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

时间:2022-04-30 13:11:31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o泡泡漂流记”为你分享19篇“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

篇1: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

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

读德育案例有感

【博主按】

受学校德育处的委托,阅读了年轻教师的一些德育案例。读后非常赞赏这些年轻人的敬业精神,赞赏他们相机诱导学生走出生活低谷的方法和智慧,赞赏他们运用教育新理念指导实践工作获得的成果,于是写了读后感想。现将分几次上传到博客并在感想之后附上作者的文章以飨博友。

一、读《家校共同教育――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

本文有成功的案例,有具体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内容充实,事例感人。

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常常会使孩子们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因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而感到焦虑。这些孩子在遇到不满和不平事时,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特别是来自家庭的矛盾和困惑更容易击倒脆弱的孩子。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言行不一,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电闪雷鸣,甚至导致无能为力的孩子用反常的行为宣泄自己的愤懑情绪。

文章的作者深知这一道理。她善于洞察学生心理变化,及时搭建家校教育沟通的桥梁,成功地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障碍,使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建议:

在案例反思中还要适当地再以案例中的人和事为例作些分析。例如关于梦想和多一句肯定的话问题,可以指出,正因为老师在两个学生遇到挫折淡忘了自己的梦想之时,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提请他们不忘自己的追求,所以才能让他们排除干扰,重振旗鼓,去实现梦想。

此外,要求学生读好书,与两个案例何关?也应有所交代。是否可以尝试引用《弟子规》的某些名言来说明这一问题。这样文章才能紧扣案例,开合有致地分析问题。

【附】

家校共同教育――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

福州十一中庄航

用信心支持,用真心呵护,用爱心滋润,用耐心哺育,全心投入。以自己对儿女的心,体会家长对学生的心,构建家校教育的理解桥梁,促进家校共同教育,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才能达到学校、家庭双赢的局面。

全球范围内的男生教育危机,有人用这样的话形容:女性教育有如如日中天的罗马帝国,而男性教育则如日渐衰败的希腊文化。每个班主任在分班时,都希望班级里的女生多,女生多好带呀,女生就是比男生更懂事,更乖巧;女生成绩更好。这是很多班主任的心声。实际不完全如此。

一、案例简述

1、9月10日教师节

这一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个特别的教师节礼物。考上福州一中的小鹏回母校,带给我一瓶冰红茶。说知道老师不爱喝矿泉水。问我最近肩周炎好些了吗,要不要给我捶捶。背着一起来的几个同学,他对我说,“老师,我爸爸妈妈还是离婚了。现在,我妈出国了。不过,我已经开始学着去理解,去接受,毕竟他们还是爱我的。高中三年,我会努力的。谢谢老师。”

几句话让我们都想起了初三的那年下学期,临近市统考那段日子。这个平日聪明伶俐,做事有分寸的学生,突然在课堂上开起了小差,会因为一些无聊的玩笑笑的前俯后仰,明显失去了听课的耐性。作业也开始应付了,下课时与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教室大声喧哗,很快就发展到有时还会因一些极小的事与好友吵架、动手,成绩呈直线下降。在临考时候出现问题,是中考大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我只是他们班任课老师,但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敏感,让我怀疑他一定有事藏在心里,无处倾述,以一种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几次提醒无效之后,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时候,把小鹏请到了办公室。“最近,你有什么心事吗?”开门见山,我直奔主题。“没有。”小鹏否认。“没有,那你最近的表现为什么如此反常?”“有吗?”“没有?没有你会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讲笑话?没有你会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你会下课如此喧哗,没有你会和好朋友因为小事反目成仇?这难道是正常的你?成绩下降了多少知道吗?你父母对你的期望能实现吗?”说道这里,小鹏的眼泪唰唰的下来了。“庄老师,你别告诉我妈,她最近已经够烦了。”我敏感的意识到其中的话外之意,“怎么,是因为你爸妈?”小鹏本不想说,他母亲是个要面子的人,父亲有了婚外情,父母每天吵架,瞒得了外人,可怎么瞒得过朝夕相处的孩子。

家庭的问题,是最难处理的,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幸福家庭的分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幸福健全的家庭是一个孩子得以阳光成长的“氧气”。小鹏请求我不要与母亲谈,可又不知如何化解心中的痛苦,于是有了以上的这些反常表现。我了解小鹏的母亲是个极爱孩子、对孩子寄予厚望的人。而小鹏说,父亲知道自己理亏,吵架基本是母亲气不过才引起的。深思熟虑之后,我建议小鹏,开诚布公的跟父母谈一谈,告诉父母他的困扰,提醒父母你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中考临近,问问他们是否还希望他考上理想的学校,如果可以,是否至少能为他排除干扰直到中考结束。同时我也提醒小鹏,大人的世界,也有许多无奈,学着去理解,去接受,他们还是爱你的。在人生旅途,不能因为有了些风雨,你就不能坚持自己的方向。

几天后,小鹏告诉我,昨晚跟父母谈过了,父母一时无话以对,小鹏在电脑前等到两点,母亲来到他房间里,告诉他,父母会全力以赴支持他中考,不会再因为他们的事,影响他的学习。而且,这几天他们关系好转了很多。趁热打铁,我告诉小鹏,也许会因此出现奇迹呢,因为这段时间,他们会和好,你会如愿以偿考上好学校,全家人还能跟以前一样和和睦睦。他很开心,学习的劲头明显提起来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孩子,在中考前,我特意委婉的提醒他母亲,多关心孩子的心态,多给他创造良好的温书迎考环境,家校的共同努力,塑造了教育的价值共同体,让小鹏有惊无险,考上了一中。

2、初二上

小刚,一个正直,上进,眼里容不得一粒沙的学生。一次课间休息,学生过来通知我,小刚和小林正在打架,我急急忙忙的赶到班上,正好看到两人一人手持一个大水杯,像拿手榴弹似的举着,正大眼瞪小眼,相持不下呢。其中一个杯子里水已经洒了一半,附近的桌面,地上湿漉漉的。我让他们放下手中的“武器”,为了不要影响别的同学上下一节课,请他们跟我到办公室冷静一下。小林倒是相对听话的去了办公室,而小刚,则气呼呼的跟我说,“老师,你让我自己冷静一下,等会儿我去办公室找你。”边说边紧握拳头在铁门上捶了十几下,坚硬的铁门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小窟窿,那是手关节大的。如果打在同学身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堪忧。但基于我对他的了解,我说,你要冷静,等会来找我。趁这期间,我询问了围观的同学,起因很简单,几个同学开玩笑,分站班级四角围住一个同学,“小林,&*……@#”被戏弄的小林气愤之余,去追赶他们,可又追不上,于是把他们的书包扔在地上。扔小刚书包时,还在包上孩子气的踩了几脚。这时学生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说平常小刚是不会因为开玩笑发这么大的火的,本来他说毕竟错是他们几个引起的,小林扔书包就不用计较了。就是因为那几脚,恰好他这几天火气大,把自家的柜子也打烂了。还说,他们其实只是不会打起来的,还有我们会劝架呢。学生说的话有一定的可信度。小刚最近确实比以往暴躁了许多。在之前与他母亲的几次联系中,我觉得问题出在他们的母子关系紧张上,今天的事只是一次爆发。

不出意料,小刚留下后,很干脆地说今天是他错了,这事不会留下后遗症。小事为什么会发展成大事?如果没有及时阻止会产生什么后果?怎么保证不会留下后遗症?面对我连珠炮似的提问,他说,反正我这人说到做到,不像某人,从来不讲诚信。我知道,他说的是他母亲。母亲答应他买手机,第一次给了他一架二手机;第二次,说要等成绩考好了再说,第三次,说过春节,花销太大,没钱买。类似的例子他从小到大举了不少,随着控诉的深入,眼泪哗哗的下来了。

小刚不虚荣,并不是在意手机的好坏,在意的是母亲的态度。我站在中立的立场,为他分析,不虚荣,不用换手机,考好是你的分内事,不必换,春节,妈妈为你花七、八千买了单簧管,交了学费,花销是不小,应该体谅,问题就在母亲应当开诚布公的给你讲,相信你的选择。正如老师相信你的判断。

我和他母亲很好的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最后我们达成共识。这件事,站在各自立场,谁都没错,错在缺乏良好的沟通,缺在父亲长期不在家,母子缺少一个化解矛盾的桥梁。我建议母亲适当让步,主动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儿子做出解释,相信孩子能做出好的抉择。如果面谈不好意思,书面的也行。鉴于小刚目前的情绪,父亲如果能百忙中抽空回来,为他们做调解,就更好了。教育心理学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家庭中母子关系不协调,儿子更容易早恋。父女关系紧张,女生容易出现感情危机,这是正常的情感转移。小刚目前的情绪、行为都反映了这一点。小刚母亲正为小刚的早恋苗头担忧,听我说完,恍然大悟。在接下来的几周,我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及时加以疏导、鼓励,使此事妥善解决,小刚在期末学习上创造了历史最佳纪录,从年段八十几名,进到前十。达到学校与家庭的双赢效果。

案例反思

一、家校联系,以服务为宗旨。

在班主任、学生、父母的多元关系中,博弈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的价值共同体――学生,以求达到学校与家庭的双赢效果。我们生活在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里,家庭不和、分居、离异而形成的问题层出不穷,多元化家庭结构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家庭是子女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中的教育功能要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方,就很可能出现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因此,正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那样,不少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家庭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这使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极严峻的挑战。

代沟问题,当然责在双方,但作为父母,老师要多担待些。父母、老师都当过学生,自然有经验,学生没当过父母、老师,体会不同。方块字,“父”字俩眼倒竖,双腿横叉,而“子”字则低头屈膝,弓背驼腰,今天的父母、老师要还想这样的父子、师生关系,那是做梦。退一步可以海阔天空,适度的妥协,让步,宽容并不会对长者权威形成挑战,更多的是形成一种亲和力,亦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学生们不怕我,在一些老师看来,有时甚至有些“放肆”,但必要时,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命令。正如一个女生周记中说,庄老师对我们很亲切,可我们还是有点小怕哦。这是我理解他们、信任他们的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亲其师,则信其道也。”毕竟很多家长不是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作为成人世界通向儿童世界的全权代表,要有意识为家长和学生打通沟通渠道,排除双方的困扰。为了教育的价值共同体――学生,尽心尽力的同时,赢得的不仅是学生的爱戴,同时也是家长的尊重。

二、师生关系,以理解为前提。

1、塑班级共性,炫学生个性。

卓越源于梦想,你有梦,才能追。每学期我都送学生一句话。TobeNumberOneTrymyBest.奠定班级全体努力的方向。尽力而为,力争第一成为班级的共同口号。强调的是尽力而为,不管结果如何,因为第一只有一个。将来回首初中三年,才不会有遗憾。学习目标的口号化,可以让孩子们时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细化了学习的态度。“天道酬勤”是勤奋的回报。“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让我能放心放手。言简意赅,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期盼,是理解的前提。

周记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写周围的,自己的、感动他人的故事,从中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通过过程性评价,给予每个学生同等的关注。把握时机,适当引导。不让外在的因素影响学生内在想法。如何把消极的思想从学生脑海里消除,取而代之一种积极上进的思想,在不断的寻找他们闪光点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位置,给予自信的力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2、读一本好书。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在课堂、班会课中,与学科衔接,推荐《美丽英语》、《弟子规》、《国家地理》等好书,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更重要的,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成绩。

3、多一句肯定。

案例写到这里,我回想起那封发自西安交通大学的信,信中附了一张照片,第一届学生小潼意气风发,站在交大门口。信中小潼告诉我,这是他毕业以来第一次给自己的老师写信。他说一直等到今天才觉得可以面对我,而不再有遗憾。当年,为了劝架,却变成了群殴。我请求学校不要给予他处分,“一个品性纯朴、诚挚待人的学生,我们应该相信他的解释,给他一个机会。”那一次小潼哭的很动情。一个中下的学生,为了一句肯定,付出的是六年的努力,这姗姗来迟的喜报也深深触动我的心灵,一句话的力量能走多远。

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这一句让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时常回味的话:“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朱静书记在给我校班主任德育培训时也说过,巫师,经师,教师,能师,名师,大师。我们不能做巫师,经师,我们不能满足于做教师,能师,我们要争取做名师,大师。班主任全心投入,其实是一种习惯,这是学校各级领导合力的结晶,为了同一个目标:家校共同教育,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

篇2:读《塑造教师》有感

其中所举的例子是非常典型且生动形象的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下面我就举其中几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案例一:大量抄写。情节:上初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利用晚自习时间躲进洗手间把灯关掉看橡皮球被T老师逮个正着。于是她罚我们抄写几遍课文。这样的情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老师理所当然地会惩罚学生。实际上学生偶尔犯点错误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就算要惩罚也应该找一些有意义的惩罚而不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冗长而又无聊的罚抄。在这个例子中老师让学生抄课文这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厌倦而且大量的抄写会使得学生厌恶写字。

案例二:大学梦破灭。情节:在高二的时候我们班上很多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很差这让老师很失望于是就对我们说:“你们都考不上大学。”我不敢相信老师竟然会这样说我们她可是老师啊!在这情节中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时候一生气就口不择言也许我们一句无心的话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经过理性思考。作为教师宁可鼓励学生也不要打击学生;作为老师自己的责任就是帮助所有的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认同、鼓励和帮助就更易实现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指责和打击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处于气馁与犯错误的恶性循环之中。

篇3: 读《塑造教师》有感

利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几本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这本书。

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人之一,他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与长期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往往对学生不够了解,也往往容易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会用很多不恰当的做法。通过阅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塑造教师》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琳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的学生相当广泛,有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在内容上也相当丰富,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其中所举的例子是非常典型且生动形象的,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下面我就举其中几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案例一:大量抄写。情节:上初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利用晚自习时间,躲进洗手间,把灯关掉,看橡皮球,被T老师逮个正着。于是她罚我们抄写几遍课文。这样的情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老师理所当然地会惩罚学生。实际上,学生偶尔犯点错误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就算要惩罚,也应该找一些有意义的惩罚而不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冗长而又无聊的罚抄。在这个例子中老师让学生抄课文,这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厌倦,而且大量的抄写会使得学生厌恶写字。

案例二:大学梦破灭。情节:在高二的时候,我们班上很多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很差,这让老师很失望,于是就对我们说:“你们都考不上大学。”我不敢相信,老师竟然会这样说我们,她可是老师啊!在这情节中,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时候一生气就口不择言,也许我们一句无心的话,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经过理性思考。作为教师宁可鼓励学生,也不要打击学生;作为老师,自己的责任就是帮助所有的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认同、鼓励和帮助,就更易实现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指责和打击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处于气馁与犯错误的恶性循环之中。

案例三:有感情地再来一遍。情节:化学课上,老师总让我回答问题,好让我知道我是多么无知。然后她转转眼珠,深吸一口气。说出这样的话:“好吧,既然你没有专心听讲.那咱们就再来一遍吧!”她会重复一遍(和以前一模一样),对我来说一点都没有意义。有时候,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是我没有讲述清楚,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没有理解。在本情节中,这位老师责备学生不守纪律,指责他不认真听课。实际上可能是这位老师的解说能力欠佳。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老师用“再来一遍”的方法再次解释问题,实际上也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足。而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地学习方式与学习偏好,采用多种讲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

案例四:讽刺性地评论。情节:我成功地考入大学,成为一名新生。我还想成为一名作家,认为自己能实现理想。高中时,老师还不断鼓励我,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交给P教授(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我写的第一篇英语论文,等待着他的表扬。论文发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一页,期待老师的高度评价。红笔只简单地写着:“英语是你的母语吗?”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用了诋毁性地评价方式。事实上像这种带有人身攻击的评价方式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可能会堵塞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自信,破灭学生当作家的理想。对于老师而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这种评价方式是于事无补的。鼓励型的老师知道,挖苦与嘲讽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业状况。他们会采用生成性的评价方式。作文题目是种子,学生尝试写作就是播种,老师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帮助学生进步,就是培育种子,鼓励与表扬是阳光,反复写作激励学生成长,出色的成稿是努力开出的花朵。讽刺性的评论只会将蓓蕾扼杀在萌芽中。

我列举了四个简单又常见的教学案例,或许很多教学的理论,我们都清楚,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不一定能恰当地处理,这本书上还有很多教学案例,有关纪律问题、师生关系、班级管理策略、教师个性与专业、教学风格与行为等等。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学生,想要了解学生,就要真正学会用心去教育,教师有很多权力,但是如何真正用好这些权力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学习的,比如是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是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我们的权力就在于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教。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学生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而且这种伤痕有时候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有些言语和行为,却能给学生一辈子深刻的印象,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我愿我们一起努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篇4:读《塑造教师》有感字作文

读《塑造教师》有感字作文

用“心”去教育

——读《塑造教师》有感

利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几本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这本书。

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人之一,他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与长期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往往对学生不够了解,也往往容易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会用很多不恰当的做法。通过阅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塑造教师》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琳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的学生相当广泛,有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在内容上也相当丰富,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其中所举的例子是非常典型且生动形象的,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下面我就举其中几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案例一:大量抄写。情节:上初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利用晚自习时间,躲进洗手间,把灯关掉,看橡皮球,被T老师逮个正着。于是她罚我们抄写几遍课文。这样的情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老师理所当然地会惩罚学生。实际上,学生偶尔犯点错误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就算要惩罚,也应该找一些有意义的惩罚而不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冗长而又无聊的罚抄。在这个例子中老师让学生抄课文,这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厌倦,而且大量的抄写会使得学生厌恶写字。

案例二:大学梦破灭。情节:在高二的时候,我们班上很多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很差,这让老师很失望,于是就对我们说:“你们都考不上大学。”我不敢相信,老师竟然会这样说我们,她可是老师啊!在这情节中,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时候一生气就口不择言,也许我们一句无心的话,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经过理性思考。作为教师宁可鼓励学生,也不要打击学生;作为老师,自己的`责任就是帮助所有的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认同、鼓励和帮助,就更易实现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指责和打击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处于气馁与犯错误的恶性循环之中。

案例三:有感情地再来一遍。情节:化学课上,老师总让我回答问题,好让我知道我是多么无知。然后她转转眼珠,深吸一口气。说出这样的话:“好吧,既然你没有专心听讲.那咱们就再来一遍吧!”她会重复一遍(和以前一模一样),对我来说一点都没有意义。有时候,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是我没有讲述清楚,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没有理解。在本情节中,这位老师责备学生不守纪律,指责他不认真听课。实际上可能是这位老师的解说能力欠佳。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老师用“再来一遍”的方法再次解释问题,实际上也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足。而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地学习方式与学习偏好,采用多种讲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

案例四:讽刺性地评论。情节:我成功地考入大学,成为一名新生。我还想成为一名作家,认为自己能实现理想。高中时,老师还不断鼓励我,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交给P教授(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我写的第一篇英语论文,等待着他的表扬。论文发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一页,期待老师的高度评价。红笔只简单地写着:“英语是你的母语吗?”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用了诋毁性地评价方式。事实上像这种带有人身攻击的评价方式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可能会堵塞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自信,破灭学生当作家的理想。对于老师而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这种评价方式是于事无补的。鼓励型的老师知道,挖苦与嘲讽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业状况。他们会采用生成性的评价方式。作文题目是种子,学生尝试写作就是播种,老师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帮助学生进步,就是培育种子,鼓励与表扬是阳光,反复写作激励学生成长,出色的成稿是努力开出的花朵。讽刺性的评论只会将蓓蕾扼杀在萌芽中。

我列举了四个简单又常见的教学案例,或许很多教学的理论,我们都清楚,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不一定能恰当地处理,这本书上还有很多教学案例,有关纪律问题、师生关系、班级管理策略、教师个性与专业、教学风格与行为等等。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学生,想要了解学生,就要真正学会用心去教育,教师有很多权力,但是如何真正用好这些权力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学习的,比如是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是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我们的权力就在于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教。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学生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而且这种伤痕有时候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有些言语和行为,却能给学生一辈子深刻的印象,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我愿我们一起努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篇5: 读《阳光下的塑造》有感

读《阳光下的塑造》有感

有这么一段话,让我深深地铭记在心,“孩子们的名字叫明天,又叫今天。孩子们的明天应当是美好的,孩子们的今天也应该是幸福的。小学教师既是孩子们美好明天的指引者和建设者,又是孩子们幸福今天的缔造者和保护者。教师决不能为了孩子们所谓美好的明天,而不惜牺牲孩子实实大的今天的幸福。”

在它的`引领下,我读完了全书。书中想到了课程改革,想到了案例研究,想到了案例后的解读,所以说这是一本精品之作,它实实在在的给我们的教育以新的启迪,以新的帮助。尤其是第六章,“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他让我的内心有了深深的震撼。

有这么一首小诗:“仰天长叹无人晓,满腔愁苦有谁知。满心欢乐共分享,满腔愁苦有谁知。满腹仇恨无人晓,满腔愁苦有谁知?”这是一个15岁的少女在生前写的最后的话,于是纵身跃下高楼。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扼腕叹息的事呀。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以那样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追寻逍遥短暂的一生,一个沉重的现象--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是呀,新的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人的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人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以及作为一种高层心理需求的创新意识与成长愿望,都愈益重要。但现在的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在物质上早已为他们创下了良好的条件,他们有宽敞明亮、舒适的房子,有高级的小轿车。在精神上,父母为他们包办了一切,一切生活中的小事以及学习上的等各方面,都已安排得非常妥当。

所以这一切使如今的孩子拥有了一颗异常脆弱的心理,他们的情绪可能有问题,他们的行为可能有问题,他们的学习可能有困难。因此,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作为孩子们最崇拜、最敬佩、最信任、最依恋的人,我们的言行会极大地影响孩子们的心灵,所以我们应该试着做孩子们的朋友,试着做孩子们的妈妈,小心翼翼地捧起孩子这颗幼小的心灵,去关心他,呵护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感受到同学的温暖,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充满信心,勇敢地去接受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去迎接胜利的曙光。

篇6:读《价值》有感作文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这块石头就像我们的生命,只要珍惜它、看重它,我们的生命就会有价值,有意义。别人的看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自己觉得问心无愧,生命也就体现了应有的'价值。有的人因为失败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责备便伤心不已,从此一蹶不振,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其实,这样太不值得了,只要我们尽力了,就应该抬起头来,勇敢地面对困难,继续努力,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

我们在失败的时候,不会一味地懊悔,只要努力了,就算没有成功,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篇7:读《价值》有感作文

读《价值》有感作文

读《价值》有感・  周末,我在书房里读了一篇故事――《价值》。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卖石头的故事,这个小男孩从小就生活在孤儿院里,他总认为自己是没人要的可怜的孩子,很悲观,心情低落。院长知道了,就拿了一块很平常的'石头让他去卖,还不能“真卖”,由于小男孩的坚持和执着,这块普通的石头竟被传为“稀世珍宝”。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这块石头就像我们的生命,只要珍惜它、看重它,我们的生命就会有价值,有意义。别人的看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自己觉得问心无愧,生命也就体现了应有的价值。    有的人因为失败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责备便伤心不已,从此一蹶不振,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其实,这样太不值得了,只要我们尽力了,就应该抬起头来,勇敢地面对困难,继续努力,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我在失败的时候,不会一味地懊悔,只要努力了,就算没有成功,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做每一件事就足够了!

篇8: 读《伞的价值》有感

读《伞的价值》有感

今天读了《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中》一篇伞的价值。虽然短短的几百字,却使我感受颇深所以就想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此刻的感受。

伞的价值讲了两个南方商人,他们各自带了一大批雨伞到北方去卖,因为南方的伞质量好,而且便宜。但是他们两个到了北方,发现北方人很少用伞,因为那里常年干旱少雨,两个商人都陷入了困境,但是到一个月之后,两个商人在回家的路上相遇,一个垂头丧气,一个却志得意满。原来,垂头丧气的南方商人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伞一个也没有卖出去。志得意满的南方商人,他把雨伞改成了阳伞。于是,他的伞很快就在北方卖完了。其实是这样,第二位商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由于他的思维开放性与灵活性比较好,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伞的功能,从而体现了伞的价值,然后他自己也从中收获了利益。

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件事物、每一个人,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物、每一个人,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或许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势潜能。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这种发现的眼光就更为重要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我们的职责与义务是帮助他们找到自我,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但是,现在在一些老师的意识里,学生的全部生活都是学习,成绩优异才是她们价值的体现,教师们将成绩优异的学生视若珍宝,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即使是在其他方面再优秀,老师们也自行忽略掉。那这种现象不仅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

就好比教师在学校的时候,如果能够以开放的思维去审视所有的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去评价他们,或许所有的学生、即使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最起码以后回忆起来能够拥有一个充满温馨与美好的学生时代。

作为新教师的我,看到这里,我觉得我备受启发。正视学生的多元价值,认识学生的多元发展取向,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局限于封闭的应试状态,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撑起一把硕大的伞,为其遮风挡雨,播撒阳光,加油!

篇9:读《美德的价值》有感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叫《美德的价值》,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戴刚的小伙子是个桶装矿泉水推销员,因为给一位老妇人送水时替她去车站接了一位客人,于是老妇人就把这种水推荐给了亲戚朋友,最后戴刚成了区域销售部经理。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上次在地铁站的事。

一次,我放学回家,在地铁站的KTV机里捡到了一部手机,我想都没想就毫不犹豫地将这台手机交到了车站管理处。里面的保安叔叔让我留了自己的电话,还授予我一份“拾金不昧好市民”的奖状,上面还盖着公章呢!

过了几天,我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上面写着:谢谢你替我找到了手机!我想:这应该是那个手机失主发来的吧。顿时我的心情一片开朗。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我与戴刚都具有美德,果然“好人有好报”。虽然我没有得到什么钱啊,吃的啊,但是这一句“谢谢”直接沁入了我的心脾。

公众号:书小虫语文

篇10:读《生命的价值》有感

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挫折。在挫折的冲击下,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对生活失去信心?朋友,你不用这么看,听了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讲者没有说开场白,而是手里拿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的200人,他问:“这20块钱谁要?”一个个举起手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给你们中的一个人,但在此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他把钱揉成一团,问:“谁还要?”还有人举着手。他补充道:“那么,如果我这么做呢?”他把钱扔在地上,踩了一脚,用脚踩碎了。然后他拿起钱,钱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要?”或者有人举手。他接着说:“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不管我怎么对待那张账单,你还是想要,因为它没有贬值。它仍然值20美元。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多么艰难,你都没有失去价值,你是一个完整的自己!”

我觉得演讲者的故事很有道理。我们会被自己的决定或者逆境击倒、欺负甚至碾压成碎片。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一文不值。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们永远不会失去价值。在他看来,脏或干净,穿得整洁或不整洁,我们仍然是无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一个人活着,就有机会为生命创造价值,所以活着就有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我们自己!

但是,在我看来,我的观点和演讲者的观点略有不同。在我看来,价值有高有低。如果我们对他人或社会有用,那么我们就是有价值的。我们越有用,就越有价值。换句话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程度。我觉得每个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生命的价值不是来自身份的尊严,而是来自心灵的尊严。就像一个漂亮的美元永远比不上一个皱巴巴的美元,一个游手好闲的美女永远比不上一个勤奋自强的普通人的价值。

那么,你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吗?然后活下去!想提升自己的价值?那就给!

篇11: 读《生命的价值》有感

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在温州写的,他看到房东家的姑爷开的银匠店里的花了七毛钱买了一个女孩子,引起他很大的震撼。

生命本是无价,就如同朱自清先生在开头所写的。但是,在当时的年代这种做法似乎是习以为常了的。

从“我想将来许还有公开的人市场呢!”表现出朱自清先生对人们这种做法的强烈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

第二段中朱自清先生写了三百钱、五百钱买一个孩子,在灾荒时不算难事,可是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之低的价格,来购买一条生命的自由。确实,将一条生命的自由和七毛钱各放在天秤的盘里,就如九头牛与一根牛毛一样,两个盘的重量实在是没有可比性。

读到这里,我为自己存在与这个时代所感到幸运。虽然现在学习压力很大,但比起那时,在那钱世界里,没有自由的权利,未来只能任人宰割,更让我觉得害怕、恐惧。

原来这个小女孩的父母去世了,交给了她的哥嫂,接过她的哥嫂把她卖给了银匠的伙计,而那伙计当时只有七毛,她的哥哥也就同意了。文章中写到当时温州不是穷苦的地方,也没有碰着大荒年,而这哥哥却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亲妹妹用七毛钱就给卖了出去。如果说是等钱用,那么谁也不会相信,七毛钱的话能是的了什么样的急事!

我很为这个小女孩感到悲愤。七毛钱竟抵不上她全部的生命――她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毛钱吗?

篇12: 读《生命的价值》有感

社会中有这样一群人,人数很少,但却是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引领着人类穿越恒古的洪走向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

这是一个不身上同凡响的群体,这是一出类拔萃的社会精英。他们是之当无愧的,令世人景仰的名人。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人类的智慧,勤奋,勇敢。顽强等各种优良品质。他们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漫漫历史长河光耀千秋。

名人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这丰富情感的人。他们同样有过多彩而快乐的童年,同样经历过痛苦和挫折的考验。所不同的是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向成功的目标奋进。我们中国正因为有这么多用智慧报效祖国的人,才开辟了一片神舟大地。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你,我都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名人也是人,而不是神仙。可他们创造一个有一个奇迹。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1,要学会持之一恒。

2,要努力。

3,利用自己的特长,加以利用。

……

篇13:生命的价值-读《爱的教育之毅力》有感

生命的价值-读《爱的教育之毅力》有感

生命的价值――读《爱的教育之毅力》有感正文: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或许有人会说是成为身价百万的富翁;或许还有人会说是当一名身兼要职的大官。而当我读了《爱的教育――毅力》这篇文章后,我觉得生命价值的体现就在于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也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斯塔尔迪――一个对算数一窍不通、作文净是语法错误、连自己的父亲都说笨的孩子,却在期末取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这其中的努力、艰难恐怕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不论白天黑夜,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甚至在往返学校的路上他都抓紧时间拼命用功,以顽强的毅力,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都刮目相看。

人们往往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越干越有劲,而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沮丧、悲观,丧失前进的勇气。但是斯塔尔迪不管困难重重,也要挺身而出,这需要怎样始终不渝的意志啊!这使我想到了我国的一名弱智指挥――舟舟,他虽然是一名弱智儿童,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弱智而向命运低头。靠着对音乐的感觉,靠着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了残疾人艺术团一名著名的指挥家。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这条崎岖的小路上一碰到绊脚石,往往就没有勇气踢开,而且时常会一筹莫展。我有时也会陷入这种境地,觉得束手无策。

记得一次数学测试,我只得了八十几分,没有考出水平。看到别的同学因考得好而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背地里为自己叹息,甚至偷偷地流泪伤心,失去了前进的信心。想想斯塔尔迪,再对照自己,我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啊!

生活中也好,学习中也好,不可能总是平坦的大道,有时肯定会遇到悬崖峭壁,但只要以斯塔尔迪为榜样,时时刻刻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振作奋起,攀登科学的高峰!

篇14:读《我们为什么选择“学习共同体”》有感

戴晓珍

学习共同体在我校已实行了两个月多月,它是一场课堂文化生态的变革。因为是一场变革,它注定是艰难、漫长的,佐藤学说,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读了上周推荐文章《我们为什么选择“学习共同体”》,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师生间、生生间要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

学习共同体,首先要求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勉励的学习氛围。

“走进课堂做研究”方面,显然佐藤学教授高出一筹。高在什么地方,他把理论植根于课堂,把研究做到课堂。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听课的老师要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近距离地感受每个学生细微的言行、表情。研讨课、观摩课的重心就要从对老师、对课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关注。

上课的老师有没有接收到学生发出的“信号”,有没有处理应对也是观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当遇到学生上课时窃窃私语说悄悄话,教师所要做的不是打断遏制,因为也许学生是有困惑,而他却不敢提出来,如果老师应对处理不好,那师生关系会越发疏离。当课上发生突发状况,是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教师要采取灵活、耐心的态度去应对。当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应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

二、听比说更重要。

学习共同体为什么强调静悄悄的课堂?因为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听。以往热闹的课堂上,总是会有几个学生还没等发言困难的同学说完,他就“我来,我来!”“我有补充!”地打断了同学的发言;也常会碰到在我刚问出一个问题时,就会有一两个学生立马举手,还念叨着“我知道了!”,他们打断的是大多数同学静静的思考。在没有倾听习惯的教室里,表现出来的是对他人的漠不关心,那相互学习的.关系就不可能产生了。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翻转了教和学,学是教学的中心,互相倾听是学习的基础。佐藤学说,倾听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首先要建立倾听关系,培养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自身要示范倾听,要自始自终地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有声和无声的语言。教师天天在课堂里倾听学生,示范给学生看,学生自然能学会倾听。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老师、课堂都不一样了,学生学会了交流、倾听;老师在背后默默支持学生学习;课堂成了学生分享交流的舞台。

学习共同体改变了我们的课堂生态,是一场“学教翻转”的教学变革。当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相信真实学习会自然发生。我们作为学习共同体的践行者,一路上一定要互帮互助,且行且思。

篇15:生命的价值-读《爱的教育之毅力》有感作文

生命的价值-读《爱的教育之毅力》有感作文

生命的价值――读《爱的教育之毅力》有感

浙省慈溪市 逍林镇中心小学六(3)班 罗佳琪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或许有人会说是成为身价百万的富翁;或许还有人会说是当一名身兼要职的大官。而当我读了《爱的教育――毅力》这篇文章后,我觉得生命价值的体现就在于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也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斯塔尔迪――一个对算数一窍不通、作文净是语法错误、连自己的父亲都说笨的孩子,却在期末取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这其中的努力、艰难恐怕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不论白天黑夜,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甚至在往返学校的`路上他都抓紧时间拼命用功,以顽强的毅力,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都刮目相看。

人们往往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越干越有劲,而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沮丧、悲观,丧失前进的勇气。但是斯塔尔迪不管困难重重,也要挺身而出,这需要怎样始终不渝的意志啊!这使我想到了我国的一名弱智指挥――舟舟,他虽然是一名弱智儿童,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弱智而向命运低头。靠着对音乐的感觉,靠着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了残疾人艺术团一名著名的指挥家。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这条崎岖的小路上一碰到绊脚石,往往就没有勇气踢开,而且时常会一筹莫展。我有时也会陷入这种境地,觉得束手无策。

记得一次数学测试,我只得了八十几分,没有考出水平。看到别的同学因考得好而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背地里为自己叹息,甚至偷偷地流泪伤心,失去了前进的信心。想想斯塔尔迪,再对照自己,我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啊!

生活中也好,学习中也好,不可能总是平坦的大道,有时肯定会遇到悬崖峭壁,但只要以斯塔尔迪为榜样,时时刻刻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振作奋起,攀登科学的高峰!

指导教师:高雪丹

篇16: 读教育书籍有感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个世界上,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这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是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

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篇17:读《守望教育》有感

读《守望教育》有感1500字

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   高瑜清

每当读一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谈,拓展了思维,提供了方法,指点了迷津,在共鸣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在读了《守望教育》这本书后,有几分的激动,也有一些共鸣。因为自己的一些谜团在读完了这本书后也日渐明朗。读了这本书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反思。

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训练”还是“教育”.

应试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往往会将孩子置于“教育”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训练”.并不注重的是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上,训练的成分还是比较多。文本只是一个载体,上面承载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创新,文化的传递,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文本,走出文本,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与素质。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要把知识点的训练作为我们教学的归宿。

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德育途中的一把钥匙。

本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故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去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说教远远不如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也许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者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能一个故事孩子听一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去做,而并不需要我们去耳提面命。更要的是孩子们都愿意听故事,并且听故事对孩子们好处多多。比如说我给孩子讲的一些故事,一遇到类似的问题,好多孩子会一起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这就说明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孩子的心中。

三、学生形成“悦读”的习惯,真正会读书。

《守望教育》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见证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怎样让“阅读”变成“悦读”,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悦读是怎样形成的》。方法是做好事情的捷径,这里面有一套比较好的阅读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四、还给孩子童真童趣。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那时侯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象都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几个铜钱,几根鸡毛和一小段麦管用线一扎便扎成了一个鸡毛毽子;一个瓦片,地上画几个方格子,就是我们玩的瓦房子;天黑了,村子里的草垛,各种杆秸多成了我们躲猫猫的快乐场所……

可回首今天的教育,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可谓天壤之别,学生知识训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学生的生存状态却不容乐观,在阳光体育课上,如果我们能够增加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是更快乐。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要抱有这样一个胸怀,不是教好某些优秀的学生,教好一个班的学生,教好几届学生,而是从“人”这个概念出发,用真心换真心,勇做学生成长路上的“三者”,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孩子具备顽强的生存能力,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就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开始自己的教育工作吧。

篇18: 读《教育常识》有感

20xx年春的一个周末,我打电话给屯溪路小学的张玉彪老师,他是我在屯小时指导我教学的的导师,非常感激张老师。张老师告诉我华东师大的著名教授李政涛周末来屯小做演讲。我高兴极了,早早去了会场,听了李教授的报告后我意犹未尽,满心的期待还能多聆听一些教学的指导,会后李教授赠予学校《教育常识》一书,张老师送给我阅读,叮嘱我好好读一读。当我翻来目录,读了序言,立刻有了很想读下去的欲望。

怀着反思教育常识的迫切心理,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就像作者说的:“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全书七个部分七个主题,依次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七个专题。

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其内容也是把高深的理论化为实践的细节,是一本高效课堂的实践手册,更多的是操作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的。

“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而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教育常识》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给也我留下深刻印象: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的本质如此,管理的本质亦如此。管理有的时候需要规范,有的时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发挥人的潜质的事业,人的潜质到底如何连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唤醒将是不可估量的力。

《教育常识》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指导书,是年轻教师修练基本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用书,如果说“一位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提高,找到可行的策略,或者一位教师要实现从一般转变为优秀教师的蜕变”,《教育常识》最适合不过了,只要有心,“总能从作者的视角和思想中捕捉到与自己教育教学现状和观念聚焦的部分”,从而激起新的认识、思考、灵感或者发现。让我们去进一步印证那些自己理解了的教育常识,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于教育理念。

读了这本书,深切感受到李教授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质,从深层挖掘分析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对阐述的每一点都有深刻的体会。

于是我试着“让我们的数学课慢下来”。给孩子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把说的机会让给孩子们,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久而久之孩子们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增强了对数学课的极大的乐趣。可见,课堂需要停顿的地方很多,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停顿和等待。

对我们而言,教育常识的获得,不仅需要发现和学习,更需要应用和创生,唯有如此,教育常识才会扎根于内心之中,变成自我存在的根基。

篇19: 读《教育常识》有感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感触良多!

作者在序中这样说:“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阅读中我始终在反思自己近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遭遇的怕与爱,品悟作者哲思的同时不断自我省思。

全书七个部分七个主题,依次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七个专题。该书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每章分为数节,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作者或从一个日常用语的释义开始,或从一个日常故事的讲述入手,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他要描绘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个隐者,需要思考的依旧是我们,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注释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释我们的生活。该书所讨论的,多是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因为散文化的语言,使它在严肃中透着轻灵。

仔细观察该书,可以发现它的编排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依照这种逻辑,作者从人性的高度谈起,把教育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放到教育过程中去一一考量,最终认定教育的理想是“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如果把作者的哲学假设,即关于“人性常识”的探讨,归纳为几句简单的话,那就是: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人,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有着自己生长节律的人,是一个尚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来用一生去自我完成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也是一个人,是一个要在师生共同的成长中追寻自己幸福的人。

当然,如果想在这本书中找到教育常识的标准答案,那么你会失望。因为该书讨论的常识是作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恰如“序言”中所表达的:“说到底,本书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我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可能只是其中极少且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有些是他人眼中的?谬论?。我要努力做到讲出我思考过、体验过因而确信过的教育常识,是在和已有常识的对话中?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确,这样的“常识”里带有浓厚的个人气息,但正是这种经过个人经历、体悟、思考、提炼、验证的常识,才显得真实,才富有人情味。并且作者的指向也不在于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在复杂的教育生活中也不可能提供这样的答案,作者所能做的只能是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

如果你想在这本书中找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那么你也会失望。该书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也许这是个缺陷,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因为现在的人类还没有认清自己,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这样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提出一劳永逸的方案。该书提供的'是能够激发教育智慧的智慧,在这种智慧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做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在教育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在路上”,在不断思索的路上,在不断探索的路上。我认为,该书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是,引起我们对教育常识的思索,从而让这样的思索引领我们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

该书用轻松的方式阐述严肃的话题,它是一本引发我们对教育常识乃至生活常识反思的书,是一本立意深远却可以轻松读懂的书,是一本读起来“有情、有趣、有味”的书。在我看来,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是能够用平实、清晰的语言去表达深刻的涵义,最重要的是能够唤醒我们的思考。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教育研究者,如果你想加深对教育常识的理解,如果你想唤醒自己对教育常识的思考,那么不妨来读读这本《教育常识》吧。

读《新时代的教师》有感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教师读教学用书有感及学习心得

《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精选读红岩有感700字

读《社戏》有感

教师手记:读《犹太人家庭教育》有感

《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蒲公英》教案及反思

《桥》优秀说课稿

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
《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共19篇)】相关文章:

读《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有感2023-11-06

桥的说课稿2023-05-02

读塑造孩子阳光心态有感的六年级作文2023-02-16

爱的教育有感1000字作文2023-06-12

老人与海教学方案2023-09-07

读爱的教育有感500字精选作文2022-11-23

读叙事教育学有感2023-04-27

读《进行学生评价》有感2023-10-29

老师,您好(苏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2022-05-05

苏教版老师您好说课稿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