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追悼会讲话稿(精选15篇)由网友“海上森林一只猫”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恩师追悼会讲话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恩师追悼会讲话稿
恩师追悼会讲话稿
各位领导、各位道长、各位嘉宾、各位同门:
我的恩师沈xx道长仙逝的噩耗,使我内心感到无比沉痛!刚才又听了关于他“修道、习武、抗日、革命、行医”的生平业绩介绍,内心更加感到难过和痛惜,我们为有他这样的好师尊而感到骄傲自豪!他是我们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着名武术家、道学、道医研究家,中国道家返还功第一人,龙门派第十八代传人,享誉国内外的武、医奇人。在20多年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到,沈道长不止是教我们武功的恩师,也是教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
德艺双馨风范永存——在恩师沈xx道长追悼会上的讲话
第一、他无比痛恨侵略者,每到一处讲学他都常常现身说法,痛诉日本帝国主义杀害他全家和在中国各地烧杀抢掠的罪行。介绍他怎样投身革命为党的地下工作出生入死的经历,教育弟子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新社会。他弘道、传武的宗旨十分明确,就是弘扬正气,强国强民,期盼祖国长治久安,强盛不衰。
第二、他悬壶济世,每到一处都热心为他人诊病、治病而不收分文。沈道长内功修为极高,他能通过患者口中吹出的气息在自己手掌上的反应,准确判断对方所患的疾病,及时进行或针灸或按摩或开药的治疗,有时候还无偿送药。12月份他最后一次来北京参加首届中国企业家养生年会暨第五次道友年会时,会下常有很多人请他诊病。那时他已经90多岁了,按说不应该再耗损元气了,但他却毫无顾忌,心里只想着他人。他说我们练功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要努力为祖国奉献,为他人造福。
第三、为了传承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武 术和道家文化,他80多年如一日,坚持闻鸡起舞,练功不辍。1994年初,在xx召开的'中国首届道家气功学术研讨会期间,我第一次较长时间和他朝夕相处,我发现在众多与会的道家气功研习者中,年龄最高,但每天起得最早,练功最刻苦。 20他91岁的时候到北京开会,散会后在我家住了一周,他白天给我的家人和弟子们讲课、教功,晚上睡得很晚,但每天早晨3点多钟就把我们全家叫起来练功,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在11层高的楼房上,他还让打开窗户,他自己不戴帽子,只穿一个短裤,一个背心,带着我们全家朝着东南方向迎风而坐。时间不长我们就都受不了了,纷纷穿上棉衣,我们怕他感冒也给他披上了棉衣,但他执意不肯。收功后他说,过去的道人们修炼多是在山洞里,耐不住风、寒、暑、湿、饥、渴是练不成功的。现在条件好了,但练功的要求不能降低,否则怎么能称得上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呢!恩师特别强调传承传统武术和武术文化,必须从实修实做上下功夫,不能只靠说,只靠看书。他1994年在中国首届道家气功学术研讨会期间曾给我写了一首诗“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向书中求道法,笔尖蘸尽洞庭湖。”恩师数十年如一日,国内外奔走不停,传道、教武,弘扬国粹,但自己从不懈怠,我曾四次和他较长时间朝夕相处,深深感到功高莫测源于自强不息的真理。
第四、恩师所传承的古老有序的纯功绝技,应该纳入国家级乃至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推上最高的保护平台。
比如恩师没有广泛传播的绝世仅存的太和拳(500多个式子),比如他的延缓衰老效果极好的返还功,他的极柔软又能极坚刚的内功,他的信息诊病功,他的吸阴功,他的闭息功,他的排气功,他的多种高难优美桩法等等,恩师学富五车,通晓儒、释、道、武、医各家经典,诗词、歌赋、书法、针灸、按摩、中医、西医外科手术,无一不精。他一身是宝,他是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仙逝是我国武术界、气功界、道学、道医界的一大损失!
篇2:老师追悼会讲话稿
今天,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了魏xx老师的骨灰安放仪式,以及魏xx老师追思会。我代表学校,代表校友会向魏老师表示沉痛哀悼,向魏老师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魏xx老师生于191年2月,xx县人。1至190年她先后在xx市第一实验小学、女师附中、xx省立女中读书。191年考入复旦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上海电力设计分院担任俄语翻译。1960年底赴京参加全国俄语翻译学习,学习结束后的1961年分配到上海交大,再由交大调到交大附中担任俄语教师。1969年起改教英语,为高级教师。1987年9月退休。
魏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热爱教育事业,治学严谨,认真,虚心,好学不倦,工作细致,踏实,责任感强,她热爱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称她是“老师妈妈”,“老师朋友”,“老师知音”。
魏老师感人的事太多太多。1,我校从延长路迁到高境庙,当时从市区到高境庙还有小火车,她家住在乌鲁木齐南路。一次,误了小火车的班次,她毅然乘上了昂贵的出租车赶到学校。那时出租车少,车费很贵,但魏老师为了学校工作还是这样做了。她爱生如子,我看过老三届在0周年校庆时出版的“此地真高镜—记我们的老师”一书。其中有66届1班朱xx写的“往事并不如烟——记魏xx老师”一,让人感动流泪。朱xx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他到外地农村插队。一天晚上他到魏老师家去求助,魏老师与丈夫老罗商量后,给了他20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师生情谊,老师的大爱让学生永生难忘。
她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差生”,不歧视,不当众侮辱他们,总是既严格,又耐心关心,还与他们结成“忘年交”。如7届4班有一位同学,调皮捣蛋,不爱学习,更喜欢打架,魏老师总是耐心帮助。最后这位同学入了团,还参了军。80届有一位女生表现较差,魏老师也是与她促膝谈心多次,最后她讲了自己在初中时的偷窃行为,魏老师鼓励她,这位同学之后进步了,入了团,考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
魏老师以校为家,很少顾及家庭。自己又体弱多病,还开过大刀。即使在自己心爱的女儿因车祸不幸逝世后,她强忍悲痛,处理了女儿后事后就到学校上班。
她先后担任过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以身作则,与同学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这个班级在学习、纪律、劳动、卫生、学工学农、军训列队、广播操评比、学雷锋活动、歌咏比赛、娱演出、运动会、黑板报评比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获得年级和校的先进班级称号、其中个班级还获区先进团支部称号。
她对教学工作十分认真,一丝不苟,她能胜任俄语、英语的教学。通过堂、谈心、家访等让学生懂得学好外语是报效祖国,开展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的道理。她从听、说、写着手、激发学生学外语的兴趣。她开展的“学说话”活动,由学生轮流用外语讲述有关天气、班级、同学、个人、学习、家庭等问题。力求用已学过的`词汇、句型说话。她还让学生在堂上用外语排练《东郭先生》,《项链》,《瞎子摸象》、《皇帝的新衣》等剧目。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活泼地学好外语。
她多次被评为学校的学习先进、五好职工、校积极分子、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还被评为交大“三八”红旗手。
198年,她参加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民进活动的积极分子。
1984年,她光荣地当选为宝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提建议、交提案、关心民生问题,如她提出要重视宝中专生的培养,县内学校要加强与大学的联系,在高镜庙开设副食品商店、要拓宽高境庙地区的道路等,得到县人大重视,许多已按魏老师的提案做了改进。
魏老师在交大附中工作了26年,退休后继续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关心着她任教过的学生,关心着她熟悉的同事,她常从德国打长途电话给大家,嘘寒问暖,关心大家的身体、工作、学习、生活,关心学校的发展。我也曾多次接到过她从德国打的电话,感到十分亲切。
今天,魏xx老师已离我们而去,但她的音容笑貌,对人谦逊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篇3:同学追悼会讲话稿
同学追悼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属、朋友们:
12月14日子夜,我们的好同学,好朋友李小传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此时,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追悼他升空的灵魂。首先,我代表xx师范79级数化班的全体同学,向我们的好同学说一声:小传,天堂没有病痛,你一路走好!向小传的亲人们说一声:小传走了,但他依然活着,活在永恒的时光里,希望你们,放下悲伤,节哀顺变!向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莅临追悼大会,来送小传同学的最后一程!
我和小传是同学,是好友,也是共事多年的好同事,熟悉他工作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此时,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不知从何说起。他在走之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周都去看他。看到他憔悴的面容、疲惫的眼神和日渐嶙峋的骨架,心里不是滋味。想想他这一生,一朵火焰在心中摇曳,他静静平躺着的病体,总让我想起,既令人崇敬又叫人悲悯的两个字来—蜡烛!
他是一支蜡烛,一支纯粹的蜡烛,一支高尚的蜡烛,一支给灵魂以重量的蜡烛。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把所有的光和热都传递给了莘莘学子。巍巍的复兴山可以作证,悠悠古家河可以作证,他教过的.学子和共过事的同事们都可以作证……是的,他是一支让人想起来,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的蜡烛。
做为好友,我更深知,他是一支简单的蜡烛,是一支简单到一生只是蜡烛的蜡烛。他拼命地燃烧自己,在全身心投入份内的备课、上课、改作和管理工作外,仿佛有讲不完的题,管不完的事,做不完的辅导,几乎每一个可以插针的缝隙,都有他的身影。记得有一个夜晚,他辅导学生后拖着疲惫的身子从我的身边走过,我劝他说:悠着点,身体是自己的。他第一次跟我急,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知识不教给学生,难道要带到坟墓里去吗。今天,言犹在耳,直叫人汗颜。他是一支让我看到就心生悲悯而泛起淡淡忧伤的蜡烛。而他总是,乐此不疲。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们,亲友们!这就是我相知相识的李小传,一个最配得上蜡烛称号的人。最后,请允许我将《蜡烛的自述》这一首诗,赠送给他吧—我们的好同学,一个以蜡烛的姿势走过一生的人,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夜来了……
一张硕大的黑纱巾
轻飘飘地散落
蒙住了你
蒙住了我
蒙住了一切
你的心
在夜一样的视网膜上
如幽蓝夜空的星星
闪闪烁烁—
希望有一盏灯
能撑起一片夜色
我心中匿笑
夜来了—
我有了站立的机会
我有了燃烧的机会
我有了灿烂的毁灭
我有了真正的
生……
我有红色的火焰
你只须将我点燃
我会将夜色燃烧
将自己燃烧—
在火舌微晃的节奏里
悠闲地消融……
哦!我为黑暗而生
为光明而死
享受我吧—
我奉献我的光明
燃尽自己的躯体
你增加灵魂的
重量……
小传,安息吧!天堂那么多的灵魂,你不会寂寞……
篇4:追悼会来宾讲话稿
尊敬的各级位领导、各位企业老板、各位亲朋好友:
噩耗传邻里,戚友共悲哀。今天是自安村浅塘组李德明老人去世的追悼大会,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情,前来参加李老的追悼大会,首先、让我代表地方老百姓,对李德明老人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对其家属、亲属表示亲切的问候。
让我们一起追思前人的伟绩,勉励后人发扬,李老八旬人生经沧桑,幸福生活感谢党,业绩辉煌德望高,典范耕耘后人强,他老很欣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确比一代强,前人的典范渲染了后人的努力,他老的儿孙晚辈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是群英拔萃,栋梁之才,为振兴地方经济,创办机械行业,成为地方龙头企业,企业蒸蒸日上,造福于民,解决上千的闲置就业人员,拯救了多少特困的家庭,使他们由一个农民转为工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纽带。为缩小城乡差别,协调城乡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农村逐步转为城镇,像一条火红的巨龙,载着时代的发展,带领地方百姓奔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时时可看到喜悦的气象,处处可闻感恩的心声,这卓越的成就,都离不开李老的生前教育。为地方的兴旺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您是一位有功之臣,在这里我代表地方百姓,深深的感谢您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
儿孙晚辈的富丽堂皇,您充满喜悦,正当绕膝承欢沉浸在幸福而又温馨的家庭中,天理不随人意,夕阳随好黄昏近,生离死别终有时。 李老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那种为人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将永远值得我们怀念,追惜抚今将激励我们开拓进取,建设和-谐社会,营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同时也希望其家属、亲属化悲痛为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出谋划策,多做贡献,以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最后祝李德明老人含笑九泉安息吧!
篇5: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尊敬的朱老夫人、子女亲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深切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衢州社会各界敬仰的老前辈——衢州一中原校长、离休干部朱子善同志。朱子善同志不幸因病医治无效,于20**年9月7日上午10时55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1岁。
朱子善同志,浙江萧山人,1929年2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61年后历任龙游中学、航埠中学、姜家山中学、衢州一中教师,衢县县志编辑室主编,衢县教研室主任;1981—1988年任衢州一中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后任衢州一中名誉校长,衢州市志主编,先后兼任衢州市(县级)政协副主席,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90年离休。离休来,朱子善同志始终离休不离岗,情系教育,为衢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毕生心力。
学术无愧人师,德行堪为世范。朱子善同志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开始,就对教育事业怀有挚爱,后历经坎坷,但始终矢志不渝,潜心钻研教育理论,认真践行教育理想,教育造诣深厚。担任衢州一中校长后,他身先垂范,身体力行,尤为重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推行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举措。他深入教学前沿,在教授高中政治课的同时,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走进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评课多达四、五十节;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在全市率先成立学校教科室,创办浙西第一本校刊《积步集》,开展教改活动,使教学为基础科研为指导,以科研反思教学提升教学的观念逐步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人生的晚年,他致力于陶行知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整理和宣传工作,年届八旬,依然笔耕不辍:先后出版《陶行知德育思想新编》、《廿载陶研纪事》两部理论专著,并发表有《毋忘求真——关于陶行知生平事迹的几点辨析》、《再说毋忘求真——陶研资料中有待澄清的一些问题》、《三说毋忘求真——谈某些陶研著作的引文问题》等多篇学术论文,参编《陶行知词典》。多采用古朴的考据之法,继承了陶行知先生求真务实的治学风范,纠正澄清了之前陶行知研究中的诸多讹误、粗疏之处,辨析清楚陶行知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一手创办和推动了衢州市陶行知研究会、衢州一中“小小陶子班”、“行知班”。为推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浙西大地广为流传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开创之功。朱校长不仅是衢州一中的校长,也是全市学校的校长,是校长的楷模;朱老师不仅是学校学生的老师,也是社会各界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好老师。朱子善同志还热切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即使在退休之后也一如既往。他经常在衢州一中、菁才中学开设讲座,给青年教师传授经验。他经常参加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每次进课堂前他都要跑图书馆、资料室,精心准备,他是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汲古通今,记一方之史光耀千古;继往开来,修盛世之志青史留名。1988朱子善同志卸任衢州一中校长后,担任衢州市地方志主编。在朱子善同志的主持下,前后历时4年时间,四改纲目,三易其稿,广泛搜罗、多方求证,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史料,终于写成了一部206万字的衢州市志。该志是新中国建立后衢州市的第一部志书,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地保存了衢州1989年前的历史资料,在衢州市志的修撰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历史作用。《衢州市志》被评为浙江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这充分体现出朱子善同志的治史功力。该志还创设《国土整治》篇,此举曾得到许多志界同仁的赞许,对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的重视体现出朱子善同志的真知灼见。
为人处世持坚守白,传道授业格物致知——这就是朱子善同志一生生活和工作的生动写照。他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不仅关心教育,关心学校,也关心着国家,关心着衢州,关心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他的学识,他的境界,他的为人,他的风范,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重,赢得了同事朋友的敬重,赢得了衢州市教育界的敬重,更赢得了全社会的敬重。去年,衢州市教育学会、衢州市陶研会专门为朱子善同志举办了庆贺《廿载陶研纪事》出版暨80华诞座谈会,一中语文组也召开了朱子善同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祝寿茶话会。去年10月,我市召开老干部“双争”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朱子善同志被评为“可敬离休干部”。
朱子驾鹤流芳一代德永在,善者归仙勋记千秋文长存。朱子善同志倾其一生都在教育事业上奋斗、奉献。他生前所发起组织和参与过的活动,都为衢州一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衢州教育目前在浙江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创设了良性的环境,为衢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下铺垫。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无论是作为教师、作为校长,抑或是作为志书专家,他的一生都是火热的一生,光彩照人的一生,有益于人民的一生。朱子善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辞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他的儿女们也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但我们相信,逝去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是一种不朽的精神。那就是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事业的敬业精神;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索精神;“与人为善,以德为首”的待人、助人、做人精神。他既是授业的经师,又是处世的人师。他是衢州一中的骄傲,衢州教育的骄傲。他是一座不朽的师魂丰碑,他的优秀品德和高贵的情操、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他珍贵的教育思想和学术著作将代代相传,永远泽披后人!
朱子善同志千古!
篇6: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高山低头,流水不语,苍梧含悲,亲朋飞泪。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江口中学的老教师、老校长唐光启同志。
20**年8月31日 时 分,唐光启同志因病不幸在贵阳与世长辞,享年68岁。
此时此刻,悲痛和怀念开始进驻我们的心头。唐光启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1941年农历11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蓬(péng)溪县。1954年9月—1960年6月在四川省蓬(péng)溪县一中就读,1960年9月—1964年7月就读于贵州大学数学系。1964年8月分配至贵州省江口中学任教。1985年3月—1987年6月,先后成为中国数学教育学会、铜仁地区计算机学会和江口县教育学会会员,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3月—1993年4月担任江口中学副校长,1993年5月—4月任江口中学教育督导员,同年7月退休。
唐光启同志的一生,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唐老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他始终热爱教育事业,正确传授知识技能,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30多年来,他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桃李满天下,师者风范有口皆碑,接受过他谆谆教诲的学子,感受到的是他一片殷殷春晖的慈父之心和循循善诱的良师风采。唐老在担任江口中学副校长和教育督导员期间,他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团结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参与、领导、监督江口中学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江口中学的发展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唐光启同志的一生,是忠厚诚实,与人为善的一生。唐老为人厚道、善良、正直。他襟怀坦荡,知书达理;谦和恭让,平易近人;生活简朴,艰苦朴素;他治家严谨,育儿有方,膝下儿女,个个学有所长,事业有成。
人生自古谁无逝,留取精神照后人。唐光启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犹在,人格魅力宛存,崇高品质励人。
斯人已去,长歌当哭。安息吧,唐光启同志!
篇7: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离休干部旷希远同志。 旷希远同志因患脑血栓医治无效,于公元20**年1月11日(农历20**年12月18日1点18分)子时在家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旷希远同志193 6年12月生于湖南省衡山县马迹乡石牌村,汉族,1956年3月於衡山县应征入伍。1956年3月至1963年8月在空军漳州场站警卫连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1958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因工作积极在部队荣获了三等功一次。1963年9月在空军政治干校七队读书(任学员)。1964年5月在空军基地警卫连担任排长。1964年7月在空军漳州基地司令部警卫连担任副指导员,1965年12月在空军漳州基地司令部警卫连担任指导员,1966至1973年12月年在空军晋江场站生产队担任指导员,1974年1月至1988年6月转业在衡山县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先后担任了副经理、支部书记。1988年7月至3月调衡山县建筑管理站担任站长(副主任科员),3月离休。
旷希远同志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少年时代的旷希远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饱经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和考验,旷希远同志在家排行第二,193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他的童年是在食不饱肚、衣不防寒和受尽财主、富农的欺负和欺辱中度过的,八岁才上学读书,读书才一年半就因家庭贫寒、。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他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不忘党性,不忘本,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旷希远同志倾其心血,无怨无悔。近几年以来旷希远同志不幸患上了一些老年病,长期与病魔进行斗争。常年服药治疗,使他长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但生性坚强耿直的旷希远同志,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过分的要求,从不为组织上添任何麻烦。
旷希远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无论是在那个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旷希远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他担任施工管理站站长期间,他所管的站内各项事务有条有理,清清白白。他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
旷希远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旷希远同志一生养育3个子女,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其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旷希远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党员、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以慰旷希远同志在天之灵。
旷希远同志精神长存! 旷希远同志安息吧!
篇8:恩师
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伴着一串扎扎实实的大脚印……那是您在用辛勤的汗水,把满园桃李浇灌;用纯净的爱心,编织五彩的花环。老师,我是舟,您是海,没有您的载托,我怎能远航?老师,我是泉,您是山,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老师,我是踏着您厚实的灵魂来完善自我。
初一:王睿
篇9:恩师
血脉相连的恩师,温婉而厚重,幸福而悠长。――题记
人的一生如若与良师益友相伴,那么再坎坷的路可变为坦途。我就很幸运遇到了她――我的班主任王婧老师。我敬吾师,正如吴玉章曾言:“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您正如那春蚕一般,奉献与付出便是您人生的名片。
“无私”美如画,您对事业的热爱,对教育的忠诚和对我们的关怀,都是值得我要去学习的品质。您就是那本最经典的教科书,影响着我,让我砥砺前行。不厌其烦的教诲和数不胜数的故事。每每回想,都如一篇流光溢彩的“画卷”。您忙碌的身影便是这百米长卷的主线。让1424班学风端正,学生品行素朴,团结互助开创新篇章!
有人曾问我:“何为良师?”
我便这样回答他:“所谓良师,好比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似乎一阵春雨拂面,让你干涩的日子变得温润;更像一轮骄阳,驱赶你当下阴郁的日子,让其变得更加明朗。”也许青春是两面镜子,一面是成熟,一面是幼稚。您的宽容,让我在叛逆期中看到希望,耐心劝说为我指引方向。不知勤学刻苦的我,学习自由散漫,在您严格的督促下,我端正了态度。您的教诲如诗歌般的美丽,严肃中略带活泼;如春雨,让勤奋,正义在我心中萌芽;如骄阳,在我玩皮时,照我一生明媚,点点师恩,片片师情,关怀与督促无微不至,叫我怎能不尊敬您?
我跟随在您身后,领略了屈子《离骚》中的哀叹,访问了《论语》中的智慧,踏遍了《唐诗宋词》的踪迹………于是我渐渐读懂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李清照的婉约,苏东坡的豪放……日常课程是枯燥无味的,您却偏能将无味的知识教出乐趣来。语文课堂是充实、快乐的,您将“德育”和“知识”融汇和贯通,在一个个小故事中,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您让我学会了以圣哲为师,以“自我”为友。是您让我明白了:“每日三省吾身”,才能在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并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在而目不瞬”的静心……
当春去冬来,花开花谢,岁月悄然离开,而在我的心中,唯有您的教诲和那传授的知识,依旧芳香四溢。感谢您给予我的这一切,谆谆教导依旧回想在耳畔,它是那茉莉花的清香扑鼻,它是那寒冬腊梅暗香十里,它是那春风拂绿广袤大地。
时光飞逝,那份美好与感动却不会消失,它们更像是一块圆润光泽的琥珀,在今后的日子里,它却穿越了时空,美好依旧――这便是我的恩师,正如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像一颗树摇动了,就像一朵云触动另一朵云,就像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大声对您说:“我的班主任,您就是推动我的那片云,摇动我的那棵树,唤醒我灵魂的那个人。”虽然您不是我的亲生父母,但是确实胜似父母,我有幸与您相识,仿若共舟,前程似锦,更是美得一塌糊涂。
在我眼眸深处,在我脑海深处,在我心灵深处,您的恩情永远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篇10:恩师
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老师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我要感谢我的恩师。
我的恩师有时慈祥,有时又很严厉,不管是哪一样,都包含了她对我们殷切的教育和爱护。
记得有一次考试,我很快做完试卷题目,当时我想一定能拿到优分。所以我没有检查便坐在座位上想了其他的事情。“做完试卷要回过头检查”,您在讲台上说着,可我却没当回事,只是随意地检查,便又分神想着其他东西了。到发卷的时候,发现只得了七十几分,真是后悔!我觉得挺沮丧的。这时您走了过来,鼓励我说:“这次考得大意了,不过不要紧,下次要努力,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只要用心,就会取得好成绩的”。您的话就像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扉,正因为有了您的循循教导,我才会不断进步。
还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闹哄哄的,您“教训”了我们。上语文课时,不知是谁突然发出了“吱吱”的声音,您断定是有同学在故意捣乱。您用眼睛扫视了全班,然后露出了严厉的神情,您大声质问:“谁干的”?终于纸还是包不住火,搞恶作剧的同学终于承认了错误,您让他到讲台来检讨……。从那以后,同学们都很认真地上课了,再没有搞小动作。我们的学习成绩也渐渐地提高了,这些都是您的功劳,您的严厉让我们取得了进步。
您不仅有慈祥的一面,还不缺严厉。是您,让我们从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今天能够领悟到的许多人生道理,学到了许多知识,都包含了您的辛勤付出。我的恩师,感谢您!
在成长的道路上,陪伴我的,除了我们亲爱的家人外,还有我们尊敬的老师,他们都慈祥能干,是我们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记得有一次,我早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就到学校上学了。那天刚好轮到我值日。我八点钟扫完地回到教室,一直打哈欠,一点精神也没有,老师,您可能以为我昨晚没有睡好,便没有理我。
到了第二节课,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让我失落极了。我马马虎虎地把试卷做完,无精打采地把刚做完的试卷交到老师手上。
过了好几天,在一节语文课上,您把刚改完的试卷抱在怀里,然后重重放在讲台上。您严厉的眼神使我们动都不敢动,我们屏住呼吸,望着您的一举一动。我的预感告诉我,这次考试肯定考得不好。没等我想完,您就开口说了:“这次考试最高分只有89分,你们自己反思,下面发试卷。”我的心更紧张了,好像有一只小兔在里面乱跳。我的试卷终于发下来了,只见一个“鲜红”的80分写在了试卷上。这个分数怎么对得起关心我的父母和老师呢?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一样,早已“飞”出教室。只有我还在教室里发呆。老师您悄悄地走了过来,坐在我旁边,摸了摸我的头,温柔地对我说:“琪琪,这次考得不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心和正能量。”我听了老师的话,立刻阔然开朗,接着,老师为我总结了这次考试考得不好的原因,提出下次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我把老师的话牢牢地记在心上。
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呕心沥血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您是指南针,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您的话语是我前进的动力,让我更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感谢您,我的恩师!
篇11:恩师
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若不是昨晚我的母亲没有遇到陈老师,我很难会从内心发出如此大的感触。
陈老师我的名字是陈肖芳,是一位战战兢兢的小学老师,以前曾培育过我一二年级的懵懂时期。当面我是一个十分积极,深受老师宠爱的学生,正因如此,陈老师不断地鼓励我,表扬我,使我充满了学习的信心与力量,否则我不会有出生以来连获两次全级第二这样引以为傲的成绩。直到现在,我绝不认为那是一种溺爱学生或者说是偏袒尖子生的做法,而是一种循循善诱对症下药的教育方法。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念念不忘他对我的关爱,凡是谈起老师,我都会以为豪地说起我的陈老师,说起他对我点点滴滴的好。遗憾的是,正所谓凡事必有兴旺日,势必亦有冷落时。由于身边的一切烦恼事情,上至生活大小事情,下至学习好坏兴衰,一点点地填满了生活。从此,我只好慢慢地把这份真挚的感情放在心灵的角落。直至现在,我真的好想好想对陈老师您说一句:“对不起。”
自从在四年级考上教育城后,我们没有什么机会见面了。
我记得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四年级里的一天的,我和以前两个同学一起回去了1趟学校,重新见了陈老师,见到他的第一个感觉便是:风韵丝毫未减。老师见到我们真是笑得嘴也合不拢了,把手上的工作全部都停了下来,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聊天,他十分高兴地向我们询问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心态和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心里真是暖呼呼的。最令我们感动的是,老师总是马不停蹄地为我们上茶递水,好不忙乎,直到一位老师叫他去上课了才意犹未尽地去做自己的工作。那天,我们聊了一个上午,把自己的心思都倾吐了出来令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童真时代。
这天晚上,这件事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那天晚上,我正在家里无聊的换着电视节目,没想到,妈妈突然冲了进来,满脸是兴奋的神情,高兴地对我说:“儿子,告诉你,我给你带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是什么啊,快说给我听听!”“好消息是今天晚上阿,我正准备回家,突然被一个人叫停了下来,我觉得很疑惑,她说:‘你不是伟杰的妈妈吗’‘
是啊,请问你是谁?我觉得你很眼熟,但是想不起来你是谁了。’‘我是陈肖芳啊,伟杰以前的老师阿!’”我记得我妈妈和陈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三年级的时候的大街上偶然遇到,没想到他竟然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我!那就说明,陈老师对我的印象有多深!
正当我激动不已的时候,妈妈又开口了:“先别开心的那么早,还有坏消息呢,坏消息是:你看你现在的成绩……”说道这里,妈妈知趣的打住了。
一听到妈妈这麽说,我顿时就像被从头到脚淋了一盘冷水一样,我不得不深思起来:这也有道理啊,自从初一以来,我总是卸不下自傲的包袱,整天凭借过去的成绩来炫耀,使得自己现在的成绩一落千丈。我曾几次想把自己的毛病改好,走出以前的阴影,却总是难以办到。今天,从老师现在还能认出学生家长这件事看来,我在他心中的地位何等重要。想到这,我怎能不努力!
陈老师,真的很感谢您。是你,让我扶正了生命的方向;是你,指给了我一条光明大道;更是你,时时刻刻都在默默的支持我!
篇12:恩师
快二十年了,我一直在默默地将我的恩师老董牵挂!董老师是我刚进中师的首位班主任,当时他还不过三十,正值青春年少,我们却觉他少年老成,所以暗中叫他老董!
老董对我们很严格,学习上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听完老董一节化学课,总是会感觉头快要爆炸,还得担心着下节课老董会考咱怎样的问题,那种压力难以言表。老董提的问是必须答出来的,不然他那严肃的表情会让我们不敢抬头,再加上感恩父母的一番说教会让我们愧疚得流下泪来!
老董象个太平洋警察,每一门学科他都要管着。我们稍有松懈,便又会招来他几个小时不厌其烦的说教!
老董除了不苟言笑,还有一个特点让我们为他铁定了“老董”这个称谓!好多次晚自习我们言笑得正欢,会突然发现周围同学不理自己了,蓦然回头,才发现老董就站在我们身后。老董的嘴抽动着,歪着头朝我们瞪眼!看着老董那表情,就知道我们又对不住正期待着我们的父母了。我有时实在忍不住要犯点小规,就会记住要防着身后无声而来的老董!
同学们却越来越不喜欢老董!说他阴险,说他是不开窍的古董,我却越来越感受到老董那厚重的苦心!
有次爸爸来学校看我,没曾想老董和我的农民爸爸聊得那样的投机,见他们有如兄弟一般,我很是诧异。晚上我按学校规定要送爸爸去住旅店,是老董留着爸,同意让他同我挤个晚上,说是可让我们父子交交心,还可省下一些钱。没曾想老董还能如此地体谅我们,如此地心思细腻!
正在蕴酿对老董的好感,老董却匆匆地作别了我们班,直肠癌的噩耗似乎宣判了他的人生!我实在不知如何去表达一丝丝关切的心意!空荡荡的日子让我不知所措。偶然听说老董家要买藕煤,我悄悄地去了,把上百节煤从一楼搬到六楼。汗水和着煤,让我身上到处都是黑黑的斑点!汗越多,我越痛快,只至泪水也掺杂其中,我才知道阴险的老董给了我太多的温暖!
老董不声不响地战胜了癌魔,坚强地活了下来!接下来的二十年,我时常地担心着老董,猜测着老董的生死,默默为他祈祷!
今年春,终于再次听到老董熟悉的声音。恩师的健康让我欣喜若狂,听说他来了长沙,我加大油门驱车几十公里去迎他,我又见了那曾让我害怕又让我温暖的身影。点菜时老师的拘谨让我好心酸,对身为校长的我那般客套更让我心痛!我是多么想做老董永远的学生,一辈子享受老董赐予我的温暖!
老董给我带了一件我们乡下产的梨,执意不肯开房,就要睡我的家中。我们坐在房里谈到晚上十二点。彼此二十年的故事几个小时里迅速地回放。多么有志的青年呀!被病魔摧毁了梦想!多么美满的家庭呀!是病魔吓跑了娇妻!老董说起得到宣判的那段日子,太阳暗淡,明月惨白,人人视他为鬼寐。活在一个孤寂没有希望的世界里,老董要多么坚强才能走出来呀!听得我禁不住泪如泉涌!
第二天老董就要走,执意要去坐公交,不让我开车送他。我舍不得老董,驱车跟着公交车好远!看着老董站在车上手抓扶手,随着车摇晃着衰弱的身体,我眼前渐渐模糊!
恩师老董啊!但愿你的前路再无辛酸!
篇13:恩师
当提起“启蒙恩师”时,也许大家都会说是辛勤的老师,是疼爱我们的父母。而我却不同,我会大声的说:“我的启蒙恩师是我的姐姐。”
也许这个答案会使你感到疑惑,但请相信这是真的。
当我12岁风华正茂时,姐姐当时也已芳龄19.可以说,那时的姐姐是在刀坎上过着勤苦生活的时期。那时她正面对着紧张的高考,已无瑕去管其它琐事。而我就不同了,我刚上初中正在适应着新鲜的生活,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梦。却也只是一直在做一个漫无目的的游神。
在偶然的一个晚上,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虽然白天我是一个漫无目的的人,但在晚上,我却也是想法多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们在一个华丽的舞台上,我的身份并不是演员,也不是歌手,更不是国家领导人或参赛选手。而是一个著名的女主持人。我正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穿着一身华丽的礼服,对着许多的镜头主持着有趣的综艺节目。台下掌声连连,观众欢呼雀跃的为我喝采。那时的我正为自己的光辉事业成就陶醉。
突然,“轰……”,我被外面惊人的雷声震醒了。醒来以后,不禁感叹:“唉!那只是一场梦。”于是,我又开始进行着我漫无目的思想上的挣扎的生活。一次休假,姐姐从学校里回来了。虽然那时的她思想负担有点重,但她还是一脸乐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见她心情这么好,我也忍不住要动一下了。聊了一下她在学校里的故事后我们又聊到了家里,接着又谈上了我。说到我,我自然就觉得没有什么好说,可是姐姐又特别想知道我近期的故事。想了又想,觉得还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于是便谈起了我的那个不真实而却又极其闪烁的梦。说完之后,我以为姐姐会笑我很傻,骂我小笨蛋。但她没有,她反而用一双真诚的眼睛看着我。对我说:“小妹,你知道吗?其实那并不是一个梦,而是一个“梦想”,是一个承载着你美好未来的一个梦想。永远不要想着那是一个梦,要把它当成是你前进的目标,是你要付出努力奋斗的梦想,永远不要认为那是一个虚无漂渺的梦,要知道那是一个需要你努力去编织的伟大的梦想。”姐姐说这话时显得很认真。说完以后,她看了看表又续续埋头苦干了。
我顿时感到很恍然,姐姐的话点醒了我。是啊!那是一个梦想,是一个需要我努力去实现的梦想。于是,我又开始努力奋斗、学习。我想一步一步的取得好成绩从而去达成目标,实现梦想。
在此之后,每当我遇到一些道路上的坎坷时。我都会想起姐姐的话,我要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决不让它成为一个虚无漂渺的梦。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些挫折去阻碍你成功的道路。但我相信。有了姐姐这位启蒙恩师,有了姐姐这位为我着想为我搬开道路上“大石头”的人。我一定会继续努务,继续奋斗,努力实现我的梦想,相信它并不是一个梦。
我要永远感激我的姐姐,永远记得她对我的好;永远记得她在我最F懂的时候对我的指点迷津。
篇14:恩师
在我们小小的心灵里,除了父母,最了不起的就是老师。我在这无声的文字里要感谢一位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平日穿着简单而大方,从不刻意打扮,但我觉得她很漂亮。平日上课她严格要求我们,下课后却很可亲。
当我刚刚踏入五(2)班学习时,我的成绩立刻跌入谷底,从四年级99分一直下到79分,我觉得自己和以前简直就是两个人。
这一切李老师都看在眼里。一天,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来到李老师的办公桌旁问:“李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我看过你的档案,你以前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可是你现在的成绩却那么差,是不是上了五年级不习惯了。”“是的,老师。”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相信你,做回一个自信的学生,好吗?”“好的,老师。”“今天的课程懂吗?”“还有些不懂。”“什么不懂,你不懂的可以来找我,不要害怕,就当我是你的好朋友。”老师搬来一张椅子,让我坐下。
天渐渐暗了,老师写的公式依然那么清晰,没有丝毫的急躁。李老师怕我回家不安全,一同送我回家。“记得多做一些习题。”望着李老师那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满心感动,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李老师。
在下一次的考试里,我认真地完成题目,认真审题。最后,我得了100分。李老师走到我身旁,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继续加油!”
感谢您,我的恩师,您的帮助我永远铭记在心!
在讲台前,你总会看到一个高高瘦瘦,头上长满乌黑的头发,穿着黑色的大衣,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老师。她酷爱运动,我们都十分喜欢她。你猜她是谁?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冯老师。
记得有一次,寒风呼啸,我正在学校里看着班入选名单,我好不容易挤进人群,一边用手指着一边看。“呀!这次我怎么没入选?”心想:可是我的强项,这次怎么会失手了呢?我的心好像被针扎了一样疼。正当我垂头丧气时,不知是谁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您――冯老师!您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次失败了不要紧,下次努力就行了。”我点点头,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就像涓涓细流,温暖了我小小的心田。您温柔地对我说:“星期四下午,你到下面的走廊里等我。”我说:“真是谢谢您了,冯老师。”
一转眼,就到星期四了,我早早地到了走廊,焦急地等待您的到来,心想:您这么多天没来上课,肯定不会来的。谁知,冯老师您气喘吁吁地走过来,脸色铁青,嘴唇发白,我看见了,说:“冯老师,您要不要紧,要不,等您的身体好了才辅导我吧!”“不!不!没事,我的身体好得很!”说完,您便拿出一个小本子,里面写着许多笔记,然后仔细地指教我……上课铃声响了,您才放下手中的笔,匆匆忙忙地去教室准备上课。
这就是您,一位忘我工作、淳淳善诱学生的的恩师。您对我们的恩情,我们绝不会忘记的!
篇15:追悼会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忠厚善良、刚直贤惠的朱兰芳老太太,用我们虔诚的心,追忆老太太生平事迹,寄托我们的哀思。
xxx生于1923年古历9月26,从事农作,操持家务,辛劳一生。奋斗一世,寿高体健,耳聪目明,不幸于2012年10月23日患病,卧床36天,经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30日2时12分逝世,享年90岁。她逝世了,我们心里非常难过,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和我们永别,让人难分难舍,子女们将再也见不到可爱的母亲,孙辈们将永远听不到奶奶的呼唤,重孙们听不见太祖奶的笑声。苍天暗淡无光,大地沉默不语。我怨苍天无眼,我怨大地无情,这样慈祥的老人离我们而去,我们的心都碎了!
xxx生于张庄村朱门,自幼生活艰难,跟随父母从事农业及家务,十五岁嫁入水泉王门,虽则家道殷实,但旧社会的中国农村妇女,命运注定了她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走上了为人妻、为人母的生存道路,解放前,诺大家庭,几十口人的茶饭,良田百顷,耕种割除,都得参与,起五更,睡半夜。还得奔走于水泉和四十铺之间,侍奉老人,婆婆卧床7年,吃喝拉撒,大包大揽,送其上山。解放初,政策变化,天翻地覆,家庭妇女,也受牵连,深受压抑,遭受白眼,丈夫早逝,雪上加霜,一声不吭,听从召唤,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劳动,播种、收割、送粪、打碾。土谷堆搞过大炼钢铁,海寨沟里修过渠。西洼山上有您辛勤的汗水,雨林沟里有您艰辛足迹,水泉子河道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您的勤劳朴实,水泉的乡亲们目睹了您的刚强善良,白土湾的老老少少感受到了您贤惠善良,大寨塬的回汉民族的眼中留下您慈善的面容。
包产到户以后,为了获得充裕的生活,您不顾年迈体弱,更是夜以继日的劳作,不仅是家庭主妇,更是生产能手,为日月您白发增添,为生活您将腰累弯。
丈夫先走52 年,为了子女,您甘心守寡,家庭的大小事务你一身担,养育一子两女,维持生计,何等艰难,缝衣补衫,寻医问药,供儿上学,成女婚姻,儿子在外,母常担忧,每当回家笑脸相迎,苦难愁肠,藏匿心间,对待孙辈,如若心肝,起早贪黑,缝衣做鞋,烧炕做饭,不厌其烦,把心操烂,祖孙情谊,确不一般 。
最难忘,儿子上学,生活紧张,集体食堂,每天供粮二两,收麦天也就六两,每周节约干粮四、五个,自己浮肿,给儿充饥;儿去上学,送到塬上,目眺远去,方回家中;六十多年,端吃送喝,从没间断,母子之情,与海同深。
最难忘,媳妇进门,体弱多病,劳做繁忙,知其冷热,体恤有加,偶发脾气,从不言伤,婆媳之间,妯娌一般。
最难忘,孙子孙女上学,干粮衣物,早晚吃喝,一人操持,前后十年,不厌其烦,孙媳进门,笑脸相迎,重孙降生,个个拉扯,大的务工,小的奔走,德惠长存,功高无量。
最难忘,女儿女婿,大凡小事,公平对待,有点吃喝,牵大挂小,外孙重孙,个个恩惠,既往情深。
最难忘,亲妹早逝,留下侄子,视如己出,亲自抓养,拉其成人,及至孙女,继续抚养,大德大恩,永世铭记。
最难忘,侄儿侄女,侄媳侄孙,每当相见,笑脸相观,覷寒问暖,问吃端喝,今日回顾,昨日一般。
最难忘,庄人院子,无论男女,不管老少,礼让为先,慈悲为怀,谁家有事,亲临一线,往事千万,有口皆碑。
最难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辍劳作,生活自理。真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弥留之际,头脑清楚,安排后事,要求简办,清白人生,日月可鉴。
您虽然去了,您的音容笑貌,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边,您的事迹,流传在人们的口中,留在乡亲们的心间。
您的一生,性格温和,临危不变,处事不惊,再苦再累,从无怨言,也从不怕烦,生活要求,非常简单,穿衣吃饭,克勤克俭,大凡来人,喝水吃饭,毫不吝啬。终身辛勤劳作,一世淳朴为人。
★ 祭文
★ 孝家感谢信
★ 祭文范文大全
★ 同学祭文范文
★ 白事答谢致辞
★ 祭文范文
★ 悼念爷爷祭文范文
【恩师追悼会讲话稿(精选15篇)】相关文章:
老同事聚会感动策划2023-06-08
师德师风演讲稿精选2022-05-07
悼恩师范文2023-04-30
写给退休老教师的感谢信2023-04-02
老师过世的悼念范文2023-10-20
老同事聚会邀请函2023-05-27
优秀博士论文致谢词2022-10-25
徐志摩与陆小曼2022-04-30
后勤师德师风演讲稿2022-06-14
老教师退休感言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