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为你分享7篇“别忘了,你焦虑不代表你努力”,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别忘了,你焦虑不代表你努力励志文
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沉寂了那么多年的“女排精神”又成了口头禅,但郎平教练也说过了,光凭精神没用,我们不要去设计冠军,而是一场场去拼就好了。
焦虑,不代表你努力。而努力,不一定能成功。
但若你不努力,不沉下心来目光坚定地往前走,那么你永远都没有机会获得成功……
篇2:别忘了,你焦虑不代表你努力励志文
还是脚踏实地做点事情比较好。
那次旅行的第三天早晨,有位女朋友皱着眉头说:“我昨晚上没睡好,总是在想事情……总不由自主,怕有些事情没有被处理好。”
我说:“你知道自己的焦虑于事无补对吗?”
她点点头,但依然眉头紧锁。
旁边的几个人开始讨论如何放松身心,深呼吸,做瑜伽等等,说这样可以纾解焦虑……可见,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焦虑的经历,或者,正在焦虑着。
缓解焦虑的方法我听说过很多个,效果如何,因人而已。
最根本的是,我们应该破除对焦虑的误解,让自己从心底从容起来。
焦虑,是一种情绪,在我们中已经非常常见了。
大学时代我有一段时间就非常焦虑了——不知道以后是否能够从事喜欢的职业,不知道能否过上想要的生活,不知道在写的那些文字是否有意义?
我有很多很多问题,没办法问别人,自己又找不到答案,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郁郁寡欢,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当时还在校园里,环境单纯,压力小,好多时候我会去图书馆呆着,看着书,我就会忘记很多事情,焦虑也会慢慢被内心的充盈代替。
这是我比较幸运的地方。
后来我接触过一些年轻的孩子,他们跟我情况相似,从大学时代甚至高中时代就开始因为想法多、个性强而产生焦虑情绪,无法排解,各种纠结痛苦。
这其中当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但也有真实的因素,找不到排解方法的许多人,可能就会跟朋友各种玩,或者谈一场原本没有多么渴望的恋爱,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甩掉焦虑,但有一些,结果并不好。
要么是虚度时光,要么是为情所伤,所以比我年纪小的人来问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一般都说:找到你的兴趣爱好,然后从最基础做起来,当你真正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被焦虑裹挟了。
最微小的事情,只要开始了,就是进步;而仅存于想法中时,那仅仅是情绪。
前者可以成为努力,而后者,不过是焦虑。
我有过非常焦虑的状态。
当时工作压力大,总是觉得责任重大,太多事情需要我处理,或者说,非我处理不可。
一开始干劲满满,动力十足,仿佛可以变成一个陀螺,不停地旋转也没问题;
渐渐地,动力减弱,身心很被动地持续紧张,尽管效率已经开始降低,整个人的状态还在保持“满负荷”的标准;
到后来,我觉得我只是在用焦虑假装自己很努力,以此满足内心对自己的苛求——我一定要做到最完美,我一定要做到最好……那是非常痛苦的状态。
你明明知道自己能力和动力已经达不到百分百的状态,脑子还在不停地转着,一二三四五,不管是否能力所能及,全都要不停地想来想去,结果呢?
结果全都是痛苦。
当时我在做周报,每周四签版。签版日结束后,我们有一两天时间工作是不太紧张的,至少周末可以放松一下吧?
但焦虑状态的我,不是这样的。
我在最后一个版面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开始,就会非常焦虑:下期的选题在哪里?我还能找到这么好的专访对象吗?采访对象会配合我做出好的访问吗……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请自来,不得安宁。
你知道于事无补,可是你却停不下来。为什么?因为你想对你自己和全世界表明:我真的很努力啊!
我们有很多人,是在把焦虑当做是努力。
以为自己越焦虑,越忙碌,就是越努力,越成功。
而实际上,这真的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我有位朋友从事市场方面的工作,前些年做得风生水起,状态非常令人羡慕,既有很好的工作成绩,又热爱生活,喜欢喝茶,热爱手作,真的是我梦寐以求的'状态。
很长时间不见,偶尔一次遇到了,就在一起喝了一杯茶。
不过是半小时的时间,他的电话响了几次不说,电话不响的时候,他也总是在皱着眉头不停地查看电话;
又或,在聊着某个话题的时候,他突然就岔开了,问一个不知所以然的问题,然后再也回不到之前的话题;
又或,他总是不自觉地露出很紧张慌乱的表情,我问他是否有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改天再约,他却说并没有,只是在担心下属某件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当你面对这样一个人的时候,自然是无心安坐的,叙叙旧的想法早就烟消云散,我更担心的是,他的状态实在太差了,这样的一个人回到家里,家里的人自然也跟着慌慌张张的,而且他的工作伙伴也会被搞得神经兮兮吧?
他说,不知是否年纪大了的缘故,近来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大把地掉头发,说这些的时候,他虽然是苦笑的,但其中不乏骄傲的意味:“哎呀没办法,实在太忙了,脱不开身啊!”
可是跟他相熟的朋友说,他这两年的业绩不好,公司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也很不好,总是苛责别人做得不好,自己揽了很多事情却又处理不到位……他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实际上,是真焦虑而已。
你仔细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人总是擅长焦虑,或者擅长着急,却并不是擅长真正认真、努力地做事情。
哪怕是规划时间这件小事,很多人都做得并不好,到最后急匆匆忙叨叨应付了事,结果能好到哪里去?
那天遇到一位有留学背景的白领,同我聊起曾经被刷屏的那个生了四五个孩子还在不停读书进修的日本女性,他由衷地感慨了一句:“除了其他客观条件,她应该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得好——时间规划。”
时间规划得好,利用得好,我们可以多做、做好好多事情,这真的不容小觑。
突然想到一件小事。
在日本的一间瓷器店,一位中国老太太厉声催促正在给她包装商品的中国留学生:“你快点吧,我们都赶不及了!!!”真的是厉声啊,声音大且刺耳,我本来在看茶具的,被吓了一跳。
我能理解那位阿姨的急迫心情,但听到她的话语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提前规划好时间呢?
把自己的不当转嫁到别人的身上本身已经是错误了,而以焦虑的态度对待别人,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这是题外话了。
克莱德先生有一段时间工作压力蛮大,晚上看资料到很晚,清晨天还未亮又捧着咖啡坐在电脑前,搞得我也跟着精神紧张。
偶尔我问他:“你这样累不累啊?”
他叹口气:“当然累啊。有时候觉得脑子里都已经不装东西了,看半天才能看懂一行……但是如果不看的话,就会觉得好多事情还没做完,也睡不好,索性就起来看吧。”
我劝他,工作之外,要有一些运动,让身体疲惫之后放松下来,晚上早点睡,哪怕是要看资料,也不要太晚,一定要适可而止;早晨起来,至少要慢慢地什么都不做地喝杯咖啡,让脑子放空一下,慢慢开始这一天的努力,而不是一下子就进入高速运转中开始自己一天的焦虑……
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老黄牛精神”,但你一定也听说过“老牛拉破车”,当一个人疲惫不堪、精神不济、超负荷运转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其实微乎其微,更多的只是在以焦虑情绪来假装在努力而已,而最后的结果若是不尽如人意,焦虑情绪就会更加重,简直是个恶性循环。
当你觉得一件事情离开自己就无法运转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出问题了。——这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观点,也是给我触动很深的一句话。
因为当时我已经走火入魔,觉得好多事情离开我都无法推进,所以虽然很疲惫我却仍然给自己揽了很多事情,当我无法完成得很好的时候,我就用紧锁眉头、长吁短叹来麻痹自己,让自己相信: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已经尽力了,结果这样我也没办法啊……
这真的是一种自我麻痹。
甚至是在演戏给别人看。
我们明明可以做到更好的,前提是,我们要放下焦虑。
这几年,我开始学会放下好多事情,工作有同事可以互相帮忙,孩子的好多事情也没必要那么紧张,家里的事情可以互相拜托,偶尔没有写出很满意的文章,也没有关系啊,那就写一写那些不是多完美的言辞字句。
甚至不写也没什么啊,看看书,喝喝茶,听听音乐,不要让焦虑从心底升起,也是一种成功。
我已经过了“看起来很努力”的阶段。
我不需要向别人证明我多努力,我多出色,我更需要学会了解自己,学会调整情绪,与它相处,然后,我会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篇3:经典励志文章:你焦虑并不代表你努力
励志文章1:你焦虑并不代表你努力
跟随游轮出门的第三天早晨,有一位女朋友微微皱着眉头说:我昨晚上没睡好,总是在想事情虽然知道于事无补,但总是不由自主,怕有些事情没有被处理好。
我说:你知道自己的焦虑于事无补对吗?
她点点头,但依然眉头紧锁。
旁边的几个人开始讨论如何放松身心,深呼吸,做瑜伽等等,说这样可以纾解焦虑可见,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焦虑的经历,或者,正在焦虑着。
缓解焦虑的方法我听说过很多个,效果如何,因人而已。
我想说的是,最根本的是,我们应该破除对焦虑的误解,让自己从心底从容起来。
焦虑,是一种情绪,在我们中已经非常常见了。
后来我接触过一些年轻的孩子,他们跟我情况相似,从大学时代甚至高中时代就开始因为想法多、个性强而产生焦虑情绪,无法排解,各种纠结痛苦。这其中当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但也有真实的因素,找不到排解方法的许多人,可能就会跟朋友各种玩,或者谈一场原本没有多么渴望的恋爱,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甩掉焦虑,但有一些,结果并不好。
要么是虚度时光,要么是为情所伤,所以比我年纪小的人来问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一般都说:找到你的兴趣爱好,然后从最基础做起来,当你真正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被焦虑裹挟了。
最微小的事情,只要开始了,就是进步;而仅存于想法中时,那仅仅是情绪。
前者可以成为努力,而后者,不过是焦虑。
我自己有过非常焦虑的状态。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工作压力大,总是觉得责任重大,太多事情需要我处理,或者说,非我处理不可。
一开始干劲满满,动力十足,仿佛可以变成一个陀螺,不停地旋转也没问题;
渐渐地,动力减弱,但身心很被动地持续紧张,所以尽管效率已经开始降低,整个人的状态还在保持满负荷的标准;
到后来,我觉得我只是在用焦虑假装自己很努力,以此满足内心对自己的苛求我一定要做到最完美,我一定要做到最好那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
你明明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动力已经达不到百分百的状态,你的脑子还在不停地转着,一二三四五,不管是否能力所能及,全都要不停地想来想去,结果呢?
结果全都是痛苦。
当时我在做周报,每周四签版。
本来呢,签版日结束后,我们有一两天时间工作是不太紧张的,至少周末可以放松一下吧?
但焦虑状态的我,不是这样的。
我在最后一个版面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开始,就会非常焦虑:下期的选题在哪里?我还能找到这么好的专访对象吗?采访对象会配合我做出好的访问吗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请自来,不得安宁。
你知道于事无补,可是你却停不下来。为什么?
因为你想对你自己和全世界表明:我真的很努力啊!
我们有很多人,是在把焦虑当做是努力。
以为自己越焦虑,越忙碌,就是越努力,越成功。
而实际上,这真的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你仔细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人总是擅长焦虑,或者擅长着急,却并不是擅长真正认真、努力地做事情。
哪怕是规划时间这件小事,很多人都做得并不好,到最后急匆匆忙叨叨应付了事,结果能好到哪里去?
那天打顺风车,遇到一位有留学背景的白领,同我聊起曾经被刷屏的那个生了四五个孩子还在不停读书进修的日本女性,他由衷地感慨了一句:除了其他客观条件,她应该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得好时间规划。
时间规划得好,利用得好,我们可以多做、做好好多事情,这真的不容小觑。
我们总是看起来急慌慌的,上车要抢座位,吃饭要不停地催促,不管做什么都恨不得自己是第一个,有人说是以前穷怕了,可是丰衣足食了这么多年还改不了,只能说是焦虑情绪深埋心底,总是被忽视。
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老黄牛精神,但你一定也听说过老牛拉破车,当一个人疲惫不堪、精神不济、超负荷运转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其实微乎其微,更多的只是在以焦虑情绪来假装在努力而已,而最后的结果若是不尽如人意,焦虑情绪就会更加重,简直是个恶性循环。
当你觉得一件事情离开自己就无法运转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出问题了。
这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观点,也是给我触动很深的一句话。
因为当时我已经走火入魔,觉得好多事情离开我都无法推进,所以虽然很疲惫我却仍然给自己揽了很多事情,当我无法完成得很好的时候,我就用紧锁眉头、长吁短叹来麻痹自己,让自己相信: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已经尽力了,结果这样我也没办法啊
这真的是一种自我麻痹。
甚至是在演戏给别人看。
我们明明可以做到更好的,前提是,我们要放下焦虑。
励志文章2:你所等的那个“合适时机”永远都不会来
我曾经做过一份工作,当时我的直线经理找我谈话,我俩的话题很新颖:不要惧怕升职。
是的,我曾经就是一个惧怕升职的人。
我不是不想要更高的职务头衔和薪水,但伴随升职而来的角色转换的压力会令我胆怯。当你做初级工作时,只要凭技术做好手头的工作即可;而升到经理角色,就需要承担一定的销售指标。再比如以前的工作,管好自己就行;而再上升就需要管理其他同事,偏偏这些归你管的人又不能由你指定,往往都是些桀骜不驯的主儿,那么自己的压力就会变大。我总会在关键时刻退缩,并提供出正当且充分的理由:我还没有准备好,以我现在的能力恐怕很难胜任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能如此脚踏实地和谦逊有加而洋洋自得,我觉得这么做说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而且谦逊谨慎的人。直到辞去了那份工作,老板离别时给了我一句发自内心的忠告:希望你不要太过安于现状,要多些进取心。我很吃惊,也很不服气:我不是不肯抓住机会啊,是时机还没到啊!
我有一个朋友的经历和表现,却恰恰和我相反。
她在职场上是公认的好人牌软柿子,比我还要安于现状,唯一的愿望是年假能多休几天。结果两个派系的领导打架,最后落得两败俱伤,单位部门重组后斟酌了半天新部门人选,选来选去便选中了她因为只有她不隶属于任何派系,不会激起太大的矛盾。
被赶鸭子上架的朋友并不乐意,因为这个部门领导的工作并不好干,既要像浪尖上行船一样有高超的平衡技巧,还要懂得将处事说话的技巧拿捏得当。朋友不想干,又不知道怎么和上面的头儿说,辗转反侧之际被任命,她没有欢天喜地,反而被催生了华发。
不过上去也就上去了,看起来很难的事,拆分到每一天,也就过去了。问题当然不少,但好在部门刚血洗过一回,无法在短时间内二次震荡,于是一些难处也被她咬牙撑了过来。结果她居然在那个位子上干了两年,后来被猎头挖去了一家北欧的公司去做相同职务,虽然职务相同,薪水却翻了几番,人际关系也简单了许多,而她本人则凭借着得体和考虑周全深得老板信赖。
面对机会和重大的决策,我们最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可是什么才是合适的时机呢?我们并不清楚,也没想清楚,就把答案稀里糊涂托付给了未来。
美国思科的首席技术官帕德玛锡华莱尔曾被问道:你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她回答说:当我刚起步时,我拒绝过很多机会,因为当时我想我这个水平还胜任不了这项工作或是我对这个领域还不了解。现在回想起来,在某个特定时期,迅速学习并做出成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常跟人提到,当你寻找你的下一个目标时,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完全合适的时机。你得主动抓住机会,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学习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
帕德玛锡的回答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一是生活中没有一个完全合适的时机,除非你逼自己一下。我们的恐惧往往来自对自己能否胜任的不确定,还来自对将要承受的压力的恐惧。越是平时喜欢思考、喜欢规划的人越容易怀有恐惧,反倒是平时大大咧咧或者功利主义的人不会那么多虑,欢天喜地地就上去了。至于怎么适应更高的职位,可以先做了再说。由此可见,做了再说比先想后做要好,迅速学习、做出成绩才是主要的。
二是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抓住机会最重要,不要顾虑是否需要踮起脚尖。坦白地说,在职场上能给你一个机会已实属不易,没有哪个领导会去反复劝说沉默谨慎的人申请更高的职位。更现实的是,你可能觉得自己不够格尝试,但在你身边却有的是能力不如你却敢于尝试的人。你不去,他们就会去,并且会以更快的速度跑上去。
有关合适的时机问题不但出现在职场上,也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换工作,什么时候出国,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对于这些常见的问题,大家往往给的都只能是模棱两可的答案:现在还不合适,等条件成熟点儿再说吧。
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候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趣的是,假如这些事情在未加计划的情况下发生了,比如被猎头打电话建议跳槽、意外怀孕有了孩子等情况下,大家都能欣然接受。可见我们的内心都愿意拥抱一些改变的机会,却又本能地抗拒着改变会带来的风险。
机会并不来自你的选择在未来包含了多少风险,而来自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全情投入和你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如果我们总是像坐在自动扶梯上一样被动地等待着什么好运降临,一般都不会有期待中的好事儿发生。
雅虎总裁梅耶尔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人们应该去做一些还没有准备好去做的事情。做一些你感到害怕的事,意味着你将向前迈出一步,你将会学习新的东西,你将会成长。
当然,逼迫自己打乱自己的节奏,向上向前够一够,必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看看我们自己,再看看周围,你会发现,那些对职场、对生活不满意的人,真正不满意的并不是环境,也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自己没有尝试过转变,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需要清楚的事实是,生命中永远不会存在一个完全合适的时机让你能够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你打算做某件事情,不要等待,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去改变。尽管你并不自知,但其实你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力量去实现这个你希望拥有的改变。
而放弃自己力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毫无力量。
励志文章3:实现梦想没那么伟大,80%的人只是输给了半途而废
有个女孩儿问我:小木头,你的写作之路,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你以前有过投稿失败的经历吗?多吗?
我忍不住想笑。因为我看到了许多年前的自己。譬如投稿失败、稿子被毙、石沉大海,譬如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喔,是否应该转去做点别的事情,写作这条路也许对我而言只是奢望吧?那时候,我也曾在心里无数次地想:不知道那些终于写出头的作家们,是否也曾经有过这么艰难的时候?
遗憾的是,如果现在让我遇到十多年前的自己,我依然无法回答那些问题。因为十多年来,我明明都没有那么笃定,那么了然于心。许多时候,我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忐忑不安、局促惶恐。许多瞬间,我的脑子里都闪过放弃吧的想法。
但每一次,都只是闪过。第二天或者过几天,我又像是斯嘉丽说的那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只要太阳升起来,就还可以充满希望。所以,我只能跟那个女孩说一句,我能给出的最诚恳的建议: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瓶颈,这是我给你的忠告。
聊到这里,我回想起当年学绘画的经历。上初中的时候,有两年暑假,我学过绘画。其实,我完全没有绘画天分,画得挺差的,兴趣也没有别人那么浓厚,脑子里对素描之类的完全没有任何概念。
然而,当时一位老师说的话,给我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他说:学画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遭遇到瓶颈期。本来觉得天天有进步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就迷茫了,不会画了,不知道该怎么画了如果突破这个瓶颈期,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若是突不破,就不会再有进步了,再勤奋再努力,也是在原地打转,所以很多人就放弃了。
这么多年里,我觉得自己和周围人一直在隐约验证着这个瓶颈理论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似乎都有这样的时候:在实现所谓梦想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段或长或短的瓶颈期枯燥,无奈,感觉自己碌碌无为,纠结自己是否该继续走下去
最后呢?最后超过80%的人都放弃了吧,所谓的最初的梦想,都留在了伤感的记忆里。
所以,我们总是艳羡那些实现了梦想的人。我们羡慕他们,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拥有自己喜欢的一切他们是传说中实现了梦想的勇士。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人,并没有实现梦想,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因为无法坚持,因为半途而废。
我们初踏入社会时,都满腔热血,一脸纯真,兴冲冲地朝着梦想飞奔。我们有热情、有梦想、有力量,以为自己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可是,一旦遇到瓶颈与挫折,有许多人就开始左顾右盼,心神不宁。这些半途而废的是大多数,还会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譬如梦想撞在坚硬的现实上破碎了,譬如总要养家糊口才能奢谈梦想啊别再找理由了,你只是坚持不下去了,承认就好了。
我说,一旦坚持的力量坍塌,人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在纠结彷徨之后,又开始为自己开脱,找个社会大众能够认同的理由,让自己脱身。这简直是一条不归路,梦想没实现,现实不甘心,一颗心总是吊在半空中满腹遗憾、胸有怨气、晃晃悠悠、难以踏实。
我曾经犹豫彷徨,我曾经自我质疑,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梦想与现实的纠缠中不知如何自处。但是,即便经历了这些,我发现自己还是很热爱我的事业,所以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是如履薄冰地坚持。
那段日子,我甚至去做了一个房地产网站的兼职编辑:为了赚点外快,让经济更宽松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当你想要坚持、坚定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走下去。
我又想起前些日子,自己在院子里拔草的经历。最开始,我是站着的,弯着腰,两手并用,觉得有无限力量与信心。可是没过一会儿,就腰酸背疼,动作越来越慢,还开始责怪自己自讨苦吃。突然间,我想起小时候,农夫们在田地里拔草或者做一些事情时,都是蹲着的。于是我也蹲下来拔草,两只手依然左右开弓,蹲着看似走得慢,但实际上一直在前行,因为踏实而有效,坚持得也就更久。
我们许多时候都会遇到艰难与挫折,觉得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不好走,想要放弃,想要拐弯,想要最初的兴奋与热情挥洒殆尽之后,剩下的是无休止的挫败感与痛苦,无奈与纠结。这时候,不妨放下那些好高骛远,放弃那些长篇大论,实现梦想并不是多么伟大而遥远的事情,不过就像是此时此刻拔草一样,是透过一点一点最普通的积累才能够实现的。
路不好走?那就走慢一点。哪怕再慢,你也是在前行的,对不对?慢慢走,扎实而努力,不轻言放弃,选择了就头破血流地去试一试,才有可能看到成功的彼岸。
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梦想。但我相信,坚持,是不可缺少的理由。
篇4:你焦虑并不代表你努力作文
你焦虑并不代表你努力作文
你焦虑并不代表你努力
跟随游轮出门的第三天早晨,有一位女朋友微微皱着眉头说:我昨晚上没睡好,总是在想事情虽然知道于事无补,但总是不由自主,怕有些事情没有被处理好。
我说:你知道自己的焦虑于事无补对吗?
她点点头,但依然眉头紧锁。
旁边的几个人开始讨论如何放松身心,深呼吸,做瑜伽等等,说这样可以纾解焦虑可见,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焦虑的经历,或者,正在焦虑着。
缓解焦虑的方法我听说过很多个,效果如何,因人而已。
我想说的是,最根本的是,我们应该破除对焦虑的误解,让自己从心底从容起来。
焦虑,是一种情绪,在我们中已经非常常见了。
后来我接触过一些年轻的孩子,他们跟我情况相似,从大学时代甚至高中时代就开始因为想法多、个性强而产生焦虑情绪,无法排解,各种纠结痛苦。这其中当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但也有真实的因素,找不到排解方法的许多人,可能就会跟朋友各种玩,或者谈一场原本没有多么渴望的恋爱,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甩掉焦虑,但有一些,结果并不好。
要么是虚度时光,要么是为情所伤,所以比我年纪小的人来问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一般都说:找到你的兴趣爱好,然后从最基础做起来,当你真正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被焦虑裹挟了。
最微小的事情,只要开始了,就是进步;而仅存于想法中时,那仅仅是情绪。
前者可以成为努力,而后者,不过是焦虑。
我自己有过非常焦虑的.状态。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工作压力大,总是觉得责任重大,太多事情需要我处理,或者说,非我处理不可。
一开始干劲满满,动力十足,仿佛可以变成一个陀螺,不停地旋转也没问题;
渐渐地,动力减弱,但身心很被动地持续紧张,所以尽管效率已经开始降低,整个人的状态还在保持满负荷的标准;
到后来,我觉得我只是在用焦虑假装自己很努力,以此满足内心对自己的苛求我一定要做到最完美,我一定要做到最好那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
你明明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动力已经达不到百分百的状态,你的脑子还在不停地转着,一二三四五,不管是否能力所能及,全都要不停地想来想去,结果呢?
结果全都是痛苦。
当时我在做周报,每周四签版。
本来呢,签版日结束后,我们有一两天时间工作是不太紧张的,至少周末可以放松一下吧?
但焦虑状态的我,不是这样的。
我在最后一个版面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开始,就会非常焦虑:下期的选题在哪里?我还能找到这么好的专访对象吗?采访对象会配合我做出好的访问吗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请自来,不得安宁。
你知道于事无补,可是你却停不下来。为什么?
因为你想对你自己和全世界表明:我真的很努力啊!
我们有很多人,是在把焦虑当做是努力。
以为自己越焦虑,越忙碌,就是越努力,越成功。
而实际上,这真的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你仔细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人总是擅长焦虑,或者擅长着急,却并不是擅长真正认真、努力地做事情。
哪怕是规划时间这件小事,很多人都做得并不好,到最后急匆匆忙叨叨应付了事,结果能好到哪里去?
那天打顺风车,遇到一位有留学背景的白领,同我聊起曾经被刷屏的那个生了四五个孩子还在不停读书进修的日本女性,他由衷地感慨了一句:除了其他客观条件,她应该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得好时间规划。
时间规划得好,利用得好,我们可以多做、做好好多事情,这真的不容小觑。
我们总是看起来急慌慌的,上车要抢座位,吃饭要不停地催促,不管做什么都恨不得自己是第一个,有人说是以前穷怕了,可是丰衣足食了这么多年还改不了,只能说是焦虑情绪深埋心底,总是被忽视。
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老黄牛精神,但你一定也听说过老牛拉破车,当一个人疲惫不堪、精神不济、超负荷运转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其实微乎其微,更多的只是在以焦虑情绪来假装在努力而已,而最后的结果若是不尽如人意,焦虑情绪就会更加重,简直是个恶性循环。
当你觉得一件事情离开自己就无法运转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出问题了。
这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观点,也是给我触动很深的一句话。
因为当时我已经走火入魔,觉得好多事情离开我都无法推进,所以虽然很疲惫我却仍然给自己揽了很多事情,当我无法完成得很好的时候,我就用紧锁眉头、长吁短叹来麻痹自己,让自己相信: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已经尽力了,结果这样我也没办法啊
这真的是一种自我麻痹。
甚至是在演戏给别人看。
我们明明可以做到更好的,前提是,我们要放下焦虑。
篇5:为什么你越努力,越焦虑?
为什么你越努力,越焦虑?
文/风墟
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分为很多种。
努力本身并无对错,也无好坏。但问题在于我们对于努力的认识有着太多的偏颇――认为所有的努力都是好的,就是偏颇的一种。
放松的,带着悦纳的努力,和被焦虑和恐慌驱使着的努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我把被焦虑驱使着的努力者称为“焦虑努力者”。
焦虑努力者通常都有一个较为严苛的父母或者对他有过重要影响的长辈与老师,这种挑剔的外界环境总是无时无刻不表现出对他的不满意,会经常拿他与别人对比。
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却永远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同与关爱。
事实上还有一种和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认同同样悲剧的成长经验:只有自己在迎合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和要求时才能得到“关爱”,一旦违反了他们的要求就会遭到辱骂,否定,嘲讽,甚至殴打。
他们很可能是在一个喜欢攀比与排名的学校或团体中成长起来,学习名次,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混”的好不好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相互对比和贴标签的条件。
他们总是非常的着急,做任何事情都极度的求快。想要快速成功,快速赚到很多钱,快速拥有光鲜亮丽的职业。哦,还有一个最普遍的渴望就是:快速的自我提升。
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拼命努力着。考个重点大学,在考托福雅思国外镀金几年,选择一份光鲜亮丽的好工作,这似乎是这个群体集体向往和期待的一种未来规划。
客观来看,他们与同龄人对比的确称得上是“成功”。
但问题在于,他们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们始终是被一种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落后,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所驱使着。
而「越努力,越焦虑」这种现象也多发于这类“追求卓越”的人身上。
所以究竟为什么会越努力,越焦虑呢?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我记得在我上小学那会儿,书店里还是很流行“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意林之类的杂志也正风靡着。
后来人们意识到心灵鸡汤的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心灵鸡汤就沦为了一个贬义词。
但是很快,一种名为“成功学”的“学问”迅速即鸡汤之后流传开来。各类的大师,各类的名言金句被所有人都挂在了嘴边。
随后就演变成了一种全民都理所当然的追求成功的集体倾向。大家都开始变得积极向上,甚至出现了“你不努力就是LOW逼”,“最美的年华必须要拼命”之类的一种对“不努力者”的批判。
于是所有人都变得焦虑了起来。大家都害怕被别人落下,都害怕被别人批判,害怕成为别人口中的low逼与loser。
集体性的对“成功”的追求,对“不努力”的批判造就了一个每个人都难以接受自身消极一面的大环境。
再落到每个人身上,越努力、越焦虑,归根结底有三个根本性的直接原因。
1.“焦虑努力者”的努力一开始的动机就是被焦虑所驱使着。
他们因为自己不够好,因为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因为会被别人看不起等等而产生了焦虑,为了摆脱这种焦虑,他才会努力去变强,努力获取别人的认同。
但是恰恰是他的这种“摆脱焦虑”的渴望令他又产生了一种「二级焦虑」,也就是“因为无法摆脱焦虑而产生的焦虑”。
所以,他越是“努力”的想摆脱焦虑,却只会令焦虑变得更多;他会因为焦虑情绪的存在而无法专注做事,于是他达到目标的进度就会变慢,而进度变慢又会加剧他的焦虑;
于是他的焦虑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他最后无时无刻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中,而无法再去做任何事,无法再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到生活的存在。
2.做事的目的只是为了最后的结果。
做事情当然是为了得到最后的结果了,但“焦虑努力者”和平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做事的目的“只”在于最后的结果,他们“只”是为了某个产出,某个结果,某个目的。
所以这就会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做事的过程,无法感受到生活的当下,在他们看来,生活好像只有一个接一个的目的和节点,他们只想完成任务似的尽快从这个节点赶到下一个节点。
没错。
「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像是一场被别人安排的任务」。
所以,如果你的生命中只有任务在,那么,“你”在哪里呢?
3.过度求快。
因为你将生活当成了一个被别人安排给你的任务,你就不可避免的想尽快完成它。只有尽快完成了,你才能尽快从你所讨厌的生活中逃离。
比如你拼命赚钱,为的是某一天可以不用赚钱;你努力考研,为的是尽快摆脱考研的痛苦;你硬写一篇公号文,为的是写完了就可以好好的放松;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逻辑,常见到你甚至无法意识到这个逻辑中存在的问题。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做一件事情求快的时候,就代表你对这件事已经失去了兴趣。你想要快点结束它去做别的。」
所以,当你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你不感兴趣的事,你强迫自己去完成一件你很抗拒的任务,这无可避免的会令你产生很多的焦虑。
而且,你越是求快,则越是会更加焦虑;你越是焦虑,你做事的效率就越低;
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根本含义。
那么你要如何才能从这种越努力,越焦虑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呢?
我的答案是:放弃努力。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去做一些你真正兴趣所在的事情。
我知道这个回答无法令“焦虑努力者”们满意。
因为毫无疑问当他们看到放弃努力的时候已经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种“恐慌”。他们会认为如果不努力的话只会更糟糕,如果放弃努力,他们的生活就会失控,他们认为他们一直在逃避的那些生活中最坏的结果都会铺天盖地的向他涌来,他的生活会一团糟糕,他会变成一个废物。
其实焦虑努力者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就像一个正在学游泳的人。
他对水很陌生,他感觉自己有点儿在往下沉,他很恐慌。于是他赶紧用力挣扎想要抓住些什么好让自己不坠落下去。
但是他却抓了个空,自身却往下沉的更深了。于是他更恐慌,更用力,更拼命的挣扎,然而他越挣扎就越是往下沉的越快。
焦虑努力者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像是一个游泳新手所做的挣扎,自以为可以努力的“抓住”变得有钱、人缘好、学习好等这些幻象就能够将自己从“恐怖”的生活中拉上去,但他所做的这一切努力却正是导致他越来越陷入危险的原因。
那么不会游泳的人通常都是怎样学会有用的呢?
你去问所有的会游泳的人几乎他们都会回答你:放松。
当你放松的时候,你不再挣扎,不再僵硬的时候,水本身的浮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将你托上来。
就像你对生活放手,不再紧缩自我,不再试图通过努力来抓紧什么的时候,生活本身就会带给你“安全”和“平静”。
你一直害怕的是,如果不努力了就会失去一切;就像不挣扎了就会落入水底;
但就像水会将你托起来一样,当你不再被紧张和焦虑驱使的时候,你自身的兴趣,你本身的某些动力,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等等会自发的引领着你去探索这个世界,会带领着你去进行许多有意义的创造。
而在这个时候,你的生活才会是充实和有意义的。
所以,比起拼命的试图要做些什么,也许有时候不做什么会更加重要。
以上。
篇6:你可以恋爱,但别忘了努力散文
你可以恋爱,但别忘了努力散文
最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桃子和荔枝是大学室友。她们都是从外地考来帝都的学生。
桃子是地道的北方女生,高高瘦瘦,十分清爽。荔枝作为南方女生,则完全遗传了南方的娇小清秀,给人一种想要保护的感觉。
虽说有南北差异,刚来到大学的桃子和荔枝还是兴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她们一起参加学校的社团,一起加入学生会,平时没事了就去图书馆学习,偶尔再一起出去逛街,吃美食。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大一结束了,在她们的努力下,一起拿到了奖学金。
她们学的工科专业本就男生多,女生少,自然有很多人追她们。
桃子在大二的时候答应了学长李子的追求,开始了甜蜜的热恋期。
荔枝,我今天要去约会,就不去参加社团活动了。
荔枝,我要去和李子一起逛街,就不参加辩论赛啦。
荔枝,我等会要去和李子一起吃饭,不去图书馆啦。
桃子每天都忙着约会,以前早起是背单词,现在早起是化妆打扮;以前晚睡是看书,现在晚睡是聊天;以前周末是去图书馆,现在周末是去约会。
桃子,其实,你们也可以一起学习,约会不一定非要去玩才算约会,你们可以一起努力啊。荔枝作为好朋友也曾劝过桃子。
虽然我也知道,但我和他在一起就没心情学习。桃子也犹豫过,为了恋爱耽误学习真的值得么?
期末好好复习总不会挂科的吧,这样也不算耽误学习。桃子默默安慰自己后又继续沉浸在她的爱情里。
荔枝虽说是南方小女生,骨子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 所以荔枝并没有因为无人陪伴而丢掉去图书馆自习的习惯,她还是每天早上早起背书,有时间就去图书馆自习。除了四六级,也开始准备考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证书。
大二的课相对还算轻松,期末抵抗约会的诱惑拼了一把的桃子的确没有挂科,她也就更放心的和李子约会了。
一年下来,荔枝得了奖学金,也得了很多证书,桃子已经不再有奖学金了。
大三的时候,荔枝和与自己同届的一个老乡木瓜在一起了。
她不像桃子一样只顾谈恋爱,她会偶尔和木瓜一起去看电影,去逛街,像平常的情侣一样。但她和木瓜的约会最多的地方却是自习室。
荔枝和木瓜相约一起考研,有了共同的目标,他们就更认真的去学习。那些一起努力的日子过得倒也很快乐。
大三的最后,桃子挂科了。这个时候桃子才意识到,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该考的证她都没考到就算了,竟然连专业课都挂科了。
最后一年,李子和桃子说了分手。桃子难过了很久,她找不回李子了,也弥补不了曾经因谈恋爱错失的时光。
最后一年,荔枝和木瓜一起努力考上了理想学校的研究生。
桃子毕业了,她并没有在大学充实自己的简历,因此找工作四处碰壁,最终她放弃了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了一份和自己期待相差甚远的工作。
而荔枝和木瓜研究生毕业后,在帝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安家在了帝都。
努力考来帝都的人基本上很少有人想要离开。可这里本就是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城市。这里没有眼泪,没有人情,只有能力。
不止帝都,任何地方都是一样。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它从来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亲爱的,我想告诉你,如果你还在上大学,请你记得,你可以恋爱,但你一定别忘了努力。
篇7:你那么努力,为何还如此焦虑?
你那么努力,为何还如此焦虑?
总感觉自己还一事无成,总是莫名其妙地焦虑……明明做到了努力努力再努力,奋斗奋斗再奋斗,可我们还是焦虑,为什么?
“我焦虑,是因为我身边的人都焦虑”
现在的年轻人拼爹拼房拼车,什么都没有,就只能拼命了。
在职场摸爬滚打,我们太急着成功,太急着过标配的生活,对于身份的焦虑,已经不是个人心理问题,这几乎成了社会现象。
一个大街上,假如有三个人在慌张地奔跑,那么第四个人第五个人就会陆续出现,很快你会看到整条大街的人都在惊恐地追随。
焦虑也是这样,我们似乎被同化了。
“我焦虑,是因为同龄人已经成功,而我还一无所有”
看看自己的朋友圈:晒工作的、晒房子的、晒车子的、晒名牌的,等等,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秀,与我无关,可却还是很焦虑。
越来越多的人成功,但成功似乎又变得越来越难了,不然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勤奋很刻苦也坚持了却依旧碌碌无为呢?
这种对比心理,使我们无法专注于工作,而焦虑也不断加深了。
“我焦虑,是因为我还在黑夜中摸索”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这样的:好好学习,上好的初中,好好学习,上好的高中,好好学习,上好的大学,好好学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好工作,成家立业然后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但这就是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谈及梦想,等到自己意识到了,人家都已经跑出好远了,怎能不焦虑?
“我焦虑,是怕我挣钱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爸爸妈妈一直让我们慢一点,可是时间并不会因此慢一点。
少年时代父母给的温暖,长大了,我们也想回赠,可我们努力挣钱的速度赶不上爸妈衰老的速度啊。
所以,我们焦虑,因为有人等不及。
其实,回报爸爸妈妈,更多的是爱,不是钱。
爸爸妈妈需要一个努力工作的你,而不是在钱堆中焦虑的你!
“我焦虑,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能拼爹”
拼爹让人不屑,但拼爹也是公平的。你可以鄙视王思聪的玩世不恭,但他拿着王健林的钱挣了几十亿的能力,我们不能否认。
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努力,但迟迟挤不进中产阶级,所以我们焦虑。
郑智化在《中产阶级》中唱到: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面前,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Barack Hussein Obama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就像美国诗人写的: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希望大家都能正视自己的焦虑,希望大家的努力都会有结果。
日子总是越来越好的,以你们的才华,实在不必着急。
★ 平安回家祝福语
★ 心灵的励志签名
★ 超夏季祝福语
★ 手术顺利祝福语
【别忘了,你焦虑不代表你努力(共7篇)】相关文章:
夏季祝福语2024-02-23
2022高考祝福语简短独特推荐2022-09-07
鼓励祝福短信2022-09-02
别忘了装修下你自己心情日记2024-01-23
简短高考祝福语2024-01-22
学生考试的精彩祝福语2022-11-25
适合中考加油的文案2023-08-04
一个人要学会管住自己散文2023-03-30
祝病人早日康复祝福语2022-08-16
激励高考学生祝福语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