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整理6篇)由网友“过年好”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
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
率先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和加大小城镇建设,达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破解“三农”难题的吴起县,在“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大气魄规划、大手笔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振兴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新农村建设在内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勾勒出了宏伟蓝图。
新年伊始,吴起县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提出了“生态优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科教进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班子坚强、社会稳定、农村和谐”的指导方针和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重建设先抓规划
县上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首先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先期工作来抓,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建设思路,对条件较好的“实力型”村子走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的路子,正在发展中的“成长型”村子走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建设的路子,条件较差的“待哺型”村子走投资启动、扶持发展的路子。在规划中把握了“一个保留、两个坚持”的原则,即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现代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千篇 一律。在规划内容上,针对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基础,一次性将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致富产业项目、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培训教育、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规划到位。在规划模式上,突出本地特色,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于群众居住比较分散的山地村,可以设计为生态庄园式或分散村落式;对于川道村、公路沿线村和城郊周围村,可以设计为山区社区式或城郊集中式。注重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先行试点,然后进入全面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奠基
改善生态环境、配套公用设施、培育致富项目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该县在今年确定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力度。生态环境建设以荒山荒坡为主,在对历年造林地补植完善提高的同时,全年完成新造林10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力度不减,按照《吴起县基本农田建设三年规划》,全县新修农田5万亩。在建设上,坚持“整村推进、逐户达标”和“近水、近路、近村庄”的原则,以户为单位,实行人人达标消号制,年底全县完成人人2亩基本农田建设的任务。扶贫开发上按照《吴起县白于山区三年扶贫开发规划》要求,继续坚持“整合项目、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人饮工程和能源建设上,坚持“整村推进”和“下保任务、上不封顶”的原则年内完成人饮工程建设80处,打井建窖3000孔(眼),集中供水2处,解决10000人的饮水困难。能源建设按照每座补助1200元的标准,新建沼气池3000座,推广节能节柴灶3000口。大力推行“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加大“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力度,全面提高综合效益。
发展产业促增收
新农村需要新产业来支撑,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县上在稳步推进草畜业上,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服务、龙头带动、稳步推进”的思路,着力提高草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年内引进特级白绒山羊种公羊100只,完成杂交改良4万只。新种人工牧草4万亩,补种5万亩。快速开发林果业上,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科学开发、快速推进”的原则,抓住全县沙棘为主的退耕还林面积非常的资源优势,加大沙棘开发力度,使沙棘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在加大产业开发力度的同时,按照《种植业实施方案》要求,全力实施30万亩粮食丰产工程,实现粮食总产5.65万吨。围绕玉米、洋芋、豆类、蔬菜等作物,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力度,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全面推广新优品种和旱作农业技术。全县抓4个示范区和15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点。以吴旗镇、白豹镇为重点,继续加强棚栽业建设,全年完成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00座、弓棚1000个。
新农村的新风尚
实现“生态优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科教进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班子坚强、社会稳定、农村和谐”是建设新农村的最终目标。县上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健全完善村委会、计生协会及妇女、共青团、治安、民事调解等各类组织;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形成重大事项“班子拟定、村民酝酿、征求意见、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村民议事机制;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障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倡导文明新风,摒弃黄、赌、毒、邪教等不良社会风气,规范农民言行,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扶贫济困、团结友好、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推广“四位一体”庭院经济模式,力争到农村户户建成集“沼气、厕所、猪圈、大棚”为一体的庭院经济新模式。把“四改”与养殖业、种植业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净化环境卫生结合起来,塑造“肥羊(猪)圈里养、鸡兔笼中喂、棚内果菜鲜、做饭不燃煤、饮水不用挑、增收又洁净”的农村新面貌。积极开展卫生村、组、户创建活动,加大垃圾台、排污设施和圈厕改造建设的力度,彻底治理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的现象。全面加快“电进户、电视进户、电话进户、电脑进户、自来水进户、沼气进户”步伐,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目标。
篇2:建设新农村 描绘新蓝图
建设新农村 描绘新蓝图
建设新农村 描绘新蓝图正文:当新年第一缕朝霞出现的时候,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端的已经载入了史册。已昂首阔步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向往,我们憧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新农村新蓝图的种子早已在我心中萌发,我向着理想出发,有信心有理由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丽。
我心中的新农村是,每个农民都穿新衣服,每天可以换新衣服。农民穿衣服穿的时尚,可以跟国际接轨。每天农民工作8小时,不用加班加点,不用累的连洗衣服的心情也没有。工作之余的时间,农民很愿意掏钱买漂亮衣服穿,农民穿着漂亮的衣服串门聊天。
我心中的新农村的环境本应该很美,我想应该更加美!农民喝水不用烧,出来就是纯净水。农村吃的`菜是农民自己种的。蔬菜都是没农药的,蔬菜都是新鲜的,蔬菜都是绿油油的,蔬菜都是一片一片的,农民很高兴的在种蔬菜。因为蔬菜可以让农民赚很多钱。赚来的钱可以买漂亮衣服。农村的大米很丰富。农村的鱼生活在没污染的水中。农村的猪满地跑。天是蓝的,水也是蓝的。
我心中的新农村:农民住上了别墅,家家户户有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彩电、空调、太阳能、电脑等等。住在农村的别墅里面有花,有水,有游泳池。农民下班或者种地回家之后,美美地泡上一个澡,休闲的抽了一个中华烟。那味道真好。农民家的网络通国际。农民可以与美国总统网络聊天。
我心中的新农村,农民外出有轿车,到市区逛逛只需几分钟,外出下雨不带伞,外出睡觉在汽车。农民买车不贷款。农民修车不用等。农民一年换一车。农民买车不出门。
我心中的新农村的环境大变样,农村到处是鲜花。农村的蔬菜不用炒就能吃。农村的果园可以睡大觉。来农村的就是来旅游的。农民的收入大增加。旅游收入使得农村GDP每年20%在增长。农村的园林没小偷。农民种菜网络卖。集体收入平均分。土地收入半半开。农村的空气可以治病。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祝愿我们的新家园越建越美,祝愿我们的新农村越来越好!
篇3:新时代民主法治绘就蓝图
转化发展,儒家文化重放熠彩
孔子、孟子是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几千年来历朝历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精神。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璀璨明珠,它经受了历史长河的考验与洗礼,依旧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发掘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做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展现出不朽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载体是儒家经典,儒家学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核心、最有特色、最具魅力和凝聚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之根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历来以思想文化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的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有识之士所接受。74位诺贝尔得奖者及工作者一致呼吁,人类若想在下一个世纪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和发展,必须学习2500多年前的孔子儒家思想。
在人类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每当谈及传统文化时,他常常把儒学作为代表、以儒家文化为例,引经据典,捭阖纵横。他多次参加与儒家文化有关的活动,对孔子及儒家学说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给以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充分肯定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为加强儒家思想文化挖掘阐发传播,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遵循。
儒家文化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先秦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以及近现代儒学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在总结、概括和继承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基础上创立儒学,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学说。这里,仅截取孔子到荀子这3,便可足见一斑。
春秋末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礼乐崩坏,封建制逐步确立。在这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一些学者、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在儒家学说中,孔子创立的“仁”学,把“仁”看作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他将“仁”亦即群体和谐当作社会治理活动的总目标,以“礼”亦即等级制度作为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方法,确立“重礼义、行仁政”的总方针,由此形成的伦理政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愈加惨烈。以弘扬孔子学说为己任的孟子,在率众弟子周游列国途中,看到连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深感民众之苦和统治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孟子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只有实行仁政,才能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为此,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由伦理道德规范提升为治国之道,提出了一种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强调统治者要重民、亲民、富民,体恤民生,并将重民思想推向高峰,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
在实现群体和谐的基本途径上,孔子主张用等级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礼”的目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这也是儒家长期奉行的礼治观。而荀子则站在人类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论述“礼”的正当性,他认为社会混乱局面是人性的“恶”造成的。“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荀子·礼论》),人们的相互争斗必然要打破整体和谐。荀子按照当时的社会实际,改造了孔子的礼治思想,形成了以儒家礼义仁政为主,法家法治耕战为辅的全新思想体系。主张用制度化的“礼”,约束人的非份之想,保护人的正当需求,以避免人类社会在经久不息的混乱中灭亡。
为此,荀子重新规定了“礼治”内容。首先,他继承了孔子关于“礼”是等级制度的观点,但反对区分贵贱高下,主张依据个人能力,特别是功劳的大小划分等级,“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其次,荀子借鉴了法治观点,主张“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治者待之以刑”(《荀子·王制》)。对服从统治的人给予等级的保护,对不服从的予以法律制裁,并强调礼法并用并不意味着两者地位相当,“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荀子·劝学》)。在荀子看来,法是用来维护礼的工具,礼是立法、执法的指导思想。唯有这种兼用法律手段的礼治,才是天下大治有效途径。由于荀子的观点符合社会实际,因而备受秦汉人的推崇,广为流传。因此,当今党领导下的立法、执法、监督,这是党领导的根本要求。
两千多年以来,儒学经历了百家争鸣的盛世,也曾受到过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历史的沧海浮沉中,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中流砥柱。儒学创建伊始,就非常注重不断吸收融合其他各家思想来发展自己,因而在诸子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家思想遭到严重破坏。在汉朝儒学第一次走向辉煌。在汉末魏晋时期,由于玄学和道教兴起,儒家学派受到冲击而使儒学走下坡路。尽管儒学的正统地位仍保持着,但已失去了垄断地位。宋王朝统一天下后,伴随程朱理学应运而生,新儒家出现,儒学发展达到顶峰。清朝中期以后,程朱理学受到批判,儒学陷入衰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开始对儒家思想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学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全球兴起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热,孔子走向世界。同时,“新儒家思潮”从海外传入,刺激并促进了大陆新儒学的再生,其思想引发强烈争议。
儒学的起起落落启迪我们: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立国的平台。观察国家兴亡,评说君王成败,莫忘文化的作用。制度如舟,文化似水。水浅不载舟,水涸难行船。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种好的制度,都必须有相应的文化作支撑。优秀文化可以涵养与导向良好的国家管理体制和政治制度,而糟粕文化必将从根本上豢养与引诱出祸害。没有“文化”,可以毁灭文化。在众多开国者中,秦始皇嬴政的历史功绩,堪称儒学时代之雄。但他一生最大的错误,莫过于焚书坑儒。为了禁锢人民的思想,他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毁六国史书和民间所藏《诗》《书》及诸子百家语,只允许保留医药、占卜算卦的书和农书。其中,曾深藏于宫中的六国史籍从此绝迹,还有460个儒生在咸阳被活埋了。由于秦始皇失去了儒家文化的支撑,粗暴推崇法治,他的方针政策尽管有效却又是冷酷暴虐的,他的统治手段尽管决断却又是残忍血腥的,他的执政风格尽管雷厉风行却又是不仁不义的,他的一生尽管极力追求长生不老,誓将皇位一世一世地传袭下去,但最终是一场噩梦,仅到秦二世便偃旗息鼓、土崩瓦解。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成为史上“功绩卓越的君主”,固然与先前“文景之治”打下的坚实基础相关,但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疏通和发掘到了中国儒学时代所必须的文化资源,绝不可小觑。旧的文明需要新的血脉,只要它不拒绝接纳新的文明,就一定会如同凤凰涅槃一样,在新的历史火焰中重生。历经磨难,儒学没有消亡,峰回路转,浴火重生。儒家文化中深厚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等等,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里,仍具有较高的道德价值、教育价值和政治价值。历史经验表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变达、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基本思想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发,可以为当今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它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追求,有利于践行宗旨诺言、站稳人民立场,有利于勇担责任使命、夯实执政之基,有利于做到居安思危、涵养忧患情怀。今天,我们传承弘扬儒家文化,就是要坚持“古为今用”原则,大力弘扬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基本思想理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起起落落启发我们:传承天地阔,超越生命强。文化是精神支柱,是凝聚力,非常重要。但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构成一个社会结构整体,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综合反映,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虽然文化不能决定一切,但它具有很强的相对独立性,既能积极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以及统治阶级的发展要求,又可以与社会发展互为支撑、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影响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性成果,文化同时具有超越时代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价值。就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贡献而言,完全可以和古希腊的文化贡献相提并论,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两座巨大高峰。儒家文化对东方世界的影响,虽然也有起伏涨落,但并未大起大落,更未出现过文化断层,它像黄河长江一样,一直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这就是超越时代的文化基因与文化价值的魅力所在。当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蓬勃发展相关。比如,思想环境是宽容开放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自由、争鸣自由、流动自由、发展自由景象。即便在同一学派里,也可以自由发展,可以述而不作,可以标新立异。儒学为孔子所创,孔子故后,儒分为八。其中最有学术成就且对于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孟子、荀子。其实,孟荀的思想体系有重大区别,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孟子学说重点在“仁”,荀子学说重点在“礼”。因为如此,二人才各成为大家。诚所谓“龙生九种,种.种有别”,唯其种.种有别,龙的家族才得以兴旺发达。如果只有遗传,没有变异,不主动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那么这种遗传就是退化。孟荀虽有较大分歧,毕竟都以儒学自命。而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一个干脆成了法家,一个因忠诚法家学说而成为政界要人。特别是韩非,他虽师从荀子,苦读儒家学说,研习仁义礼治,但看他的文章,却是一道二法,老子学说对他的影响很大,申不害、商鞅的学说对他的影响更深。他是公认的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习于儒门却不拘泥于儒门之学,虽为法家但不局限于前辈法家之法,借鉴道家更不安从于道家之道,如此广收博采,才使得他比前辈法家站得更高,成就也更大。这恰恰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成就所在、光荣所征。这说明,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需求,展示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规律性和创造性,才能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儒家学说的起起落落启示我们: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创新,文化发展的灵魂在于转化。复兴不是复古,文化传承弘扬重在转化、贵在创新。文化似水,不是停滞不动的,是上善若水。继承、创造、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保存和兴盛的规律。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发展历史,正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文化、接纳新文明,不断推进新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导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从而使华夏文明魅力永恒。今天,我们传承弘扬儒家文化,需要努力做好的工作有许多,包括整理辨析、保存保真、研究挖掘、传承弘扬、转化再造、创新发展等等,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眼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服务人民大众需求。在精华与糟粕的辨析整理基础上,立足于传统文化本身,努力在理念上、内容上、表达上、形式上等各层面上,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像北京故宫博物院那样,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新的元素,做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让古老文化活起来。要立足现实国情,坚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接续优秀基因,致力于解决当今的新时代问题,推进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出新概念、新观点,建设具有蓬勃生命活力和鲜明先进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是文化复兴与文化复古的界线。站在新时代,我们应当重视儒家文化,吸收儒学的优秀思想,但这决不意味着在社会制度和思想指导上回归传统、回归儒学,将儒学化作中国道路和方向的指导,注定要葬送社会主义。儒化没有出路,西化更是死路。传承弘扬儒家文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我们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祭拜孔子,阅读经典,并不是简单回归儒学、回归传统,更不是独尊儒术。比如,对待“尊孔读经”的争论,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对的。关键在于,我们首先要弄清为什么要尊,如何尊?为什么要读,如何读?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包括儒学经典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想资源和智力支持,但绝不能指望数千年前的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对于儒家文化,我们不能像历代王朝那样只是简单看重论证等级制度的合理性、维护既定社会秩序的政治职能,而是要吸取其中治国理政、道德教化的哲学智慧和人生伦理智慧,发掘它塑造中华民族特性的特殊功能,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智力支持和政策保证。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衰败出自文化,成功也出自文化。儒家倡导的“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思想道德,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价值理念和高尚精神。我们只有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展现出不朽的永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
绘就新时代民主法治的壮丽图景
“聚焦主题,严守议程,今年的两会更实了!”——这是许多代表委员对今年两会会风的评语。
会风如镜,折射新时代的新气象。
在高质量的审议讨论过程中,智慧在碰撞,共识在凝聚,绘就的是新时代民主法治的壮丽图景。
领导少说,让基层代表先说多说
时间,是观察会风的一扇窗口。
8日上午9时,辽宁代表团分组审议一开始,召集人就宣布:今天会议中间不休息,一气呵成,请代表们抓紧时间。
在这个小组,一个上午10多名代表发言,当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代表简要讲完农业问题后,代表们集体为他的直言鼓掌。
这样的场景,正在一场场审议讨论的现场发生。“大家争着抢着发言,会议时间都不够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汤阴县向阳庄村党支部书记葛树芹说,几次小组审议到了晚上6点多,大家还意犹未尽。
在有限的审议时间中,领导把时间更多地留给了基层的代表。
“领导每次开会都强调让来自基层和各行业的代表多谈一些情况,我们小组包括我在内有3名村支书代表,发言的时间是最长的,发言结束后其他代表还特别感兴趣地问我们基层工作的难点在哪。”葛树芹说。
“在今年分组审议时,领导少说,让基层代表先说、多说的要求,让我印象很深。”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徐贤淑说,审议时,来自基层的代表发言更踊跃了,“官话”“客套话”少了,来自基层的好声音多了。
充分审议、认真讨论,发扬的是民主,诠释的是民主集中的真谛。
状态,是衡量会风的一把标尺。
代表委员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履职建言,是决定两会会议成效的重要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法研究会副会长杨震介绍,在分组审议中,每个代表都严格遵照会议议程,认真准备,全程没有提前离场的,也没有不发言的。
政府工作报告、外商投资法草案、两高报告……代表委员们聚焦审议讨论的主题,认真审议、积极建言,形成了浓厚务实的会议氛围。
走进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杨松的房间,桌子上摆满了各类关于两会新闻的剪报。她每天都要看报,有好文章就剪下来。“不充电不学习,怎么当好代表?老师也一样。”杨松说。
会议室外,有的代表委员还走上了通道,畅谈履职心声和建言心得,回应各方关切——
8日下午2时许,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之前,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9名全国人大代表亮相再度开启的“代表通道”。
“要让改革有法可依、于法有据”“互联网可以让农村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认为会更加美好,因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
聚光灯下,代表们分享履职故事,传递民情民意,话语间充满奋进的信心。
“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上,权威的应答、基层的心声、庄重的承诺,一个个故事连起来,就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故事。
身子沉下去,声音带上来
10日下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副主任杜黎明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重庆代表团驻地迎来三位特殊客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一行。
这次会面的起因,还要从6日上午重庆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说起。
审议过程中,杜黎明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个重庆团许多人大代表关心的问题——加快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在场旁听的国务院办公厅工作人员将代表们的建议认真记录,当晚经梳理、筛选、上报,第二天这条建议就转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10日的这次会面,正是相关负责人向代表们报告这个项目的进展。
“记录好、汇总好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对国务院领导同志全面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研究出台更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丁学东说。
会场上的真知灼见,来自于深入的基层调研。
作为“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总说“跑得还不够”。
“我社会经验少,要用脚力增加脑力。”杨金龙说,为了解技术工人状况和制造业企业用工情况,他经常到生产车间、汽车4S店等调研。
“技工的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匹配度仍有差距。”杨金龙说,通过调研,他建议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真正让“需求侧”的企业参与到“供给侧”的技能人才培养中来。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黄利鸣带来了一份关于切实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提案。
提案源于他的一段经历:小孙女要上幼儿园,黄利鸣寻访了住所周边的10个小区,竟然没找到一所公办幼儿园。几家民办幼儿园,学费最低的每月都要4000多元。
“这令我真切感受到‘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在调研基础上,黄利鸣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提案。
从田间地头到厂房车间,从乡镇村屯到城市社区,代表委员们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用一份份“沾泥带露”的议案提案建议,向大会交上答卷。
文风活起来,作风严起来
8日下午,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细心的记者在领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发现,工作报告短了,但右上角多了一个二维码,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浏览制作精良的融媒体产品——五分钟读透人大报告。
不同以往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之后附了9个附件,篇幅超过了报告本身。这些附件大多是简洁明了的立法清单、工作完成进度表等,一目了然地显示了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起草中着力改进文风,注意压缩篇幅,同时以附件形式对报告内容作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以便于代表和社会各界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过去一年常委会各方面工作情况、进展和成效。”大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表示。
好文风是好会风的一个缩影。简化会场布置、严格落实代表请假制度……严肃会风往深里走、实里走:
——安徽代表团要求代表发言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陕西代表团严格控制每期简报字数,切实改进文风会风;
——江西、湖北、宁夏、云南、台湾等代表团严禁代表在会议期间打牌、饮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说,今年代表不允许在大会堂全体会期间携带和使用手机,不得组织和参加会外活动等,这些规定,使代表能够更加专心地聆听报告、认真审议,对于保障会议质量,提升履职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会风连着党风政风,连着民心民意,庄光明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定要把好的会风保持下去,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把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深度融入到以后的各项工作中去,融入到推动地方发展的努力中去。
严肃的会风,保障的是依法履职、共商国是的会议实效。
扑面的新风,透出的是干事创业、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从这个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发展信心的全国两会上,世界看见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壮丽图景。(记者王琦、徐扬、康淼、杨思琪、梁建强、王成、宋晓东、吴帅帅、李鲲)
篇4: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总结
关于加快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考――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塑造秀美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7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农村更快更好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支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抓住战略机遇期,围绕“新”字做文章,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中央的号召,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标志着“三农”工作迈入了一个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化致富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思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扎实稳步地推进。
根据xx县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突出五个“新”字:
1、以现代农业为方向,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新跨越。建设社会新农村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才能走向文明,农民才能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当前及“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期末的3900元增加到6300元,年递增10%。一是瞄准“大效益”,提升科技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以高效为目标,立足高产量效益、高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产、稳产、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效农业技术,重点推广蔬菜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轻型简化栽培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合理的耕作制度,重点推广粮经套作、林农复合、稻田养殖等新型耕作模式,完善提高粮棉油经耕作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县主要农作物品种要更新1-2次,全县良种覆盖率要达95%以上,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要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55%以上。加快农业特色化进程。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将里滩建成优质油菜、小麦、扁豆、浅水藕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带,外滩建成蔬菜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带,海州圩里建成棉花、稻米特色产业带,以特色争市场,以特色增效益。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有标生产、品牌销售,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十一五”期间要建成30万亩优质粳稻、2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20万亩蔬菜、8万亩浅水藕、5万亩扁豆等五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40万头三元杂交猪、50万只波尔山羊、500万只樱桃谷肉鸭和10万亩海淡水养殖等四大无公害规模产业带,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10万亩以上规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和申报工作,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十一五”期间,要积极申报国家级名牌农产品3个以上,打响我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加快农业生态化进程。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继续组织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水源”的“四清”工程建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大力推广综合配套生态技术,推广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建设以及规模养殖场粪便净化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到“十一五”期末,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要达到85%以上。加快“绿色农村”建设进程。抓好高标准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经济林、村庄绿化等“五大林业工程”建设。二是推进“大调整”,提升集约化水平。加快发展高效种植业,稳定粮食和棉花面积,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扩大名特优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立体间套种面积,推进二麦专用化、油菜“双低化”、稻米优质化、蔬菜特色化、棉田立体化、玉米特用化,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收割基本实行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规模养殖业,进一步培植养殖大户,大力发展连户连片养殖,发展以食草动物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抓好生猪、山羊、樱桃谷肉鸭等规模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养殖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利用我县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重点加快贝类增养、淡水养殖、紫菜养殖等特水产业发展,提高加工层次,使水产业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三是做强“大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围绕重点产业,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批重点生产区域、推广一套配套技术、明确一个目标市场、发展一批重量级龙头企业,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出击,大力吸引“三资”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同时加大资产重组和扩张力度,引导江苏桂花工贸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控股、委托经营、融资租赁等方式,对各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小企业实行兼并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引导中小龙头企业以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基础,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层次。“十一五”期间要引进“三资”累计兴办农业龙头企业50个以上,其中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个以上,省级(千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2个以上,国家级大型龙头加工企业1个以上。围绕“依托一个产品,建立一个组织,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到300个以上,其中省级“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个以上,市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个以上,带动增收农户占总农户的60%以上。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培育造就新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总结
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要把加强现代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县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比例要达85%以上。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程。通过大力度组织、多渠道培训、全方位服务,不断扩大劳动力输出范围和提高农民就业的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15万人。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培植**缝纫、面食、挡车、化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大力实施农村经济大户培植工程。要重点发展规模经济大户,培植农民中产阶层。农村规模经济大户是新的经济群体和经济力量,代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先行者。“十一五”期间,要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引导、环境保护等多种措施,努力培养一批大粮商、大棉商、大菜商、大畜牧商、大水产商和大运销商,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自己的财产,跨入中产阶层行列。大力推进农民投资创业工程。建设新农村,核心是富裕农民,关键在于推进农民投资创业。XX年我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分析其构成,来自三次产业收入比重为42.7:28.2:29.1,资产性收入比重偏低,与同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51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相比,差距就在资产性收入上。打工增收虽然立竿见影,但是空间有限;创业增收虽然难度较大,但潜力无穷。“十一五”期间,要把主攻资产性收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民投资创业,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龙头加工企业,吸纳转化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突出“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群体”和“凤还巢、企回迁”,通过典型示范、市场连接、“龙头”引路、“大户”带动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民营创业链,尤其是鼓励农民直接掌握生产资料,进行经营性创业,实现由“劳务型”向“老板型”转变。同时争取更多的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形成滚雪球式的创业叠加效应,努力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民自主创业人数要达6万人以上,投资总额20亿元;新增创业人员4万人,新增投资额15亿元。3、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倾力打造农村建设新面貌。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以创建江苏省城市化示范镇和江苏省康居示范村为契机,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推进建设,高效能实施管理,高水平经营运作,着力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一是明确发展目标。从XX年起,通过“一年典型引路,二年逐步推广,三年全面展开”,力争在20前,建成1个江苏省城市化示范镇,1个江苏康居示范村,8个创建整治村。突出抓好重点中心镇和试点中心村建设,建立一批“规划合理、设施齐全、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示范镇村,以展示我县农村现代化建设新风貌。二是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个性化”的要求,将镇村规划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范畴,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实行集聚发展,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三是突出功能定位。坚持产业兴镇、产业兴村,根据生产条件和经济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区域,使村镇成为集聚资金、项目、信息、物流、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选择几个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和区位优势明显的镇作为重点镇,在资金、政策和领导力量上倾斜。对确定为示范镇、示范村的将享受资金补助、建设用地、建设审批、干部使用等方面优惠政策。高标准规划,快速度建设,拓街道、兴市场、建小区、抓配套、治环境,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镇,充分发挥它们在全县村镇建设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一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核心是要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禁止乡村发生新的不良债务,逐步化解陈欠债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二是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推行土地承包权货币化,逐步从根本上消除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的生产率,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推进农村社会事业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改革以及农村文化、卫生、教育、金融制度改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形成农民自我发展为主,政府、集体适当补助,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投入体系。加快以农村大病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推行居民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十一五”期末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力争达到90%以上。同时要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落实帮扶措施,努力拓宽低收入户的增收渠道。
5、以提高素质为根本,着力塑造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要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培育勤劳、守纪、文明、厚道的乡风民风,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富有成效。一是充实新内容。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本领,适应市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结合“四五”普法,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权益。二是覆盖新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不再是纯粹的农民,农村的各个阶层出现细化,如打工者、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小企业主等,必须有针对性地扩大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阶层的人群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做道德文明的示范户,做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三是探索新平台。实施典型带动,在星级文明户创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文明标兵户创评活动,将科普教育、道德建设、文明风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纳入创评内容,进一步增强农村星级文明户创评的示范性、指导性。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组织农村老党员、老教师等成立道德评议会,对所在地农民、农户的道德行为进行评议,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经济、法律、政策“六下乡”活动,不断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篇5: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塑造秀美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xx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7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农村更快更好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支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抓住战略机遇期,围绕“新”字做文章,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中央的号召,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标志着“三农”工作迈入了一个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化致富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思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扎实稳步地推进。
根据xx县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突出五个“新”字:
1、以现代农业为方向,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新跨越。建设社会新农村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才能走向文明,农民才能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当前及“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期末的3900元增加到6300元,年递增10%。一是瞄准“大效益”,提升科技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以高效为目标,立足高产量效益、高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产、稳产、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效农业技术,重点推广蔬菜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轻型简化栽培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合理的耕作制度,重点推广粮经套作、林农复合、稻田养殖等新型耕作模式,完善提高粮棉油经耕作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县主要农作物品种要更新1-2次,全县良种覆盖率要达95%以上,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要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55%以上。加快农业特色化进程。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将里滩建成优质油菜、小麦、扁豆、浅水藕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带,外滩建成蔬菜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带,海州圩里建成棉花、稻米特色产业带,以特色争市场,以特色增效益。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有标生产、品牌销售,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十一五”期间要建成30万亩优质粳稻、2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20万亩蔬菜、8万亩浅水藕、5万亩扁豆等五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40万头三元杂交猪、50万只波尔山羊、500万只樱桃谷肉鸭和10万亩海淡水养殖等四大无公害规模产业带,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10万亩以上规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和申报工作,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十一五”期间,要积极申报国家级名牌农产品3个以上,打响我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加快农业生态化进程。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继续组织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水源”的“四清”工程建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大力推广综合配套生态技术,推广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建设以及规模养殖场粪便净化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到“十一五”期末,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要达到85%以上。加快“绿色农村”建设进程。抓好高标准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经济林、村庄绿化等“五大林业工程”建设。二是推进“大调整”,提升集约化水平。加快发展高效种植业,稳定粮食和棉花面积,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扩大名特优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立体间套种面积,推进二麦专用化、油菜“双低化”、稻米优质化、蔬菜特色化、棉田立体化、玉米特用化,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收割基本实行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规模养殖业,进一步培植养殖大户,大力发展连户连片养殖,发展以食草动物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抓好生猪、山羊、樱桃谷肉鸭等规模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养殖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利用我县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重点加快贝类增养、淡水养殖、紫菜养殖等特水产业发展,提高加工层次,使水产业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三是做强“大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围绕重点产业,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批重点生产区域、推广一套配套技术、明确一个目标市场、发展一批重量级龙头企业,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出击,大力吸引“三资”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同时加大资产重组和扩张力度,引导江苏桂花工贸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控股、委托经营、融资租赁等方式,对各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小企业实行兼并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引导中小龙头企业以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基础,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层次。“十一五”期间要引进“三资”累计兴办农业龙头企业50个以上,其中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个以上,省级(千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2个以上,国家级大型龙头加工企业1个以上。围绕“依托一个产品,建立一个组织,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到300个以上,其中省级“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个以上,市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个以上,带动增收农户占总农户的60%以上。
篇6: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2008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国两会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热门话题,标志着中国改革和发展重点转向农村,新农村建设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同时也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但由于这次新农村建设并未触及与农民切身相关的土地制度改革,这就决定了它在一开始对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影响程度,不可能同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启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样,对广大农村起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同时,仍听不到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自己的声音。建设新农村绝非一场运动,在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流舆论覆盖下,我们同样需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的冷静思考,更需要倾听广大农民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对我县的多个乡村进行调研,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仅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目标上不知所措。新农村建设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提出五大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对新农村到底如何起步、具体怎么分步走、要建成什么样子等,根本没有明确思路。只知道上级和政策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做。并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大多热衷于修村级公路、修村部、修水厂等之类的事。因为相比之下,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这一目标自己易做、大家易见,同时相对见效较快,而其他四大建设目标则相对比较长远、难以奏效、或是比较抽象。
(二)思想上等靠索要。建设新农村中央讲了三句话,第一句是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第二句是国家政策要加以扶持;第三句是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调查中则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半步”思想比较流行:就是新农村建设早一步有可能多费自己的财、多费自己的力,反而结果可能和别的村一样;迟一步又可能好处都让别的村占尽,不能享用自己份内的上级投资计划;只有早半步或是慢半步正好,既不致于多耗费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和别人享受一样新农村建设成果,又不致于新农村建设起步太迟而成为落后村。有的甚至是连村里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都抱着等靠思想,如陈家嘴镇有一个村沟渠不通,投几个工就能解决的事,支部书记却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后盾单位帮助投资疏洗。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公开表示:“新农村建设,我们不急。国家财力只会越来越强,省市财政收入也会不断增加,上级对农村的投资也只会越来越大,到时说不定上级会帮我们把新农村全部建设好,现在根本不需要费财、费神、费力,再说以我们现在的财力,根本不具备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配套实力。”座谈中,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反映最多就是目前村里一无钱财,二无资源,三来支部又没有号召力。所以对新农村建设抱的希望不大,只求能把村里的路修好,要是真能解决看病贵、读书难的问题就已经很满足了。
(三)行动上急功近利。实际上,城市经济发展初期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围绕着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展开的。从这一点来看,新农村修公路、扩村部、建水厂本无可厚非。但在规划未出的情况下,大家都一哄而上,只求有项目,不管项目是否紧急、是否长效。如建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可以指望上级的支持,但总不能长期指望靠政策投资来养活它。按目前情况分析,养活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必须能长年保持约有500个用户、2000人的生活用水才行,但如果村民居住太散,铺设管道太长,水厂的经济效益是不会乐观的。所以在村民集居点未规划出来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无效投资。出现此类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换届新上任的村干部抱着必须在任期内做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省、市、县三级每年财政增量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大好时机,自己不为本乡本土争回一点投资,地方组织则显得无能;再就是乡村经济捉襟见肘,正常的工作都难以开展,向上、向外争回一点资金,自身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四)人才上严重缺乏。一是规划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全县没有一家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的专业院所,县新农村建设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仅有一名,当前编制完成五图一书”草案的只有安障会子庙村、安裕乡安庆村、安全志中村等3个市级示范村,这与目前村庄规划的紧迫性严重不符。二是培训农民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网络强大、服务齐全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已形同虚设,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等机构自身都难以为继,目前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言传不如身教,农村尤为如此。农村经济其实就是能人经济,农民差
★ 未来新蓝图作文
【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整理6篇)】相关文章:
庆祝建党99周年活动演讲稿2023-02-24
建党99周年2023-03-11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个人总结2023-09-18
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2023-08-30
书记人大闭幕讲话2023-02-28
《千年梦想决胜今朝》党员干部个人观后感2022-08-18
十九届六中心得体会2022-10-21
2035年远景目标优秀的感想作文2022-07-10
党代会讲话稿2024-04-10
十九届六中会议心得体会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