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霞珠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共5篇)由网友“he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赤霞珠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赤霞珠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赤霞珠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 主要虫害 1.1 葡萄锈壁虱 1.1.1 发生规律 从展叶至落叶均可发生,主要以生长前期危害较重. 1.1.2 危害状 主要寄生在叶背,受害叶片背面有许多凹陷浅窝,内有茸毛,随着危害加重,茸毛变成褐色,好象一层毛毡.
作 者:冯海燕 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县林业局,301900 刊 名:河北果树 英文刊名:HEBEI FRUITS 年,卷(期): “”(2) 分类号:S663.1 关键词:篇2: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结了颍东区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 者:陈金魁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大豆病虫测报点,安徽阜阳,2360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4) 分类号:S435.651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 种类 发生 防治 阜阳颍东区篇3: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白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基础,以培育无病虫壮苗,健身栽培为重点,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作 者:黄玉范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海伦,152300 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4 关键词:篇4: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马铃薯是倘甸镇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万亩(大春0.5亩,小春3万亩、秋薯0.5万亩),总产8万吨,产值1亿多元。
是我镇经济、蔬菜、饲料的重要来源。
广大农民群众吃菜靠“洋芋”,用钱靠“洋芋”,养殖靠“洋芋”。
马铃薯成了倘甸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支柱。
关键词:马铃薯;倘甸镇;防治
倘甸镇是“两区”管委会确定的加工型马铃薯原料薯基地之一。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产安全,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很大。
我镇常年发生马铃薯病虫害2万亩左右,损失马铃薯100吨左右。
因此,做好马铃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能够稳定农业增长,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效。
篇5: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
1.1 病害: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病毒病、疮痂病、癌肿病、黑胫病、线虫、黑痣病
1.2 虫害: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甲虫、小地老虎、蚜虫、蛴螬、蝼蛄、块茎蛾
2 病害主要症状及发生条件、防治技术
2.1 马铃薯晚疫病
2.1.1 症状 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
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稀疏白霉,雨后或清晨尤为明显。
空气干燥,病斑变褐、干枯,破裂或卷缩。
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焉卷曲,终致全株黑腐。
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皮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
2.1.2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昼夜温差大,空气潮湿,多雨,多雾,平均气温10—22℃,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
播种带菌薯块,发芽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
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
病菌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产生病薯,作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
2.1.3 防治技术
2.1.3.1 选用脱毒抗病种薯 品种主要有合作88,威芋3号,滇薯6号。
2.1.3.2 种薯处理 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采用25%甲霜灵锰锌2克兑水1千克将200-2500千克种薯均匀喷洒后,晾干或阴干进行播种。
2.1.3.3 栽培管理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
2.1.3.4 药剂防治 采用25%甲霜灵锰锌2克兑水1千克将200-2500千克种薯均匀喷洒后,晾干或阴干进行播种。
2.2 早疫病
2.2.1 症状 叶片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茎上很少有病斑或无病斑;块茎上产生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褐色海绵状干腐。
2.2.2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为害叶、块茎。
病菌易侵染老叶片,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6-28℃,瘠薄地块和肥力不足道田块发病较严重。
2.2.3 防治技术 早疫病于发病初期用 1:l:200 波尔多液或77%的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500 倍液进行茎叶喷雾,7~10 天1 次,连喷 2~3 次。
2.3 青枯病
2.3.1 症状 青枯病是由一种细菌性病菌引起的病害,植株稍矮缩,叶片浅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早晚恢复正常,4-5天后全株萎蔫死亡。
2.3.2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高温、高湿、多雨的地区发病重,最适宜温度30℃-37℃,一般酸性土壤发病重。
2.3.3 防治技术 目前还未发现防治青枯病的有效药剂,主要还是以农业防治为主。
可用可杀得8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农用链霉素灌根。
2.4 马铃薯环腐病
2.4.1 症状 此病是维管束病害,全株侵染。
一般病薯外观症状不明显,纵切薯块可见自基部开始维管束变色,重时变色部分可达1圈,可破坏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组织,使皮层与髓部部分或全部分离,形成离核。
生长期地上部常表现枯斑或萎蔫二型。
随病情发展,病株根、茎、蔓维管束逐渐变褐,新鲜病蔓有时会溢出菌液。
2.4.2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病菌生长温度2—36℃,适宜温度为20—23℃,地温19—28℃有利于病害发展。
病菌随种薯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面越冬。
未曾消毒的切刀是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
病菌在田间通过伤口侵入,借助雨水或浇水传播蔓延。
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薯调运。
2.4.3 防治技术
2.4.3.1 实行无病田留种,采用整薯播种
2.4.3.2 严格选种 播种前进行室内晾种和削层检查、彻底淘汰病薯。
切块种植,切刀可用53.7%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400倍液浸洗灭菌。
切后的薯块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47%加瑞农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
2.4.3.3 生长期管理 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出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使用过磷酸钙每亩25公斤,穴施或按重量的5%播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5 马铃薯病毒病
2.5.1 症状 此病在田间常表现花叶、坏死、卷叶3种症状类型。
花叶型即叶片颜色不均,呈现浓淡相间花叶或斑驳。
坏死型即在叶、叶脉、叶柄和枝条、茎蔓上出现褐色坏死斑点,后期转变成坏死条斑。
卷叶型即叶片沿主脉由边缘向内翻卷,继而叶片变硬、变脆,严重时叶片卷曲呈筒状。
2.5.2 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 高温干旱、管理粗放、蚜虫数量大,病害发生严重。
25℃以上高温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和传病,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加重其受害程度。
病毒主要在带毒薯块内越冬,为播种后形成病害的主要初始毒源,在田间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播。
2.5.3 防治技术
2.5.3.1 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 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种薯,确保无毒种薯种植。
2.5.3.2 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
2.5.3.3 栽培防病 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实施高垄或高埂栽培。
2.5.3.4 出苗后施药 早期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茎叶喷雾防治蚜虫。
2.5.3.5 药剂防治 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500倍液。
2.6 疮痂病
2.6.1 症状 疮痂病菌是一种线菌,只侵害薯块。
发病初期在薯块上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小点,表面粗糙,呈疮痂状硬斑,一般只在薯块皮部发病。
2.6.2 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 温度高时发病较重。
2.6.3 防治技术同环腐病
2.7 线虫病
2.7.1 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植株矮小、黄化,薯块表面生黑褐色小斑点或褐色溃疡斑,储藏中病斑扩展腐烂。
2.7.2 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 种薯伤口传播病菌,引起枯萎病、黄萎病等土壤传播病害。
2.7.3 防治技术 用55%茎线灵颗粒剂1-15kg/亩,撒在苗茎基部,然后覆土灌水。
3 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3.1 地下害虫 主要包括小地老虎、蛴螬和蝼蛄。
防治技术可用毒土防治,对小地老虎用敌敌畏0.5kg兑水2.5kg喷在100kg干砂土上,边喷边拌,制成毒砂,于傍晚撒在苗眼附近;蛴螬和蝼蛄可用75%辛硫磷0.5g加少量水,喷拌细土125kg,放在苗眼附近,每亩撒毒土20kg。
3.2 瓢虫、甲虫的防治技术 用90%敌百虫颗粒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喷雾。
4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4.1 切断病源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从无病虫地区引种,选无病留种田留种,因黑胫病、环腐病、疮痂病、晚疫病、青枯病等可通过薯块传播,在选种时要选用抗病虫害种薯,选择的薯种要经过脱毒处理。
2)购种及种薯切块、催芽、播种过程中要捡出畸形、病、烂及萌芽过早或不萌芽的种薯,捡出后集中处理,切勿乱扔。
3)将种薯于切块前在阳光下晒两天,防病效果较好。
4)消毒处理,切块时严格刀具消毒,切块后药剂浸种处理。
切块时,发现病薯要用40%甲醛120倍液或0.1% ~0.2%升汞消毒刀具后再进行。
切块后,进行药剂浸种处理,可针对病害选取药剂,如:甲醛防治晚疫病、青枯病、疮痂病等;由于马铃薯环腐病存在于微管束中,一般药剂很难杀死薯块内的病菌,可用浓度为50mg/L的硫酸铜或农用链霉素浸泡种薯块10分钟;用多菌灵防治立枯丝核菌等半知菌类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4.2 农业防治措施
1)及早耕翻田块,在冬、春季节检查成虫越冬场所,及时清理田间病虫残株,消灭病虫源,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早翻耕,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及收获后要认真清理病虫株残体。
如生长期内出现的黑胫病、青枯病、环腐病病株应尽早拔除,清理干净,避免病害随水传播蔓延,减少病菌在田间残存、积累。
2)合理轮作换茬,马铃薯不宜连作,发病较重的地块实行3 年以上轮作换茬。
如发生青枯病则与禾本科作物进行 3 ~5 年轮作,发生疮痂病则与豆科、葫芦科、百合科蔬菜实行 5 年以上轮作,通过合理轮作能减少病菌、线虫及有害昆虫的数量,减轻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3)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补施微肥,增施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抑制有害菌在田间的活动,增强植株杭性。
如疮痂病严重的地块增施一层塘泥,能有效减轻疮痂的病危害。
要根据马铃薯生理需求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肥,多施钾肥,补施微肥,以减轻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增强植株抗性,减少发病。
4)适期早播,合理排灌,及时治虫。
适期早播能减轻晚疫病等病害的危害,干旱时要顺垄沟浇水,使水浸人垄内,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害随水传播。
遇涝要及时排水,农事活动要减少对植株的损伤。
苗期有效防治蚜虫,避免传播病毒。
5)预防晚疫病流行,如有晚疫病开始流行,种植品种又不抗病,种植密度大,田间植株繁茂的薯田,应在植株还没有严重发病前把地上1/3~1/2的植株枝叶割走,运出薯田,以增加薯田光照,降低湿度,能有效防治病菌对薯田的危害。
6)严禁牲畜和闲人进入薯田践踏,减少对块茎的人为伤害,成熟后及早收获,留种田更应早收,以减少块茎在田间受侵害的机会,预防田间腐烂。
7)种薯储藏前要严格挑选,储藏后加强管理,防止储藏温度过高,造成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8)在田间地头查找蛴螬的成虫金龟子、小地老虎、块茎蛾幼虫或成虫人工捕杀,夏季如瓢虫开始危害,可以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拍打植株,利用其“假死性”捕杀。
4.3 药剂防治 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方式情况及发生时期适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技术同前。
★ 酒品酒会策划方案
★ 环卫节讲话稿
★ 国贸参观实习报告
★ 国贸实习总结报告
★ 国贸网上实习报告
★ 国贸实习报告
【赤霞珠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共5篇)】相关文章:
国贸实习报告参考2023-06-04
国贸实习报告总结范本简单2023-02-08
国际旅游节活动方案设计2022-12-10
国贸实习报告模板2023-08-31
国贸simtrade实习报告2024-01-04
美味的葡萄200字作文2023-07-15
中秋佳节商场促销活动总结2022-12-12
商场促销活动总结报告书2022-05-07
唯美红酒广告语2023-10-31
小学二年级作文葡萄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