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鲁迅(共7篇)由网友“原素”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抗战时期的鲁迅,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抗战时期的鲁迅
抗战时期的鲁迅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在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奋斗,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鼓舞人民反日反帝反封建的斗志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近代中国任何别的作家所无法比拟的。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结晶。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以他的赤子之心挚爱着祖国和人民,受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图1、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演
图2、《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反对压迫中国民众反日反帝――上海文化界发告世界书》
鲁迅(1881-1936)
相关链接:
抗战时期的文化名人
篇2:抗战时期的梅兰芳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
梅兰芳蓄须照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角表演艺术家、享有国际盛誉的戏剧大师。他在5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正确继承,勇于创新,精心塑造了众多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昆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独具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还是我国最早将京、昆艺术推向世界的先行者。梅兰芳先生的成就,不仅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显著位置,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而且他品德高尚,心美艺真,一生谦虚平和,从善如流,爱憎分明,刚正不阿。他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压迫、侵略的年代,编演具有爱国意义的剧目,鼓舞人民的斗志。在最险恶的时刻,蓄须明志,不畏日寇、汉奸的利诱威胁,拒不为敌人演出,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对自己所演出、创造的剧目,从来是以真、善、美的标准,加以衡量筛选,对内容和艺术有助于提高观众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剧目,则继续提高,坚持演出;对观众有害的剧目则坚决摈弃,决不姑息。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同行、热爱艺术的感情,升华到共产主义者的思想高度,成为艺术界的千秋楷模。
梅兰芳于1937年在香港演出过一个时期,由于日本侵占上海,致使他在香港演出结束后,没有随团回沪,就在香港暂时隐居。他在香港住的是一幢坐落在干德道半山腰中四层的`干德道公寓里,住在二层8号。他是在1938年在香港住下的,因为日军占领了上海,即使住在租界中也是很混乱的。汉奸、流氓头子要唱堂会,如果找到你,而你不去,就要受到威胁,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梅兰芳先生一向最讨厌和憎恨这些卖国贼和流氓地痞,他不会也坚决不愿意出卖自己宝贵的艺术来伺候他们。因此在香港宁可辍演,也不返回上海。
后来日本占领了香港。日军占领下的香港是非常混乱的,满街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他们对中国人民烧杀掠夺无所不为。不但如此,持枪的日本兵随时可能闯进家门,他们有时借口以检查为名,翻箱倒柜,见到好的东西就拿走。梅兰芳知道日本兵进门后会找借口叫你打开上锁的箱柜,因为上锁以后他们就有了检查的理由,那时他们就会随手拿走东西,如果箱柜都开着,他们就很难再有借口了。梅兰芳因此就叫家人故意把箱柜都不上锁,并且箱子盖半敞开着,日本兵进门后东张西望,看见箱柜全未上锁,又见全屋十几个人的眼光都在怒视着他们,使他们感到十分窘迫,没敢随便拿东西就走了。只是有一次一个日本兵在桌上拿走一包香烟,鬼头鬼脑地说:“他巴古的好!”说完就溜走了。原来这是梅兰芳故意放在桌上的。就这样他和日本兵展开斗智,结果家里东西一无所失。
每当夜深人静时,梅兰芳就把收音机放在地毯上,打开收听重庆和延安的广播,聚精会神地听着从祖国大陆传来的消息,从中得到一些安慰。就这样白天与日本兵斗智,晚上收听广播,过着紧张不安,有时又是精神欢愉的日子。
1942年,日寇将梅兰芳押上军用飞机送到上海。他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中,心情很激动,在见到妻子时,紧紧握住她的手,妻子失声痛哭。那时梅兰芳的心里早已想到的是今后如何对付敌人的威胁和利诱,决心不为敌人演戏。于是在回到上海后就不再刮胡须,表明他不再登台的决心。
1942年秋天,汪伪政府要在南京、长春、日本东京举办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的演出,汪伪政府的头目之一褚民谊想为日寇立一功,认为以他的地位和名气来请梅先生唱几台戏是一定没有问题的。他来到梅兰芳的家中,说明来意,要梅兰芳在12月率剧团参加庆祝活动,到各地去巡回演出。不想受梅兰芳奚落一番,怏怏而去。过了几天,又派大汉奸朱复昌在北平找到姚玉芙家里(姚当时负责梅剧团的业务)让他到上海去向梅先生转告一切,姚玉芙知道梅兰芳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于是就设法拖延答复的日期。说来也巧,梅兰芳的弟弟秦叔忍刚好来姚家串门,谈及此事,由于他懂些医道,便想出了一条妙计,告诉姚先生立即去上海,让梅先生打伤寒预防针,这样由于针药反应,身体就会发高烧,卧床不起。
姚先生到上海后,征得梅兰芳妻子的同意就采取了这种办法。梅兰芳的保健医生吴中士大夫给打的针。后来吴大夫回忆说:“我真不忍心给梅先生打这种预防针,可他却说:‘我已决心不为他们演戏,即使死了也无怨言,死得其所。’我听完此话,不禁泪水夺眶而出,我只有下狠心给他接连打了三针。他高烧到42度,神志昏迷。他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英雄,我真佩服至极!”
沦陷后的上海市面很不景气,民不聊生,剧场观众更是寥寥无几,剧院老板大多赔钱和亏本。但他们知道上海的观众已有多年没有看过梅兰芳演的戏了,如果能把梅先生请出来,就有把握赚钱。有一天,中国大戏院的经理来到梅先生家中探听口气,他先表示关心梅先生的生活,而后提出要请梅先生演出一期的营业戏,并给较丰厚的包银。由于是营业戏,所以不会损伤梅先生的气节声誉。梅兰芳当时只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很感激,但我要考虑一下,再回复你们。”对此事,朋友中赞成的比较多,大家认为既是营业演出是不会损害声誉的。但梅兰芳先生始终保持沉默,他在思考、分析演出后的结果,同时也在作思想斗争。
几天后,他和许源来先生从冯幼伟家中出来,两人坐在三轮车上,许先生问他考虑得怎么样了?他果断地说:“我不能为这点小利而演出,你要想到,如果我能演营业戏,难道敌伪的庆演晚会就不能演吗?”接着,他指着自己的胡须说:“我这个挡箭牌好不容易留起来的,如果剃了,去演营业戏,他们能放过我吗?为了眼前的利益,虽然能解决剧团全体成员和自己的生活,但断送的是我的气节,这是绝对办不到的。”许源来先生说,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梅兰芳先生会看得这样远,这样深,具有这样明智的眼光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不久,梅兰芳的家庭生活开始发生困难,早年的积蓄已花得差不多了。他只有让妻子去北平,将坐落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旧居卖掉,连家具、古玩、字画、书籍等也一起折价卖掉。这样维持了一段时间,还是无法解决生活问题。那时,老友冯幼伟、吴震修、李拔可和画家汤定之等都建议他以绘画谋生。梅兰芳喜爱画人物、仕女、梅花、苍松和佛像等,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同意了,于是就在家中开始画画。但经常还是有些人来打扰他,有的请他参加“庆祝会”,有的请他营业演出,也有的请他到广播电台讲话,这些活动都被他一一婉转回绝了。在政治和经济和双重压迫下,梅兰芳先生没有屈服,没有失去信心。他自始至终都抱着抗战必胜的信念,咬紧牙关,顽强地坚持着。
那时的上海被日军占领,虽然梅兰芳一家住在法租界,但因供电不足,随时都要停电,梅兰芳又习惯在晚上作画,有时要画到天亮才休息,于是他就买了一盏油灯,停电时挂在墙上照明。那时候,全家都靠他辛苦作画谋生,还要养活剧团的同仁。有一次,因为画画的时间太长,人太困倦了,在给汽油灯打气时手指碰在灯上烫伤了一大块皮肤。就这样,他也从不在外人面前流露,更不伸手求人。
在抗战胜利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梅兰芳从收音机里听到日军又打了一个大败杖的消息后,立即画了一幅梅花,上面题有“春消息”三个字,预示着胜利春天即将到来,表达了梅兰芳对抗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梅兰芳先生就这样辛辛苦苦地用自己的双手维持了生活,用无言的画笔勾画出一个普通艺人爱国拒敌的高尚情操。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从此,“蓄须明志”这个新编的典故,就代表着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而流传于世。
相关链接:
抗战时期的文化名人
篇3:抗战时期的文化名人
抗战时期的文化名人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老舍、鲁迅、梅兰芳……他们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决然地奔向了残酷的前线,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民族气节勾画出一个个爱国文人的高尚情操。而他们那抗战时期的动人故事,从此就流传于世……
老舍:满腔热血 赴汤蹈火
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一生创作文学作品多达九百万字,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1月15日济南沦陷的前夕,当时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告别妻子儿女离开了济南,挤上南去的最后一趟火车,只身前往武汉参加抗战。冯玉祥将军曾经作打油诗一首这样形容老舍先生参加抗战的热忱:
“老舍先生到武汉,提只提箱赴国难;
妻子儿女全不顾,蹈汤赴火为抗战!
老舍先生不顾家,提个小箱子撵中华;
满腔热血有如此,全民团结笔生花!” >>查看全部
蔡元培:爱和平,御强敌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他一生致力于民族革命,争取民主自由。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他和大批爱国志士一起,为抗日救国竭尽全力。 >>查看全部
鲁迅: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在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鼓舞人民反日反帝反封建的斗志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近代中国任何别的作家所无法比拟的。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结晶。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以他的赤子之心挚爱着祖国和人民,受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查看全部
郭沫若在抗战洪波中
正如周恩来所称赞的那样,郭沫若在抗战中的确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在此后的不到两年的时间中,郭沫若一连修改和写出了6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像一把把匕首,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查看全部
宋庆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在抗日战争中,宋庆龄为了促进全民族的团结抗日及国际反法西斯的斗争,发起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倡导组织了“工业合作协会”,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争取了大量的国际援助。在国内国际以“保盟”、“工合”等组织的名义,广泛开展了募捐、战时救济和组织生产自救,有力地支持了长期抗战,在这条特殊的战线上,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查看全部
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先生的成就,不仅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显著位置,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而且他品德高尚,心美艺真,一生谦虚平和,从善如流,爱憎分明,刚正不阿。他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压迫、侵略的年代,编演具有爱国意义的剧目,鼓舞人民的斗志。在最险恶的时刻,蓄须明志,不畏日寇、汉奸的利诱威胁,拒不为敌人演出,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查看全部
茅盾:冲破禁锢 抗日救亡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进步文艺界终于冲破禁锢,大张旗鼓地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洪流。当时,大型的文艺刊物因战争的影响纷纷停刊。茅盾与冯雪峰、巴金创办了适应战时需要的小型文学期刊《呐喊》。茅盾在创刊号的献词《站上各自的岗位》中,号召作家们用自己手中的笔作武器,紧紧地配合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积极从事救亡工作,创办《文艺阵地》杂志,并辗转于新疆、延安讲学,为宣传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 >>查看全部
篇4:抗战时期小故事
不久,老爷岭方向传来了更为密集的枪炮声,鬼子再也呆不住了,日军指挥官不想在此恋战,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杀出一条血路冲过去,开始组织进攻。徐海东知道鬼子的目的是增援,会借助猛攻突破我军阻击,我就是要死死地拖住你们,像华山上的劲松一样屹立,决不让你们一兵一卒赶到平型关!
徐海东仍然命令放鬼子兵近些再打,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等敌人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徐海东突然扒掉上衣,从警卫员手里夺过大刀,这举动344旅的战士们再熟悉不过了。徐海东担任红25军副军长时,有一次与政委吴焕先率特务连外出时,被敌人一个旅包围,黑压压的敌人一眼看不到边,狂妄地喊叫:抓活的!徐海东却冷冷发笑,几名参谋、警卫急了,布置特务连撕开一条血路,掩护政委、副军长撤离。徐海东命令作战参谋将文件烧掉,然后脱掉军装,光着膀子,把参谋们吓得一跳,一时不知所措:“军长,你管是要干什么……”
“少废话!”徐海东从警卫员手里接过军刀,指着吴焕先说:“你们保护好政委,政委要是掉了一根头发,我就毙你们!”说完,挥臂呼道:“同志们,跟我冲!”
特务连的战士们一见副军长赤膊冲入敌阵,立刻齐声高喊:“杀——”紧跟徐海东冲了上去,这么一冲,把敌人冲昏了头:敌旅长本想抓个共产党大官回去领赏,没想到共产党的大官根本不怕死,当时就懵了,慌忙往后退去,被撞得七零八落,不仅没有抓到共军大官,反而自己有500多人成了人家的俘虏。
徐海东从此得到了一个绰号:“徐老虎。”
“跟我杀呀!”这时徐海东第一个跳出掩体,一声大吼,刀光闪亮,离他最近的3名鬼子的人头落地,滚到沟底的积水里去了。战士们呐喊着,跃出战壕,以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扑向了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2营副营长张海松一连剌死了4名鬼子,吓得鬼子往后退,正当他冲向敌群时,公路上射来一排子弹,张海松身子晃了晃,就在倒下的那一霎时,抱住了一个鬼子,拉响了腰间的手榴弹,壮烈牺牲。徐海东心疼极了,这可是经过长征的干部啊!是革命的火种!“杀狗日的鬼子!为张松海报仇!”眨眼间,像切西瓜似的,又砍倒了5名日军。徐海东带头杀敌,激励了战士们的勇气。以一当十,奋勇杀敌,日本鬼子哪里抵抗得住?锐气大消,哗啦退下山去,只作消极抵抗,不再进攻。
下午4时,687团接到师部命令:平型关主战场我军取得完胜,全歼板垣师团21旅团辎重大队1000余人,687团已完成阻击任务,可以撤出战斗。徐海东立即传达给全体将士,战士们群情激动,一片沸腾。徐海东召开临时作战会议,指着山下的日军说:“山下就是侵犯我国,杀害我同胞的鬼子兵,我们北上是来干什么的?”
“抗日救国,杀鬼子!”
“鬼子就在前面,我们怎么办?”
“消灭他,决不让他跑掉!”徐海东果断地下达了最后命令:3营和1营从西和东两个方向杀奔过来,2营发起最后的总攻。战士们喊叫着,扑向敌人,冲下山去,势不可挡。
日军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中国军队,下令往涞源方向后撤。这是他们踏上中国土地第一次因作战失利而后撤,鬼子兵也早就将武士道精神丢到九霄云外了,魂飞魄散,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纷纷扔下辎重装备,拚命地逃命。
徐海东哪里能容敌人逃掉,率部队紧追不舍,首当其中,挥舞大刀,不断有日军士兵惨叫着,倒在他的刀下,前后有3营、1营夹击,这股日军一个一个地倒下,到处都是敌人的尸首。韩家湾北侧高地的这场阻击战,不仅阻拦了日军的增援,还消灭了400多名鬼子兵,为平型关大捷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光着膀子的徐海东发现手里的大刀缺口了,随手拾起一把日军的军刀,轻蔑地说:“什么不可战胜的皇军,狗屁不如!老子就是要杀得你记得我!”
“师长来了。”几名参谋慌忙找来徐海东的军装,徐海东穿好后,跑步来到林彪的面前:“师长,您怎么来了?”
“你这个老虎,又冲锋啦?同志们打得好!有力地支持了老爷庙的战斗,我和聂副师长致电党中央, 为英雄的344旅请功!”林彪兴奋地挑了一件日军军呢大衣,接过徐海东的军刀,牵过一匹高头大马。一跃而上,吩咐道:“将这匹马,再挑上一件大号的军呢大衣,送到延安,送给毛主席!”
篇5:抗战时期小故事
徐海东仍然命令放鬼子兵近些再打,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等敌人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徐海东突然扒掉上衣,从警卫员手里夺过大刀,这举动344旅的战士们再熟悉不过了。以下的抗战时期小故事欢迎大家参阅!
抗战小故事
1937年9月25日,晋北平型关地区,八路军115师决心在此利用地型设伏,给狂妄骄横的日军迎头痛击,打出中国人抗战的士气和决心,打出全国人民抗日的高昂情绪。
根据作战分工,344旅的任务是断敌退路,阻敌增援,这对于打惯了硬仗的旅长徐海东来说,真是大材小用,心里有点不痛快。师长林彪看到了,语重心地说:阻击的任务非常重要,关系到平型在战役的胜败,红1军团和红15军团都是红军的精锐,红15军团的英勇善战是出了名的,我就是要把最好的部队拿出来做预备队,确保战斗的胜利,这一仗关系到全国的抗战大局,我八路军的威名, 我们一定不能有任何轻敌的情绪。
徐海东被说得脸上有些发烧,当场表示坚决服从师首长的指挥。
平型关之敌为我343旅重重包围,以老爷庙为中心,展开了空前的残酷歼击。日军第5师团长坂垣征四郎发现21旅团三个联队被伏击,急令涞源、尉县的两个联队火速赶往平型关增援,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早就料到日军会有此招,命令由红15军团改编的344旅在东河南、西沟村一带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命令杨成武的独立团在东面牵制日军。徐海东发现韩家湾以北高地出现有400余日军,企图快速推进,进入平型关地区,即令687团主力进入战斗,其中最前沿的就是2营,第一次与日本人交手,徐海东不太放心,亲自赶到2营阵地,团长张绍东知道旅长的脾气,不敢阻拦,陪旅长一同来到2营。大战之前在最前沿看到徐旅长,对344旅战士们来说,这已是家常便饭,徐旅长仍然是当年闹农民赤卫队大队长时的习惯,从不呆在指挥所里,闻到硝烟味就来了精神,非要到最前面去不可,谁也拦不住,轮起大片刀,身先士卒.连警卫员都奇怪:徐旅长总是冲在最前面,那么多的子弹像飞蝗一样乱舞,就是打不着首长,而靠近他的那些敌人就像切韭菜似的倒下一大片。
687团1营迅速占领西村,3营进入蔡家峪、西沟村,2营则在韩家湾北侧的高地,作好战斗准备。黎明时分,下了一夜的大雨渐渐停了,山间大雾弥漫,战士们身穿单薄的军装,置身于半人深的谷草之中,卧泡在泥水里,等待增援的敌人到来。侦察员报告,从涞源方向开来了一支日军,约有400余人,像一条黄色的毒蛇蠕动而来,那面狗皮膏药旗特别醒目,687团长张绍东激动地下令要打,被徐海东拦住。第一次见到东洋人,目睹了******军兵败如山倒的阵势,到处都是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忘国论调,他非要领教一下,看看这些鬼子是不是长了三头七臂,鬼子端着三八大盖,烧杀抢奸,无恶不作,耀武扬威,让他看着都来气,今天要把这些不知死活的武士道军国主义分子放近些,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打得让他知道有血性的中国人的厉害!三百米、二百米、一百米了,战士们连日本人下巴的胡子都看得清楚了,张团长都着急地望着旅长,心都提到嗓子眼,直到五十米时,徐海东才下令:“打!”
2营集中了全部火力猛地朝日本鬼子泄去,手榴弹不间断地在敌群中开花爆炸,打得这些急于救援的日军晕头转向,不知道中国军队从哪里来的?与他们交手的阎锡山晋军不堪一击,一个小队的日军可以撵着五个整师的晋军西逃,而面前这股中国军队似乎格外的勇猛,格外凶悍,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日军指挥官不知敌情,丢下几十具尸体,退到山谷底的公路上,收拢部队,不再敢贸然进犯,而是用机枪扫射,形成火力。徐海东一见,乐了,呵呵笑道:“原来你鬼子也不是刀枪不入呀,还是怕死!你原地不动,不去增援也行,我也不动,咱们就这么耗着。”随后下达命令,节省子弹,任凭日军机枪毫无目的扫射,那是给他们自己壮胆,将枪声当歌声听,处于对峙状。
篇6:抗战时期地区钢铁工业论文
抗战时期地区钢铁工业论文
一、稀缺的工厂基址与局促的生产空间
钢铁工厂要求生产空间具有起码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这不仅关乎到工厂的建设成本,对日后厂区管控也有长效影响。地势的局促加之征地困难,使得内迁钢铁工厂所得生产空间条件差强人意。以钢迁会为例,该厂是抗战时期重庆最大规模钢铁企业,在筹建之初“由于器材运输困难,重庆附近沿长江两岸又缺乏平地,反复研究,最后由杨继曾主任委员决定就在大渡口地区建厂。”瑏灛嵈诱体地貌来看,该厂选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现择厂境内,丘陵起伏、溪涧横陈。”(如图2)所划定的厂区内,“其一部分虽似相当平坦,然前后高低相差亦有15公尺以上”,“地基比较狭小,而且高低不平相差1—2米,必须搬山填沟。”瑏灛帲除地势不平外,临江区域多为硬质土,给施工造成难度。“浮土不及1公尺,以下都为石质,建厂时之土方石方工程,颇为艰巨,需时既久耗费亦多。”瑏瑥炌样受到厂区基址影响的还有供水问题,传统观念认为临江工厂都具有取水方便的条件,但就具体情形而论,江畔地势和水位变化对于工厂取水又有直接的影响。钢迁会厂区整体“大抵地势高出洪水位约10公尺以上,可无淹没之虞”瑏瑦灒加之“重庆附近在洪水枯水时期之水位相差在30公尺以上,故取水设备须将水泵装于斜坡车架或囤船上,视水位之高低而移动之。”“此外又须于高处建筑蓄水池,以保给水之不断。凡此种种,设备既繁,需费颇多。”瑏瑧炛厍烨域内长江以南的阶地多背山面水,“厂境后为崇高山地,雨水宣泄,向赖厂内溪涧。”为保障排水顺畅,“厂境周围另行开挖明沟。务期暴雨来时,厂地无泛滥之虞。”瑏灛
二、恶劣的运输环境与低下的运输效用
工业运输的概念异同于一般交通运输,在考量其线路延伸和运输方式的同时,还应关注运输的实际效用。在1935年参谋团入川以来,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已有所好转,线路延伸较为广泛,辐射区域不断拓展。但从工业运输的角度加以考量,在战争的语境下,运输状况很难对重庆范围内的钢铁企业构成有效支持,从当时钢铁行业所主要凭靠的水陆联运、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三种方式来看,周转线路过长,运力欠缺和路况恶劣的情况均普遍存在。从水陆联运线来看,重庆为川湘、川陕线水陆联运之节点,其中川湘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构造地带,整条线路被分为数段,“川湘线全程一千六百公里,其中衡阳至常德三百公里及涪陵至重庆一百五十公里可以利用轮船,龙潭至龚滩一百二十五公里,为人力挑运,其余均可采用木船运输。”瑏灛撈渲衼冈瞬糠钟任艰难,且运量有限,“伕运部分现有伕役数千人,每日运量不过数百吨,所以有时不能不利用一部分汽车运输(自龙潭经行黔江至彭水)后再利用乌江水运,约三百零五公里,此路陡坡急灣(弯),不易通行板车,唯有充分装置木炭汽车,以补伕运之不足。”瑐瑠灦木船不仅运量不敷,且航运条件恶劣,“一为各江水位气候变化不测,为航行安全,必须随时等候适当水位,然后顺槽放水过滩堤,较不致有虞。
一为纤伕之缺,因川湘原属古道,自长江开放后,即废弃不用已数十年于兹,以致各江纤道已多毁败,必不熟练纤夫,积有多年经验者,方能胜任。”瑐瑡灳驮肆慷言,“彭水至涪陵,现以纤夫七千名即每月可维持数百吨运量”瑐瑢灒如此辗转且艰难的运输线路,所能转运的货物数量十分有限。从陆路运输线路来看,公路运输在重庆钢铁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弱,战前修通的川黔线“自成都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璧山,至重庆渡河,再经綦江,而达贵州之松坎,全线共长六百四十余公里。”瑐瑣灳驮耸湫率来考量,该线路“以价值而论,表面似甚经济,然考其实质路面多系土泥,桥梁涵洞多不完备,一经淫雨则满道泥泞,陷车滑车,累见不鲜。”瑐灛幵谔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锋席卷缅越,中国的有效外援几乎断绝,公路运输所需的汽油越发金贵。“战时车辆减少,军运较忙,故需时较长。”瑐瑥炞试次员会所属电化炼铁厂配有卡车48辆,而在车运方面“因滇缅路封锁,器材进口不多,加之油料困难,故行车较少。”瑐瑦炍挥诮北石门坎一带的资和钢冶炼公司,资源委员会加入投资后,改为公私合营的资和钢铁冶炼公司。该厂使用涪陵赤铁矿与贵州锰矿为原料炼成含锰80%以上的锰铁,当时锰矿的运输主要需依靠公路,就运输的实际效费分析,在资和公司《开采贵州遵义锰矿计划》的文件中称“运输路线由硐上至团溪20公里,用人力挑运,每担约20元。惟因人力稀少,大量运输甚是困难,团溪至遵义45公里,虽已通公路,但因货物较少,觅车不易,现有牛车可雇,每担40元—50元,每吨合800元—1000元,但速率甚低。”瑐灛懙笔弊屎统У拿烫年产量在7360吨左右,以1943年市价判断锰铁每吨售价为12000元左右,锰矿运费所占成本接近50%,效费比之低,成本之高昂,不言自明。
瑐灛捲诳拐绞逼冢工业基础设施滞后的条件下,钢铁工厂多需仰仗水运。从工厂的分布来看,沿河设厂的钢铁企业占到近90%,结合原料产地的分布特征,各厂对嘉陵江航道渝碚段、綦江航道和长江航道渝涪段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就航道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航条件不容乐观。嘉陵江航道中由重庆北上至广元一线,“全程七百四十公里,……,全线滩险林立,约二百数十处。”瑐瑩炋乇鹗侨肭镏后,“嘉陵江水位低落,运输不便。”瑑瑠烎虢航道的使用效率直接关乎綦江铁矿和南桐煤矿能否被重庆周边工厂有效利用,然而当时“铁矿及一部分用煤之运输须凭借綦江河及支流殊多困难,现维由导淮委员会计划,改良航道,但船只多而载量小,水运问题仍不得谓之根本解决。”瑑瑡炞试次员会所建重庆炼铜厂,建址于重庆化龙桥,所需物资大部由该厂木船“分驶三溪蒲河线,三溪赶水线,白石塘赶水线及三溪重庆线装运本厂所需要一切原材。”瑑瑢灦当时“白石塘至赶水一段水浅滩多,普通船只不能行驶,只可用软板船,枯水时期仅载数百公斤,赶水以下水流较深,然滩礁极多,其间虽建有闸坝2座,但仍有著名之险滩数处,船夫均视为畏途,船只载量亦只有2—5吨。枯水则运量甚微,洪水则汹涌,甚至闸坝满溢,船只完全停航,此该线运输之特殊困难也。蒲河至三溪,水程较近,其间建有闸坝3座,水流较为平稳然亦有险滩一处,若旬日不雨,则船只停航,交通梗阻,船只载量5—15吨。重庆至三溪涌逆流而上,路途较远,航行期约15日,顺流只五日可达,船只载5—15吨。源(沅)陵至三溪,该线物料经常由源(沅)陵船运重庆转运三溪需时3月有余。里程既长时间亦久,经过崇山峻岭荒僻之区,无论船运背运,均感困难。”瑑灛嵈庸ひ翟耸涞男率来看,耗时较长的水运本以运量见长,而在恶劣的航运条件下,非但耗时愈长且运量亦为一大瓶颈,非但不为在渝工厂的区位优势,反为其硬伤。
三、高昂的开采成本与粗放的矿料应用
重庆周边丰富的矿藏一直被认为是抗战时期该地发展钢铁工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矿藏的分布仅代表其具有开发潜力,实际开发则要从工业发展的经济角度加以再考量,矿料的开采与矿藏品质是其间较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决定开采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在钢铁工业链条的循环过程中能否起到促进作用。就矿料的开采来看,重庆周边的方山丘陵地貌对于开矿并不理想,以重庆周边规模最大的綦江铁矿开发为例,当时綦江矿厂主要有土台、麻柳滩、大罗坝、白石塘、苏家井五处,其中土台矿区产矿额占綦江产铁45%。但就开采条件而言,该区不甚理想,在开采地域内的老君阁、石岗坝一带,“俟坑深路远,水大难泄,不易开采”,瑑瑤炍髂细鞫础翱釉端大,开办困难”。瑑瑥炚个矿区受到地势限制,给生产带来颇多不便,童书德在《綦江铁矿事业概况》中称“惟土台位在高山,限于天然障碍,运输工作极感困难。由田坝至小鱼沱,共有坡道五处,各置绞车1座,敷设双轨。安置钢丝绳,重车下行将空车带上。惟12华里之坡道,连接三层,凡2000米,至为险峻。每坡设开车工人1人、会车工人3至4人不等。
兹为大量超运起见,则非将各种设备改善不为功,最近已在计划中。至白石潭运输,以山路崎岖,人工背运,运量颇少,另辟新道,亦在考虑。”瑑瑦灹醺赵凇督ㄉ璐蠖煽诟痔厂》的回忆录中也指出,綦江铁矿开采困难,多为鸡窝形矿,矿区多山,成品运出多有不便。瑑瑧灴采难度直接影响到各矿的产出,提升了矿山成本,使其开采和运转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大打折扣。就矿料的`品质考量,重庆周边各地所贮矿产成分各异,部分矿藏合金比例存在先天缺陷,而“重庆之炼钢厂数家,其设备大致相同,出品因亦类似”瑑灛挘难于适应多元化的矿料运用,而无区别的利用又导致了额外的硬件消耗和动力损失。就煤矿而言,在渝钢铁企业普遍使用的南桐煤含硫较高,且多为有机硫,难以迭洗,瑑瑩炘谌忌展程中所产生的三氧化硫对锅炉低温受热面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并且加速锅炉结渣过程,导致不必要的原料浪费。当时电化冶炼厂所用之煤矿采购自“蒲河及南川一带”,在使用的过程中“惟该区产煤含硫均嫌过高,不适冶炼应用。”瑒瑠灤犹矿来看,品质各有异同“直接影响铁中隣质之多寡,间接影响炼钢之方法。川中各地生铁,除綦江所产大部为高磷铁外,其余各地生铁,大部含磷在0.2%至0.3,含锰则多在1%以上,因为菱铁矿中含锰当较多。”瑒瑡灡椴榈笔备痔厂所装备的炼铁设备,炼铁炉多为10至15吨的小型炼炉,若遇含磷、铝等成分较高的铁矿砂,炉渣沉淀比率增高,不仅难以有效提取有效成分,且常常造成不必要的燃料损耗。当时“陵江、人和、蜀江之菱铁矿含氧化铝甚高,致炉渣含后者之成分,通常在18%以上,使炉渣流动性减低。……,资和、兴业所用之涪陵赤铁矿,含氧化铝亦极高,故炉渣普通之氧化铝量,均在22%以上,使炉渣粘着性极强,消耗额外量之焦炭。”瑒瑢灩识重庆周边的矿质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矿料应用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影响产品品质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四、结语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之前的论著对抗战时期重庆的工业区位条件的判断过于乐观,重庆的地形地貌,工业运输和工业原料等要素都对钢铁工业发展构成阻滞,而抗战时期的特殊语境使得重庆固有的工业区位缺陷愈发明显。就重庆的地貌特征来看,重庆错落的地形特征和破碎的地貌使得工业用地紧张,抗战内迁带来的工厂数量的激增加剧用地矛盾,工厂征地困难重重,所得基址亦不理想,厂区的地势与水文条件都使得生产空间变得恶劣,加大了在渝钢铁工厂的初期运作成本。“地携两江,运输便利”的观点是在忽视运输线路通行条件和实际运力的语境下得出的。从当时对工业原料提供支持的运输线路来看,虽然线路延伸较广且腹地物产丰富,但在恶劣通行条件下,依靠落后的运输工具并不能对钢铁工业构成有效支撑。重庆周边所分布的矿藏,无论是从开采条件还是从矿料品质而言,都不构成抗战时期钢铁工业的原料区位优势。重庆周边矿场受地势影响,在当时的条件下发掘与开采都较为困难,居高的成本严重影响了开发的市场价值。就矿质而论,重庆周边所藏煤铁所含金属比例各异,而在渝钢铁企业设备单一,技术水平亦为有限,难以有效利用,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篇7: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
2015关于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狼牙山五壮士:
河北易县,山峦重叠,气势磅礴。两千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去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两千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更为光辉的'诗篇。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马宝玉等五位战士,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但这时,战士们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以石块为武器,狠砸冲上来的敌人,作殊死的拼搏。最后,五位壮士面对步步近逼的敌人,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悬崖。
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
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
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
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
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
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
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
【抗战时期的鲁迅(共7篇)】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心得体会初中2023-11-05
朝花夕拾初中读后感500字2023-06-15
《朝花夕拾》散文读书笔记800字2023-05-04
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作文2022-05-28
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快乐的一天2022-06-07
初中寒假必读《朝花夕拾》读后感2022-10-02
鲁迅《野草》读后感800字2022-06-02
鲁迅野草读后感精选2022-09-20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寒假作文2022-12-05
选修语文《在酒楼上》教案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