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事迹(共19篇)由网友“WK”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抗日英雄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抗日英雄事迹故事
抗日英雄事迹故事1500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周总理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19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他参与指挥所部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战斗。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主席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马本斋在革命斗争中深深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篇2:抗日英雄事迹:董存瑞炸碉堡
董存瑞,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6班班长,1948年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的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
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进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人民解放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进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国民党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郅顺义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董存瑞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坏了。国民党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民党军的火力死角。
而这时,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进攻的时间到了。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牺牲时,他年仅十九岁。
董存瑞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从儿童团长、民兵一直成长为主力部队的班长、战斗英雄,所走的正是千千万万农村根据地的革命青年共同的道路,也就是在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追求解放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党通过给农民土地,引导他们*地主老财,*帝国主义,从而唤发起冲天的革命精神。董存瑞恰恰是其中光辉的代表。
董存瑞牺牲不久,兵团的程子华司令员率前指人员进城视察战果,在隆化中学前见许多战士哭泣。程司令很奇怪,问他们打了胜仗为什么还哭?战士们介绍了董存瑞的壮举,令身经百战的程将军唏嘘不已。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6连6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请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登上*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并亲切接见了他。朱德也为其纪念碑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的母亲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里惟一的男孩,信中内容最多的是要求给老人当儿子。
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董存瑞》时,片中的董存瑞高喊出时代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不过,据当时掩护董存瑞炸碉堡并亲眼目睹他最后时刻的郅顺义回忆,不记得他喊过这句话。据电影《董存瑞》编剧赵寰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了‘*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那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篇3:英雄事迹
刚刚有媒体报道,非典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接着,就有人撰文表示:“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来看,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非典是今年的社会热点,但高考作文最好还是别以非典为话题,而教师在做作文辅导时也不宜将目标‘押宝’在非典上。”紧接着又是猜测,“假如我们考非典,那么,做老师的眼下应该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将来我们又应该按什么标准来给考生阅卷与评分?”……媒体如此莫衷一是的猜测,使读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受更多影响的是那些处在关键时刻的高考考生。如此下去,极有可能误导高考考生。 笔者认为,今年高考会不会考非典,尤其是作文会不会考非典,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况且,不管高考作文是否会考非典,对于复习接近尾声的高考考生来说,应该是不论考什么,都应该胸有成竹。毕竟,在xx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基础等级要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要做到这些,靠的是平时的培养和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基础不扎实,临时抱佛脚又怎么能行?的确,非典是现在的热点问题,但热点年年有。比如去年世界杯,北京考题出了关于规则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你非写世界杯,所以话题不取决于热点。话题作文不一定是当前社会热点,也不一定是流行的话题,而是有哲理的问题、有文化内涵的问题。由此就可以看出,要在话题作文中胜出,靠的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没有把握”的“一时准备”。 更可怕的是,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考生以非典为话题作准备,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的“克隆作文”。媒体上关于非典的文章千千万万,多得不计其数,尤其是对于非典的反思,更是层出不穷。按理说,考生准备起来应该是如鱼得水,但在资源共享度如此高的现代社会,出现“克隆作文”在所难免。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中可是明确指出“不得抄袭”,并且在评分标准里相应规定了处罚措施。如此一来,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可能进入高考试题,考生以此准备,不但在作文时束缚了考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自由探索精神,而且可能出现“抄袭”现象,有违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
男孩都想要成为一个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女孩子都想要被英雄所救。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真正的英雄——雷锋。
雷锋这名字家喻户晓,有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足以说明雷锋的好品质。雷锋从小家境贫穷尝遍了酸甜苦辣,因此雷锋从小立志为人民服务。
有一次,雷锋从乡下到城里,途中遇到一对老夫妇,他们已经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饿得爬不起来了,雷锋看了,于心不忍把身上的食物,水都拿了出来递到老夫妇的面前,一口一口地喂给两位老人吃,旁边的路人看到雷锋这样做都说雷锋傻,这两位老人明摆着救不活了,可雷锋依然给老人喂东西吃,周围的人都摇着头走开,嘴中还嘟囔着。雷锋不顾别人的冷言冷语继续救老人。过了几天,老人终于康复了…
篇4:抗日军政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简称“抗大”)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旧址,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历史业绩而建的一个专题性纪念馆。隶属于延安市文物局。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于193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始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次年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长林彪,副校长徐向前、刘伯承、罗瑞卿、滕代远、何长工、彭绍辉。总校长先后办学8期,并在全国创建了12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一所附设中学,培养了十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大延安总校旧址,原建筑物已无存。1964年在原址上修建了抗大校史陈列室,1966年10月对外展出,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停止对外开放。20xx年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抗大老校友的呼吁下,纪念馆重新筹建,20xx年9月30日正式开馆。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展厅占1200平方米。分为六个单元两个展室,一楼展厅展出了第一、二、三单元;t二楼展厅展出了第四、五、六单元。共展出馆藏文物、新征集文物162件,珍贵历史文献、照片和丰富的图表资料445幅。运用半景画、场景复原和仿真雕塑等艺术手法和高科技、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集声、光、电为一体,向观众全面展示了抗大的历史风貌,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抗大的战斗历程和辉煌业绩。
在展墙设计上,以融人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建筑语言符号为艺术元素,艺术性地将抗大窑洞造型成不同形式的展墙,适当地穿插灯箱、展台、景观场景、背景墙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感。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设计了“书桌式”、“磨盘式”展柜,形象地表现了艰苦活泼的抗大校园生活。为防止展品遭受自然光损害,照明设计采用以人工照明为主,局部自然光为辅,突出景观和重点文物的照明,使光线重点明快,总体柔和,烘托出整体的陈列内容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央视国际”每天20点新闻大型系列报道“红色之旅”专题、央视7套军事频道“回延安”及各省市自治区的部分电视台、电台、延安电视台;《文化艺术报》、《延安日报》、《华商报》报道了抗大纪念馆的情况。为扩大宣传、抗大纪念馆专门制作了抗大影视专题片《抗大走出的将军》、《抗大学员忆抗大》和抗大纪念馆宣传彩页,并为观众设置了讲解联系处、咨询处、游客服务中心等,还向社会公布了游客举报电话。
抗大纪念馆现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延安教学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西安政治学院教学基地、空军工程大学、延安警民共建红色旅游景区;并与延安师范附属小学、毛岸英青少年教育中心结为共建单位,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三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5:抗日故事
抗日故事
永宁小学二年级班会课
抗日故事
12岁,我当上了抗日交通员
●邓友梅
邓友梅:1931年出生,12岁时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京城内外》、《别了,内濑内海》等。其中《我们的军人》、《话说陶然亭》等获全国短篇小说奖,《追赶队伍的女兵们》、《那五》、《烟壶》分获全国第一、二、三届中篇小说奖。
“叫老乡,你快去把战场上啊快去把兵当。莫叫日本鬼子来到咱家乡,一家老少杀个光啊我的好老乡……”我就是在这首歌鼓舞下,12岁时参军当了交通员的。
我父亲原在东北军当兵,入关后落户于天津。我刚上到四年级时,父亲干活时把日本工头打伤了,跑回家不敢出门,从此失业,我们只好回到山东老家。这时我的老家已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了。各村都有民兵,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常有干部来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我唱的那首歌,就是在村里动员参军的会上学的。
我姑姑家距我们村3里地,村东头是伪军据点。西头有个初级小学校。我住到姑姑家上学校听课。校长姓魏,对我很好。有天他对我说:“你文化基础比这里的学生好,又懂抗日救国的道理,为什么不参军抗日呢?”我说:“村长说16岁以上才能参军,我12岁,人家不要。”他说:“你要想参军,我可以作介绍人。”于是在一天夜里,魏校长领我到了一个偏僻村落,见到了我第一位上级高凤林同志。高凤林问我:“你参军是自愿的吗?”我说:“是。”他说:“抗战很艰苦,而且要作牺牲的准备,你怕不怕?”我擦着眼泪说:“我宁死不当亡国奴。”高凤林拍拍我的肩说:“好。从现在起你就是抗日战士了。”我问:“什么时候发军装?”高凤林说:“抗日战士不都穿军装。咱们的工作是穿便衣的。过两天我给你领布来,请房东大娘按你的身材做一套衣服。”
高凤林是我的领导,更是我的革命导师。他原是乐陵的中学生,八路军从山西开来后,班主任带领他们全班都参加了革命。交通站几个点分散在不同村子。我只和高凤林在一起。有时他一人出去执行任务,就把我安排在堡垒户家。堡垒户是个外来铁匠,姓张。鬼子来扫荡,他就叫我在院里给他拉风箱,他烧火打农具,鬼子进来搜查,他说我是他儿子。我和高凤林一起行动时,在交通壕里他边走边对我进行教育:讲共产党的政治理论,讲革命人生观,讲抗战形势,讲革命纪律和工作方法。不仅言传而且身教。有时走到敌人据点附近,他让我趴在交通壕里,自己却站起来高喊:“伪军弟兄们,你们听着。中国抗战已经取得了很大胜利,鬼子在太平洋也吃了败仗,他们的日子不长了,赶紧立功赎罪还来得及。谁干过好事谁是铁杆汉奸我们都记上了黑红点,这笔账是要清算的……”
敌人炮楼上朝我们打出照明弹,开起枪来。他把腰一躬拉起我就跑。这样经历几次,我胆子大了。
开始我只跟他到不同的点上布置工作,到据点、村子与线人接头。他跟人谈话,我爬上屋顶或草垛上放哨。后来他就派我单独执行任务了。反扫荡中我们有人负伤需要药品。当时伪区长是我们村的本家。高凤林问我认识不认识他。我说:“认识,按辈分我叫他三爷。”他说:“派你进据点给他送封信,敢去不敢?”我说:“敢。”高凤林叫我回家换上天津的'学生服,装作到据点去看他,把信交给他,顺便观察一下情况。我按他的指示去了据点。找到伪区长住的屋,那位“三爷”正躺在炕上抽大烟呢,一见我来,爱答不理的指指炕头说:“坐下吧,你怎么来了?是不是家里没粮食吃了?”我说:“不是,来看我姑,我爹叫顺便看看你。”他叫勤务兵给我去倒茶。趁着屋里没有人,我掏出信来塞给他说:“还有人托我给你带封信。”
他朝信看一眼,马上睁大了眼睛,摆摆手对送茶来的勤务兵说:“到门口放哨,有人来报告一声。”勤务兵出了门他才仔细看信。看完坐了起来,用手比了个八字,小声说:“爷们儿,你啥时干上这个了?”我说:“我啥也没干,人家叫我送这信,我敢不送吗?”他笑笑说:“好。你干啥不干啥我不问,在那边你就多给三爷美言几句吧。我不是铁杆汉奸。这件事我尽快去做。万一有没做到的,别怪罪我就是了。”我说:“那我就走了。”他说:“你轻易不来,吃个晚饭,住一宿明天走。叫这边的人认识你,以后再进来就方便了。以后你常来吧,我也许有话叫你往那边带呢。”我正想观察一下据点内部情况,就答应留下来。
天一亮我就跑回去。向高凤林报告了和伪区长联络的情况,他表扬我干得不错。
1945年,日本投降后,部队送我去学校学了几个月文化,然后调到新四军文工团,从此,我走进了文艺队伍。
篇6:经典抗日口号
经典抗日口号10句
经典抗日口号10句1、打到日本军国主义!
2、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神圣不容侵犯!
3、日本强盗民族本性一天不改,天下一天不安宁!
4、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拿起枪杆子誓死保卫祖国领土!
5、十三亿中国人民决不答应有人当懦夫!
6、十三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为捍卫主权时刻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7、国家要有骨气,立即给日本以最严厉的经济制裁!
8、民族要有骨气,坚决抵制日货,把日本企业家赶出中国!
9、日本鬼子对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血债要用血来还!
10、消灭日本鬼子,为祖宗报仇,为中华民族报仇!
消灭日本鬼子,为祖宗报仇,为中华民族报仇!
(请转帖红色口号)
平民呼吁9/12
篇7:抗日故事梗概
抗日故事梗概范文1:率敢死队袭敌营 见证日本投降
196月7日,他出生在西安六村堡南皂河村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为了生计忙碌不息而英年早逝,于是母亲带着他在西安城里靠要饭维持生活。1934年的一天,流落街头的他遇到一位好心军官,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是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志恭,今年已经99岁高龄。
“1934年西安大旱成灾,我和母亲、弟弟只能露宿街头靠乞讨维持生活,是一位好心军官看我长得机灵,要带我回部队。那时候,为了能生存、能有口饭吃,我别无选择。”于是,17岁的王志恭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38军。
1940年4月,日本鬼子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是我军和敌军的又一次“生死搏斗”,张志恭老人带我们回忆了那场战役的艰难和惨烈。
“鬼子从北边的张店向我所在的部队进攻,我们有一个炮兵营横在半山腰,5个步兵营排列在炮兵两侧,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机枪,加上我们阵地地势较高,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防线,敌人很难攻上来。”老人说,在短短3天之内敌人发起了十几次进攻,战士们昼夜坚守几乎都没合眼。“和我同村的唐生武,背着两袋子馍上山来给战士们送粮食,我和唐生武说,你赶紧走,鬼子一会就攻上来了,你又不会打仗,不要呆在这里,下山做好部队的后勤工作。”话间,敌人又发起了新一轮进攻,团长李振西见战势越发严峻,命令抽出100名战士组成敢死队,冲下山去消灭敌人部队主力。
“营长看我平时在指挥行动方面表现出色,让我担任敢死小分队队长,我挑选了15名精壮机枪手一起在前面开路。”老人自豪地说。虽然已经进入4月,但“倒春寒”天气特别的冷,可战士们心都热得要命,张志恭赤膊上阵,和其他“陕西楞娃”呐喊着“杀敌报国,在此一举!”。他们趟过洗耳河,顾不上冰冷刺骨的河水,冲入敌阵,拉开手榴弹向敌人投去,靠着仅有的五挺轻机枪将日军全线溃退。“敌人击退了,可毕竟他们武器好,我们百名敢死队员也牺牲了大半。”老人遗憾地说。
70年代王志恭笔写的回忆录保存至今。
王志恭现在腿脚不方便,经常会坐在院子里听秦腔乘凉。
1943年,38军奉命在河南温、孟地区打游击战,根据情报,温县田村驻扎着一个日军小分队,当时,已经担任重机枪连连长的王志恭接受命令,歼灭敌人。田村背面临水,其他三面全是开阔之地,易守难攻,王志恭思量再三,为了减少伤亡,他果断决定晚上发起突袭。
夜色渐浓,王志恭和一排长王杰各带一个排开始进攻敌营。途中,遇到一名熟悉地形的老乡,“河岸芦苇荡里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接通到鬼子营地后门,平常没有人走动,到后门从左边的排水道就能爬进营地。”老乡为王志恭指明一条重要线索。了解情况后,王志恭让王杰带领工兵班长携带炸药包,通过排水道向敌方军营靠近,自己则带领一队人马佯装直接袭击,半夜三更被惊醒的日本鬼子慌了头脚,此时,王志恭已经提前布置好了5架重机枪,疯狂扫射一番让鬼子无法还击,趁虚而入的工兵班长很快埋好炸药,拉响导火索。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鬼子的碉堡被炸得粉碎。“这一仗打的爽快得很,不但消灭了敌人碉堡,还俘获2名日本哨兵。我们的队员没有一个伤亡的!”王志恭说到这,骄傲地露出了笑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郑州宣布无条件投降,王志恭随部队来到郑州负责受降仪式的安保工作。“那是咱中国人最长志气的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王志恭老人回忆说,“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所有战士心情都很激动,我被安排在举办投降仪式的礼堂外面进行巡逻警戒。上级要求我们衣着整齐,枪不上弹,时刻注意军姿,不能出现过激行为,避免影响受降。”王志恭虽然内心激动,但他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坚守岗位。
“虽然没有看到礼堂内受降仪式,但我目睹了千万群众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群众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街上骑自行车的人在自行车上插上纸做的中国国旗,商店门口都挂上了灯笼和彩旗,许多市民一边举着啤酒挥洒一边高喊‘鬼子投降啦!狂欢吧!狂欢吧!’还有人在街道上放起鞭炮庆祝,一直到晚上,整条街道都是人流不断,炮声不断,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王老说。
突然,老人哽咽了,“我每次想起那些惨死在日本鬼子炮弹下战友们,真的很心痛。他们要是能看到今天的好日子,那该多好!”
今年6月7日,是王志恭老人虚岁99岁的生日。南皂河村里锣鼓喧天、喜气洋洋,40多口家人共同为老人庆贺百岁寿辰,王志恭说:“经历过战争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珍惜现在,做个能奉献社会的人。”
抗日故事梗概范文2:抗日英雄杨岑峰
1938年,他在亲眼目睹了日军轰炸长江沿岸的残忍暴行,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军人;1941年,他加入中国远征军,后任排长,参与了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同古战役”;进入缅甸,由于英军配合不力,战势急转直下,他亲历了“野人山”(一处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山岭纵横,河流密布,当地人称为“胡康河谷”,而胡康在缅语意为“魔鬼出没的地方”)突围。他,就是94岁高龄的抗日老兵——杨岑峰。
1937年,家住芜湖的杨岑峰还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南京大屠杀”发生后,随着日军逼近芜湖,大批的百姓都聚集在长江边,等着坐船北上逃难。杨岑峰一家也来到了长江边上,准备渡江。
但就在此时,日本飞机再次来到江面进行轰炸,被日机炸死的、掉进江里淹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我现在依然还记得,当时江边的炮弹声、哭声和叫喊声,那是一个非常惨不忍睹的场面。也不知道究竟死了多少人,反正,连长江水都被血染成了红色!”
之后,杨岑峰一家人逃到了江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在村里,他认识了一位新四军的指导员,并让他逐渐产生了当兵的念头。“指导员告诉我们,现在国难当头,学生们也应当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岑峰说,“他让我们在村里站岗放哨,教会了我们很多抗日歌曲,鼓舞我们的士气。”
从此,受到感召的杨岑峰决定入伍当兵。当时,因担心家人不让他参军,杨岑峰就从家里悄悄地拿了三块大洋,偷偷地与同学们赶往当时皖南行署所在的——屯溪市,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在经历了层层选拔考试后,他终于如愿进入了黄埔军校。
1941年,杨岑峰被分配到了中国远征军第五军96师,成为了抗日前线部队的一名战士。
当时,为了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组建了抗日远征军。杨岑峰参加的同古战役就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场战斗。
1942年,正值中国的抗战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中英协定”双方共同修建中缅公路,旨在阻止日寇在缅甸扩张,保卫云南边陲。同年,缅甸的仰光市沦陷,同古是扼守公路、铁路和水路的要塞,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远征军的责任就是死守同古。杨岑峰所在的96师是作战主力200师的侧翼部队,担负着保护主力部队不被包围的重任。
到达同古之后,杨岑峰与战士们阵脚尚未站稳,就遭到了敌机盘旋侦查。敌机很快发现了他们,并立即投弹轰炸,很多战士当场牺牲。第二天,日军再次发动进攻,疯狂地向阵地上扫射、投弹,杨岑峰和战友们奋力还击……经过8个小时的战斗,阵地保住了,但60人编制的一个排,幸存者只有18人。
“炮弹、石头漫天飞,山上的树都被狂轰滥炸,我们死守阵地2个多小时,直到增援部队赶来。退下来的时候,我们排只剩下了18个人。”杨岑峰老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剩下的18个人浑身都是血,就在那一起抱头痛哭。“在战场上,所有的战士心里只有一个字——打,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坚持了8天之后,同古失守。杨岑峰随着部队从野人山突围后,从缅甸北端进入云南回国。撤回昆明后,杨岑峰所在的部队配合“飞虎队”作战,最终完成了缅北的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4岁高龄的杨岑峰老人直到今天,依然经常在梦中重温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收音机里说,日本人投降了!”老人非常惊诧,“不是不相信,就是觉得太突然了。”他说,那会儿他正在营房里整理飞机档案。“是真的投降了!”杨岑峰和战友开着吉普车冲出部队驻地,绕着昆明城转,战士们扯着嗓子拼命地喊“鬼子投降了!”
“大家高兴极了,我就招呼战友们就街上买鞭炮庆祝。”老人回忆说,卖鞭炮的人太多了,后来老板就干脆不收钱了,让大家拿去放鞭炮庆祝。更有甚者,很多战士就直接朝天打机关枪,像放鞭炮一样庆祝!
抗日故事梗概范文3:抗日英雄张鹏涯
张鹏涯,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西街的张家老宅。7岁读书,5年之后因家父的失业而辍学,从此挑起了家庭生计的重担。1940年5月,日寇的战火已经烧到了浙东地区,抗日士气空前高涨。加上为了家庭生计,张鹏涯到宁波江北乡公所报名参了军,得到了20元的安置费。
1943年的秋天,此时的张鹏涯,个子已经窜到了1米8几。他所在的部队,从贵阳出发到云南陆良,到了陆良之后,由美国的“飞虎队”运输机,送往印度蓝姆伽。他被编入驻印军三十八师山炮二营四连,当炮兵瞄准手。
1944年3月,雨季前出发反攻缅甸。部队由盘洞出发,经过于班、于班卡、东爪、孟拱、孟关、密支那、八莫,最后到达腊戌,每到一处都有一场战斗。这是中国驻印军制定的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和敷设输油管。
山炮营在缅甸境内多半是走山路,其中经过原始森林,即野人山。进入原始森林后,多数时间见不到阳光,几人合抱的大树,有的树叶比斗还大,因地表潮湿,除树上成群的野猴和山中兽类外,爬虫、莽蝇、旱地大蚂蝗,都成了生命威胁。据说很多跟不上队伍、找不到部队、饿得实在走不动的士兵,躺下睡觉,一夜就成了一堆白骨,血肉都被山蚂蝗啃光了。而在一年多的战争中,步兵伤亡较多,炮兵却只死了一名战士。在与日军正式作战中,没有倒在日军枪炮下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却倒在了茫茫苍苍的山谷和望不见尽头的原始丛林,“野人山”也因此有了“十万军魂”之说。
孟关是通往密支那的交通要道,两面是高山密林。攻下孟关,抢占有利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张鹏涯所在部队每人发了6包干粮,规定要吃3天。而到了伊尔瓦卢江支流,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
此时,人不喊叫、马不嘶鸣,耳边只听到一片砍毛竹的声音。很快编了两个大竹排,不识水性的战士上竹排,略会水性的士兵就手护竹排,用脚划水往前推,水性较好的战士则牵马下河,拉着马尾渡河。花费了2、3个小时,部队全体顺利过河。
“这支部队看来尚有素质,步兵分批穿插到敌占区二侧高山中,听到枪声,步兵开始包围、进攻驻扎城镇的日军。炮兵过河待命,在沿河高地架起山炮,挖筑临时工事,飞机则在河沿平原空投。第二天,猛关就被攻下了。战场上,到处都是敌人的尸体、武器、弹药,以及被打坏了的战车、火炮。”张鹏涯回忆说。
张鹏涯作为瞄准手,炮弹离不开炮身,因发射时炮身震动,随时要调整方向、仰角度水准和听射击口令等操作山炮。晚间按照日间指定的方向、角度、弹号、弹药、包数,每隔二、三十分钟打它几发,一个晚间就会打上几十发炮弹。炮弹就从张鹏涯身边射了出去,震得右耳“嗡嗡”作响,从此就张鹏涯的一只耳朵就聋了。
部队一路攻克了缅甸的猛拱、猛关、密支那、八莫,最后直捣腊戍。经历大小战斗十多次,日军在缅甸战场全线崩溃。1945年春,远征缅甸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您是民族的英雄。”采访结束,在老人的耳边,我们大声地说出了油然而生的肺腑之言。
篇8:抗日故事梗概
1938年,他在亲眼目睹了日军轰炸长江沿岸的残忍暴行,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军人;1941年,他加入中国远征军,后任排长,参与了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同古战役”;进入缅甸,由于英军配合不力,战势急转直下,他亲历了“野人山”(一处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山岭纵横,河流密布,当地人称为“胡康河谷”,而胡康在缅语意为“魔鬼出没的地方”)突围。他,就是94岁高龄的抗日老兵——杨岑峰。
1937年,家住芜湖的杨岑峰还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南京大屠杀”发生后,随着日军逼近芜湖,大批的百姓都聚集在长江边,等着坐船北上逃难。杨岑峰一家也来到了长江边上,准备渡江。
但就在此时,日本飞机再次来到江面进行轰炸,被日机炸死的、掉进江里淹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我现在依然还记得,当时江边的炮弹声、哭声和叫喊声,那是一个非常惨不忍睹的场面。也不知道究竟死了多少人,反正,连长江水都被血染成了红色!”
之后,杨岑峰一家人逃到了江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在村里,他认识了一位新四军的指导员,并让他逐渐产生了当兵的念头。“指导员告诉我们,现在国难当头,学生们也应当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岑峰说,“他让我们在村里站岗放哨,教会了我们很多抗日歌曲,鼓舞我们的士气。”
从此,受到感召的杨岑峰决定入伍当兵。当时,因担心家人不让他参军,杨岑峰就从家里悄悄地拿了三块大洋,偷偷地与同学们赶往当时皖南行署所在的——屯溪市,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在经历了层层选拔考试后,他终于如愿进入了黄埔军校。
1941年,杨岑峰被分配到了中国远征军第五军96师,成为了抗日前线部队的一名战士。
当时,为了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组建了抗日远征军。杨岑峰参加的同古战役就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场战斗。
1942年,正值中国的抗战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中英协定”双方共同修建中缅公路,旨在阻止日寇在缅甸扩张,保卫云南边陲。同年,缅甸的仰光市沦陷,同古是扼守公路、铁路和水路的要塞,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远征军的责任就是死守同古。杨岑峰所在的96师是作战主力200师的侧翼部队,担负着保护主力部队不被包围的重任。
到达同古之后,杨岑峰与战士们阵脚尚未站稳,就遭到了敌机盘旋侦查。敌机很快发现了他们,并立即投弹轰炸,很多战士当场牺牲。第二天,日军再次发动进攻,疯狂地向阵地上扫射、投弹,杨岑峰和战友们奋力还击……经过8个小时的战斗,阵地保住了,但60人编制的一个排,幸存者只有18人。
“炮弹、石头漫天飞,山上的树都被狂轰滥炸,我们死守阵地2个多小时,直到增援部队赶来。退下来的时候,我们排只剩下了18个人。”杨岑峰老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剩下的18个人浑身都是血,就在那一起抱头痛哭。“在战场上,所有的战士心里只有一个字——打,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坚持了8天之后,同古失守。杨岑峰随着部队从野人山突围后,从缅甸北端进入云南回国。撤回昆明后,杨岑峰所在的部队配合“飞虎队”作战,最终完成了缅北的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4岁高龄的杨岑峰老人直到今天,依然经常在梦中重温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收音机里说,日本人投降了!”老人非常惊诧,“不是不相信,就是觉得太突然了。”他说,那会儿他正在营房里整理飞机档案。“是真的投降了!”杨岑峰和战友开着吉普车冲出部队驻地,绕着昆明城转,战士们扯着嗓子拼命地喊“鬼子投降了!”
“大家高兴极了,我就招呼战友们就街上买鞭炮庆祝。”老人回忆说,卖鞭炮的人太多了,后来老板就干脆不收钱了,让大家拿去放鞭炮庆祝。更有甚者,很多战士就直接朝天打机关枪,像放鞭炮一样庆祝!
篇9:抗日故事梗概
张鹏涯,1920xx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西街的张家老宅。7岁读书,5年之后因家父的失业而辍学,从此挑起了家庭生计的重担。1940年5月,日寇的战火已经烧到了浙东地区,抗日士气空前高涨。加上为了家庭生计,张鹏涯到宁波江北乡公所报名参了军,得到了20元的安置费。
1943年的秋天,此时的张鹏涯,个子已经窜到了1米8几。他所在的部队,从贵阳出发到云南陆良,到了陆良之后,由美国的“飞虎队”运输机,送往印度蓝姆伽。他被编入驻印军三十八师山炮二营四连,当炮兵瞄准手。
1944年3月,雨季前出发反攻缅甸。部队由盘洞出发,经过于班、于班卡、东爪、孟拱、孟关、密支那、八莫,最后到达腊戌,每到一处都有一场战斗。这是中国驻印军制定的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和敷设输油管。
山炮营在缅甸境内多半是走山路,其中经过原始森林,即野人山。进入原始森林后,多数时间见不到阳光,几人合抱的大树,有的树叶比斗还大,因地表潮湿,除树上成群的野猴和山中兽类外,爬虫、莽蝇、旱地大蚂蝗,都成了生命威胁。据说很多跟不上队伍、找不到部队、饿得实在走不动的士兵,躺下睡觉,一夜就成了一堆白骨,血肉都被山蚂蝗啃光了。而在一年多的战争中,步兵伤亡较多,炮兵却只死了一名战士。在与日军正式作战中,没有倒在日军枪炮下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却倒在了茫茫苍苍的山谷和望不见尽头的原始丛林,“野人山”也因此有了“十万军魂”之说。
孟关是通往密支那的交通要道,两面是高山密林。攻下孟关,抢占有利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张鹏涯所在部队每人发了6包干粮,规定要吃3天。而到了伊尔瓦卢江支流,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
此时,人不喊叫、马不嘶鸣,耳边只听到一片砍毛竹的声音。很快编了两个大竹排,不识水性的战士上竹排,略会水性的士兵就手护竹排,用脚划水往前推,水性较好的战士则牵马下河,拉着马尾渡河。花费了2、3个小时,部队全体顺利过河。
“这支部队看来尚有素质,步兵分批穿插到敌占区二侧高山中,听到枪声,步兵开始包围、进攻驻扎城镇的日军。炮兵过河待命,在沿河高地架起山炮,挖筑临时工事,飞机则在河沿平原空投。第二天,猛关就被攻下了。战场上,到处都是敌人的尸体、武器、弹药,以及被打坏了的战车、火炮。”张鹏涯回忆说。
张鹏涯作为瞄准手,炮弹离不开炮身,因发射时炮身震动,随时要调整方向、仰角度水准和听射击口令等操作山炮。晚间按照日间指定的方向、角度、弹号、弹药、包数,每隔二、三十分钟打它几发,一个晚间就会打上几十发炮弹。炮弹就从张鹏涯身边射了出去,震得右耳“嗡嗡”作响,从此就张鹏涯的一只耳朵就聋了。
部队一路攻克了缅甸的猛拱、猛关、密支那、八莫,最后直捣腊戍。经历大小战斗十多次,日军在缅甸战场全线崩溃。1945年春,远征缅甸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您是民族的英雄。”采访结束,在老人的耳边,我们大声地说出了油然而生的肺腑之言。
篇10:《英雄事迹》观后感
《英雄事迹》观后感
这个九月我们不仅开学了,还迎来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还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英雄不朽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英雄故事的讲述,让我回顾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和那场伟大的胜利。《开学第一课》一共讲了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四堂课。
第一堂课中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赵一曼,当她被日本人俘虏之后,无论敌人如何严刑逼供,她一丁点的情绪都不透露给敌人,最后无奈的敌人将她残忍地杀害了。
第二堂课南京大屠杀时期的事令我震撼,勇敢的美国人约翰-拉贝令我佩服,还有被他救过的夏淑琴,她是这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
第三堂课中讲在抗战时期,中国当时的盟国——美国,派来了飞行员和飞机,支持中国抗战,这些飞机的机头上都画着鲨鱼的牙齿,当地的'人没有见过鲨鱼,就以为那是老虎的牙齿,就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飞虎队。飞虎队在抗战时期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第四学堂课主要讲了我们要有一颗自强的心,我们要努力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每一个 人都这么做我们的国家就会强大起来,不再会被外敌侵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篇11:英雄事迹读书笔记
读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还浮现出他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身影。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在战士们无法冲锋的情况下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其他的同志,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机枪眼,为其他同志冲锋陷阵创造了条件,因而取得了胜利,他那豪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流传。
正是因为有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才有了我们安定和谐的新中国,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感谢您,革命英雄。我们永远记得您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人民过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放牛的王二小,王二小为了救几千个乡亲和干部,引敌人进埋伏圈,让八路军一网打尽敌人,却牺牲了自己。我深深的被他打动了。他誓死为他的父母报仇,终于他为父母报了仇,同时也救了村里的老百姓,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
王二小的勇敢,我可以这样说,他的勇敢,没几个人有。我们现在,应该既勇敢又坚强,还要学习好,才可以创建美好的家园。大家想,如果一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坚强不勇敢,我们可以说,此人以后绝不会成就大事业,除非他中途改正。
开始我不信这事儿,但这都是真的,让我无比佩服这位民族小英雄。
篇12: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全院组织了深入学习英雄校友xxx,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会中由他的班主任老介绍了xxx在校时的点点滴滴,同时也介绍了xxx在部队成长的历程和牺牲的过程。但xxx留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他是一个阳光、自信、乐于助人的同学,刚入学时他还只有十五岁,个子小小的,见到老总会热情的叫老师好,同学老师们都很喜欢他。记得有次听他班主任说过:有天深夜他们班级有个同学突然生病,班主任就叫了几个大个子的同学一起去医院,当时xxx同学就同主要求也要去帮忙,班主任考虑到他个子小,还要把生病的同学搬上搬下就没有让他去,但他还是偷偷的跟在后面,并陪护生病的同学到深夜。
现在想想xxx同学这种大爱并不是横空而来,正是来自于他平时那种乐于助人的小爱,不断积淀而来。我想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爱心,存一份感激,我们的生活就可能变的不一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身上所承载的责任更大。
我常想老师的工作,就像是在盖房子,社会的这所大房子安不安全,能不能住,与我们老师的爱心与责任密不可分。
在学习时xxx的事迹时,让我想起荀子《劝学篇》中的两句话:一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前一句是学生可以胜过老师,当然也可以成为老师学习的榜样,韩愈《师说》中也有过类似的论述: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第二句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我曾经整天不停地思考,却不如实际去做(或学习借鉴别人)的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多。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在教育部拟定的教师教育标准中,就把终身学习列为三大教师三大原则之一。一个人如果想不被时代和工作所淘汰,不断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我想学习同学的事迹,除了要学习他的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更重要的其实就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教育身边更的同学,同时自己也在这当中要不断的去感悟,去践行。只有把同学的事迹不断的去告诉更的同学,教育更多的人,xxx的牺牲才更有价值。xxx同学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永存,并一定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
人总是有点精神的,物质没有了,我们可以努力获得,精神没有了,那就只剩下躯壳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想说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用爱与责任去教育和影响更多的学生。
篇13:英雄事迹演讲稿
(一)
相信大家都知道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 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雷锋可以这样,作为新世纪得接班人,不正要发扬这种精神么?雷锋说过: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的确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雷锋,一个不朽的名字,你将永远是一盏不灭的灯,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要向你学习,要您来做我们的榜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的故事。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篇14:关于英雄事迹读后感
看着他一步步努力着终于走向辉煌,我骄傲我有个奋进的祖国!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的签定迫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而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传来的一声春雷,炸开了混沌的黑夜,中国人又重新拥有了无上的尊严。
两千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进步与发展,隔绝了文明和智慧,而1978年以来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伟大的中国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了开放,中国人又活跃在世界的大舞台上。
1953年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而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开启了国人更深入的了解核武器和迈进高科技的大门。使中国在世界上地位更加显赫,中国人更能扬眉吐气。
骄傲着,为我英雄的中国!
而这一切,我认为都能用“创造”来概括。正是因为我的祖国拥有了这种最坚毅、最神圣的民族精神,才使得其快速发展,永不止步。
我和我的祖国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渊源,只是当我还在娘胎的时候,这片值得歌颂的土地,已赋予了我鲜红的血,黄土的色彩,沸腾的热血,以及那永不被遗忘的进取精神。
记忆中我的成绩并不出众,我曾不止一次想要放弃,就像那些上课逃学,放假上网,有空就玩,作业不做的学生一样,但那时我惟一值得一提的兴趣就是爱读书,“中外名著”、“中学生作文”,我常常一捧就忘记了时间,直到有一次我的老师在我的一篇最高分100分的作文本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120”分时,我猛然发现自己再也不想要“固步自封”,于是我开始发奋图强,我听见人家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便相信永不止步地创造便是真理!
没有时间,挤;没有读懂,钻;没有书籍,借;有了问题,问。我的进步逐渐增大,终于我成为了尖子。
一开始的落后到现在的成绩提高,我坚信是我的进取造就了我的进步。
现在我开始重新思考“创造”这个词语,我惊喜的发现,一个人有了这点精神就会进步,一个国有了这点精神就能辉煌。感谢我的祖国赋予我耀眼的宝石,从此我便和我的祖国有了内在的联系。
我抬起头看着窗外,夜已经很深了,不知为何此刻的我却如不平的汪洋,波涛涌动着,拍打着,我似乎想到什么。漆黑的夜空中,挂着月和星,他们为黑夜送来柔和的光明,照出树和花的影,此刻也安抚我大海一般的心。
我知道旭日将升起,新的光明和充满希望的一天将到来。天空中从不缺少光明,天行健,我自当以日月星辰为榜样,乾坤不变,永恒创造!
午夜未眠的人,拭去眼角闪光的泪水,喝一口温热的茶,躺在床上,定定心。
窗外飞着一条金龙,床上洒满银白的月光,再次捧起这本书,摩挲它的封面,在血红色的国旗中,我读到:
拥有自我,我信心十足;
拥有经验,我目标坚定;
拥有目标,我创造永不止步!
篇15:英雄事迹观后感
英雄事迹观后感
实习期间,工作闲暇之余,我会翻翻报刊读读杂志。一天,看到《今日玉环》上刊登了英雄陈朝阳、黄茂平的先进事迹,于是便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陈朝阳,玉环县经济贸易局副局长。在打击生猪私屠滥宰执法过程中,为捍卫法律的尊严,遭抗法暴徒袭击而壮烈牺牲。黄茂平,玉环县楚门专职消防队一名普通战士。在赴抢险救灾途中遇险坠海,在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一同坠海的战友,而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不幸因公徇职。两位英雄的壮举,给我以强烈的震憾和启示。(.)
(.)
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人的一生究竟该怎样度过?有的人活了百岁,但碌碌无为默默死去,很快就被世人所遗忘;而两位英难的生命虽短暂,却轰轰烈烈万古流芳,将永远隽刻在榴岛大地的人们心中。(.)
(.)
生命固然可贵,是什么促使陈朝阳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为了推进私屠滥宰专项整治工作,确保百姓节日期间吃上放心肉。他以人民事业为己任,视服务群众为天职,身体力行地执行“执法为民”的宗旨。在依法制止私屠滥宰工作中,忠实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危急关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他的死重于泰山!他用自己满腔热血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展示了当代优秀领导干部崭新的精神风貌。短暂人生,铸就永恒的光辉,英雄壮举,令人荡气回肠,谱写着一曲新时期的英雄壮歌。(.)
(.)
黄茂平的英雄壮举,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洗礼。他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立身,怎样做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立好身做好人很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谁会轻易地放弃呢?黄茂平在生死关头,用他26岁鲜活的生命,为自己短暂的人生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黄茂平只是一名消防战士,再平凡不过,可是他人生的每一页都书写着精彩。在火魔面前,任何畏惧都不存在。与火魔的战斗,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使他在一次次的救人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人性光辉。也正是缘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才会在生死抉择的一刹那,在冰冷的海水中拚尽全力把受伤的战友不断地向上提,在自己体力已明显不支的情况下仍毫不犹豫地把单杠梯推给身后的战友。他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却沉入海中,结束了自己激情涌动的人生乐章。他的花样年华和青春笑脸在那一瞬间化作一缕星辉,走向了永恒,他的名字――黄茂平,在那一刻起已成为了英雄的代名词。(.)
(.)
放下报纸,我不禁感慨万千。是啊,所有的英雄不是生来就是英雄,他们同样经历过春风秋雨,经历过苦难与坎坷。同样生活在阳光下,在亲人爱的滋润中成长。寻觅英雄的人生轨迹,可以加深我们对英雄的理解。让我们记住陈朝阳、陈茂平这两个闪亮的名字,记住他们留给我们的这笔情感财富!
-------------
在短短的五天多时间便夺去了三万余条鲜活的生命。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义,危难之时给我们留下无数感动。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涌现出无数最可爱的人。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和我一样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人民教师。
聚源中学,北川一中,青川一中,汉旺镇中学……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受灾群众尤其是孩子们遭受的不幸让我们痛心。灾难过后,关爱、救助从四面八方涌来。然而,人民教师是第一个站了出来,是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无数次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
他们在那最危难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良知。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楼教室里。突然,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颤抖。他几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几乎同时,他冲到阳台上,大声呼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
大部分学生从午睡之中被突然惊醒后,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晓超一边喊“快跑,危险,快,快……”,一边迅速抱起一名学生往楼下冲。到了楼下,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返身冲上三楼。他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去……
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再一次抱起两名学生,再一次向楼下冲去时,顶楼轰然倒塌。被苟晓超抱下楼去的学生得救了。然而,苟晓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砖块砸断双腿,胸部也受到了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学校其他教师和村民立即实施救援。看到有人准备搬自己身上的砖块和混凝土,苟晓超断断续续地说:“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学生。”他艰难地用手指着顶楼说:“上面……还有学生……还有……”
苟晓超今年5月2日刚刚结婚,5月12日回到学校上课。当日下午,苟晓超所在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洪口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苟晓超又被紧急转往县医院。因伤势过重,苟晓超在半途中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抗灾中让人感动的故事,催人泪下的场景很多。不同的是因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又一次向世人宣誓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汶川等地的老师,你们用鲜血和生命印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丽诗章。所有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一路走好,在去往天国的路上我们在为你祈祷!你们的遗留下的精神也将会永垂不朽!
篇16:抗洪救灾英雄事迹
日前,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侵袭##,造成矿区高压供电线路##线、凤煤线中断,矿井透水巷道被淹,生产供电设备受到损坏,地面山体滑坡20余处,道路堵塞10多段,堆积物300多吨,生产原料被冲失,厂房、风机房、配电房、炸药房、锅炉房等墙体、围墙被冲垮,化验室、配电室、招待所、居民房被淹10余处。在灾难面前,涌现出一支抗洪抢险队伍,他们用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时代之歌!他们的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如下:
让我们记住:
灾情发生在凌晨。7月17日凌晨,夜黑风大、浪高风急、风雨交加的黑夜,闪电刺破天空,雷声炸响平地,暴雨倾盆强降,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地处##区青木关镇的##公司矿区。这是继7月5日、7月8日之后,再次遭受的特大洪灾。顷刻间,洪水暴发、矿井透水、山体滑坡、岩石裸露、道路堵塞、树木倒塌、堡坎塌方、路面水位猛涨,超历史水位。暴雨挟着淫威,洪水裹着狰狞,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洪灾无处不在,全矿
区停电停产,抗洪抢险进入最危急时刻。
决策帷幄在现场。灾情就是命令。大约4时30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冒着暴雨,趟过横穿矿区老成渝公路上的积水,急奔公司安全生产调度室,副经理陈福启、巫祥毅等公司领导随后赶到。有没有情况?陈书记直问调度员,还没有灾情消息调度员回答。看见调度室外公路地面洪水不断上涨,陈书记说:不好,要出事。经理##命令调度员:通知撤出矿井、水泥厂生产作业人员,抽排水泵房留人值班。机关全体中层干部和三防抢险队员快速到调度室报到。公司领导心急如焚,经过5分钟的短暂碰头后决定:启动雨季三防抢险预案,成立抗洪抢险领导小组,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由##书记和陈福启副经理坐阵调度室指挥。同时,公司6位领导进行了明确分工,##经理负责指挥水泥厂、矿井抽风机房、炸药库房及恢复供电的抢险;##书记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内外通联、治安稳定等工作;陈福启、巫祥毅副经理负责矿井抢险、调运抢险物资;陈能淑副经理负责水泥成品、原煤产品保护,筹集抢险资金;张明群工会主席负责生活后勤保障。
党委书记##面对300多名穿好工作服待令的各路抢险队员作了战前动员:抗洪抢险、防汛救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重要工作,不仅是对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把握大局、正确决策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先进性、每一个干部示范性和职工敬业精神的检验,我们要发扬##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奉献的五铁精神,与洪水抢时间、争速度,保护企业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经受考验。
经理##强调:全员抗洪不淹井、不毁厂、不伤人,把洪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我们坚决服从指挥,党员、干部、职工的回答在空中回荡。##公司进入抗洪抢险的紧急状态。
抗洪抢险在一线。暴雨持续强降,洪水汹涌咆哮。##经理挑选了几位精兵强将分赴矿区各厂、点观察灾情。
嘟、嘟嘟,调度室电话急促响个不停。请讲,陈福启副经理抓起话筒,井下 130二水平水位猛涨、多少?,每小时1公尺多。快,启动二水平3号、4号、5号、6号水泵和井筒1号、2号、3号、4号潜水泵向井筒外的公路上抽排水,各泵房、排水点,实行电工、水泵工24小时双岗值班。矿井8台备用水泵全部启动抽排水。综合队花烨、张顺模、文昌平轮流在井下各泵房观察水位,组织抢运设备。指挥中心,二水平涌水量现在已达800多吨/小时,怎么办?。陈福启副经理调集采煤队抢险员装运沙袋300多袋,在 130二水平主石门筑牢1.5米高的水闸墙,把外大连的透水挡在 130二水平风门以南400多米巷道和延深工程井底车场,缓解了 130水仓排水压力;三水平水势上涨,二水平排水太慢,三水平两台泵暂停一台向二水平的抽水泵,启用-30水平南翼水闸墙,坚决保证不淹井。-30三水平南翼石门以内巷道被淹800多米,采区配电所、四石门文秘杂烩网空压设备、电机等损坏。综合队职工陈东、彭岳杰、谢光华、郑应杰连续四天四夜坚持在井下抽排水,保证了矿井排水渡汛。
水泥厂、炸药库、风机房,汇报情况。由于通讯网络中断,##书记手持对讲机,冒雨站在急流洪水和泥泞中,不停呼叫着各个观察点人员。
快点,炸药库围墙冲垮了。派往炸药库的守护员急来报信。20多名机关、掘进队、采煤队人员跑步到炸药库房,围墙已被冲垮,大量的石块、树木、树枝、泥沙堵住了炸药库纤丝门,围墙内洪水上涨。见此危情,生产科长等机关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跳进1米多深洪水的围墙内,凿墙开口泄洪。撬开炸药库房门,抢运存放的2822.7kg炸药和6888发雷管,保住了炸药库房。
锅炉房背墙被泥石流冲垮了。掘进队党支部书记张登模、延深队长张光明带领20多名掘进队抢险队员赶到锅炉房,看见转眼间堆积的1300多方泥石,堵塞了排水沟,锅炉房已淹1米多深,引风电机等设备被淹,挖道开沟排水。共产党员王长富第一个破窗翻入已淹1.5米深的房内清除门口堵住的泥沙、树枝等杂物,随后5名职工也翻进房内帮助泄洪。室外职工挥舞铁铲、掏扒等工具排水。铲不动了,用手搬石头,树木长了,两人扛,手破了、衣裤湿透了,丝毫不顾。经过1个多小时,抢挖出一条30多米长的排水沟,引开了洪水。由于淤泥、杂物太多,继续采取兵分四班,二十四小时轮流清运淤泥。
快来人,风机房后墙倒了。洪水掺杂泥石直扑风机房配电室,洪水已浸入配电室内1米多深,采煤队党支部书记陈勇等抢险队员兵分两组,一组疏通排水沟,另一组挖掘水道排水。
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水泥厂发生20多处山体滑坡,化验室进水,全厂路道多处堵塞。快,组织抢险。曹廷怀厂长带领水泥厂职工疏通防洪水沟,加固挡水墙,清运淤泥,搬移横倒在公路上的树木,疏通路道。副厂长赵碧新带领电钳人员抢运设备;
不得了,洪水、泥沙冲进招待所,已经淹起了。经理##闻讯,带领20多名干部、掘进队、采煤队职工冒着雷电、暴雨赶到招待所抢险,由于招待所楼房背面与正在建设中的遂渝高速公路的一座楼梁不到10米距离,从后山和高速路水沟冲下的洪水、泥沙、石块直冲桥下的招待所。情况万分危急,张有平等10多名党员、职工不顾个人安危,抢挖排洪水沟,有的手打起了血泡,皮破了忍着痛,有的鞋被冲走了,脚被划破了皮。经过20多分钟的顽强奋战,洪水顺着一条1米多宽、20多米长改道后的水沟流出招待所,住在招待所内的职工家属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领导关怀在险区。当暴雨袭来时,你们不等不靠,在矿党政的有力领导下,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积极有序的开展抗灾自救,将暴雨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了最大限度,矿业公司党政得知你矿遭受暴雨袭击后,非常关注,关心矿区的灾情和职工群众的安危。永荣矿业公司党委、行政、工会发来了慰问电;能投集团、重煤集团领导吴连帆、蒲恒荣、杨镜璞、刘万学、张应勤和永荣公司领导段先久、何代华、倪明开、杨天国、林成光、唐太林、黄华良、唐泽和等及机关部室人员先后来到矿区或打电话、发短信察看、询问灾情,慰问受灾职工群众。何代华总经理得知机电技术力量不足后,安排韦家沟煤矿、永川煤矿派来了10多名精干的电钳人员。公司广播站每天不停地报道各级领导的关怀、抗洪抢险一线的消息,播放永荣矿业公司慰问电、##公司关于开展抗洪抢险生产自救的通知以及为了谁、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歌曲和抗洪抢险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斗志,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场景和动人的事迹,真是不胜枚举。
洪水无情袭家园,众志成城谱新曲。抗洪抢险成了##人的共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危难之时,共产党员站得出、看得见、行得正,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怯,而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顾不得寒冷、顾不得疲劳、顾不得休息、顾不得饥饿、顾不得回家,困了打个盹,渴了喝口水,没有叫一声苦,没有叫一声累,洪水淹没了住宅,泥石推倒了房屋,职工家属含着辛酸住进了俱乐部大棚,没有谁扭闹领导,一位老工人拉着##书记的手激动地连声说道:感谢组织,感谢领导。供水管道被泥石推断,职工居民停水后没有怨言,自发地找水源。
人心齐、泰山移。当暴雨袭来,洪灾发生后,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表现出不畏困难、不畏艰险、不畏洪魔的气概,这充分体现出##公司党政坚持不断抓思想教育、抓作风示范、抓纪律保障、抓队伍建设的结果,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心系企业、关心企业、爱护企业,舍小家、顾集体,同舟共济谱写了抗洪抢险乐章。正如党委书记##说道:##公司的发展凝聚了职工,有了这支战无不胜的力量,我们一定会取得抗洪生产自救的最后胜利,##公司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篇17:英雄事迹作文
英雄事迹作文
5月12日, 它本来应该是白衣天使的节日,而在今年,它却成了四川人民一个终生都不能忘记的噩梦。因为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级大地震。霎时间几乎整个汶川被夷为平地,更令我心痛的是,在这次地震中,死亡的多数的都是正在茁壮成长的祖国花朵。
在这次地震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事迹,但是,有几个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一个老师,他叫谭千秋,是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他在地震发生时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袁文婷老师,26岁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教师,她娇小玲珑。但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但是她用柔弱的双手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学生从三楼抱下楼,当她最后一次冲上三楼的时候,楼房垮塌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就是春蚕,他们就是蜡炬。他们是多么的无私,他们完全可以在地震中获得逃生的机会,如果他们选择了放弃,也许,他们现在正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是他们放弃了,他们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他人,自己毅然走向了死神。他们都是凡人,但是他们做出了非凡的事。
在这里,我向所有的人民教师致!
---------------------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 功……”这是著名歌手周华健的《真心英雄》,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热情澎湃、浮想联翩,觉着这首 歌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含义。
5??12地震已经过去了,可是由于地震带来的灾难却还在不断加大。断垣残壁的房屋面目全非,失去父 母的孤儿及失去儿女的老人,为了挽救生命不得不截肢的坚强生命,加上地震带来的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比这更触目惊心?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里,我们的部队官兵赶到了救人的最前线。而灾区以外的人群,上 上下下都行动起来。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当我看到:位于震中的汶川武警大队官兵在通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昨天用电台发出消息,官兵全部 自救成功,无一人伤亡,现正在震中全力救人。
当我看到: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因为余震不断和机吊操作,教学楼随时可能坍塌,再进入废墟 救援十分危险,几乎等于送死。然而刚从废墟中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转头又要 往里钻,这时余震又来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眼看就要往下坍,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战士死死 拖住。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孩子的年轻战士跪了下来,哭着对拖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些,我不禁流泪了,为这些可爱的解放军,为这些真心英雄。
灾难面前,人,是渺小的。孱弱的肉体抵不住万斤的钢筋水泥。无数生命在这场震灾中罹难了。生命 无常。
困境面前,人,是强大的。无数人在为废墟下那些素不相识的生命忘我地努力着。大爱无疆。
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让我再一次感动于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让我再一次为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而骄 傲;也让我明白生死边缘,谁才是真的英雄。
我们再次唱起这首《真心英雄》,在歌声中歌颂更多的真心英雄吧!“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 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做一个真正的真心英雄,知道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有付出真心,就会有收获。我懂得了真心英雄的含 义。
5.12汶川大地震英雄事迹感想:谁来成全小林浩的心愿?
这几天,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林浩救人的事迹,传遍全国。地震时,林浩逃生后,没有跑开。连续救出两个同学后,他又跑进了教学楼。“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他现在的心愿是,“很想上学。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人民日报》6月11日)
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解救同学;被压在废墟下,为安抚吓哭的女同学,带头领唱《大中国》……和那个危难时刻撇下学生夺命而逃的范跑跑老师相比,眼前的这个小英雄,其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大放异彩。最让我动情的,不是这些,而且林浩的心愿,将来当一名工程师。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愿,源于他看到倒塌的教学楼,直接威胁到和他同龄的儿童的生命安全。
也许,这个九岁的孩子,还不懂得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可能和建筑质量有关。难能可贵的是,小林浩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指望成年人再建设楼房时,首先考虑提高楼房的抗震标准。但他本能地意识到,震不垮的房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们。于是,在他的内心里,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成为一个最大的心愿。如果没有更为刻骨铭心的事件,这个心愿,将成为他今后学习的方向。
林浩的心愿,与其说是他个人的心愿,不如说是全国人民的心愿。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孩子,祖国不能没有儿童。儿童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无法遏制地震的发生,但是,尽可能建造抗震级别高、不会轻易倒塌的.房屋,有效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基本上还是可以做到的。有消息说,日本建筑物的抗震级别,高达12级。而我国的抗震级别,能达到8级已经很不错了。此次地震中倒塌的一些学校的教学楼,抗震级别显然不足8级。建造楼房时忽视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悲剧。看到房子倒塌的残酷,使小林浩萌生了当工程师的心愿。林浩的这个心愿,如果变成现实,起码需要的时间。谁敢保证,在这15年里,中国不会再遇到强烈地震?与其坐等林浩发奋读书,为建造震不垮的房子而努力学习,不如由我们这些成年人先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加固现有的房屋,将抗震标准提高到8级;新建的楼房的抗震级别,最好超过10级。纵然再有特大地震,不至于动辄有数以万计的同胞为之丧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有些心愿,则具有普世价值(这个说法,不同于南方某报所谓的“普世价值”。),这样的心愿,因其无私而大公,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分担,合力将心愿这张图纸变成现实。小林浩的心愿,即是一例。
成全小林浩的心愿,就是成全我们自己的心愿。为了悲剧不再,除了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我们别无选择。
篇18:英雄事迹简介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男,1931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壮烈牺牲。在这场战役中,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敌人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枪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
战后,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弘扬他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篇19:英雄事迹简介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结果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
★ 英雄事迹读后感
★ 抗日英雄作文
★ 革命先烈的事迹
【抗日英雄事迹(共19篇)】相关文章:
关于央视海报里的英雄观后感精选2023-10-25
英雄观后感600字2023-10-14
抗日英雄杨靖宇观后感2022-07-29
央视特别节目《海报里的英雄》观后感2022-04-30
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作文2022-09-16
英雄不朽的个人观后感500字2024-04-30
感动,抗日精神2022-06-29
杨靖宇读后感2022-12-22
广东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方案2023-01-21
英雄主题班会总结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