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

时间:2023-01-11 07:50:5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精选4篇)由网友“夏吉亚”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

篇1: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

字:枣、抽、鼓、劲、咧、嘴、露、扒、摘、剥、偎、嚼

词:石榴园、枝条、嫩绿、喇叭、活泼、成熟、逐渐、熟透、张望、喜讯、玛瑙

四字词:郁郁葱葱、晶莹透亮

重点句子:

1、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3、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中心思想:

《石榴》一文通过描写石榴从刚开始发芽到长出绿叶,结出果实的过程,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把石榴刻画的栩栩如生,本文让大家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年级语文石榴教学反思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习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篇2: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

字:枣、抽、鼓、劲、咧、嘴、露、扒、摘、剥、偎、嚼

词:石榴园、枝条、嫩绿、喇叭、活泼、成熟、逐渐、熟透、张望、喜讯、玛瑙

四字词:郁郁葱葱、晶莹透亮

重点句子:

1、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3、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中心思想:

《石榴》一文通过描写石榴从刚开始发芽到长出绿叶,结出果实的过程,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把石榴刻画的栩栩如生,本文让大家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篇3: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六、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1、我们欣赏了石榴的生机勃勃的绿叶,竞相开放的花朵,俏皮可爱的果实,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你喜欢这石榴吗?作者也与你们一样,非常喜爱这石榴,更爱自己的家乡!

此时我们再来看课题,你会在“石榴”的前面加上什么词语,来赞美石榴呢?( )的石榴?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篇4: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1、词句积累

(1)三字句“ABB式”: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2)四字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3)《三字经》三字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年级语文《石榴》的评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石榴》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石榴》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的《石榴》语文教案

《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的评课稿

八年级《石榴》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的教学设计方案

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语文石榴知识点(精选4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教案《落花生》2024-01-04

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说课稿2023-07-29

落花生教学反思2024-04-12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022-10-12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2024-01-18

《石榴》教学反思2022-10-19

人教版落花生说课稿2022-05-14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说课稿2023-04-29

五上语文落花生教学反思2022-07-30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反思2023-03-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