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3-04 07:46: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共9篇)由网友“格子姐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篇1: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赏析:

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

作者一生由“饮甘餍肥”的贵族子弟跌落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落拓文人。他看到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一切都在运动,都在产生和消失。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印在作者头脑中,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灭亡的。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不敢稍加穿凿”,因而《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始终,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作者写他们的“极盛”,正是要反衬他们的“极衰”;写他们的“赫赫扬扬”,正是要反衬他们的“烟消火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写贾家最后又“沐天思”、“延世泽”、“兰桂齐芳”,安排一个不喜不悲的“团圆”结局,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曹雪芹设计的结局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树倒猢狲散”。按照作者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荣国府并不永远“荣”,有荣必有枯,而且要枯得很惨;宁国府也不永远“宁”,有宁必有危,”终要有破家灭族的一天。从脂砚斋批语透露的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节看,贾家败落后,当年“金窗玉槛”、“珠宝乾坤”的大观园要变成“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一片凄凉颓败景象。被撵出大观园的宝玉和宝钗要有一段“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困苦生活;王熙风要有一个“身微远蹇”、“回首惨痛”的可悲下场;惜春要沿门托钵,“缁衣乞食”;贾赦、贾珍之流要被撤职罢官,扛上枷锁,或被杀头,或被流放充军。贾家如此,与他们有关联的其他史、王、薛三族也一样,得势时他们互相“扶持遮饰”,势败时也要一齐完蛋。他们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了去。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就是对他们下场的形象描绘。

曹雪芹毕竟是二百多年前封建贵族出身的一位作家,他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对他出身的贵族阶级充满厌恶和愤慨,但又和这个阶级难解难分地联在一起;他清楚地看到这个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但又不知道谁是历史的主人;他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但又提不出超出封建主义范畴的政治思想。他看到了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迁,但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循环,如认为“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就是错误的“历史循环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曹雪芹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他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中有一个论断,认为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全剧三大主线之一的“人散”。原文摘录如下:

……这第三条大线就是“人散”。人散虽与家亡相联,又自成体段,前文已经说过。秦可卿与风姐托梦的结语,说了两句七言诗——秦可卿也能诗!岂不甚奇?须知所谓“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大抵皆属于诗人型.这是个专题,宜有专文讨论。如今只说可卿最后说道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署名“梅溪”的,于此便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便欲堕泪。”可知这人散一线,是书中最后的一局——也就是结局,所以它独自构成一大经纬。

“三春去后诸芳尽”,有几层涵义。一即字面义;三春(孟、仲、季,即“九十春光”)过去了,百花凋谢.二是“三春”又指书中所叙三次重要的元宵佳节——第十八回省亲,第五十四回夜宴,与八十回后某回的一次元宵节(大约是巨变的发生)。三是“三春”又指贾氏姊妹,元、迎、探,特别是探春一去,方是人散的.总溃之始。这两句诗总括地表述了大势.我们当然还是“欲知其详”。我以为这就要向雪芹给我们留下的另一段曲文去参会——就是第五回《红楼梦曲子》正曲第末支,那首惊心动魄的《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单只这“飞鸟各投林”五个大字,已然道尽了“人散”的意味。这曲子笔大如椽,音调悲慨,总结了全书,我说是“结局”,全书的结局就是“人散’。大约不是我的一时的错觉吧!

这首极端重要的曲文,是探佚学和结构学的一把关键之启钥,纲领之提挈,把它研究透彻、的确了,将是“红学’的一大贡献。但就我个人来说,一时还未能做到。只有一些零碎的看法,姑且提供参考。

这首曲文应是每句暗切一入之?事。例如“有恩的,死里逃生”,是指巧姐,正谓“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者是矣。又如“欠泪的,泪已尽”,人人都能指为晴切黛玉。即此二例,其曲文体例确然可知,非我们穿凿可比。循此体例,就可以试作推寻了鄙意如下: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两句总括“家亡”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宝钗、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元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迎春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湘云

欲识命短问前生——凤姐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述的、枉送了性命—一秦可卿

以上十二句,本以为恰好分属十二钗,但首二句并非妇女之事,而脂批于此正有总括荣宁的语义(其实应是总括贾王史薛四门),那么可知此二句是先从“家亡”领起,以下才是每句分属。又由于只剩下了十句,而“分离、聚合”明明是两者的合词并咏,这又明白了还有一句应该也是合咏二人,于是我寻找这个可能性时,发现“看破的,遁入空门”也可能包括妙玉惜春二人而言。但细味其言,终以指惜春更为切合,盖妙玉之出家,固幼年多病,为父母所舍身,又因避权势仇家之难,方进京入园的,并非“看破”之故,因此我仍以本句只指惜春,而并妙姑于宝钗一起,理由全在不能忘记“报应”二字是眼目。宝钗属于“无情”,书中有明文点破(她抽的花名酒筹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是为力证。),这样是合榫的。

另需说明的则尚有元春、凤姐、迎春三人的分屑,以其容或招来争议,所以也是研讨的题目。我将凤姐隶于“命短”句下,理由也是书有明文暗示之处。元春原系死于非命,实因政治变故而致,受

篇2: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赏析/鉴赏

在《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她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从小便舍给寺院,由小姐变成了尼姑;但她并不与一般女尼为伍,过的还是小姐生活,摆的还是小姐派头,是“尼姑式”的小姐。她的这种生活道路以及这种生活形成的那种孤僻娇情的性格,是封建末世贵族统治阶级崩溃瓦解的一种产物。像妙玉这样的贵族小姐,由于家势衰落,在统制阶级队伍里丧失了立足之地,但从小娇生惯养,又不能在社会上自立。于是“遁入空门”便成了他们最后的一条道路。但社会上并不存在着真空地带,“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空门”并没有能够保护她“清身静心”,“出家”也没有割断她与“尘世”上的联系。她不甘心投靠权贵,却又不得不依附权门。,受贾府的供养,她的命运也是随着贾府大树的摧倒,同这个阶级一起没落。“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作者通过妙玉这个特殊的人物,表现了他对出世哲学的否定,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同时,也说明封建阶级这个大厦的崩溃,必然要波及到所有的角落,出家遁世,回避现实是不可能的。这在当时,也是颇有见地的认识,是作者民主进步思想的表现。

篇3: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十二曲——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赏析/鉴赏

【注释】:

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时也是这十二支曲的总括和提示。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在这里,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非“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派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篇4: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清]曹雪芹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

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

上结着长生果。

赏析:

“虚花悟”实际上就是“惜春悟”。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她认为人就如花一样。花不论是满园的“夭桃”,或遍山的“杏蕊”最终都捱不过秋霜;人不管贫穷或富贵,都逃不脱“生关死劫”,又何必空自忙碌受折磨?因此,她年纪轻轻,就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扑灭了自己青春的火焰,去“觅那清淡天和”的生活,出家当尼姑去了。

篇5: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赏析:

探春在贾家诸姊妹中是比较头脑清醒、眼光敏锐的一个。《红楼梦》中许多很有分量的话都是从探春口里说出来的,她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把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内部鸡争鸭斗的丑态表露无遗。她早就预料,这样的人家是定要“一败涂地”的。

探春的远嫁不是偶然的。这一方面说明封建贵族家庭的分崩离析,另一方面也是这个“精明志高”的三姑娘理家失败后的必然结局。从这支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探春远嫁的矛盾心情。她舍不得抛开至亲骨肉,舍不得远离自己的家庭,所以有悲痛的哭泣;但她也预料到家势必败,怀着“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忧虑,所以有“离合岂无缘”的 *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探春有远嫁避祸的意思。

篇6: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赏析:

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

作者一生由“饮甘餍肥”的贵族子弟跌落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落拓文人。他看到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一切都在运动,都在产生和消失。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印在作者头脑中,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灭亡的。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不敢稍加穿凿”,因而《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始终,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作者写他们的“极盛”,正是要反衬他们的“极衰”;写他们的“赫赫扬扬”,正是要反衬他们的“烟消火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写贾家最后又“沐天思”、“延世泽”、“兰桂齐芳”,安排一个不喜不悲的“团圆”结局,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曹雪芹设计的结局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树倒猢狲散”。按照作者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荣国府并不永远“荣”,有荣必有枯,而且要枯得很惨;宁国府也不永远“宁”,有宁必有危,”终要有破家灭族的一天。从脂砚斋批语透露的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节看,贾家败落后,当年“金窗玉槛”、“珠宝乾坤”的大观园要变成“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一片凄凉颓败景象。被撵出大观园的宝玉和宝钗要有一段“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困苦生活;王熙风要有一个“身微远蹇”、“回首惨痛”的可悲下场;惜春要沿门托钵,“缁衣乞食”;贾赦、贾珍之流要被撤职罢官,扛上枷锁,或被杀头,或被流放充军。贾家如此,与他们有关联的其他史、王、薛三族也一样,得势时他们互相“扶持遮饰”,势败时也要一齐完蛋。他们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了去。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就是对他们下场的形象描绘。

曹雪芹毕竟是二百多年前封建贵族出身的一位作家,他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对他出身的贵族阶级充满厌恶和愤慨,但又和这个阶级难解难分地联在一起;他清楚地看到这个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但又不知道谁是历史的主人;他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但又提不出超出封建主义范畴的政治思想。他看到了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迁,但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循环,如认为“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就是错误的“历史循环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曹雪芹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他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中有一个论断,认为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全剧三大主线之一的“人散”。原文摘录如下:

……这第三条大线就是“人散”。人散虽与家亡相联,又自成体段,前文已经说过。秦可卿与风姐托梦的结语,说了两句七言诗——秦可卿也能诗!岂不甚奇?须知所谓“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大抵皆属于诗人型.这是个专题,宜有专文讨论。如今只说可卿最后说道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署名“梅溪”的,于此便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便欲堕泪。”可知这人散一线,是书中最后的一局——也就是结局,所以它独自构成一大经纬。

“三春去后诸芳尽”,有几层涵义。一即字面义;三春(孟、仲、季,即“九十春光”)过去了,百花凋谢.二是“三春”又指书中所叙三次重要的元宵佳节——第十八回省亲,第五十四回夜宴,与八十回后某回的一次元宵节(大约是巨变的发生)。三是“三春”又指贾氏姊妹,元、迎、探,特别是探春一去,方是人散的总溃之始。这两句诗总括地表述了大势.我们当然还是“欲知其详”。我以为这就要向雪芹给我们留下的另一段曲文去参会——就是第五回《红楼梦曲子》正曲第末支,那首惊心动魄的《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单只这“飞鸟各投林”五个大字,已然道尽了“人散”的意味。这曲子笔大如椽,音调悲慨,总结了全书,我说是“结局”,全书的结局就是“人散’。大约不是我的一时的错觉吧!

这首极端重要的曲文,是探佚学和结构学的一把关键之启钥,纲领之提挈,把它研究透彻、的确了,将是“红学’的一大贡献。但就我个人来说,一时还未能做到。只有一些零碎的.看法,姑且提供参考。

这首曲文应是每句暗切一入之?事。例如“有恩的,死里逃生”,是指巧姐,正谓“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者是矣。又如“欠泪的,泪已尽”,人人都能指为晴切黛玉。即此二例,其曲文体例确然可知,非我们穿凿可比。循此体例,就可以试作推寻了鄙意如下: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两句总括“家亡”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宝钗、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元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迎春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湘云

欲识命短问前生——凤姐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述的、枉送了性命—一秦可卿

以上十二句,本以为恰好分属十二钗,但首二句并非妇女之事,而脂批于此正有总括荣宁的语义(其实应是总括贾王史薛四门),那么可知此二句是先从“家亡”领起,以下才是每句分属。又由于只剩下了十句,而“分离、聚合”明明是两者的合词并咏,这又明白了还有一句应该也是合咏二人,于是我寻找这个可能性时,发现“看破的,遁入空门”也可能包括妙玉惜春二人而言。但细味其言,终以指惜春更为切合,盖妙玉之出家,固幼年多病,为父母所舍身,又因避权势仇家之难,方进京入园的,并非“看破”之故,因此我仍以本句只指惜春,而并妙姑于宝钗一起,理由全在不能忘记“报应”二字是眼目。宝钗属于“无情”,书中有明文点破(她抽的花名酒筹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是为力证。),这样是合榫的。

另需说明的则尚有元春、凤姐、迎春三人的分屑,以其容或招来争议,所以也是研讨的题目。我将凤姐隶于“命短”句下,理由也是书有明文暗示之处。元春原系死于非命,实因政治变故而致,受

篇7:《红楼梦》曲赏析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 宝黛钗〕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宝黛〕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贾元春

〔恨无常 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贾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 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妙玉

〔世难容 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 贾迎春〕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得,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 贾惜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王熙凤

〔聪明累 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 贾巧姐〕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晚韶华 李纨〕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秦可卿

〔好事终 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收尾·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诗词鉴赏】 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它概括地写出了封建社会末期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中发生的急剧变化,从中表现出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这首曲子既是十二钗曲的收尾,它在表现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情景时,当然是以写十二钗的结局为主的。但是,它的目的毕竟不是把前面曲子中都已具体写过的各人命运再重复一遍,作者也并未故意求巧,使每句曲文恰好分结一钗。把一气呵成的曲文割裂开来,按人分派,这只会削足适履,损伤原意。

证之以事实,“按人分派”之说又不免牵强附会。说“欠泪的”是黛玉,“看破的”是惜春,“老来富贵”是李纨,这当然不错;说“为官的,家业凋零”是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是宝钗,就难令人信服。《护官符》中贾、史、王、薛,哪一家不是“为官的”、“富贵的”?他们后来“一损俱损”,哪一家不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脂批说这两句“先总宁荣”(四大家族的代表),这就确切得多。再比如把“欲知命短问前生”分派给元春,把“欠命的,命已还”分派给迎春,也说不出多大理由,因为十二钗中命短的不只是元春,她的前生我们也不知道,而小说中只说贾家欠孙家的钱,没有说迎春欠孙绍祖的命,怎么要她还命呢?倒是王熙凤,现世就欠了不少人命,只是要她来还,一条命也还不清呢!如果用因果报应的话来说,她的`下场不也是“冤冤相报”吗?总之,我们不应拘泥于一句一人,把文义说死,这对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没有实在的好处。

这首曲子为四大家族的衰亡预先敲起了丧钟。但是,作者并不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深刻根源,不能对这种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所带来的家族命运的剧变作出科学的解释,同时,还由于他在思想上并没有同这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割断联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就有许多宿命论的说法,使整首曲子都蒙上了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

这首曲子在结句中以食尽鸟飞、唯余白地的悲凉图景,作为贾府未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惨象的写照,从而向读者极其明确地揭示了全书情节发展必以悲剧告终的完整布局。如果真正要追踪作者原意续补完这部不幸残缺了的不朽小说,就不能无视如此重要的提示。鲁迅论《红楼梦》就非常重视这个结局,他介绍高鹗整理的续书时只述梗概,从不引其细节(这与谈到前八十回时大段引戚序本原文情况截然不同),但在提到贾政雪夜过毗陵,见光头赤脚、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宝玉与他拜别而去,追之无及时,却两次都引了续书中“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这句话,提醒读者注意,续作者是如何煞费苦心地利用自然界的雪景来混充此曲末句所喻之贾府败亡景象的。他还指出后四十回虽则看上去“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 ’者颇符”,其实续作者“心志未灰”,所续之文字与原作的精神“绝异”,所以,“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

这就深刻地指出了续书是用貌合神离的手法给读者设置了一个“小小骗局”,借此从根本上歪曲和篡改原作的精神。所以鲁迅说:“赫克尔(E. Haeckel)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原作者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坟·论睁了眼看》)


更多《红楼梦》文章推荐阅读:

1、读《红楼梦》的读后感

2、《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

3、初中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常考知识点

4、《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

5、《红楼梦》中贾府为什么被皇上抄家

6、读《红楼梦》后感

7、《红楼梦》中的凤姐

8、《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17首

9、《红楼梦》作者的医学修养

10、重新评估《红楼梦》的巨大价值

篇8:红楼梦十二曲——晚韶华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十二曲——晚韶华原文及赏析

原文: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译文

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哪料富贵功名也像梦境一样虚幻!青春年华迅速消逝!别再提什么夫妻恩爱。就是头戴珠冠、身披凤袄,也抵挡不了变化无常的命运。虽然常说,人生不要到了老年再遭受贫穷,也一定要积些阴德留给儿孙。纵然是气字轩昂头戴簪缨,金光灿灿胸佩金印,威风凛凛爵禄高显,还不是转眼间来到黄泉路上。请问从古到今有几个文臣武将今天还在?也不过是留个虚名儿让后来的人钦佩敬慕罢了。

注释

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荣华,其真意是说好光景到来为时已晚了。

“镜里”二句:意思是李纨的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没有料到她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

韶华:这里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卞藏本该句为“那美韶华韶华何迅!”

绣帐鸳衾(yuān qīn):指代夫妻生活。卞藏本该句为“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纨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只:即使,即便是。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卞藏本“戴珠冠”为“带珠冠”。

阴骘(zhì):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积儿孙:为儿孙积德。

簪缨(zān yīng):古时贵人的冠饰。簪是首饰,缨是帽带。

金印:亦贵人所悬带。《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成龙”。卞藏本“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为“虚名儿留与后人教领”。

赏析:

这支曲子,写李纨的遭遇和命运。在李纨的一生中,她遇到的两次“幸福”都是很短暂的,而漫长的岁月是在寂寞空虚苦闷中度过的。美妙青春年华,“去之何迅”,留下的只是“镜里恩情”和“绣帐鸳衾”的回忆;后半世“望子成龙”,刚刚“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之际,却突然一转,“昏惨惨,黄泉路近”!希望全然破灭。李纨的.这条生活道路,在封建末世年轻的寡妇中是很有代表性的,有多少寡妇怀着同样的希望,遭到了同样的结局。尽管她们都博得了“贞节”、“贤淑”的美名,但又有什么用呢?

高鹗的续书没有写出贾兰“昏惨惨,黄泉路近”的结局,反面美化成什么“兰桂齐芳”,团园复初,这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也削弱了《红楼梦》一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篇9: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原文及赏析

原文: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译文

费尽心机耍弄聪明,反而算掉了自已性命。

生前弄权术致使心力交瘁,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

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口安宁,最终落个家破人亡各自逃生。

半辈子殚精竭力枉费心。好似那悠悠晃荡梦一场。

好似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好似是黑蒙蒙油干灯灭尽。

呀!一场欢喜忽然悲变痛。唉!世间祸福终归难断定!

注释

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机关”二句:意思是王熙凤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

机关:心机、阴谋权术。

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王熙凤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众人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赏析: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在她身上渗着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她有心机,有权术,可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管家婆”。她为支撑贾府这一座封建大厦,也确实煞费了心机,使尽了气力,可谓“机关算尽”,“心已碎”。但结果仍然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果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这说明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败是必然的,它的这种危机是不能克服的,更不是一两个“志士能人”所能支撑得起的。王熙凤的失败,贾府的崩溃,也就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的末日来临。

巫山曲原文及赏析

塞上曲原文及赏析

塞上曲·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游原文及赏析

塞上作,塞上作刘威,塞上作的意思,塞上作赏析

《双调水仙子夜雨》赏析

双调水仙子寻梅的原文赏析

王维《渭城曲》原文赏析

《塞上曲》诗词鉴赏

难忘曲,难忘曲李贺,难忘曲的意思,难忘曲赏析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共9篇)】相关文章:

顾炎武《塞下曲》阅读训练及赏析2023-01-17

青楼曲翻译赏析2022-06-04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7-15

王昌龄釆莲曲赏析2022-08-26

十五从军行 / 十五原文及赏析2023-07-18

柳永《戚氏·晚秋天》原文赏析2022-12-24

王昌龄《答武陵太守》原文翻译与赏析2022-06-24

东流道中原文及赏析2022-12-29

富贵曲,富贵曲郑遨,富贵曲的意思,富贵曲赏析2024-04-19

马诗·其五原文及赏析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