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的讲课稿及评课

时间:2023-02-26 07:40: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登鹳雀楼》的讲课稿及评课(精选5篇)由网友“南橘北枳”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登鹳雀楼》的讲课稿及评课,供大家参考。

《登鹳雀楼》的讲课稿及评课

篇1:《登鹳雀楼》的讲课稿及评课

首先我谈下我听了这堂课,我自己的感受。楼校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那如沐春风般的声音和教态让我不禁拍案叫好,作为一个老师我都被楼校长的声音和谈吐给吸引了,更别说那群对知识渴望欲如此高的学生们,整个课堂上下来,让我觉得今天一行,收获颇丰。

楼校长上的这堂《登鹳雀楼》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首古诗。在古诗的导入上,楼校以进行激趣导入,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学情和思维认知方式,以谜语的形式引入“楼”字(课题中的一个字),她对这个字的解读不仅仅存留在这个字的认读与书写上,更多的是抓住了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类型之“形声字“的介绍,激发了孩子们对汉字发展历程的探究和兴趣。接着在初读文本中,楼校仍然从汉字的甲骨文渊源导入象形字“日“、“山”、“目”,从而引入会意字“雀”的指导教学,由雀字又直接引出了这首小诗的题目“登鹳雀楼”,可以说整个环节的设计师别出心裁、别巨匠心。而在这首诗的朗读和初步感知上,楼校的设计更是于细微之处见匠心。朗读上楼校更是以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的情调和意蕴。而在内容的初步感知上,楼校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作者所观之景的图画再现,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不得不为这样一个老师竖起赞美的大拇指。二年级属于低年级阶段,字的书写指导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楼校在字的教学上采用了随文识字和最后的集体识字两个方式,通过读帖、范写、重点笔顺讲读让学生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汉字朋友们。整堂课的设计具有大家风范,楼校那温柔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堂课,不仅抓住了教学古诗第一课时的重难点,而且整个过程更多地是融入了楼校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解读,我觉得真的是不错的一堂语文艺术课。

篇2:《登鹳雀楼》评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登鹳雀楼》是聋校语文教材第十六册的第五课内容,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

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二、说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在理解古诗诗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道理,学习诗人

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说教法、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教

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

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设计我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为主,融入

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另外,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图画、图片形式,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由图入手揭示课题《登鹳雀楼》并板书。

2、播放课件:鹳鹊楼图景并解说,让学生对鹳鹊楼的位置及周围的`景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先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再根据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学生的发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借助图片和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再字字落实到诗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四、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中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体会千古名句蕴含的深刻道理:登高才能望远。

五、小结

课堂小结时,我再次强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这样。

六、课外延伸

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同时,让学生把名言警句运用在写书信时,更能体会其含义。

篇3:《登鹳雀楼》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

三、教学准备资料书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一、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对作者和鹳雀楼教师做一些详细的说明,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

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

三、学法随评语等途径渗透。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自读自悟,鼓励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和提高。

五、引导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突破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4:《登鹳雀楼》评课稿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学生读)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2、(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学们发现他们读的时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学生一起学学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指名做小老师带读。

3、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学生仔细听一听,老师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

4、一起学着老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再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了?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

2、登鹳雀楼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说一 说。

交流:

(1)指名说。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提示:“黄河入海流”我们可以调过来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条条江河通大江啊!)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想象着黄河水进入大海的场面。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播放录像。(叙述: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一直向东汇注到浩瀚无涯的大海。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

(4)看了录像,你觉得黄河怎么样?——能用朗读来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指名读,师评(你边读边想,所以读得好!很有气势!)男女比赛。

(5)师边深情地叙述边板画: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师生齐读!)

3、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齐读)读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问号吗?(重点:欲穷更千里目)谁能帮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联系上下句理

解,会学习!)故事中有些字很难知道意思,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答案。今天,老师查找资料,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出示词语意义)。现在能完整的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诗,看看字意,试着说说,一会儿我们全班来交流。(工具书的作用真不小,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

4、诗人说的再登一层,真的是让我们再登一层吗?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松树长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贴:登高才能望远)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类似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现在请你们和同座伙伴合作把把诗人登楼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好吗?(看得出你们一节课都在认真听!好样的!)

6、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我给你们配乐配录像,请你们来配音,一边读一边想像诗句中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动作。相信你们这次会读得更好。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之涣了,试试看——个人读,齐读。

7、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谁来试试?(学得好,记得牢啊!向你们学习!)

8、回去我们也像这样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告诉他们诗意和作者,能行吗?

四、总结、延伸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鹳雀楼的名气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诗。因为它不光用在登楼上,经常被别人用在学习、工作等许多地方用来鼓励自己或别人呢!当我们的班长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的时候,老师为了让他不骄傲,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荣誉,就会鼓励他,在他的素质报告书上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5:唐诗《登鹳雀楼》评课稿

一、课的价值

1、虚心好学,大胆尝试:

①一份教案,你征求了多位教师的意见,修改了六次,足见其向学之心。只有爱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来;

②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执教(先学会的当小老师教大家读7个生字);打擂台表演读(“谁敢说你是全班朗读最好的?”“谁不服,敢把她读下台?”);男女赛读;师生体验性对读;

2、教学语言简洁,富有亲和力和激励性:

①语言简洁,活动指示清楚明白:如,“老师今天也带来一幅与山有关的风景图,请你们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仔细看看,图上画有什么?”、“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生字,你会读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②注重鼓励性评价,拉近师生距离:如,“你真厉害,教得很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学会的?”、“读得真好,听你们的诵读,老师仿佛看到海天交接处的一轮白日……”、“女同学读得有感情、有节奏,男同学读得响亮、有气势,要是发挥各自的优点合起来读,一定很好听,想不想读?”、“谢谢!你给老师这么好的评价。”“××同学不仅会背古诗,还能读出节奏,真不简单!”、“我们班的男子汉今天怎么了?甘愿服输?”

3、能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中心能放在学生的思维上,并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如,学生回答“如果登上鹳雀楼你想干什么?”扯到“要养一只猫,让它抓老鼠”、“我要变成诸葛亮”时,你表现得较从容,懂得追问,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指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二、课的增值

1、教学过程要“丰实”:好课的标准,我们提出“四实”:真实、朴实、丰实、扎实。其中“丰实”是就教学过程上说的。在教学“打擂台赛读”这一环节时,你用激将法说“谁敢说你是全班朗读最好的?”那些尖子学生马上举手,你分别指示男女学生各一名表演读,然后组织评价。这就是传统教学“少数尖子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做法,其过程是苍白的,参与面窄,效益低。建议这样转变:激发赛度的参与欲望——全体积极准备——“打擂赛读”,评价、点拨,共同获得读好古诗的策略性知识(节奏停顿、重音、进入角色等)——群体“体验性诵读”——个体“品味性诵读”。这样教就“丰实”多了。

2、学生的错误是美丽的课程资源。一位小先生在教读生字“海”时,读成“huǎi”。你说:“他平时读得好,今天是紧张才读错的”就让他坐下来。你是给尊严了,但没给机会。或许他真的不会,需要大家的帮助,或许这个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拼读的字,还有其他同学也需要正音。所以要给再读的机会,直到读准为止,并能当小老师带大家拼读。“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来;让每一个上台的同学都能风光地走下来”是我们螺城教师恪守的课堂教学原则。

3、写字训练。学写字有如学游泳,下水体验比讨论要领更重要,过程建议这样展开:看字(帖)找关键——尝试写——展评体验关键——修正性练习。

《登鹳雀楼》名家讲课

观潮 评课稿

岗位大练兵总结

下学期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2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岗位练兵总结

《望岳》公开课说课稿

小学音乐教研活动计划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计划

《登鹳雀楼》的讲课稿及评课
《《登鹳雀楼》的讲课稿及评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登鹳雀楼》的讲课稿及评课(精选5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4.2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方案及评课2023-01-21

理科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2022-05-23

学校教师公开课工作总结2023-01-15

湘教版小学语文《金色的玉米》教案及说课稿2024-03-21

物理科工作总结2024-02-08

古诗《题西林壁》教案设计2022-11-25

小学作文听课评课记录2022-05-04

方案汇报2022-09-11

五年级语文组长教研计划2022-08-22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02-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