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简介

时间:2023-03-17 08:08: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杜诗简介(精选12篇)由网友“上司幾太”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杜诗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杜诗简介

篇1:杜诗简介

杜诗

姓名

中文名称: 杜诗

又名: 字君公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生卒年: ?—前38

生平简介

杜诗,(?-38)东汉机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县(今河南)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篇2:杜预简介

杜预生平介绍

杜预(222—284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学者。因其博学多才,尤善谋略,故有“杜武库”之称。

杜预祖父杜畿是魏国名臣,曾先后出任护羌校尉、河东太守、司隶校尉和尚书仆射等职,受封为丰乐亭侯。建安十年(2),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谏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位,政绩获誉天下第一。杜预父亲杜恕也曾任幽州刺史,并以建武将军领护乌丸校尉的职务。

杜预虽然生长于官宦之家,但并非只知享乐的纨裤子弟。杜预自幼博览群书,所以博学多通。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常自豪地说:“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晋书·杜预传》)。他特别爱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

在杜预的青少年时期,魏国内部逐渐形成互相对立的两大政治集团——曹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杜预的父亲杜恕是忠于曹魏集团的人。早在太和六年(232年),杜恕曾上书提醒魏明帝注意司马懿连朋结党的动向。杜恕因此触犯司马懿,屡遭排挤,被出为外任。嘉平元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彻底击溃以曹爽为首的曹氏集团,完全掌握了曹魏政府的实际权力。当年,征北将军程喜秉承司马懿的意旨,劾奏杜恕,结果杜恕被关进监狱,幽囚而死。受到父亲的牵连,杜预一直到三十多岁也未能入仕。

司马懿、司马师父子相继病死后,正元二年(255),司马昭接替父兄职务执政。这时,统治阶级内部力量的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有实力的曹氏余党被陆续被翦除干净,司马氏代曹魏只是个时间问题。司马昭为扩大统治基础,对某些政敌的子弟进行拢络收买。司马昭素闻杜预的才能,极力争取他,亲自把妹妹嫁与杜预为妻。在甘露二年(257),又恢复了杜预袭爵的权力,袭丰乐亭侯,征辟为尚书郎。杜预在职四年后,司马昭任相国,杜预改任为参相府军事。

景元四年(263)五月,魏军兵分三路大举伐蜀。杜预被任命为钟会的镇西将军府长史。魏灭蜀后,钟会联合蜀将姜维谋反,准备杀害同来的魏军将领,以割据益州。次年正月,钟会在实施计划时,被乱兵杀死。魏军监军卫瓘又乘机杀死了解这一阴谋的邓艾。在这场变乱中,钟会的许多部属大多受牵连被杀,唯杜预凭其智慧幸免于难,并增邑1150户。事后,杜预还冒著被卫瓘构陷的危险,当众对卫瓘杀人灭口的卑鄙行径进行指责,认为卫瓘对这场**也是有责任的。

咸熙元年(264)七月,司马昭委托荀勖、贾充、裴秀、郑冲等人改制礼仪、法律、官制,为上台作最后的准备。杜预受命参与法律的制定。这部法律即是晋武帝泰始四年(268)颁布的晋律,它上承汉律,下启唐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响。名义上主持修律的官员是贾充,而实际上杜预担负了最繁重的劳动,全部晋律的注解都是由他完成的。

杜预在《律序》中指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太平御览》卷六三八)。这是我国法律史上明确区分律(刑法制度)、令(规章制度)最早的定义,晋律的制定正是依据的这一原则,它使晋律较之汉魏旧律的界限更加分明、体系更加完备。杜预还上奏说:“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也 。故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例直易见,禁简难犯。易见则人知所避,难犯则几于刑厝。刑之本在于简直,故必审名分。审名分者,必忍小理。古之刑书,铭之钟鼎,铸之金石,所以远塞异端,使无淫巧也。今所注皆纲罗法意,格之以名分。使用之者执名例以审趣舍,伸绳墨之直,去析薪之理也”(《晋书·杜预传》)。皇帝遂下诏将律令颁行于全国。

晋律以前的汉律,特点是刑罚苛碎、条目繁密,计七百七十余万字,二万六千余条,内容重复,不好记忆,为官吏提供了上下其手,从中舞弊的机会。曹魏政府虽对此作过改革,但变动有限。晋律依据杜预的主张,对汉魏旧律大刀阔斧地进行剪裁,只有二千九百余条,十二万六千余字,所以唐人称赞它“实曰轻平,称为简易”(《隋书·刑法志》)。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对其政权支柱世家大族实行放纵的政策。因此社会上异常黑暗腐败,各级官吏蝇营狗苟,公相塞过,互相包庇。时杜预任河南尹,杜预认为京师是朝廷教化的发源地,而教化的推行总要由京师辐射四方,由近而远。因此,他所发布的一应政令、喻示,都贯彻著提倡教化这一主要内容。

泰始四年(268),杜预针对这种情况,向晋武帝建议实行考课制度:“臣闻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虚己委诚,而信顺之道应,神感心通,而天下之理得。逮至淳朴渐散,彰美显恶,设官分职,以颁爵禄,弘宣六典,以详考察。然犹倚明哲之辅,建忠贞之司,使名不得越功而独美,功不得后名而独隐,皆畴咨博询,敷纳以言。及至末世,不能纪远而求于密微,疑诸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法令滋章,巧饰弥多。昔汉之刺史,亦岁终奏事,不制算课,而清浊粗举。魏氏考课,即京房之遗意,其文可谓至密。然由于累细以违其体,故历代不能通也。岂若申唐尧之旧,去密就简,则简而易从也。夫宣尽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去人而任法,则以伤理。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在官一年以后,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因计偕以名闻。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案,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其优多劣少者叙用之,劣多优少者左迁之。今考课之品,所对不钧,诚有难易。若以难取优,以易而否,主者固当准量轻重,微加降杀,不足复曲以法尽也。《己丑诏书》以考课难成,听通荐例。荐例之理,即亦取于风声。六年顿荐,黜陟无渐,又非古者三考之意也。今每岁一考,则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以士君子之心相处,未有官故六年六黜清能,六进否劣者也。监司将亦随而弹之。若令上下公相容过,此为清议大颓,亦无取于黜陟也”(《晋书·杜预传》)。但是杜预的建议却没有为朝廷接受。

泰始六年(270)年初,杜预因得罪司隶校尉石鉴,石鉴便在武帝那里告了杜预一状,被解除守河南尹的职务。当时,鲜卑族首领拓拔树机能骚扰陇右。六月,晋武帝启用他出镇边关,为安西军司,给兵300人,骑百匹。到长安后,任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杜预刚在秦州就任,石鉴也以安西将军的职务都督秦州诸军事。

当时,鲜卑人秃发树机能起兵造反,势力很大,晋武帝派去镇压的将领,不是战败,就是被杀。石鉴官报私仇,命杜预出击。杜预认为:“虏乘胜马肥,而官军悬乏,宜并力大运,须春进讨,陈五不可、四不须”(《晋书·杜预传》)。石鉴大怒,上奏朝廷,说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留止军用物资,贻误军机。于是,杜预被押回,送交廷尉审治。好在杜预娶了公主,按照法律上的“八议”,可以用侯爵赎罪。后来,陇右的战事发展正如杜预所预料的那样,石鉴被秃发树机能打得惨败。于是朝廷大臣都认为杜预长于谋略。

泰始七年(271)十一月,居住在山西地区的匈奴人在酋帅刘猛的带领下武装暴动。从并州向西进到河东、平阳。武帝命令杜预以散侯身分参谋军国大事。不久,升任度支尚书,掌管政府的经济财政事宜。

杜预上奏,主张“立藉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晋书·杜预传》)。杜预还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进行科发明,制造成功人排新器。此外,杜预还兴建常平仓、调整谷价、管理盐运、制定税赋和建置边防等。在任上,杜预共向晋武帝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都被采纳。

石鉴从回京后,报功不实,被杜预揭发,双方仇隙更深,互相敌视怨恨,指责争吵,结果均被免职,杜预仍兼本职。几年以后,杜预又任度支尚书。此后一直到咸宁四年(278),杜预一共担任七年的度支尚书,提出的建议数不胜数,今述其要者。

元皇后的灵枢将迁往峻阳陵。按旧制,灵枢埋葬之后,皇帝和群臣就可以换上吉服。尚书上奏,说皇太子也该脱下丧服。杜预则认为“皇太子宜复古典,以谅闇终制”(《晋书·杜预传》),得至朝廷的同意。

杜预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不合晷度,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差舛,修订出《二元干度历》。此历经过验证,终于取代时历,通行于世。

杜预认为孟津渡口水险,有覆舟之患,提议在富平津修建河桥。有人认为该地曾为殷商故都,历代圣贤没有立桥,其中定有不可立之理。杜预则说:“‘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晋书·杜预传》)。于是杜预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从设计到施工杜预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等到桥梁建成,武帝和百官都到桥边视察宴饮。武帝举杯赞扬杜预:“非君,此桥不立也 。”杜预则谦虚地回答:“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微巧”(《晋书·杜预传》)。

周朝太庙中有欹器(古代的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君可置于座右以为戒),至汉代还放在御座旁,汉末**,此器不复存在,其形制也失传了。杜预把它重新设计制造出来,奏献武帝,武帝赞叹不已!

咸宁四年(278年)秋,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西晋统治区域内大面积涝灾,晋武帝下诏求计。杜预曾前后两次上书陈述救灾计划。这两篇收在《晋书·食货志》中的奏章是后人研究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材料。

第一篇:“臣辄思惟,今者水灾东南特剧,非但五稼不收,居业并损,下田所在停污,高地皆多硗 脊,此即百姓困穷方在来年。虽诏书切告长吏二千石为之设计,而不廓开大制,定其趣舍之宜,恐徒文具,所益盖薄。当今秋夏蔬食之时,而百姓已有不赡,前至冬春,野无青草,则必指仰官谷,以为生命。此乃一方之大事,不可不豫为思虑者也。

臣愚谓既以水为困,当恃鱼菜螺蚌,而洪波泛滥,贫弱者终不能得。今者宜大坏兖、豫州东界诸陂,随其所归而宣导之。交令饥者尽得水产之饶,百姓不出境界之内,旦暮野食,此目下日给之益也。水去之后,填淤之田,亩收数钟。至春大种五谷,五谷必丰,此又明年益也。

臣前启,典牧种牛不供耕驾,至于老不穿鼻者,无益于用,而徒有吏士谷草之费,岁送任驾者甚少,尚复不调习,宜大出卖,以易谷及为赏直”(《晋书·食货志》)。

第二篇:“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非不尔也,然此事施于新田草莱,与百姓居相绝离者耳。往者东南草创人稀,故得火田之利。自顷户口日增,而陂堨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陆失宜,放牧绝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故每有水雨,辄复横流,延及陆田。言者不思其故,因云此土不可陆种。臣计汉之户口,以验今之陂处,皆陆业也。其或有旧陂旧堨,则坚完修固,非今所谓当为人害者也。臣前见尚书胡威启宜坏陂,其言恳至。臣中者又见宋侯相应遵上便宜,求坏泗陂,徙运道。时下都督度支共处当,各据所见,不从遵言。臣案遵上事,运道东诣寿春,有旧渠,可不由泗陂。泗陂在遵地界坏地凡万三千余顷,伤败成业。遵县领应佃二千六百口,可谓至少,而犹患地狭,不足肆力,此皆水之为害也。当所共恤,而都督度支方复执异,非所见之难,直以不同害理也。人心所见既不同,利害之情又有异。军家之与郡县,士大夫之与百姓,其意莫有同者,此皆偏其利以忘其害者也。此理之所以未尽,而事之所以多患也。

臣又案,豫州界二度支所领佃者,州郡大军杂士,凡用水田七千五百余顷耳,计三年之储,不过二万余顷。以常理言之,无为多积无用之水,况于今者水涝湓溢,大为灾害。臣以为与其失当,宁泻之不滀。宜发明诏,敕刺史二千石,其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其诸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长吏二千石躬亲劝功,诸食力之人并一时附功令,比及水冻,得粗枯涸,其所修功实之人皆以俾之。其旧陂堨沟渠当有所补塞者,皆寻求微迹,一如汉时故事,豫为部分列上,须冬,东南休兵交代,各留一月以佐之。夫川渎有常流,地形有定体,汉氏居人众多,犹以无患,今因其所患而宣写之,迹古事以明近,大理显然,可坐论而得。臣不胜愚意,窃谓最是今日之实益也”(《晋书·食货志》)。

由于杜预当时对灾情作过调查研究,所以他对灾情原因的分析和所提出的救灾办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文中,他指出粗放滥垦、火耕水耨和水利设施(陂堨)年久失修是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本原因。杜预认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坏陂宣泻。那些建造比较合理的“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对“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宜大坏兖豫东界诸陂,随其所归而宣导之。”至于灾民,除靠政府救济官谷外,还可以让他们借助水产作眼下日给。坏陂的计划如果能实现,“水去之后,填淤之田,亩收数钟。至春大种五谷,五谷必丰,此又明年益也”。杜预还建议把典牧不供耕驾的种牛租借给灾民。在上书中,杜预对西晋政府的办事效率表示忧虑。他谴责某些部门、个别官吏只从自身利害出发,彼此纷争,互相扯皮,使一些地区的救灾工作不能继续下去。

杜预关心国事,因而朝野驰名,人们把他叫做“杜武库”,称赞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

当时,全国尚未统一,西晋王朝只有半壁河山,孙吴政权仍控制著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不过,孙吴的国力远比西晋要弱,再加上政局动荡,很难同西晋抗衡。晋武帝登位以后一直想发动灭吴战争,可是西晋朝廷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除杜预、羊祜、张华等少数大臣支持晋武帝的想法外,大多数人态度暧昧。朝廷中的一些实力派人物,象贾充、荀勖等则持有不同见解,以致错过了一些灭掉孙吴的极好的战机。

咸宁四年(278年)春,晋军主帅羊祜突然病重,临终前,羊祜向晋武帝举荐杜预接替自己。因而杜预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羊祜去世后,杜预于十一月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特赐追锋车、第二驸马。受命之后,杜预南下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接替已经去世的原荆州都督羊祜的职务。到任后,杜预“修缮甲兵,显扬威武”(《晋书·杜预传》)。为即将开始的灭吴战争作战前准备。

杜预驻守的襄阳是西晋南部边境荆州的首府。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战争一开始,杜预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孙吴的荆州。西陵是吴国的西部边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晋军能突破西陵,益州的水师就可以顺流而下,直入荆州。对于西陵的重要性,吴国也早有注意。名将陆逊在夷陵之战反攻时,曾指出:“夷陵(与西陵相邻)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子陆抗从没有放松过对西陵的控制,于凤凰元年(272年)平定西陵叛乱。凤凰三年(273年)七月,陆抗病重。仍抱病上书:“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以为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三国志·吴书·陆抗传》)。

但杜预发现自陆抗死后,吴主孙皓逐渐削减了这里的兵力。只是驻守在这里的总督是吴将张政,张政在吴国是比较有名的将领,不除张政,西陵很可能成为未来战争中晋军前进途中的巨大障碍。于是杜预挑选精锐士兵,于十一月突然袭击张政,大败之,杜预因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张政据守要害地方,因没有防备而遭惨败,深感耻辱。于是,没把战败的实情上报孙皓。杜预获悉此情,遂派人将抓到的俘虏送送给吴主孙皓。孙皓大怒,召还张政,派武昌监刘宪取代了他的位置。杜预在大军将至之际,逼敌撤换主将,削弱了吴国的防卫力量,为晋军突破吴国西线防御,创造了良机。

咸宁五年(279年)四月,益州刺史王浚备战多年,见时机成熟,上书请求速伐东吴。他说:“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晋书·王浚传》)。晋武帝认为王浚说得有理,但贾充、荀勖等重臣却认为此议不可行,只有张华大力支持。

八月,杜预在准备就绪后,也上书晋武帝请求伐吴之期。时驻守在扬州前线的王浑上表声称孙吴要发倾国之兵攻打晋国。反对派乘机相阻,使晋武帝对杜预的请战迟疑不决,最后竟同意将灭吴的计划推迟一年。杜预闻后,再次上书:“自闰月以来,贼但敕严,下无兵上。以理势推之,贼之穷计,力不两完,必先护上流,勤保夏口以东,以延视息,无缘多兵西上,空其国都。而陛下过听,便用委弃大计,纵敌患生。此诚国之远图,使举而有败,勿举可也。事为之制,务从完牢。若或有成,则开太平之基;不成,不过费损日月之间,何惜而不一试之!若当须后年,天时人事不得如常,臣恐其更难也。陛下宿议,分命臣等随界分进,其所禁持,东西同符,万安之举,未有倾败之虑。臣心实了,不敢以暧昧之见自取后累。惟陛下察之”(《晋书·杜预传》)。

过了十几天,杜预又上表:“羊祜与朝臣多不同,不先博画而密与陛下共施此计,故益令多异。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其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已,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故守之也。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效之后,诘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自秋已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晋书·杜预传》)。

杜预表章送到朝廷时,武帝正与张华下棋。张华推开棋盘敛手施礼:“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晋书·杜预传》)。这时,贾充、荀勖等人又出来反对。大臣山涛竟然强词夺理地说:“外宁必有内忧,今释吴为外惧,岂非算乎”(《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但武帝决心已下,立即发兵攻吴。

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万,以贾充为大都督,分水陆六路攻吴。杜预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担任主帅,晋武帝只是任命他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并且在荆州地区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浚的水师。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陈兵于江陵。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杜预遂对其围而不攻,以断绝上游吴军的退路,阻止下游吴军西进,动摇其整个西部防御。同时派参军樊显、尹林、邓圭和襄阳太守周奇等人率众沿江西上,攻夺城邑,以接应王浚。仅十几天便夺下众多城城邑,皆如杜预所料。

二月,杜预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800乘夜渡江,奔袭乐乡城。在巴山(今湖北松滋西南)多张旗帜,点燃火把,迷惑吴军。并分兵袭击乐乡附近的各个要害地区,以挫吴军士气。吴都督孙歆震恐,在给伍延的信中说:“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晋书·杜预传》)。吴人慑于兵威,降者万余。周旨、武巢还在乐乡城外安排伏兵,待孙歆遣军阻击王浚大败撤退时,随吴军进入城内,直入帐下,擒孙歆。因此军中有歌谣说:“以计代战一当万”(《晋书·杜预传》)。

擒获孙歆,等于拔除了江陵犄角。于是杜预下令进逼江陵。吴国督将伍延假装请降,暗中却把兵布置在城上,负隅顽抗。杜预挥军猛攻,一举拿下江陵。长江上游一经平定,沅江、湘江以南,直到交州、广州,吴国的州郡皆望风而降,杜预代表朝廷将其安抚。杜预所部一共斩俘吴国都督、监军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百二十多人。杜预还依仗兵威,把吴国将士和屯戍之家迁往江北,充实该地区人口、劳力;给南郡旧地设置长吏,施政理民。于是荆州人心安定,吴人赴者如归。

王浚占乐乡后,为争功,竟上报朝廷,谎称他已得孙歆之头。后来杜预把孙歆活著送往朝廷,洛阳人大笑不已,一时成为笑柄。

接著,杜预在武昌会集各路晋军,商讨进攻吴都。有人认为:“百年之寇,未可尽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晋书·杜预传》)。杜预不以为然,认为缓兵势必功亏一篑,他说:“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晋书·杜预传》)。杜预的意见终于为大家所接受,于是,在杜预的运筹指挥下,各路大军直指秣陵,所过城邑,望风束手,主张来冬进军的人无话可说,写信给他,表示佩服。

晋灭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它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杜预在这次战争中的功绩是非常突出的。

凯旋回师后,杜预因杜预功勋卓著,进爵为当阳县侯,封邑增加到九千六百户,其子杜耽也被封为亭侯,为千户,赐绢八千匹。

杜预脖颈上长了个瘤,他进攻吴国时,吴国人忌惮他,就把瓠系在狗颈上给他看;遇到树上长著瘤状的疙瘩,也砍下一块,露出白色,写上“杜预颈”。杜预攻下江陵后,把干这些事的人都杀了。

杜预回镇襄阳后,多次向朝廷陈述,说自己家族世代为文吏,武将并非本行,请求退职,但武帝不许。

杜预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晋书·杜预传》),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兵富民。一是勤于讲武,兴建学堂,结果江汉一带,广被德化;二是打败山越,交错设置驻屯军营,分别占据要害之地,以巩固安定局势; 三是利用溃水、清水,灌溉万顷原田,分疆刊石,使有定分,结果公私都得利,百姓因此称他为“杜父”;四是开凿杨口水路。过去的旧水道只有从沔汉到江陵一千几百里远近,往北再无水路可通。另外,巴丘湖是沅江、湘江的交汇之处,表里山河,十分险固,是荆蛮人所依恃的险阻。杜预开凿杨口,从夏水到巴陵一千多里,内,泻导了长江之险;外,开通了零、桂的漕运。

由于杜预致力强兵富民,所以南方之人歌颂他说:“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晋书·杜预传》)。对于公众之事,只要杜预知道,就一定去做;而凡是他做的事,又一定要考度始终,很少失败。有人讥刺他,说他心存琐细,杜预说:“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晋书·杜预传》)。

杜预颇因自己的能力功业自豪,所以,好为后世之名。他常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晋书·杜预传》),于是,刻成两块石碑记载自己的勋绩,一块沉埋在万山之下,一块矗立在岘山之上,说:“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晋书·杜预传》)!

杜预几乎没有什么武艺,连骑马都不会,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但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敌人斗智。

他立功之后,消闲从容,沉浸典籍之中,撰著了《春秋左氏传集解》三十卷,为历代《左传》注本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对后世的《左传》研究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参考众家谱第,写成《春秋释例》15卷。他又撰著《盟会图》、《春秋长历》,自成一家之学,直到晚年才完成。此外,他还著有《女记赞》。当时虽有人评论杜预的这些著作文义质朴直率,可是,世人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秘书监虞挚大加称赏,他说:“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晋书·杜预传》)。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杜预的书保留到唐世,还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杂律》七卷,《丧服要集》二卷,《女记》十卷以及《晋征南将军杜预集》十八卷(已佚)。

梁代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下品,说他与王济“诗贵道家之言”,但其诗今无所存。

杜预喜好《左传》,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当时,王济懂得相马术,又喜欢马,和峤则特别喜好聚敛钱财。杜预常说:“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晋书·杜预传》)。晋武帝听了,问他:“卿有何癖?”杜预应声而答:“臣有《左传》癖”(《晋书·杜预传》)。

杜预任镇将时,屡次贿赂朝中权贵。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吾但恐为害,不求益也”(《晋书·杜预传》)。

据说杜预在荆州时,一次饮酒后醉卧斋中,外面的人听到有呕吐声,从门口偷看,发现一条大蛇正垂头呕吐,人们便认为杜预是大蛇转世。

后来,杜预被征召任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走到邓县时,不幸病逝,终年六十三岁。杜预死后,武帝嗟叹不已,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成,其子杜锡嗣。

杜预起初曾立遗言:“古不合葬,明于终始之理,同于无有也。中古圣人改而合之,盖以别合无在,更缘生以示教也。自此以来,大人君子或合或否,未能知生,安能知死,故各以己意所欲也。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过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问耕父,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之冢也,遂率从者祭而观焉。其造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也。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不填之,示藏无珍宝,不取于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贵不劳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动,历千载无毁,俭之致也。吾去春入朝,因郭氏丧亡,缘陪陵旧义,自表营洛阳城东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而所得地中有小山,上无旧冢。其高显虽未足比邢山,然东奉二陵,西瞻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至时皆用洛水圆石,开遂道南向,仪制取法于郑大夫,欲以俭自完耳。棺器小敛之事,皆当称此”(《晋书·杜预传》)。其子孙一一照办。

他心胸宽阔,遇事能够顾全大局。益州刺史王浚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多年来一直在益州建造战船、培训水军,为战争做准备工作。战争开始以后,他统率水军沿江而下,所向披靡。到达荆州界内,王浚需受杜预指挥调遣。但是,杜预十分尊重他,没有利用自己职务给对方制造任何困难。杜预对将帅们说:“若浚得下建平,则顺流长驱,威名已著,不宜令受制于我。若不能克,则无缘得施节度”(《晋书·王浚传》)。王浚到西陵,杜预写信给他,信中说:“足下既摧其西籓,便当径取秣陵,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晋书·王浚传》)。王浚得信大喜,将杜预之信呈于晋武帝。杜预的态度与益州水军率先攻占建邺有著重要的关系。这也同王浚在长江下游的遭遇,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那里,指挥调遣水军的王浑,怕王浚夺得头功,对他百般刁难。就在王浚排除种种干扰占领建邺、俘获吴主孙皓之后,王浑还在攻击陷害他。和王浑相比,杜预的人品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此外,杜预还有先见之能。当初,杜预闻卫瓘杀邓艾,便对众人说:“伯玉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居总帅,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当何以堪其责乎”(《晋书·卫瓘传》)?后终如杜预所言。

《晋书·杜预传》评价说:杜预不有生知,用之则习,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孔门称四,则仰止其三;《春秋》有五,而独擅其一,不其优欤!夫三年之丧,云无贵贱。轻纤夺于在位,可以兴嗟;既葬释于储君,何其斯酷。徇以苟合,不求其正,以当代之元良,为诸侯之庶子,檀弓习于变礼者也,杜预其有焉。

篇3:杜环简介

杜环

《经行记》作者。唐中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生平不详。天宝十载(751),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军战于怛逻斯(今苏联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唐军大败,被俘甚众,杜环从军在营,被俘往亚俱罗(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库法),后于宝应元年(762)附商船回到广州。著《经行记》,记述其在被俘时期的经历及见闻。

《经行记》原书久佚,惟杜佑于《通典》卷一百九十三《边防典》摘引数段,《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均有转引。这些残存文字是记述8世纪中叶前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及西亚、中亚各国情况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所记有拔汗那国(今苏联乌兹别克费尔干纳)、康国(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拂国、摩国(今地未详)、波斯国(今伊朗)、碎叶(今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西南)、石国(今苏联乌兹别克塔什干附近)、大食、朱禄国(末禄国,今苏联土库曼马里)、苫国(今叙利亚)等国,包括今中亚及西亚各地。文中记载了唐朝被俘流落在大食国都亚俱罗的工匠有金银匠、画匠、绫绢织工、造纸匠等,反映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西传。其对伊斯兰教的记述至为简要正确。有关大秦法、寻寻法的记载也是重要的宗教史资料。

篇4:杜夔简介

杜夔

中文名称: 杜夔

又 名: 字公良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三国时代

相关人物: 刘表 曹丕

生平简介

杜夔,生卒年不详。字公良,河南人。极富音乐天才,丝竹八宫,无所不能。东汉末投荆州刘表,曹操占荆州后归曹,任军谋祭酒、雅乐郎中,参太乐事。魏文帝时任太乐令、协律都尉。曾拒为文帝宾客吹笙鼓琴。后因事获罪,被免官。

篇5:杜茂简介

杜茂

杜茂(?—43年),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杜茂在刘秀征战河北时,投靠了刘秀,为中坚将军,常随刘秀征战。刘秀即位后,杜茂被拜为大将军,封乐乡侯。北击五校农民军于真定,并进降广平。     建武二年(26年),更封杜茂为苦陉侯。与中郎将王梁先后在魏郡、清河、东郡击败了五校农民军,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遣使持节拜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再次反叛,杜茂去迎战其首领佼强。建武五年(29年)春,杜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攻克,佼强投奔董宪。     建武七年(31年),光武帝诏杜茂率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防匈奴。建武九年(33年),杜茂与雁门太守郭凉在繁畤击卢芳部将尹由,卢芳部将贾览率匈奴骑兵万余人前来救援,杜茂与其交战,军败,率军入楼烦城。     当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经常入侵边境,光武帝深以为患。建武十二年(36年),光武帝遣谒者段忠将诸郡大权交给杜茂,镇守北边。杜茂于是令边疆士兵筑亭候,修烽火。双将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使其冠盖相望。此外,杜茂还建屯田,驴车转运等,使农业得以恢复。     建武十三年(37年),光武帝增杜茂食邑,更封修侯。建武十五年(39年),坐断兵马禀缣,因使军吏杀人,被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建武十九年(43年),杜茂去世,子杜元嗣。

篇6:杜密简介

杜密

中文名称: 杜密

又 名: 字周甫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公元前169

相关事件: 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

相关人物: 李膺 桓帝 汉灵帝

生平简介

杜密(?~169)东汉名臣。字周甫。郑州登封人。曾任代郡太守、太山太守、北海相。桓帝时任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因“党锢之祸”被免官。与孪膺齐名,时称李杜,为东汉“八俊”之一。太学生称誉其为“天下良辅杜周甫”。汉灵帝时,陈蕃辅政,他复为太仆,“党锢之祸”再起,自杀。

篇7:杜丽简介

遥远的地方有个“包子王”

塘作者:杜丽

星期六,和闺蜜一起,去传说中的那个旧书局的“总部”淘旧书。

本来,只想“看一眼”,认个门就走。谁知,这“一眼”,就是一个下午。

和任何值得一提的去处的“总部”一样,它也是大隐于市,也是巷子僻深,也是巨难找寻,也是需要打着一个神秘的手机号码,听从一个神秘声音的神秘指引。

等到芝麻开门,也是像任何的“总部”一样,它也是巴掌大的地盘,也是聚集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各路英雄。我要说:wow,难怪我的人生如此孤独,原来同志们都跑到这里来了———刚才出去的那个其貌不扬的人,是北京的“藏书王”;刚走进来的这位,也是民间的读书高人……

这还不算,下单的时候,出大事了:老板一查电脑发现,我和闺蜜选的书,有很多本都早已被一个地址为“甘肃省陇南市x县x路x号包子王饭店”的人给“定了亲”了,其中有一本还是我很想要的王力的《诗词格律》。

到手的东西原来早已“名花有主”,我和闺蜜当然都很失落,但,看到这个神奇的地址,我不由得想起武侠小说中那些隐居在“猪笼寨”里的绝世高手来———这个“包子王”,究竟是开包子店的老板呢,还是在包子店里跑堂的伙计呢……

老板说,这个“包子王”,眼光刁钻,动辄“一掷千金”,选的往往都是“局”里的“镇局之宝”。我看了看他的订单,果然数量众多而质量毒辣;老板还说,你要是哪天去甘肃,我就给你他的电话,你可以去会会他。

我本来想说:在那遥远的地方,开个包子店,挣点小钱,买点旧书,坐在店里,喝点小酒,就着包子,晒着太阳,看泛黄的旧书:何等牛气的生活啊。

但,我无论如何说不出口———在包子店里读《诗词格律》,在我看来,无论如何,都是一件虽不失快意但又十足寂静的事情,它让我想到……“缄默的抵抗”———“抵抗”这粗陋的人生。

“包子王”,“包子王”,依我一贯的性格,本来,我是无论如何都会从老板手里把你那快要过门儿的“媳妇儿”给磕下来的,但是,我没有这样做,这个“落难美人儿”本来就是属于你,属于“包子王饭店”的。相信,不久,这本卖相很好的书,就会邮寄到你的手中,你就在那遥远的陇南,就着香热的大包子,晒着冬天的小太阳,看吧。(北京青年报.11.28)

篇8:杜国光简介

杜国光诗歌创作散论

地处东南沿海的潮汕平原,不高的山岭把它与外界相对隔绝开来,一边是遥远的北国,一边是茫茫的海洋。潮汕平原地少人多,因此,潮人自古生存压力很大。中原文化的血缘牵引他们保留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质,如保守、厚重、勤劳;蓝色海洋的诱惑和生存压力又使潮人具有较强的开拓性。潮人自古以来就有较强的经商意识,他们务实,往往埋头于世务之中。故此,相对于北方文学的诗情澎湃,谈玄论道,潮汕文学更偏重于纪实的、散文式的抒写;在慢条斯理的工夫茶氛围中细斟慢酌、放眼世事。纵观潮汕现当代文坛,散文写作的繁盛与新诗写作的相对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一方面,潮汕地区古典文化传统积淀较为深厚,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古体诗词的写作,至少还很有市场。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种对传统的依恋,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缅怀。

我对汕头文学的现状了解不太深刻。但我觉得,目前潮汕文坛的新诗创作还不太活跃,但我发现在这不太活跃的背后,涌动着一股充满活力的潜流,杜国光正是这股潜流的领潮人之一。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汕头诗坛的明天。

在大多数人汲汲于利汲汲于名的时代里,守住寂寞守住清贫,在自己心爱的诗歌园地里耕耘,为人类文化的百花园添上一草一木的人,是值得钦敬的。诗人杜国光,面对喧嚣的物欲人流,独钟情缪斯,用自己的七彩短笛,为这个时代撑起一片明净的天空。他吹出的旋律,煽得我的心海时而阳光亮丽,时而怒涛滚滚。

中国当代诗坛上,有一味横向移植的新潮派,也有一味纵向继承的传统派。还有一派为“上园派”,它不守古持旧,又不追风赶潮;既能化古为今,又能化西为中;它对当代诗歌持宽容态度并主张在稳健中求新求变。

在传统派、新潮派和上园派的三个新诗路向中,杜国光更趋向于“上园派”。他的诗既能很好地化西为中,又能较好地化古为新。

从杜国光诗歌中,既能明显地发现外国著名诗人如泰戈尔、波特莱尔、艾略特等的影响留下的痕迹,又能看到他受北岛、江河等国内朦胧诗人影响的烙印;既可以清晰地发现他对西方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诗艺的借鉴学习,又可以看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在他血管里的流淌。但他始终是忠实于这个时代,忠实于他自己的。

杜国光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歌手,时时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七彩的诗情。请看《雾夜》:“白朦朦的雾 俏无声息地移动着/比蒲公英的脚步还要轻灵/它渐渐地扩大 漫过/线条生硬的街道/一排排走不动的榕树和金凤树/漫过火柴盒般的建筑群/变得含蓄和柔和的城市/就要浮起来了 浮起来的/是毛茸茸的彩色的光晕 是我/困慵而无法静息的心/在雾中行走/我永远是个快乐的牧人/梦的牧场辽阔而风茂/放牧在这无边无际的羊群/不用栅栏和鞭子/只需要一个雾一样温柔的牧羊女。”

现实往往是平板的、枯燥的;但是,当你以诗意的眼光观察它,它又是美丽和多彩的。这一颗无法平静的心,总在诗意地寻找着大千世界的美。荷尔德林曾提出过“诗意地栖居”,是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总是处于生活中而要超脱生活,追求一种高质量的人生。徜徉在诗化的世界中,“我”是快乐的。若有“雾一样温柔的牧羊女”相伴,“我”会更加知足。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优美的,特别是牧羊女的形象。

在杜国光的其它诗篇中,随处可以看到诗人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敏锐的诗情的敏锐力。如《田野之晨》、《海浴》、《荒凉的海滩》等。如《湖上》,诗人写道:“轻轻荡起双桨/把心儿划进/童话居住的地方”。人美,笑容没,心情更美。如《大雨,猝然降临》,写“我”在白朦朦的喧哗里,第一次感到了街道的宽敞和安宁。人世间有着太多的挤压和疏离,城市“阴着脸”,猝然降临的大雨,给“我”一片宽敞亮丽的感觉。

杜国光的诗歌清晰地勾勒出他的艺术家之路。

他在《读泰戈尔的〈新月集〉中写道:“大师啊/我渴望在你慈爱的微笑中休憩/当你把手/搁在我隐晦的前额/我羽化了。”诗人在艺术家之路中,深受泰戈尔的影响,泰戈尔的诗歌使他沉浸在一片童话的世界中,使他能够时时在美丽的温柔中整理好自己的羽毛和受伤的鳞甲,重新飞翔在艺术的天空上。

在都市中放牧的诗人,是那样的珍惜着每一分光阴。冬至,面对妈妈端来的汤圆。他写道:“这一颗颗没有光泽的珍珠/这一个个浸在羞愧中/虚度的年华。”诗人的追求是执着的,对生命是负责的。

辛勤耕耘的诗人,时时感觉到一种孤独;但是,他把孤独化作一种力量,带着它,带着它,连同行囊、身影和手杖,走向不知名的地方。(诗〈〈走吧〉〉)这是一条孤独之路、智者之路。

从杜国光诗集命名为〈〈城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一切是那样的美丽,一切又是那样的无奈。从这里,我们联想到西方现代主义大师的孤独与忧伤,我们也可以看到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壮身影。是的,在艰难的艺术之旅中,孤独是最好的朋友,它陪伴你去完成一次次精神上的探索。杜国光守住了寂寞与孤独,为诗坛奉献出一份份真诚的探索。请看:“走吧 远离那片喧嚣/带上干瘪的行囊/带上长长的身影/带上唯一支持你的手杖/走吧/走向不知名的地方。”(〈〈走吧〉〉)请看:“笔在纸上驰骋/微弱的摩擦声/仿佛兵器交鸣。”(〈〈最后的搏斗〉〉)这里,是对一个精神勇士的深深礼赞。灵魂的探索,自古就有悲壮的色彩,于是有屈原的赴湘流而辞世人,于是有苏东坡的“抱明月而长终”的渴求,有哥白尼的绞刑架下的思索……。但是,正是这些精神的斗士,不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孤独着,探索着的诗人,并没有忘记享受生活的甘醇。他是那样童心灿烂:“纯纯的烛光/亮亮的烛光/小洵的生日甜又圆”(〈〈生日蜡烛〉〉);他又是那样甜蜜地反复咀嚼爱情的瓜果:“你微眯的眼睛/如撮起的嘴唇/轻轻地/吹掉我心灵上的沙尘。”(〈〈吹〉〉)

让我们看一看杜国光的爱情诗创作。

在人类心灵中,爱情在相当程度上操纵着人类的情绪体验与生存方式,从而成为文学尤其是诗歌无法回避的永恒主题。在中国新文学中,爱情诗园曾盛开过艳极一时的花朵,但在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爱情诗却没有在文学百花园里占据应有的位置;直至改革开放后,爱情诗方如烂漫山花开遍诗坛。

杜国光的爱情诗,主要体现了含蓄与沉着的风格。在那如诗如画的青春年华里,“我渴求着爱情,渴求‘一个雾一样温柔的牧羊女”与“我”同行,对爱的渴求的表达,含蓄温藉而纯情。杜国光善于把爱情放在美丽的情景中来展现,从而使爱情之光更加绚丽迷人,请看他的《湖上》:“波光/像金色的蝶群/围着小船舞蹈/当你转身望我/月亮也在妒忌你的微笑/唱一支美好的歌吧/轻轻荡起双桨/把心儿划进/童话居住的地方”。什么样的笑最迷人?回眸一笑。诗人抓住生活情景中的一个镜头,把美丽的爱情描写得极其动人。读了这首诗,我们又仿佛重温了美好的爱情描绘得极其动人。读了这首诗,我们又仿佛重温了美好的初恋,心灵的双桨轻轻荡漾,荡进一个童话的世界、一个迷人的世界。

正如漏网之鱼一样,杜国光诗歌中,有些诗对爱情的表达又很直爽,如:“你的微眯起的眼睛/如撮起的嘴唇/轻轻地/吹掉我心灵上的沙尘”(《吹》)。这里面,直率中明显带着沉着。

杜国光后期爱情诗创作,展现了他可贵的探索。表现手法更加新颖独特,反映了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多元化特征,也预示了诗人成为“大诗人”的可能性。

在《城堡》中,诗人写道:“出于偶然/我们相遇了/趁着月光/驮回一块块沉重的花岗岩/你正躺在草地上数星星。”这里的伊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女性,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憧憬。而“我”则是充满阳刚之气,充满力感和凸现质感的,这或许是一个高仓健式的男性。“我”筑起一个“家”,想和心爱的人住在一起。但是,充满艰辛筑起的家,是一座充满无奈的城堡,“你在城下仰望/我在城里踯躅。”这两句话有着丰富的多义性,是否因为两性战争历来无始无终?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着太多的无奈和疏离?抑或是因为女性对男性的失望和男性对女性的无所适从?总之,一首《城堡》,反映的是现代爱情婚姻生活的立体图景。

大诗人艾略特在论诗时指出,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这一点,在杜国光许多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在诗人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大多数是以主体的自我感觉出发来写人生况味。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语言畅达、思想投入,但从诗学角度看,则未免略嫌单薄直露。在诗人的后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诗人的表现方式由一元走向多元,由以往的单调走向复调,从而显出丰富的内涵和克制,因而更具有前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所缺少的独特魅力。

杜国光对诗艺的探索,成绩是卓著的,尽管他的个别诗歌尚存在浅露的不足,但毕竟瑕不掩瑜。杜国光是一位站在大海边歌唱生活的诗人。他的诗雄浑而又温柔,粗犷而又细腻,豪迈而又深沉。我期待着诗人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篇9:杜如晦简介

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

唐朝初年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如晦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史。隋大业中,补滏阳县尉,不久弃官回乡。唐武德元年(618),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迁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总管府长史。房玄龄对世民说:如晦有王佐之才,如欲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李世民立即奏请调如晦为秦王府府属。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又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并以本官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武德四年,李世民建天策府,以如晦为从事郎中。当时世民弟兄间皇位继承的争夺十分激烈,太子建成企图翦除世民羽翼,在唐高祖李渊前谮毁世民的幕僚,因此如晦和房玄龄同被斥逐。九年,潜入秦王府谋划玄武门之变,以功擢拜太子左庶子。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二年(628),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三年,任尚书右仆射,仍领选事。同年冬,患病解职。四年三月卒。

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在太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篇10:杜赫提简介

杜赫提

姓名:杜赫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1940年

籍贯:澳大利亚

学历: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之博士学位

诺贝尔奖生理与医学奖,由两位免疫学研究工作者共同获得,他们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杜赫提(peter c. doherty)和瑞士的辛克纳吉(rolf m. zinkernagel),以表彰他们在二十年前的一项重大免疫学研究成果,即研究组织相容抗原,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杜赫提生于1940年,任职于美国田纳西州曼非斯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他在澳洲完成硕士学位之後,于1970年获得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之博士学位,两年后回到家乡,进入坎培拉约翰克汀医学研究中心(john curtin school of medical research)。

在1970年代初期,免疫学家已经知道淋巴细胞能破坏并清除外来的病源菌,以及体内被感染的细胞,而未受感染的健康细胞则不受影响。当时并知道具有保护能力的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和b细胞,其中b细胞产生的抗体能辨识及消灭细菌之类的微生物,但是t细胞如何辨认被微生物〈例如病毒〉感染的细胞而加以清除消灭,这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出结论。当时,针对组织器官移植的研究显示,排斥现象是由于t细胞和移植器官的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s)作用而造成。除此之外,对于组织相容抗原的正常功能却不清楚。

杜赫提和辛克纳吉的研究对组织相容抗原在免疫作用的角色加以明确定位,并且为以后的研究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作用机转提供了正确方向。他们当时想探讨的问题是:t 细胞如何保护实验小鼠对抗一种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的感染?小鼠在感染病毒之後会产生杀手t细胞(cytotoxic t cells)来毒杀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他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杀手t 细胞只会毒杀表现相同组织相容抗原之感染细胞,换言之,两种细胞之间的作用具有组织相容抗原限制性。这项看似简单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结果却为免疫学开启新的历史,具有攻击性的t 细胞不仅是认得病毒所带的抗原。时至今日,分子结构的相关研究,使得这种作用机制呈献更清晰的蓝图。

这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是基础研究对临床医学贡献的极佳例证。除了上述对传染病免疫力的了解以及疫苗的开发外,同样也可被用于发展癌症疫苗的基础。此外对于自体免疫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也提供了较明确的探究方向。

篇11:杜怀棠简介

杜怀棠

姓名:杜怀棠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社会兼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热病专业委员会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协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心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机医学应用学会常务理事

学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

主要工作经历:1963年毕业后留佼从事内科工作师承于著名中医专家秦伯未、董建华教授1973年-197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进修心、肾、呼吸专业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1981年-1984年任东直门医院内科副主任;1985年-1993年任东直门医院院长,兼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专科:内、老年、外、妇、儿、眼、耳鼻喉、针灸、骨伤、按摩、皮肤、其他

主要专病:主要从事内科,擅长热病,老年病

主要医疗特点:中药、针灸 、按摩、内外治法相结合

主要科研成果:《风温肺热病临 床研究》获1986年度卫生部科技乙级成果奖;《心营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2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步等奖;《高热证诊疗规范研究》获199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称号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篇12:杜富国英雄事迹简介

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贵大地广为传颂: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精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险。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认准了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鲜艳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杜甫简介

杜甫的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

韩愈的简介总结

杜甫蜀相原文赏析简介及翻译

《春夜喜雨》的作者

杜甫登高古诗原文

春夜喜雨的作者简介

杜甫是什么诗人

登高古诗

杜诗简介
《杜诗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杜诗简介(精选12篇)】相关文章:

《登岳阳楼》创新设计(高二选修教案设计)2022-06-03

韩愈生平故事的资料介绍2022-09-26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高二选修)2022-04-30

杜甫登高古诗赏析2022-10-02

《赠李白》原文及赏析2024-01-24

杜甫草堂作文400字2022-04-29

杜甫《望岳》古诗赏析及翻译2022-09-19

韩愈和张籍有什么关系?2022-04-30

唐代诗人杜甫2023-02-01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2023-11-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