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医药保健企业的招商内幕与变局

时间:2023-02-06 07:45: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形式下医药保健企业的招商内幕与变局(共10篇)由网友“莉莉丝”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形式下医药保健企业的招商内幕与变局,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形式下医药保健企业的招商内幕与变局

篇1:新形式下医药保健企业的招商内幕与变局

招商?毒药?

南非有一座金矿,一开始采矿的人很多,采购矿石的人也很多,矿石贸易就大张旗鼓的做了起来;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淘金,而矿藏越来越少,采出好矿也越来越难,自然采矿也越来越辛苦,就有人开始用普通矿石来滥竽充数来出售,本地的矿产业信誉度也逐渐降低了,后来,这里的矿石再也无人问津了,

对比国内的医药保健品招商市场现状,也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一开始,,科技含量高、市场定位准确的产品是主流,随着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优良表现,特别是伴随当年“春天模式”制造的招商神话、“哈慈V26”、“太极曲美”开创的代理权竞标奇迹等等的诞生,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都希望在这个横空出世的大蛋糕前分得一杯羹;更有甚者,把以前的招商理解为“空手套白狼”、“蛇吞象”,认为只要有一个产品,靠三五条枪,一条电话线,登上两期广告,也能换得“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样,一大批作坊式的招商企业应运而生;可想而知,这样一批企业只能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饭”,生产出的产品,只能是单层次、低水平重复,整个招商市场的产品“鱼目混珠”,作为挑选产品的代理商来说,自然就会增加分辨的难度,继而感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了。

另外,厂商双方的利益不同步也是导致现在招商市场普遍不景气的重要原因。厂商双方都以盈利为目的,双方均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所以招商模式又叫“双赢”模式,但实际合作中真正的双赢几乎是凤毛麟角。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双方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市场开拓上,而是陷在了双方的勾心斗角上。从一开始的招商阶段,因为商家的选择面越来越广,而且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自然对产品和项目有很高的要求,除了产品本身,还需要更多方面的实惠,例如营销方案、市场支持、个性化服务,有些要求本身已超出厂家的实力范畴,但厂家为了眼前的招商成功,一些明显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承诺就被臆造了出来,例如一开始承诺央视卫视广告投放,全国范围内的促销活动,知名专家的个性化支持等等;这样包装出来的东西就像阳光下的泡沫,表面看起来五光十色,但一遇风吹草动就逃不了破灭的命运。所以过度承诺无异于自杀,这点大多数企业主未尝不知,但他们往往存有侥幸心理。笔者曾经认识这样一家企业老板:他把过度承诺比喻为慢性毒药,他认为这颗毒药是否能控制住毒性不发作取决于招商的绝对回款量,回款量越大,毒性发作的几率会越低,好比把一颗毒药放到一江水里或一海水里,它的毒性就会很低。因为高回款额可以解决商家的诸多要求,甚至高额的广告投放。这家企业就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勉强维持了一年,销售额似乎上去了,但最后企业不但毫无利润可言,所有经销商也怨声载道,最后企业只好关门大吉,

这种透支承诺导致的信誉危机成了医药保健品招商的主旋律。在大多数行业人士中普遍认为招商市场江河日下,很多各种名目的“招商突围”、“95%的招商不成功的解决之道”充斥行业内的各大媒体,对这个行业的悲天悯人甚嚣尘上。好象整个招商行业已经世界末日,行业洗牌刻不容缓。但笔者以为,作为行业人士,大可不必这么悲观。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新的营销模式和产品不断涌现,一方面市场经济催生的投资神话的不断诞生,为一大批后继者树立了典范,大量有志于打造自己的事业平台、寻找新的商业机遇的投资人应运而生;就像一对对尚待撮合的姻缘,一家有女初长成,待字闺中人未识,一家,千里姻缘只待一线牵。所以招商市场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趋势会越来越广阔。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每年全国各地各种名目的医药保健品交易会或展销会像雨后春笋一下子冒了出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参展厂家越来越多,一方面寻求新的项目和新的发展方向的商家也越来越多。笔者在很多展会现场经常见到这样有意思的一幕:一些代理商打扮的人,刚从会场或主办宾馆出来,手上、肩上甚至背着大兜小兜刚刚收上来的产品资料,一边气喘吁吁,一边不断把各厂家促销员发的资料往兜里塞,旁边他们的朋友叫他们拿不动就不要了,他们回应说,这年头找产品真不容易,还是多收集一些回去对比对比,一定要找一个产品做做,否则今年又白瞎了。在一声声叹气和摇头声中吃力的去了又来,络绎不绝。

亡国论?速胜论?

既然有这么多产品待选,又有这么多投资人持币待购,唯一的难点就是怎么样契合;这也就是招商运作中的关键问题,而不在于这个行业本身是否出现了问题。笔者认为,现在的招商行业,就近似于1937年的日军侵华,国人大致有两种论调,一种持悲观主义,认为日本鬼子很快会吞并中国,是为“亡国论”;一种盲目乐观,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日本国弹丸之地,很快能消灭日本鬼子,是为“速胜论”;这时候,毛爷爷写了一本书,《论持久战》,把抗日道路引导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领袖是多么明智和富有远见。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现在的招商市场也就是一场持久战,任何悲观主义或盲目乐观主义都是不恰当的,只能自行徒劳或自取其祸。只有有正确的发展观,正视市场的低迷,分析商家的真正心理需求,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才能为招商市场找到出路。

篇2:新形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财务管理 探析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到来冲击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给企业带来许许多多全球新机遇的挑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更加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与国际管理的接轨,电算化与网络化的普及,更加要求我们财务人员及时转变观念,突破传统的事后核算的会计模式,及时的将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融入财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中,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参与企业多方面的运行。

一、积极参与企业内部规划的制定

即以现有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并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经营方针搜集其他的相关消息,从财务的角度充分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选择合理的量化模型,对财务会计信息加以科学的分析,提供有关价值关系的预算、决算,使企业的内部规划在价值管理方面可行。

二、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经营项目选择

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与经济决策的只能,选择科学方法计算有关长、短期决策的评价指标,提供正确的财务评价。就经营项目的确立而言,其可行性研究是必须的,除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外,财务可行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通常包括:1、投资规模。2、资金筹措渠道。3、总成本的估计。4、投资的回收分析。5、盈利能力及趋势分析。对此,我们可根据经营项目的实际条件,辅以现有的财务信息,利用管理会计预测分析中关于销售预测,利润预算,成本预算,资金预算等方法,提供详细的财务可行性报告,为经营管理部门的项目选择从财务角度提出建议。

三、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为企业全面预算打基础

虽然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但我认为就目前企业财务工作的现状而言,财务部门主要需要做的是财务预算,即根据经营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计划,以价值量的指标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财务预算可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分层次地做出与企业现金收支,财务状况有关的各项预算。也可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细化到各项目,甚至分项目的预算。提供与实际核算形式相配比的预算模式,便于财务预算在其执行过程中,能及时与实际情况对比,反映实际同预算的差异并便于分析其原因,为经营管理提供价值量的指标,为有关部门的业绩考评提供这方面的依据。事实上,财务预算并非有固定的模式,并与其他各部门的预算(或计划)相互协调,能作为日常经营管理在价值量方面的依据,能适应与本企业的考评机制,那么财务预算已具备了本身的意义。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工作必须将构成现代化企业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融通,以适应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环境,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决策的、算“活帐”的会计模式。这就充分体现了财务管理的主题:帮助企业创造财富。

篇3:新形式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研究调研报告

新形式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研究调研报告

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力军,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执政地位的重要经济基础。目前企业青工人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0%以上,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共青团工作,使之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展开,科学教育青年、正确引导青年、热诚服务青年,把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对于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目前企业共青团工作根据所有制性质主要划分为公有制企业共青团工作和非公有制企业共青团工作两种模式。

在公有制企业中,共青团组织有着历史的沿传,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与群众基础。但也存在着阵地流失、工作滞后等直接制约共青团工作向前发展的不利因素。如何才能变不利为有利,有效的提高与改进公有制企业共青团工作,关键在于

“强化” 三个方面:

一、强化组织体系建设。通过20__年下半年由共青团__市委组织开展的“__市十佳(先进)企业团委”评选表彰活动,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大部分公有制企业共青团组织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普遍存在班子超期任职、人员超龄任职、团员队伍萎缩等实际问题。强化共青团组织体系建设就成为提高与改进公有制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与关键。

强化共青团组织体系建设主要包括:1、强化企业团委领导集体建设。加强对企业团委班子的建设与管理,即严格按照团章的要求,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按时换届,并通过换届把拥有良好群众基础、较高工作能力的有责任心、使命感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团委班子中。在选拔企业团委领导班子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小而精”和有利于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原则;要积极吸收符合团章要求的其他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为企业团委班子的成员或顾问,要积极聘请关心共青团事业、分管共青团工作的党政领导作为企业团委班子职能决策时的顾问;要积极邀请一线青工作为企业团委班子职能执行的监督员。使企业团委真正成为党政联系青工的桥梁、青工素质提高的平台以及青工权益维护的先锋。

在不具备成立团组织条件的企业,可以以38周岁以下青年人为主,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代行共青团组织职能。

2、强化企业团委工作职能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与变革,青工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改变。这就要求企业团委要从过去行使要求青工做什么、怎么做的单一工作职能进而向能为青工提供什么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的'多元化、人性化的工作职能进行转变,这种转变也是新的时期、新的条件,对企业团委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新的任务。

3、强化企业团委工作思路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围绕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开展。作为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团委也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通过围绕本企业的特点设计、开展符合青工实际需要的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本企业青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增强了青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既促进了本企业青工的业务技能的提高,又在青工群体内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既形成了所在企业内部青工文化,又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形象。

4、强化企业团组织队伍建设。一个组织是否能够运行良好,既取决于决策者的能力,同样也取决于队伍的整体状态与素质。企业团委要切实完善与加强所属二级团组织的建设:做到有团员的地方,必须有一级团的组织相对应;做到按照配备企业团委班子的要求与模式来配备企业团委所属二级团组织;做到工作思路、工作方向、工作方式的统一与连续。企业团委要积极组织开展青工政治理论与业务理论学习,从思想上、技能上提高所在企业青工队伍的素质。

对于建立团组织确有难度的部门,企业团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下属的青年工作委员会,代行二级共青团组织的职能。

二、强化宣教体系建设。企业共青团组织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想效果,除了有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保障,还必须有强有力的宣传、教育体系为之配套。企业共青团组织的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具体分为:

1、思想学习。企业团组织要充分利用不久前在全团范围内开展的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有利时机,发挥“三会两课”等学习的平台的作用,使所在企业青工掌握党史、团史;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特点,利用网络、板报等载体,使所在企业青工掌握厂情、市情,了解省情、国情。根据所在企业特点,适时举办知识竞赛、有奖测试等形式检验所在企业青工的理论水平,并根据结果有针对性的设计后续工作与活动。

2、业务学习。企业作为一个以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为主要工作职责的群体,其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企业团组织要始终把提高所在企业青工业务、技能水平放在宣教体系建设的主要位置上。以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表彰、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等为载体,以“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为出发点,以“导师带徒计划”为入手点,在企业青工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比武等活动。

3、典型培养。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通过开展评先评优活动,从所在企业青工中发现突出青年人才,并积极向党政领导和上一级共青团组织推荐。同时要发挥青年文明号挂牌仪式、青年岗位能手表彰大会、青年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等集中性宣教载体,向广大青工进行宣传,以期达到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永恒的职责。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服务青年有着不同的定义。在新时期下,服务青年应当包括:

1、在学习上,企业团组织要围绕青工的发展提供服务。通过举办职业资格培训班等形式,努力为青工在专业技能方面发展提供服务;通过与高校或专业技术类院校合作,开办专业技术学历教育,努力为青工在完善知识结构上提供服务;通过组织优秀青工参与“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努力为青工在提升技术等级上提供服务。

2、在工作上,企业团组织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优秀青工中选择典型向党政领导积极推荐,并努力实现青工在工作待遇上的转变;企业团组织要积极倾听一线青工的建议与要求,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为青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企业团组织要深入一线,调动青工的技术改造热情,并形成合理化建议向党政领导反馈。

3、在荣誉上,企业团组织要积极吸收优秀青工加入到共青团组织中,并发挥“推优入党”的组织优势,将有突出贡献的团员青年推荐入党;企业团组织还要发挥共青团体系自有的表彰制度,有针对性、代表性的授予优秀青工荣誉。

4、在生活上,企业团组织要结合本企业青工特点,以开展鹊桥会等活动,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解决青工的后顾之忧;以积极向党政领导争取福利政策等形式,提高一线青工的生活质量;以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举行定期或不定期医疗服务等形式,改善一线青工的身体素质。

非公有制企业共青团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组织自身主动适应环境所提出的一个关于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全新话题。非公有制企业因其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其管理方式与组织建设方式也与公有制企业有着较大甚至是根本的区别。所以非公有制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关键是以“建”为本,以“立”为先。

一、以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为结合点。各级共青团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共青团联谊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团属协会的优势,使共青团组织与非公有制企业在沟通上有一个结合点,即邀请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加入到青年企业家协会中来;邀请优秀企业青年代表到企业共青团联谊会中来。通过与他们的真心交流与真诚相处,并发挥共青团的组织网络优势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使青年企业家与企业青年代表们从情感、思想、行为上认识、了解、接纳共青团组织,清晰明确的意识到共青团组织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使他们愿意积极建立共青团组织或积极争取建团。

二、以“党建带团建”为突破点。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与组织部门联系,借助当前开展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契机,把团建工作引入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各级共青团组织同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应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方式,按照便于联系青年,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勇于突破原有的建团模式,敢于突破条条框框,进一步探索完善联合建团、依托建团、产业建团等新型设置方式,实现灵活设置、有效覆盖。要不断延伸管理和服务手臂。加强管理与服务,其着眼点是使基层团组织及其外围组织跟着团员走,跟着青年走,反过来最终达到团员青年能真正跟着团组织走的目的,切实解决“有组织没青年,有青年没组织”的问题。

三、以共青团品牌活动为提升点。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好共青团品牌活动的优势条件,在围绕提高青工技能环节上引入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在围绕科技兴企环节上引入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在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环节上引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切实把共青团的活动、青年人的活动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工作结合起来,以此达到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根本目的,提升共青团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

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的提高与改进因受到所在企业、所在地区、所在行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其方式方法也不同,各级各类共青团组织要根据所处环境与特点的要求,不断探索与尝试,寻找适合的自身发展与壮大的工作模式与理念。

篇4:寒潮下,服装企业的“忙与闲”

近期国内的服装企业正经受着徐徐“寒意”。在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下,服装企业纷纷出现打折甩卖潮。“寒潮”之下,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忙”在了清仓、打折,而“闲”在了生产。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外,对于具体企业而言,为什么会“忙与闲”颠倒呢?

产品定位不准

“造成这一后果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销售计划不正确,很多代理商订货的时候没有销售计划。”广东明人服装厂销售部王先兵部长分析说。在他看来,首单订货不准确、加盟商整体准确率不高、补货不准,是库存产生的又一大原因。“订货不准确的首要原因是不了解消费者的购买逻辑。如果没有掌握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逻辑,很容易造成首单订货不准,以至于整盘货都销售无力。”他认为,“目前品牌商与代理商的合同要么是买断,要么是有一定退货率或换货率,没有形成真正有利于消化的相互调拨。虽然一些品牌商给代理商建立了一些调拨的途径,但由于没有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对代理商的库存有效减少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订货会模式依赖分销商而不是消费者提供市场信息。这种模式下,真正的需求变成产品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国内大多数生产商从接单到成品上市平均需要90天时间,有的能达到120多天。这导致很多商店销售的都是上一季的流行款式。

此外,忽略设计本身、忽略消费者需求也是一个问题。很多生产商认为“当下国际流行款式在国内一线城市卖不动之后,可以放到二线、三线城市去卖”,如此只能导致产品的积压,因为他们忽略了互联网的力量和作用,也忽视了由于交通等原因造成的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快速变化。

库存“足而不精”

如果全国所有服装企业生产线集体停产三年,将会发生什么事?有人开玩笑称,全国“库存衣”三年穿不完,真是可谓衣库充足。

季报显示,仅22家A股服装类上市公司第三季度的存货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382亿元。在这个数字爆出之前,上半年42家服装企业总积压库存 483亿元的状况已经令人咋舌。 “服装企业这些库存没有三年是消化不完的,而消库存的背后还需要利润支撑,报表一难看,银行就要跟在后面催债。”三枪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春祥对记者分析,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正步入库存怪圈。记者翻看半年报发现,目前库存周转天数最大的一家企业甚至达到10843天, 换言之,这家企业的存货从入库到卖完就需要30年以上。

市场究竟萧条到了何种程度?刚从成都荷花池服装批发市场回来的曹春祥对记者连连感慨 “今时不同往昔”,“往年这个批发市场说得上是人山人海,现在过去一看都是稀稀拉拉,有的门面甚至一个人都没有。”据悉,“荷花池”以其每年数十亿元交易额雄踞全国百强综合性贸易市场的第七位,服装类份额更是在西部集贸市场中独占鳌头,日交易人数30万人次。

而今,“高库存”是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的遭遇。据媒体月27日报道,公开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其中,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和动向这6家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达37.21亿元,与底36.99亿元的总库存相比,增长了0.22亿元。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迫使服装企业放下身段,用尽浑身解数“去库存”。据《齐鲁晚报》2012年11月20日报道,刚刚进入冬天,不少服装品牌的冬款已经在抢着做活动了,打折、买赠、限时抢购,花样繁多。从运动品牌、休闲服饰,到品牌男女装,几乎无一不在打折,且折扣力度明显高于往年。

“进入秋冬季节,以服装为主导的零售系统之所以全都进入了大力打折促销季,这背后其实是服装公司与存货的一场拉锯战。”济南一位知名男装品牌的代理商张涛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坦言,以往只是困扰运动、休闲品牌的库存压力,如今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服装行业。

至此,打折**未过,关店潮又令服装企业告急。2012年以来,先有李宁、匹克等体育品牌,后有森马、美邦等休闲服饰,国内服装行业“关店潮”此起彼伏,让国内服装市场寒意十足。

据中国广播网2012年11月19日报道,2012年上半年,李宁集团在新开的248家店铺的基础上对店铺进行了盈利的评估,关闭了1200家极小的门店,这一关店比例达到15%;另外匹克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比上年末减少了1067个;安踏体育2012年以来门店总数也减少了110家。“关店潮”直接导致了公司净利润的下滑。据《国际金融报》2012年11月7日报道,2012年半年报披露数据中,李宁、安踏体育、匹克、361?以及中国动向5家运动品牌上市公司营收一片萧条。其中,李宁上半年净利润按年大降85%。匹克在2012年上半年总营收从22.56亿元大减28.5%至16.1亿元,而净利润方面也降至2.4亿元,同比减少了43.3%。

缺乏创新而少特色

因服装企业品牌实体店“关店潮”迭起,分析人士指出,经济不景气、网店冲击、租金等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实体店生存困难,而企业品牌缺乏创新、定位不清晰、差异化特色不明显才是企业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品牌服装实体店的“关店潮”与当下整体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有很大关系,网店的冲击对于实体店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据中国广播网报道,相对于网店而言,实体店在人工、租金等方面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且现在很多顾客到服装店并不买衣服,而是看好了哪款衣服先进行试穿,看准了颜色和尺码然后回家到网上进行购买,如此一来,实体店俨然成了网店的试衣店。

但是,广东明人服装厂销售部王先兵部长记者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产品以模仿为主,缺乏创新等才是造成业绩严重下滑的主因,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2年11月19日报道,一些国产的体育品牌从几年前开始盲目地扩大经营范围,走规模取胜的路子,但是在扩张的过程当中却出现了店铺开设过多的问题,很多国产体育品牌在定位上并不清晰,差异化的特色也不明显,扎堆开店就会使得自己在同业竞争当中失去优势,由此也加重了实体服装店的亏损甚至是关门的风险。

“能忙人之所闲者,始能闲人之所忙。”服装企业如今库存量之大,足以让他们闲上许久,可惜却闲不了,只因在众人都忙于流水线制造的时候,没有细心探究自己的发展趋势如何,未来的消费观念又如何,拿自己的产品与定位目标的期望相比较又是如何。凡是有因有果,此次不可谓不是“吃一堑”,那么也该“长一智”了。

篇5:招商企业与代理商共同成长--医药招商企业操作实务之代理商的培训

优质的代理商究竟是招出来的还是培养出来的?招商企业在不同的招商阶段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已经走过了招商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招商企业,答案一定是后者,即:优质的代理商是培养出来的。

招商企业与代理商从供应链上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双方合作中的影响却是相互的,招商企业要主动的承担起对代理商的培养重任,通过培训逐渐达到理念的融合、思路的统一、方法的一致,成为一种和谐的一体化关系,招商企业与代理商只有长期维系这种生态的平衡,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和发展,这也是“精细化1+1=1招商模式”的精髓所在。如何找到和有效运用招商企业与代理商共同成长的有效机制,是企业招商的战略思考。

“精细化1+1=1招商模式”依赖于训练有素的代理商, 只有训练有素才可以成为优质的代理商。优质的代理商是如何炼成的呢?笔者认为代理商自身的努力是内因,招商企业对代理商多种方式的培训是决定因素。 培训是双方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最好方式。不同招商企业的培训,会取得不同的结果。招商企业招商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完成销售的实现,而培训也是一种销售,只是其销售的不是公司的产品,而是企业的理念、思路、想法和政策。这种销售不同于产品销售之处在于可以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完成的是销售的裂变。

认清代理商

现阶段的医药招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省级或市级总代,代理商直销和二级分销相结合;二是渠道下移,招商企业不设区域代理,直接面对终端客户招商。从目前代理商的背景分析,代理商主要包括以下六类人员:1、以前在医药企业做过销售人员或在医院做过医生、药师和护士,后来出来自己创业的人;2、在职的医务人员;3、医药企业从事销售的兼职者; 4、民间游击队;5、医务人员的亲友团;6、其他行业的进入者。其中前三类多数拥有医药专业背景,而后三类中多数无医药背景。因此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

代理商人员构成鱼龙混杂,不论其专业、学历、背景如何,每一个成功的代理商都有其成功的道理。对代理商培训前,招商企业一定要认清代理商的状况和问题,代理商的现状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专业水平、市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2. 对新产品和方法有渴求,希望通过培训找到把生意做大的“灵丹妙药”。

3. 区域视野,信息相对闭塞,行业动态、产品知识、全局管理经验相对缺少。

4. 对政策的判断与把握能力相对较弱,管理中困惑较多。

5. 带金销售,对学术推广缺乏全面了解。

6. 圈地倾向,自己不做,也不愿意别人来做。

7. 对产品的掌握一知半解,利益第一目标,关注度最高的是产品差价。

8. 不愿意与招商企业共享终端资源。

针对于以上状况,只有通过对代理商的培训和引导才可以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通过培训使代理商的素质有所提高、具备产品的知识和市场销售的技巧、树立起与招商企业合作共赢理念。

培训原则

笔者认为,对代理商的培训不同于企业内部培训,更不同于对终端的培训。代理商培训的核心是引导和规范。因此需要把握如下原则:

1、从实际出发,讲究效果,讲究技巧。

2、培训要有针对性,内容不在多,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

3、忌为培训而培训,方式选择要因人因地而异。

4、实战为主,切中要害;多引用案例进行剖析。

5、鼓励代理商发表看法和感受,交流中完成培训。

6、忌口头讲解,最好使用幻灯片、多媒体、图表、示意图等手段。

7、培训要注意考虑人员的接受程度,节奏适中,切忌“太快”。

8、解决问题为主,讲解为辅,;在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前,不要提及第二个问题。

篇6:企业利益下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冲突

企业利益下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冲突

摘要:现代工业生产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究其原因是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每年不可避免地会泄漏约600吨的化学物质到大气中,泄漏引起的后果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更严重的是致使胎儿畸形,对子孙后代有严重的影响。而政府不顾及群众的感受引进该项目是为了提高GDP。透过事件所引出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冲突背后的伦理问题,是值得现代人们慎重思考的。

关键词:污染;经济价值;环境价值

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虽使人类在与生存环境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成了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尖锐的主要原因 [1] 。而且,环境对人类报复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使我们不得不敲响警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据相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天发生200多起严重的污染事故,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都达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其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为:

1.水污染。水的污染涉及到海洋、河川、湖泊和地下水。据报告显示全世界大约有1/3的淡水资源受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的时候,世界污水的排放量已经惊人地达到了36万亿吨。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当时每四个病人中就有一个是因为饮用了不清洁的水源而患病的,每年约有1 0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水而导致的传染病。

2.大气污染。大气或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一旦大气遭到污染,就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存。世界每年排放的有害气体的总量达6亿多吨。大气污染使得许多城市里的人致死或致伤,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和统计显示,每年有30万~70万的人口提前残废,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大气的.污染。

3.气候变暖。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焚烧化石矿物来生成能量的行为愈演愈烈,而这些燃烧产生的多种温室气体“笼罩”着地球,使地球反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锐减,这必然地导致全球气温的上升,也就是我们频繁地听说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气候变暖,冰川和冻土消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失调,威胁人类的居住环境。预测到2030年,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温上升1.5℃~4.5℃,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加快融化,海平面将升高0.2米~1.4米。

4.土地荒漠化。由于乱垦滥伐和植被的破坏使得土壤退化,世界每年损失的土壤已经超过新土壤的形成量。全球土壤流失率已经增加到每年260亿吨,使得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荒漠化的土地以每年5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5.森林破坏。根据的数据显示,发现地球上只剩下10%的陆地面积是未受侵扰的森林。大面积森林的消失不仅加速土地荒漠化,还使地球失去了“肺”的功能。

6.臭氧层变薄。臭氧层就好比整个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够保护地面生物不受紫外线等的辐射伤害。然而氟氯类物质的长期排放却使得这层保护膜的含量减少甚至出现空洞。据分析,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便增加2%,据估计,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臭氧含量已经减少了3%,到2025年,有可能会减少10%。这就会使得紫外线等短波辐射增强,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如何保护臭氧层已经是一个很重要问题。

7.酸雨污染。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这些表现已经发生在人类的身边,其后果的严重性足以给人类敲响警钟。

出现以上后果人类不仅仅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深入的是要分析其背后的伦理问题。从哲学的角度上来看,环境只是任何一个中心事物周围与此事物密切相关的客观存在。用唯物辩证法的眼光来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当某个事物被当成中心事物时,与它相联系的有关事物就变成了该事物的环境。这样看来“环境”的概念具有无限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因为可以作为中心的事物是无限的,必然会有环境无限的特征[2]。通过以上对环境污染的表现分析不难看出,受害的对象基本上都是自然环境,可见自然环境是工业化发展的巨大牺牲品。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它承载着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空气、水、土壤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自然环境的存在使得人们有了生产和实践的承受体,为人类的所有活动提供所需的资源和能源。人类活动的附带产物排放到自然界中,自然界具有自我调节和净化能力,对这些产物进行处理,对有害和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如果没有这一过程的存在,或超出自然界的净化能力,人类的活动就是单向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净化,这样循环过程不能实现,人类活动也将面临终止。自然环境不单单服务于人类的经济目的,同时也是人们释放压力,陶冶情操的地方,为人类丰富的生活提供了精神家园。

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涉及到的道德问题逐渐成为人类环保意识的主流。所谓环境道德的主体就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之后,自觉形成的约束自我物质贪欲,善待自然的思想意识。这种道德的形成是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由外在环境的变迁而引起的,是传统道德观的发展和延续,也是人类道德意识形态的最高阶段。环境道德的行为与人类获取物质利益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很难把握道德的尺度。科技的力量间接地破坏着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生存环境系统,人类的环境意识发生急剧地变化,并成为人类主导意识流之一。这种意识的巨变究其根源是现代企业与环境的密切联系,企业活动已经成为现今能影响自然环境的主要因素,企业在生产中利用设备开发自然界中他们所需的原料,进而加工成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财富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随之而来的还有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而现在有些企业存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周围利益,只顾生产所得到的利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宗旨,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控制下,利益成了驾驭一切的东西 [3]。20世纪中期,企业的发展不重视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高额利润的回报促使企业迅速发展,同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造成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对于环境的破坏,企业虽说不应承担全部责任,但也必须承担大部分责任。

以上问题中突出表现的是企业利益与环境价值的冲突。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能满足并实现主体需要和欲望的效用 [4] 。在人类生存环境系统中,作为主体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效能外,系统中每一个独立因子对于人类还具独立的效能和功用,能满足和实现人类的不同需要和欲望,对其不同效能和功用的评价,使形成许多自然环境价值观念。环境价值除了具有一般价值的共同特征之外还有其自有的特性:(1)整体性。环境价值的客体具有整体性,环境价值是各种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效用;同理,环境价值的主题是人类整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其影响和作用的对象也是人类整体,这就很容易被个别人和个别群体的私利所忽视 。(2)长远性。自然环境的变迁对人类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长远的。环境治理的行为发生在近期,而其将带来的长远效益却在远期。环境破坏的行为发生在近期,同样其带来的后果也将持续到远期。(3)不可替代性。环境价值不可能用其他任何一种价值来代替,经济价值也代替不了环境价值,环境价值的各种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也不可能代替。我们不可能用晴朗的天空来代替乌烟瘴气的空气,更不能用一定金钱来衡量原始森林的全部价值。(4)不易度量性。环境价值不像经济价值那样显而易见,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隐匿性。有许多专家尝试度量环境价值,但是都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环境价值 [5]。

正因为环境价值具有以上的特性,所以它的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类普遍认为环境是自然赐予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物,人类不顾及其可承受之重地随意使用。环境虽也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其周期较为缓慢,环境通过自我调节使被破坏的地方得以修复从而使生态达到平衡,就是这自我修复的能力遮盖了人类的视线,岂不知自然修复的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6]。许多企业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企业价值与环境价值永远不可能站在一个层面上论述,并认为创造利润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的,从而忽视企业的环境责任。事实证明,环境价值始终不能与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分开来讨论,其三者的地位是不可彼此代替的。因此,首先企业应该认识到对于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于人的尊重,也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进行尊重生物和自然界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要在认识自然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前提下,使企业朝着符合环保的方向,有利于自然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具体做到:首先生产要在无害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的指导下来进行,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其次是所研究和开发的新技术一定是在不破坏环境或者对环境破坏不大的前提下;最后就是开发和引进处理三废和垃圾的技术,做到早处理早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承宗.和谐生态伦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8-29.

[2]裴广川.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49.

[3]张玉荣.环境价值——价值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J].理论研究,,(12):34

[4]邝福光.环境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10.

[5]胜栋.环境价值: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J].郑州大学学报,,(5):14.

篇7:彩妆企业:危机与困境下的生存

经济不太乐观,从国际到国内,

尽管很多人,很多企业不承认,但种种迹象显示,进入以来,本土日化企业尤其是彩妆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有的苦熬了几年,还没尝到一点甜头就又陷入了困境,有的尝到了一点甜头,还没有仔细回味,马上又吃到了黄连;有的则是有了一定的积累,准备大刀阔斧的再冲一把时,发现千军万马已经走到了独木桥上;遇到这样的形势,大家都捂紧了钱袋子,最揪心的是有些企业大手笔投入的广告费用,大把大把的银子票子都落到了水里,连点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专营店的老板们说的最实在,以前一个店一年卖个几百万,现在几个店,也是卖那么几百万,甚至还不如以前,生意似乎做大了,但实利润却变小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彩妆企业却面临着种种的危机和困境。当前最突出的有几个,比如,专业的人员忠诚度不够,流失严重,不断的招聘,不断培训新人,但还是无人可用,企业处于不稳定状态;再比如员工不缺,却缺具有敬业精神的专业人士,这些不敬业、消极的员工都是企业的负资产,消耗着大笔的费用,却不能产生效益;还有,企业被浮躁和亢奋的管理人员所控制,或被老板追求做大做强的雄心所控制,不断的折腾,大有前途的、好端端的企业,被折腾的奄奄一息。

首先,企业竞争就是人的竞争,人是最根本和关键的因素,员工的忠诚度不够流动性太大,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和迫切,

怎么来解决?有的企业靠高报酬,有的企业用人性化的管理,有很多的企业用培训 ,这些企业,笔者见过很多,也有经历过,不可否认,都有一定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你报酬高,有比你更高的,人员的心定不下来,有高的自然还会动心。人性化的管理是不错,但在高薪的诱惑面前,还是很脆弱的,大家都想发财,都想赚钱嘛,有这个观念在主导,怎么能经得起诱惑呢;培训 的企业现在越来越多了,起初会觉得很管用,员工被一些大师们的演讲所激励,效果会很明显,但往往好景不长,这样类似打鸡血似的培训,最后大家都不怎么感冒了,当然除了老板之外,除了一些少谙世事的年轻人之外。为什么?因为最后大家都这样理解,这些林林总总的培训,无非就是让大家多干活而已,无非就是让企业老板多赚钱而已。员工们都这样的想法,谁还愿意被 呢?

笔者认为,员工的忠诚度不够,是企业缺少文化,缺乏文化的认同感。

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上下目标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但我们的企业有共同的目标吗?老板只想利用员工自己多赚钱,就这个出发点,怎么能获得员工的认同感。不把目标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明确,并为之努力,怎么能取胜?每一场战争能取得胜利,这一点是必不可缺的,企业也是一样。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目标,价值观等等,去影响你的每一个员工。企业好像是一艘大船,管理者就是船长,船长要告诉每一个船员,我们要出发经过哪些地方,最终能达到哪里?到了那里之后,我们能获得什么。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呢?你如果连目的地都不跟自己的员工说,他们怎么不迷茫呢?怎么能心安呢?怎么能不看到别的船就跳过去呢?彩妆目前的销量是不大,但潜力大,目前困难多,但前途光明,告诉你的员工,你是贪图目前捞一点鱼虾,还是去寻找宝藏?有明确的目标,反复去强调,去影响每一个人,使团队目标一致,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无往而不胜;企业文化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包括内容非常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把心和行集中起来。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到了这个层面,即使没有制度来约束,那么员工也不会刻意犯错,制度是没有用的,聪明人永远在钻空子,文化的管理是解决思想的,从思想上连犯错误的想法都不产生,怎么会去刻意犯错呢?

篇8: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摘要】本文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背景,对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出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厘清两者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新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理解和实施。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

一、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根据诺布斯(Nobes)分类法,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的关系(以下简称“会、税关系”)有两大模式,第一类是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统一模式,即税收制度对一国企业会计的影响大于公认会计准则,法国、德国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第二类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分离模式,即会计制度与税法相互独立,纳税人在纳税时按照税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的关系及其演变历程

在我国,“会、税”关系被称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比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是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一,简称“统一论”;第二种观点是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简称“协调论”;第三种观点是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简称“分离论”或“独立论”。实务中,我国“会、税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统一到分离再到协调的过程。1993年以前基本上是税法决定会计,采用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统一模式,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在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相同。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1994年现行税制的确立,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首次出现了明显差异,拉开了会计和税法相分离的序幕。初,证券市场上发生了东北药事件,随后财政部颁发了16号文件,规定国家财务和税收不能干预企业的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会计制度应与税收法规尽量保持一致,不能一致的就适当分离,可采取纳税调整的方法进行处理。至此,我国的“会、税关系”处于协调模式下,既坚持分离,同时又尽量协调分离所造成的差异。

三、新企业所得税下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的关系分析

2月,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仍处于协调模式下,但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反之,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成本。而税法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二)企业合并取得的资产

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按照合并科目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税法规定企业发生应税合并,资产按公允价值确认计税成本;企业发生免税合并,按账面价值确认计税成本。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

会计准则规定,在期末,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税法规定公允价值变动属未实现损益,待损益实现时再纳税或抵税。

(四)资产减值损失

会计准则规定,在期末,应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低于部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根据应收账款账面余额0.5%计提的坏账准备可在税前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在税前扣除,当损失实际发生时,才可在税前扣除。

(五)固定资产折旧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税法规定折旧方法原则上采用直线法,并规定各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

(六)无形资产

会计准则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发生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但对于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允许资本化。税法规定研究阶段发生支出可全额在税前扣除,符合条件的可以加扣50%。采用直线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摊销年限不少于。

(七)分期销售商品

会计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税法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税法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计税收入。

(八)借款费用

会计准则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为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金额;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企业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

(九)业务招待费支出、广告宣传费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

按会计准则规定,可以全额扣除。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部分。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一般广告费在税前可允许扣除的比例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15%部分,超过部分,准许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对新企业所得税下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关系的思考

会计准则制订的立足点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忽视了税收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即明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同时,应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企业所得税法规制定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所得税及时足额地被征收,以满足政府公共支出的`需要。由于税收的征收具有无偿性,纳税人会不自愿纳税甚至会想办法偷逃税款,因此在制定企业所得税法规时,会减少纳税人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免纳税人少计收益、多计费用。因此,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新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

篇9: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比分析

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比分析

[提要] 企业合并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发展对于企业已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企业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进行企业间的联合。企业合并按合并前后是否同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可以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文就是对两种合并方式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非同一控制下;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9月25日 20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准则》),该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合理内容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对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本文就从二者的含义、实质、会计处理原则和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利于正确处理两种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一、二者含义不同 《准则》对企业合并的定义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其中,“单独的企业”指的既是独立的法人主体,也是独立的报告主体。“一个报告主体”在经济意义上为一个整体,在法律意义上可能是一个法人主体,也可能是多个法人主体。交易和事项则指两种合并的不同实质。正确区分和界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中的“同一方”,是指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投资者;“相同的多方”,是指根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约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进行表决时发表一致意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者。“控制”则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的权利。而“最终控制”则往往指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控制并非暂时性”,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较长的时间内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时间通常在1年以上(含1年)。总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最主要的一点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且该控制不是暂时性的。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特点:一是合并双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由同一个主体决定;二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交易对价显失公平;三是控制关系可以通过所有权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法律、协议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特征是不存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或多个企业股权或净资产的行为。简言之,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分属于不同的最终控制方控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特点:一是非关联企业之间进行的合并;二是以市价为基础,交易对价相对公平合理;三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二、两类合并的实质不同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下,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的最终控制方都没有发生变化。合并各方在合并过程中分别叫做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取得控制权的一方叫做合并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叫做被合并方。合并方和被合并方的合并行为不一定是自愿完成,这样的合并在我们看来有失公允,不符合公平性原则,所以这种合并不能称作为“交易”,只能看作是将各方的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组合的一种经济事项。即使我们想将其作为一项交易来看,可是因为其价格不公允,很难以双方议定的价格来作为核算的基础,所以也不能将其作为交易来看。因此,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实是一桩“事项”。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下,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和相同多方的最终控制。合并各方在合并中分别叫做购买方和被购买方,在合并日取得控制权的一方叫做购买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叫做被购买方,这种合并是非关联企业之间的合并。正因为合并各方为非关联企业,所以其交易价格遵循市场交易规则,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除以市价为基础外,购买方和被购买方进行企业合并还是自愿进行和完成的,其实质上是一种交易,结果是购买方购买了被购买方的控制权。 三、会计处理原则不同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账面价值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会计处理方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类似于权益结合法。在权益结合法下,将企业合并看成是一种企业股权结合而不是购买交易。从最终控制的角度来看,该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造成企业整体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资产和负债并没有发生变化。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后,各合并主体的权益不会因企业合并增加或减少。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时,须先确定两点:(1)确定合并方;(2)确定合并日。 2、财务报表编制。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合并中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应按其账面价值进行计量;合并利润表应当包括参与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所发生的收入、费用和利润,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应单列项目反映;合并的现金流量表应当包括参与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现金流量。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会计处理方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购买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与合并有关的各项直接费用,不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发行的债券的手续费和佣金。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时,须先确定三点:(1)确定购买方;(2)确定购买日;(3)确定合并成本。 2、财务报表编制。购买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合并中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当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其中因企业合并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应当以公允价值列示。母公司的合并成本与取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可确认为商誉或者作为当期损益列示。 四、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同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披露的信息。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信息披露作了详细要求。特别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披露同一控制的实际控制人,还应披露被合并方自合并本期期初至合并日的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等情况。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披露的信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需要在附注中说明合并成本的构成及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被购买方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收入、净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商誉的金额及其确定方法;当期损益的金额及其确定方法。 除此之外,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参与合并企业的基本情况、合并日(购买日)的确定依据、合并合同或协议约定将承担被合并方(被购买方)或有负债的情况和合并后已处置被合并方(被购买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处置价格等信息。在这几个方面,两者披露的信息是相同的。 五、结束语 由于企业合并已经成为目前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重组的基本手段,具有短时间内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并可节约企业扩张的成本,缓解现金压力,同时还可给企业带来税收上的好处,企业合并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因此,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合并时的会计处理原则等各方面内容对会计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傅荣,刘永泽.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6. [4]程长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11.

篇10:浅析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的出路与对策论文

浅析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的出路与对策论文

一般意义上,监狱与企业似乎是联系不到一起的两个陌生概念。《辞海》中语: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禁罪犯的场所;企业是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而目前的所谓监狱企业,就正如上述所言要“面对双重目标的矛盾。一方面,作为监狱改造与惩罚罪犯手段的载体,惩罚与改造罪犯是监狱企业必须遵循和完成的社会目标,而追求经济效益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且不论其双重职能是否能够协调发展,其“监企合一”体制本身就根本性的弊病,尤其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今天。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目前的监狱企业实际上是承担着“公共物品”提供的职能。服刑人员的强制劳动,不仅仅是法律上的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更是对全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间接的教育服务。虽然强制劳动应当仅是教育服刑人员的手段之一,但也无法避免将劳动本身作为改造目的实际社会需求。在此情况下,监狱企业还需要按照一般的劳动生产的要求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岗位、劳动场所、劳动资料等)因此,在探讨监狱企业如何发展的时候,就必须将其纳入公共产品组织的改革大背景之中。

公共产品组织的普遍特点与问题:

第一,多元性价值取向性。公共产品组织一般都存在多种价值取向。即一方面最大程度的利用本身的资源来服务社会公众,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另一方面还要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用以可持续性的发展。例如,邮政、电信、电力、交通等公共服务既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又要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否则也难以实现其社会效益。因此监狱企业不可避免的即要保证实现改造、惩罚罪犯的社会目标,又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第二,国家资本的垄断性。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提供,其业务一般为国家垄断。监狱企业便是特殊的国有企业,在监企合一的背后更有着国家垄断的影子。而这种垄断仅表现在资本性质上,而非行业领域。

第三,政策影响性。国家通过政策调控来影响公共产品的供求扩大或缩小。从一般公共产品的政府定价就可以明白,国家政策性因素的主导地位。监狱企业在改革中的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劳动力价格的定位,应当都受到政府的指导和保护。

第四,生产效率的低下性。在我国,公共产品大多是国有国营的,并基本处于相对或绝对的垄断之下。因此,其内在的经济扩张动力与外在压力明显不足。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低下。目前的监狱企业也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也在体制与经营机制等方面;虽然因其特殊的“用工”制度,有的监狱企业活得还不错,但这也只是一种掩盖的假象而以。

因此面对公共产品组织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过不同的尝试。在监狱与监狱企业的改革管理上,同样也发生着变革。

新加坡议会通过了《新加坡矫正更生公司法》,组建新加坡复员技训集团(简称SCORE公司),作为国家批准的法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经营全国监狱生产,负责各监狱的生产项目、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和技术管理;负责对罪犯的培训;为刑满释放人员介绍职业;协调私人企业在监狱内设工厂,安排罪犯劳动。国家给予SCORE公司不少优惠政策。

80年代后期,加拿大监狱局成立监狱局劳动服务公司(简称CORCAN)来管理监狱劳动。这样通过更透明的社会成本、更具商业化的财务

[1] [2] [3] [4]

上市财务分析报告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药产品的感谢信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经典的常用财务分析报告

《国家监察》有哪些案例

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总结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参考

公司销售经理的年终总结

十九届五中云团课个人观后感

新形式下医药保健企业的招商内幕与变局
《新形式下医药保健企业的招商内幕与变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形式下医药保健企业的招商内幕与变局(共10篇)】相关文章:

进博会开幕式观后感心得2022-12-09

上海进博会开幕式心得个人感受2022-12-13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心得征文2023-03-12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2023-01-24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2023-05-12

洋务运动教案2024-03-04

经济发言稿2023-05-05

白酒营销策划书新浪2022-05-07

新品发布会上的会议致辞2023-01-13

理财沙龙策划书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