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生态度(共7篇)由网友“异木荔”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苏轼的人生态度,希望您能喜欢!
篇1: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人生态度答案:豁达。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豁达。他寄情山水,力求超越,虽遭贬谪,苏轼并没有把自我封闭起来,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我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文学巨匠,他一生创作了无数不一样体裁的文学作品,在诗、词、赋方面都到达了很高造诣,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至今仍为读者所热爱和推崇,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苏轼才华盖世,堪称文艺上的天才加全才。然而,苏轼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表此刻其显著的文学成就方面,更重要的是,表此刻他的人格魅力方面,即处变不惊,进退自如,遭遇困难挫折仍能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一向为后世文人所敬仰,至今也影响着无数中国知识分子。
一、苏轼的人生态度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是一个政绩显著的政客。然而,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苏轼因为乌台写诗一案从四十四岁开始被贬谪黄州,之后又贬至惠州和儋州,前后在贬六年,晚年才遇赦免北归。而作为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应对不幸的贬谪遭遇,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如何呢?我们看看苏轼的作品:
苏轼在被贬到黄州之后的第三年,写了一首词叫做《定**》,词的资料是这样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本来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宋神宗元丰七年三月七日,苏轼和朋友一齐去相田看地,途中遭遇大雨而雨具又不在身上,朋友们都被大雨淋得狼狈不堪,然而,东坡却跟大家感受不一样,自得地在雨中吟着诗歌哼着小调漫步前行。出门遇雨,在平常可是的事情,但那里蕴含了深层的意蕴,即词人处变不惊,坦然行世的人生态度。想想那情景,朋友们大伙都在急风骤雨中狼狈而逃,但对于苏轼这个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人来讲,却不认为是奇怪的事,完全不影响自我出行的心境,于是就只管吟咏前行。果然,没过多久,山头初晴,斜阳相迎,一切依然。联系到苏轼所经历的仕途上的风云变幻,词人何尝不是这种心境呢?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多次遭遇贬谪,词人仍然从容、镇定、旷达。
词中以“料峭春风”作比喻,让我们不禁想起苏轼人生路上的坎坷和政治生活中的风雨,而应对坎坷人生中挫折逆境,作者仍能看到“山头斜照”的期望,这是何等高远的境界?尤其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我们能够看到词人用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风雨也好,晴天也好;逆境也好,顺境也好;在词人心中都是一样自然;拥有这样的心境,即便是遭遇大风大雨又有什么值得惊慌失措的呢?拥有这样的心境,即便是被贬到黄州,以致之后被贬到惠州儋州,苏轼照样过着怡然自得且进取进取的生活。
我们再看看苏轼的另一首词《浣溪沙》,词的资料是这样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是所写,在这首词中,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暮春三月的兰溪优雅美景:山下小溪流水潺潺,岸边兰草发出新芽,松林间的沙路上,干净得一成不染;傍晚时分下起了萧萧细雨,杜鹃的啼叫声从远处的清泉寺传来。此时的词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热爱自然,执著人生。应对如此美景,词人并没有伤感自我已是白发暮年,而是表现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黄鸡”的原意是指黄鸡报晓,中唐诗人白居易在《醉歌示伎人商玲珑》一诗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其意思是说黄鸡早晨崔晓,落日即将西去,光阴流水而逝,人生短暂易老。然而,苏轼在那里却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现了他并没有自怜衰老,而是坚持一种年轻的乐观心态和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二、旷达乐观人生态度的原因分析
1.北宋儒、释、道三家思想融会贯通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和济世救民的思想,作为士大夫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和有强烈的社会职责感。从苏轼的仕途经历看,在政治上苏轼更好地表现了儒家的进取进取思想。苏轼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六岁又中制科优如三等,入世后勤于政事,奋厉有为。他主张以“仁政”治国,为人坦荡,改革朝政,勇于进言,在任职期间勤政爱民,政绩显著。这些都是苏轼服膺儒家思想的表现方式。另外,苏轼也悟透禅宗佛老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变化的思想,能够坦然应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并幸福地走下去,做到内心乐观和心胸开阔。再者,道家老庄思想顺其自然、超越时空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苏轼,使其拥有一种对于生活中的种种是非能够看得透、想得开的超然处世态度。在苏轼看来,儒、释、道这三种思想是互为相通、互为补充的,人在不一样的心理状态下能够选择这些思想浸润自我的生命并得以很好地继续生活下去。所以,苏轼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同时濡染道家、佛家思想,并融会贯通地把三种思想作为自我人生观构成的哲学基础。在儒、释、道这三种思想的整合影响下,苏轼在仕途中能够进退自如,在生活中能够超然物外,在逆境中能够乐观旷达。
2.苏轼善于变换角度看待人生
苏轼之所以能做到遇到挫折仍泰然自若,是因为他拥有善于变换角度看待人生的智慧。苏轼在诗歌《题西林壁》中曾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说,换一个不一样角度观察庐山,得到的感受就是不一样的;并且,要真正了解庐山,就不应当拘泥于庐山的某一视角,而应当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观察庐山如此,看待世间万事万物也是这样。人的一生中,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宠辱得失,就如远望近观或横看侧视的庐山,只要从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从不一样角度进行欣赏,就能够得到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劝导友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就是从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角度出发,看待生命中的顺境与逆境,从而巧妙地释怀了友人的悲哀。在苏轼看来,世间万物,人生悲喜,只要转换一个角度,变换一种思维,那么,烦恼的人生也会变得欢乐。这种处世态度使得苏轼即便遇到再大的坎坷,其有为的生命仍然体现出永恒的价值,内心也能坚持宁静和自足,即使被贬到黄州五年,过着艰苦的生活,仍能安然度过,甚至乐观旷达。
三、多维解读
旷世奇才,英雄本色——他有着超凡脱俗的旷世才华,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份诙谐,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是一座丰碑!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到达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诣。
性情率真,品格崇高——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人生坎坷,经历丰富——苏轼的一生,能够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坚贞不屈,乐观豁达——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坚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坚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进取向上的追求。
热爱生活,进退自如——正是由于对生活充满热爱,苏轼从来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而是永远含笑应对人生。即使晚年贬谪岭南,处境艰难,他仍然随时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如《食荔枝二首》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简便的笔调中,透出的是独立不羁的个性。
四、结语
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宋代儒释道三种思想整合影响下构成的一种理性的人生态度,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苏轼糅合三种思想并融会贯通,再加上自我的博学多才,构成丰厚的人生文化底蕴和内心的闲适自然。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序言中以往讲过这样一段话:
“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指苏轼)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的这种魔力就是我这鲁拙之笔所要尽力描述的,他的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
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苏轼都能够变换角度看问题,在位时进取入世,远离官场仍忧国忧民,贬谪后仍能热爱生活、进取进取,到达洒脱旷达、进取乐观、超然物外的高远的人生境界。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特有的苏轼人格、境界,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种人生态度。
篇2:苏轼人生态度的诗句
苏轼人生态度的诗句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后先。
衣冠传盛世,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秦观的这首《赠苏子瞻》中几句,简要的概括了苏轼的声望、文才、遭遇和品第,反映苏轼当年即备受文林士人的钦仰和推崇。林语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中是这样描述苏轼的一生的“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一0 三六),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O 一)逝世。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 在位期间做官, 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滴。”他一生在仕途上迭经升沉,起落甚大,在人品文品上则是公认的名家、天才、全才。他所创造的文化瀚海,动人心目,沾溉历代。
苏轼像李白、杜甫等人一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据说,宋神宗曾问他的大臣:“唐代的哪个人物,可以跟咱们的苏轼比?”一个大臣回答说:“苏轼跟李白差不多。”另一个大臣反对说:“李白有苏轼的才情,但在学问方面可比不了苏轼。”我们不去评论到底是李白还是苏轼更好些,就凭这点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确是个卓越之才。
苏轼生活于党争剧烈、政局变幻的北宋中期,他志在有为,终生未离仕途。故其人生征程欺负曲折,感受阅历丰富多样。正如他自己所咏:“身行万里半天下”,“崎岖世味尝应遍”。这往往激发出他的深湛反思和超妙感悟,不时在其诗作中有所闪现。
然而,苏轼最可贵的一点,还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他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完全没有一个文人孤芳自赏的态度。他一生遭遇过不少打击,经历过非常艰苦的生活,几次差点儿被政敌害死,但他总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逆境。我们普通人也许无法学到他的才学,但他对待人生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苏轼的人生态度在于他不畏艰难,敢于对文学进行大胆的革新和创造;在于他忠心为国,爱民如子,勤政为民,与民同乐的气概;在于他感怀伤事,对于政治上的失意,依然能够胸怀祖国,情系民生,将自己的满腔热血付之与诗词创作的另一种生存力量。
苏轼的命运可谓悲惨,但我们翻看他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却几乎看不到他哭哭啼啼。他总是幽默、乐观地去看待挫折。
苏轼的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词上 。他的一首词就很形象的反应了他的这一特点。就是他在经历了文字狱,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的一天,他和几个好友出去游玩,遇上了雨,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四处奔跑,结果还是被淋得湿透,十分狼狈。只有苏东坡不在乎,好像没雨一样,一边走一边吟诗。过了一会儿,天就晴了,他就此写了一首《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就是以这样一种淡薄达观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无数风风雨雨的。他自己非常喜欢“回首向来萧瑟处”和“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句,在晚年贬居海南的时候,还在自己的诗里用了这两句。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态度,贯穿了苏东坡大起大落的一生,成就了一种高贵的人生境界。
苏轼所以能如此开朗乐天,绝非偶然,这是与他超尘脱俗的人生悟性分不开的。他为人超拔物欲,淡漠富贵,而倾情人格品第、学问文章。这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自然流露,时时体现。如“心闲万缘空,身安一床足。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林语堂把苏轼称为“快乐的天才”,一语中的。
而如今的人们每天过着浮躁的生活,埋怨这个社会是如此的不公,好机遇总不是自己的。可当我看苏东坡时我们没有资格这样说。不论是当时的社会,还是个人的机遇,我们不知幸福多少了。虽然,逆境的他是可悲的,一个人一生中几次大起大落,即便是再坚强勇敢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坦荡自如,可想而知,苏轼的遭遇是悲凉的。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被打倒,他时刻都对生活充满着无限的向往,对生命充满着无限的热爱。这样一种气度,是非一般人可以比的。所以不是这个世界让你不幸,而是我们不够强大而已。
当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因为种种困难而难过、悲痛,前进艰难时,不妨读读苏轼的诗词,每一首不一样的感悟总有一个给我们一些启发。《苏东坡传》中这样写着: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着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欢。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在人的一生中,有病痛、忧乐、悲欢,循环往复。其实转眼即时过境迁,直可付之一笑。
后世的对苏轼的评价
王鹏运: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上,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拟得其仿佛。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世,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
沈曾植:东坡以诗为词,如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此后山谈丛语也。然考蔡绦铁围山丛谈,称:“上皇在位,时属升平。手艺之人有称者,棋则有刘仲甫、晋士明,琴则有僧梵如、僧全雅,教坊琵琶则有刘继安,舞有雷中庆,世皆呼之为雷大使,笛则孟水清。此数人者,视前代之技皆过之。”然则雷大使乃教坊绝技,谓非本色,将外方乐乃为本色乎?
夏敬观: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后之学苏者,惟能知第二乘,未有能达上乘者,即稼轩亦然。东坡《永遇乐》词云:“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此数语,可作东坡自道圣处。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钱穆:①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②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彩,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
篇3:毕业论文-论苏轼的超越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论苏轼的超越人生态度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苏轼身上有以社稷为重的儒家思想,有祸福相依、超脱1切的道家思想,也有人生如幻、不为外物所累的佛家思想,而且3家思想是如此完美的集中在他1人身上,这样,苏轼才能超越入世与出世的困境,超越情感的.折磨,超越士大夫被贬的痛苦,更妙的是他还以贬谪为闲适、以贬谪为游、以贬谪为福、以贬谪为致仕,苏轼的这种超越的人生态度,不仅在当世受人景仰,而且在他逝后的近1千年里,其超越的人生态度为士大夫所效仿。
关键词:苏轼;超越人生;儒释道
ABSTRACT
As regards Su Shi’outlook,there is something of Confucianist,which emphasiszes the interest of the cantry,there is something of Taoism,which can indeed surpass everything and is concemed with the idea that good fortune lieth within bad ;there is also something of Buddhism,the extraordinary philosophy which is involvded with the concepts that life is but a imagination,that ome should feel at home wherever one is and that one shoud not strain oneself about the world’s affairs.All of these three school’s ideas converse solelus on himselef so perfectly of torment of sentiment. The literaries’suffering of being demoted,of course ,is less of a tuoble before him.what is more,he treats the demotion as leisure,as rearel ,as good fortune and even as filling an office,definitely overshadowing everyone outlook.Sushi’this sort of overpassing outlook is held in deep admiration not only in our current world ,for example,there exist four scholars and six gentlemen od su’s scholl,but also in nearly a thousand years afer his death ,his outlook is follwde as a model by so many literaries.
Key words: Su Shi; surmounted the life; Confucianism
篇4: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
1、幸福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比较,这种物质情感的幸福感短暂不持久,二是不要比较,去除自我中心,才是真正幸福。
2、其实烂桃花虽然让人抓狂,却也让人成长,要不是有这些失败的爱情经验,我们又怎能分辨出哪些人值得我们真心付出。
3、让感情关系充满活力,就是探索我们之间:有没有游戏、欢乐的能力?愿不愿意尝新探险?是否为我们的关系创造新语言?不再成长,就会倒退。
4、埋没在红尘中的我们,哪怕此刻无法踏上征途,那么至少将我们的初心好好地珍藏在心中,不让它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静静地等到时机到来的那一刻,用一种温暖睿智的气质,对自己进行一种期望,抚慰自己如野狼一般,在外争抢饭碗,看似坚硬的心。
5、谈恋爱时很容易让人忘记身边的一切,但事实上爱情只是我们广大世界中的一环,就算没有爱情,我们充其量可能寂寞些,但不代表就一定会过得不好。
6、沉淀后我愿意做一个温暖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
7、真正重要的不是完美的结果,而是过程中自我内在的成长与丰盈。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让生命更丰盈、更充实,最后找到自己生命中属于幸福的那份答案。
8、再不坚持自己的独一无二,设身处地用对方的眼睛看事物,用对方的耳朵聆听,明明是两个个体却又结合为一,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这就是真爱。
9、真正有气质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告诉别人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多少低调华丽的奢饰品,因为TA没有自卑感。埋没在红尘中的我们,哪怕此刻无法踏上征途,那么至少将我们的初心好好地珍藏在心中,不让它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静静地等到时机到来的那一刻,用一种温暖睿智的气质,对自己进行一种期望,抚慰自己如野狼一般,在外争抢饭碗,看似坚硬的心。
10、沉淀后我愿意做一个温暖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宠辱不惊,淡定安逸,心静如水。
11、当我们对彼此处处感到新奇时,很容易就会忽略对方的缺点,等到双方开始渐渐熟悉之后,又很容易对对方的付出视而不见。
12、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好好照顾自己的能力,避免给对方带来太大的负荷,但人与人在一起本来就应该互相照顾,不能只自私地要求一方付出,另一方却只想坐享其成。
13、吵架其实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方法,借由吵架,我们其实在学习相处和沟通,那至少表示:彼此间还有意愿互相协调,如果连架都懒得吵了,反而表示双方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14、当陷入低潮,再怎么执着也无法改变现状时,我们必须懂得适时舍弃的艺术,跳脱那些让我们痛苦不堪的人事物,才有可能再造生命的另一个春天!
15、真正有气质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告诉别人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多少低调华丽的奢饰品,因为TA没有自卑感。
篇5:前赤壁赋表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
前赤壁赋表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
政治上的失意,萧声哀怨,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前赤壁赋》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前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人在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极精炼的文笔,写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①。《前赤壁赋》正是作于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他的赤壁词中,即有过明显表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现实中的我却只能“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地慨叹“人生如梦”。在这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东坡内心有着深刻的感发,他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纷忧与虚无,但如果仅是“入乎其内”地感叹人类的沧桑,这就不能产生我们今天对他的文采及人品的钦佩。
东坡之所以成为“白首忘机”的“东坡老”②,更有他善于“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的另一面(这一面至关重要)。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苏东坡既想超脱又不能超脱。他在《书<前赤壁赋>后中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偷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这段跋语,对于了解作者当时深受压抑的心境提供了帮助。苏轼不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寄托,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于是触景生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前辈英雄的钦慕,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当时的心境极其复杂:消极隐退与积极进取,疾世忿懑与逍遥山水的双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思想背后,却流露出对世道不平的满腔愤怒,不甘妥协的积极进取精神,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有人曾认为《前赤壁赋》把黄州赤壁当作孙曹交兵之处是苏轼“用事疏舛”,这并不十分准确。苏轼所游之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大战的真正的赤壁;而苏轼文章之重心也不在周瑜破曹之壮举,他无非是借事写文,抒发他的心怀以求解脱罢了。
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悲——乐”,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而围绕作者感情的三次变化,全篇的行文也随之巧妙展开。“文以载道”,作者如果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为读者所清晰的领悟,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文学表达形式。苏轼这篇文中的哲思也正是通过他对赋的新的利用而传达开来的。《前赤壁赋》是篇辞赋,辞赋时常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与主张,《前赤壁赋》很显然是运用了这种传统的格式。辞赋讲究排比对偶,《前赤壁赋》中也有不少排比对偶的句子,所以它具有辞赋的基本特征。但苏轼的这篇赋却不像汉魏以来的'赋一样词藻华丽,仅止于铺陈事物,而少有哲理的渗入其中。这篇之所以长诵不衰,更有它突破辞赋旧格的新成就,我们今天可以称它为散文诗。诗人运用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抒写自己心中的感情波澜,使文辞更富的血肉,感情也更加真挚,情感与文字的密合无间。我们不得不佩服苏轼驾驭文字能力的潇洒不凡。总结而言,这篇赋在文学上有两大贡献:
第一,充分显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质。这篇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就景而言,有明月,有江水,有秋风;就情而言,有悲伤,有欢乐。时而泛舟秋江,扣舷而歌;时而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时而愀然发问,畅谈哲理。景色的转换,情感的跳跃很频繁,但却不杂乱,而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苏轼在文章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尽管来源于老庄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神聚而形散,随着主观感受的辗转生发,散文的文字起伏跌宕,意趣横生。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为后世散文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二,对“赋”体的巧妙利用与革新。《前赤壁赋》是散文与韵文的巧妙结合,是诗与文的统一。文章是赋体,但却不拘泥于古赋,它的语句有长有短,散骈结合,文辞生动,情韵潇洒,不啻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中游览的场景不断的更换,诗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换,而文气却始终一贯如注,既有骈赋对偶工整之美,又有情景交融的诗境之美,还有挥洒自如的散文之美和生动形象的说理之美。在这样的一篇散文诗中,我们不仅可领略文学之美,还可以体悟哲学之理趣,无疑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的融合。
前赤壁赋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u)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篇6:人生态度作文
人生是一个个脚印串成
人生也许平凡,也许不平凡,但是,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
人生,就像是登山,需要一步一步来。
或许永远也到不了顶峰,至少走过,至少不是原地踏步。
人生苦短,有谁能攀尽这世界的高峰?或许。但是又有谁看得到,这脚下的艰辛?
说人生是由一个个脚印串成再适合不过,因为,人生就是这样走来。
曾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曾经,笑傲群雄。只要你坚持到底!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走得正,走的对,终究会走到想要到达的彼岸,即使隔着万丈悬崖,即使隔着浩渺洋流。这不是问题,都有办法越过,
面临悬崖,迈开脚步,我要脚踏实地。不要紧张,不要害怕,面前不是凶猛的野兽。小心翼翼,沉着冷静。努力的开动脑筋,想想,想想,什么可以让我们继续前进?也许,我们需要助力,但是请先别放弃我们自己。也许,我们可以借助风,像那称霸天空的雄鹰翱翔;也许,我们可以,借助藤蔓,学那人猿泰山恣意游荡在这深山悬崖,可以,借助藤蔓,下到谷底;总之,人的思维可以超越我们所能拥有的极限,只要你愿意,没有办不到,但是请脚踏实地,也请不要放弃自己。
面临洋流,迈开脚步,我要脚踏实地。不要担心,不要彷徨,面前不是龙潭虎穴。只要你肯,只要你愿意,动动你的脑子,想想,想想,什么可以让我们继续前进?是啊,想想,开动你的脑子,但是请不要忘记,千万不要只是想想!千万不要放弃我们自己。没有脚踏实地,没有努力前进,只有一味的想想,也只是原地踏步。要记住,人生的光阴岁月不等人,你原地踏步,你的生命还是在不断流失,既然如此,为何不继续前进?也许,前方有你意想不到的风景在等着你。面临洋流,我们脚踏实地,越过的方式也就更加多,也许,我们可以做个木筏;也许,我们可以游泳过去,海中必定又可以停留的地方,即使没有,或许你可以以海为家。吃着海里的鱼,为了生存,也许那可能是活生生的,然后,趁着雨到来,饮下。
可以活下,有好多方法,都要自己的努力,只要自己肯继续走下去。
没有人可以让时间停住脚步,那么,就让我们的脚步,来铸造时间的永恒吧。
毕竟,人生是要我们自己过活的,让我们的脚步就踏进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吧,因为我们的人生是我我们的脚步一个个串成。
这是我回一个问题的答案,觉得人生的态度,个人的看法不同。
我这人是典型的懒散,别人可能说我没资格谈。
但是我觉得一个人的态度不一定决定人的人生。
但是可以影响。
态度在我的看法,是一种思维,我们需要思维,但是也需要脚踏实地,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态度……
怎样理解,那你们就看看吧。
篇7:人生态度作文
嗯哼,今天在群里聊天,看着曾今的朋友们,如今为了房子、婚姻而烦恼,对,是烦恼,突然间发现,这世界我们缺少太多正能量,刚步入社会,无数的压力随之而来,面对家人的婚姻,工资,存款;面对婚姻的房子,车,钱;我感到恐惧,生活总是公平的,但缺不了抱怨,但抱怨过后呢?对于人生的态度,不计其数,但我们如何能正确的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也许大多数觉得,嗯,我属于一个乐天派,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我把我人生更多的放在了精神寄托上,也许这属于逃避现实,但也仅仅是也许,其实我也很现实。人永远是博爱的,只是爱的层次不同罢了,对于不同的人生态度,对于不同物质需求的价值观来说,我是一个愚人。
智者见智,愚者见愚,我仅以一个愚人的角度,去抒写我的世界,说的委婉点吧,那就是恐婚,《何以笙箫默》上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看着周围人,为了房子,为了各种各样的结婚因素而头疼,看着家人,整天的唧唧渣渣,永不厌烦的催婚,我胆怯了,也烦了,这个世界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对谁的坚持不够,任何人都不是圣人,所以任何人都没有去指责别人的权利,生活,无非是你笑笑别人,别人笑笑你罢了。
如果在乎的没有那么多,想要的没有那么多,生活便会简单得很多。如果你不快乐,那就出去走走,世界这么大。风景很美、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处阴影中。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人生,即使你最爱的人,我们只需要多一些勇气,去坚定自己的选择。生活的精彩,不只是轰轰烈烈,更多的时候,安静是强大的力量。快乐是自找的也是自造的;同样,烦恼也是如此,就看你的选择。无须强求,最美好的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聊来聊去,我忘了我的主题,人生就是这样,当你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出门时,也许只是一转头的光景,你就会忘记你要做的事,越急却越记不起,等晚上躺在床上,睡觉前突然想起,却又觉得不重要。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痛苦大于快乐;忧伤大于欢喜;悲哀大于幸福。原来是因为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把不属于悲哀的东西当作悲哀;而把原本该属于快乐、欢喜、幸福的东西看得很平淡,没有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快乐、欢喜和幸福。
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
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太现实,现实得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你;也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太虚伪,虚伪的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些平常“想”帮助你的人都已烟消云散。
我只想说:你的出生你无法选择,这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你自己,你没有任何资格去指责他人。生活是你自己的,你得自己选择,再多的抱怨也还是抱怨而已,要么,适者生存;要么,game over!
我最信奉的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爬完。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我做到了,你呢?
★ 定**的教学设计
★ 赤壁赋说课稿
【苏轼的人生态度(共7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02-11
定**教案2022-08-11
必修一《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06-16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设计2023-12-25
赤壁赋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12-13
课文《赤壁赋》教学设计2024-01-28
《赤壁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023-04-11
《赤壁赋》教学总结2023-06-02
定**苏轼翻译及赏析2022-06-08
后赤壁赋教案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