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精选8篇)由网友“EddieEdegil”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一、评价原则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则包括普及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客观结合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1、普及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健康学生,而不仅仅面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看是否有效的提升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整体性原则。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把专家、教师本人、学生等评价主体的评价作为整体,而不是仅仅只考虑某一个主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会是全面客观而有效的;
3、主客观结合原则。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即有主观体验的方法,也有客观量化的方法,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出有效的评价;
4、发展性原则。该课程教学的最终任务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该关注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二、评价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是任课教师的成长。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教师的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学生的成长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1、学生的成长
学生在学习之后的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部分,因此,对学生成长的评价在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评价学生有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实现,也包括对自身面临压力的认知,诸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之类。还包括面对这些压力,是不是已经做好面对和承受的准备;
其次,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管理情绪的方法。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第三,看学生是否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有意愿为此改变,并且掌握了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
第四,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是半个社会,只有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
第五,评价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婚恋观。学生能否正确的处理恋爱、学业、事业之间的关系,培养自己迎接和拒绝爱的能力,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2、教师的成长
通过课程的教学,教师本人也会获得成长,这种成长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是增强了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这门课程的教师心理素质如何,这会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会努力增强自身的修养,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吸引和感染学生;
其次是增强了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很多学生都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他们迫切的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因此,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这会让老师获得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
第三是获得了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多,老师很受学生的欢迎,这极大的激发了老师的职业认同感。
三、评价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表现为教学过程的开放实践性、教学效果的主观体验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1、观察法
教师本人、学生、同行甚至是家长,都能采用观察法来进行评价。教师本人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活跃度等来进行观察;学生、同行和家长可以根据老师的精神状态、熟练程度、课堂氛围、班级学风以及师生配合等方面来进行观察。因此,通过观察可以直观的评价该门课程教学的效果。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采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容易量化,能够获得效果评价的第一手资料。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该课程的理解、感悟和启发,也包括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等等。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或者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这种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问卷的设计不够科学,内容不够客观等,所以,单独依靠问卷调查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够的。
3、访谈法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来说,访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质化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它的评价主体一般是同行。但是,访谈法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评价主体的水平、风格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4、心理测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的结果来检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之前和之后分别给学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课程教育前后的变化内容与程度,检验和评判学生心理能力发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关系。运用心理测验法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好适合的测验量表,否则它的可信度和效度会大大降低。
5、情境检验法
设置情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评价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设置好检验时间。时间可以是固定的,比如说学期中,也可以是灵活的,比如说某一次的课堂;其次,教师预先设计好情境内容。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处理或者应对情境;第三,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点评或者引导。情境式检验法的评价主体是任课教师,教师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围,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如的参加到情境中去。
篇2: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学生所面对的种种压力越来越多,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有的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据有关统计,近年来我国有多达3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在休学退学的总人数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因心理疾病无法正常学习。一些大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社会,被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所侵蚀,他们畸形的价值观使得自身沾染上不良风气,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受到他人的排斥;还有些大学生没有人生规划和生活目标,加之自控能力差,容易产生诸如沉迷网络等依赖症状,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1、国家政策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肯定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高校教育提出了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做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重;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提高体育卫生教育的地位,切实发挥其作用。因此,政策的支持使得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大大增强。与此同时,高校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也有了新变化,标准依据课程学习内容和目标划分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这五个领域。其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着重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也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可行性。
1.2、体育教学对促进心理健康的多样积极价值
实际上,经过中外学者的研究发现,体育活动确实对心理健康起到潜在的积极作用。而我们知道,体育教学具有众多特点,其动态的教学活动、实践性的身体活动、立体的人际交往、复杂的心理操作和复合式的心理体验都使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纠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等。体育教学能够强身健体,使身体的锻炼带动心理的防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老师通过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而在传授过程中,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情感上的愉悦。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强健身心的方法和技巧,这就促使学生优化个人的身体素质。而精神上的健康与否和身体状况是高度相关的,学生健康的身体为其心理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其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得体育运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学能够调整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起到预防作用。很多研究都已经明确表示,体育锻炼在减轻、缓解甚至是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上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而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教学内容就能转移参与教学的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宣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绪,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而且,情绪某种程度上能准确反映出心理健康状况,而长期糟糕的情绪也许就是心理问题的可能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外在行为、表情动作,都可能反映了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因此,关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正常反映,可以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及时治愈。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虽然“自我”是一个心理学领域的概念,但是“自我”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包括身体、观念和情感等方面。并且,身体和心理密切相关,对“自我”身体的良好认识会促进精神“自我”的正确认识。研究证明,优秀的身体有利于情绪的稳定、个人的自尊自信和性格的发展,而且自我意识还可以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强。因此,体育教学中丰富的运动实践能够在增强学生身体层面的“自我”认识外,增强对“自我”的综合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评价和他人的评价,能够获得综合全面的感受,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一些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乏有效的人际互动,甚至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并且严重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这些都导致了孤僻、自闭、抑郁等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这些问题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得到缓解。体育教学中组织的团体性活动,能使团队中的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增进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而且促使大学生敞开心扉,消除孤独感,增强集体归属感。内心的坚强是不惧风雨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能够提高学生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力。
2、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
那么我们要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这需要整个体育教学体系的多方面配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长期坚持的恒心,还需要有深入人心的观念,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深入贯彻身心共育的教学理念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即在体育教学中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教育发展的理念。理念指导实践,高校只有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实施更加有效的教学实践。因此,高校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设计体育教学时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倾斜,同时,还可以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作用。高校的教学研究往往引领着整个教育领域的新风尚,既然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那么高校的教学研究就可以侧重这个新方向,在此新领域中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创新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方案,从而引领更多学校发展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培训
要增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教师的培训提升不可或缺。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有着直接的互动,教师在与学生的面对面接触中更能真实具体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更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积极引导学生、敏锐发现问题、正确寻找症结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指导者,需要为学生们的不良情绪提供科学的疏导方式,改善学生的消极心理倾向,通过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身体调养、心情调节等,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在体育教学中顺利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加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知识和技能,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途径。
2.3、加强体育教学个性化、多样化
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主体角度丰富发展体育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复杂且个体性极强,年龄、性别、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等因素都影响着人的心理状况。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体的差异性很大,其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有全面,不仅要全面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着重关注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帮助学生战胜心理问题。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设计丰富的具有心理教育作用的体育活动十分重要。这不仅做到了体育教学的个性化,还增强了体育教学的多样性。例如,通过慢跑、太极等持久运动调节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的学生;通过激烈的竞技比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接力、拔河等团体项目提高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和团体意识。
篇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案
一、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这几年来一直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0xx年开始我们学校于每个学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周、心理健康教育日”活动,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把5月25日所在的那周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把5月25日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日。
活动的大主题是“和谐社会,文明校园,健康心灵”,口号是“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20xx年作为第一个心理健康月,我们把心理主题定为“感悟幸福分享快乐”,时间定为4月25日——5月25日。围绕这个主题我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二、设计目标
1、让全体师生引起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帮助师生学习一些初步的心理健康知识。
2、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转变观念。
3、让全体师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学会分享快乐,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营造快乐的校园氛围和个人的心理氛围。
三、设计思路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和目标,主要设计以下几个系列的活动:
(一)系列一: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对全体师生进行讲座,讲座主题定为以下七个:
主题一:个体心理咨询技术
主题二: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主题三: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主题四:师生交往
主题五:心理放松技术指导
主题六:小学生行为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主题六:考前心理讲座
主题七:幸福之旅——放松体验活动
预期目标:让全体老师掌握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转变观念。
(二)系列二:宣传活动
1、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月启动仪式。
2、全校师生学做《怒放的.生命》手语操,在心理教育日集体表演。
3、每个学生收集、阅读有关幸福与快乐的小故事,通过个人好看簿或者班级博客分享阅读感受。
4、低中高年级分别制作幸福快乐主题的心理健康小卡、心理漫画和心理手抄报,班级和学校进行评比,展出优秀作品。
5、心理教研组出两期主题为“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的心理报纸。
6、征集家长、老师、同学对幸福与快乐的感悟。
7、每班出一期有关幸福快乐主题的“kt”板。
预期目标:通过心理月启动仪式,学做手语操,让全体师生引起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营造快乐幸福的校园氛围和个人的心理氛围。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心理辅导活动课、动手制作心理健康卡、心理报和心理漫画等,感悟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并且懂得和身边的人分享快乐。通过家庭教育体验沙龙,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转变观念。
(三)系列三:心理影片赏析
组织三到六年级的学生集体观看心理电影《小孩不笨》,看完每个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进行班级评比,然后选2到3篇上交学校进行评比。
预期效果:让孩子们在欣赏电影的视觉冲击、视听享受同时,得到心理休闲和放松身心之余,品尝到深入浅出、营养丰富而回味良久的心灵大餐。通过影片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心理,并根据条件学到一定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布置校园环境。
在校园粘贴心理健康标语,标语内容为“开心笑一笑,幸福来报到!”、“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2、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月的启动仪式。
3、下发心理教育日的告家长通知书。
5月1日给全校家长发“5.25心理健康教育日告家长通知书”,让每个家长都能了解健康日的来历和意义,从而引起家长对自己和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
4、下发学校心理报纸——心灵乐园
给每位学生发一份学校编辑的第一份心理报纸——《心灵乐园》。主要内容是有关快乐幸福的心理小知识、心理小故事、心理小游戏。
(二)第二阶段:开展活动深刻体验
该阶段主要是通过让师生亲身参加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寻找幸福,分享感受。
1、聆听专家讲座,正确把握时代命脉,学习心理知识。
2、引导孩子开展自主实践性活动,寻找幸福,感悟快乐。
(1)全体师生学做手语操
从5月5号开始,全校师生开始学习《怒放的生命》手语操。老师自己根据网站上的视频学习,学生在音乐课上跟着音乐老师学习。
(2)分级段开展心理卡片、心理漫画、心理手抄报比赛。
5月15日我校组织低年级每班开展制作主题为“我是快乐小精灵”的心理卡片比赛,组织中年级每班开展心理漫画比赛,组织高年级每班开展心理手抄报比赛。并且每班选取5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学校比赛,学校组织美术老师和书法老师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
(3)组织全校学生和家长观看心理电影,书写观后感。
在心理健康教育周,我校组织全校孩子和家长观看影片《小孩不笨》,并且要求学生和家长写一篇观后感,参加学校评比。
(4)组织学生收集“幸福快乐“故事,开设“我对幸福和快乐的感悟”论坛。
从5月1日开始布置每班孩子都积极去收集有关幸福快乐的故事,由班主任选择最好的10到15个,装订成册,放在班级图书角给每个孩子轮流观看,然后在个人博客或者好看簿上发表自己对幸福和快乐的感悟。
(三)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加深体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活动,在5月25日心理健康活动日当天,我们把一个月有关的一些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表演、观赏,加深心理体验,再次感悟幸福,分享快乐。
1、齐做手语操。
5月25日早上,利用早操时间,全体师生一起跟着《怒放的生命》的音乐做手语操。那天,场面十分感人,相信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感受到一股力量在涌动,那就是怒放的生命。
2、展示心理卡、心理漫画和心理手抄报。
学校将部分优秀的作品制作成展板,放在校园的展示台展览,让全体师生和家长欣赏。
(5)举行家庭教育征文比赛,举办“体验式家教沙龙”。
3、班级布置“kt”板,展示班级的优秀作品。
感悟幸福、分享快乐——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学校布置每班布置一期“幸福快乐“主题的”kt“板,一二年级以“我是快乐小精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小卡展示,三四年级“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的心理漫画展示,五六年级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的心理手抄报。
4、下发第二期学校心理报纸——心灵乐园。
第二期心灵乐园主要内容一是公布比赛结果,主要是心理电影观后比赛结果以及心理卡、心理漫画和心理手抄报评比结果。二是展示学生的文字作品,主要有学生收集的快乐小故事,学生家长写的电影观后感,以及学生家长对幸福和快乐的感悟。
五、实施效果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围绕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建设文明积极的校园文化,为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作贡献。
首先,通过本系列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转变观念。
其次,通过师生和家长自主参加活动,全体师生和家长对幸福和快乐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幸福,并且懂得去寻找和珍惜生活中平凡的幸福。这在他们的观后感和论坛中都有所体现。
最后通过作品成果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学会分享他人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幸福和快乐的感悟。
篇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以“强化建档立卡,精准管理到位;强化监护保护,责任落实到位;强化齐抓共管,关爱服务到;强化组织领导,尽职尽责到位;强化督查考核,执法问责到位”为着力点,加强管理和服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强化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工作目的
争取到20xx年,在全区建立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实现未成年人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关爱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等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增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一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工作,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务实工作,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导致部分儿童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责任体系
1.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人单独居住生活或交由无监护能力的一方共同生活,不得虐待、遗弃、侵害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要在保障其孩子正常生活学习费用的同时,与留守未成年子女经常联系,多见面多交流,多给予亲情关爱。对于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2.落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关爱保护行动,确保区域内对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全覆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各村组、社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并确定有专人负责,随时随地掌握其动态;要加强对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父母监护、关爱、教育子女职责,共同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敦促其履职到位。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要详细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探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要为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要通过组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未成年人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照料和关爱保护。
3.强化部门协同关爱保护。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各群团组织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残联、关工委等组织关爱服务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积极性。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加强配合,积极指导各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区民政局要履行牵头职责,加强监督指导,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要大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与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有机融合,提高关爱保护工作效能。要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纳入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保障范围。
区教育局要发挥学校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作用,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日常校务管理内容,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各学校、幼儿园进行考核。推进学校社工队伍建设,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并纠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专题培训,择优选拔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积极倡导、推广“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成功经验,着力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能力。要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促进寄宿制学校合理分布。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建立联系卡制度,加强任课老师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强化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积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和亲情交流;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对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区教育局和相关镇(街道),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辍学问题应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救助政策;要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因监护权转移孩子享受同等待遇,确保孩子不因监护权转移或随父母迁入而被学校拒之门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鼓励各地中小学校建立师生关爱志愿服务团队,利用节假日走访农村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强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实效。
苏仙公安分局要及时依法查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果断处置;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整治,指导督促中小学校、幼儿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配合教育部门加强法治安全常识普及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父母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通报应急处置情况,配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处境、监护情况等调查评估工作;要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符合落户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家属落户,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
区财政局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内容;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村(社区)儿童工作经费预算,支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区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儿童快乐家园、知心屋等平台,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和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情况,加强亲情关爱。
团区委组织要积极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参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数据采集,推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
1.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受侵害行为要履行强制报告职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属于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监护不当的,要联系其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其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公安机关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救助保护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司法机关依法立案查处;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或被利用、胁迫流浪乞讨的,要依法制止、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镇(街道)。
3.建立评估帮扶机制。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公安机关通报或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报告后,要会同区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小学校、医疗机构以及亲属、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4.建立监护干预机制。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农村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有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恶习无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因服刑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胁迫、诱骗、利用儿童乞讨,经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部门三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的;或者教唆、利用农村留守儿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其近亲属、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区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5.建立重点时段排查机制。实施重点时段农村留守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预防控制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针对寒暑假、放学后时段,学校、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督促监护人负起安全责任。民政、公安、教育、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重点时段留守儿童伤害风险排查、防控、报告等制度,加强检查考核,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应急处置、救助干预等保护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溺水、交通事故、烫伤、坠落、中毒等主要伤害事故发生,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作用,方便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录入、归类统计、资料调取,健全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库。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相关信息采集、录入及更新,实现一人一档和动态管理。每季度更新报送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动态管理机制,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集中排查,重点排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庭生活困难、监护人缺失、事实无人抚养、残疾等农村留守儿童,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做到不留死角。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将辖区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排查完毕,将更新信息汇总报送至区民政局;区教育局梳理、汇总中小学校、幼儿园核实更新的信息和数据后,提供给区民政局。苏仙公安分局核实更新相关信息和数据后,提供给区民政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和苏仙公安分局要加强信息共享,要依托教育部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卫生计生部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公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完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管理功能,实现信息在省、市、区、镇、村五级间纵向贯通,在民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间横向互联。要加强“12355”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诉求平台建设,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市、区、镇及部门间的联动办理机制,落实好诉求办理处置工作。通过诉求热线,架起发现报告、困境诉求与关爱保护的桥梁。落实好个案的跟踪处置工作,将个案受理、转接处置、心理援助、家庭监护指导等纳入其中,对儿童的求助申请实行即时在线接听和登记受理。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的动态管理和全天候服务,做到精准定位到村、精准识别到户、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四)着力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1.推动农民工均等享受公共服务。全区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支持和帮助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定居,在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帮助。符合落户条件的要有序推进其本人及家属落户,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要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满足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要在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帮助。要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制定并落实农民工休假等制度,使其更好地履行监护责任。
2.推进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对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加强城市中小学校建设和布局优化,保障适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教育公共权利,全面落实农民工子女就地就近入学政策,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学习生活。
3.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全区要落实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要积极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投放规模和利用效率,吸引更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4.倡导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各镇(街道)要积极开展婚前教育,增强新婚夫妇的法律意识和家庭责任感;认真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和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减少因家庭矛盾处理不当造成未成年人监护缺失的现象;积极倡导湖湘好家风,营造和谐家庭关系。
四、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区政府领导,区民政部门牵头,区教育、公安、司法、卫计等部门负责,区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妇儿工委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强化考核问责。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及各有关部门社会综合治理和工作绩效范围,并作为衡量各镇(街道)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区、镇两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级和本部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行政负责人。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对贡献突出的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及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
(三)加强能力建设。各镇(街道)要依托救助管理站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要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场所设施;要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现有“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阳光庭院”、“儿童驿站”、“快乐学校”等关爱服务阵地作用,抓住全区区划调整改革契机,将闲置的镇人民政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闲置学校利用起来,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心,力争5年内实现村级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心全覆盖,并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专人管理,能提供必要的托管服务;要加强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儿童保障政策宣传和日常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定期走访及时掌握留守、困境儿童家庭、监护、就学等基本情况,指导监督家庭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并通过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情况,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四)动员社会参与。要加强社会动员,发挥群团组织优势,调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机构和各类志愿服务机构参与,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要发挥工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服务外包、公益岗位购买等多种形式,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丰富关爱保护内容。要积极引导市场参与,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和托管服务机构,财税部门要认真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要倡导社会互助,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做好宣传引导。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和家庭自觉履行监护责任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报道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对本实施意见的执行情况,区人民政府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篇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评价报告
心语润心田,阳光满校园,头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从无到有,从有到常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用先进德育思想作指导,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一、整体规划,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1、领导重视,整体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任组员,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对心理健康工作整体规划。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规划,学校规划中对学生的基本信仰进行了整体设计,对教师的心理素养又进行了相应规划,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能按规划有序进行。
二是注重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整体规划,我们力图做到既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重视教师心理素养的培养;既重团体心理辅导,又重个性心理的辅导;既重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的落实,又重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
2、加强管理,构建三个体系
为落实“人人都是心教工作者”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己任,我校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一是领导管理体系;二是课程内容体系;三是专兼结合队伍体系等。
3、注重规范,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工作制度 为科学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相关人员各行其责、落实工作有据可查,我们一边向兄弟学校学习,一边查阅书籍,逐步建立起相关责任制度。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考核纳入考核制度之中,力求让老师们在工作中弘扬水的澄净、恶浊不分,恩泽万物,和谐至善的优良品质,努力把学校营造成教师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二、营造氛围,注重研训,强化落实
(1)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教育渠道畅通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小学生心理需求和学校课程教学实际,每月利用一次班会由班主任老师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们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教导处还加强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的教学之中。
(2)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力争人人深受浸润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的是集中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期末考试的那一周学校也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并利用开学典礼、学前教育和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上学与考试方面的团体和个体心理调试。 (3)认真开展教研科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选出了备课组长,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学研讨活动,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及时传达新信息,学习新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叶芳老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发言常常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老师的高度评价。
我校始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培养的学生“双基”训练扎实,教育质量优良的办学特点,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教育发展逐渐忽视学生的习惯信仰教育的双重思考中,提出“五基”教育研究这一湖北省教科院规划课题。想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尝试寻求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具体化,探索小学教育“基础性”体现的具体策略,最终达到提高小学基础教育效能的.目的。“五基”教育就是:基本信仰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基本方法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基本习惯教育。其中基本信仰教育,就包含了对自己的态度:我自信我快乐;对父母的态度:我爱爸爸妈妈;对他人的态度:我愿意和同伴合作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我们成立了德育研究小组,将每周四下午定为科研日,在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李正洪的指导下开展研究。老师们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措施和实施方案,统计研究数据,发现学生的可喜变化,在科研中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快乐。
三、突出特色,拓宽途径,整体推进
1、关注教师,用教师的阳光心态陶养童心
(1)丰富教工活动,让教师外表和内心一样阳光
举行了“水之德——教师师德论坛”活动。在主题论坛会中,教师们学习了《 林崇德教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来探讨学习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大家济济一堂,热切探讨了自己从教经历中最幸福的一刻;诠释对教师职业幸福的理解;在深入学习之际,还进行了经验交流:《我这样塑造自己的职业魅力》。论坛中,教师们神采飞扬,激情澎湃,将新时期教师的魅力彰显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此活动重新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很好的消除了悄然萌生的职业倦怠感。
举行了“教师心理辅导”活动。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领下,我校还进行了“做心态阳光的教师”即心理健康送辅导活动,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心理健康讲座,在教师与学生中征集案例进行专项辅导,使老师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与工作。学校还提出了“四雅”的要求,即:雅言、雅行、雅量和雅趣。
(2)过好“班主任日”,让教师精神和物质双丰收。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庞大的教师队伍,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柱。我们非常重视班主任教师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坚持开展好一年一度的班主任日活动。我们把每年教师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五作为班主任的节日,力争做到“三关心”即关心班主任工作,关心班主任生活,关心班主任身体。并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次班主任主题论坛,一个自助聚餐,一份养身足疗,一张购物卡。这个活动已在我校形成传统,并深受班主任老师的拥护和期待。
2、关爱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悦纳自我,增强信心
让特殊学生在校级团体辅导中健康成长“水育文化”是我校的主流文化,其中“海纳百川,恶浊不分”是“水育文化”精髓之一。学校领导班子发现,对于相当数量的学习困难、行为偏常学生,还未找到促使他们扬帆远航的秘笈良方。于是,我们在关注培养更多优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让学习困难、行为偏常的学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倡导教师发扬“水育文化”精神,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此我们策划并启动了“自我超越训练营”系列活动。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从心理辅导入手,聚焦学困生。
四、注重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童心
为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们结合水育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活动。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育文化特色的“大课间”活动结合
在大课间活动中,我们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对学生的队列、广播操、自编韵律操、校园集体舞等进行坚持不懈地训练。最后是分班的活动,如跳竹竿舞、踩高跷、跳长绳、板羽毽、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等。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自信心也在频繁的获奖和展示活动中逐步建立。在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A组第一;在湖北省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一等奖,踢毽子比赛获区第四名;自编韵律操踏浪获得区特色队比赛第一名;所创编的各种特色操:火炬操、踏板操、器械操等等均在市、区各级各类大型活动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均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宝宝书市大集”活动相结合
我们以“好书作伴,水滴石穿”为主题,开展了“水宝宝书市大集”活动。老师发动学生将自己闲置的书籍带到学校,26个班同时在操场上开设了小书摊,并起了好听的名字。学生可自由选择、交易。此活动不仅让学生花较少的钱,读到更多、更好的书,更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宝宝”电视台活动相结合 学校开办了“水宝宝电视台”,有“校园点击”、“水宝宝剧场”、“点歌台”,“佳片欣赏”等栏目,制作了一期又一期优秀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在电视台的活动中感受亲情,友情,生情,师情,为构建师生精神家园创设了良好的空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打算
1、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有待不断强大。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的专职教师队伍还略显单薄,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还有待加强,我想只有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软硬件投入,才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有待不断加强。学校的各项工作其实都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印记,特别是德育工作更是与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加大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有待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光有热情和态度是仅仅不够的,必须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才能走人正轨。只有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才能使学校工作更上台阶。
4、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渗透有待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日常渗透,如何有机渗透,怎样渗透的更合理,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静心的探索。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懈努力。
篇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评价报告
按照《江宁区20xx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江宁教字〔20xx〕47号)和《江宁区20xx年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意见》(江宁教字〔20xx〕51号)要求,区教育督导室于 5月8日至18日组织责任督学对全区77所中小学、高职校开展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采用实地走访的形式,现场查看学校心理辅导室,核查学校自查填报数据;检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与校长、教师、学生交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对照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督导工作的通知》(宁教办宣德[20xx]5号)要求,全面了解了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努力推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全面达标,力促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基本情况
1、创建情况
全区77所中小学,已创建成为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有16所,分别是江宁高级中学、秦淮中学、天印高中、临江高中、东山外校、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江宁高职校、百家湖中学、淳化中学、江宁实验小学、竹山小学、天景山小学、秣陵小学、上坊小学、潭桥小学、湖熟小学,59所创建成为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其中临江高中已创建成为南京市、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硬件情况
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室面积不小于48㎡,统计口径为专用心理健康教育室面积与学校其他场所共建共享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面积的总和。共建共享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需明确挂牌,配有相应基本设施(如团体辅导室配有可移动桌椅或坐垫,心理测量室配有心理测量系统,心理放松室配有放松类器材等),并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证明的可计入面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场所不得记入心理健康教育室面积。
本次督导的77家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情况,统计显示,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室面积达标学校有68家,未达标学校有9家(见表1)
注:丹阳学校因校安工程建设,原有的心理咨询室随建筑被拆除,学校前期在板房过渡,无专门心理咨询室;9月,新校舍建成搬入后,学校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规划第一时间上报区教育局,目前区教育局已批复同意,即将招标。
3、心理健康教师情况
评估指标要求每校心理健康教师数量不少于1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均可。统计口径明确规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是指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毕业(或取得“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员”资格),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并以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为专职的教学人员。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是指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或取得心理健康咨询资格(包括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及以上资格及其他被普遍认可的心理学专业资格),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并以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为兼职的教学人员。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须排进学校个别辅导室值班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须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记录证明(包括课程、咨询、团辅、讲座、社团辅导、活动组织等)。
本次督导的77所中小学,75家达标,觅秀街小学和空港小学均为209月办学,目前暂无心理健康教师。全区心理健康教师共计 1148人 ,其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38人,其中10人为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见表2),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1110人。
4、工作效果:高中各校心理咨询室及活动室定期开放和接待有需求的学生,咨询与辅导效果良好。江宁高级中学、秦淮中学、天印高中、临江高中、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东山外国语学校等高级中学,都能正常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大部分初级中学心理咨询室能定时向学生开放,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小学段基本是在班会课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晨会课、队会课等多样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主要做法
1、顶层设计
一是以创建为抓手,提升工作水平。全区以创建各级各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抓手,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为导向,以提升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为目标,要求创建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建2-3个“南京市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争创1-2个市、省、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二是精心打造“陶老师”工作站江宁分站品牌,努力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继续通过“陶老师”热线、面询辅导、团体辅导和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等形式为本区的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提供贴心服务。
三是以“学校心理健康持证教师数超过教师总数的30%,每校至少有两名心理咨询员的要求”为目标,多部门、多层次开展培训活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储备人才。
2、行政推动
教育局成立了“江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设立了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立了“陶老师”工作站江宁分站,由普教科和区教科室进行行政和业务管理,同时还有晓庄学院心理研究所提供支持,从区级层面大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各中小学建立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处管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实施,班主任和班级心育委员积极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深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工作之中,制定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使心育工作落在实处。
3、示范引领
定期召开现场会,选择不同学段的学校,突出重点,高中着力推进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小学、初中按照南京市学校合格、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强化心理健康辅导专业场所建设和功能发挥。分别遴选出1所学校召开现场会,通过现场展示,会中交流,会后联系,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放大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区高中、秦淮中学、天印高中、临江高中、高职校、百家湖中学、淳化中学、天景山小学、上坊小学、湖熟小学、潭桥小学、秣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问题及建议
1、9所未达标的学校,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采取以下途径解决,
一是通过增加共建共享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面积,从而达到不小于48㎡的面积标准,如湖熟中学、百家湖小学、宏运小学、陆郎小学、空港小学;
二是新建或重建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学校,如觅秀街小学、庆兴路小学、丹阳学校,从选址、设计时,即以高标准要求,确保达到市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标准;
三是鉴于秣陵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能否与临江高级中学共享心理健康教育室,既解决了秣陵中学的燃眉之急,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与浪费。
2、教师队伍建设
觅秀街小学与空港小学目前暂无心理健康教师,建议尽快参加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首先培养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以达到市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
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心理健康教育要系统化、规范化,一支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加强培训和交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密切与“陶老师” 工作站的联系,邀请高校专业人士做讲座,开沙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
3、其他方面
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还需进一步规范。按照省市要求,中小学每两周开设1课时,仍有学校不能按规定开设。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还需要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形式和内容还需多样和丰富,点面结合,关注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
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台账需要规范。重视过程管理,注重积累资料,尤其是个案材料的积累,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做准备。
篇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评价报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向贯穿于学校大教育的工作计划中,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初步探索出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从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家校结合、宣传教育活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面等“六条渠道”深入进行探索,初步构建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框架,学校在市区校各级心育工作领导之下,不断珍惜心育工作,体验到时济上元好,学校心育也能与时俱进踏上新征程。
(一)顶层设计坚强有力
首先是在全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火如荼之际,学校先后接受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调研活动,江宁区委文明办来上元中学进行“学生身心健康督查”的工作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从事心育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学校的常态化心育工作课程化,体系化开展。正如区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员在质量分析后指出:秉承学校心育之传统,继续以心育开启教育。充分看到了心育对学生学习成长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及其深远。
(二)日常心育服务有力
一是心理健康课是心健教育的有力抓手。学校初一年级每个班按照两周一次的频率开展心理健康课。开学以来,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为同学们准备了自我探索类、人际关系类、学习类课程。在课堂中,学生们觉察问题,体会问题的“去特殊化”过程,减轻焦虑,并共同寻求解决方式。“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大师”,心育教师鼓励学生按照实际情况,集思广益,讨论与分享解决方案。日常工作中,除了积极落实省编教材课程以外,也结合学生当下实际心理需求设计相应课程,以“一对多”的方式关照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期中考试后,同学们看着自己半个学期的劳动成果,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同学拿到成绩后沉浸于喜悦中,从而得意忘形,致使导致成绩下降的“危险因素”趁虚而入;有些同学备受打击,妄自菲薄,进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此时,心理老师于期中考试后开展了《合理归因》的汇报课,师生通过问卷调查、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的方式一起探讨怎样解释成功和失败才是有利于个人进步和建立信心的。此外,在区第六届“健心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竞赛中,陈咏老师荣获一等奖。
二是个体咨询服务的常态化开放。
第一,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室持续、正常地对学生开放。针对学生的亲子沟通问题,秉持“家校协同”的原则,心育中心邀请了相应学生的家长展开交流。家校共同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通过心理绘画将内心世界以可视化的形式抒发出来,作者达到正视、接纳、宣泄的疗愈效果。
第三,是宣传册与展板为打开学生的自助及求助意识,心育教师在平时的心育课程中会渗透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及陶老师工作站的宣传。学校制作了与该热线相关的宣传册,发放至各个班级中,在每位同学间相互传阅,以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还有考前心理疏导;心育公众号文章推送;国旗下讲话等形式的教育引导以缓解考试焦虑、情绪调节等目的。
(三)创新学习持久发力
学校除了积极展开校内心育活动外,教师队伍中的王情、李婵老师均为陶老师工作站江宁分站的志愿者,定期接听心理热线、接待面询来访者,以尊重、共情的态度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学校以江宁大教育的视眼坚持参加区陶老师工作站热心公益活动。在南京市教科所举行的校本心育课程中荣获二等奖,注重校本心育的课程研究与实践硕果累累。日常工作中,学校还十分注重提升心育教师服务力的心育工作素养。一是培训学习,诸如心理委员培训;二是教研活动以期达到认同自我、重建信心的目标。近期,通过测试发现学校学生普遍相信自己有价值,有较强的自信心;挫折来源主要来源于学习,且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为内部、可控制的原因,如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对等;在情绪处理方式方面,绝大部分学生愿意积极面对,采取向外求助、写日记等方式。综合本次调查结果,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心理普遍健康、阳光,愿意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
目前,学校借力教育现代化发展之大势,进一步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找到一条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之路。
篇8: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第一,是否做到了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是指一名教师能在愉快和幸福的心境中,充实而高效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任务。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他在从事这一工作中的感受。同样一件事,对一个人是快乐的,对另一个人则可能就是痛苦的。其中的原因,除了认知的原因外。还有教师本人在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内心体验。所以,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知,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追求。 对于一名教师来讲工作是否快乐就成为这位教师人生是否快乐的重要原因了,假如工作是快乐的。就可以使这位教师产生更多的愉悦感,他的身体内就能分泌出更多的内啡肽,这样就可以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进进一种更加积极的状态。可见,一位教师假如能够快乐工作,对他的身心健康是大有益处的。那么教师如何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呢?
首先,把工作升华为事业。在人的一生中,事业、家庭、健康如同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假如一名教师能够把谋生的工作升华为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意终生为之付出的事业,那么他将会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其次,把工作看成是创造力的展示。一名教师正在做的每件事都可以理解为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还要学会从平凡的工作中往发现自己创造力的内涵,这样更轻易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再次,把工作当成艺术创作。假如每个教师都能把一节课、一次与学生的谈话甚至与学生的一个眼神交流都能理解为一次布满美感的艺术创作的话,那么教师的工作就布满了诗情画意!最后,把工作变为娱乐。教师假如能把自己的工作设计得像娱乐一样布满了欢笑,他就能从工作中体会到无穷的舒服,那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第二,是否做到了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就是一名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境界来善待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宽容是一种超然的聪明和生存的艺术,不会宽恕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宽容。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有助于化解积怨、消除隔阂,同时还会赢得对方的尊重,从而使你求得心理上的平衡。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达到宽容待人的境界呢?
首先,要尊重、理解对方。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不要由于别人同自己的身份不同,就力图使对方的性格和志趣符合自己的意愿。在思考题目时,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题目,这样有利于相互理解。理解和尊重意味着谦和、友善、仁慈、博爱,需要坦荡的胸襟和勇气,更需要学会睿智地换位思考。
其次,宽容是一只灵巧的手,它能够解开伤害这个结。当我们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中时,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或者用另外一种观点来看题目,内心的不良情绪就会降低。再次,真诚地赞赏他人。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往做任何事情,这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
最后,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在同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常作心理换位,不要漠然地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为“应该”,一味只利用而不“投资”。
第三,是否做到了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就是一名教师不仅要扬长补短,更要以坦然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悦纳自己,还应当包括我们要欣赏自己的全部,包括自己的闪光点和自己可能已经不太好改的缺点。这样他就可以坦然而愉快地面对整个世界,对于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要能安然地接受,而不以为羞。以下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悦纳自己的境界。
首先,从完美主义的陷阱里逃脱。完美主义者总是预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十全十美的目标,凡事力求尽善尽美。一旦做不到就深深自责、沮丧消沉,由此对自己的能力全面怀疑和否定。实在在生活中要善于学会为自己的每一点努力成果而喝彩,让自己时刻有成就感,如此满足自信的人才会布满快乐。其次,自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一个人缺乏了自信,就像漂浮着的浮萍,无着无落,无依无靠。从这层意义上说,拥有了自信,就是拥有了一艘度过辽阔海洋、胜利抵达彼岸的船。最后,我们不应该浪费精力往改变自己所谓的缺陷。有时候,缺陷也许正是你的优点。无论好与坏,你都应该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来。
【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精选8篇)】相关文章:
教育理论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22-11-09
学校心理降教育工作计划2022-11-02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23-03-1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2023-04-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论文2023-04-16
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22-09-19
黔南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2023-01-25
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2023-05-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023-05-2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