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时间:2023-03-18 08:18:3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整理15篇)由网友“LouisLoulout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篇1: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兴化市唐刘高级中学 曹学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1] [2]

篇2: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教学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的解法:

例1  解不等式  3(1+x)

解:去括号,得

3+3x

移项,得

3x-x<9-3

合并同类项,得

2x<6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 ,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作为众多数学老师中的我,一定会为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而努力奋斗,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

篇3: 新设想作文

新设想作文

四年级的生活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将迎来全新的五年级生活,有全新的知识在等着我学习。

四年级,我没有尽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不懂的也没有及时弄清楚,在课后也没有认真的复习,课前的预习工作也做得不够充分,经常会漏掉一些。所以才经常考不好。

五年级,是全新的一学期,我下定决心要改掉四年级的坏习惯,整装待发,要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去迎接。

上课时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认真总结每一节课的.内容,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在家里按时完成作业。数学方面,我要多做计算题,提高口算的速度、准确率。这样在考试里才不会因为不够时间做试题失分。在英语方面,我要多背单词,多练语法,因为我经常因为没有背熟单词和没有多练习语法而考不到A。所以,我要多背单词和多练习语法。在语文方面,我应该多读词语,多听写,多背古诗,多写作文,多看别人写得好的文章。因为我每次都是在这些地方上扣很多分。

新的学期里,我一定要把坏毛病改掉,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感谢老师们的教导与培育。

篇4:赋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内涵

范敬梅

(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中心小学)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宽松、和谐、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根植在每一个教育者内心,每位教育者试图在自身素质、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等方面,发自内心、想方设法地有所改善与提高。在整个教育教学当中,试图遵循儿童认识规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力求创造性地劳动,组织、引导、帮助每一位学生,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主动、全面、持续发展,从而赋予教育教学新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宽松;和谐;发展;创新

一、认识――儿童化

儿童的认识规律不能同于成人的认识规律,儿童的认识规律建立在直观、形象、具体的基础上,只有从表面、感知中,才能抽象理解、体验、探索、发现问题的真谛。

二、内容――生活化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内容方面选择生活化的题材,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情高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三、操作――活动化

一切来源于实践,给学生提供参与操作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操作的空间,将静态的教学变成动态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生动操作能力,又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形式――游戏化

小学生天生好动、好奇,求知欲及强,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激发内因,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和谐的状态中,玩中学,做中学。我设计了一节神奇的圆的认识。首先,调查谁喜欢玩套圈游戏?接着,我们来到操场,学生站成这些现状开始套,可是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站不合理,有的站得近、有的站得远,那么怎么站节省时间,又十分合理呢?于是大家都在思考,突然有一个学生说我们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老师站在中心,大家可以同时玩,又合理。为什么这样比较好呢?学生都体验到了每人与老师的距离都是相等的。通过游戏化,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赋予了课堂新的内涵。

总之,教师如同灿烂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可以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均匀地照亮每一个人。育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宽松、和谐、发展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沈亚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04)。

篇5:《人造石油新设想》阅读答案

《人造石油新设想》阅读答案

①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而且也是工业中化工产品(如塑料等)的重要原料。但地球上石油的含量毕竟有限,科学家们预测,到2l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可能会被开采殆尽。因此,寻找石油替代品已是大势所趋,这就提出了生产“人造石油”来替代原始石油的问题。

人造石油

②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要生产出石油代用品来,其中的成分就必须以碳和氢为主。大家知道,煤作为一种燃料,也是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其中也含有氢,但氧的含量却远远低于石油。由于煤在地球上的储量比石油大得多,因此有些科学家设想,将煤加上氢,并使其中氢的含量增加,当煤中的碳氢比例接近石油时,煤炭也就被液化成为人造石油了。这一设想不仅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在实践中也已经完全能够做到。通常的办法是在煤中加氢之后再加上高压,这叫直接液化石油。还有一种办法是先将煤气化产生合成气体(主要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再进一步将合成气体液化成液体燃料或化工产品,这叫间接液化。

③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用间接液化技术生产出烃类燃料、有机合成原料(如乙烯、丁烯及蜡类等)和富氢化合物,实现了煤的综合利用。而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都采用直接液化技术。我国已建成有世界水平的液化实验室,并准备在山东衮州煤矿用煤进行液化生产人造石油的实际应用。

A

④我们知道,石油是深埋地下的古代动植物尸体,在地下的压力环境下,通过细菌转化产生的。于是,有些科学家便“异想天开”:能不能让细菌帮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涓涓的石油呢?

⑤其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魏曼教授很早就发现了几种能够“制造石油”的细菌。这些微生物的组织结构中,几乎80%是含油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们很像一个个塑料口袋,里面装满了油。魏曼把这类微生物放在一起,用二氧化碳喂养,就组成一个“微生物产油刚”,结果在实验室里制造出4千克油,这种油很像柴油。

⑥这类微生物体内的油是哪儿来的呢?原来不少微生物不仅会“吃”碳氢化合物,而且还有“积存”碳氢化合物的本领。比如,有一种叫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它能够产生类似于碳氢化合物的霉菌酸,像酿酒、制酱那样,经过酶的催化作用聚合到一起,就得到了一种真正的菌造石油。根据这个原理,建造一个人工湖,把微生物“放养”到水里,在水里溶解足够的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食物”。它们敝开肚皮,甩开腮帮,狼吞虎咽,大吃特吃,用不了多久,微生物便成千成万倍地繁殖,培养出来的微生物,可以用过滤器收集,然后送到专门的工厂里去“炼油”。

B

⑦众所周知,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可是现在却可以通过人工种植的方法生产石油。

⑧原来,在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存在一种生物石油资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著名化学家卡尔文教授70年代首次在巴西的热带森林中发现一种香胶树,这种树每棵在半年之内可分泌出20—30公升的胶汁,其化学成分同石油相似,不必经任何提炼,即可当作柴油使用。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北部也发现了两种可以提取石油的'多年生野草——桉叶藤和牛角瓜。这些野草生长速度极快,每周长30厘米,如果人工栽培它,每年可以收割几次。科学家们用溶解法从这两种野草的茎叶中提炼出一种白色汁液,然后再从中制取石油。在美国加州农场中也发现一种分布极广的被称作“黄鼠草”的野草,经科学家试验研究,每公顷野草可提炼1000公升的石油,人工栽培的杂交黄鼠草,每公顷可出油3000公升。我国科学家在海南岛也发现了类似的产油树。

⑨与其他能源相比,生物石油资源除具有可再生的优点外,最大的优点就是几乎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种植开发这种能源,那么对于缓解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将起到重要作用。

(选自《百科知识》第19期)

20.作者在文中说明了三种“人造石油”的方案,请根据第一种方案小标题的示例,分别给第二、第三种方案拟一个恰当的四字小标题。(4分)

21.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会被开采殆尽。

B.人造石油就是以煤为原料,加上氢直接或间接液化出石油。

C.利用细菌可以帮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规模地制造出石油。

D.野生的“黄鼠草”比人工栽培的杂交黄鼠草能够多提炼出石油。

22.下面一段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该放在哪一段和哪一段之间,说说你的理由。(3分)

石油不仅在陆地上能种植,而且在海洋中也同样能够“种植”。科学家发现海洋植物海藻中的脂类含量达67%以上,因此科学家将海藻精炼成类似汽油、柴油等的液体燃料用于发电的开发研究。美国能源部和太阳能研究所利用生长在美国西海岸的巨型海藻,成功地提炼出优质“柴油”。

23.在文章所介绍的几种人造石油中,哪一种是最好的,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0.(4分)细菌造油;种植石油。

21.(3分)B(A“到2l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会被开采殆尽”只是猜测;C“很短的时间内大规模地制造出石油”说法错误;D文中说“经科学家试验研究,每公顷野草可提炼1000公升的石油,人工栽培的杂交黄鼠草,每公顷可出油3000公升”,选项表达正好相反。

22.(3分)第⑧⑨段之间(1分),这一段主要是说明在海上也能够通过人工种植生产石油(1分)。承接第⑦段“石油不仅在陆地上能种植”而来(1分)。

23.(3分)种植石油(1分)。一是能够缓解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1分),二是减轻环境污染,因为这种石油最大的优点是几乎没有环境污染(1分)。

篇6: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设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设想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贯穿于小学教学过程之中。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自主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知识王国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知识的使用价值。因此,我确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及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人人由学会到会学,从而,自主探索知识王国的奥秘,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研究中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启发性原则: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开阔思路。

3、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教材实际及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法,学法及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快,学习质量高。

4、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学会。

5、实践检验原则:训练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因为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更好的训练过程。

四、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我设计了“复习导入―自学指导―自主学习―释疑点拨―练习巩固―扩展延伸”的教学结构模式。

1、复习导入

新的《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所以,在上课之前,要复习一些与新知相关联的旧知识。这样的知识可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同化新知识,从而降低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心理上作好知识的迁移准备。

2、自学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不懂方法,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只能成为空谈,所以,在学生自学前,要进行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包括:自学内容、自学目标、自学方法、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要清楚,即自学什么内容;自学目标要准确,为检测自学效果提供了依据;自学时间要适当,不能浪费时间,也不能早早收场;自学方法要指导,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并且要注重对观察、操作、比较、迁移、解题、思维等方法进行重点指导。

3、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认真进行巡视指导,并充分相信学生能力,让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探求数学问题,顺着学生学路教,教学方式才真正由“引导式”向“自主探求式”转变。

4、释疑点拨

学生自学后,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真正做到“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如果学生在自学教材,理解教材内容中,发现疑点,就需要师生或生生合作议疑,释疑。当然,如果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点拨释疑。

5、练习巩固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要出好练习题,体现“快节奏,大容量,小坡度,密台阶”,达到巩固内化新知的目的。

6、扩展延伸

让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课堂生活中去,在应用中巩固,精通和深化。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知识尽可能让学生生成,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情感尽可能让学生体验,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讲解,个性尽可能让学生发挥,效果尽可能让学生自检。”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初步研究设想,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篇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战线提出了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我们对大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以创新精神作指导,设计了一个从教学评价、教材运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练习与作业设计、教学手段、备课方法、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系统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案,作为专门课题研究,定名为“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研究”。于3月确定了一个实验点,两个实验区(一个学校,一个县级市,一个地级市)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探索性实验。两年来的探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课堂教学呈现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新局面。向全国和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推荐的实验班的观摩课,参加评优观摩活动,都以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受到省内外专家和广大教师的肯定,实验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受到社会。家长和各级领导的公认。上学期期末,在实验学校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对实验班的1500名学生进行了细致调查。调查结果:喜欢和非常喜欢数学的占97.9%,乐意独动手、动脑解决数学问题的占90.8%,认为小组研学习对学习有帮助和帮助很大的占98.3%,学习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的占92.9%。学生由于数学产生兴趣,学习能力增强,一般都不惧怕考试,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上学期期末对六年级一个实和一个非实验班数学考试成绩(等级制)进行了对比统计。粗略情况是:实验班的口算题优秀率97.5%、笔算题优秀率92.5%、概念题优秀率97.5%、应用题率87.5%,分别高出非实验班17个百分点、14个百点、22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从兴趣、能力到成绩实实在在的进步奠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信心。下面重点就教学评价、教材运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的探索,粗略介绍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老师们共同研究。 一、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 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省时、高效,掌握水平是否深人、扎实确定评价指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施来促进指标的达成,对实验教师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集中抓了前两项指标的落实,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几乎是周周研究,每次都深入到实验课的具体设计意图和操作的实际效果。经过了7轮对29节课的反复评价研究,实验教师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逐渐接受了新的教学思想。由于这五项评价指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在加强前两项指标的评价过程中,大大促进了后三项指标的达成。评价是督促,评价是指导,在连续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实验教师。他们教学观念新,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在七、八年以前应该说是一套很不错的教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明显表现出滞后性。如果用新标准去要求它,当然是不客观,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教材的编写是时代的产物,教材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它,研究它,才是科学的态度。 为此,我们在反复研究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基础上,采用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对该教材进行了大胆而慎重的改革。 1.改变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再如,中、低年级的应用题尽量用画面呈现事物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渗透“问题解决”的思想。 2.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学习百分数应用的内容,就引导学生到银行、商店搞调查,提出有关利息和折扣等方面的问题,分组研究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学习方法。再如,中年级学习解三步计算的整数小数应用题时,有的课就是复印一些真实的发票,让学生调查熟悉物品的价格,由学生通过自己填发票,理解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样做,既学会了解题,还接触了社会。 3.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构建知识的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工程问题,不用整数工程问题的例题进行铺垫,而是用画面呈现两个工程队完成工程的情景,给出时间条件,由学生研究解决。再如,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后,把8加几、7加几等分段简化,放给学生研究完成。 4.强化基本和主干知识,削弱、删减繁琐内容。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太细、太重复。我们把l~5的认识适当合并,分作两课时完成,学生掌握了认数的基本方法后,后面的内容压缩完成。再如,整数乘除法在加强口算、估算和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把多位数的乘除法列为选学内容。 5.留出适当时间,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演讲活动和智力趣题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渗透统计、数学史、数学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扩大了教师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对改革课堂教学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在改革组织形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有教师的好心,还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组织严密的管理措施。学生经过了较好的培养,就能充分发挥个人在小组中的学习潜力和管理才能。小组中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一节教学“分数工程问题”的数学课上,学生们根据际问题和自己的理解水平,分别列出了两个算式:l÷( +)和 l÷(l÷10 +l÷15)。各自把自己的算式讲得明明白白,头头是道,争论非常激烈,老师又不便过早下结论。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在几位同学的支持下,很及时地发表了这样的意见:“来到我们这个年级对分数的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为什么不用简便的方法解题,非要倒退到中年级的水平不可呢。我们的看法应该采取第一个算式。”几句话,把全班同学说得鸦雀无声,很快地统一了意见。 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释疑、理论升华的“火候”掌握要适时、适度。因此,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和师德修养。我们也有这样的教训: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研讨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提出这样、那样一大堆问题,教师不知该如何“收场”了,就出现了“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越是开放,教师的主导作用越重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酉--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们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 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推开了探索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 1.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给每个4人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是合作,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回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出异常的积极。再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才感到发自内心地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停手地找规律,急切想掌握它。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就 拿分数应用题的一节复习课来说吧。学生用表格、树枝图、迷宫图、实物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种形式,都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联系、解题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特别是有一个小组设计了一棵彩色的大树图,用根、茎、枝、叶把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知识和解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基本规律、把握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使这节复习课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出色表现,深刻地教育了老师。 3.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好问好学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提倡教师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例如,在实验班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课堂上,学生们用摆实物、画线段图、比纸条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数量关系,建立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交流想法时,有的学生没有用“同样多”、“分成两部分”等字眼,却拿了一根长纸条和一根短纸条,对齐一头做比较,然后大声说:“从长的上去掉这一块(与短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所以用减法计算。”虽然语言不那么准确、完整,但可以看出他对求相差数的实质是理解了。老师高兴地点点头,示意只要让同学听明白就行。他很自豪地与学生们交换着眼神,表情中流露出对问题理解的自信。待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系统总结时,他表现很活跃,在不断吸取别人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流畅、清楚的语言建立起了合理的解题思路。又如,在学习“十几减9”的课堂上,一位学困生因不能熟练记住刚刚学过的“9加几”的加法的得数,所以对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遇到了困难。但他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我用10先减,再加上几,能算对。”(实际是破十法)老师没有阻止他,反而鼓励他怎样算得对就怎样算。这个学生很快把“十几减9”的减法用自己的方法学会了。后来加法算熟了,也能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学习后面的知识了。再举一个学生自由地参加学习活动的例子。在一堂低年级小学生“认识米和厘米”的数学课上,一位扎长辫子的年轻女教师设计了一个通过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来认识米和厘米的环节。学生们量完了书本、铅笔盒、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后,同桌之间开始自由地交换着测量身体的许多部位。忽然,有两个同学提出想量量老师辫子的长度、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老师毫不介意,很自然地转过身去,请他们测量。全班同学用心地看着。两个学生,一个跪在蹬子上,一个高高踞起脚,先后量出了老师辫子的长度,非常高兴。但一比较,测量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马上提出一个问题:“两个同学测量老师的同一条辫子,为什么测得不一样呢?”同学们根据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和亲眼观察到测量时的情景,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大大改变了课堂上生硬灌输知识的局面,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友谊和谐、充满情感和乐趣的智力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自觉学习着构建新知识的方法。 以上内容是我们两年多来在研究和实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很不系统地呈现给大家。诚恳希望专家和广大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交流,使这项实验研究进一步深人。

篇8: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头4根,小猫3只,小鱼3条,青蛙5只,荷花5朵,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33、34页。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出示标记图和4只交替排序的大象和小狗,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规律,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出示2只大象和2只小狗,引导幼儿帮它们排队,请个别幼儿来操作,边排边说:一只大象排在小狗的后面,一只小狗排在大象的后面……最后,从前往后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2)对应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头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这里有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大象和小狗,边送边说:××,我送你一根什么,…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2、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

排序匹配活动。

观察标记图上的动物,学习依样接着摆放动物,再对应匹配食物,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

(2)、第四、五、六组。

依样排序。

观察标记图上的图片,请你依样排列。

观察实物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短线或小圈,记录实物数量。

3、活动评价。

4、展示幼儿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他市怎样排卡片的,体验有规律的序列。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瓢虫(3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里是什么?(瓢虫)今天我是瓢虫妈妈,你们就是瓢虫宝宝,瓢虫最喜欢吃害虫啦!我们一起去抓害虫吧!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五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确立对斑点的认识

师“宝宝们,累了吧!好,我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虫纸)师:咦?一些瓢虫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来了,看看这些瓢虫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斑点不一样)

2、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老师指着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的背上有几个斑点?(1个)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手口一致的点数1,并齐声说1。

(2)指有2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手口一致数2,并齐声数1、2,那共有几个斑点?(2个);

(3)指有3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数一数,也齐声数1、2、3,那共有几个斑点?(3个)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数斑点

(1)现在妈妈请宝宝们看看自己身上有几个斑点?拿下来,伸出手指数一数,数的时候,请你一边数一边说。

(2)幼儿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拿着瓢虫上来数一数,说一说,学说一句话“我身上有几个斑点?”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宝宝们,天黑了,该回家了,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树叶)。噢!原来在这里,这些树叶是瓢虫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圆点不一样),那1个斑点的瓢虫哪个是它的家呢?(一个点的树叶),老师示范(也可以有意摆错了,让幼儿来纠正)。2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3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好,现在哪些瓢虫可以到1个圆点的树叶家里?(请幼儿上来送)2个斑点的呢?3个斑点的呢?

(2)集体验证。

四、幼儿操作

师:瓢虫宝宝都送回了家,你们高兴不高兴?噢,你们真棒!好,现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那儿也有一些小动物们想回家,它们希望我们小五的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家,你们乐意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数学)

一、活动目标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二、重点与难点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四、设计思路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五、活动流程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操作体验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4—5个,颜色不同。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大)、(小)表示。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说明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4、复习巩固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

篇9: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课堂教学开放不但可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自主、开放的课堂,而且能够推动我校课程及教学改革不断发展,促进教师队伍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自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活动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高度统一

学校教学工作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重点学科教学策略,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形成愉悦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开放活动,为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此次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有利时机,同时也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创设彼此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强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所有教师都能主动走进其他同志的课堂,打破了以前闭门造车的封闭局面,形成了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局面。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效果明显

在本次课堂教学开放活动中,所有领导及教师的听课、评课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对专业化成长有极大的帮助。课堂教学开放使教师能主动听、评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活动中能主动获取同行的优秀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能反思提升个人课堂教学理念,使同伴互助与个人反思有机结合,保证了课堂教学在听中学,在评中学在实践中提高的效果。

在教师间相互听评课过程中还有利于同年段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学科整合,如物理教师在数学教师的课堂中会吸收重要的数学思想,将数学分析、理解与物理学科判断、推理有机统一,将数学知识用于物理计算当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历史课堂中英语教师会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在英语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讲解,能以历史为背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语言交流为媒介,为更好的掌握英语的学习特点提供了借鉴。

在听课中教师间还可以对比分析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不同表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如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学生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师生配合是否默契……这些都为教师提供了第一手的反思材料,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思想和方法。

三、学生学习状态进一步加强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主动走进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原来每个教师的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后进生,他们在平时很少被教师关注,加之座位相对远离教师,给了他们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往往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甚至扰乱课堂。

自从课堂教学开放以来,听课教师坐在教室后侧对这部分同学是一个警醒,同时也是一种帮助,听课中不少教师能主动帮助后进生,为他们讲解当堂的学习知识,这既帮助了教师又帮助了学生,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开放活动不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非常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建立,更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会坚持开展下去,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推动力量。

篇10: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教学之前,认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

三、其它工作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我还负责校内部分的德育工作,为了能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

总之,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我通过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篇11: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开学至今,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究和反思,现将所做的点点滴滴加以总结如下:

1、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就是心算,它是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二年级上学期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口算训练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口算训练。

2、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

为使学生更好内化和理解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重视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时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时充分运用了网络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帮助教学。

3、重视学具的使用。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具的辅助作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易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现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4、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

运用先进的评价理念,进步就是优秀,每天进步一点点,个个都有新变化,运用递进式评价,将学生的点滴变化充分体现在展板上,用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5、重视学生们的合作交流。

建立互助组,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的目标。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6、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确恰当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是青岛版教材非常重视的一个内容,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是本教材的特点之一。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问题的解决。

7、课堂作业的布置精心设计。

在教学时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分层设计作业,使作业的布置更注意实效。

8、加强学生听课习惯的训练。

采用丰富的教学情境和严格要求学生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听课习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篇12: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学生感到快乐,愿意去学习,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其实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趣味性的内容,探究教材中的趣味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会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如此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激情、生动而富有变化的语言、大方优美的教态、丰富温和的表情、合适的手势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我们都知道,现今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就需要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潜力充分得到挖掘,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获得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小学生遇到难题往往不愿去解决,这时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来辅助教学,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起来,以便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这就是多媒体所产生的效果。比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和辅导,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电教媒体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去运用它,从而体现出它的优势。

三、通过练习巩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多练习,只有多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练习呢?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对练习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设计练习题,要练在关键处。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要多出练习题,通过反复练习,来让学生总结规律。学生只有多做练习题,在解题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其次,练习要讲求实效,不要追求形式。在数学课堂练习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一堂课每个学生如果都能练上几十次,并持之以恒,那么学生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反之,如果教师指导得不好,例如,少数学生在台上做题,多数学生在下面看,一堂课下来表面上很活跃且练习了很多,其实多数学生却练不了几道题。再如,有的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把抄在黑板上的口算题要求学生按座位的顺序一个一个地回答,这样,从表面上看练得很好,其实效率并不高。因为这样做,学生回答完自己的题目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而对后面的问题置之不理;而后轮到的学生可以先做属于自己的题目,等轮到自己就会顺利地答出来,这样练习的数量有限,不能针对每个学生,因此,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讲究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一样的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教学效果就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精心设计课堂,不能只重形式。比如现在我们都提倡小组合作,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就让小组讨论,有时候学生看似讨论得激烈、气氛非常活跃,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在这样的合作中,很多学生说不到重点,甚至讨论的内容与题目无关。所以在讨论问题时,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充分发挥好组长的作用,强化组员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习惯,从而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会导致学生不想和教师去交流。当代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很多都具有自我的思维方式,在讲求原则的基础上,教师也得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从心理学和教育学层面去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面对面地亲切交流,而不是说教。要想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就必须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感染力,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当学生做错的时候,不能盲目地一味指责或批评,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反思,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和蔼可亲。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才会愉快地学习,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六、小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激发、导向、选择、调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学生要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管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有所选择,有所弃舍的能力还处于启蒙与培养阶段,但是,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形成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仍然是一个能动加工过程。学生对于课堂上各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照相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又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教具、学具、教学软件所提示的数学道理的科学性,也要考虑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在课后,自己会主动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儿易错,哪儿易混,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该记的记一记,该弄明白的弄明白,该琢磨其中道理和奥妙的要去琢磨,再来做一些练习题。还可以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预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自己明白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来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课堂上,要会听,对老师讲的要听得出过程,听得出重点,听得出结论。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减少了学习数学的障碍,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它认知结构,把所学知识变为“我的知识”。所以,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过去人们把数学的基点始终仅放在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如今伴随学生认知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动机与目的,习惯与意志等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学习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起着激发、导向、选择与调节的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心智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发现”因素,尽量地发展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鼓励和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现。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先作课前准备,上课时可由学生登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一听一讲,互相议论”的过程,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种种观点和方法加以讲评,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联系课程,归纳结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活的数学知识,又具备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意识与适应能力。总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思想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协调与充分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在今天,单纯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成过去,三机一幕也在还未普及的时候便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更吸引人的是网络教学。如此多的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更新,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关于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个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到个别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了解学生的状况,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承认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式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就一个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与那部分知识,这段时间与那段时间,学习的效果也有高低快慢之别。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状态,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正是教无定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性与发展的差异性所必需的。所以,要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只有抓住教学中的本质问题,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差距,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促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创造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迫切任务,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照顾各个水平的创新,不断鼓励他们进取。创造是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化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要使教学富于创造性,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头。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问题的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这样,学生更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与探索,力争在数学教学园地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作者简介:李清萍 女 39岁 中共党员  从事数学教学10余年,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同事的好评。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享受着数学的神奇,我深爱这一职业。

篇14: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加减

内容:小数加减法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3、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好选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分组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只要合理就行。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效果比较好。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有:5―0.42 ; 5.01―5

85-34.7主要原因是数位没对齐,忘记退位.

篇15: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不能以纯抽象的方式进行思维。如果教法单一,呆板,就会导致学生处于“老师讲,我就听”的被动活动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丧失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注意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创设情境,用老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并利用直观、新颖的教具,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课,就能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使学生主动地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提高,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化静为动,用鲜明、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鲜明,活动的直观形象中,视、听、说、想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逐步领悟新知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的特点,通过色彩鲜艳的图例,生动形象的道具来吸引他们,引导他们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教学应用题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如何使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呢?如果单纯用静止的图,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改用活动教具就好理解,如以讲停车场上原有6辆汽车,又开来4辆或开走4辆为例。先出现汽车场停着6辆汽车,接着边叙述边演示,把开来的4辆汽车慢慢向前拉,和原来的6辆合并在一起,老师问:“可以求什么?”“一共有几辆汽车?”学生很快可算出6+4=10(辆),然后,把开来的4辆车翻转过来,变成开走的样子,慢慢向远处移动,小朋友高兴地说:“开走了4辆汽车,还剩6辆汽车。”我追问:“怎样解答”,学生说:“因为从10里面去掉开走的4辆,所以10-4=6(辆)。”这个活动教具演示,便于提示数量的增减,学生又绕有兴趣,从感性上知道了加、减法的关系。

二、运用学具,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实际操作活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这样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表象,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棒,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的下面摆出28根小棒,要求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教师用活动灯片演示,并启发:“这些小棒共有多少根。整捆整捆地加有多少?单根单根加有多少?单根小棒加起来超过10怎么办?”引导学生操作并回答,把新捆的一捆小棒加放在整捆的下面,老师再问:“还剩几根小棒?就是个位上还剩几?结合摆的结果在竖式横线下面个位写上2。同时强调在加十位上的数时,千万不要忘了加上个位满10进上来的“1”,并在竖式的十位上写上6,这样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新知。再如,在数的组成练习中和学生对口令,拍拍手,做各种数字游戏,如练习10的组成,我出卡片8,学生出卡片6,学生出卡片4……这样,采用多种活泼多样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练习密度大,效率高。

三、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在直接参与的“角色”中学习,低年级儿童很喜欢到台上来表演,表现自己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可让学生进行表演,做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

儿童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要正确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如练习题(1)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5人,右边有6人,一共多少人?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数量关系不理解,我联系实际,以生活问题引入,根据题意分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展示它们的数量关系,而后学生一起讨论,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深刻,更灵活获取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真心诚意爱护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常规?新设计”数学组教学反思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调研跟班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税务就业前景及专业介绍

六年级数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

六年级班数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优秀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整理15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教学总结数学2022-10-10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3-01-10

进行感恩教育工作计划2022-08-27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2023-12-17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2-07-30

瓦工工作技术总结2023-11-2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2-05-07

教师个人教研的活动总结2022-12-21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2022-08-01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2022-09-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