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时间:2023-03-27 08:10:1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精选3篇)由网友“无fuck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篇1: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六安一中 许照兵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语文课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不少人对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但对提问过后如何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作出科学分析并作出正确处理,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不是很多,而这一问题又直接关系到当初提问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个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把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拿来向学生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如人意,不是回答得不够全面就是回答得不够正确或不够深刻,甚至有的学生一无所知,面对这种局面,有经验的教师当然不会马上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他会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去,直到让学生回答正确为止。

那么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深刻、全面、正确,甚至一无所知,教师应如何进行处理呢?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接通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茫然不知,主要原因是理解跟不上去,找不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指明思考方向,接通学生的思路。接通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按照教师指给的方向思考问题,对问题就会作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教《孔乙己》时,文末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老师教到这里一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使用'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语?两者是否矛盾?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较难回答,因为它必须要联系到全文的内容才能理解。有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茫然不知,这时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来接通学生的思路。比如可以让学生解释“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的一般意思,即“大约”表推测,“的确”表肯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小说中作者关于别人对孔乙己的态度的描写以及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的情形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由于社会上无人关心孔乙己的遭遇,因此“我”得不到确切的消息,只能估计;从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的情形来看,他被打折了腿,身无分文,衣不遮寒,食不果腹,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世态炎凉、人心的冷漠。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深拓思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浮于文字的表面,不够深刻时,教师就应该通过深拓思路的方法加以指导。经过教师深拓学生的思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就会达到应有的深度。例如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黛玉回答宝玉的'妹妹可曾读书'的询问,为什么跟回答贾母的问话截然不同?”学生回答为“回答贾母的是实话,回答宝玉的是假话。”显然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拓深一下思路,追问一句为什么林黛玉后来要说假话,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言行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求学生从林黛玉进贾府前的思想准备(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并联系贾母对林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的.问话的回答(“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去深入思考,这样学生就不难找出林黛玉后来改口的深层原因。

三、广开思路。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有时学生理解得不够全面,虽答对了一部分,但不完善。教师应该通过广开思路予以指导。广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对问题就会较全面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作出完整的答案。比如在教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时,针对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我提问学生:“如果把开头两段压缩成'清晨,母亲来到车站候车室,坐在门口易被看见的地方等着'似乎也能把有关的记叙要素交代清楚,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大部分学生只能回答不能这样改,因为这两段是环境描写,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贫穷落后的社会现实,从而衬托出沙皇统治的腐朽。显然这样的回答是不够完善的。这时教师就要广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联系其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明确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再联系本文的人物性格以及小说后面的情节去思考,这样学生就能补充出以下几方面答案:通过描写车站候车室各色人物以及杂乱不堪的景象,表明在此处接头比较保险,这就突出了母亲遇见暗探的突然性,为她后来心情异常紧张甚至产生瞬间的动摇作了一定铺垫;作者特意把地点安排在三等候车室,并且指明候车室的人大都是下层劳动人民,这与后文写母亲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时,描写众人的反应有所呼应,也突出了母亲以生命为代价作革命宣传的价值所在;母亲是冒着严寒一大早就来从事革命活动的,这体现出她对革命事业的自觉、热情,像“她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这些句子都很好地衬托出母亲内心的欢悦与自豪;另外还写了母亲注意着周围的一切动静:车站各种人的活动,开门、关门的声响等,这充分地表现出母亲异常谨慎的性格。

四、拨正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理解偏离了问题的要求,答得不够正确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要学生好好审题,通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回答什么,来拨正学生的思路。学生审明了题意,拨正了思路,经过再读再思之后,对问题就可能作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教茅盾的散文《风景谈》时,我提供了一道思考题:“本文意在歌颂延安解放区军民的炎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但第一幅风景画写的不是延安,作者为什么要写它?”有个学生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体现散文的'形散'的特点。”这样回答显然是不够正确的,因为学生的理解偏离了问题的要求,学生之所以那样回答,是因为他没有把握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以及全文的构思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拨正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明白散文的“形散”不是目的,作者是通过“散”的形来表达一个“神”。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全文的内容和构思以及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去思考这个问题。经过这么一番点拨,学生一般都会正确地作出回答。即写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目的有三:其一,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为之改观,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伟力,可见人的伟大;其二,使文章别具一格,在它的基础上,下文逐一展开画面,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的特色;其三,这样写也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除上述几种情况这外,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和教师预先准备的或估计的大相径庭,出人意料,但又有它合理的地方,这时我们就要肯定他的思路,应该加以褒扬和鼓励。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二黑结婚》的公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准备提问学生:通过预习,你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这位老师估计学生都会回答喜欢小芹、二黑,便问一名同学,只见他毫不含糊地答道:喜欢二诸葛。举座皆惊。但这位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在片刻惊愕后,耐心地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的老头在农村常见到,他就像我的一个邻居,作者把他写活了,所以我喜欢他。”他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问题,思维独辟蹊径,回答有独到见解,结果这位老师对他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相反,如果这位老师一开始就简单粗暴地否定了学生的思维成果,甚至对那位学生奚落一番,那挫伤的不只是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渐渐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的尴尬局面。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回答也是一门艺术。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就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加以分析并作出正确引导,指点迷津,交给学生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决不能简单地把正确答案一说了之,更不能对学生加以批评和嘲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

篇2: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六安一中 许照兵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语文课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不少人对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但对提问过后如何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作出科学分析并作出正确处理,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不是很多,而这一问题又直接关系到当初提问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个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把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拿来向学生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如人意,不是回答得不够全面就是回答得不够正确或不够深刻,甚至有的学生一无所知,面对这种局面,有经验的教师当然不会马上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他会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去,直到让学生回答正确为止。

那么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深刻、全面、正确,甚至一无所知,教师应如何进行处理呢?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接通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茫然不知,主要原因是理解跟不上去,找不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指明思考方向,接通学生的思路。接通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按照教师指给的方向思考问题,对问题就会作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教《孔乙己》时,文末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老师教到这里一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使用'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语?两者是否矛盾?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较难回答,因为它必须要联系到全文的内容才能理解。有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茫然不知,这时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来接通学生的思路。比如可以让学生解释“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的一般意思,即“大约”表推测,“的确”表肯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小说中作者关于别人对孔乙己的态度的描写以及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的情形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由于社会上无人关心孔乙己的遭遇,因此“我”得不到确切的消息,只能估计;从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的情形来看,他被打折了腿,身无分文,衣不遮寒,食不果腹,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世态炎凉、人心的冷漠。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深拓思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浮于文字的表面,不够深刻时,教师就应该通过深拓思路的方法加以指导。经过教师深拓学生的思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就会达到应有的'深度。例如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黛玉回答宝玉的'妹妹可曾读书'的询问,为什么跟回答贾母的问话截然不同?”学生回答为“回答贾母的是实话,回答宝玉的是假话。”显然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拓深一下思路,追问一句为什么林黛玉后来要说假话,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言行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求学生从林黛玉进贾府前的思想准备(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并联系贾母对林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的问话的回答(“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去深入思考,这样学生就不难找出林黛玉后来改口的深层原因。

三、广开思路。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有时学生理解得不够全面,虽答对了一部分,但不完善。教师应该通过广开思路予以指导。广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对问题就会较全面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作出完整的答案。比如在教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时,针对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我提问学生:“如果把开头两段压缩成'清晨,母亲来到车站候车室,坐在门口易被看见的地方等着'似乎也能把有关的记叙要素交代清楚,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大部分学生只能回答不能这样改,因为这两段是环境描写,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贫穷落后的社会现实,从而衬托出沙皇统治的腐朽。显然这样的回答是不够完善的。这时教师就要广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联系其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明确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再联系本文的人物性格以及小说后面的情节去思考,这样学生就能补充出以下几方面答案:通过描写车站候车室各色人物以及杂乱不堪的景象,表明在此处接头比较保险,这就突出了母亲遇见

[1] [2]

篇3:经典面试问题回答思路方法

问题一:“看你一眼,或不说话,或微笑”

思路:

1、这可是正常见面表达方式,应适当礼节性的回复。

2、如果销售类,这也可是测试主动性。

3、如果管理者,这也可是有意冷场或测试感染力。

4、如果是研发技术岗位,不浪费太多脑细胞,估计面试官没多想,甚至可应适当无视,就看真本事。

问题二:“来得很早啊,累了吧”

思路:

1、这是寒暄,但回答不好或不自然,必然减分。

2、可以诙谐地借机表机重视、守时等。

3、如果管理者,应借此开场构建面试氛围。

4、表现适度,漫无边际,毫无目的,语音语调都会导致加减分。

问题三:“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思路:

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

问题四:“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

1、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4、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问题五:“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问题六:“你最崇拜谁?”

思路:

1、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

3、不宜说崇拜自己。

4、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5、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

6、所崇拜的人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

7、最好说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感染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铁路实习报告800字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班主任工作100招之第1招 (九年级)

铁路实习报告3000字

九年级下语文复习计划

教学研究公开教学活动学习心得

物理教学教研论文

让党旗在群众心中飘扬演讲稿

教师节国旗下演讲稿

心理讲座活动总结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拨正思路,指点迷津--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精选3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的教学及复习计划方案2023-08-26

父母亲的爱课件2022-09-20

优秀家长教育经验发言稿2022-08-01

引导学生与同学和睦相处的学生评语2022-11-04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2023-07-19

让课堂走进生活相关论文2023-04-24

《番茄太阳》听课反思2023-09-12

初一语文《春》说课稿2023-05-29

飞行员培训心得体会汇报2023-01-19

技师转正工作总结范文2022-10-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