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开学前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共8篇)由网友“末日菇同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一开学前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高一开学前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提纲预习法
把所预习的内容列成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观点突出,文字精炼,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列出文章的重点、要点,经过这样的预习,课文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和识记,为课文听讲铺平道路。而且也便于课后复习。对记忆性、逻辑性强的科目都有不错的学习效果。
第二,符号圈点预习法
阅读课文时找到重点、难点,并用一套符号代表字、词、句、段圈点勾画。尽量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使读 、想、记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标上记号为听课、复习做好了充分地准备,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激发思维,增强记忆。
1,初读标记。可用铅笔进行标注,勾画出文章的要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
2,重读整理。化解第一步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初读标记加以整理。具体的说,也就是该删除的删除,该增加的增加。
第三,快速阅读预习法
1,通读前言;
2,浏览目录;
3,翻阅有关知识的书页,重点是标题、插图、图表等引人注意的地方。
4,对重点内容做好摘录。
5,依据阅读材料给自己提问题。
预习课文,我们要明确这篇课文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发生的,最后如何解决,有何重大影响等问题。
篇2: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课前预习——一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开学前在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要自己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学成才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学校教育不可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只可能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走向社会后,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长期坚持预习,又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虽然教科书有系统的论述,但是通过自己阅读来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关键和难点,非经过独立思考不可,因为这些东西,教科书上并没有加以注明。如,预习英语课文,不是简单地通读一遍了事,其中还有一番揣摩、比较和查对的深功夫。这种功夫下大了,你就会产生一种“开窍”感。这种“开窍”感就是个人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反映。(这种个人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的反映正是个人自学能力提高的反映)。随着预习次数的逐渐增多,这种“开窍”感会越来越明显,以至后来,打开一篇新英语课文,不待别人指点和讲解,自己便能顺利地阅读,并能较为正确地领会课文内容。此外,通过做预习笔记,以及经过预习后的听课,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水平。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2.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听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的新,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作出新的推论。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如,高中代数上册第四章中的“反正弦函数”,有4堂课的教学内容。在预习中就应该复习一下课本第一章关于映射、反函数等概念,以及“对应法则必须是一对一的函数y=f(x)才有反函数”,“函数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 y=x对称”等知识。如果不预习,在上课时老师若直接用这些旧知识讲新课,有的学生就可能听不懂。
新的知识是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上课时,如果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老师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有时,预习中自己认为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听课时也许会发现老师和自己想的并不一致,错在哪里?这会引起更进一步的思索。这种比较与思索,无疑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水平。
可见,预习好比打仗前的火力侦察,既可以扫清一些障碍,以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敌”、“我”双方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3.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有的人认为,只有复习才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其实,预习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首先,因为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其次,因为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你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再次,因为预习中理解错误之处,听课中得到了纠正,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较之只有正面的认识,印象也会深刻得多。最后,因为如果预习没弄懂,课堂仍然没听懂,到专门请教老师时或复习时才彻底搞清楚的问题,经过三番五次钻研,花费不少心血,一般是很难忘却的。
4.预有利于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学生一般对预习不够重视,除开对它的好处不了解,还因为感到时间不够用,没有功夫预习。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没有预习的习惯。其实,预习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巩固,因此,听课中碰到的“拦路虎”比较多,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可能彻底掌握,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学习被动的局面,必须从眼下做起,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减少用于复习、做作业所费的时间。有效的办法,是争取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门学得最差的学科进行预习。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新课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了,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了,这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了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上升。
值得我们指出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选择一门学得较差的学科进行预习,积极争取教这门课的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会告诉你预习应有的基本程序,会为你解答预习中遇到的“拦路虎”。
5.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像“火力侦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的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出现。例如,课前预习到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节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过程,它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一定要注意当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如果不预习,上课时老师又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讲“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的内容,有的同学就会听不懂。如果停下来,去问同学或查书,就耽误了听课,结果,一步掉队步步掉队,再听也接不上了。这节课可能弄得心烦意乱,毫无成效。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补上旧知识,上课听讲,接受新知识就比较顺利。
6.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来说,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部理解发,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被己之短。假定书上有一道题,有A、B、C三种解法,你预习时掌握了B种解法。课堂上老师把问题提出后,你会胸有成竹地期待着,看老师或同学是怎么做的。如果有的同学用C种方法解时,就可以举手提出你的B种解法,因为你的解法比较高明,教师、同学都会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如果那个同学也用B种方法解,你会因为与他不谋而合而高兴。如果老师在总结同学们的解法之后,提出了A种解法,你就会感到惊喜不已,心中有顿开茅塞、别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师高明,更加虚心向老师学习,拍脑袋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起对今后预习的欲望。可见,预习后上课不是没事干,而是听有重点,看有“门道”,学有目标,重在思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不先预习,不管用哪种方法解,都认为对,不会产生上面的情感体验,印象淡薄。由于盲目地听课,听和记本来就够紧张的了,哪里还能够匀出精力去思考理解,更谈不上与教师和同学比较思路了。
7.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这种盲目性的听课,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篇3:预习有什么方法策略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注意力,有效听课,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那么,预习有什么方法策略呢?
一、认识预习的意义,形成自觉行为
1.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注意力,有效听课,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1)提前预习,对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学,为听课做好铺垫。
没有预习的听课,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分不清重点、要点,抓不住听课的要领,一堂课听下来,往往是一头雾水,不得要领。预习虽然多用了一些时间,却为下一节课打好了基础,可听得明白,联系也就好做,效率也高,节省了时间,还可以预习下面的课。这样以来,就可以形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自测的良性循环,使学习有头绪,有感觉,既不累,又有成绩。
(2)预习可以为听课作出预见,为听课清除障碍。
有预见的听课是效率最高的听课。通过预习,不仅能知道学什么,也会知道自己会学的怎么样,通过学习自己更掌握哪些新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学习动机会更强一些,听课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预习为听课做好了铺垫。每节课都有学习的重点,也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自己的弱势学科,自己先学一些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听起课来,重点就突出了,也就容易得多了。预习其实也增加了学习的次数。学习次数多一些,学习的效果当然就会好一些。
(3)预习可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有利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构建,便于在听课过程中及时跟踪老师讲课,前挂后联,形成知识体系。
2.预习是一种超越式的学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预习是超越自己学习能力和已有知识的活动。通过预习超越老师、超越课堂。
学习不是必须听老师讲课才能学习。预习是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方法。通过预习,提前了解内容(三点)重、难、疑、打好基础、变难为易。提前介入,可以更好地熟悉课堂听讲内容,形成知识的结构,打好听课的基础,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真正的学习在课外。
(2)通过预习过程中的自我尝试,为跟老师学打下基础,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预习是一种学习的自我尝试。自己预习了以后,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的讲课进行验证和对照,发现自己学的问题,然后进行改正。这样可以跟老师学到真正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发现和解决自己在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学习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学习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通过预习、听课、纠正,然后再预习,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地有所改善和提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就会成长起来。
二、放松练习:
使自己尽量舒适,坐在椅子上,将过紧的衣服放松,闭上眼睛,进行几次缓慢、深沉、平缓的呼吸。
呼吸时,想像自己在一座楼房的七层上。四面的墙壁都是鲜艳的、温暖的红色,穿过红色的大厅,来到一座标有“下”的自动扶梯旁,这是一个银白色的自动扶梯,踏上去后,感受到自己开始向下滑动,手搭在扶手上,无声无息,保持放松状态继续下降,感到自己在伸展和放松继续放松地下降时,鲜红的颜色似乎在自己身边飘过,走下自动扶梯到六梯,看到橘黄色的墙壁上印着“六”。
穿过橘黄色的世界,走到另一座标有“下”的自动扶梯旁,踏上去缓缓下降,平缓地下降到一个更安静、更愉快的地方,这时会感到自己正在解脱和放松,看到了五楼的标记,并发现这里墙壁的颜色是淡淡的金黄色。
走出自动电梯,穿过黄色的走廊来到另一座写着“下”的自动扶梯旁,继续向下漂去,安详自在,欣赏着美丽的颜色,非常舒适、非常轻松地来到了翠绿色的四楼,空过这淡淡的绿宝石来到另一座自动楼梯旁。在这奇妙的绿色中,向着更愉快、轻松的领域平静地滑去。
三楼的墙壁是美丽的蓝色,平静安详的蓝色,渗透了全身,使得自己能完全轻松,好象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这时又体会到了协调的感觉;接着是深深的放松,更愉快、松驰地滑下,向着更柔和,更具有字根表色彩的领域慢慢地滑去,经过浓郁的紫色二楼,来到了淡紫色的一楼,会感受到非常安静、健康和放松已经到了心灵的底层。继续休息和享受着完全的放松,并深深地呼吸。
三.掌握预习方法、形成学科预习模式
1.预习的一般方法
(1)通读。
通读分课前通读和全书通读两种。全书通读一般是在假期进行,课前通读则是在上课前的一两天内进行。
通读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新课知识结构、条理基本内容、建立结构框架、明确本课性质,以便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通读时,要列出读书提纲或本课知识结构。通读适合于所有的学科,是预习功课的最简单和最必要的方法,这也是同学们经常采用的预习方法。
(2)研读。
研读也叫精读。说研读,就是说,读的时候要有研究的读。研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阅读,主要抓住要学习内容的新概念、新规律和新方法,认真领会其新的地方、新的特点。读的时间要划出学习内容的要点。
研读也适合于各科的学习。这是一般学生难以做到的,但却是最重要的预习方法。
研读是自学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各科的学习都需要对课本的阅读和理解。这是目前学生最缺的,往往都把课本当成了练习册,老师讲完后,随手翻一翻,看不扎实,看不透彻,影响了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
(3)笔记。
写预习笔记也是预习的重要方法。写笔记是固化思想的必要方法。写笔记可以把一闪即过的想方法和体会固定下来,也可以引导把心沉下去,把书看深看透。“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古人的学习经验之谈。
写预习笔记,主要把预习的重点、要点和知识结构记录下来,内容和课堂笔记一样。写了预习笔记,上课时,就可以少写多听和重点理解了,知识把预习笔记中没有的内容补充一下。补充的内容主要是自己没有作为重点记录的和老师讲课中补充的内容。注重听和思考,听课的效果就会好多了。
写预习笔记,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写得太密集,可以只写2/3的地方,行与行之间也要宽敞一些,以便补记和整理。
大多同学预习是没有笔记的。这要注意形成习惯。
(4)背诵。
把一些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和优美的语句背过,也是提高预习效果的好方法。
预习中经常可以预见一些老师经常要求背诵的内容,如果有时间,不妨就把它背过,这样不仅有利于听课,而且课后的任务也就少多了。
文科、理科都有需要背诵的内容,主要看是否有时间。
(5)复习。
预习之中也有复习。因为预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扫除障碍,把以前学过的但现在不太熟悉的内容复习一下,以便上课时能够接上茬,使新学的内容和旧有知识能尽快的发生联接。
复习对巩固以前的学习内容也有好处。这样的复习是有针对性的,而且用是很短,理解效过也好。
复习是数理学科非常需要的,尤其是弱势学科,效果比单纯的补课要好得多。
(6)练习
预习时只是看看书,学得不深,如果能够把有关习题也做一做,对知识的理解,对疑点的发现就会更深一些,这样才会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解决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做习题既有利于对公式、法则和例题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减轻课后的作业和练习的压力。
2.预习中的基本策略
(1)从一科入手,从弱科突破
刚开始预习时,不要全部启动,最好从单科做起,随着良性循环的形成,时间和经验逐渐成熟后,可以扩大到其他学科。
预习最好从弱科开始。预习弱科,可以突破难点,容易见效,可以找到成功感觉。预习弱科要有信心,不要认为自己本来就不会,自己更看不懂,或更不爱看,只要下决心,就能解决问题。
(2)由粗到细,由慢到快
开始预习可能粗一些,慢一些,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预习水平的提高,会逐步细化和快捷,预习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不能一开始就要求过细,过快,这样是很难有效果的,也很难坚持下来的。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分为五级目标:
一级目标是简要预习。一是通过阅读课本,熟悉将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二是及时补习一下需要的旧知识以及其中的薄弱五一节。
二级目标是重点预习。一是初步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用不同的符号把课本中的重点、难点标记出来,把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二是初步理解所学内容的基本思路。
三级目标是问题预习。一是提出问题,将问题系统化。二是对重点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四级目标是解析预习。一是分析能力。其实就是“抠书”的过程,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工具书和参考书。三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路,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体会,用简练的文字在书上做些批注。
五级目标是探究预习。一是形成学习专题,二是能对个别问题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新思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善于和老师、同学讨论,善于合作学习。
(3)掌握好预习时间的长短
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整体的学习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钻研得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暂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都钻研透。
没有时间,使大多数同学在预习中的困难。这就需要同学能够自觉地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提高做事效率。可以通过提速1/4、不磨不蹭,寻找最佳方法等,让自己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
二是利用好自己浪费的短小时间。像鲁迅那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
三是要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做事速度慢,浪费时间,大多是习惯性问题,以前在小学、初中,学习任务不多,玩中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进了高中后,事情多了,任务复杂了,要求也高了,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借高中的学习来锻炼自己。
四是不断体验时间的价值。阿基米德曾经说过:“时间可以是无价之宝,也可以一钱不值----如果你不能充分地利用时间,把时间用在最宝贵的地方的话。”时间是生命的体现,时间利用的好,生命才能精彩。要多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去体验自己时间利用的收获,不用负面消极的态度去感受自己的忙碌和劳累。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都可以想一想,今天又有哪些收获?
(4)善于总结规律,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也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学习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获得的,也不是口口相传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和提高。学习能力也只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修正和提高,才能不断的完善。预习是自学的初级阶段,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的,我们可以通过听课和预习的对比,来找到自己和老师之间在思考问题上的差距,可以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高中三年能够坚持下来,就一定有所收获
四、作业:从自己的弱势学科入手,坚持预习,持之一恒。
篇4: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
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课前预习——一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开学前在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要自己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学成才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学校教育不可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只可能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走向社会后,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长期坚持预习,又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虽然教科书有系统的论述,但是通过自己阅读来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关键和难点,非经过独立思考不可,因为这些东西,教科书上并没有加以注明。如,预习英语课文,不是简单地通读一遍了事,其中还有一番揣摩、比较和查对的深功夫。这种功夫下大了,你就会产生一种“开窍”感。这种“开窍”感就是个人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反映。(这种个人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的反映正是个人自学能力提高的反映)。随着预习次数的逐渐增多,这种“开窍”感会越来越明显,以至后来,打开一篇新英语课文,不待别人指点和讲解,自己便能顺利地阅读,并能较为正确地领会课文内容。此外,通过做预习笔记,以及经过预习后的听课,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水平。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2.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听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的新,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作出新的推论。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如,高中代数上册第四章中的“反正弦函数”,有4堂课的教学内容。在预习中就应该复习一下课本第一章关于映射、反函数等概念,以及“对应法则必须是一对一的函数y=f(x)才有反函数”,“函数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 y=x对称”等知识。如果不预习,在上课时老师若直接用这些旧知识讲新课,有的学生就可能听不懂。
新的知识是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上课时,如果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老师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有时,预习中自己认为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听课时也许会发现老师和自己想的并不一致,错在哪里?这会引起更进一步的思索。这种比较与思索,无疑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水平。
可见,预习好比打仗前的火力侦察,既可以扫清一些障碍,以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敌”、“我”双方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3.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有的人认为,只有复习才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其实,预习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首先,因为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其次,因为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你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再次,因为预习中理解错误之处,听课中得到了纠正,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较之只有正面的认识,印象也会深刻得多。最后,因为如果预习没弄懂,课堂仍然没听懂,到专门请教老师时或复习时才彻底搞清楚的问题,经过三番五次钻研,花费不少心血,一般是很难忘却的。
4.预有利于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学生一般对预习不够重视,除开对它的好处不了解,还因为感到时间不够用,没有功夫预习。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没有预习的习惯。其实,预习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巩固,因此,听课中碰到的“拦路虎”比较多,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可能彻底掌握,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学习被动的局面,必须从眼下做起,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减少用于复习、做作业所费的时间。有效的办法,是争取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门学得最差的学科进行预习。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新课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了,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了,这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了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上升。
值得我们指出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选择一门学得较差的学科进行预习,积极争取教这门课的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会告诉你预习应有的基本程序,会为你解答预习中遇到的“拦路虎”。
4.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像“火力侦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的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出现。例如,课前预习到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节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过程,它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一定要注意当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如果不预习,上课时老师又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讲“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的内容,有的同学就会听不懂。如果停下来,去问同学或查书,就耽误了听课,结果,一步掉队步步掉队,再听也接不上了。这节课可能弄得心烦意乱,毫无成效。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补上旧知识,上课听讲,接受新知识就比较顺利。
5.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来说,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部理解发,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被己之短。假定书上有一道题,有A、B、C三种解法,你预习时掌握了B种解法。课堂上老师把问题提出后,你会胸有成竹地期待着,看老师或同学是怎么做的。如果有的同学用C种方法解时,就可以举手提出你的B种解法,因为你的解法比较高明,教师、同学都会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如果那个同学也用B种方法解,你会因为与他不谋而合而高兴。如果老师在总结同学们的解法之后,提出了A种解法,你就会感到惊喜不已,心中有顿开茅塞、别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师高明,更加虚心向老师学习,拍脑袋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起对今后预习的欲望。可见,预习后上课不是没事干,而是听有重点,看有“门道”,学有目标,重在思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不先预习,不管用哪种方法解,都认为对,不会产生上面的情感体验,印象淡薄。由于盲目地听课,听和记本来就够紧张的了,哪里还能够匀出精力去思考理解,更谈不上与教师和同学比较思路了。
6.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这种盲目性的听课,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点击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篇5: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预习方法有哪些
认真读书
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认真思考
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作点批注。
虚心请教
在预改头换面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同学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总是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
适当做题
预习时,可适当地做些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如有可能,还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为上新课作些必要的准备。
做好笔记
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课前预习方法有哪些
一、提纲预习法
就是把所预习的内容列成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观点突出,文字精炼,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列出文章的重点、要点,经过这样的预习,课文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和识记,为课文听讲铺平道路。而且也便于课后复习。对记忆性、逻辑性强的科目都有不错的学习效果。
二、符号圈点预习法
阅读课文时找到重点、难点,并用一套符号代表字、词、句、段圈点勾画。尽量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使读、想、记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标上记号为听课、复习做好了充分准备,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激发思维,增强记忆。
三、循序渐进预习法
1、通读课文。看新课题目,想问题,之后初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理解之处。
2、掌握并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对于查不出答案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3、结合课后练习和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查找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发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4、再读一遍课文,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会。
5、将课文读熟,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温故知新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扫除障碍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以及请教他人等方式扫除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课前预习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继续前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常见的预习方法
1.朗读识记式
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的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因此它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可以说是适用于各个年级、各类课型和各种教学路子的预习。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生词,通过多次试读而达到能流畅朗
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由于它要求较低,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容易习惯并欢迎这种预习方式。但正是由于它简单,效果往往一般。
2.听力训练式
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在初中阶段应尽量地采用。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如字母、音标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及停顿等练习。可以听原版录音,也可以听老师的录音。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也可通过听课文的改写、缩写和内容简介等录音。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在课前自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果教师采用课前某段时间,比如早读,统一在全班放录音的办法,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
3.发现问题式
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复习课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4.排除障碍式
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减少课堂讲练和学生掌握运用的难度。比如,重点词提示和找所给英文释义的对应词。虽然针对的是新课文中较难掌握的词,但由于学生从词汇表中已经知道了这些词的词性和汉语释义,再加上题目要求的只是将含有这些词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要比让学生用这些词造句容易,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找英文释义的对应词也比用英语给单词释义容易。句型结构提示只要求学生将含有这个句型但基本不含生词的句子译成汉语。重新组织句子也只是要求学生用较为简单的形式重新表达较难句子的意思。通过这种预习,课堂学习就会轻松、容易得多。
5.材料准备式
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和看法等,甚至还可以是一些简单教具的制作(比如表演所需要的简单道具)。教师布置这种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阅读有关参考书的某些章节,给定话题的范围,明确讨论的问题等,这一预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6.系统归纳式
它主要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和期末总复习课。教师可以根据复习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既可以让学生归纳同一个内容,也可以分不同的组归纳不同的项目。例如,让学生归纳:字母组合发音的异同、同义和反义词、动词的搭配、词组用法的异同、某些语法项目的用法、一些句型的不同表达法以及同一体裁课文的写作特点等等。由于学生预先自己动手进行了归纳,再经过课堂上七嘴八舌的补充,对这方面的知识就掌握得更全面、更牢固了。
7.阅读理解式
这种预习适合于学生进入了较长课文的学习阶段。在没有进入课文教学或课文只限于一些极简单的内容的初期阶段不必采用这种方式。现在很多中高年级教师在进行课文整体教学中多采用这一预习方法。阅读理解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前者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如人物、时间、地点、事实及数据等具体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如何设计课文预习理解题和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将在本文第三部分专门谈及。
8.小组讨论式
这种方式涉及预习的组织形式。小组讨论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形成同学间的交流气氛,而且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帮助,特别是学习好的可以帮助学习差的,胆小、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发言的机会。这种预习需由小组安排统一的时间进行,比如早读、自习,或课堂教学开始时由老师统一安排几分钟。例如,当教师没能提前安排学生预习时,可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把课文分成几段,每一组负责读一段并设计阅读理解题,完成后各组再将其它组负责的段落读一遍。然后全班讨论,各组主持自己负责的段落的讨论。老师可以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并注意发现问题。
另外,其它方式的预习也可以找机会进行必要的小组讨论。特别是阅读理解式练习,如果老师事先给了学生预习题,则可以集体对答案,并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必须指出的是,每次预习并非只用一种方法,而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不同的课型需要有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预习,每个课时的预习都有不同,不同教法的要求也有差异,比如课文整体教学和分段教学就有不同的预习要求。教师只有在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预习作为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预习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篇6:高一开学前要军训吗
军训是一种增强国防教育的手段,在高校开展“军训”已有二十几年历史了,也是各高校的教学体系的其中课程。军训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一般规定是3个学分,大部分高校会安排大一生在开学前进行军训,少部分学校会安排大一生在第二年的署期前后进行,时间一般是十五天。
军训的科目包括:队列练习、喊口号、匍匐前进、拉歌、半夜拉练等。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有些高校还会有战地救护、轻武器射击、军事地形学、电脑兵棋推演(模拟二战的主要战例)等科目。
大学的'军训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这个要根据学校的具体军训安排来决定,但是大多数的学校会在这个时间段之内进行军训。至于累不累,那么回答肯定是累。一般军训会安排在学生报到之后,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的时间。
篇7:高一开学前一般军训几天
高中军训一般为一周,高中军训如果没有身体上的疾病最好还是参加。参加军训对自己有好处,现在的人都生长在城市里,基本上没什么大体力劳动,也很少晒太阳。通过军训,能提高自身身体的体能。再说了,军训能培养和同学之间的团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在学校这是很需要的。不能自己搞特殊化,自己把自己独立在班级这一群体之外。
1.站军姿,军姿口令为: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约六十度,两腿挺直,膝盖为向后压,上体保持正直,两肩微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微弯拇指贴于食指第二关节处,中指贴于裤缝线,头要正颈要直两眼目视前方,下颚微收。
2.停止间转法,包括: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跨立与立正、蹲下与起立。
3.行进间转法,包括:齐步的行进与立定、正步的.行进与立定、跑步的行进与立定。(也就是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三项)
4.最后是拉歌练习,学习一些军歌和拉歌的技巧、口号等。
5.内务整理,叠被子(方块被)等。
篇8:高一数学预习方法
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划。预习时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应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划出来。例如,重点的地方打上“※”,疑难问题旁边加“?”,需要重点理解的结论,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划“——”,对重点字、词下面加“·”,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结果一头雾水。
批。预习时常常会自己的看法、想法与体会,应该不失时机的在旁边写出来。比如,某个定理的证明,用另外一个方法更为简单而且容易理解;“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它包含两层意思:过不共线三点可以作一个平面,而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即“既存在又唯一”。对于我们的批注,是否正确,可以在听课时得以验证。
写。写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写大意,每个章节或者单元或者某一段的大意可以在在书边上写出来;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写依据,注明例题或者定理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写变化,对经典例题或者习题条件、结论进行变化,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想。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这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看是否可以通过理解性的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对要学的内容加以描述;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有的同学预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回想”、“合书冥想”这个环节。
补。就是针对自己理解不透或者基本遗忘的旧知识,查阅有关学习资料,如以前的课本、参考书、笔记、词典等,进行知识补充,扫清知识障碍。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如果对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或者方法不清楚,就应该作相应的回忆和补充。还有许多例题和定理的证明中常常有“显然”的字眼,其实自己并不十分明白,这时就应该查阅资料,寻求理论依据。
【高一开学前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共8篇)】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上半年教学工作总结2022-11-29
高一英语教学反思2023-07-07
高一数学怎么学习诀窍有哪些2023-08-18
高一反思2023-10-31
年施工计划安排范文2023-07-15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论文2022-12-20
高中个人学习总结五篇2022-10-24
高一数学教学总结2023-06-14
高一年级十二月份工作总结2023-09-28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