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关于让孩子学会思考

时间:2023-02-18 07:33: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个关于让孩子学会思考(精选6篇)由网友“北海路”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七个关于让孩子学会思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七个关于让孩子学会思考

篇1:七个关于让孩子学会思考

关于我是从哪来

“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啊?”

“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那我怎么到你肚子里的啊!”

“那你先说你是怎么种花生的呢?”

“我把花生米放在花盆土里,花生就长出来了。”

“是啊,当初爸爸也给了妈妈一颗种子,并种在妈妈肚子里,后来就长出了你。花生米就相当于爸爸给的种子,土壤相当于妈妈的肚子,长出的花生就相当于你。”

关于做人

“妈妈,为什么你总说要先学会做人?”

“孩子,还记得你搭积木时,为什么越高越容易倒吗?”

“不知道。”

“因为根基不牢固,搭的越高,压力就越大,倒的就越快。做人就相当于搭积木,人做不好,你走的再远,也会像积木一样最终倒下。而做人要善良、诚信、大气、懂得尊重、有担当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就相当于一块块积木,优秀品质越多,你才能有机会搭的越高,否则你连积木都没有几块,怎么谈得上搭的高呢?”

关于交往

“妈妈,强强打我!”

“为什么啊?”

“他说我这次没给他东西。”

“那你以前为什么给他东西。”

“我想有小朋友玩~”

“你看,孩子,当你总是给别人东西时,别人就习惯从你这里得到,并觉得这是你应该给的。而有一次你没东西可给时,别人就会不习惯,就觉得你很不好,所以就打你了。

而你应该明白,交朋友是靠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别人成为你的朋友,比如你学下棋,就会交到棋友,你会讲故事,就会遇到爱听故事的小朋友,只有你学的本领足够多,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交到一样爱好的朋友,而不是靠拿自己的东西换取朋友,靠用东西换的朋友也不是真正的朋友。”

关于主见

“孩子,老师说的话你都听吗?”

“听啊!”

“那如果红灯时老师说,赶紧过马路,你过吗?”

“我不过。”

“为什么啊?”

“因为红灯应该停啊!”

“对啊,所以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都是对的,包括老师,包括妈妈,你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自己判断。”

关于自我管理

“妈妈,我想买烤肠。”

“去吧!”

“妈妈,我想坐摇摇车。”

“去吧!”

“可是妈妈,我只有一块钱啊。”

“是啊,你只有一块钱啊,你如果选择买烤肠就坐不成摇摇车,如果选择坐摇摇车就买不了烤肠。妈妈把结果告诉你,但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选择吧。你怎么选妈妈不管,但你需要承受选择后的代价,比如选了摇摇车,你就得承受没吃到烤肠的事实。”

“嗯,妈妈,我买烤肠。”

关于勇敢

“妈妈,我不会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是吗,那你回答妈妈几个问题,小马开始敢不敢过河,都问了哪些动物,最后过去了吗?它妈妈告诉他什么了?”

“小马开始不敢过,问了小松鼠和牛伯伯,最后过去了,他妈妈说只有自己试试才知道深浅。”

“是啊,孩子,你看你回答的多好,把这些答案串起来,再讲一遍就是个很好的故事了"。就像小马妈妈说的那样,你不自己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呢,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敢于尝试。

关于学习

“孩子,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吗?”

“不知道。”

“因为学习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那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呢?”

“因为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比如你想抓小偷帮助受害者,那你是不是先得自己学会很多防身本领,侦查本领等等。”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你努力学习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时,说不定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警察了,这不就是帮助了自己了吗?

篇2:让孩子学会思考

前几天,在和几个朋友一起聊天,有对夫妻孩子小学在中国读,初中去了美国,还有孩子在中国读公立学校的夫妻,不自觉的就聊到了小朋友的教育问题。从美国回来的夫妻说美国的学校课业负担轻,功课不紧张。数学课,一学年下来也没有几次作业,确实不具太高挑战性。但是,美国学校有一个作业天天都有,那就是读书笔记。这个作业要天天写,老师每周都要检查。

开始的时候,这对夫妻的孩子以为可以用国内语文课上的“读后感”模板来应付读书笔记,也就是一般先把书中内容梗概写一下,再写几句心得便可。

哪知道,美国老师的“朱笔御批”总是问题一大堆。几乎在每一篇批语中,都写着“我需要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呢”,“请给我你的观点”……孩子的妈妈和批改这个作业的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老师多在用词、语法上给孩子更多的指导。老师却说不要担心英语语法,书看多了,错误自然就少了;然后老师告诉这位妈妈:“看书是为了让孩子去思考,去形成他自己的观点。不会说话的人少,不会思考的人多……”原来美国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孩子们如何思考,启发他们思考,“逼迫”他们思考。

在中国读书的那些家长们马上感慨道:啊呀,这样教孩子思考的作业在中国太少了。在中国除了写作文,其他作业或者考题基本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阅读理解都不会有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只有“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一个标准答案。这两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孩子,如何在将来这个一切皆有可能、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里竞争啊?!

其实孩子的教育10%靠社会,30%靠学校,60%靠父母。如果父母足够智慧,每一天在家里,都有机会可以来引领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在HFC我们教父母们运用启发式提问的工具来引领自己和孩子去观察和思考。

古人云“智者每日3省”。在HFC我们鼓励学员们每日都用魔力4问的工具来和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进行链接,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启发孩子们每日都有反思和觉察。“宝贝,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今天让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帮助吗?“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每天让孩子来分享,爸爸妈妈们每天也可以来分享和孩子或者家人有关的最开心的事情和最有趣的事情,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言传身教,让孩子觉得每一天都不是得过且过,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又都过的非常的开心和有意义!当然每天或者每周如果还有亲子阅读时间,那就更棒了!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对一本好书,一个段落或者一句话,甚至一部电影、一首歌、一件事情的感受与觉察,这样的对话,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对事情会有自己的观点。

有时魔力4问还可以转换主语,父母每天回家都可以用放大镜找找宝贝身上的优点,然后用第一人称来开启这段对话:“宝贝,妈妈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 比如,妈妈回家可以和宝贝说“宝贝,妈妈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宝贝已经连续一周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质量也特别高,老师今天都在班级家长群里表扬我的宝贝了!我的宝贝真是一个说到做到、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妈妈很好奇,我的宝贝自己管理学习坚持一周下来,感受怎么样?”“这个过程里宝贝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吗?”“宝贝,继续加油奥!”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有思考有收获,这样的4问还能给孩子赋能,让他继续坚持正确的行为。

而当我们的宝贝在学校遇到问题、挑战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现在更多的父母用的是说教或者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因为父母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经验倾囊相授,直接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或者即使有,家长们也未必有机会让他们说,说了家长也未必愿意听或者听的进去,孩子只是被动的接受、执行。而在HFC我们鼓励父母们用上魔力8问的工具,去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想解决方案,自己去践行。实践出真知!孩子们只有通过自己思考、践行过后,从错误中学习得到的经验,才会是最宝贵的,这个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学到、得到,而且他行动起来也会更有动力,因为那是他想要去做的,而不是爸爸妈妈要求他去做的。将来面对类似的问题,他们也会更有自信的去面对。

经常会听身边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想法,或者表达自己想法时不自信,甚至不愿意表达。 家长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在家里能经常运用启发式的提问,智慧的引领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同时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觉察,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何愁会没有想法,不会思考?

篇3: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幼儿教育随笔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幼儿教育随笔

挺挺喜欢向别人借东西这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老师见到他向小语借水彩笔时小语嘀咕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挺挺是个调皮、喜欢麻烦别人甚至是自私的孩子。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其他孩子的“眼中钉”,没有人缘,得不到其他孩子的喜欢,社会交往能力将得不到发展。

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会创造多次“分享”的机会,让他体验被麻烦的'烦恼,从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一、创造机会。我会找几个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孩子,和他们商量好对策,让他们一有机会就去向挺挺借东西,如搭积木、橡皮泥、折彩纸、看书等各种操作活动,并让他们对挺挺说:“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我想经历多次这样的“分享”活动以后,他一定会感到非常之厌烦,一定会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诉说烦恼。

二、个别交流。刚开始我会和颜悦色地说:“他们说的对,好孩子应该大家分享呀!我相信你是好孩子,一定会这样做的。”多次以后他一定也会牢骚满腹,向老师诉苦。我会抓住这个机会深入做好思想教育。首先让他想想为什么讨厌人家经常来向他借东西,让他有表达的机会,其次让他想想自己经常去向别人借东西人家是怎样的感受,两者一对比,他一定觉得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知道经常打扰人家麻烦人家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三、集体商讨。我把“怎样的分享是正确的,才是受大家欢迎的?”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通过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去明白什么时候一起分享是正确的,什么时候是不正确的。

篇4:让孩子换位思考

昨天让我在网上给他买《世界兵器大百科》这本书。我昨天给他拍了。结果昨晚问书咋还没来?今天中午我一到家,又问“妈 妈,书咋还没来?你没催催?”好小子很着急啊“我问过阿姨了,人家说正在来我们家的路上呢。”“那真慢,可能阿姨磨蹭了,效率很慢了。”呵呵,现在都对效率耳熟目染了。

我“是吗?阿姨可能是磨蹭了,那你现在能知道妈 妈以前的心情了吧?你刷牙、写作业磨蹭,妈 妈着急。现在阿姨磨蹭了,你也着急了吧?”点点头“是的,妈 妈,我现在知道磨蹭一点都不好,还耽误玩耍的时间。”

我“是啊,以前你老说妈 妈脾气不好,那我们交换角色,你是妈 妈,我是,现在你让我写作业,喊三遍,我就不动,你试试。”于是假装是妈 妈,喊我写作业,喊三遍我都没反应,气的说“我让你写作业,你干嘛还不写啊?”我于是慢腾腾的走过来,慢腾腾的坐着。就又说“你干嘛不快点?”呵呵,与我以前的口气一模一样。把我俩逗得都笑起来。

我“,知道了,你以前是啥样了吧。妈 妈也看到以前的妈 妈了,妈 妈以前真是不对,现在的做事有效率,真棒!”

“是的,我也知道以前我的样子了。现在卖书的阿姨磨蹭,没有效率,我们得告诉她做事要有效率,要专注。”

我“阿姨可能磨蹭了,但是书从杭州来,坐车也要时间吧,所以我们也要有耐心。做任何事也要耐住性子。”

“那阿姨为什么不让书坐飞机啊。飞机很快啊。我们上次从北京坐飞机不就一会就飞回来吗?”

我“飞机费用贵啊,卖书的阿姨要考虑成本啊。我们还是耐心点,我知道很想读这本书,可我们也要耐心点,先读别的书。说不定明天就到了。”

点点头看别的书了。呵呵,交换角色也能给孩子一点体会。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样子,他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篇5: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批评孩子时要客观具体

镜头1:在散步的过程中,敏敏妈妈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弄脏了,她立刻生气了,开始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以后,她又马上给了女儿一小块点心。敏敏嘟着小嘴,一脸疑惑地看着妈妈,并往嘴里塞着点心。

分析:

敏敏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的情况下就被妈妈责骂,心里已经很不舒服了,但在挨骂之后马上又得到一块可口的点心,这时,敏敏已经被弄得糊里糊涂,她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会责骂她,更不知道挨了骂后她为什么又得到了点心。母亲这样的做法,让女儿弄不清是非,这对她的成长是相当有害的。

妈妈对策:

第一,在批评孩子时,父母要做到有理有据,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什么批评她。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她的哪种行为是不该做的,哪种行为是正确的,不能含糊不清,让孩子不知所措。这样,孩子明白是因为她的错误的行为,父母才会去批评她,孩子才可能更容易接受批评。

第二,要用平静而坚定的语调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父母的口吻和语调也在向孩子传达重要的信息,我们的平静告诉孩子我们是清醒和理智的,我们的坚定告诉孩子这件事情他一定是做错了,要不然妈妈不会批评他。批评时语气一定要严厉,声音可以比平常大一些,但千万不要在生气或发怒的情况下批评孩子,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理智、不清醒,进而觉得父母任由情绪的左右对待自己是不公平的。

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

镜头2:妈妈带毛毛出去玩儿,刚下过雨,毛毛偏偏在水洼里走,还一边使劲踩一边大笑。妈妈生气地说:“毛毛,看你把鞋子都踩脏了。说过多少次了,每次出门都乱跑乱玩,把衣服弄那么脏。”妈妈的声音很大,从旁边经过的人都回头看看毛毛。毛毛不笑了,默不作声地跟在妈妈身后。

分析:

即使是幼小的孩子,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往往会让他觉得失去面子。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妈妈的批评或表扬就是他们高兴或烦恼的指挥棒,能得到妈妈的表扬是宝宝们最高兴的事,而一旦受到妈妈的批评,就会伤心难过,情绪低落。面对批评,有的孩子会进行争辩、对抗或是死不认账;有的会满肚子不高兴,生好几天闷气;有的则可能毫不在乎,不把批评当回事。实际上,这几种态度都是没有真正接受批评的表现。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产生抵触父母的心理。

妈妈对策: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批评孩子。明智的父母要学会在众人面前称赞孩子,不应该当着外人的面揭孩子的短,而在孩子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在家里单独进行教育。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在相对融洽的气氛中,孩子处于轻松的心境状态,也乐于接受批评。

英国作家洛克说过:“对儿童进行批评时,要在私下里执行;对儿童的赞扬,则应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儿童受到赞扬后,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意义会很大,他会以之为骄傲和目标,并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加努力去获得更大的赞扬。而当众宣布他的过失,会使他无地自容,会使他失望,因而父母制裁他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

镜头3:4岁的华华吃饭时经常用勺子把食物搅到餐桌上或者弄到地上。有一次,华华又开始乱搅食物,妈妈走到他身边捉住他的`手,并怒视他,用极其不高兴的口吻说:“华华,你怎么总是乱搅食物,以后再这样,我们就不让你吃饭了!”华华一脸委屈地放下了勺子。

分析:

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小孩子吃饭是很开心事,结果父母不停唠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厌食。为了避免在饭桌上挨训,许多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匆匆扒几口,即便饭桌上有他们爱吃的菜,但相对于父母的批评来说,他们宁愿放弃吃最好吃的菜。

妈妈对策:尽量避免在饭桌上批评孩子。父母可以在吃完饭后,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解释,妈妈可以耐心地和华华说:“华华,你乱搅食物会将餐桌弄得乱七八糟,这样我们就必须花好多时间来收拾,以后你要学会用勺子好好吃饭,好吗?”下次吃饭时华华按照妈妈的要求做后,妈妈可以说:“你这样做才是好孩子,大家才会喜欢你。”

确实需要批评时,要适当增加身体接触。对于胆小的孩子,家长在批评时可以搂着它的肩膀,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我们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一边指责一边适当增加身体接触,这样就能够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而且尽可能不影响孩子吃饭的胃口。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批评

镜头4:明明是个马马虎虎的孩子,经常会忘记把自己的玩具放到哪里。这不,明明要和小朋友出去玩,可就是找不到他的小汽车,于是明明就向妈妈要。妈妈一听就生气了:“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啊,老是忘这忘那,以后这样可怎么好啊,学习上马虎,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还没等妈妈说完,明明一溜烟跑出了家门。

分析:

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他不能理解批评就是为了他好,毕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维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孩子在家没有了踏实的感觉,从幼儿园回到家后,跟父母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双方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妈妈对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讲大道理总是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会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这不是代表孩子们故意与家长作对,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理解高深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友善地批评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给他们说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用某种高深难测的东西强行向他们灌输。书本上的道理应该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涩的文字,那种学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难接受的。如果明明妈妈说:“你把玩具乱丢,让玩具找不到家,它会难过的。如果你找不到妈妈,你会不会着急呢?”也许比讲大道理更能让明明接受。

用讲故事的方法批评孩子

镜头5:亮亮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这让妈妈很担心有一次,妈妈给亮亮讲了《蚯蚓和蜜蜂》的故事。故事情节主要是:在很久以前,蚯蚓和蜜蜂长得差不多,身体都是圆圆的。后来,蜜蜂每天采花酿蜜,时间一长,它的身上竟然长出了两只翅膀,能够飞来飞去采蜜了。而蚯蚓却整天躺在大树底下玩耍,饿的时候就吃些果子。冬天来了,蜜蜂酿了许多蜜,他的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但是,蚯蚓却整天为了食物而发愁。有一天,蜜蜂带着自己酿的蜜去看望蚯蚓。蚯蚓远远就见到蜜蜂向自己走来,感到非常羞愧,于是,它一头扎进了泥土里。后来,蚯蚓决定每天帮果树松松土,捉捉泥土里的虫子,改变懒惰的坏习惯。时间一长,蚯蚓圆圆的身子变得越来越细,受到了农民的赞扬。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亮亮,讲完故事后,妈妈趁机问道:“你愿意学小蜜蜂呢,还是学蚯蚓?”“当然学小蜜蜂了!”亮亮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你说说看,小蜜蜂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那你以后有什么要改正的呢?”

分析: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们不喜欢父母赤裸裸地批评他们。如果父母能够采取委婉的手段,通过故事、寓言、名言等方式来批评孩子,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妈妈对策:要在平时多积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孩子遇到相似情况时,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因为,在故事中,孩子自然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这比父母讲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父母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通过讲相关的故事,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在不断地引导中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会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仅可以避免亲子冲突的产生,而且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涵养,进而更加尊重父母、崇拜父母,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批评时允许孩子做出解释

镜头6:妈妈来接花花,老师一看见她,就告花花的状,说花花又打小朋友了。因为花花确实喜欢和小朋友打闹。妈妈听了老师的话,就狠狠地批评花花,花花看着妈妈,欲言又止。其实,这次老师冤枉花花了,花花是把小朋友绊了一跤,但不是故意的。是两个小朋友撞在了一起,花花也差点摔倒呢。

分析:

当孩子受到冤枉时,父母还是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强制性地批评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虽然表面上孩子也许会不反对,但在内心里他对他尊敬的爸爸妈妈的权威已经产生了怀疑。

妈妈对策: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父母批评教育子女,靠强制压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说话机会,他们才能剖析自己的行为,触及灵魂的最深处,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言行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切不可贸然批评。要俯下身子,多和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特别是当自己没有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造成对孩子的批评不当或批评不符合事实时,那么就更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并且要对孩子表示歉意。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知道,孩子越是有困难、有错误,他们就越渴望家长的理解和体谅,渴望别人能够听听他们的倾诉。因此,俯下身子和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后,再对孩子的错误言行进行分析指正,做出适当的批评,孩子往往能够接受。

篇6:如何让孩子学会大方

给孩子示范什么是慷慨大方,以身作则是影响学龄前孩子行为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要培养孩子的慷慨行为,那您不能急着让孩子做出这种表现。尤其不要自己作主把孩子的玩具送给其他孩子。这样看似慷慨,但只是您的一厢情愿,对孩子来说,却是对他的一种威胁和损失。从此以后,对于来访的小朋友,孩子都会深怀戒心,担心别人抢走他心爱的东西,更不会主动将玩具与别的孩子分离或送人了。

不愿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这是小孩子正常的表现。只有孩子在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之后,才会逐渐变得慷慨起来。追根溯源,培养孩子的慷慨行为,要从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做起,

此外,要想让孩子有慷慨的表示,可以给孩子买两件相同或相似的玩具,在他玩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主动征求他的意见,“你有两个同样的玩具,隔壁的孩子一个都没有,咱们送他一个好不好?这样妈妈会很高兴。”在孩子高兴的时候提出这种建议,孩子往往乐于接受。一旦孩子表现慷慨,就要给他积极的反应。但不能以许诺给孩子什么东西为条件,否则孩子的行为只是交换报酬,而不是慷慨。注意这些指导的时机和方式,孩子就会逐渐变得慷慨起来。

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有2岁左右,那么他现在这种“吝啬”则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正常的阶段。因为这时他对自己的物品有了拥有感、归属感。对他而言,自己的物品就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不可割让。这时,您得学会尊重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等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再考虑培养孩子的慷慨大方和分享精神。

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

面试不简单:22个让人抓狂的名企面试问题

初三了-450字作文

难忘的秋游四年级作文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优秀作文:荔波游记

体育老师个人述职报告

让我们优雅的慢慢的老去吧散文

小学二年班主任的评语

小学体育教师上半年工作总结

七个关于让孩子学会思考
《七个关于让孩子学会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个关于让孩子学会思考(精选6篇)】相关文章:

荔波游记作文1000字2023-02-25

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话题作文2023-05-14

高一政治教师的述职报告2024-01-22

你是我的哥哥么作文2024-03-25

工作求职面试时自我介绍2023-02-05

心灵的童年永存――《我们看海去》赏析2023-06-20

求职面试时如何作自我介绍2023-06-29

一个伤悲讯号周记400字2023-03-28

关于妹妹的作文:妹妹是个冰淇淋控2023-03-28

学期末初一差生班主任评语2023-02-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