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赴安西》翻译赏析(精选10篇)由网友“小脑虎”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送李侍御赴安西》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送李侍御赴安西》翻译赏析
《送李侍御赴安西》翻译赏析
《送李侍御赴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翻译】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鉴赏】
这首律诗被后人誉为“盛唐五言律第一”。“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李侍御,名未详。“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这一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
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响亮警拔的声调,高亢有力的'节奏,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力度和气势。高适在诗中善于用四声组成抑扬亢堕的声调韵律,使诗歌显得声情并茂。如第一联中“对”、“指”两字,在意义上不但属对精切,声调上也去、上相对,显得抑扬有致。第三句中“万里外”三字连用去、上、去三个仄声,由于音节响亮震彻,有力地突出了主人公奋身万里疆场的雄心。尤其是最后一联,“莫惆怅”三字,以“清而远”的去声煞尾,使节奏显得平缓委婉,情深动人。对句“看取宝刀雄”以金戈铁马、挥刀奋击的豪壮军旅生活,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在声调上,第三字用一上声“宝”字,最响亮有力,与后面既是写刀、又是写人的“雄”字相连,使诗句力重千钧,具有斩钉截铁之势。再加之全诗一律押易于表达乐观开朗情绪的东韵,和前面的中心音节相配合,使全诗神采飞动,音调铿锵,读之如“长空击鼓”。
篇2: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及赏析
[唐代]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译文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
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
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离别时不要难过,看取宝刀称雄。
注释
李侍御,名不详。“侍御”,专管纠察非法,有时也出使州郡执行任务。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骢(cōng):指黑色的骏马。
虏(lǔ)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离面:指离别时的心情。惆怅:失意、难过。
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赏析:
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直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直飞蓬”喻直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直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直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直金”、直铁”来修饰直鞭”和直骢”,平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直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直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直万里”,是为求取直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直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直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直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直一杯”中包含了哪些直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直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直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直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指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汉代李陵与匈奴交战的遮虏障远在燕支山之北,而李侍御所赴的安西则更在此之外。此句上承直金鞭”句、直功名”句;对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这句上承直行子”句、直心事”句,虽不明言心事,而心事自含其中。直虏障”与直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不免有所系恋,但直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这一联只列地名,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尾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尾联继直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直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直飞蓬”、直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篇3:送李侍御赴安西译文及赏析
送李侍御赴安西译文及赏析
古诗原文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译文翻译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
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
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离别时不要难过,看取宝刀称雄。
注释解释
李侍御,名不详。“侍御”,专管纠察非法,有时也出使州郡执行任务。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骢(cōng):指黑色的骏马。
虏(lǔ)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惆怅:失意、难过。
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高适当时在长安。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也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文赏析
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指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汉代李陵与匈奴交战的遮虏障远在燕支山之北,而李侍御所赴的安西则更在此之外。此句上承“金鞭”句、“功名”句;对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这句上承“行子”句、“心事”句,虽不明言心事,而心事自含其中。“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这一联只列地名,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尾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篇4: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及赏析
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及赏析
原文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译文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
远行万里之外求取功名,万千心事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中。
安西在燕支之北,长安在秦岭太白峰以东。
离别时不要难过,就让宝刀来实现你的雄心壮志吧。
注释
李侍御,名不详。“侍御”,专管纠察非法,有时也出使州郡执行任务。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骢(cōng):指黑色的骏马。
虏(lǔ)障:指防御工事。
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
惆怅:失意、难过。
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高适当时在长安。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也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指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汉代李陵与匈奴交战的遮虏障远在燕支山之北,而李侍御所赴的安西则更在此之外。此句上承“金鞭”句、“功名”句;对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这句上承“行子”句、“心事”句,虽不明言心事,而心事自含其中。 “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这一联只列地名,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尾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篇5:《送李侍御赴安西》古诗词鉴赏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附近。作者为了送他的朋友李侍御到安西,写了这首诗。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意思是你这即将远行的人(行子,指李侍御)对着我这个行踪不定的人(飞蓬,作者自指),可是,我却在为你送行,一会儿你就要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铁骢)而转战边疆了。我自己留在这里也象风中飘荡的秋蓬一样,飘泊无定。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离的.情绪所苦恼,自己作为送行者,也是象风中的蓬草一样,到处飘泊,踪迹不定,更增加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里作者以飞蓬来形容,就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心中的感慨。
第二联是写饯行时的举杯谈心。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意思是说,你要到万里外的安西去建功立业,临别时,我有千言万语要对你说,然而我这惜别的情怀,只能用举杯对饮来表示。心中多少事,尽在不言中,这里边的寓意是很深刻的。什么心事,这里没有具体写出,但却可以从下面两联的描述中体会出来。第三联写他们别后将分处遥远的两地。李侍御要到阻挡敌人的燕支山以外,而他自己呢,却留在太白山东面的长安。今后人们将会更加互相担心,互相怀念。虏障,是阻挡敌人的关塞,指居延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是用这些边远地方,借指遥远的安西。燕支,即燕支山,也写作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境内,这里也是借指遥远的边地安西。汉代霍去病伐匈奴,大获全胜,乘胜追击,过燕支山千余里,平定边患,胜利归来。这里借用燕支山,也含有祝愿远行从军的友人能早日胜利归来的意思。秦城,长安城。太白,山名,即终南山的太乙峰,在长安的西边。虏障燕支北,是友人将要从军远去的地方。秦城太白东,指高适暂时客居之处。最后两句是劝慰的话。说,尽管你将要去的地方有万里之遥,朋友之间的离别之苦也的确令人难过,但是要把心放宽些,不要因别离而心情惆怅,应该为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贡献力量。看取宝刀雄,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让宝刀发挥威力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全诗写了依依惜别的心情,也写了举杯谈心,互相劝慰的场面,感情非常真挚,调子是高昂的。这正反映了盛唐诗歌中奋发图强,保卫祖国的积极精神。
篇6:《送李侍御赴安西》唐诗鉴赏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高适唐诗鉴赏:
这首律诗被后人誉为“盛唐五言律第一”。
李侍御,名未详。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凭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这一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响亮警拔的声调,高亢有力的节奏,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力度和气势。高适在诗中善于用四声组成抑扬亢堕的声调韵律,使诗歌显得声情并茂。如第一联中“对”、“指”两字,在意义上不但属对精切,声调上也去、上相对,显得抑扬有致。第三句中“万里外”三字连用去、上、去三个仄声,由于音节响亮震彻,有力地突出了主人公奋身万里疆场的雄心。尤其是最后一联,“莫惆怅”三字,以“清而远”的去声煞尾,使节奏显得平缓委婉,情深动人。对句“看取宝刀雄”以金戈铁马、挥刀奋击的豪壮军旅生活,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在声调上,第三字用一上声“宝”字,最响亮有力,与后面既是写刀、又是写人的“雄”字相连,使诗句力重千钧,具有斩钉截铁之势。再加之全诗一律押易于表达乐观开朗情绪的东韵,和前面的中心音节相配合,使全诗神采飞动,音调铿锵,读之如“长空击鼓”。
明许学夷在其《诗源辩体》一书中曾说:“尝欲以高达夫‘行子对飞蓬’为盛唐五言律第一,而‘对飞蓬’三字,殊气馁不称,欲改作‘去从戎’,庶为全作。”正因全诗有一种雄浑壮阔的音乐美,故当胡震亨把此诗与李白的《江夏别宋之悌》相比,认为:
“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似皆从庾抱之‘愁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较逸,并未易轩轾”(《唐音癸签》卷十一)时,却遭到赵宦光的反驳,认为这两首诗相比:“如武夫之对韵士,而胡元瑞云‘二诗甚类’,予谓字面则同,句意悬绝”(见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四)。
篇7:《送李侍御赴安西》古诗词鉴赏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附近。作者为了送他的朋友李侍御到安西,写了这首诗。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意思是你这即将远行的人(行子,指李侍御)对着我这个行踪不定的人(飞蓬,作者自指),可是,我却在为你送行,一会儿你就要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铁骢)而转战边疆了。我自己留在这里也象风中飘荡的秋蓬一样,飘泊无定。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离的情绪所苦恼,自己作为送行者,也是象风中的蓬草一样,到处飘泊,踪迹不定,更增加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里作者以飞蓬来形容,就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心中的感慨。
第二联是写饯行时的举杯谈心。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意思是说,你要到万里外的安西去建功立业,临别时,我有千言万语要对你说,然而我这惜别的情怀,只能用举杯对饮来表示。心中多少事,尽在不言中,这里边的寓意是很深刻的。什么心事,这里没有具体写出,但却可以从下面两联的描述中体会出来。第三联写他们别后将分处遥远的两地。李侍御要到阻挡敌人的燕支山以外,而他自己呢,却留在太白山东面的长安。今后人们将会更加互相担心,互相怀念。虏障,是阻挡敌人的关塞,指居延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是用这些边远地方,借指遥远的安西。燕支,即燕支山,也写作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境内,这里也是借指遥远的边地安西。汉代霍去病伐匈奴,大获全胜,乘胜追击,过燕支山千余里,平定边患,胜利归来。这里借用燕支山,也含有祝愿远行从军的友人能早日胜利归来的意思。秦城,长安城。太白,山名,即终南山的太乙峰,在长安的西边。虏障燕支北,是友人将要从军远去的地方。秦城太白东,指高适暂时客居之处。最后两句是劝慰的话。说,尽管你将要去的地方有万里之遥,朋友之间的离别之苦也的确令人难过,但是要把心放宽些,不要因别离而心情惆怅,应该为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贡献力量。看取宝刀雄,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让宝刀发挥威力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全诗写了依依惜别的心情,也写了举杯谈心,互相劝慰的场面,感情非常真挚,调子是高昂的。这正反映了盛唐诗歌中奋发图强,保卫祖国的积极精神。
拓展:《月夜》原文:
月夜
杜甫〔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鄜州:今陕西富县。闺中:指妻子。小儿女:尚不懂事的子女。解:懂得。忆长安:思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肃宗至德元载(756),叛军攻陷潼关,杜甫携家眷逃至郫州,闻肃宗在灵武即位,于是前往效力,途中为叛军所俘,被解回长安。香雾:月夜的雾气。虚幌:薄纱。双照:指月光同时照着身处异地夫妻二人。
《月夜》拼音解读:
jīn yè fū zhōu yuè,guī zhōng zhǐ dú kān。
yáo lián xiǎo ér nǚ,wèi jiě yì cháng ān 。
xiāng wù yún huán shī,qīng huī yù bì hán 。
hé shí yǐ xū huǎng,shuāng zhào lèi hén gān 。
相关翻译
今晚秋月是多么皎洁,你却在鄜州的家中独看。
料想家中年幼的儿女,还不懂你为何思念长安。
雾气浓重,可沾湿你秀发?月光如水,玉臂能共时候,才可觉凉寒?
什么是泪照干那满倚薄慢,让月痕的脸。
相关赏析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独自困居在沦陷的长安城中,在月夜思念家人,写下这首情深意切的诗。
此诗构思巧妙,诗人本来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在月下想念自己;本来自己在月下怀念年幼的儿女,却设想天真幼稚的小儿女随着母亲看月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自己。
诗人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但是妻子身边有儿女陪伴,为什么也是“独看”呢?下一联随即给出了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真的在赏月,而是在“忆长安“,但是小儿女不谙世事,自然也不明白人间的离别之恨与相思之情,又哪里会懂得“忆长安”呢。诗人巧妙地用小儿女的“未解忆“来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独”字,情感上又深化了一层。
接下来通过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忆长安”。诗人想象妻子在月下久久伫立徘徊以至于雾湿云鬟,月寒玉臂。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每当想到妻子夜不能寐的情景时,诗人自己也忍不住伤心落泪,由此激起了对于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渴望,于是很自然地以表现希望的诗句收束全篇:“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又不仅仅是一般的夫妻离别之情,而是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在“独看”的泪痕里,”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诗人期待四海升平的理想。辞旨婉切,章法紧密,无一字不是从月色中照出,既精丽绝俗,又感人肺腑。
作者介绍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诗人社审言之孙。年轻时应进士举,不第,浸游各地,后客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提奔唐肃宗,授左拾遗。后弃官入蜀,定居成都洗花溪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式重中任参谋,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出题,漂油江南,病元于途中。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展现了唐代由盛而我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讲史”。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有《杜工邮集》详情
篇8:古诗送李侍御赴安西阅读答案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意气风发的雄姿。
B、颔联紧扣题目,表达送别之意。友人远征,自当鼓励,不必挽留。临别之际,别酒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决心。
C、颈联指出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不免有所系恋。
D、尾联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以看宝刀的动作,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豪壮气概。
E、这首送别诗既边塞意象的描绘,又有广袤的空间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盛唐的时代精神。
15、“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5分)B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3分。B项“别酒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也的决心”错,有对友人说不出的羡慕之情和不舍之情;D项“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豪壮气概”错,应为“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15、(6分)①诗句的意思是,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2分)②用了对仗的手法。“功名”对“心事”,“万里外”对“一杯中”,“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2分)③颔联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心事一杯中”包含着作者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牵挂,对友人早立“功名”的期望和鼓励。(2分)
篇9: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试题答案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试题答案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③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①虏障: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指安西。③秦城:长安,诗中分别之地。
(1)首联的“飞蓬”既写出了“行子”的 ,又让人联想到他 的身姿。(2分)
(2)联系“盛唐气象”赏析尾联。(6分)
试题答案:
三、(13分)
10.(8分)(1)漂泊 轻捷(轻快)(2分)(2)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尾联表达对李侍御的劝勉和激励:到边疆后,凭一腔热血与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莫惆怅”平缓委婉,情深动人;“看取宝刀雄”雄迈豪壮,昂扬奋发,尽扫愁绪。(4分)盛唐经济文化繁荣,国势强盛,诗人们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形成了盛唐诗雄壮刚健、热情奔放的风貌;此诗可谓是其中典范之作。(2分)
篇10:送李侍御赴安西,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的意思,送李侍御赴安西
送李侍御赴安西,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的意思,送李侍御赴安西赏析 -诗词大全
送李侍御赴安西作者:高适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 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张贲,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
★ 闻高侍御卒贬所,闻高侍御卒贬所李敬方,闻高侍御卒贬所的意思,闻高侍御卒贬
★ 送李侍御过夏州,送李侍御过夏州姚合,送李侍御过夏州的意思,送李侍御过夏州
★ 送李侍御贬郴州,送李侍御贬郴州刘长卿,送李侍御贬郴州的意思,送李侍御贬郴
★ 有关送别的古诗
★ 古代送别诗
★ 关于送别的古诗
★ 送别古诗诗句
★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武元衡,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的意思,
【《送李侍御赴安西》翻译赏析(精选10篇)】相关文章: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词鉴赏2022-04-30
《送远》古诗2023-06-04
送复梦赴韦令幕,送复梦赴韦令幕元稹,送复梦赴韦令幕的意思,送复梦赴韦令幕2023-11-16
书写离别情感的诗句2022-04-30
离别的诗句内容及翻译2023-09-08
朋友送别的诗2024-02-08
描写经典的送别诗2022-12-01
描写离别的诗句有哪些2023-05-15
离别的诗句赏析2023-09-19
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韩?,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的意思,送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