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教学反思之准备及实施策略(通用19篇)由网友“orinoxx”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有效教学反思之准备及实施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教师有效教学反思之准备及实施策略
教师有效教学反思之准备及实施策略
郭晓平(陕西师范大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西安 710062)
摘 要:教学反思,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是教师转变成专家型教师和实现教师职业化的关键。教学反思越来越热,出现了肤浅的、形式上的假教学反思。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课堂观摩、实践,提出有效的教学反思需两个准备,即知识准备和情感准备,并总结了有效教学反思的实施策略:反思日记、课堂录音录像、学生信息反馈、以学习者角度反思、与同事专家交流、协作、网上社会性反思、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加强监督等。
关键词:教学反思;知识准备;情感准备;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2-0325-02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在课改的大环境下,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教育由职业化倾向专业化,同时教师培训理想化要求将教师理论知识之“所倡导的理论”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Qsterman,1993将教师理论知识分这两类),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学反思如今备受关注,已成为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自我、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是教师转变成专家型教师和实现教师职业化的关键。
教学是一门追求完美的艺术,也因此它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教师的教学反思之于教学便如泉眼之于清泉。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假的无效的教学反思,诸如“我今天上课了,学生反应不错”、“今天上课没讲完”、“不会写或不想写,百度一下填到教学反思这一栏得了”等等,这些反思或是形式的、肤浅的、应付的、发现了问题却没有教学改进的、或是不知所措的,都是假的无效的教学反思。究竟怎样才能进行有效地教学反思呢?鉴于此,笔者在查阅文献、课堂观摩、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文。
二、有效教学反思之准备阶段
教师要实施好教学反思,前提是做好准备工作,即知识准备和情感准备。
1.知识准备
首先要知道教学反思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学反思角度包括: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堂提问、课堂活动、课堂结束。反思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异,同时探讨处理其背后影射的教育目的、教育行为后果、伦理背景、教育方法、原理等更宽广的问题。
例如,课堂导入的技能反思的角度:一是能引起兴趣、集中注意力;二是自然导入课堂,衔接紧密恰当;三是紧密联系新知,目的明确;四是确实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五是讲话感情充沛、清晰;六是导入时间把握合理、紧凑。
例如,讲解技能反思的角度:一是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二是抓住关键词句段、讲解准确无误;三是清楚展示讲解过程、方法恰当;四是语言清楚、有说服力、感染力;五是运用提问、谈话与学生呼应、相互作用好;六是不断激励学生,面向学生;(教学反思 )七是注意分析学生的反应、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深化理解。
例如,提问技能的反思角度:一是主题问题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突出重点、难点;二是,提问框架合理,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三是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四是提问态度亲切、表达清楚、停顿合适。
其次,若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比拟教学反思,则x轴―时间(边上课边调整,或课后),y轴―空间,z轴―对象(学生、教师、或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学反思也可以是分别以教师、学生、实践分别为x轴、y轴、z轴的交互过程。
最后,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了解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
2.情感准备
首先,我们要接受教学反思,它确实是好的,有利于改善教学、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接着,我们情愿尝试它,体会到它的妙处,进而爱上它,无它不欢。最终便实现这样的变化--“强迫性教学反思”→“主动教学反思”→“强迫性教学反思”(不教学反思就不习惯、不安、难受)。
三、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实施策略
Pen nington(1995:706)曾说:“只有当教师有动力、有能力尝试新的东西,并对尝试的新事物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且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实践和思想时,持久的变化才能产生。” 其实,这种反思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该循环过程如下图。
教学反思的具体实施策略有以下方面。
1.反思日记
记录课堂教学中成功之举,其中包括:达到预设的目的、做法和措施,思想、原理、方法的渗透等;记录“败笔”之处;记录教学机智;记录学生的智慧;记录“再教学设计”.
[NextPage]
反思日记形式多样: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和随笔式等,教师还可以创新。
2.课堂教学现场录音、录像
通过录音、录像,真实还原教学过程,捕捉细节,推敲过程,系统、客观、理性的分析现象形成的原因,探索对应策略,教师也可以认识真正的和隐形的自我,从而更好进行教学。
3.学生信息反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和心理为出发点,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活动、过程、组织形式及效果做出真实诚恳的评价,教师教学的优缺点更加清晰明了。教师可采用问卷、谈话、意见箱等多种方式采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的意见分为三种性质:合情合理、合情不合理、(可以做到,但不合理)、合理不合情(无法实现),教师要对学生的意见做出解释和说明,对于第二种性质的意见,教师要真诚接受,明确答复学生,并请他在日后监督自己的教学。
4.以学习者角度反思
每位教师曾经也是学生,学生时的经历能更好地帮助教师从学生角度设计、实施教学,不让你曾经不喜欢的.、厌恶的甚至不幸的经历重演。
5.与同事专家交流、协作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邀请同事、“名师”听自己的课,评自己的课(不妨下请帖或事后送些温馨小礼物);听同事、专家的课,参与评价;就某些问题与同事、专家交流、合作。
6.网上社会性反思
反思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行为,群体的反思往往在深度、广度上超越了个体反思。也因此,社会性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网络交流,使用E-mail、留言板、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QQ、MUD,CSCL等,特别推崇CSCL.此外,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微型案例交流分享”、“科研沙龙”、“成果总结展览”等专栏形式开展网上社会性反思。
7.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升华
教育科研能力源于教学实践而又有超越和升华,只有依托教育科研,教师才能成为反思型、专家型教师。
8.加强监督
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加强行自我监督和学校监督。例如,教师上课前教案得经学校学科组长、教研处主任审核签字方可使用,授课教案经反思修改后再由教研处主任签字验收。
四、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等客观方面的改革,而且是人的主观方面的改革。课堂不是单纯的课程实验场所,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室。当今的教育要求教师以研究者身份进行教学实践,所以我们拒绝肤浅的形式的假教学反思,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追求完美教育,达到教学最大化,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一定会得到快速、巨大的提升和超越。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Pen nington.The teacher change cycle.[M].TESOL Quarterly,1995.
[3]王长楷,邱玉辉。改革高师教学模式 培养专家型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9)。
[4]傅建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
篇2: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
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
梁海啸、王海燕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事物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因此,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首先,新课改提出,在实际教学中不得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由以老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由学生被动学习到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其次,教育作为促进科技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各界都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事物。最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不断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要想产生质的飞跃,不得不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只有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才能总结实战经验。
一、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有效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对于工作反思、工作总结此类公文的书写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即为合理”,既然它存在,那么就一定有其合理性。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工作的反思,同时也包括对个人的反思。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血肉之躯,工作即是生活,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反思通过对一天生活和工作的分析与探讨,对其中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进行分析,然后加以完善,是不断提升个人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个人素质,通过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效果的分析,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对于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同事的交往分析,有利于提升自己待人接物、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素养。
2.有效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个人素质,正是由于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相应地改变,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以数学教学为例子,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现有的教学工具、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从而优化教学方式,得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3.有效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完善
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事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对于家庭、个体而言,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于社会而言,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对于全人类而言,是人类发展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完善,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方法,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从而产生量的积累,最终产生使教育事业日臻完善的质的飞跃。
二、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
1.统筹兼顾,全方位进行教学反思
在现有的教学反思中,时常出现反思片面、漏洞百出的问题。其次,有效教学反思对个人、教学以及教育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因此,在最后,我们要针对这两点,统筹兼顾,全面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显现其重要性。通过反思教学的目的、方式方法、内容、教案、流程等各方面以求全面、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反思,以达到有效、高质量的反思效果。
2.实时进行教学反思,平衡优缺点、总结实践经验
在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
时,往往都会进行课后反思,而忽视课前、课中反思。另外,有许多教师在反思中着重反思不足,而忽视优点。针对这类问题以及教学反思的意义,作为教师,不但要兼顾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时教学反思,还要优点和缺点两者兼顾,从中获取教学经验并总结实战经验,以完善自己的教学,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提升个人的.同时,也是在为教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3.正确并深刻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与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反思中,难免会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教师将教学反思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教师为完成教学反思的任
务,往往就重形式数量、轻具体的内容与质量了。因此,教师要正确深刻地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与意义。首先,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在实质上,首先是针对个人的,是丰富自身教学经验,完善个人整体素质的。其次,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上文已提及。因此,这些都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教学反思。
在现代教育中,教学反思已成为完善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途径。综合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相关策略,随着时代变化,社会竞争,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促进个人与教育事业适应时代、适应发展的一剂良方。因此,对于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的,对于有效反思的策略研究也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因为,个人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依赖于有效的教学反思。
(来源:中国论文网 www.xzbu.com/9/view-8331930.htm)
篇3: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有助于减轻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地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 者:卢成树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黄龙校区,浙江,温州,325007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新课程 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篇4: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策略探讨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策略探讨论文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展开研究对促进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本文以此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
1以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存在一定难度的体育教学活动小学生一般是缺乏自信的,甚至有时学生会担心自己学不好某一个体育动作而感到恐惧,这样的教学状况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好奇心比较强,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想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精心的设计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通过这些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的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消除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恐惧感,增强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
。通过游戏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原来感到困难的体育教学变得轻松而充满情趣,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同学们在体育教学中的那种缩手缩脚的被动学习状态逐渐的转变为充满自信的体育学习状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是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更好实施的有效途径。
2要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看成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真正主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开展,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实施的真正权威,教师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教学中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教师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尊重,体育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久而久之,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会逐渐的尙失,学习也变得像是应付差事,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实施对于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在这样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中,学生是不会喜欢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也觉得不满意,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这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中,要以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那种“师本论”的教学观念,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仅要成为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要成为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中,还要以真诚的心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在体育学习中基础较差,体育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格外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让每一个学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这样的教师一定会深受学生欢迎的,师生关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的和谐、融洽。
3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开展一项体育训练时,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面对一些相对难度较大的体育学习内容,有时候光凭一个人的努力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科学的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合作小组的有效划分,首先要选好小组长,要选择的小组长一定是在体育学习中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只有这样的小组长,才能够让组员服气,才能够实现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在划分合作小组时,在组员的划分中,也不能够过于随意,在一个体育合作小组中,组员要进行合理的搭配,既要有体育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也要有体育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这样的搭配有利于小组体育学习的共同促进,以强带弱,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除此之外,在开展小组合作体育学习活动时,教师也不能够将自己置身于事外,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及体育教学将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内容,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体育合作研究问题,以此引发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体育学习活动时的积极思考,促进小组体育学习活动的高效实施。结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篇5:教学反思--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教学反思--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教学反思--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教学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所进行的审视、分析和总结。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地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优选途径是教师真实地实施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教师要自觉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即形成反思意识),同时教师要知晓教学究竟应该“反思什么”(即明白反思的内容)。 1.自觉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自觉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让反思成为每一位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认识层面上,使教师充分意识到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等具有重要价值;在实践层面上,督促教师针对反思内容,运用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实践,久而久之,教师就能养成自觉进行反思的习惯,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为了帮助教师自觉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备课笔记上,每堂课的教学案之后都需要有“教学反思”一栏,明确要求教师在每堂课教学之后必须要有一个反思来查漏补缺、总结得失。 2.教师要知晓反思内容 有关教学的任何事项都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反思的对象。为了帮助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查漏补缺,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每位教师都要为自己找到反思的“镜子”,如:在教师的相互听课中找“镜子”;在测试的`成绩差异中找“镜子”;在教师反复讲解而学生老是出错的“错误动作”中找“镜子”等。善于为自己找“镜子”,才能找到整改的抓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唤醒教师的“自我提问”意识和“自我解题”意识,使他们在自我的反思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学校通过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可以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篇6: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之教学反思
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之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新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如今“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不仅是名称、教材、教学形式的变化,而且是教学及学习目的的改变。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高中物理教师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何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适应如今的物理教学,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呢?教师在认真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物理教材》和《实验册》感悟新教材编者意图,领会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同时,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早在19,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之一。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思考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
(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而言,并非仅仅专业知识渊博就是优秀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否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所谓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现实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些正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如果把实践性知识与外在的、显性的理论知识做比较的话,其优势在于它对教师更具有亲和力,更能为他们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如某节课上教师面对学生的茫然和沉默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言自语。这正是实践性知识缺乏的表现。
那么,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如此重要的实践性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反思在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大部分属于“默会知识”。“默会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也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觉察、被意会。即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因此,教师自身的直觉、思考、顿悟等在“默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疑将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仅靠这些途径,还不足以把初级形态的教学经验升华为高级形态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
二、新课程下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教学理论、教师角色、专业基础、教学基本策略等方面进行。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一)转变物理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物理教师应加强对物理教学理论的研习,如通过一些物理专业论文、杂志或网络信息等途径,尽快更新教学理念,进入新的状态。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只有亲身经历这个定位转换过程,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着老路去走,要彻底转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认识、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
(三)不断丰富物理专业学识的反思
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勤于不断的学习,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而且能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四)物理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就是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在设计《宇宙航行》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学生会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这些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听课、评课活动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讨论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问题很多。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总感不足或不妥,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有效方法。
尽管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学反思的许多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新的尝试。
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反思能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教学反思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要环节,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总之,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永不停歇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使自己的个人行动理论及其支撑下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反思的实践者才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来源:中国论文网 www.xzbu.com/9/view-4131068.htm)
篇7: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论文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论文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及特征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三重特征:(1) 有效果:课堂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 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得以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3) 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或教法是否有艺术,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有艺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的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文教学应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对话、合作与探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并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1.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灵活处理教学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篇8:替换教师教学反思策略
本课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素材服务于策略。诚然,在解决本课所呈现的数学问题时,替换并不是唯一的策略,学生还可以用假设的策略、列方程的方法等等。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理解替换的策略?这就需要教者树立“素材服务于策略”的意识。因此,本课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依据教材提供的题材并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与整合,旨在不把解决某一些问题作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这一类素材让学生体验替换这一策略是有用的。例如教材中例题主要教学倍数关系的替换,“试一试”教学相差关系的替换。教者以“素材服务于策略”为出发点,将例题做了丰富性处理,即教学倍数关系替换后,通过不断改变替换依据(即条件②),自然过渡到相差关系替换,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替换策略的数学内涵。
2.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课始的天平图推理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经验中关于替换的经历,为理解替换策略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在例题教学时,通过自主探索—-回顾反思—-变式训练—对比概括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画图、叙述、推想、验证、比较、概括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完整地经历了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尤其在学生经历了替换的具体过程之后,让学生及时回顾与反思,着力思考“为什么要替换”“替换的依据是什么”“替换前后数量关系有何变化”等问题,在反刍中逐步建构替换的数学模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生经历了两种类型的替换之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明白:倍数关系替换的结果总量不变,而相差关系替换的结果总量变了;倍数关系替换时,杯子的总数变了,而相差关系替换时,杯子的总数不变。
3.体验策略的价值。替换作为策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例题教学时,教者没有任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列方程、假设法等)解决问题,而是直接提出“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列式计算、检验结果之后,教者也并没有结束例题教学,而是组织学生反思和比较,使学生初步归纳出替换策略的好处一把两种量与总量之间的复杂数量关系转化为一种量与总量之间的简单数量关系。在这之后的变式练习和巩固应用中,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或之后,不断体验到替换策略的优势——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4.提升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教者依据“提出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回顾解题活动”的教学线索,采用了回顾与分析、变式与对比、感悟与体验等渠道,逐步使学生对替换策略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水平,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目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化,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学生对策略的运用越来越熟练,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形成“化归”的数学思想。
篇9:替换教师教学反思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看起来简单实际很难把握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中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之一。在去年教学五年级“一一列举的策略”和“倒过来想的策略”的基础上,我更知道现在将要教学的“替换”和“假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
所以上个星期五,我就只留了“预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写下在预习中的心得体会,包括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等。”孩子们的预习习惯已基本养成,预习方法也有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在预习中孩子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沉淀下来的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果然,今天教学时,自学质疑部分,孩子们对一些基本的内容都了解的较多,对部分实际问题也能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但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替换,特别是练一练的内容更是讳莫如深,一头雾水。
于是我引导孩子们首先理解为什么要替换。“如果不替换,题目中就有两个未知数,而且两个未知数的题目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用方程。”我鼓励孩子们用方程解决问题。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很快解答完。“用方程解决问题是很好的方法。但总是很费事的。如果可以不用方程就可以很快得出结果,我们是不是更喜欢?”“是!”孩子们异口同声。
“替换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引导孩子们按书上的替换的思路理解,大多数孩子露出了满意的神色。我还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种数量有倍数关系时,可以“以一换几”或“以几换一”的替换方法。
练一练的问题,孩子也无从下笔了,因为这本来就是另一种情况的问题。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替换的可行性方式:一对一的替换。从而发现替换后出现的新问题。于是我让学生讨论:如果把大盒子都换成小盒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把小盒子都换成大盒子,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导孩子们发现:因为两种数量之间的不相等,替换后就出现了剩余或不足。在引导孩子比较、讨论、推论,得出剩余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减去,不足的部分要在总数的基础上加上。
在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大多数能比较熟练地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的难点得到了突破。
这节课的成功教学,更是我尝到了有效预习在教学新知的重要作用,它帮我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我要大声说:预习,爱你没商量!
篇10: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论文
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才需求量大。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意味着: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是多幺的重要。就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探讨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反思;重要性;策略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事物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因此,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首先,新课改提出,在实际教学中不得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由以老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由学生被动学习到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其次,教育作为促进科技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各界都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事物。最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不断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要想产生质的飞跃,不得不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只有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才能总结实战经验。
一、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有效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对于工作反思、工作总结此类公文的书写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即为合理”,既然它存在,那幺就一定有其合理性。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工作的反思,同时也包括对个人的反思。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血肉之躯,工作即是生活,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反思通过对一天生活和工作的分析与探讨,对其中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进行分析,然后加以完善,是不断提升个人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个人素质,通过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效果的分析,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对于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同事的交往分析,有利于提升自己待人接物、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素养。
2.有效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个人素质,正是由于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相应地改变,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以数学教学为例子,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现有的教学工具、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从而优化教学方式,得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3.有效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完善
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事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对于家庭、个体而言,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于社会而言,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对于全人类而言,是人类发展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完善,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方法,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从而产生量的积累,最终产生使教育事业日臻完善的质的飞跃。
二、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
1.统筹兼顾,全方位进行教学反思
在现有的教学反思中,时常出现反思片面、漏洞百出的问题。其次,有效教学反思对个人、教学以及教育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因此,在最后,我们要针对这两点,统筹兼顾,全面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显现其重要性。通过反思教学的目的、方式方法、内容、教案、流程等各方面以求全面、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反思,以达到有效、高质量的反思效果。
2.实时进行教学反思,平衡优缺点、总结实践经验
在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
时,往往都会进行课后反思,而忽视课前、课中反思。另外,有许多教师在反思中着重反思不足,而忽视优点。针对这类问题以及教学反思的意义,作为教师,不但要兼顾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时教学反思,还要优点和缺点两者兼顾,从中获取教学经验并总结实战经验,以完善自己的教学,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提升个人的同时,也是在为教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3.正确并深刻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与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反思中,难免会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教师将教学反思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教师为完成教学反思的任务,往往就重形式数量、轻具体的内容与质量了。因此,教师要正确深刻地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与意义。首先,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在实质上,首先是针对个人的,是丰富自身教学经验,完善个人整体素质的。其次,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上文已提及。因此,这些都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教学反思。
在现代教育中,教学反思已成为完善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途径。综合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相关策略,随着时代变化,社会竞争,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促进个人与教育事业适应时代、适应发展的一剂良方。因此,对于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的,对于有效反思的策略研究也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因为,个人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依赖于有效的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高逸F.这也是一堂课[J].中文自修,(4).
[2]刘天放.我最好的老师[J].当代学生,(18).
篇11: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进入实习教师行列的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则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
一、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孔子说过说过:“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我教的5、6两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就有很大不同,6班相对来说思维较活跃,基础较好,能很快的反应出老师所抛出的问题,而5班则需要更多的引导。
所以,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同时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提高一再反思一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进行教学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多反思,才能多提高。
篇12:听《反思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学习心得
陈立静
11月14日,聆听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运教授的讲座《反思教学行为 实施有效教学》,感受颇深。
王教授的开场《请您来参与》提出了五个问题,王教授的第一个问题带给老师们很多思考。这个问题是:“假期,你一般给孩子留怎样的假期作业?”
有几个老师做了互动,差不多都是布置了读课外书书、写日记、练字等。一边听着老师们和王教授的互动,我在心里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留什么作业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王教授分享了石家庄某位老师给一年级学生留的寒假作业,令我大开眼界。
一年级学生寒假作业:
1.你跟家长在逛年货市场时,小贩们是如何介绍自己的产品的?卖前和卖后的表情有何不同?回家模拟一下小贩卖货的过程。
2.过年,家家户户都包饺子,说说你家包的饺子几种馅?怎么包的?
3.在看春节晚会时,在每个家庭成员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时有什么样的表情,用相机拍下来,开学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4.你家贴对联了吗?搜集邻居家门上的春联,开学会比一比看谁背得多……像这样的作业一共有十个。
这样留作业的作用显而易见。
首先,低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认识少,观察能力低,老师的这些作业有很多需要孩子进行观察,虽然这些都是平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问题,引导他们去刻意地观察,他们就不会很深的认知,也不会写出具体的内容。
其次,这些作业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做起来就会有兴趣。他们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孩子们就不会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思考我们的假期作业,这么些年来,从来没有动脑筋想过为什么要留这样的作业,孩子完成这些作业会有哪些真正的收获。以后真的要在留作业上多动脑筋,不再让学生做很多无用功。
或许是总教低年级的缘故,第二个问题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第二个问题是:你是怎样给一年级的孩子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怎么上的?我的大脑飞快地回忆着。我的第一节语文课是这样的:作自我介绍,师生互相认识;讲我们一年级了,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在黑板上抄上语文书上的第一篇小课文《家》,领孩子们朗读。
王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石家庄一位老师给孩子上的第一节语文课是讲绘本故事《一园青菜成了精》,孩子们通过故事爱上了语文。王教授说,一年级第一节语文课,应该点燃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可以给孩子们讲汉字的故事,也可以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是啊!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这不正是我们想做的吗?可是,我们的做法,却使孩子们对语文望而生畏,一个一年级语文老师,真是很重要。
王教授每次抛给我们的问题,都使我陷入深思。
你上课时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吗?您统计过您上课时提出多少个问题吗?课前导入时间您大概用几分钟?课堂上您“忙”还是学生“忙”?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您是希望他回答的对还是不对……
面对一个一个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天天喊的口号,只不过是在某一个小环节上做了一下秀而已,从没有认认真真地想想学生的需求,也谈不上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个环节,心里只想着教案,更何谈我们时时处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王教授和我们分享一句话:学生的能力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是学生在不断地反复地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我们不和学生在课堂上争表现,抢发展。所以,我们要常反思,善思考,勤动笔,多读书。在教学这这条路上,我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篇13: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论文
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论文
摘要:本文中, 笔者简要地探讨了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职化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引言
中职化学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化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知识, 因此其对学生专业学习及未来工作、生活影响巨大。新课程改革对中职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将中职化学课程与生活化教学紧密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 提高其学习效率与化学综合素养。
1. 化学学科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生活化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 它顺应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 教师用贴近生活的方式教学, 可以学生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时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候, 可以逐渐地使学生在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各抒己见, 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 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能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实践的过程当中, 合理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 还能结合学生对生活的经验进行学习。让学生与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自然融合。并且在课堂中展现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 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2.1 课堂导入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 积极引导学生去注意化学与生活的链接点, 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以生活为中心开展教学, 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 并且可以使师生能在生活化教学当中开阔视野, 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生活知识, 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之前, 应当先专研其重点知识, 将课本与生活相关的事物衔接起来, 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授课, 探索出求利于教学的生活素材, 找到化学与生活的衔接点, 并把学生感兴趣的焦点记录下来以便授课的时候使用。在生活化教学之后, 教师可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的知识, 同时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2.2 问题设计生活化
学习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需要在提出问题时与生活贴近, 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将教材栏目中的重点内容放大, 设计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 亦或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渐入佳境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奥妙。例如, 教师在进行《我们身边的物质》一章有关“空气污染”的教学时, 可以在课前分组让同学们先去了解一下学校周围的空气质量, 并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记录或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上课时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各自收集的材料和观察的情况, 然后再让学生们思考: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分组讨论, 学生对空气的重要性进行总结论证,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值得注意的是, 在课堂问题设置中, 教师除了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外, 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让学生更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
2.3 实验探究生活化
众所周知, 化学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速发展, 实验教学这一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 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研究兴趣。为了让实验更加生活化, 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身边的器材, 或者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 或者利用生活物品代替一些实验物品来增添生活气息, 从而让学生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 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4 课堂互动生活化
当前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 还是一个师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 在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促进学生情感与社会技能的双重发展。教学的过程中, 师生互动是依靠问题来解决的, 在此基础上的师生互动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 从教材内容中挖掘与设置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 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学生的兴趣。
结语
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化学知识, 促进其化学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在未来, 化学教师应当对这一新模式继续深入探究, 以促进中国化学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
参考文献
[1]黄敏.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 (18) :81.
[2]李心刚.中职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化学探究[J].考试周刊, 2015 (12) :147.
篇14: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指导的实施策略方案
写一手正确、工整的汉字,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必备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作为语文素养之一,明确规定:1~2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笔者长期在农村小学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对写字起步教学问题有深刻的反思,努力尝试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发挥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
在写字起步教学阶段,老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用身教实践言教,显得尤其重要。
1.新授时发挥好示范作用
在指导书写笔画时,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起笔―行笔―收笔”的要领,写出的笔画千奇百怪。比如写“横”画,典型现象是起笔、收笔特别夸张,中间行笔弯弯扭扭,不流畅。老师要在投影仪上反复示范讲解,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运笔过程。
2.日常板书时发挥示范作用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提笔即示范”。不管是语文教学内容,还是班级文化布置;不管字数多少,内容是否重要;都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板书。
3.在作业批改中发挥示范作用
评定作业等第,写给学生评语和寄语,都要写得合乎规范,用课堂写字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书写。老师这样时时处处给学生做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二、抓实基本笔画的指导
基本笔画写好了,汉字的书写就成功了一大半。起步阶段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捺、点、折,这些笔画变换不同的形态,构成了具有美感的汉字。
1.指导基本笔画写端正
掌握好每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要领。“横平竖直”,字体平稳,而“横”要稍向右上行笔;“撇”要出尖,“捺”要伸脚;“点”的收笔要稍按回锋,“折”先顿笔再转方向,不能出现尖角或两个角;跟着“横、竖”的“钩”要短又尖,显得锋利而有力。掌握好基本笔画的.形态变化,体会汉字的形体美。“横”画多的字横有长短之分,“撇”分“斜撇、平撇、竖撇”,“斜撇”包括“点撇、短撇、长撇”,等等。
2.落实首笔位置写“入格”
老师在田字格示范写时,指导学生找准第一笔的位置,根据整个字的结构比例及笔画关系,再安排其他笔画的起笔与收笔位置,将字写入格了。
3.抓住中心笔画写美观
比如,“丰、十、中”中的“竖”画,“水”中的“竖钩”,“电”中的“竖弯钩”,“方”中的“横”画,“木”中的撇和捺等。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写好中心笔画,整个字看上特别匀称和美观。
4.指导关键笔画写匀称
比如,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2就出现一个“鸟”字,字形很复杂。学生总是将“鸟”头与“鸟”身写得一样宽,哪怕老师采用各种形象的讲解与比喻,也不能写匀称。于是,我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练写小小的“横折钩”和宽宽的“竖折折钩”,然后评议,纠正,最后让学生仿写“鸟”,写出合适的比例来。把“鸟”写匀称、美观了,对后面的写字教学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借故事悟书写要领
在教学,笔者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编出小小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体会不同结构的特点,领悟书写要领,激发书写兴趣。如写“人”时,“撇”“捺”就是人的左脚右脚,人一步一步往前走,两脚要稳稳踩在地上,不然会摔跤哦。学生会明白:“人”字的撇捺收笔大约在一条水平线上。写“个”时,老师可以这样说:这时候“人”字爬到了字的上面,成了一把伞,盖住了小面的“竖”,“竖”就不会淋雨了。“人字头”应该写得扁一些、宽一些。写“休”时,可以这样说:人来到一棵大树下,靠在树干上休息一会儿,于是,他把自己的腿收了回来,“捺”就成了“竖”。“单人旁”写得窄一些。通过对“人、个、休”三个字的形象分析,使学生知道:独体字应注意笔画的安排,上下结构的字横长竖短,上紧下松,左右结构的字横短竖长,左紧右松,把不同结构的字写端正、写美观。
四、合理安排训练的时间
一年级学生手指肌肉群没有发育完全,书写的量多了,容易疲劳,握笔姿势极易走形,书写质量也差。因此,写字前,我让学生做手腕操,指导学生手握铅笔,书空“横”“竖”“撇”“捺”,或者在草稿纸上练写这四个笔画,使手腕在书写时更加灵活,写出来的字更流畅、美观。其次,合理分配生字识写的教学时间,将写字指导的时间比例适当提高,扎扎实实指导学生写好字。另外,为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我还化整为零,将每一课的生字要分散在几节课中完成。这样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极大激发了学生书写的热情。
五、评价激发写字兴趣
首先,在欣赏、评价书法家的作品中,使学生树立学习写字的目标。其次,对优秀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反馈评价,树立身边的、触手可及的榜样。自主评出班级里的“小小书法家”,将他们的书写作业张贴在教室光荣榜上,并拍照发在家长微信群里。评价方式的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热情和兴趣。
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作业的质量和速度,使学生感受到书写的乐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写字前要指导正确的书写姿势。老师通过动画和图片,学生自觉用正确的姿势来写字。书写时要养成“一看二写三比较”的写字习惯。重视学生自主读帖习惯的培养,在比较中学会自我评价。逐步消除在作业本上涂擦的现象,把擦字的时间用在读帖上,快速地写出好看、整洁的字。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不但要在与教材配套的《习字册》上认真练字,而且要在课堂作业和小测验中把字写端正、美观,在实践中提高书写能力。
要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写出端正、整洁、匀称的铅笔字,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目标。需要老师时时处处指导和督促,持之以恒,付出艰辛的劳动。“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篇15:教师转变观念”之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一名教师的成长,从开始就是从新手逐渐向专家型、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这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在外部条件变化的刺激下,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自觉成为教育变革的主人。在这个转变中,教师的反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一名任教十多年的教师。接触国标本以后,我有一种畏惧课堂的感觉:“教了这么多年,面对这样的教材,不会教了。”为此,我认真研读教材、《汉语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及有关的论文、教案,学习别人的课堂模式,终于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信心,有了改变。几年来,学生的成绩一点点进步,屡次达超区均分;学生对汉语学习由最初的怕学、厌学到现在的喜欢汉语。
回顾几年来的教学,感触最深的是,要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炼素养,更新思想与观念。
每一位关注教育发展的人,都会切身感受到,新课程对传统教育的严峻挑战首先来自教育观念。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汉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爱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科学高效的效益观和师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新型师生观;要由课堂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的首席”,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演出一个新剧本。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不断完善自己、修炼自己,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完善新的教育理念,以精彩的课堂,培养现代化的人才,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为此,在教学之余,读读教育理论书籍,看看人文科学、天文地利、自然社会类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知识面广些、再广些。
其次、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课改,使小学汉语内容具有连贯性,更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更多的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
篇16:新课标下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标下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04英语教育硕士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张宏祥
概要:新课标提倡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并且就如何开展反思性教学,和常见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及策略提出了一些实践性说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反思性教学的可操作性研究。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步骤 方法 策略
一、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
反思理论首先应用于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33年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的。他说:“反省的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
以后经过Lewin, Stenhouse, Kemmis,和Elliott的研究和发展,得到大力的提倡。现在西方国家的反思性教学发展很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教师主导型的学校改进运动( Teacher Led School Improvement, TLSI),提出了“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the Reflective Action Planning Model, RAP)。1991年从斯腾伯格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出发,英国开始推行实施试验性项目 (the Pilot Project)。
澳大利亚的斯坦托姆博士说:我们己经注意到,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除非我们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要善于接受同事和学生的批评。这种批评意见与我们常听到的赞扬意见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我们找到成为优秀教师的途径。”
波斯纳提出一个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漫长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等,需要不断地调整、修订、重新审视评估和接受考验。因此它需要教学反思理念的支撑来完成这种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反思性研究的必要性及关于反思性教学的调查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供了新的视角,如果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成为反思性的课程实践者。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我国的教师培训大多费时长,规模大,效果低。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进行教学改革。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改革,只是教材和大纲的改变。而教师教育(由开始的teacher training,到teacher education,到teacher development,及teacher preparation)这一术语的演变可知,师资培养越来越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强调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理念。要做“研究型教师”(teacher researcher)就要求教师不但终身学习,还应掌握科学的方法,而反思性教学无疑是较为可行的。而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等理论又将教师看成是“反思性从业者”和“研究型教师”(teacher researcher)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不但终身学习,还应掌握科学的方法,而反思性教学无疑是较为可行的。虽然教学任务、心理和经济压力、个人进修等使许多教师目前无法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但只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找到专业发展的突破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最终实现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双赢 。
笔者在本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老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情况。大多数表示没有认真进行过反思性教学;只有10%的老师认为自己曾经有意识的从事反思性教学,感觉很有效;80%的老师说自己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性教学;5%左右的老师不懂反思性教学;70%的老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进行反思性教学;25%的老师怕影响自己的教学……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广大教师在了解反思性教学后,都赞成反思性教学,认为反思性教学很符合我国的国情,能够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
反思性教学并不陌生,好多老师其实有意无意地在进行着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只是没有意识到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步骤。目前教育界对于反思的理解有以下几种:一是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和假设的知识形式,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二是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况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三是反思是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他反映个体对自身身心状况的认识。
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如下七个步骤: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等。
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好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如:语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中减少错误等等。只有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解决解决计划和实施步骤,认真改革自己的课堂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完善自我。往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能加深对学生学习的了解和自身教学的认识,而且一个问题解决了自己又会发现一个新问题,从而不断地进步积累资料。在经过更进一步的反思后,可以形成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报告和教学论文,使自己质变为研究型教师。
以一个英语的反思性教学案例来说明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步骤和对教师教学的帮助:
问题:本地一所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老师发现学生课堂表现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老师反思调查:1、纯英语授课学生不全懂;2、学生担心答错了丢面子;3、其他同学都没举手,担心被人认为出风头。
计划和准备:1、放慢语速,辅以解释和必要的母语;2、设计专门的课堂活动积极鼓励和表扬,建立他们的自信心;3、设计小组活动,开展竞赛,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行动:不断修改原计划,如调整不合学生生活的话题;增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本的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内容;课堂上采用如比赛用第一人称复述课文;猜测所别人所描述的人等等使课堂上出现争先恐后和笑声不断的场面。
收集和分析资料:1、进行课堂观摩,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发言的次数;2、问卷调查:79%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85%的学生认为活动缓解了他们回答问题的紧张。3、老师教后感:记录了许多学生参与课堂的事例,特别是几个很腼腆的学生后来也主动争取发言。
评价资料:通过收集的资料看得出课堂参与的学生人数大增,气氛轻松和谐。但也可以发现大多数活动采用的是口头形式,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的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的印象……
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肯定会遇到类似的很实际的问题,查找各种资料也很难找到切合自己实际 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与其抱怨,不如自己积极反思,自己着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四、常见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反思的基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认识和分析,这一切不是空中楼阁,凭空杜撰的,需要有长期的课堂观察、记录、和经验的积累等。如何进行这些必要的准备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日记:教师在一人下作或一堂课后,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反思基础。教师可与自己的同事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
2、堂观察:这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 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
3、师评价:这种评价与听课相 似,要求听课者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在课后相互交换意见时,焦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行为,而不是教学对与错 的问题。
4、录像: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
5、教学行为研究:由于几教学实践过程 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那么教师 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 上。
6、教学博客:每节课、每天或每周在网上记载自己的教学心得,并提出自己的反思,供网上的其他教师探讨,自己从中的到启发和得到教诲。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讨论,可以听到不同领域、不同流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等的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网络的兴起提供了新型的现代化的反思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在这些方法的实施中我们还要注意如下的策略:
1、理论思考与教学研究
常规教学依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因此不能超越原有的教学传统;反思性教学注重对原有经验的批判性反思,这样才能不断体现出教育创新。但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的反思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而进行。这里就要强调“两次反思”,将教师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的理念,或凭借先进的理论依据加以完善;将教师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教学研究的可以进行教师的个人的自我反思中进行,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中进行,以及在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下进行。从而使每个教案,每节课都经过深思,具有实践操作价值,又有理论探讨意义。
2、观摩与讨论
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思维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新课程强调多向互动、智慧共享、同伴互助和合作。观摩别人的课也可以引发听课者的反思,看到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认真做好笔记进行资料收集。在讨论所观摩的课时各抒己见,听课者和开课者都能产生若干的反思。
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与学生进行讨论,他们是直接的课堂参与者,课堂的优缺点他们很有发言权。课后的问卷,谈心,或检测都是很好的反思的依据。
网络博客的讨论是广泛的,思路是发散型的,我们一定要有辨证的思维去理解和吸收,不能为别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所左右,要一切从自己的学校、学生、教材出发,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教学行动计划。
3、体验与撰写反思札记
为了让教师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下作环境,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思考与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反思性教学超越单纯的技术或方法论层面,而成为教师的存在方式和专业生活方式。我们教师要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相关的理论,制定对应的方法,体验自己的理念,及时作好笔记,尤其要学会研究分析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或通过专家的指导等对问题进行界定,进而上升到课题的研究。
教学反思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过。正如前面的反思教学步骤所说,真正的教学难题不可能一次性得到圆满解决,当再次进行探讨,分析时,新的一轮反思就又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反思由此循环下去,推动着我们的教学实践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篇17:有效教学的价值反思与策略论文
有效教学的价值反思与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有效教学的普遍被认同,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长期以来,课堂耗时很多、收效甚微,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益不高始终是阻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问题。如果我们能切切实实地逐步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提高是可以期待的。事实证明,有效教学基本切合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这一命题的重提及其研究的展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有效教学,价值追求
我们可以先从一种常见的现象开始讨论:如果“教师为组织教学花费一定时间,尽管它与本课的教学任务无直接关系,但它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有效教学的有效标准究竟是什么?好课堂、好教学除了有效外,还应有什么标准?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一、有效教学的有效与价值
有效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和教学结果,这无可非议。但有些教学行为从表面上看来与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直接的关系,也耗费了教学时间,似乎是无效的,但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这样的教学行为排除在教学目标之外,排除在有效之外,显然是不妥的。如此看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效是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更不是主要标准。有效教学有可能是“好教学”,但绝不能与“好教学”划上绝对等号。我们应当在有效外,寻找并确立“好教学”的核心标准。
有效的是有价值的,问题在于如何对待有效与价值的关系。其一,不能以有效取代价值。我国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正在于过度关注了有效,而轻慢了甚至忽略了价值。其二,不能把有效等同于有用,更不能让有用遮蔽价值。有效的可能是有用的,但两者不能等同。价值具有有用性,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绝不能仅从有用性来理解。如果将有效等同于有用,进而又让有用遮蔽价值判断,将使我们滑入工具理性的窄洞,只重结果而不问过程,只重效益而忽略动机,只重效率而不讲科学规律,最终导致教学的功利主义、浮躁心态,以至为追求所谓的最好结果而走上与教育相悖的道路。其三,少数教师在有效教学中,把有效偏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又有评价制度层面的缺失,加之知识、技能的评价相对容易量化,把教学的有效聚焦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上,致使有效教学知识化、技能化、工具化。
二、价值追求的实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价值关怀为起点,以价值关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价值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第一、从背景与理念看有效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在注重教学艺术的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就是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个性与共性结合起来。我们应重新认识:有效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对教学的整体建构及其完整意义的追求。有效教学的关注的焦点不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内容,而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内容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这种价值指向才是有效教学的宗旨,也才是有效教学原本的价值追求。当然我们不能把经济学意义上和日常用语意义上的价值用在有效教学上,否则就会使教学技术化、物质化、商品化。
第二、从教学的价值意义上理解。教学知识可以分为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有效教学追求的是有效知识的价值。“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有效教学追求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这样的教学才具有价值意义。
有效教学的有效,应当是学生进入自觉状态下的`了解,而非教师的传递、灌输,也非学生不加思考的接受。心智的变化、情感的丰富、学习愿望的增强、意志力得到锻炼,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创造应当是有效教学的魂灵,创造性教学活动应当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的基本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价值之所在。以学生创造性学习为核心价值取向的课堂,才可能成为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的精神家园,才可能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平等、尊重、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是价值教育的理念,其本身也是价值之所在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程度和水平。
第三、从对教学的理解看有效教学的价值追求。有效教学不能离开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在价值观的引领下完成教学任务,才能体现自己的真正价值。这里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一,价值不仅指向学生的现实性,更指向学生的可能性。这种教学要从学生的不确定性、可能性与未来着眼,不拘囿于现实中的一得一失;不仅要完成预设任务,更要关注教学的生成与发展。应该具有远视野、深谋略、大智慧。其二,对有效教学“有效”的判断。当下对有效教学的评价不可避免地陷入细节、技术的优劣评判中。尽管我们对教学的细节和技术的关注、研究得还不够,但是对细节和技术的评判不能脱离价值意义、价值导向。
有效教学的第一起点,应当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他们的基础、兴趣,从这些需求出发,如果学生发展内在尺度,学生往往处在不主动、不积极、不自觉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即使教师再辛苦,教学也只能是低效的、无效的。我们甚至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对学生基础、兴趣、需要的了解的有效性,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水平与程度。
教学不是指定某种价值观让学生学习、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辨别和选择,逐步学会如何获得价值观念。有效教学应当树立这样的理念:“如何获得价值观念”,比“获得怎样的价值观念”更重要。如何获得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任务,教师也应当是学生如何获得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即在学生对价值辨别和选择过程中,引导他们运用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发展他们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教给他们正确处理价值冲突的方法。
篇18: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论文
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
一、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学生语言发展需要口语交际教学
应该看到,小学生与幼儿相比较,在口语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要看到小学生语言发展,正好处在语言发展的过渡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生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去抓住时机大力的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就会措施良机,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定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与以往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改变了以往单一化教学目标设定的现状,教学目标的设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既有听说的教学目标设定,同时也有读写方面的教学目标设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对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益的。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环境欠佳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依然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而进行,学生在小学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的根本基点。一些学校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水平,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很少关注,这样的教学实施环境,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那么从社会的环境来看,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化的兴起虽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网络上充斥着许多不良的语言,这些不良语言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污染,这样的网络语言环境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也是非常不利的。
2.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教学影响很大
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人与人之间就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的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先天素质就比较好,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表现的很善于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这样的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就会表现的比较有信心,在教学中也会比较积极,参与锻炼语言的机会也会比较多。而与之相反,一些口语表达先天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难以获得自信,内心深处充满自卑,这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
1.优化教学的环境
要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实施就必须要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环境优化上下功夫,要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环境,首先要从改变原有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着手,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以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需要出发,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创设口语交际教学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来。与此同时,要加强学生良好语言交际环境的创设,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尽可能的使用文明的交际语言,帮助每一个学生养成用文明的交际语言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不健康的网络语言,增强学生对于不健康网络语言的免疫力,教师还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家庭中的语言环境,对于家庭语言交际环境不算健康的家庭要格外的关注,与这些学生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以有效地沟通促进学生家庭语言环境的净化,通过这些的教学环境优化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高效开展。
2.运用实效性的口语交际策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要采用同一种语言交际的模式,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要根据不同的语言交际场合、以及差异化的语言交际对象、各不相同的语言交际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口语交际策略。运用这些差别化的口语交际策略,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发挥实效性。在具体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口语交际策略,要让同学们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时所运用的交际策略既包括听者的语言交际策略,也包括说者的语言交际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要善于在教学实施中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口语交际问题,引导学生善于在交际中发现口语交际的规律,以有效的口语交际策略运用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
四、结论
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对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针对相关的研究,还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篇19:有效教学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思想在公共体育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旨在运用新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和方式,革除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引入有效教学理念,为公共体育课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 者:宋海燕 范洁贞 伍秋英 SONG Hai-yan FAN Jie-zhen WU Qiu-ying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体育部,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9 16(4) 分类号:G807.04 关键词:有效教学 公共体育课 策略★ 教学反思之我见
★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范文
★ 假如教学反思
【教师有效教学反思之准备及实施策略(通用19篇)】相关文章:
初三物理复习尝试的教学反思2023-11-07
如何写教学反思2022-05-07
初三物理复习教学反思2023-04-20
《CarsandBuses》教学反思2022-05-28
二年级《克与千克》数学教学反思2022-09-05
疑问教学之“四五六七八”2023-02-05
反思教学2022-06-10
5B U2 Buying clothes教学反思2022-05-06
初中地理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2-08-13
《Lets Go Swimming》的教学反思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