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的沙漠雨林”为你分享18篇“解读质疑在随笔化写作中的运用”,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解读质疑在随笔化写作中的运用
解读质疑在随笔化写作中的运用
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陈献章曾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的确如此,读书若无深思多问,只读不想,就可能会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走马观花,所获甚微。
读书如此,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很多语文教师抱怨学生的习作没有思想,学生写作时绞尽脑汁,交上来一堆或穷于应付干巴了事,或胡编乱造不知所云的作品。是的,认真辛苦地批改这样的作业,教师的抱怨似乎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除降低教学能量外无济于事,尤其是在随笔化写作教学中,习作思想性的提升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目标,如何在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写作教学的王道。笔者认为质疑是提升习作思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写作同样更是一种创作活动,如果思想匮乏,即使手边有一堆素材也无法升华。而文章的思想从哪里来?就是从对遇到问题产生的怀疑、困惑,探究的思考当中来,而首先能够质疑是一切思考的起点。如果来什么就接受什么,那么人只能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接收器,谈不上任何创造。但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创新,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创新的培养应该是在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在随笔化写作这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中,更应给学生锻炼展示的机会,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绽放出青春应该有的色彩。然而,由于受几千年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传统教育制度的束缚,多数学生在课堂知识上是乖巧顺从,老师怎样传授,学生就怎样接受,老师也乐于享受这样的师道尊严,长此以往,遑论质疑,就是有质疑的念头,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夭折了。
在随笔化写作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写作思想:不会质疑就不会有思想,没有思想就不会有好文章。有积累、有素材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善于对事物发问探究的质疑才会使文章插上翅膀,飞得更高更远。为此,教师应在教态、教法上多做改进,营造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同时作为课堂引导者,教师也应该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习惯,不能坐吃山空;也应该拥有开阔的胸襟,能够接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用自己质疑思考的精神去熏陶感染学生,用尊重民主的教学去鼓舞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质疑意识。
二、课前设疑,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活动的动力,产生较高的效率。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质疑,更需要学生在课前就有思考的习惯,否则所谓的质疑就成了课堂上学生应付教师的一种形式,流于形式不仅无实效更不会长久,那么怎样帮助学生课前就愿意主动思考呢?
以预习课文为例,首先可以成立质疑小组,对于新课可以先布置预习题目分组解答,可以单独思考组内讨论,也可以对其他组的题目进行抢答思考,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其他组寻求帮助,也可以留待课内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对已经形成结果的答案,其他组成员还可以对其进行质疑,对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错误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思考症结所在。总之让预习真正成为课前学生锻炼质疑能力的一个抓手,教师就不能在课堂上一句话带过,而是要既正确的引导学生又尊重学生思考成果,长此以往,学生乐疑善疑的习惯一定会有所进步。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为师者都应该明白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应该使求学者掌握觅食的方法。如何将质疑的意识与精神运用到随笔化写作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对质疑的方法、途径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法可循,不至于在黑暗中摸索。
(一)从文题中生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教材中的很多课题常常使人产生疑问,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围绕它大胆质疑,往往可以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是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促使其思维向深刻性发展的有效方法。如教《最后一课》当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读题目,他们马上产生疑问,纷纷举手提出:谁的最后一课,针对谁来讲的,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从字词品析处生疑
语文课堂需要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视线聚焦在文本中精彩的字词上,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质疑,强化他们对重点字词的关注,让学生在解疑、释疑的同时,经历品味的过程,在一字未宜忽中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如《社戏》中写大家跳下船,为什么用跳而不用走?双喜拔前篙这里为什么用拔而不用拿?阿发他们偷豆行为如何理解?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解答了这些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力。
(三)从句段处质疑
如同认识一个人看他的言行举止,对句段含义的理解是领会课文很有效的途径。而围绕重难点对句段的质疑,不仅能达到深入领会文意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扩大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这种思考运用到写作中,不仅是随笔写来,而且因为有了思考的渗入,习作会不仅真实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
例如针对《贵在一个新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质疑:作者认为培养独立思考这种能力需要哪些条件?你认为创新贵在哪一个字?为什么作者把独立思考的素质看得如此之重?他介绍的方法哪一点你认为是需要补充的?在讨论中,鼓励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对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关系以及如何创新,如何进行独立思考等作深入的探讨。有了这些质疑与讨论作为基础,学生的写作再也不是为了无话可说的抓耳挠腮,而是真正实现了吾笔书吾心的随笔化写作真实、充实的目标。
(四)从文章结构处质疑
有些文章的结构看似很随意,信手拈来,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引导学生在结构上质疑,如同一个花瓶为什么放在这里不放在那里,培养学生写作的整体性,优美性。如《亡人逸事》一文,第四部分由两个层次构成,前三节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第四小节写妻子与我的诀别。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是否可以这样处理文章结构:把第四小节到文末写妻子与我诀别的文字接在第三部分之后,另作一个部分,而让前面的三小节作为结尾?如果将处理的结构与原文结构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寻孙犁所以这样写的原因,将更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感情。而学生也在这样的质疑中对自己写作时文章的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作者是下笔老辣的大文豪,为什么写他要几年的主人公时,只是很简单的用了始终微笑和蔼以及变式常常微笑很温和这样的字眼?而且在全文中反复出现了五次之多,这是否真是作者所说的我实在无话可说,因此词穷?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正是这种反复的写法,强化了读者对刘和珍的印象,并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如此美丽温柔、和蔼可亲的一个弱女子何以能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喋血呢?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否只要重复就能达到强化的作用?学生又会认识到:文章并非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反复中有着细微的变化,同时还暗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此,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随笔化写作中怎样才能随笔不随。
质疑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学会了质疑,就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写出的随笔化写作也定会有生命,有思想可言,我们随笔化写作才会走得更远!
篇2:“化题为象”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化题为象”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王志杰
(浙江省淳安县屏门乡初级中学)
摘 要:应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根据语文学科“形象思维规律”的特点,通过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和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发现并积累文中的“象”,通过感悟,亲近作者的思想,体味作者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形象思维;写作能力
一、撰写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现状分析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披着新课标的外衣,上着传统的语文课。老师如外科医生进行手术一般,把活生生的、充满情感的文章放到解剖台上去肢解,告诉学生这是伏笔,那是过渡,这是主旨,那是段意,不满怀情感地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甚至是把文章弄得“四分五裂”“支离破碎”。课堂上,老师喋喋不休,不闻琅琅读书声;学生则是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不思考、不联想、不想象,思路狭窄,文章干巴巴,枯燥无味。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甚少;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难有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圣人留给我们的“诲人不倦”到我们手中变成了“毁”人不倦!对此,中学语文教材总编辑顾振彪先生曾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悲哀,更是语文老师的悲哀。”
很多语文老师信奉“大语文”观念,提倡学生广泛阅读,认为学生只要广泛涉猎,语文自然就能学好,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当学生的作文不理想时,都一味地责备他们阅读量太小。但较长时间后,很多老师也遗憾地发现阅读量较大的学生作文也依然是“空洞无物”,作文水平并无多大改观。可见,扩大阅读量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充分条件。
2.概念界定
化题为象,“题”指抽象的作文话题,“象”指形象的作文材料。用生动形象的材料阐释抽象作文题目的方法称之为“化题为象”。
3.实践意义
本论文将破除串讲式、讲析式、答问式、谈话式等陈旧的课型,将打破常规的阅读教学面面俱到的形式,舍弃一切条条框框,彻底摆脱匠气,没有固定的程式,抛开“教参”,尊重自我。通过自主阅读式、活动式、探究式等崭新的课型,学生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营造如临其境的氛围,或行民主平等的讨论,课堂上有热烈的探讨,作文中有迭出的佳句,考场外有喜悦的笑容。
二、本论文对阅读教学课堂的创新
1.创新的目的
当老师找到阅读教学和学生写作之间的那一条路或那一座桥时,学生必能通过这条路或这座桥到达自己写作的成功彼岸。
这条路或这座桥就是我们的阅读教学的新课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除了一般常用的教读课型和自读课型之外,更多的是要对课型进行创新。经过对课型进行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总的表现出如下特点:语言训练充分,技能训练扎实,思维训练科学;教师精要指导,学生充分活动,课堂积累丰富。
2.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创新
(1)朗读课型
主要用于名家名篇、文学作品的教学。此时的朗读训练已不是一个环节而是一个课型,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于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课文的精妙之处。
(2)诵读课型
也就是背读课型,主要用于文言诗文的教学。其任务是降低难度,简化讲析,进行文言文背读、理解和积累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能力。
(3)文学欣赏课型
主要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它讲求突出文体色彩,要求有比较高雅的教学手段,还要求有突出的“美点”以及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语言品味、形象感染、情感熏陶三个主要方面下工夫。
(4)积累课型
用于语言特别丰富的课文,突出对语言的感悟、积累与运用。在这一点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试用修订版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反复多次提到了“积累”,甚至在大纲第四节《教学评估》中也说到:“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如此强调语文教学中的“积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讲,此次的试用修订版是空前的,落实“积累”二字,又必然地会表现在相应的课型上。
三、本论文已取得的成果
1.“化题为象”之“象”的选择和化“象”方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要解决学生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就要让学生发现语文教科书这个宝藏,要让学生发现语文教科书这个宝藏,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形象的材料。
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笔者采用文学欣赏课型和积累课型,在阅读教学中找准斯科特他们的英雄本色,便舍弃其他方面,就讲对他们英雄主义的认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把题目中抽象的“伟大”二字化为一个个形象的画面,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冷冷冰雪中傲然独行的身影常在学生脑中闪现,他们的勇毅、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友谊,都会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记忆……这深深打动了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会认为他们的伟大取决于他们的执着,有人会认为他们的伟大取决于他们的选择,有人会认为他们的伟大取决于他们的患难与共……在一次以“选择”为话题的考试中,一位学生写下了下面这篇作文。
伟大的选择“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帮互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韧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斯科特绝命书中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心。斯科特一行五人在冷冷冰雪中傲然独行的身影常在我脑中闪现,我总想他们的悲剧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选择的伟大。
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历尽千辛万苦和无尽的痛苦烦恼,可梦想就在要实现的那一刻被无情的打破了。“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但是无人作证,除了他们自己,谁也不知道阿蒙森来过!他们完全可以将这已有的一切付之一炬,然后插上联合王国的国旗。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事业作证,哪怕这一事业是他们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在诚实和虚伪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你说这种选择不伟大吗?
带着失败的返程中,环境愈之恶劣,埃文斯的身体变得异常虚弱并精神失常,不幸成为队友前行的负担。是带上还是抛弃他,将他弃之荒原?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多扶一程就多一份危险;食物是如此的少,多带一人就多一个口粮。虽然埃文斯最后还是离战友而去,但他是带着战友的体温而去的!在友情和生存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难道这种选择还不够伟大吗?
选择还在继续,当奥茨实在无力再走时,头脑清醒的他,毅然选择了死亡。在狂风暴雨中,在队友的不舍中,他一人像英雄似的独自向死神走去。当斯科特知道生存无望时,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选择了给亲人留下自己无悔的心声。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你说,如果这些选择还不够伟大,那么还有什么选择才够伟大?
虽然斯科特他们最终留给我们的还是悲剧,然而,每当我面对他们在这次悲剧中的一次次选择时,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精神荡涤着!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能像斯科特他们一样作出那样的选择,这何尝又不是喜剧呢?
用一个形象的材料展示一个抽象的话题,这个材料正是课堂的一个“积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一直都在绷着神经,把考场作文想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样一来,反而使我们忽略,甚至是遗忘了一些近在眼前的东西,特别是像语文课本这样的“宝藏”。也正是它的成功提醒我们:作文,别忘了语文课本。
(2)关注时政,关注生活
阅读教学,不一定只是针对书本,它有更广泛的空间。一次,学生在《青年时报》上看到一篇殷雪梅老师事迹报告的文章,我便组织学生进行了朗读学习,殷雪梅老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学生,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她为什么感动了你?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又引起了哪些方面的深思?学生感触颇多,感悟很深。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下了这篇文章。
殷老师,一路走好
一辆辆汽车从街上缓缓驶过,车上放满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花圈。白花纯似雪,更似殷雪梅老师的心。车身上挂满了横幅,“我们的殷老师,一路走好!”“永恒的瞬间”等等。车的最前上方挂着殷老师的巨幅照片,她眼睛平视,脸含微笑,带着一种平静,带着一种从容。
车内的人们头戴白纱,泪流满面,有的甚至忍不住抱头痛哭。街道的两旁站满了人,有的低着头,泣不成声,挥泪送别殷老师。一群孩子手持自己书写的横幅“殷老师,我们爱你”一边哭泣,一边追赶着灵车。是的,又有谁忍心让这么一位好老师就这样匆匆而去呢?人们无法忘记7天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3月31日下午,殷老师带着学生观看革命传统的`教育片。她一边喊着前面的学生慢些,注意队行;一边唤着后面学生跟上,没有谁知道死神已悄悄来到殷老师的身边。当学生准备穿过马路,走向对面的剧院时,一辆黑色轿车飞驰而来,一名老师急忙示意停车,然小轿车丝毫没有减速,六个正穿马路的学生的生命悬于一线。危急中,殷老师张开双臂,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自己的学生,将走在马路中央的学生推到了路旁,小轿车从学生队伍的空隙处飞驰而去,只听见“嘭”一声巨响,殷老师被撞到了25米的远方……
就这样,在匆匆中,殷老师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全程。留下亲人的依依不舍,留下学生的无限思念,也留给十万群众挥泪的送别。每当我想起这幅画面,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了学生的生命,舍生而取义,视死忽如归。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为了祖国,为了他人,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不是我们中华的民族魂吗?
万里长空,师魂永存!殷老师,一路走好!
(3)学生自主探究的火花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我没有做太多的讲解,没有把他的悲剧简单地归结为受封建科举制度的迫害和封建礼教制度的摧残的结果,而是用一个“假如我是孔乙己”的总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形成自己的思想,结果他们不但有“象”,而且能想象“象”。有学生在整理大家的发言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认清自己,寻找幸福
又一次拿起了《孔乙己》,当看到孔乙己涨红脸,绽出青筋,说出那句“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的时候,我又难以平静了,我甚至为孔乙己难过。因为他一辈子只认识到功名的重要,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却没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更没有认识自己,认清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真正应该认识清楚的东西,孔乙己并未认清;真正应该追寻的幸福,孔乙己并没有去追寻。就这样,一些本不属于他的苦痛却不断向他袭来,而那些本属于他的幸福却离他越来越远。为什么不停下追求世俗功名的脚步,好好认识一下自己呢?我不知道,我只能对书遗憾。
有了遗憾,就会追求心中的完美。我经常幻想假使我能进出书本,假使我就是孔乙己,我要对自己说:“冷静些,孔乙己!看清楚自己,看看你高大的身材,有力的双手,一手的好字,有谁能挡住你追求幸福的脚步!”
假使我是孔乙己,我会看清自己,不再为功名所累,“宁做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凭自己优秀的条件去做一个戍守边疆的军人。
假使我是孔乙己,我会看清自己,远离浊世,像陶渊明一样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假使我是孔乙己,我会看清自己,用自己一手的好字,为乡人抄书写字;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孩子读书明理。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而决不“好吃懒做”,甚至行一些“苟且之事”。
可是,这一切终究是我的幻想,我不是孔乙己,孔乙己也无法听到我的话。他已经被封建礼教束缚住了,更被自己内心的功名及虚荣束缚住了,他早已认不清自己,最终,他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真想对他说:“孔乙己,快认清自己,去寻找属于你的幸福吧!”
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给作文教学吹来了“春风”,随着探索研究的深入,“象”的选择内容也定会越来越丰富。
(4)学生自己的自留地
自留地就是学生平时在阅读过程中自己的积淀。学生不一,兴趣各异,自留地也自然有所不同,而作文如一股清泉,我们只要引这股清泉去浇灌学生的土地,就会有所收获,文学迷的自留地就是李白、屈原、陆游等,球迷的自留地就是球赛和球星,音乐迷的自留地就是周杰伦等。
班里几位学生特别喜欢周杰伦,在进行陆游《诉衷情》的阅读教学时,我便推荐《发如雪》这首歌给他们听,在感悟歌词的同时,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我又扩大范围,让学生对陆游的其他作品进行补充欣赏,使学生有充分的“积淀”,在歌声中学生理解了陆游。在一次以“永恒的爱”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我看到了下面的作文。
发如雪,爱不灭
灯下,伴着周杰伦的《发如雪》,透过历史的烟尘,我看见了你――在南宋风飘雨摇的土地上,独自憔悴的你――陆放翁。
“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忧郁的歌声如黄河之水,奔涌而来,袭入我的心田,你眉头紧锁,但不再为红颜,不再为唐婉,而只为你心中的南宋大地。我总在心底沉思,你前世应是悬崖上的一棵青松,任风雨雷电的侵袭,傲然挺立;你应是寒冬腊月里的一朵红梅,负起肩上的层层坚冰、皑皑白雪,独自开放。只因“缘字诀,几番轮回”,今世你化作了一个凄美的离别,一滴纷飞的眼泪。从南宋的土地上越走越远,变为一阵带着寒意的秋雨,打湿后人的衣襟。
“我等待苍老了谁?红尘醉,微醺的岁月”,放翁,你可知,红尘正醉,岁月已醺。岳将军“还我河山”的呼声早已消失在茫茫天外,无人再听;而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也还迟迟未到。我知道你是一个英雄,可是现在不需要英雄!而你却执意要用一己的力量去负起南宋大地上的层层坚冰,“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洲”“中原北望气如山”“位卑未敢忘忧国”“尚思为国戍轮台”。可这是一个君臣尽醉的年代!因而你只能“关河梦断,尘暗貂裘”“塞上长城空自许”“报国欲死无战场”。放翁,你有“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的无奈吗?
“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你依然在苦苦准备与等待,“《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依然深深爱着南宋大地。流年暗渡,雄心犹在;事业无成,你心不悔;两鬓已苍,爱心不灭。
你发如雪,你泪纷飞;你苦苦等待,你渐渐苍老,你慢慢远去;你心不悔,你爱不灭。你巍巍如山,皎皎如月;高山之下,明月之中,我用清泪洗涤我的尘心。
“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
读着学生的佳作,我深刻地领悟到课型创新不是纸上谈兵,在新型的阅读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过程不在枯燥乏味、苍白无力。
2.“化题为象”之化“象”过程
化“象”过程就是一个“吸、吐”的过程,由感知到理解,再到巩固,最后到运用。一言以蔽之:形象化―情感化―内心化―文字化。
“形象化”就是让学生将一篇篇抽象的课文文字,通过阅读、理解、感悟,在脑中形成一幅幅可感知的“图画”;“情感化”就是当学生在脑中有了画之后,让学生在这幅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扬或抑……“内心化”就是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在内心有所感触;“文字化”就是言为心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流露于笔端,形成文字。
这样的阅读教学,“还我琅琅读书声”就不会只是一种奢望、一个祈求或者一句呼吁、一声抗议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在积极思考、共同交流讨论中发现一个个感人的“象”,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积淀,都形成自己的思想,在体会到语文学习乐趣的同时,也不再感到“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文献:
[1]李克。快乐学语文[J]。美文杂志:少年版,(09)。
[2]刘国正。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例说[J]。语文教学研究,(03)。
[3]余映潮。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04)。
篇3:在磨砺中成长-随笔写作
在磨砺中成长-随笔写作
从没有人打出生起就光芒万丈。耀眼的钻石打磨前也是丑陋不堪。它也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割磨才能受万众瞩目,而我,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头,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生活的水波,只为变成美丽的鹅卵石。
事情就发生在上个礼拜,我太粗心,做大礼拜作业时毛毛糙糙,英语作业错得离谱,不仅书写难看,而且不该错的也都粗心做错了。
结果可想而知,我受到了老师的点名批评。老师把信息发到妈妈妈的.手机上,我心里害怕得发抖。我不敢想象妈妈接到信息后的表情,我知道那一定是愤怒的,失望的。
一个下午,我都无精打采的,我害怕面对妈妈的质问和批评,在这样的心情下,我连吃饭的胃口也全无了,一心想着晚上打电话给妈妈该怎么说。
这个下午特别漫长,我的心受到了煎熬。终于到了晚上,我打算负荆请罪,主动打电话给妈妈,反正是我造成的后果,应该用于承担。手上拿着话筒,咬了咬牙,拨出了我最熟悉的号码。
“喂……”我沉默,“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吧?”“嗯”我拼命忍住没让眼泪冲出眼眶。电话那头沉默无声许久,就在我以为妈妈要把电话挂了的时候,那头传来了失望的声音:“多少次和你说了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书写要慢下来,你就是不听!不改过来以后就不用给我打电话了!”“嘟……”妈妈把电话挂了,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我哭了起来。哭有什么用!要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于是,我抹掉眼泪,在心里决定:我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
之后的几天,我都努力把写作业的速度放慢,努力把字写好,我要向老师和妈妈证明自己!
这一次的磨砺没有让我失去信心,反而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的确,谁都会经历磨砺,而面对磨砺的态度将决定你的一生。因此,我们应把磨砺看做一次机会,不断发展自己,这样才会成为人生的赢家。
篇4: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思维方式的变化可以使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从而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方向,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其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采取更加灵活的写作方式,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发散思维的特性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目标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
发散思维要求思维者在思维时,既要进行空间的拓展也要进行时间的延伸。所谓空间拓展,即对思维对象进行多要素、多结构、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所谓时间的延伸,则指对思维对象进行时间上的二维思考,即一方面面向过去,回溯引起现实结果的多种原因;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探测对象发展趋势的种种可能性。发散思维是一种综合的全方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线性思维,一种立体思维,它具有三个特性:
思维的流通性。指思维者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众多反应的能力,体现在思维能够举一反三,沿着同一方向发散开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
思维的变通性。指思维者思路开阔,善于随机应变,寻找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引导创造走向成功。
思维的独特性。指从以前未有的角度去认识新事物,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发散思维的独特性,在流通性、变通性的基础上形成。流通和变通是形成发散思维独特性的条件。
新闻写作离不开发散思维
新闻报道尤其是对那些对人们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的报道,要突破“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说明来龙去脉,阐明本质意义,预估事件影响,提示发展趋势。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发散思维极为重要。
1、发散思维可以推动记者多视角地观察事物,使新闻报道具有思辨性。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自觉运用发散思维,就可以对事物进行辨证的思考,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比如,《经济日报》在《走进徐虎》的长篇通讯中,就着力寻求徐虎与雷锋等榜样的“异”。像做了好事还要自己贴钱,这在以前的雷锋眼中也不足为奇,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徐虎眼中却行不通。因为“徐虎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要生存,生活也要有保障,才有可能为更多的人做好事”,选择这一视角,既大胆,又新颖,读者也反映这样的徐虎才更真实可信,更让人理解和亲近。
2、发散思维可以推动记者多侧面地反映事物,使新闻报道具有立体性。如《中国青年报》的《历史变革中的沉思———夏任凡的沉浮给人的思考》一文记者就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将一个青年改革者沉浮兴衰的命运推到众人的面前,一反“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的两极观,着力展现主人公的方方面面,让读者仿佛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3、发散思维可以推动记者多层次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新闻报道具有深刻性。由于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和思想的多元化,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苛刻,单一的动态性消息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不但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想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因此,报道写得是否深刻就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但《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并没有囿于此,他们运用发散思维,从寻常中看出了“不寻常”:一面是耀眼的富饶,一面是惨淡的贫困,“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解放30年后,西北地区仍然如此贫困?这真是人们常说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的不平衡造成的吗?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导致记者去“探源”。这样,记者通过西部地区的系统调查,然后由经济的贫困,深入到生产方式的贫困,再深入到文化和思想意识的贫困,最后直指人的贫困,从整体上弄清了西部贫困的深刻原因,于是写出《西部地区贫困探源》这样震动人心的专题报道。
篇5: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新闻写作中运用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思考报道对象,或者从报道对象出发,让思路呈辐射状,形成诸多系列。总之要充分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整个思维过程信息充足,丰富多彩。它最直接的效果是能避免思路闭塞、单一和枯竭,这样写出来的报道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避免与其它媒体报道的雷同,增加本媒体竞争力。
2、把自己报道对象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思考,并从别的领域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类比”、“联想”就属于这种思维方式。各媒体的记者都有专门的报道领域,但这并不是画地为牢,如果遇到问题能从别的领域受到启发,写出来的报道必定会更有实际意义。必须善于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报道对象,换言之,当准备以肯定的立场报道某件事的时候,不妨想想能否定什么;也就是说当你站在甲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不妨再站在与甲对立的乙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就可得到新的触动和启示,得出新颖的结论。
从宏观的角度,也就是从整个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考虑,发散思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连续报道,注重事件的同一性和内容的连续性。这种方式的报道常常追踪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追溯以往事实的轨迹,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及问题的本质。它是在对事情结果毫无所知的情况下,伴随事件的进程和人们对事件认识的深化,层层深入地展开报道,因而它特别能激起受众的关心,吸引受众参与,并在一起探索和反思。
2、对典型的新闻人物、事件、现象、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运用不同体裁报道。它不是单纯地去追踪和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用深邃的眼光,深入剖析事物,在反映现实上具有较强的透视力。
3、在同一主题下集合几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来源的稿件,形成综合性和整体性优势,使主题在集纳与组合中升华。
篇6: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
优秀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发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的义务和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校尝试把经典古诗词引进学生的写作中,为此特开设《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的专题讲座,使之成为一门新的微型课程。所谓微型课程是指它相对一门课程而言有独立的体系,但时间以4-5课时为限,这样有利于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易于挖掘和开设,从而更多地为学生增添丰富的美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修养。显而易见,由于微型课程的开发具备贴近本校学生实际的优势,它给学生带来的是能力。课程开发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2)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并尽量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同时微型课程也可以是一种促进课,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一方面是通过放慢进度,增加实验操作机会,增加观察机会、直观性等,增加训练次数,增加讲解内容、趣味知识介绍等方法,对困难学生实施“促进教学”;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抽象程度,加快作业速度,提高独立性要求等方面实施“促进教学”,促进这类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把我们其中开设的《古诗词在写作中的运用》投到贵刊,望加以指导。
编者按:希望有志于此的语文教师参与交流讨论。
一、 目的
1、 借用古诗词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提高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4、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并尽量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二、 课程跨度:三到四课时
三、 操作流程:
1. 布置可选择性的作业:
(1)、收集课外古诗词10首
(2)、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或者是虚构的故事将10首古诗词串联起来。这些古诗词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
2. 选择好的作业文章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评讲。在这里要注意三个方面 的问题
(1) 、本次简单评讲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明确下一步作文时的努力方向,并且为他们开阔思路,提供示范。
(2)、关于“好”的评价标准。这里的评价标准,不单是指将古诗词运用得好,而且还包括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其他的内容。 这里的“好”可以是:
A.古诗词运用得恰当。例如:在后面的上课材料当中有的沈忆雯同学写的《君子三忧》,其中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古诗词或者古文言文的引用都非常的好。
B.古诗词的引用,翻出自己的新意的。比如,在顾申健同学写的《我的一天》当中,关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引用。“人面桃花相映红”他用在被父母责骂的时候,可能这样用有点不妥当,当时,却能使读文章的人,报之一笑,让人耳目一新:古诗词居然还有这样的用法。再比如,王忠瑭同学在写自己的苦闷心情的时候,他写道,同学们都讨厌和他交往,他就象一个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一支红杏出墙来”。我认为古诗词能用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很可以了。更何况这两个学生都是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能够写出这样的
[1] [2] [3] [4] [5] [6]
篇7: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浅谈传播技巧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作者/林 曦
传播学中的传播技巧是指针对信息共享的传播活动,所采用的能够迅速高效地达到传播目的的对策方法。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等。在传播信息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情况下表达信息的效果。这实际上涉及传播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因素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者(学识、品格等)、传播内容(话题和证明方法)、传播对象(主要指传播者对于受众心理和性格的了解、激发和控制)。这三个影响因素要求传播者在主旨和论点被限定的时候,运用传播技巧,将主要观点的提出、论证方式的选择、材料的安排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信息的侧重点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公文中的传播活动实质上是文字信息的传播,成功的传播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公文写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文的传播效果。如果在公文撰写中针对特定的受众和特定的信息内容采用适当的传播策略、手段,不仅可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公文需要传递的信息,而且可以增加公文的美感,进而提高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公文写作中传播方案的确定和传播内容的选择,从整体上来看是为发文目的服务的。本文着重探讨在公文写作中如何使用恰当的传播技巧以提高公文的表达和传播效果。
一、明示态度法
在传播信息时,应该简洁明了地表明所要表达的结论,以方便读者清楚地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传播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在公文写作中,突出结论可以迅速有效地使读者清楚撰写者的目的和意图。特别是在宣传性、告知性公文传播活动中,为了使受众接受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与观点,更需要直观地摆出结论。古人论文章的写作时强调“立片言以居要” “开门见山”等,都是要求在传播活动中首先将传播目的和核心内容告知读者。当然,要根据具体的公文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时机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应直截了当地将发文目的表达出来。
比如,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8号)一开头就展示了重要结论: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必须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公文的第一句话“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为本文的主旨,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中国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的决心。接下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一句叙述了土地整改的效果,让读者看到了实行土地管理制度各地区取得的进步。当然还要点明在这个制度下的成效是阶段性的,有些地区存在的问题仍需要解决。这份公文的主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受众原有态度和利益相吻合,所以可以使用明示态度法。
二、敲警钟法
传播学中的“敲警钟”法是指用能够使人们产生恐惧意识的语句唤醒人们焦急、紧张的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也称为“恐惧诉求法”。这种传播方法在公文写作里也能发挥很大作用。一方面,运用这种方法所产生的紧迫感可以督促人们尽快行动以防发生突发情况。古人早就言明要防患于未然,所以人们在阅读用敲警钟法写作的公文时就会无意识地采取行动了。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法,会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为满足好奇心,读者会继续阅读下去。虽然借助恐惧诉求能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一点,那就是过度地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以求达到目的,很有可能使读者产生不适感。只有把握好一定的度且切合实际,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警钟的作用。
譬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1) 55号)中写道: “‘十二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仍呈高发态势……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敲警钟法可以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给收文对象,并使之警醒。首先,对问题的现状加以描述,像这份通知里的“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就写出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的现实,这自然会造成读者对象的心理紧张,产生态度和行动上的变化。其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从心理上催促读者采取相应行动。通过给传播对象施加压力,调动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引导他们把握公文的主题,符合传播者的意愿。这份通知很好地运用恐惧诉求法即敲警钟的技巧来撰写公文,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感情交流法
感性语言最容易打动人。传播学中的“诉诸感情”主要是指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公文语言的表达不仅影响工作的执行力度,也影响公务活动的效果。写进公文里的材料必须来自生活实践,不允许虚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富有感情的言辞来撰写公文,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感情交流是向传播对象传达一些能让人感到温情的`信息,消除对方对传播者的疑虑、误解,为公文的传递创造有利条件。要注意宣示说理严密周全、简洁精练,切忌滥用修辞,于平淡之中见感情才显功夫。要正确认识情感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确保写作的公文观点正确、内容真实、表达合情合理。
《关于申请暴雨台风受损农村公路维修资金的请示》 (连区建 66号)一文中写道:“7月初和8月初连云区先后遭受特大暴雨和强台风的猛烈袭击,造成多处县、乡、村道路破坏严重,部分路基出现坍塌……据统计,全区县、乡、村道路因暴雨台风造成的道路路面损坏和路基塌方现象多达56处,路面损坏面积约8680平方米,部分道路简易修复后虽能维持通行,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亟待进行全面修复……恳请市局酌情考虑拨付部分农村公路维修资金……以保证抢修工程的快速推进。”从这篇公文中可以看到请示单位对灾害的忧心以及进行灾后重建的决心。该请示在摆出连云区灾情严重的实际状况时,运用“56处” “8680平方米”等有说服力的数据,融入足以打动人心的“恳请”等词语,语言真挚感人,拉近了文件授受双方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双向沟通交流关系,以期达到希望上级拨款维修的最终目的。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公文,关键是要对发文意图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将这些转化为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以收到打动人心的目的。这份请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四、尊重事实法
公文的另一大语体特征是真实性。孔子《论语,里仁》中云: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则要敏捷。在公文写作中也可解释为执笔者用词要谨慎小心,内容要遵从实际。公文中有些文种如情况报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内容涉及面宽、传播领域广,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思维境界,而且促使写作策略发生了变化。只有正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坚持实事求是,遵从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公文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写作中应坚持客观的态度,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倾向在文章中隐去。
如《福建省粮食局关于20第四季度粮油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闽粮行[] 24号)一文中写道: “福州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原粮共484批次,合格484批次,批次合格率100% ……宁德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粮食复制品共67批次,合格63批次,批次合格率94.0%;龙岩市抽检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原粮共288批次,合格288批次,批次合格率100%。”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冲突,这时需要借助于实例来增强说服力。福建省粮食局把2012年第四季度粮食质量抽检结果作了通报,数据真实、叙述清楚,说服力强。
五、重复结论法
传播学指出,传播者要想提高传播效果,就必须设法减少选择性因素对受传者的干扰。古人对这一技巧的功效已有肯定。 《战国策》中“三人成虎”“曾母投杼”就是明证。例如,脑白金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保健品,脑白金在刚刚进入市场时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时,一个虽然通俗却能够让人记住的广告出世了,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对这个产品反复宣传,引起大众对脑白金的好奇并相互交流,自此脑白金名声大噪。可见,重复地叙述某个问题或信息可以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节[2013] 58号)一文中写道: “生态设计是实现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污染预防是改变‘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研究表明,800/0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取决于产品设计阶段……生态设计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生态设计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该意见的主旨是“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文中有四段都在重复生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生态设计是实现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生态设计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生态设计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这些句子无一不是在强调生态设计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运用反复强调主题的技巧,的确能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给收文对象,传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公文写作中适当运用传播技巧,可以为公文增色添彩,增强表达效果。在写作中要注意把公文主旨表达与公文传播技巧结合起来,重视公文写作策略的作用,从全局上实现公文传递策令、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社会价值。采取适宜接受对象、传播主体、传播内容的传播方式,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传播者虽有好心也可能会办坏事。恰当地使用明示态度法、恐惧诉求法、感情交流法等写作技巧,不仅能加快公文上情下达、沟通联络的速率,也能增强公文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篇8:解读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1.1 有利于优化水资源
农田水利项目信息化能够提升农田水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用互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能够针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农业用水效益。信息化技术能够准确检测数据,进行实时数据传递,结合当时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再根据结果进行科学决策,及时地调度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洪抗旱,减少人民财产损失,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1.2 有利于精细灌溉
我国目前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水资源紧缺一直是重要问题,2013 年我国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数据仅仅只有52%,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30 年我国的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数据需要达到55% 或者是60%,为了完成目标必须要大力推进我国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这样可以根据土壤需要、空气湿度、植物的需水量等进行精准的灌溉,不会出现水资源浪费,也不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影响农田受益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篇9:解读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2.1 信息管理系统
灌区水利进行信息化应用,能够帮助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其中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含有:水量分配、灌溉的乡镇分配、村范围识别、作物种类、面积、作物生长情况、土壤现状、水利设施蓄水、供水情况、天气预报、天气情况、作物的需水量预测、灌溉时间预测等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通过这个系统,能够随时监测农田水利的各个工作环节、产生的业务数据和历史资料等,能够更好地实现调度服务。信息系统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网络应用、数据分析、数据存档等,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2.2 调度运行系统
需水量等各种实时信息收集起来之后,就需要调度运行系统进行数据优化分析,再由计算机通过调度模型计算,为决策人员提供可行的调度方案,调度运行系统能够实现实施灌溉预报、优化调配多处水源、实时监控渠系水量和流量、多目标进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有效节省了所花费的人力和时间。
2.3 监测、运行控制系统
系统可以针对农田灌区的降雨量、渠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量、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实现自动控制,对于进水闸门、节制闸门等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管理工作。
2.4 水务公开系统
使用信息化网络通讯技术,能够统一管理灌区所有用户的用水量和水费缴纳等信息,其中主要有用水量、用水时间、水费消耗、水量分配、水价调整等信息,其中的所有记录和凭证都由计算机统一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查询系统。
2.5 环境监测系统
水利灌溉信息化建设能帮助提升农田水利的技术和管理,重点解决农业植物的生长水需求问题。建立环境检测系统能够有效监测到农田。温室中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例如气温、湿度、土壤温度还有土壤的湿度等各方面信息,并把产生的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实现生产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2.6 自动控制系统
信息化系统中的自动控制系统是植物栽培管理能够通过信息系统传递过来实时监测数据的系统,由检测仪器和联网感知元件科学有效的确定具体的浇水时间、施肥时间、浇水量还有施肥量等工作,把农田治理和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高效率化。
3结语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可以预计到以后农业信息化系统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随着市场需求把灌溉技术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利用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集成,能够有效升级传统的喷灌、滴管和微管灌溉技术,实现更高效的用水系统,这将是未来我国农田水利工作发展的重要目标。
篇10:人性化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人性化管理在业内流行已久,企业对人性化管理的解读不一,有企业家提出“以人为本,效益优先”;也有企业家提出人性化管理就是让员工有幸福感,在人性化管理实施中,有的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最后成了“人情管理或纵容管理”,有的企业把“人性化管理”理解为“无为而治”导致运用失败。其实这些都是对人性化管理的误解。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要理解人性化,还得从麦格瑞哥“人性假设理论”即X理论(ThooryX)和Y理论(ThoolyY)。其中X理论认为一般人皆生性怠惰,缺乏大志、厌恶责任、宁愿受人指挥,因此员工的行动有赖于指引,管理有赖于说服、奖励、惩罚及控制;从这个假设出发,企业制定出严格的奖惩制度和淘汰机制,通过反激励的方式,让员工服从命令,完成工作任务。而Y理论则认为人的发展潜力、肩负责任的能力、朝向组织目标以及引导其行为的能力,都是其本性所固有的,管理的责任,则在使员工认识其固有的特性,从而自行发展这些特性。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这个理论建立起来的科学管理理论。
要运用好人性化管理,就要从人性化管理的核心说起,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员工的自我驱动力,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让员工自愿并主动去完成工作。围绕这个核心,可以得出企业在人性化管理的运用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意识人性化。管理意识人性化强调的是员工在企业中的“位置”。 心理学有一条定律叫转向攻击,说的是,人不幸福,对别人不可能友善。因此实际上企业应该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一个是员工。把员工放在和顾客同等的位置,只有以员工为关注中心并考虑他们的需求,员工才可能做到以顾客为关注中心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近年来欧美企业推行的“企业社会责任(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就是人性化管理的有力举措。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大胆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并将其确定为企业的宗旨付诸实践,使该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便跻身于世界三大旅游公司的行列。国内著名的餐饮企业“海底捞”对每个火锅店的考核只有三类指标:一是顾客满意度,二是员工积极性,三是干部培养。把员工当家里人看待,用心对待每一个员工,得到的是员工用心对待每一个顾客。员工不幸福,就不可能生产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给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真正把顾客当成“上帝”。
二、管理环境的人性化。工作环境的人性化意味着员工只有职责之分而无等级差异,简单的人际关系、畅快的沟通环境、温馨的工作环境,一切都从人性出发,为员工构建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在以往的工作中,经常有同事或朋友前来诉苦,说一进公司就像进了地狱,等级森严的制度、鸦雀无声的办公室、领导冷漠的表情、没完没了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一切都让人觉得压抑,上班就想着赶紧下班,
比如某公司领导觉得员工中午趴在办公桌上睡觉不雅观,影响公司形象,于是要求员工中午休息不允许在办公室睡觉,有些员工习惯了午睡,没办法只好躲在大厦的消防通道午睡。而另一公司领导从人性出发,专门空出一个休息室给员工午睡。
三、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制度人性化要从管理制度制定做起,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就必须考虑人的因素,比如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来,广泛听取民意。让制度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只有员工积极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员工才会从内心里去认同它维护它。在广州有一家研发型企业,在制定薪资奖金发放标准时,公司就鼓励员工广泛参与,形成了一套员工认可的薪资标准。同时公司每个员工的薪资都是开放的,员工随时可以查询其他员工的薪资情况并可通过月度薪资讨论会对同事的薪资和奖金提出疑问并能得到上司的解释,这种开放式的薪资不但消除了员工之间的猜忌,反而更加激发了员工的竞争意识,纷纷为工作加班加点。最后公司不得不出条禁令,员工工作到晚上12点必须下班离开公司。
四、管理方式人性化。管理方式人性化并不意味着“纵容管理或人情管理”,而是主张管理中考虑人性。人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属性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层面(人总是希望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心理层面(人总是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贬低)、心灵层面(人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社会属性也包含三个方面:1、对行为后果的考虑;2、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3、对人生价值的考虑。企业管理人员只有了解人性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及对他们的行为和动机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比如某工厂在生产线员工的管理上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员工只要工作犯错就罚款或警告处分,当然对好的表现也会给予奖励。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让员工的犯错得到改善,反而加剧了这些90后员工的不满,久而久之、员工要么离职,要么对奖罚麻木。
厂长在一个培训上了解到人性化管理理论,经过对90后员工人性分析及听取员工提出的意见,对奖惩制度进行了重新修改,不再直接对员工进行奖惩,而是采取一种积分制方式,把员工的工作结果全部用分数表示,比如产品报废一个扣2分,发现别岗位的产品异常奖2分,每季度结算一次,得分为正数的员工给予奖励,得分为负数给予处罚。为了激励员工,于是把记有员工分数的板挂在工序最醒目的位置,同时每天早会时对昨天有得分的员工给予口头表扬,对扣分的员工给予鼓励。这个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自我驱动力,为了让自己有“面子”,于是有过错的员工则想办法去争取得分,没过错的员工想办法得高分。一个季度下来,工序报废和产品异常降了50%,工厂的工作氛围也变得融洽。
五、管理行为的人性化。管理行为的人性化核心在于沟通,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沟通和引导,通过有效的沟通,让上下级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在过去的管理中,经常听到员工倾诉,说自己工作出错了,上司不听解释就先猛批一通,批到急的时候还用手指指着我的脸,让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我也明白自己做错了,也理解上司的压力和批评是正确的,但当被他批急了的时候,留给我的只有对他的反感,于是也忍不住反击他。
另外,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基点,一个好的管理者,能合理调配团队的资源,根据员工的特点,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让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合适的岗位得到表现机会。同时能因材施教,提升他们的能力。鼓励员工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帮助他分析目前能力与目标的差距并给他建议和提升措施,在成长过程中给他支持。
人性化管理最终结果就是员工能实现自我管理,主动做到自己管理自己,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和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结合。把公司荣誉和个人荣誉结合,把公司的意志和个人的意志结合,从而使每个员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作贡献。
篇11: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针对目前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运用情感教育的'理念,从师生关系尤其是教师这一角度,分析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接近学生、理解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将认知与情感统-起来,把知识和思想观念融进情感,进而内化为能力、价值观和信念,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作 者:席晓丽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分院,海南・三亚,57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应用写作 情感教育 教学改革篇12:比较级题型在托福写作中的运用
比较级题型在托福写作中的运用
根据往年的题型,我们把托福写作题型中有比较词“than” 的题型称之为比较级题型,如下面题型所示: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a teacher to help students gain self-confidence than to teach specific knowledge.(对于老师来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比教授具体知识更加重要。)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stud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an it is for them to stud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和文学比学习科学和数学更加重要。)
Physical exercise is more important for older people than younger people.(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来说比对年轻人更重要。)
Good looks and clothing are more important for success than good ideas.(要想获得成功,漂亮的长相和着装比好的思想更重要。)
Relating well with other people is more important to future career success than studying hard at school.(对未来职业成功发展来说,与他人搞好关系比在学校努力学习更重要。)
那么针对这类题型我们如何进行写作呢?下面我们以具体题型为例进行分析: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a teacher to help students gain self-confidence than to teach specific knowledge.(对于老师来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比教授具体知识更加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一边倒结构,它适用于一般的托福作文。它通常是选择题目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赞同或反对论证。
如:
A1>B1;
A2>B2;
A3>B3;
也就是说,
开头段:引言(表明观点)
第二段:赞同理由之一
第三段:赞同理由之二
第四段:赞同理由之三
结尾段:结论(呼应开头段)
或者,
B1>A1;
B2>A2;
B3>A3;
开头段:引言(表明观点)
第二段:反对理由之一
第三段:反对理由之二
第四段:反对理由之三
结尾段:结论(呼应开头段)
再或者
A1>B1
A2>B2
B strength /A weakness
开头段:引言(表明观点)
第二段:赞同理由之一
第三段:赞同理由之二
第四段:虽然B strength(to teach specific knowledge也有优势),或者A weakness(只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也有不足之处),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A>B。
结尾段:结论(呼应开头段)
下面我们以这道题为例,具体操作一下:
1.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introverts, gaining self-confide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specific knowledge:(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建立自信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
第二段:理由一:enables them to obtain surprising achievements in game. The movie: Facing Giants. Without self-confidence, students wouldn’t have courage to face challenges in study.(建立自信可以帮助孩子在比赛中取得超常的成绩。如电影“面对巨人”。没有自信,学生就没有勇气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果建立自信,他/她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具体知识。)
第三段:理由二:better performance at school. A study b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howed that students who received some expression of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y—even while receiving criticism—performed better later on than those who were simply told to aim for higher standards.(在学校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得克萨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能够得到对他们能力自信的表达,即便同时也收到了批评,他们的表现也会比那些只是被告知要定睛于更高标准的学生更优秀。)
第四段:虽然教授学生具体知识也非常重要,但是,从教育本身的目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建立自信更加重要。
托福写作:教你搞定“非主流”题型
三选一与问题分析类题型
【三选一】作为托福独立写作中的一类常见题,通常会基于某个话题给出三个选项,让童鞋们挑选其中一个认为最好的进行展开讨论,例如:
Which way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or a student to make friends?
Join a sports team,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or travel?
每当托福考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一方面因为我们写惯了二选一比较级类型题,思路是比较模式化的,然而对于三选一题目准备并不充分,导致考场思路严重短路。
【问题分析类】是比较罕见的一类题型,但考试碰见这类题型,还是比较蒙圈的,通常是给出一个问题,让童鞋们分析论证。
如何搞定写作难题?
三选一与问题分析类题目作为独立写作偏议论文的文体,考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自圆其说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给出相应的论证说理和事实举例。
三选一,到底选哪个?
对于有“纠结症”的童鞋,三选一写作就有些困难了,三个选项看起来都好有道理的样子,如何才能表明自己的立场呢?这时候,你就需要知道考官想要你选哪个,去“迎合”考官的口味!
托福写作十种高分句式
(一)、否定句
1、Instead of indulging i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how to benefit from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应该教孩子们如何从互联网获取有益的信息,而不是沉溺于玩电脑游戏。
2、On no account (Under no circumstances)can we ignore the immense value of knowledge. 我们绝不能忽视知识的巨大价值。
3、College students take part-time jobs not for more money but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cieties. 大学生参加兼职工作不是为了赚更多钱,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
4、One’s salary does not depend so much on hi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s on his ability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一个人的工资与其说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倒不如说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
5、In terms of nutrition, fast food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从营养角度来说,快餐远非令人满意。
6、Parents would not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become useful persons without working hard. 父母们不能指望孩子们不经过刻苦努力就可以成才。
(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1、Undoubtedly, practical courses can be used to the reality, which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毫无疑问,实用性课程可以用于实际中,这对于他们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Children tend to imitate what they have seen and heard on mass media, which is sometimes dangerous and harmful. 孩子们倾向于模仿大众媒体上的所见所闻,这在有时是危险和有害的。 3、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part-time jobs will provide them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interpersonal skills, which may put them in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future job markets. 大部分学生相信业余工作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这对他们未来找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让步句
1、This view is widely acknowledged;however,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smoking is beneficial to people’s health. 这个观点被广泛认可,然而,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吸烟对人们健康有利。
2、Although(While) the comput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ass, it cannot replace the role of teachers. 尽管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课堂,但是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 3、Reasonable as the opinion sounds, it cannot bear much analysis. 虽然这个观点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它经不住分析 4、In spite of a lot of conveniences that cars bring to people’s life, they can create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尽管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四)、It引导的句子
1、It is hard to imagine what our life would look like without computers in modern society. 很难想象如果现代社会没有了计算机,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2、It is conceivable that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does good to health. 可想而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3、It is a highly controversial issue whether women should join the armed forces or not. 女性是否应该参军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4、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water and air are indispensable to human beings. 人们普遍认为,水和空气对人类不可缺少。
5、It is essential that endangered species of animals be protected against being killed. 保护濒危的动物物种免遭残杀是必需的。
6、It is high time that the government took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该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7、It has been made easier for modern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the internet in a few seconds. 现代人很容易通过互联网在几秒钟内就取得联系。
8、It is worth caring about the way a child behaves. 关心孩子们的行为方式是值得的。
9、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spilt milk. 覆水难收。
10、It has been a few decades since the computer came into being.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
(五)、假设句
1、If we destroy old buildings, then we will ru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ritage. 如果我们推倒老房子,就要破坏传统的文化和遗产。
2、You would miss the chance to interact with other students if you used internet at home. 假如你在家上网,你就会失去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
3、Once you change your present job, you will be faced with the danger of being unemployed. 一旦你变换了现在的工作,就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六)、倒装句
1、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problem be tackled properly. 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
2、Only when children take arduous efforts can they become successful. 只有当孩子们付出艰苦的努力他们才能获得成功。
3、Not only does studying in school serve academic purpose, but students learn how to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在校学习不仅为了学术目的,而且还可以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4、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youngsters follow negative information on mass media blindly. 青少年决不应当盲从大众媒体上的不良信息。
5、So valuable is water that we cannot afford to waste it. 时间是如此珍贵,我们经不起浪费它。
6、Nowadays, most dangerous for youngsters is the tendency to indulge in playing PC games. 如今对青少年最为危险的事情是倾向于过多地玩电脑游戏。
(七)、强调句
1、It is for the benefit of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that human beings ought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 species.正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人类才应该保护地球上濒危的动物物种。
2、It is not until people suffer from some fatal diseases such as SARS and AIDS that they are becoming aware of how significant it 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invest more money in medical care. 直到人们患了像非典和爱滋病这样致命的疾病时,才意识到政府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医疗上的重要性。
3、Nothing in the world is more valuable than health.
(八)、比较句
1、Studies show that juvenile delinquency rates are twice as high for youngster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as for those in traditional households. (同级比较)研究表明来自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犯罪率是来自传统家庭的两倍。
2、Generally speaking, people in modern times enjoy less leisure time than they did previously. (比较级)一般说来,现代人比过去享有更少的休闲时间。
3、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 children with intelligence do more well in their school work and intelligence tests. 与不同能力的孩子相比,聪明的孩子在学业和智力测验方面表现更加突出。
4、Contrary to pop stars, other professionals like doctors and teachers create the true value for their society. 与明星不同,其他专业人员如医生和教师为社会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5、Air is to human what (as) water is to fish. 空气对人类就如同水对鱼一样。
(九)、插入语
1、Computers, most important of all, create wide communication around the world. 最重要的是,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交流。
2、Providing more parking areas, in the long run, has proved to be a practical way out in many large cities in the world. 从长远的利益来看,提供更多的停车位被证实是许多世界大城市切实可行的出路。
3、Observing local culture, consciously and unconsciously, can reduce the chance of offending the locals, or it will lead to the embarrassment and even conflict. 无论是否意识到,遵循当地的文化可以减少冒犯当地人的机会,否则,就会导致尴尬甚至冲突。
4、Space exploration, some people believe, will bring some unexpected discoveries. 有人相信空间探索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
(十)、原因句
1、Violent films can do harm to young people, because they contains numerous negative information. 暴力影片对年轻人是有害的,因为其中包含大量负面信息。
2、Human beings are chiefly responsible for wild animal extinction. 野生动物灭绝的主要责任在人类。
3、We should attribute (ascribe)medical advances to the animals which do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experiment. 我们应该把医学的发展归因于动物对实验做出的巨大贡献。
4、Because of overpopulation, water shortag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由于人口过剩,水短缺已经成为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5、Owing to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oday’s world, a great many young people find themselves under great pressure. 由于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大量的年轻人承受巨大的压力。
篇13:网络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运用
网络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运用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领域,它同样显示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在之前的十年中,我和许多同行一样,感到写作教学中一些显而易见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学生生活面狭窄,孤陋寡闻,作文题材单调,老生常谈;作文批改,效率低下,想让学生参与,较难操作;作文评讲,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泛泛而谈,学生印象淡漠;总之,学生怕作文,老师也怕作文。20以后,随着校园网的投入使用,我在写作教学中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大胆改革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有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感觉。下面就简介有关做法,望方家指正。
一、利用网上资源,建立学生个人素材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它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许多高中生,他们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学生生活的单调直接导致作文题材的狭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已成了他们永恒的题材。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每当写作,不少学生挖空心思,结果还是老一套。只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才能使他们左右逢源,洋洋洒洒,如叶圣陶所言:“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走出校门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是很不现实的。而合理利用网上资源,无疑为学生观察世界、了解生活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无穷的网上资源,真可使学生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感觉。如在校园网服务器上为学生建立个人文件夹,就更能为学生系统的积累写作素材及教师进行管理带来方便。例如,我校校园网投入使用后,我发现多数学生有时间宁可上网,也不去读些课外书。我就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来丰富个人的积累。还特意在服务器上为所教班学生每人开设了一个文件夹。让他们把上网时所看到的有所感触的材料复制到个人文件夹内,以备查看。个人文件夹内由学生自己再分门别类建下一级子文件夹,如政治、经济、文艺、体育等等,其中必须有一个个人作品文件夹。个人文件夹全部设置为共享。同学间可以互相访问、交流。每隔一段时间,我逐个打开学生个人文件夹,根据他们下载资料的数量、内容及个人作品的情况给予评定和指导。一年下来,我发现学生写作不再是老生常谈了,从疯牛病的传播到人类基因的解密,从北京申奥成功到沪深股市激烈动荡,从“9.11”恐怖袭击到中东冲突升级。这些时鲜的话题也时时出现在学生的笔端,这是前所未有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学生开阔了眼界,贴近了生活,因而写文章时自然觉得有话可说。文章的质量逐渐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利用网上资源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一定要注意管理,否则可能会因自制力欠强的学生而带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形。服务器上最好锁定一些严肃的、学术性的网站以供学生浏览。同时要引导学生深思慎取,绝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建立学生个人素质库应以鼓励为主,要使他们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从面形成一种积累的习惯,师生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绝不能放任自流。二、创设虚拟社区,学生参与批改、讲评1.作文批改批改的目的在于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揭示写作的规律,启发学生进一步提高读写能力,调动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传统的批改方式工作量很大,教师费时费力,占据了相当部分教学时间,而效果却并不佳。学生拿到本子,往往是一看分数了事,没有很好地考虑教师为什么这样批改,没有认识到批改的意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导致的。而运用网络技术,在校园网上创设虚拟社区,将学生的作文以帖子形式放在网上,教师就能自如地进行全面浏览,然后进行重点批改、典型批改,同时可很方便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相互批改。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在一种民主、开放的环境中使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高评论文章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例如,我所教班学生前年都通过了办公自动化中级考核,文字录入速度较快,都能熟练地在网上下载上传。于是,我班的写作就进入“无纸化”,学生的作文都放在服务器上的个人文件夹内,并且复制一份到校园网主页虚拟社区下的学生写作专栏内。学生写作专栏内设置学生作品、作品等级、批改意见、评论等级四项内容。每次作文之后,我在粗略浏览全班作文的基础上,选择上、中、下三种类型有代表性的作文
5、6篇进行精批细致,把带有普通性的问题综合起来。然后组织学生上网互批。学生批改前,我先明确批改的要求、重点、标准和任务。为了使他们充分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我先叫学生参看教师批改的情况。在批改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学生完成个人任务后,也可以给其他文章给评论、打等级。最后由教师组织,分组浏览批改的情况,再集体给文章评论打级,并对批改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讲评作好准备。每堂作文批改课,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因而思维活跃,印象深刻。一年下来,学生所作的评语一次比一次成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创设虚拟社区让学生在网上互批作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作文的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好示范工作,指导学生要到位。再次要发扬教学民主,同时要注意管理,要强调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要及时把握。最后还要有循序渐进的心理准备。2.作文讲评讲评是每次作文的总结,是作文结果的反馈。讲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反应的结果,进而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已作文的优缺点,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由于教师批改费时,讲评与写作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对所写作文的印象已淡漠;再加上学生一般不参与批改,讲评时学生也无发言权,只是教师一人泛泛而谈,把每次作文的优劣作一般介绍,至多读几篇代表作进行分析比较。因此很多同学感觉模糊,甚至感到评讲与己无关。其结果可想而知,讲评对学生实际帮助不大。而在校园网上创设虚拟社区后,学生作文放在网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看、互批,学生参与了,批改效率大大提高,作文讲评就能做到趁热打铁。并且学生可以仔细分析研究批改过的作文以及批改意见,他们就能参与讲评,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论能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的欲望,激发再创作的热情。例如,上面我讲过组织学生在网上互批的情况,这是整个过程的一环,在这基础上,我就会组织学生上讲评课。讲评课一般由五部分组成:首先组织学生共同欣赏几篇代表作;其次由作者谈写,作的心得体会;然后浏览同学或教师对此所作的批改意见,组织大家自由发言,对批改意见进行补充、修正、评价;接下来由学生推荐作品让大家浏览、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指出普遍性的优缺点,归纳成几条经验教训,找出作文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BBS上立即展示。由于学生熟悉作文且能直面所讲的文章及其批改意见,因而印象深刻。开放、参与、民主的氛围经常使学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有时思维的激烈碰撞时常会使人感到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充实,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发展。
利用校园网虚拟社区评讲作文,教师首先要了解批改情况,其次要让交流心得体会的同学有所准备,再次要注意组织安排,既要酿造开放、平等、参与的气氛,又要防止七嘴八舌乱作一团或在网上乱发帖子。三、畅通发表渠道,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心理学研究证实,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变得更坚强自信。学生的文章得到发表,就能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体会到价值被肯定的感觉。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好激励。以因特网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又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和更便捷的途径。自从我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写作教学以来,学生写作的劲头越来越大,文章数量及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每位学生平均每月写3篇文章。我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向文学性、教学性或综合性网站投稿,也推荐他们通过电子信箱向报刊杂志投稿,还想方设法把一些后进生的得意作发表在校园网上。一年多来,所教班学生在各类网站、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有52篇,其中于晓明同学一人就发表了16篇,有数位学生成了学生会、团委的“笔杆子”。成功的欢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动力,写作不再成为他们的苦恼。“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写作教学,确能改变“慢、费、差”的局面,使写作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用时行的话来讲,那真的很酷!网络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篇14: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极其重视学生“听、说、读”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的教学,或者说只是停留在“抄写”“改编”的阶段,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笔者在近两年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中,开始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初步探索。
在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写作是最难培养的能力之一。虽然教师和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较慢,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乐观。在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水平上,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在笔者所任教的小学五年级中较为严重,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语言时总力不从心,考试时没时间就不写,有时间就用几分钟搞定一篇作文,想到哪就写到哪里,根本不存在什么整体构思和技巧。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文体及格式错误,文章无重点,卷面书写不整洁,单词拼写错误,句子不完整,基本语言知识错误,缺乏逻辑性等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漏洞百出,致使他们讨厌写作,害怕写作。鉴于这种情况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表达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一个重点句型进行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映象,如果大脑中的句子多了,那么小学生也能轻松写出自己的小作文,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5: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听、说、读”,轻“写”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抄写”和“改编”的层面,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在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写作能力是最难培养的,教师和学生往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两级分化极其严重。以我曾经任教的小学五年级为例,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表达简单语言时表现为力不从心,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整体构思,更不具备最基本的英语写作技巧。在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文体及格式错误、文章无重点、句子不完整、缺乏逻辑性、单词拼写错误、基本语法混乱等问题,写出的文章是漏洞百出。
为此,我在近几年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中,借助思维导图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做了深入探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研究,初见成效,现将实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课堂英语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英文写作对于刚刚接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众所周知,写作之前要有思路才能把文章写好,而大多数小学生面对英文写作没有思路,甚至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形成高效轻松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单词识记的数量和质量,激发兴趣,化解难点,为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好奇心强、耐力差,对词汇学习、机械记忆等多持排斥心理,因此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特征,能增添小学生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可以为小学生创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
2.加强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梳理,以提高写作水平。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收集好词好句的习惯。众所周知,在写作的时候,收集和梳理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借助思维导图,对搜集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另外还可加入形象的图片,这样一张融合了知识与趣味的思维导图必会为枯燥无味的收集过程增加乐趣。
3.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新型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对作文进行整体构思,使写作更有逻辑性。利用思维导图直观性、结构性的特点对写作进行整体布局。在把握写作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搭建写作的框架结构。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布局能力的把握,恰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个案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取一手资料。
2.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分类阅读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行动中研究。
5.经验总结法: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不断的反思进行总结。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2014.9)
1.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2.运用案例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对当前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写作障碍进行先期调查,对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借助思维导图,提出对策并进行改进。
第二阶段:(2014.10-2014.12)
1.运用行动研究法,对课题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学困生不会写作,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产生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这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最终完成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再培养。第三步,对英语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倡导写作方法互相交流与分享。第四步,让两种情况不同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全面提高所有学生写作能力。
2.在教学中,定期举行写作小练笔,展示同学们积累的优美词句。
3.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1 – 2015.6)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具体做法:
1.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文献资料法:分类阅读和收集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调查法:通过个案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取一手资料;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行动中研究;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2.在班级里进行思维导图的学习与训练,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邀请全区英语老师来我校进行观摩课研讨,通过现场观摩课考察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撰写思维导图教学案例。
实践经验:
1.加强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对写作素材
进行学习和梳理,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2.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新型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对作文进行整
体构思,使写作更有逻辑性。
3.要经常性反思,做阶段性小结。同时,认真听取市、区教研员以及全区英语老师对观摩课的意见反馈,使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
五、研究成效
初期研究阶段,我们课题组老师达到共识,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组织学生课堂写作训练,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以此,借助思维导图把新单词和储存在自己记忆中的单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框架,迅速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此外,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让了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发现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集中进行了三个月的词汇知识梳理,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的基础。
深入研究阶段,根据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借助思维导图,设置不同的主题,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好词好句的整理和汇总,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学生在此阶段创作出大量的思维导图作品。其次,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了关于“如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摩课,全区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改进我在写作教学中的方法。最后,我还撰写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小结反思,不仅充实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还让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得到了提升。最终在思维导图的借助下,学生能对所学词汇进行综合和发散式学习,效果良好,也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
结题阶段,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创作出了更多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写出一篇完整的英语小作文。同时,我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撰写了结题报告。
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单词识记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化解难点,夯实英语写作的基础,从而树立起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热情和自信心。
2.学生真正掌握了利用思维导图对优美词句进行学习和梳理的方法。学生通过日积月累,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学得大量的英语单词、句子,形成较好的语感,为学生更好地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写作进行整体构思,使其更具逻辑性。学生会使用关键线索来串联各种材料,用合理的方式来安排材料。在小学英语写作中,如何开头和结尾,怎样分自然段,怎样过渡和照应等等,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整体布局。
六、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认真查找问题并针对性存在的问题,设想下一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持久的研究,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大,搜集整理信息量很大,耗工费时,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教学任务。所以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的学习成果,组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各自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制作的成果往往出现差异,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分歧较大。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筛选,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可用彩色的画笔来画思维导图,虽然没有软件做出来的规整,也没有软件所持有的一些特性,但是徒手画法是非常实用的,不仅不受软件、地点的限制,而且画出来的导图很有个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涉及到多个方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思维导图”将引发一场思维习惯的革命。
七、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2]欧阳苹果,陈清. .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8(3):17-19.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6A(供一年级 起始用)[T].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张慧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01,03
篇16: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以Go for it! 八年级英语Unit7 SectionB为例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致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此论文建立在日常初二英语教学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在教学反思的前提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写作中,以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用英语的能力,提升英语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思维导图;英语写作教学;英语学习效果
一、引言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巴赞认为,人类大脑接收信息之后,以中心球体立体结构呈放射性兴庄村如记忆库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可以是抽象的记忆和思维可视化,两者产生和谐的“共生现象”,因而记忆内容就比较深刻、快速、有效。思维导图的绘制并没有定式,能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展开各种想象的逻辑平衡,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为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所以学习者能把精力迅速集中到主题上。每个人想问题时,思维都有跳跃性,产生丰富的分岔,如果把内容按顺序列出来,思维很可能被打断,在某一点上停滞不前。而采用画图的方式,不仅可以用彩色图标来愉悦学习者的心情,还能在每个所能想到的分支上增添新的内容。在画思维导图时,人会不断有新思想、 新发现和新感受,这会鼓励思想的潮流无止境地涌动。大脑在不断的刺激下,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容易接受新事物。通过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记忆力达到巅峰状态。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必须建立在轻松理解,快乐应用的基础上,如果一味地进行语法或句法讲解,只会使学生徒添伤悲,对于提高英语兴趣毫无益处。因此,思维导图与英语写作相互结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创新能力,更好的做到个性化学习,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些方面的改变最终会带来英语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对话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成功转变。
二、思维导图在Unit7 Section B写作中的应用
本节课在讲解Unit7 Section B的过程中,利用如上的思维导图,画出制作三明治的过程,并将与之相关的词汇展开联想,创设真实语境,增加语言输入,开发发散思维,做到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提高写作能力,加快写作速度。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下面就从这节课的三点反思进行简单分享。
(一)创设真实语境,扫清词汇障碍。本节课主要是做三明治,在讲到原料的时候,能够展开联想,分别从三大方面进行词汇补充。vegetables到用tomato, onion和lettuce,说道meat能想到用chicken和ham。在others方面,bread, relish, butter和jam。边用实物,边进行单词讲解,这样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能够更容易将词与物对应起来,使词汇来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但是如果将与之相关的词汇孤立地进行教授,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另外,学生的思维过度就会很自然,摆脱孤立记单词的缺陷,加强了词汇教学的效果,为顺利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出整体框架,理清写作思路。以往的写作非常繁杂,学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追寻,也不知从何写起,所以会犯很多错误。尤其是在没有理清思绪的情况下,很容易跑题偏题。本节课在如上思维导图的带动导学下,学生能够清晰的理出本文的大框架,知道make sandwiches的各个步骤,明确相关的动词操作:put…on, cut up, add…to和 put…on the top,另加上上面词汇的充实,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只需添词或是改词。围绕做三明治的主线,一步一步叙述下去。第一步,将果酱抹在一片面包上;其次,切洋葱和西红柿放在面包上;然后,放生菜和鸡肉丝,并抹上调料;最后,将另一片面包盖在上面。依照本图,学生的写作思路明了清晰,遇到类似作文,便能“照猫画虎”,反复训练,写作能力便会逐步提高。
(三)开发发散思维,提高写作速度。通过上面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利用中心词Make Sandwiches,尽可能多地联想与之有关的其他词汇与句型。这样既能培养发散思维,又能联想以前所学的单词。比如,看到vegetables除了那些做三明治要用的此外,无形中学生会想到与蔬菜相关的很多其他词。这在心中就产生了强大的词汇网,在这个网的支撑下,学生便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不会空板,这也就间接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即使是对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从图形中增加语言输入,把握中心思想,让学生有所收获,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总结
本文以Unit7 SectionB为例,阐述思维导图与英语写作结合的实际应用,通过其在初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的过程及结果呈献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词文结合,避免孤立片面,使与做三明治相关的词汇源于生活,并能够用于生活。正如初中英语课标规定的那样“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来设定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再者,《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在语言技能方面中有一条关于“写”的规定: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第5条)。所以,在思维导图的指示下,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绪,给出写作框架,以便抓住中心,不偏题跑题。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运用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独立创作语篇提供直接的语言输入。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力,也可以帮学生将琐碎凌乱的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化知识为能力,应用到写作中。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清晰明了的知识框架为充实及丰富话题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表达的技巧,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相长。开动学生的左右脑,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大了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O’Malley J. M. &A. U.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 [M]. Mano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3]陈素萍. 输入方式对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 [J]. 中学外语教与学, (1): 23-29.
[4]纪曼然.思维导图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外语教学研究, 2010(1): 70-71.
[5]托尼. 巴赞。开动大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6]周艳飞.“思维导图”与英语“任务型阅读”.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9上).
篇17:英语写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影响
实用英语写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影响
本文是对一次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为目的的'项目的总结.本文以作者的教学学实践印通过将英语写作分为三类入手并伴以具体实例阐述了实用英语写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影响.
作 者:马宏梅 杨颖 作者单位:东北师大外国语学院,吉林,130024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7) 分类号:H31 关键词:应试类 文学类 实用类篇18:双边态度在雅思作文写作中的运用分析
双边态度在雅思作文写作中的运用分析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从雅思主办者的地域思维特征谈起,英国人思考缜密,性格稳重,对待问题讲究客观公正,与美国人热情奔放,追求自我个性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些也同时体现在雅思考试的作文评分标准上,雅思相较于托福而言,更倾向于考察学生对于问题的全面把握与客观理解,因而从历年的雅思写作真题和其范文上分析,关于辩论型题目考官还是更青睐双边讨论型的写作方式,大多数高分作文都具备这一特点。
放下分析解决型文章不谈,辩论型文章的任务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种:
1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opinion?
2 Discuss both these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s.
3 To what extent do the benefits outweigh the drawbacks? (措辞有时略有不同,但主要意思不变)
4 What is your opinion?
中国学生常常陷入对第一个指令的认识误区,错误以为只能从同意或不同意的单一角度去分析问题,一些培训机构有时也会在这些方面上误导学生。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就是个单项选择,而是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去分析的,例如2008年3月13日的这道大作文考题:
People should look after their health as a duty to the society they live in rather than personal benefit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专家认为,对于该题,完全可从健康作为社会责任和个人利益时的优劣两个角度去讨论,兼顾两方面,从而可以达到写作分析阐述上的客观,避免有过于偏颇片面的看法。这在雅思作文考试中是应时刻注意的一点。
类似的思路还应用在第三个指令上,该要求的目的并非要求考生一定要得出一个“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的狭隘观点,然后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而应在论述过程中,对有益和不利方面均要涉及,一同阐明,最终得出一个客观公正的'结。在如2008年2月23日这道考题:
In some countries, it is now possible for people to buy a wide variety of foods transported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what extent do the benefits of this development outweigh the drawbacks?
人们在本国就可以买到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食品,该题目要求对这一现象进行利弊的比较和讨论,考生理应要对两方面都进行阐述,才符合题目的要求。
对以上两个指令的回应很好地表明了双边讨论文章正确的立意和思路----要么从某一个问题的正反角度去比较,或者在不同事物之间寻找参照进行评述,简而言之,要尽可能客观而全面地分析讨论而不是简单地妄下定论。
相比之下,第二个指令的要求则十分明确,即讨论两方面的论点然后据此得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的背景往往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问题的态度,或者相互抵触,或者偏重不同领域。无论考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立,还是偏向于某一观点,论述过程都应是兼顾两方面的。专家分析发现,仅从2008年考过的题目看来,这一类型的文题就占了40%以上,由此可见其在雅思作文出题思路所占的比重。
Some people think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as brought benefits to worl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hile some people think more benefits has been brought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如例选自2008年7月26日的考试,考生就需要就题目中不同人群对国际合作在不同领域所带来的好处的看法进行论述,一个是环保方面,另一个是国际商务方面,这正好印证了双边作文类型之一,即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
最后一个任务指令往往是要求考生自己给出观点,乍看上去发挥的自由度很大,但双边态度仍应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在前期的构思阶段及后期的写作中注意。毕竟,可以得出“一边倒”的结论的题目在雅思考题中是少之又少的。
当然除了对于题目指令的正确把握之外,双边态度还应体现在行文的各个方面,如让步状语从句的使用,在承认一方存在合理性的同时,强调另一方的优点,而避免过于片面的看法。
本文中,专家仅涉及到雅思写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想要真正在雅思写作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生还应在平时多加练习。毕竟,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咬文嚼字,说课稿
★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 白杨教学随笔

【解读质疑在随笔化写作中的运用(共18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新课标随笔2022-11-25
新教育开放周师生共写随笔2023-06-10
名师讲座心得随笔2023-11-03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5-23
小学语文教研计划2022-09-20
小学语文教研计划方案2023-08-29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计划2022-05-06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精选2023-08-06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2022-08-16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