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驰》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12-15 07:57: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载驰》原文及赏析(精选12篇)由网友“十一”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载驰》原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载驰》原文及赏析

篇1:载驰原文及赏析

载驰原文及赏析

载驰

许穆夫人〔先秦〕

原文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翻译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我的内心可以毫不隐藏地展示给你们看,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我的内心可以毫不隐藏地展示给你们看,我恋宗国情不已。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纵有千条妙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注释

载(zài):语助词。唁(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悠悠:远貌。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嘉:认为好,赞许。视:表示比较。臧:好,善。思:忧思。远:摆脱。济:止。閟(bì):同“闭”,闭塞不通。陟(zhì):登。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言:语助词。蝱(mé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怀:怀恋。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众:“众人”或“终”。穉(zhì):同“稚”,幼稚。芃(péng)芃:草茂盛貌。控:往告,赴告。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之:往,指行动。

鉴赏

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许穆夫人的作品有三篇,除此篇外尚有《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二诗也为其所作,其中尤以《鄘风·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不像《周南·桃夭》《鄘风·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其情景就好似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场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朱熹《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篇2:《载驰》原文及赏析

《载驰》原文及赏析

载驰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注释

⑴载: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⑵唁(音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毛传:“吊失国曰唁。”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⑶悠悠:远貌。

⑷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⑸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⑹嘉:认为好,赞许。

⑺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⑻思:忧思。远:摆脱。

⑼济:止。

⑽閟(音bì):同“闭”,闭塞不通。

⑾言:语助词。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蝱(音má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⑿怀:怀恋。

⒀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⒁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⒂众:“众人”或“终”。樨:幼稚。

⒃芃(音péng):草茂盛貌。

⒄控:往告,赴告。

⒅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⒆之:往,指行动。

鉴赏

据《左传·闵公二年(前660)》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曹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

许穆夫人名义上是卫宣公与宣姜的女儿,事实上乃卫宣公之子公子顽与宣姜私通所生。她有两个哥哥:戴公和文公;两个姐姐:齐子和宋桓夫人。据前人考证,她约生于公元前690年(周庄王七年、卫惠公十年)左右,卒于公元前656年(周惠王二十一年、卫文公四年),大约活了三十四岁。年方及笄,当许穆公与齐桓公慕名向她求婚时,她便以祖国为念。汉刘向《列女传·仁智篇》云:“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由此可见,她在择偶问题上曾考虑将来如何报效祖国。她嫁给许穆公十年左右,卫国果然被狄人所灭。不久,她的姐夫宋桓公迎接卫国的难民渡过黄河,计男女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两个别邑的人民共五千人,立戴公于曹邑。戴公即位一月而死,夫人“闵卫之亡,驰驱而归,将以唁卫侯于漕邑,未至,而许之大夫有奔走跋涉而来者,夫人知其必将以不可归之义来告,……乃作此诗以自言其意”(《诗集传》)。据“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二句,诗当作于公元前659年(卫文公元年)春暮。

许穆夫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除此篇外尚有《泉水》、《竹竿》二诗也为其所作,其中尤以《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不像《桃夭》、《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如果读者有看过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验,便不难想像此刻的情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指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自指。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朱熹《诗集传》释此章云:“言大夫既至,而果不以我归为善,则我亦不能旋反而济,以至于卫矣。虽视尔不以我为善,然我之所思终不能自已也。”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朱熹分析此章云:“又言以其既不适卫而思终不止也,故其在涂,或升高以舒忧想之情;或采蝱以疗郁结之疾。”(《诗集传》)也就是说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细细玩索,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此刻诗人“涉芃芃之麦,又自伤许国之小而力不能救,故思欲为之控告于大邦,而又未知其将何所因而何所至乎?”(《诗集传》)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篇3:载驰

先秦佚名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注释

载(zài):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唁(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毛传:“吊失国曰唁。”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悠悠:远貌。

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嘉:认为好,赞许。

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思:忧思。远:摆脱。

济:止。

閟(bì):同“闭”,闭塞不通。

陟(zhì):登。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

言:语助词。蝱(mé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怀:怀恋。

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众:“众人”或“终”。穉(zhì):同“稚”,幼稚。

芃(péng)芃:草茂盛貌。

控:往告,赴告。

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之:往,指行动。

鉴赏

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许穆夫人的作品有三篇,除此篇外尚有《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二诗也为其所作,其中尤以《鄘风·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不像《周南·桃夭》《鄘风·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其情景就好似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场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朱熹《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据《左传·闵公二年(前660)》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写下了这首诗。

篇4:载驰,载驰诗经,载驰的意思,载驰赏析

载驰,载驰诗经,载驰的意思,载驰赏析 -诗词大全

载驰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s[1]。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我行其野,MM[2]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篇5:《载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体悟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先来看一组图片:九曲卫河流古韵,锦畴百里麦金黄,千年宝塔笑云低,画舫斋里忆欧阳,九畹芳馨兰惠盛,佳肴名鸡万代香。同学们,这些是哪里的风光物产?我们美丽的家乡——滑县。“滑”,水与骨相互融合滋养,孕育出了一个有着50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邦。古往今来,这里名人辈出,代有英杰,文化灿烂,每存诗歌。让我们将目光追溯到2700年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演绎了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一个女子用一首诗拯救了一个国家。那个时候,这个地方叫卫国,这首诗是载驰,这个女子叫许穆夫人。

(二)介绍许穆夫人(指名)

许穆夫人,姬姓。(约前690—前658)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杰出的爱国诗人。本是卫惠公的女儿,因嫁给了许国国君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不仅美貌非常,而且是一位有胆、有识、有才的奇女子。据《列女传》记载,她待字闺中时,许穆公和齐桓公都曾慕名向卫国求婚。许穆夫人从祖国的安危考虑,认为许国弱小,离卫国又远,一旦国家有难,许国很难前来救援;而齐国强大,又是魏国近邻,如能嫁到齐国,一旦遇到危难便能及时得到齐国的救助。但是国君懿公不听她的主张,硬是把她许配给许国国君。

(三)历史背景

公元前660年,卫懿公玩物丧志,因鹤亡国。当许穆夫人得知国破家亡、国人流离的消息之后,异常悲痛,心急如焚。她想让夫君许穆公帮助收复国土,但许穆公因国力微弱,又胆小怕事,不敢出兵。许穆夫人气恨交加,毅然决定亲自赶往漕城(今滑县留固镇白马墙村),一来吊唁亡故的国君,慰问遭难的人民;而来帮助新君谋划祖国恢复重建的大业。她的这一想法遭到了许国上下的激烈反对。许穆夫人不为所动,决然前行。当行至中途的时候,许穆公派来的官员百般阻拦她、指责她,许穆夫人仍然矢志不移,绝不回返,并赋诗明志,写下了千古名篇《载驰》。

(四)初读诗歌

1、指名读,正音

2、师读

3、齐读

(五)理解诗歌

1、借助注释和译文自学诗歌,不懂的做标记,准备交流;

2、师生共同解读诗歌

(1)学习第一章

疏通大意后讨论:诗歌一开始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场景她为何如此行色匆匆?“悠悠”写出了什么?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场景。(神态、心理活动等)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章

疏通大意后讨论:面对阻挠,许穆夫人内心矛盾吗?(不回,有违君命;回,又置危难中的祖国于何地)但强烈的爱国之情让她做出了坚定的.选择,表达了她不屈于君命,非返卫不可的决心。

指导朗读:读得斩钉截铁,义正辞严。

(3)学习第三章

A、疏通大意;

B、讨论:女子做事情是有道理有准则的,许穆夫人的准则是什么?

C、小结:受阻的车马又奔驰起来,许穆夫人抛下许国大夫拂袖而去。经过上述一场激烈冲突,女诗人的内心无法安定。她登上高高的山丘,采来贝母治疗郁塞的苦闷。许国大夫竟然把本人的爱国举动视为过错而加以指责,真是一批不明大义的幼稚狂妄之徒!满腔的愤懑,终于使女诗人发出了激越的呵斥之音。全诗的情绪由此被推向了高潮。

D、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章

A、疏通大意;

B、讨论:许穆夫人有什么大胆的计划?

C、小结:日夜牵挂的祖国到了,扑入视野的是那样绿意葱翠的麦田!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萌生,她抹去泪水,终于决定要去向大国陈述,取得它们的援助。表现出许穆夫人识见的深远。“大夫君子”四句,运用“呼告”手法,言语铿锵,坚定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指导朗读:自信、坚定有力

(六)课堂总结

许穆夫人的这首诗写得柔肠寸断而悲愤激昂,写得振聋发聩又扣人心弦!她把对祖国的一腔挚爱倾注成满纸诗行。她这一声声血与泪的呐喊,立时传遍中原大地,传到东方霸主齐桓公那里。

齐桓公大为感动,当即遣公子无亏帅车300乘、甲士3000人驰援卫国,赶走了狄骑,又帮卫国迁都楚丘(今滑县八里营卫王殿遗址)。卫国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发展教育事业,教化百姓,休养生息,又焕发了蓬勃活力,并延续了400年之久,成了最后一个灭亡的周代诸侯国。

佼佼女中杰,悠悠爱国情。爱国之心曲,救国之名篇《载驰》在当时就广为传诵,并选入《诗经鄘风》。西汉末刘向编《列女传》,又专为许穆夫人立传,盛赞她为“慈惠而远识”。

(七)拓展阅读

《左传》明确记载了《载驰》的作者是许穆夫人,这是《诗经》三百篇中作者姓名有明确记载的寥寥几篇之一,比屈原的《离骚》早了300年,许穆夫人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另据学者考证,《泉水》《竹竿》两篇,也是许穆夫人抒写故国之思的作品,其中《泉水》一诗中有“思须与漕”的句子,堪称《载驰》的姊妹篇。

阅读许穆夫人的作品《泉水》。

(八)课堂寄语

1、谈感悟

2、教师总结

千秋家国梦,悠悠君子心。家国情怀宛如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爱家乡,从做好自己开始。同学们,再有几个月,我们就要离开家乡,奔赴四方去实现我们的梦想了,让我们带着对滑县的热爱和眷恋,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篇6:载驰诗经全文翻译

载驰诗经全文翻译

载驰

作者:佚名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注释

(1)载:语气词,没有实义。驰、驱:车马奔跑。(2)唁(yan):哀吊失国。 (3)漕:卫国的邑名。(4)嘉:嘉许,赞成。(5)旋反:返回。(6)臧:善。 (7)济:止,停止,阻止。(8)闷(bi):同“毖”,意思是谨慎。(9)阿丘: 一边倾斜的山丘。(10)蝱(meng):药名,贝母。(11)善怀:多愁善感。 (12)行:道路。(13)许人:许国的人。尤:怨恨,责备。(14)蝱( Zhi):同 “稚”,幼稚。狂:愚妄。(15)芃芃(peng):草木茂盛的样子。(16)控:告诉。 (17)因:亲近,依靠。极:至,到。

译文

车马疾驰快奔走, 回国慰问我卫侯。

马行归途路悠悠, 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来追赶, 我心哀伤又忧愁。

没人赞成我赴卫, 要我返回万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深远。

没人赞成我回卫, 想要阻止也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谨慎。

登上高高的.山冈, 采集贝母解愁肠。

女子多愁又善感, 各人心里有主张。

许国大夫责怪我, 实在幼稚且张狂。

我在郊野忙行驶, 麦子繁盛又茂密。

前往大国去求援, 依靠谁来帮我忙。

许国大夫君子们, 不要再把我责备。

你们纵有百般计, 也不如我亲自去。

赏析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女,出嫁许穆公。眼见卫国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吊唁,并力图用行动来拯救卫国。此举遭到许国君臣的阻挠,许穆夫人在忧愤之际写下了这首诗中道出一个问题:在国难当头之际,是坐以论道,前怕狼后怕虎,还是义无反顾,起来用行动来拯救。一介柔弱女子和一群五尺男子的言行心态,已在诗中作了披露。

危难之际总得有人挺胸而出,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总不如行动有力、有效。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篇宣言。荆柯刺秦,抵得上千千万万在背后讥讽咒骂暴君秦始皇的人。刺秦虽然未遂,但行动本身就为荆柯留下了一座纪念碑。

不敢行动的人可以找出一千条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而所有理由大概出不了“我”的圈子,不外乎怕自己的坛坛罐罐被打烂了,怕自己的锅碗瓢盆功名利禄受到损害。敢于行动的一个前提就是要跳出“我”的圈子,要“忘我”、“无我”,然后才能无畏地行动。行动的代价不过就是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以至于身家性命而已。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二十年后便又是一条好汉。

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人自己又是什么? 我们来到世上、离开世上,不都是赤条条的么?身外之物有什么不可舍去的呢?人固然要为自己,为自己吃饱穿暖居安,也为自己维护脸面和尊严。如果让锅碗瓢盆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束缚住了手脚,变成了它们的奴隶,自我实际上就已经丧失了。

敢于行动,既可以用来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也可以用来维护某种道义;在维护道义的同时,也就证明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之中,行动是最高的命令。

篇7:载驱原文及赏析

载驱原文及赏析

原文:

载驱

[先秦]佚名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

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

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注释

载:发语词,犹“乃”。驱:车马疾走。薄薄:象声词,形容马蹄及车轮转动声。

簟(diàn电):方纹竹席。一说席作车门。茀(fú浮):车帘。一说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车后。鞹(kuò阔):光滑的皮革。用漆上红色的兽皮蒙在车厢前面,是周代诸侯所用的车饰,这种规格的.车子称为“路车”。

有荡:即“荡荡”,平坦的样子。

齐子:指文姜。发夕:傍晚出发。

骊(lí离):黑马。济济:美好貌。

辔:马缰。沵沵(nǐ你):柔软状。

岂弟(kǎitì凯替):天刚亮。一说欢乐。

汶水:流经齐鲁两国的水名,在今山东中部,又名大汶河。汤汤(shāng伤):水势浩大貌。

彭彭:众多貌。

翱翔:指遨游。

滔滔:水流浩荡。

儦儦(biāo标):行人往来貌。

游敖:即“游遨”。

赏析:

夫人之疾驱夕发以如齐者,果谁为乎?为襄公也。夫人为襄公而如齐,则刺夫人即以刺襄公,又何必如旧说‘公盛车服与人姜播淫于万民’而后谓之刺乎?”讲得很有道理。据《春秋》记载,人姜在公元前692年(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说明人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竞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赋此诗加以讥刺。

此诗最引人注意的是用了许多二字字音相同的联绵形容词,如第一章用“薄薄”来描述在大路上疾驰的豪华马车,字里行间透露出那高踞在车厢里的主人公是那样地趾高气扬却又急切无耻。再加上第二章以“济济”形容四匹纯黑的骏马高大雄壮,以“沵沵”描写上下有节律地晃动着的柔韧缰绳,更衬托出乘车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三四两章用河水的“汤汤”、“滔滔”与行人的“彭彭”、“儦儦”相唿应,借水之滔滔不绝说明大路上行人的熙熙攘攘,往来不断,他们都对人姜的马车驻足而观,侧目而视,从而反衬出人姜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这一系列的联绵词在烘托诗中人与物的形、神、声方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另外,多用联绵词,对加强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也有帮助,可起到便于人们反覆咏叹吟诵的功能。

从诗的技巧上看,陈震《读诗识小录》的评析很有见地,他说:“(全诗)只就车说,只就人看车说,只就车中人说,露一‘发’字,而不说破发向何处,但以‘鲁道’、‘齐子’四字,在暗中埋针伏线,亦所谓《春秋》之法,微而显也。”因此虽然此诗纯用赋体而没有比兴成分,却仍是婉而多讽,韵味浓厚。

篇8:诗经载驰全文翻译及解释

作者:佚名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篇9:诗经载驰全文翻译及解释

车马疾驰快奔走, 回国慰问我卫侯。

马行归途路悠悠, 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来追赶, 我心哀伤又忧愁。

没人赞成我赴卫, 要我返回万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深远。

没人赞成我回卫, 想要阻止也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谨慎。

登上高高的山冈, 采集贝母解愁肠。

女子多愁又善感, 各人心里有主张。

许国大夫责怪我, 实在幼稚且张狂。

我在郊野忙行驶, 麦子繁盛又茂密。

前往大国去求援, 依靠谁来帮我忙。

许国大夫君子们, 不要再把我责备。

你们纵有百般计, 也不如我亲自去。

篇10:诗经载驰全文翻译及解释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女,出嫁许穆公。眼见卫国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吊唁,并力图用行动来拯救卫国。此举遭到许国君臣的阻挠,许穆夫人在忧愤之际写下了这首。

诗中道出一个问题:在国难当头之际,是坐以论道,前怕狼后怕虎,还是义无反顾,起来用行动来拯救。一介柔弱女子和一群五尺男子的言行心态,已在诗中作了披露。

危难之际总得有人挺胸而出,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总不如行动有力、有效。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篇宣言。荆柯刺秦,抵得上千千万万在背后讥讽咒骂暴君秦始皇的人。刺秦虽然未遂,但行动本身就为荆柯留下了一座纪念碑。

不敢行动的人可以找出一千条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而所有理由大概出不了“我”的圈子,不外乎怕自己的坛坛罐罐被打烂了,怕自己的锅碗瓢盆功名利禄受到损害。敢于行动的`一个前提就是要跳出“我”的圈子,要“忘我”、“无我”,然后才能无畏地行动。行动的代价不过就是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以至于身家性命而已。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二十年后便又是一条好汉。

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人自己又是什么? 我们来到世上、离开世上,不都是赤条条的么?身外之物有什么不可舍去的呢?人固然要为自己,为自己吃饱穿暖居安,也为自己维护脸面和尊严。如果让锅碗瓢盆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束缚住了手脚,变成了它们的奴隶,自我实际上就已经丧失了。

敢于行动,既可以用来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也可以用来维护某种道义;在维护道义的同时,也就证明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之中,行动是最高的命令

篇11:诗经载驰全文翻译及解释

(1)载:语气词,没有实义。驰、驱:车马奔跑。(2)唁(yan):哀吊失国。 (3)漕:卫国的邑名。(4)嘉:嘉许,赞成。(5)旋反:返回。(6)臧:善。 (7)济:止,停止,阻止。(8)闷(bi):同“毖”,意思是谨慎。(9)阿丘: 一边倾斜的山丘。(10)蝱(meng):药名,贝母。(11)善怀:多愁善感。 (12)行:道路。(13)许人:许国的人。尤:怨恨,责备。(14)蝱( Zhi):同 “稚”,幼稚。狂:愚妄。(15)芃芃(peng):草木茂盛的样子。(16)控:告诉。 (17)因:亲近,依靠。极:至,到。

篇12:《诗经·载驰》诗词鉴赏

《诗经·载驰》诗词鉴赏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1]。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2]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注释:

唁:对别人发生的祸事或丧事表示慰问,此指对卫侯失国表示慰问。

卫侯:指已死的卫戴公申

悠悠:此形容路途遥远漫长。

漕:漕邑。在今河南省滑县附近。狄人灭卫,宋桓公救卫国人,在漕邑立卫戴公。一个月后,戴公死,文公继位为卫君。吊唁人则到漕邑。

大夫:指许国的大夫,他们追赶前去漕邑吊唁的许穆夫人,她是卫文公的妹妹。

跋:在山上行走。

涉:淌水过河。

嘉:赞同。我嘉,即嘉我。

旋反:回转,此指回到卫国。

臧:善,好。

思:忧思。远:摆脱。

济:渡河。此指渡河到达漕邑。

[1]:音必,止。此一节皆是许国大夫不赞同并阻拦许穆夫人归卫国吊唁, 所以才有“不能旋反,不能旋济”的描述。

陟:登上。

阿丘:一面偏高的山丘。

芒:贝母草,主治忧郁结塞之病。

许人:许国的人们

[2]:音彭彭,草木茂盛,此言麦苗。

大夫君子:指许国一批大臣。

有尤:一再责难。

赏析:

描写卫国被狄人灭后,许穆夫人即卫文公妹妹快马兼程赶往漕邑吊唁,为的是能够恢复卫国援助卫国。可是,她的归国却遭许国大夫的反对和阻拦。诗歌正描写许穆夫人对祖国安危的关怀和对许国反对者的愤怒,更充分表达了许穆夫人强烈的爱国热忱。

借事抒情是诗的'主特点,驱驰归卫的行动,悠悠道路的漫长,从行动,从心理写出了许穆夫人的急切,第二节与阻拦的许国大夫的争论,登阿丘,采芒草的解忧都在于抒写关怀祖国的深情。而在叙事中,暗用对比,以许国大夫 的言行,衬托许穆夫人的勇敢,热情和远见卓识,刻划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国君夫人形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

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原文及赏析

诗经:载驱

深夜伤怀诗歌

诗经 小雅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

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两汉乐府,上山采蘼芜的意思,上山采蘼芜赏析

描写冬至的古诗句

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共有多少篇作品

诗经 国风

《载驰》原文及赏析
《《载驰》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载驰》原文及赏析(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诗经诗歌共有多少篇2022-12-08

国风经典励志句子2023-04-07

《左传》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11-17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024-04-28

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原因2024-02-03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2023-05-16

ABAC词语2023-12-12

清河作诗,清河作诗曹丕,清河作诗的意思,清河作诗赏析2023-05-11

思山居?忆种?时,思山居?忆种?时李德裕,思山居?忆种?时的意思,思山居2023-05-14

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感想体会2023-09-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