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年歌翻译

时间:2022-12-15 07:38: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廷年歌翻译(共9篇)由网友“小民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李廷年歌翻译,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李廷年歌翻译

篇1:李廷年歌翻译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译文

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

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

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注释

(1)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2)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创作背景

《李延年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杂歌谣辞》。《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李延年也更加得到宠幸。

鉴赏

《李延年歌》有三点特色。

其一,出语夸张,欲扬故抑。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拟以至亡国之事。此后,“倾城”、“倾国”就成了绝色美女的代名词。在《李延年歌》里,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其二,情真意切,溢于诗间。《李延年歌》一诗,除了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外,其表达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李延年歌咏的佳人是自己的胞妹。无论是出于对胞妹的深爱之情而望她有个辉煌的前途,还是出于利己之心而进献胞妹,其诗中表现出的赞美都是热切的。短短几句的小诗,“倾城”、“倾国”的字眼二度出现,推荐美人的主旨非常鲜明。先言有此绝美之人,再言美人的惊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恳切呼告:您难道不知这具有倾城倾国之貌的'佳人,一旦错过就再难得到了!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一咏三叹之中挣到了充分的表达,产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拨动了汉武帝的心弦。

其三,以简胜繁,以虚生实。中国画以墨为颜色,色彩可谓少矣。但那单一的墨色却可在鉴赏者的脑海中幻化出缤纷的五彩。如同齐白石的画,空白可谓多矣,但那空白处却可使人想象出无限丰美的境界。《李延年歌》只是咏叹了佳人的无双而不作具体描绘,这就势必使佳人的形象成为神秘诱人的空白,从而激发起赏诗者对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当时在汉武帝的脑海中一定幻化出了世间最为美妙的女子形象。而后世的读诗者,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历史知识及其特有的心理素质,想象出各自心中的绝色佳人来。在歌咏美女的中国古诗中,有不少细描实写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之类。同时也不乏以侧描虚写取胜的佳篇。如《诗经·周南·关雎》,对女子品貌的描写只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浓墨渲染的是男子对她的苦苦思恋、热烈追求和结合后的欢乐喜悦,以此显示出女子的美丽可爱。《李延年歌》显然也是以这种以虚生实的艺术手法取胜的。

篇2:《明史·李廷机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明史·李廷机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土第二授编修。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署名上,趣定皦生光狱,株连遂绝。秦王谊漶由中尉进封,其庶长子应授本爵,夤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王遣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

时内阁止朱赓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万历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不可。相持久之,卒列以上。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帝慰谕有加。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赓十二罪,并及廷机。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

译文: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被推举进入大学,取得顺天乡试第一名。万历十一年,又取得会试第一名,以进士第二的身份授职为编修。万历二十年,主持京察,有偏私。曾经兼管户部、工部的事务,总揽大事又精细周密。奏请皇帝施行抚恤商旅四件事,商旅的困窘得以缓解。京城外的陵垣,大都得到修缮整治,费用都取自公款的节余钱,没有因此烦扰百姓。皇帝召见并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四次推辞,皇帝都不同意,过了二年他才上任。当时他已经晋升为左侍郎,于是代替郭正域巡视礼部事务。遇上楚王华奎因为郭正域写了揭发他馈赠礼物的书信,就诬蔑攻击郭正域做了几件不法的事件。李廷机的意见有些偏袒楚王,但他又稍稍替郭正域解脱。大学士沈一贯想借妖书将郭正域倾覆,李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都署名上奏,催促审定教生光的'狱案,株连于是终结。秦王谊漶由中尉加封,他的庶长子应该授予原来的爵位,他攀附着想分封为郡王,李廷机多次上奏极力坚持不同意。秦王派人从中调和,李廷机坚决拒绝,皇帝却特别颁旨同意。

当时内阁只有朱赓一个人。给事中王元輪等人顾虑李廷机将入阁辅政,屡次暗中诋毁他。万历三十五年夏季,朝廷推举内阁大臣,李廷机果然参与其中。给事中曹于忭不同意。相持了很久,最后条列上奏。皇帝向来看重李廷机,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李廷机多次推辞后才负事务。王元翰和给事中胡忻不断攻击他,皇帝剥夺了他们的俸禄,以安慰李廷机。不久,姜士昌又因为疏论李廷机罢黜,群情更加激愤。李廷机极力辩驳,请求罢免,又上奏陈述应当离职的十条理由,皇帝更加下谕令抚慰。第二年四月,主事郑振先疏论朱赓的十二条罪状,并涉及李廷机。李廷机多次上奏请求退休,闭门数月不出来。舆论怀疑他伪装,数十人交替上奏极力攻击。李廷机不断请求离职,皇帝屡屡颁诏对他进行勉励、挽留,并派鸿胪催他出来任职理事,他坚持卧床不起。在家待命一年,摒绝外界,居住于荒庙之中,朝廷大臣依然有很多议论。到了万历四十年九月,奏疏已上报了一百二十多次,于是向皇帝告辞,到都城外等待命令。同官叶向高称李廷机已经离去,不可以再做挽留,皇帝就加封李廷机为太子太保,賞赐路费,让他乘驿车,由行人司派人护送回乡。在家住了四年去世。赠封少保,谥号文节。

篇3:李延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歌》译文

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己而独立。

她看守城的将士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

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李延年歌》注释

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篇4:李延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一无渲染铺垫。但其意蕴,却非同凡俗。南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静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仅是超世脱俗,而且更楚楚可怜了。这就是平中孕奇,只开篇两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领,生出对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要表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然而,这位富于才情的音乐家,却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奇句-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这样夸张,又何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而正因为这风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让人心驰神往、倍加牵怀。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么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没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吸引力了。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结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对佳人的美好作了极度的夸张,结尾则突然一转,化为深切的惋惜之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但接着一句则又紧摄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这样收束,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令人闻之而怅然不已。难怪武帝听。

《李延年歌》有三点特色。

其一,出语夸张,欲扬故抑。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拟以至亡国之事。此后,“倾城”、“倾国”就成了绝色美女的代名词。在《李延年歌》里,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其二,情真意切,溢于诗间。《李延年歌》一诗,除了“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外,其表达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李延年歌咏的佳人是自己的胞妹。无论是出于对胞妹的深爱之情而望她有个辉煌的前途,还是出于利己之心而进献胞妹,其诗中表现出的赞美都是热切的。短短几句的小诗,“倾城”、“倾国”的字眼二度出现,推荐美人的主旨非常鲜明。先言有此绝美之人,再言美人的惊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恳切呼告:您难道不知这具有倾城倾国之貌的佳人,一旦错过就再难得到了!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一咏三叹之中挣到了充分的`表达,产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拨动了汉武帝的心弦。

其三,以简胜繁,以虚生实。中国画以墨为颜色,色彩可谓少矣。但那单一的墨色却可在鉴赏者的脑海中幻化出缤纷的五彩。如同齐白石的画,空白可谓多矣,但那空白处却可使人想象出无限丰美的境界。《李延年歌》只是咏叹了佳人的无双而不作具体描绘,这就势必使佳人的形象成为神秘诱人的空白,从而激发起赏诗者对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当时在汉武帝的脑海中一定幻化出了世间最为美妙的女子形象。而后世的读诗者,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历史知识及其特有的心理素质,想象出各自心中的绝色佳人来。在歌咏美女的中国古诗中,有不少细描实写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之类。同时也不乏以侧描虚写取胜的佳篇。如《诗经·周南·关雎》,对女子品貌的描写只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浓墨渲染的是男子对她的苦苦思恋、热烈追求和结合后的欢乐喜悦,以此显示出女子的美丽可爱。《李延年歌》显然也是以这种以虚生实的艺术手法取胜的。

《李延年歌》创作背景

《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李延年也更加得到宠幸。

篇5:李延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古诗简介

《李延年歌》是汉代宫廷音乐家李延年创作的小诗。此诗以简括而觉单调的语言,赞颂了一位举世无双的绝色美女。全诗大致采用五言体式,出语夸张,情真意切,以简胜繁,以虚生实,体现出一种自然、率真的美。

翻译/译文

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己而独立。

她只要对守城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城垣失守;倘若再对君王秋波那么一转,国家就要遭受灭亡的灾祸。

但纵然是倾城、倾国,也不要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啊!

注释

⑴绝世:冠绝当时,举世无双。

⑵顾:看。倾人城: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⑶倾人国:使国家灭亡。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⑷宁(nìng)不知:怎么不知道。

创作背景

《李延年歌》被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根据《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

赏析/鉴赏

在汉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的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这一首短短的诗歌,能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说明了这首诗的确有超众的魅力。

其一,出语夸张,欲扬故抑。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姒以至亡国之事。此后,“倾城”、“倾国”就成了绝色美女的代名词。在《李延年歌》里,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其二,情真意切,溢于诗间。《李延年歌》一诗,除了“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外,其表达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李延年歌咏的佳人是自己的胞妹。无论是出于对胞妹的深爱之情而望她有个辉煌的前途,还是出于利己之心而进献胞妹,其诗中表现出的赞美都是热切的。短短几句的小诗,“倾城”、“倾国”的字眼二度出现,推荐美人的主旨非常鲜明。先言有此绝美之人,再言美人的惊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恳切呼告:您难道不知这具有倾城倾国之貌的佳人,一旦错过就再难得到了!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一咏三叹之中挣到了充分的表达,产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拨动了汉武帝的心弦。

其三,以简胜繁,以虚生实。中国画以墨为颜色,色彩可谓少矣。但那单一的墨色却可在鉴赏者的脑海中幻化出缤纷的五彩。如同齐白石的画,空白可谓多矣,但那空白处却可使人想象出无限丰美的境界。《李延年歌》只是咏叹了佳人的无双而不作具体描绘,这就势必使佳人的形象成为神秘诱人的空白,从而激发起赏诗者对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当时在汉武帝的脑海中一定幻化出了世间最为美妙的女子形象。而后世的读诗者,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历史知识及其特有的心理素质,想象出各自心中的绝色佳人来。在歌咏美女的中国古诗中,有不少细描实写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之类。同时也不乏以侧描虚写取胜的佳篇。如《诗经·周南·关雎》,对女子品貌的描写只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浓墨渲染的是男子对她的苦苦思恋、热烈追求和结合后的欢乐喜悦,以此显示出女子的美丽可爱。《李延年歌》显然也是以这种以虚生实的艺术手法取胜的。

这首诗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采用了大体整齐的五言体式(第五句“宁不知”三字实际上可以删除)。这种体式,当时还只在民间的“俚歌俗曲”中流行。李延年将其引入上层宫廷,配以美妙动人的'“新声变曲”。这对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萌芽和生长,无疑起了某种催化作用。

篇6:李延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译文

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己而独立。

她看守城的将士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

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注释

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赏析:

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一无渲染铺垫。但其意蕴,却非同凡俗。南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静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仅是超世脱俗,而且更楚楚可怜了。这就是平中孕奇,只开篇两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领,生出对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要表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然而,这位富于才情的音乐家,却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奇句-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这样夸张,又何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而正因为这风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让人心驰神往、倍加牵怀。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么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没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吸引力了。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结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对佳人的美好作了极度的夸张,结尾则突然一转,化为深切的惋惜之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但接着一句则又紧摄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这样收束,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令人闻之而怅然不已。难怪武帝听。

《李延年歌》有三点特色。

其一,出语夸张,欲扬故抑。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拟以至亡国之事。此后,“倾城”、“倾国”就成了绝色美女的代名词。在《李延年歌》里,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其二,情真意切,溢于诗间。《李延年歌》一诗,除了“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外,其表达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李延年歌咏的佳人是自己的胞妹。无论是出于对胞妹的深爱之情而望她有个辉煌的前途,还是出于利己之心而进献胞妹,其诗中表现出的赞美都是热切的。短短几句的小诗,“倾城”、“倾国”的字眼二度出现,推荐美人的主旨非常鲜明。先言有此绝美之人,再言美人的惊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恳切呼告:您难道不知这具有倾城倾国之貌的佳人,一旦错过就再难得到了!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一咏三叹之中挣到了充分的表达,产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拨动了汉武帝的心弦。

其三,以简胜繁,以虚生实。中国画以墨为颜色,色彩可谓少矣。但那单一的墨色却可在鉴赏者的脑海中幻化出缤纷的五彩。如同齐白石的画,空白可谓多矣,但那空白处却可使人想象出无限丰美的境界。《李延年歌》只是咏叹了佳人的无双而不作具体描绘,这就势必使佳人的形象成为神秘诱人的空白,从而激发起赏诗者对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当时在汉武帝的脑海中一定幻化出了世间最为美妙的女子形象。而后世的读诗者,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历史知识及其特有的心理素质,想象出各自心中的绝色佳人来。在歌咏美女的中国古诗中,有不少细描实写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之类。同时也不乏以侧描虚写取胜的佳篇。如《诗经·周南·关雎》,对女子品貌的描写只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浓墨渲染的是男子对她的苦苦思恋、热烈追求和结合后的欢乐喜悦,以此显示出女子的美丽可爱。《李延年歌》显然也是以这种以虚生实的艺术手法取胜的。

篇7:《李长歌》

硕大斗笠戴在头顶,我睁大惊愕的眼晴。兄弟间竟然可以杀戮,一代明君还万古留名。我该怎样面对世界?我的生活信仰何去何匆?浩瀚宇宙无边无际,我唯有在飘渺江湖里漂零。披上宽宽斗篷,纤纤素手将发儿拨弄,今后的岁月里,喊杀声时时嘹亮,我足行处刀光剑影。独处处轻抚斗笠,因为热爱这片土地,斗笠伴我安渡余生。

初二:我乃佳人

篇8:李贺《浩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贺《浩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浩歌》是中唐著名文学家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大意是人生总难免衰老、死亡,雄心大志未必都能实现,但人不应为此徒增烦恼,要把握现实,珍惜少壮时光。

浩 歌

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鉴赏:

《梦天》通过记梦游仙的方式抒发郁结于诗人胸中的感情,那么,这首《浩歌》则是感情跌宕、气魄恢宏的抒情诗。李贺举进士曾受人攻击,遭遇坎坷,极不得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状下写出来的一首慷慨悲歌。

引发这首诗的酵母是一次春游宴会上的劝酒。杨柳嫩黄,细叶如一片轻烟濛濛,鲜艳的春色在初陽的照耀下,更加妩媚迷人了。诗人和朋友们骑著名贵的骏马,在郊外游玩饮宴。一位弹筝的歌女举起酒杯劝诗人喝酒。喝吧,捧起那金色的酒杯,尽情地喝吧,你又未能得到长生不老之术,又没有人赏识任用你,你何不在畅饮中寻求欢乐!这就是第五句至第八句所描写的内容,也正是这样的场面、饮宴、祝酒辞,引动了诗人的感想和联想,感情激荡写下了这首“浩歌”。

诗从事物的变化与人生的短促写起。开头四句形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第一层写变、写人生短促,但诗人不是哀伤,而是写出了浩大的气势。这里写“吹山” 变成平地,把南风之剧烈威势写得令人惊心动魂。接下去写天吴“移海水”,海之辽阔,天吴能移,就把天吴的神力栩栩如生地写了出来。他写人生短促、宇宙永恒的时候,再一次运用了神话的素材,使诗的意境弥漫一种神奇虚幻的色彩。王母的桃花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在漫长的永恒的时间岁月里,不知开了多少次花,结了多少次果了;那号称长寿的彭祖、巫咸,如果有多次生命的话,那么在漫长的无穷的时间长河里,也不知道会死了多少次了。诗一开始,把气魄、神奇,缥缈的气氛交汇在一起,形成了感人的氛围境界,紧紧吸引着读者,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神妙的,开阔的,存在与变幻、永恒和短促交错的画面中去。

既然人生短促,事物变幻,那么诗人对此怎样看,他怎样去回答歌人的劝酒呢?“不须浪饮《丁都护》”四句,回答了“身问谁?”这个问题,也回答了纵酒的劝告。不必在《丁都护》的悲切乐声中颓废消沉地狂放纵酒,世上的英雄本来无须什么主人。“买丝”两句承接“世上英雄本无主”而来,含有对求主的`讽刺意味。要求主人吗?那最好就是找平原君了;可是平原君早已入土,当今已无“平原君”,只好致酒祭奠他啦。这里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希冀主人赏识,另一方面又不甘受人驱使,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他人身上。此外,这里也还包含对当政者不能任用贤才的深刻讽刺。这四句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和第一层次的气魄相呼应,感情如滔滔的江水,奔腾激荡,把读者引向诗人心灵的深处。

人生确是短促的,和永恒的时间相比,简直是转瞬即逝。计算时间的漏壶不断地催迫着水滴向下走去;而年青女子浓厚的浓黑的头发,转眼之间就稀疏脱落,连梳子也承受不住了。光陰易逝,容颜易老,这是客观事实。如果让时光白白地过去,让秋霜爬上眉毛,白色替换了青黑,那是壮夫羞为的。男子汉、大丈夫是不会受人拘束、受人役使的。这里诗人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回答了歌人的劝酒。

当然,诗人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很旷达,但他对于现实又充塞着满腔愤懑,以旷达的情怀表达愤懑的情绪,反而使人更觉诗人的激愤。从诗人的激愤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摧残人才的悲剧。因此诗人李贺在轻烟迷濛、柳条拂娇的春日郊游时,会突发慷慨悲歌。

他激愤,但并不消沉,不是纵酒消愁,而是以一种傲岸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现实;他不是及时行乐,而是珍惜时光,不甘颓废。也正是在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下,所以诗写得感情激荡,波浪迭起。激愤的心情和明丽的娇春相辉映,傲岸的形象和神奇的色彩相交汇,形成震撼读者心魄的境界。

篇9:李贺《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贺《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

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

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作品赏析】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如花美眷-如花美眷的故事-如花美眷的寓意-如花美眷的意思

姜士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北史·列传第四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荷花的诗句——《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寂寞的水井

《一剪梅》李清照 原文

剧本《李逵负荆请罪》

湖北的著名景点导游词

优秀征文-我的朋友

李廷年歌翻译
《李廷年歌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廷年歌翻译(共9篇)】相关文章:

鼠年春节九言对联2023-06-15

《明史·梁廷栋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9-10

李清照一剪梅楷书作品2022-10-30

李清照 一剪梅2022-07-26

快乐的游戏学生作文200字2022-04-30

《明史·陈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8-12

杜曼 教学计划2023-09-01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2022-11-07

一剪梅 李清照怎么理解2023-07-19

李清照一剪梅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