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诗句——《秋词二首·其二》(共10篇)由网友“金子涵Ari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描写春天的诗句——《秋词二首·其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描写春天的诗句——《秋词二首·其二》
《秋词二首·其二》原文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其二》赏析
本诗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本诗是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秋词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有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篇2:秋天的诗句——《秋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其一》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其一》赏析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秋词二首·其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有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篇3:秋词其二 刘禹锡
秋词其二 刘禹锡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是诗人刘禹锡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篇4:秋天的诗句——《长信秋词·其二》
《长信秋词·其二》原文
高殿秋砧响夜阑,
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
还向金城明主看。
《长信秋词·其二》鉴赏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长信秋词·其二》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篇5:中秋节的诗句——《中秋二首其二》
李俊民少习二程理学,有文名,其文冲淡和平,语言流畅。《中秋二首其二》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是如何的。
《中秋二首其二》原文
共对青天好举觞,从前三五是寻常。
一年佳节秋将半,万里清辉夜未央。
才向缺时舒窈窕,欲从盈后敛光芒。
姮娥曾得长生药,我欲停杯问此方。
《中秋二首其二》的作者简介
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少习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后隐居嵩山。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篇6:中秋节的诗句——《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月二首其二》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中秋月二首其二》原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二首其二》的诗意/《中秋月二首其二》的意思
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中秋月二首其二》赏析
对异地月色的猜想中似透着对将来人生命运的探求,透出作者的迷惘之情,各地的月境是不同的,不同的心境感受的月境也是不同的,人生的命运也充满变化,谁能知道将来会不会经历风雨呢?通过明月感发了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创作上这两首绝句都构思新颖、立意奇特,通过巧妙的设问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没有细致的刻画而是在轻描淡写中表现出所咏之物的意境。
《中秋月二首其二》的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篇7:关于雨的诗句——《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月二首(其二)》原文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二首(其二)》译文
圆圆的月亮升上秋夜的天空,人们都说今夜月圆四海相同。
可怎么知道千里之外,不会有风雨交加?
《中秋月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李峤,644年-7,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弱冠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皆特命峤为之。累迁鸾台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怀州。明皇贬为滁州别驾,改庐州。峤富于才思,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
篇8:情诗——《长信秋词·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
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
还向金城明主看。
篇9:情诗——《长信秋词·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长信秋词·其二》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篇10: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内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周溶泉徐应佩)
★ 秋词赏析
★ 秋天的诗句 古诗
★ 描秋天的诗句古诗
【描写春天的诗句——《秋词二首·其二》(共10篇)】相关文章:
描写秋天景色的经典诗句2022-08-03
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词2022-09-30
秋天景物的诗句古诗2022-05-06
古代秋天祝福语2023-03-11
秋天的诗句古诗四年级2023-06-08
刘禹锡的诗句欣赏2022-05-04
描写风景优美的诗句2022-10-07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全诗赏析2023-07-10
武夫词,武夫词刘禹锡,武夫词的意思,武夫词赏析2023-08-04
唯美诗句摘抄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