单用小括号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用到中括号。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购买铅笔盒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背景下,在问题的.具体解决中,感悟中括号的作用。使中括号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中括号的内涵理解依托实际原型,中括号的规则内化紧靠实际背景。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在观念上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那么课堂不仅是展示学生原有认知的展示场,更能通过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去掉括号之后不改变运算顺序的,小括号去掉以后中括号得变成小括号的,尽管改变顺序但是根据运算定律得数不变的等等。

虽然一节课顺利的结束了,学生们个个都知道中括号,个个都明白运算顺序,但当学生动笔计算时,格式上却有不少错误。比如:

360 ÷[ (12+6 )×5]

= 12+6

= 18 ×5

= 360 ÷90

= 4

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只知道“= ”为了得出结果,而忽视了“= ”最根本的含义:表示相等。为了相等,在算式由复杂变简单的脱式过程中,始终需要注意的是没算的照抄,已经计算的用相等的的数代替,还需多花些时间多多练习。

篇10:中括号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基础就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活动。合作学习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合作的不到位,就不如独立学习。而且成功的合作学习也应该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本课知识点虽然不复杂,但是基础很到位。课后学生的反应“特明白”,说明本节课最关键的知识点落实到了每个孩子的身上。

在本课的基础内容中“什么是中括号”学生在探索中落实得较好,“为什么有中括号”,“在哪种情况下怎样用中括号”落实的效果相对较弱,如果能创设个情境让学生觉得非用中括号不可就更好了。

旧的知识点,如何创造性地教是非常重要的。本课让学生探索什么是中括号就是一种创新。本课创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学生语言的尊重,当学生的语言中有关键性的错误时,教师予以纠正,倡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学习的内容,是一种创新。

篇11: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每一堂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实际是培养我们一种教学反思的能力。反思性教学是当代反思文化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是教育实践追求合理性的反映,更是教育主体进一步成熟的象征。而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积累、质的提高和准备性的增强。诚如考尔德希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学会教授、成为反思型教师”这一点对于在教学中处于“初级阶段”的老师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反思策略与反思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自我提高反思策略与问题单、行为记录反思策略与反思教案、同伴交流反思策略与反思札记。作为一个新手型教师,我自己的感觉是对解决“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即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练习指导、结束等在内的具体技能的把握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显得非常空乏。因此,我觉得,学校对新手型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以对其自身教学技能的反思为切入点。

在为期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后记着重于记叙自己对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妥当,课堂纪律是否混乱,学生精神状况是否饱满等等,但是对导入是否精彩,讲解过程是否通俗有趣,板书是否工整有条理,提问是否能很好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练习指导是否巩固了当场的知识,有没有完整的结束语等却基本忽略了,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新手型教师要进行反思的重要内容。

以这一学期进行的一场公开课为例,课前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不但详细地备课,还制作了多媒体软件,用以辅助教学,本来以为这将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例,我自己对此充满信心。但是上完课后,感觉却非常不好,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种感觉在我从教一年多来是没有出现过的,事后我自己进行了内省性的反思,总结起来,原因应该出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详细的备课过程中只重视了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这一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上公开课的1班学生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有比较强的求知欲,这些特点可以让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将课堂交给他们,我自己只做一个领路人的角色。但因我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等到上课发现了问题时,又因为对教学技能掌握不够全面,不会也不敢在适当时候灵活变通,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差强人意,这就注定了我这节课的效果不会理想。

二:备课过程中过分重视了形式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实质性的方面。

在上课之前,除了重

[1] [2]

篇12: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的帷幕正徐徐落下,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岁末年初的关口,一个学期也快走到了尽头。这几天,各种各样的总结工作也渐次摆上了案头。每次按部就班的进行相关总结的时候,我也会进行粗浅的工作整理与反思,但说实话,这样的反思与总结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检查。只是,当我偶然发现有些曾经写在纸上的错误还是在工作中经常重犯,有些自己曾经鄙夷过的毛病还是积习难改的时候,我才醒悟,这样的反思和总结对自己是不负责任的。进而我想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使自己真正能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提高。

那么,同学们是否都有反思自我的习惯,都有总结经验的方法呢?我觉得,对很多同学来讲,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说,我见识过许多同学在平常的学习中,同一个类型的题目,甚至是一模一样的题目会反复出现错误;很多同学会无视作业本上老师留下的`错误标记;很多同学在考试结束后会斤斤计较于卷面的分数而不知道去分析错题失分的原因;很多同学会因为同样的不良习惯被老师、家长多次批评;很多同学甚至是浑浑噩噩的走过整个高中阶段。这样的现象都说明,我们还缺少认真反思的勇气,缺少总结经验的方法,缺少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提高的认识。

又到期末,过去的一个学期自己过得是否充实?又到年末,过去的一年自己是否收获了应有的成长?在这样的一些时间节点上,沉静的回归自己的内心,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必须的。“吾日三省吾身”,古人的境界或许太过繁琐,我们不需过分拘泥,但我们也要有一个反思自我的时间周期。阶段性的小结,期终或年末的总结,就当是我们埋头赶路的间隙里,暂时的休整和抬头看看更远方的道路,只是为了让自己能走得更稳、更远。

当然,我们的反思和总结也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不是说在发现问题的当下痛心疾首自我鞭挞一番,过后便忘得一干二净,求个心里安慰而已。真正的反思应该是触及自己内心和灵魂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与战争,是自己战胜自己的蜕变与涅,真正的总结是对未来方向和道路的坚定探寻,是自己告诉自己必须达到的状态与目的,是成就自我的必然选择。在我们自己一次次的反思与总结之后,应该是对失误、错误的坚决改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完成自我教育和提升,让自己不断走向成长和成熟。

年末了,同学们,让我们在期待新的成长的同时,也稍稍平静一下激动的心灵,留给它一点反思的空间和总结的机会,也许,未来的美好正藏在这有意无意的回首中。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在反思中收获成长,在总结里体会提高。

篇13:新课改 反思中前行

新课改 反思中前行

中国第八次课改进入第三年。从的27个省市(自治区)38个实验区,已发展为29个省市(自治区)1600个实验区。如何处理先进的课程计划和相对落后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资源、师资水平的关系,成为课改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难点。7月5日,北京电视台“空中培训”节目中,北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院邀请课改领导、专家会同实验区领导、一线教师、家长将进行专题对话。在录制现场记者发现,来自各界对新课改的关注和期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这样深入----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司副司长朱慕菊:

■新课改倡导的是合作、参与,管理上就要采用“扁平组织机构”,减少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合作学习并不仅仅为解决大班额问题,这不是一种技术形式,而是集体环境的一部分。

■实验老师们一定不要把自己定位为不是专家,你要有自信----“我也是资源”。你在第一线,专家不一定比你行。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刘兼:

■尽管城乡之间观念有距离,有落差,但这恰恰证明了我们过去对体制的.反应较慢。

■单一试卷再也不能反映学生的素质,评价的目标,一是基础性发展目标:品德、合作、自主、健康等;二是学业性发展目标:各学科双基。

■教师要增加专业自主;对于专家,我们提倡的是“专业”引领,而不是“专家”引领。

A学校发展不平衡VS“扁平式”管理

主持人李方(北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院院长):新课改无论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内部,还是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很大反响。作为北京市三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的海淀区,近一年是如何实施新课改的呢?

孙鹏(海淀区教委主任):海淀区开始在小学、初中一年级实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新课改,覆盖了全区250所学校的4万名学生。作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行政

[1] [2] [3] [4] [5] [6]

篇14:英语教学中自我反思

英语教学中自我反思

反思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在课堂上,我拼弃了传统英语教学所采取的“你教我学”的种田式做法,千方百计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英语氛围。无论在学生座位安排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有所改变。

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猜猜看看、做做动动、唱唱跳跳、说说演演中轻轻松松的学知识。让他们在乐中玩、玩中学、学中乐,从而将机械的操练变成真正意义型操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与此同时,我也注重对学生及时做出真实正确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许,利用stickers小粘贴奖励评价学生,同学们绽开了贴着小粘贴的笑脸。这样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发挥出他们的英语水平,真正展现出他们精彩绚丽的一面。

反思二:教师――学生平等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堵塞。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的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在三年级的“ANIMALS”一课中,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他们每个人喜欢的.小动物,并把它画下来,或在网上、书上查找他们最喜爱的小动物的样子,以及相关的语言材料。课上我同样拿出我所查找的资料和我喜欢的小动物名称。我们在一起交流、讨论、我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同他们平等交流。合作的成功感在学生和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学生学会新的知识和技能。

有些知识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才能获得的。譬如学习游泳,没有呛过几口水的体验,恐怕是难以学会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扎实掌握新知的。

反思三:新课程有感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后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篇15: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摘录:反思,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哪里出现了差错,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如何改正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而且经常反思还可以使我们提前发现问题,对思路、行为进行修正,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很多人都会陷入自以为是的思维陷阱。一旦做了判断,下了决心,或者按照一贯的思维方式处理事情,他们就会满怀自信、一往无前。也许这种做事方式可以让自己达到预期目标,不过整个过程经常会出现各种障碍,甚至一些人因缺乏反思习惯而导致失败。

一个人之所以觉得幸福,并不一定因为他拥有多少财富,担任什么职位,主要是他看淡了得失,知道如何把握当下的生活;一个人之所以觉得自己很成功,并不一定因为他从成功中获得了许多物质回报,自己殚精竭虑的目标实现了,而是他克服了自己的各种不足,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无论是幸福的人,还是成功者,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觉醒的力量。觉醒会使我们冲破现实的束缚,而一个人之所以能觉醒是因为他们经常反思。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反思,他就很难发现自己哪里出了错误,什么地方存在着不足。

生活中,由于缺乏思考、盲目行动造成的滑稽事情不胜枚举。

很早的时候,人们还都赤着双脚走路,当时并没有鞋子。一次,有一位国王外出经过一个偏远的乡间,乡间的路面崎岖不平,而且有很多碎石头,刺得国王的脚又痛又麻。这令他非常气愤,于是回到王宫后,他就马上下了一道命令: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

他觉得自己这样做,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这不只是为自己,还可以造福于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是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集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多少。

因此,这根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暗自感叹。

此时,有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啊!想不让自己的脚被刺痛也不用如此劳师动众啊,您何不割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而且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啊!”

国王听了很惊讶,仔细一想,立刻收回成命,采用了仆人的建议。于是,世界上就有了“皮鞋”。

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反思教学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

浅析反思性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能力

浅谈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反思中
《反思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反思中(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反思性教学2023-01-23

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2023-11-04

教学反思的作用2022-09-07

反思性教学总结2023-02-13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2022-09-12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2022-05-19

为什么进行教学反思2022-05-02

反思性教学模式2023-11-20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2022-10-09

我在成长教学反思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