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

时间:2022-05-06 11:52:3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精选9篇))由网友“亖文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

篇1: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

1990

嘉士伯,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嘉士伯啤酒)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

城乡路万千,路路有航天(航天汽车)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公益广告)

她工作,您休息(凯歌全自动洗衣机)

妥贴保护,伸缩自如(邦迪创可贴)用了都说好(达克宁霜)

1991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娃哈哈)

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人头马酒)

亚细亚,太阳升起的地方(亚细亚商场)

1992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新飞电冰箱)

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康师傅)

岁岁平安,三九胃泰的承诺(三九胃泰)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

太空时代的饮品(果珍)

拥有健康,当然亮泽(潘婷洗发水)

1993

明天将发生什麽(联想集团)

今年夏天最冷的热门新闻(西泠冰箱)

一呼天下应(润讯通讯)

中意冰箱,人人中意(中意电器)

青春宝,使你永葆青春(青春宝)

燕京啤酒,清爽怡人(燕京啤酒)

不要太潇洒(杉杉西服)

走富康路,坐富康车(富康车)

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汽车蓄电池)

中国名车,嘉陵摩托(嘉陵摩托)

赢家的风采(切诺基轿车)

每天送你一位新“太太”(太太口服液)

明星风采,纯纯关怀(美加净)

伊思丽使我更美丽(伊思丽)

1994

羊羊羊,发羊财(恒源祥)

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宴酒)

今天你喝了没有?(乐百氏)

牡丹虽好,还要爱人喜欢(牡丹电视机)

望子成龙,小霸王学习机(小霸王电脑学习机)

柔美皮肤,从旁氏开始(旁氏护肤品)

省优,部优,葛优?(双汇火腿肠)

金矢所至,施尔健康(金施尔康含片)

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巨人脑黄金)

1995

领先一步,申花电器(申花洗衣机)

容事达,时代潮(容事达洗衣机)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

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孔府家酒)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宝)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羊绒衫)

正宗椰树牌椰汁,白白嫩嫩(椰树牌椰汁)

我们为你想的更多(格力空调)

做女人真好(太太口服液)

中国广告流行广告语(96-00)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

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奥妮皂角洗发浸膏)

开开衬衫,领袖风采(开开衬衫)

一切尽在掌握(爱立信)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

飞跃无限(摩托罗拉)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

长城烽火,传信万里(西门子)

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金猴皮鞋)

坐红旗车,走中国路(红旗轿车)

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电器)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冰柜)

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

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龙牡壮骨冲剂)

播下幸福的种子,托起明天的太阳(种子酒)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汇源果汁)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伊利雪糕)

篇2: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

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真金不怕火炼(金正VCD)

清清爽爽每一天(娇爽卫生护垫)

海尔,中国造(海尔)

男人应有自己的声音(阿尔卡特手机)

从更大到更好(长虹电器)

清凉舒爽,全家共享(六神沐浴露)

家有三洋,冬暖夏凉(三洋空调)

27层净化(乐百氏纯净水)

飘柔,就是这麽自信(飘柔)

足及生活每一天(搜狐)

知识改变命运(公益广告)

科技让你更轻松(商务通)

没什麽大不了的(丰韵丹)

晶晶亮,透心凉(雪碧)

治肾虚,请用汇仁肾宝(汇仁肾宝)

篇3:九十年代经典创意广告词

拥有健康,当然亮泽(潘婷洗发水) 让生命尽显健康本色(太阳神口服液) 专业保健,至精至诚(太阳神口服液)

叩开名流之门,共度锦绣人生(上海精品商厦) 美在妇女(上海妇女用品商店)

有多少南方摩托车,就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南方摩托

-------------------------------------------- 1993

明天将发生什麽(联想集团)

今年夏天最冷的热门新闻(西泠冰箱) 一呼天下应(润讯通讯) 中意冰箱,人人中意(中意电器) 青春宝,使你永葆青春(青春宝) 燕京啤酒,清爽怡人(燕京啤酒) 不要太潇洒(杉杉西服) 走富康路,坐富康车(富康车)

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汽车蓄电池) 中国名车,嘉陵摩托(嘉陵摩托) 赢家的风采(切诺基轿车)

每天送你一位新“太太”(太太口服液) 明星风采,纯纯关怀(美加净) 伊思丽使我更美丽(伊思丽)

-------------------------------------------- 1994

羊羊羊,发羊财(恒源祥)

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宴酒) 今天你喝了没有?(乐百氏) 海尔,真诚到永远(海尔电器)

牡丹虽好,还要爱人喜欢(牡丹电视机) 望子成龙,小霸王学习机(小霸王电脑学习机)

柔美皮肤,从旁氏开始(旁氏护肤品) 省优,部优,葛优?(双汇火腿肠) 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红牛饮料) 走中国道路,乘一汽奥迪(一汽) 踏上轻骑,马到成功(轻骑摩托)

共创美的前程,共度美的人生(美的电器) 金矢所至,施尔健康(金施尔康含片) 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巨人脑黄金)

-------------------------------------------- 1995

领先一步,申花电器(申花洗衣机) 容事达,时代潮(容事达洗衣机) 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 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孔府家酒) 生活中离不开这口子(口子酒) 款款“神州”,万家追求(神州热水器)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宝)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羊绒衫) 正宗椰树牌椰汁,白白嫩嫩(椰树牌椰汁) 今年夏天喝什麽?828蔬菜汁(828蔬菜汁) 东奔好走,要喝宋河好酒(宋河)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桑塔纳轿车) 我们为你想的更多(格力空调) 做女人真好(太太口服液)

--------------------------------------------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

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奥妮皂角洗发浸膏)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丽珠得乐) 开开衬衫,领袖风采(开开衬衫) 一切尽在掌握(爱立信)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 飞跃无限(摩托罗拉) 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 长城烽火,传信万里(西门子)

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联想电脑) 容事达,时代潮(容事达电器) 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金猴皮鞋) 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张弓酒) 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秦池酒) 红星御酒,融进你我真情(红星御酒) 坐红旗车,走中国路(红旗轿车)

--------------------------------------------

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电器)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冰柜) 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蓝天六必治) 轻松爽洁,不紧绷(碧柔洗面奶) 中华永在我心中(中华牙膏)

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宝(金嗓子喉宝) 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龙牡壮骨冲剂) 播下幸福的种子,托起明天的太阳(种子酒)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汇源果汁)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伊利雪糕) 华龙面,天天见(华龙方便面) 食华丰,路路通(华丰方便面) 集美沙发,牛!(集美沙发) 我的眼里只有你(娃哈哈纯净水) 远大,开创中央空调新纪元(远大空调)

当别人仍然以“大”事为重,NEC却专注于“小”事(NEC传呼)

-------------------------------------------- 1998

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真金不怕火炼(金正VCD)

福气多多,满意多多(福满多方便面) 非常可乐,非常选择(非常可乐) 农夫山泉有点甜(农夫山泉) 清清爽爽每一天(娇爽卫生护垫) 海尔,中国造(海尔)

男人应有自己的声音(阿尔卡特手机) 从更大到更好(长虹电器)

清凉舒爽,全家共享(六神沐浴露) 家有三洋,冬暖夏凉(三洋空调) 27层净化(乐百氏纯净水)

-------------------------------------------- 1999

飘柔,就是这麽自信(飘柔) 足及生活每一天(搜狐) 知识改变命运(公益广告) 科技让你更轻松(商务通) 没什麽大不了的(丰韵丹) 晶晶亮,透心凉(雪碧)

治肾虚,请用汇仁肾宝(汇仁肾宝)

篇4:九十年代那段往事随笔

九十年代那段往事随笔

和黑胖子成为好朋友后,我突然发现这厮和我的共同点还挺多,比如都喜欢喝酒,都喜欢看毛片,都喜欢打篮球,在他之前,这一直是我和张斌的最爱,那时我俩都还没成家,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白天没鸟事,晚上鸟没事的阶段,精力充沛得无处发泄,便经常在篮球场上挥洒过剩的荷尔蒙。

张斌身高一米八五,高高瘦瘦,弹跳极佳,高中时在济南二中田径队主攻跳高,可以轻轻松松越过一米七,而且还不是用现在通行的“背跃式”,而是有些过时的“俯卧式”,具体跳法是侧面助跑,支撑腿起跳,腾空后身子呈卧倒状横过栏杆,用这种姿势起跳,国内跳得最高的是上海一个姓刘的运动员,某次全运会上,他曾跨过两米二一的高度,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那会我刚学会了这个姿势,正对跳高上瘾。

张斌身体轻盈,弹跳如梅花鹿,有一种运动美感,而且弹速极快,和别人同时起跳,别人刚刚落地,他第二下已经跳起来了,经常在空中将球补进篮筐,有时配合熟了,我俩时不时会来个空中接力。我的特点是投篮准,意识好,往往一个虚晃,对方错开半个身位,我就能将球投进,鼎盛时期命中率大约在70%左右,超过胡卫东,仅次于刘玉栋,江湖上人送外号“玉面杀手”。

有次我们三个一起吃饭,正是周六的中午,我和张斌约着吃完饭去山大打球,黑胖子在一旁听到了,兴奋起来,大言不惭的说,要说打篮球,他是专业水平,想当年在山东商校,他是名副其实的强力中锋,曾代表学校出去打过比赛,看着这厮那一副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的样子,我和张斌都有些半信半疑,要说身板,这厮还真没的说,接近一米九的身高,又黑又壮,活像一头北极熊,但篮球毕竟不能光靠身板,还是需要些技术含量的。

带着二分疑惑,三分鄙夷,五分希望,我和张斌下午把黑胖子带到了山大篮球场,对他考察了一番,终于见识了这厮所谓的强力中锋是怎么回事,黑胖子打球的风格类似推土机,就是一边运球一边撅着腚硬往篮下拱,仗着身高体壮,把对方拱开再投篮,没有半分技术含量,如果对方身板和他对等或者强于他,这厮就抓瞎了,成了废物一个,但如果对方身板不如他,那就紧着被他欺负吧,后来看NBA,有一个矮矮壮壮,名字叫巴特利的球员,和他一个打法,后来还进了NBA名人堂。黑胖子进攻或许不行,但防守确实强悍,这厮皮糙肉厚,痛感神经麻木,有时抢篮板时我顶他一下,踢他一脚,这厮根本没反应,但被这厮那大手一划拉,我几乎立刻就被甩到一边去了。

有了黑胖子的加盟,我和张斌是如虎添翼,那时我们常去打球的地方是山大老校,老校在洪家楼,位于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一早一晚打球的人都很多,但基本没学生,学生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谈恋爱,没那么多闲工夫,早晚打球的都是附近的居民,以及像我和张斌这样闲的蛋疼的社会青年,除此之外,还有一帮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每天都在那里打比赛,他们以前是各厂矿企业以及机关单位的主力,打得确实好,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有点半专业的水平,一开始我们根本上不了场,只有当看客的份。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天阴天,他们那边人没凑够,我们仨本来在另一个场地打,但身在曹营心在汉,看这边人少,便厚着脸皮过来了,人家一看身高还行,运球也像那么回事,能凑合着打打,便让我们仨上了场。那天我发挥奇臭,可能是第一次和高手过招,有点太兴奋,投篮准的特点完全没发挥出来,有两次溜到篮下反手上篮还被对方给帽了,张斌这厮比我也强不到哪里,他那偏瘦的身材根本挤不到内线,在一帮中年壮汉面前,我俩还是稚嫩了些,反倒是黑胖子如鱼得水,他那混不吝的性格加上铁板一样的身板非常适合这种篮下缠斗,黑胖子一战成名,后来再去打球非常受欢迎,两边的队伍抢着要他,而我和张斌只能在下面当替补,期盼哪天人少再上场。

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就出事了,那天黑胖子在篮下和对方的中锋卡位,双方你推我搡,纠缠在一起,彼此都有些火气,对方三十来岁,身高体重和黑胖子相仿,但力量不如黑胖子,在篮下被黑胖子挤得跌跌撞撞,想自己快四十岁的人了,还要受这小么子欺负,便有些恼火,动作便有些大,黑胖子这厮天生只能沾光不能吃亏,两个人谁也不服,最后互相搓了起来,那哥们先出手,一拳倒在黑胖子眼眉上,顿时眼角撕裂,眼眶肿了起来,黑胖子急了,也不管以前说的打架的忌讳了,一脚撩阴腿踢出,对方惨叫一声,捂着裤裆缓缓倒下,痛苦的蜷缩着身体,半天没有爬起来,我一看这情形,赶紧和张斌上前,拉着黑胖子,一溜烟跑了。

连着好几天,我们仨没敢再去,怕人家报复我们,后来,我实在憋不住了,有天早上,和张斌去探虚实,在场地上没看到那哥们,我悄悄的问场下一年轻点的队员,怎么没见你们那个高中锋哪?对方说,在家里养伤哪,前几天被一黑胖子踢了一脚,睾丸肿得和铃铛似的,估计十天半月来不了了,我心虚的问,没事吧?对方说,应该问题不大,不过也不好说,大夫说要观察观察,有可能家伙什不行了,我正要表示一下慰问,对方又笑着说,我们对大刘说了,不行了还有弟兄们,不会让嫂子守活寡,让他安心养伤吧,我跟着笑了一下,心想,这他娘的都是些什么人啊,说笑归说笑,但心里仍然忐忑不安,黑胖子这厮实在太阴狠了,这是要把人踢废的节奏啊。

后来,我们打听到,那位倒霉的中年人姓刘,家是酒精厂的,在厂后勤当个小官,眉眼活络,见风使舵,很是混得开,平时走路都是趾高气扬,眼高于顶,自认为也是个人物,没想到栽倒在黑胖子这厮手里,正所谓欺老不欺少也,听去探望他的人说,吃了这个大亏,那老兄颇有些痛心疾首,一提到黑胖子就恨得咬牙切齿,问候了他无数遍八辈祖宗,发誓伤好后要来报仇,不把黑盘子废了不姓刘,闻听此言,我们再也不敢去山大老校打球了。

消停了一个多月,不打球的日子实在难熬,感觉筋骨都锈了,我有次悄悄去山大老校看了看,发现那位老哥又能打球了,只是多了个习惯动作,对方一冲到他身边,他就会下意识的先去捂裤裆,估计这个心理阴影会伴随他很长时间,但家伙什应该问题不大,最多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但还能凑合着用,回去和黑胖子一说,这厮也略微有点安心,毕竟真要断了人家那个念想,和杀了他也差不多,男人嘛,就那么点出息,但山大老校是死活不敢去了,于是转移阵地,改去山大新校了。

和老校比,山大新校首先场地不给力,都是用红砖铺的,一下雨就发滑,尤其是最西边那个场地,周围一圈大树,下雨后好几天干不了,干了也是一地的泥土,其次,人气也不如老校旺,打球的`基本都是本校的学生,只有假期或者周末才能看到外面社会上的高手。

那时我们仨只要不是太忙,每个周末准奋战在那里,一般都是在从西边数第四个场地南边那个篮球架,球架南边的路边有棵大树,枝繁叶茂,树荫可以庇护到场边的看台,姚冰可以很小资的坐在树下的看台上,边吃瓜子便看我们大呼小叫,慢慢的,我们几人在这里打出了名气,一般都是打半篮,六个球一局,输了下台,赢了继续坐庄,高手一般都扎堆,我们这个场地最多的时候五六拨等着接台,宁可旁边的场地空着,我们仨加上山大校队的隋浩,还有一个小广东几乎是最佳组合,只要上了台就很少下去,除非我们连坐庄五六局有些累了,自己想下去了。

隋浩家是威海的,身高介于黑胖子和张斌之间,比黑胖子白,比张斌壮,为人热情,性格随和,一口威海话说得曲里拐弯,富有喜感,后来,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倪萍曾用威海口音说过一段天气预告,语气强调拿捏得非常准确,一听到那段我就想起隋浩来,更让人喜欢的是,隋浩非常有礼貌,见了我总是亲热的喊哥,不像黑胖子和张斌这厮,别说喊哥,急了眼还动手动脚,一看就没文化,隋浩在校队打的是小前锋位置,基本功很扎实,不但能在外围投篮,还能持球突破到篮下,硬吃对手,是校队里的主要得分手。

小广东家是广东粤北山区的,有着一张典型的岭南人脸,高颧骨,厚嘴唇,嘴有些前突,眼窝深陷,中等个,黑黑瘦瘦,从外表看其貌不扬,但身体很结实,骨头尖而硬,一开始和我们不是一帮,我们俩对位防守,我经常被他瘦骨嶙峋的骨头隔得龇牙咧嘴,即便黑胖子这样的壮汉,也经常被他撞得倒吸一口凉气,小广东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运球中突然跳起投篮,命中率很高。

我们五个人的配合非常默契,黑胖子在里面抢篮板,我和小广东游弋在三分线,张斌和隋浩一个在罚球弧附近,一个来回溜底线,我则围绕着他们俩跑位,跑出空挡来,我和小广东以及隋浩都有百步穿杨的本领,只要我们仨投篮,黑胖子就去卡位,张斌去冲抢篮板,打得别人没脾气。

我们很是称霸了一段时间,那时颇有点顾盼自雄,天下无敌的感觉,打完球晚上再去喝酒庆祝一番,酒桌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们三个人又开始互相吹捧,我夸黑胖子篮板抢得好,黑胖子说我投篮准,我称赞张斌跳得高,张斌说我意识好,我们仨都有些飘飘然,黑胖子一张胖脸几乎能放出光来,生活如此美好,一朝拥有,夫兮何求。但好景不长,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很快就遇到了对手,打败我们的是一支由日本人、韩国人、喀麦隆人以及中国人组成的混合联队,当然,这些外国人都是山大的留学生。

本来,留学生是不和我们玩的,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可能是我们这里过于喧嚣,过于招摇,吸引了他们,他们组队前来挑战。日本人个子不高,身材单薄,染着一头黄发;韩国人个子很高,但体型偏瘦,像一个竹竿;喀麦隆人也属于瘦高型的,不同的是全身上下黑得像碳,唯独头发染成了白色;两个中国人一个是山大中文系的研究生,粗粗壮壮,篮下技术非常好,左右手都可勾手挑篮;还有一个是校队的徐峰,这厮人长得愣愣怔怔,但身体像弹簧,经常给我们表演灌篮。一开始我们五个也没把他们放到眼里,感觉这些花里胡哨、吊儿郎当的留学生不像是会打球的,一交手就知道坏了,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尤其是那个黄毛,运球运得花团锦簇,出神入化,明知道他要过你,就是防不住他,传球特别到位,人到球到,在他的协调组织下,我们这边到处是漏洞,一会儿工夫,就稀里糊涂败下阵来。

在另一场比赛中,我更见识了这个混合联队的厉害。

元旦前几天,隋浩给我打电话,说为了庆祝新年,学校安排了一场他们校队和留学生队的比赛,问我来看不,我一听很兴奋,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了,元旦前的那天下午,在山大老校的体育馆,我和张斌观看了那场比赛。

赛前,当双方球员热身时,你会感觉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比赛,山大校队的队员衣着整齐,人高马大,而留学生队高矮不齐,着装五颜六色,如果将山大校队比作正规军的话,留学生联队顶多就是一群土八路,但一打起来,形势却立刻反转,那些看起来懒懒散散,乌合之众一样的留学生,一旦上了场,立马激情四射,奔跑如飞,打后卫的小日本,顶着一头黄发,鬼魅一般,哪里都有他的身影,校队的球员拿球稍不注意,就被他掏走,看似身体柔弱,手上却非常有力量,手一抖,球像炮弹一样可以穿越大半个球场,准确的找到自己的队友,往往是,校队这边组织了半天没有效果,对方一个反击就直接轻松得分,就这样,越打校队这边越紧张,越没有信心,最后成了对方的快攻表演,看得我和张斌只摇头,要知道,山大校队是驻济高校里水平最高的,他们可以轻松赢山师二十多分,真是妖孽啊,尤其那个小日本,我都怀疑他是日本国家队的。

后来,隋浩毕业回了威海,去了威海公安局,主业是替局里打比赛,副业是派出所小民警,他女朋友是山大排球队的,身体瘦的像麻杆,胸前一马平川,比他晚两年毕业。隋浩不在的时候,我作为老大哥经常请这位小妹吃饭,顺便也让她给介绍一下排球队的其他妹子,每到这时,黑胖子就会厚着脸皮要求参加,被我和张斌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大概七八年以前,我有次去威海,给隋浩打电话,这厮已经混到交警大队中队长的位置,开着一辆拉风的越野,一见面吓了我一跳,这还是那个玉树临风的帅小伙吗?肚子腆得比我都高,脸黑得和黑胖子有一比,只是豪情依旧,晚上拉着我去吃海鲜,他那位女排小妹也去了,一见面又吓了我一跳,以前搓衣板一般的胸前居然也有了起伏,脸白白胖胖,哪里还有以前半点影子,酒至半酣,我借着酒劲问她,胸不会是假的吧?她狠狠地打了我一下,隋浩在一边自豪的说,都是我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我真服了这厮。

又是几年不见了,隋浩,你在威海还好吗?

篇5: 我的九十年代散文

我的九十年代散文

90年六月的一天,我在大学里评为优秀学员班干部,在上千人的大会上领了奖,那时心里酸酸的,同时也有一种自豪感袭上心头。

到了晚上,就是翻来复去睡不着,想到了人生的坎坷,想到了自己上大学前被信任教一段初中的学校生活,想到了自己是一个初中生考上大学的,还能在这么多人的大会上领奖,是多么地不容易,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想着想着这些事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毕业典礼结束后,同班的同学和其他班的同学一个个和我告别走了,可我却要等着向后勤交完班里的一些手续,签上自己的名字才能离校。就是在那一个夜里,一个人在宿舍里,心里七上八下,很不平静,想得很多,尤其是想离校后能在一个中学里做教书工作的事情。

回到了农场报道时,突然觉得寒心了:一位领导知道我没有家庭背景,脑子转都不转一下,就有点不太待见地说:“你从那个单位上学走的,还回那个单位去吧!”就这样,我被分到了原来的单位,可那里的中学已经撤了啊!

走出领导的办公室,我的眼泪都快要流了下来,那是想到了在学校管后勤的人见我指挥班里同学劳动的情景,就当着那么多的人,说我到了社会一定是当官的料;那是想到了系主任离校的前几天给我写的留言:地震的土地上,有了你便有了希望。那些说法和留言虽说过了头,可当时却使我心里酸酸的还参杂一股股的温馨在翻腾。

单位离场部比较远,还有那么重的行李,那时,多想找一辆车回单位,可到处找车偏偏又找不到,无可奈何,只有背着行李靠两条腿走路了。

路上,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像霜打的茄子样,就尽量强迫自己想一些学校里愉快的事,来安慰自己。想到了学校里下雨时有人给我打雨伞,看到我的衣服脏了还有人帮我洗衣服,想到了一次我指挥我们班与其他班篮球比赛时的欢快情景,还想到了几个同学小饭馆吃饭时议论我和谁挺合适的……想着想着居然笑了。

可是,快到了野狼谷,所想的美事就被另一种心情一下子取代了,是心里突然害怕了起来。那是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令人心惊胆颤的`事情:有两个卖小货的男子,连夜上路说到别的地方明天叫卖,其实是为了节省两元钱的住宿花销呀!他们的命运太惨了,就是在野狼谷被狼吃了……

不知怎么的,在那样的情况下,就自言自语地面向苍天祈祷起来了。快来一辆车吧!快来一辆车吧!快来一辆车吧!也许是我们班的哪个同学正在默默地向神灵祈祷我平安地回到单位,也许是自己心太虔诚感动了苍天,我便隐隐约约听到了汽车声音。激动啊,那时的激动与我去年在学校突然收到的北京一所大学的聘书一样激动啊!

说起来还是挺走运的,遇到的是个好心的师傅。我向他说明了情况,他同情我,说我应该在场里学校教高中的,说着说着触痛了他的心,还和自己遇到的事联系起来了,见他气的脸色煞白,接着居然骂起人来了……我上了车,就这样到了我的原单位。

到了单位后,操心的是工作和住的地方,不过后来都解决了,还渐渐变好了,这也是常给我来信操我心的几个同学放了心。

1992年3月我调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德令哈市二中,这里的环境相对好多了。

来到这个单位,想到的是在新的学校里站稳脚跟。我勤奋地工作着,可没过多久两件事情想都没有想到就落到了我的头上了:一件事是才在学校里上了三个星期的班,学校就任命我当一个比较大的教研组的组长;另一件事是我在这里大约上了八个月班的时候,就碰到了市上语文抽考。当时想,以前自己都是教数学的,这下可砸锅了!可没有想到的是,我教的学生居然在市上统考中平均成绩得了第一名,还有位同事激动得在教学楼里当着那么多老师和同学高呼我万岁,其实,我心里比她还激动呢!为学校争了光,校领导在全校的大会上美美地表扬了我一顿,当年的优秀教师自然也就跑不了了。

我这个人不善于和别人交往,也不会和领导套近乎,自然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工作不顺心时,有一种被别人想往哪里搁就往哪里搁,低着头活在夹缝里的感觉;还有……我不想使自己的眼睛流眼泪,谈学校伤心的事伤自己的心,还是继续谈一些90年代的高兴事吧!

任教务干事,1993、1994、德令哈市语文统考,所任课程统考均获市第一名。1993、1995年评为校级优秀教师。1994年评为校最受欢迎的老师,同年学校从四个毕业班根据成绩选十名同学参加市举办奥林匹克英语、物理竞赛,自己所带的初三(2)班被选上六名。发表论文《语文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统一》、《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浅谈中学写景状物作文教学》。《浅谈中学写景状物作文教学》载入了《世界学术文库》,个人业绩入编了《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名人录》、《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辞书。发表《浅谈教学中的几点问题》荣获全国优秀论文奖,这一年我评上了中教一级。

我在德令哈市二中遇到的这些愉快的事还有心寒得泪流满面的事,都曾经告诉过大学时的明俊、玉莲还有其他远方的朋友,他们也一一告诉我他们遇到的高兴或伤心的事,还有他们在大学时心里内藏的秘密。我们彼此都把心里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即便跌倒了被人用脚踏住也要爬起来,那是因为我们在大学里积累了一大笔可贵的感情财富和最有价值的东西;那是因为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各自都要走好人生的路。

我的90年代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回忆起来一些事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清晰,那一幕幕的情景里,有泪水,有人生坎坷的心酸,有理想的幻灭,也有喜悦和收获。

篇6:九十年代那段往事美文

九十年代那段往事美文

冶金宾馆的小院三面环楼,一面紧靠大门,楼呈U型分布,U的底部是宾馆的正门,正门中间是旋转门,两侧是两扇的推拉门,镶着厚厚的钢化玻璃,院子的正中是人工堆砌的假山,规模不大,但异峰突起,洞天福地,有点“片山有致,方寸生情”,的景致,假山的前面有一方水池,水池里有几株荷花,三五条红金鱼,白天游鱼戏水,荷叶田田,晚上听取蛙声一片,倒也有点野趣,靠楼的一侧是一条林荫小道,两面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平时这条小道上来往的人并不多,有些幽静,我们俩就在这条小道上苦练脚法。

一开始,我们俩都小心翼翼,院子毕竟不大,可供球运行的空间不多,踢了一段时间,感觉球技渐长,胆子便大了起来,不满足于脚下倒球,想练练胸部停球,球的运行轨迹就变得不好控制。

有一次,我给张斌的传球猛了些,这厮没接住,一位宾馆的女服务员端着从食堂打来的饭菜,从对面过来,边走边吃,没注意球的来路,球直冲她的脑门过去,我惊得大叫一声,女孩抬头一看,只见一圆乎乎的东西向自己砸来,头下意识一偏,球从脑门旁呼啸而过,女孩吓得饭碗当即掉在地上,面无人色,胸口剧烈起伏,波涛汹涌,我和张斌过去赶紧给女孩道歉,女孩看我们的目光恨恨的,但又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发作,平息了一会,收拾了饭碗,一句话没说走了,临走前,眼睛带钩,含怨带嗔,狠狠地剜了我俩一眼。

女孩走后,我埋怨张斌,怨这厮技术不好,练了这么长时间没长进,张斌怨我传球不好,说国家队来了也接不住,再说就有些急眼,挽着袖子想动手,我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哼了两声,气吼吼的走了。

过了几天,实在有些无聊,想到足球对我们的诱惑,我们俩忍不住又和好如初,继续去下面操练,这回加倍小心,但还是出了一点小意外,球越过假山,飞到水池里了,惊得里面的鲤鱼仿佛天外来客,惶惶逃窜,惊动了门口的保安,出来吆喝我们,不许我们踢球了,我和张斌赶紧上前,递烟递火,攀谈了一番交情,许诺找时间请他喝两盅,这才化干戈为玉帛,平安度过。

从此后风平浪静了一段时间,直到惹出了一件大事,便再也没有在宾馆踢过球。

那次是张斌这厮开大脚开呲了,球直奔宾馆大门而去,重重的砸在钢化玻璃上,咣的一声,将一整面玻璃门硬硬的砸出一道裂缝,随着声响,门内传出一声尖叫,接着,宾馆大堂经理于姐走气鼓鼓的了出来,边走边喊,谁干的?出来见是我们俩,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瞪着我们,最后,嘲讽似的说,你俩闯大祸了。于姐三十多岁,正处于女人最丰腴的时期,身子圆滚滚的,偏偏喜欢穿紧身的衣服,胸前的扣子被撑得裂开了一道缝,从缝里隐约透出里面的风光,臀部更是浑圆,走起来一扭一扭,看得让人上火,因为经常在一块吃饭,和我们混的很熟,经常吵着要给张斌介绍对象。

我和张斌知道自己犯了大错,都有些垂头丧气,尤其张斌,早没了往日桀骜不驯的痞气,低着头闷声不语,我赶紧给于姐说好话,于姐不依不饶的说,这个我说了不算,你们等着赔吧。这件事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自家过日子,玻璃上莫说裂了一道缝,就是开了一个口子,也照样凑合着能用,但宾馆不行,毕竟是门脸部分,必须要整个换掉,所需费用大概要三百多元,按那时的收入,这相当于我们俩一个人的工资,我俩那个懊恼啊,恨不得将足球烧了。最后,还是于姐念我们的.好,帮我们出了个主意,请负责这事的行政科老徐吃顿饭,让他给你们减免点,毕竟你们是宾馆的老住户,有常年的租房协议。老徐是个酒鬼加烟鬼,一天两包烟,牙熏得黄黄的,一说话一股烟油子味,我和张斌经常在附近的饭馆碰到他,彼此抽烟打火倒也很熟,于是就请他吃了一顿饭,最后又塞给他两包红塔山烟,这才没让我们全赔,掏了五十块钱了事,但在宾馆踢球的事是想也别想了。

既然在单位不能练了,我们便把阵地转移到山大新校,当然只能利用周末时间了。就像篮球一样,山大新校体育场每周六下午也有好几拨踢球的,有一拨水平比较高,是附近机关事业单位的,刚参加工作不久,还保留着上学时踢球的好习惯,精力充沛,经验老道,踢起来非常享受;还有一拨是中学生,按年龄看,像是高中生,水平不怎么样,但大呼小叫,咋咋呼呼,嘴里有时还骂骂咧咧,小混混一般;还有一拨是本校的学生,操着各地方言,水平参差不齐,但很礼貌,再有几个像我们一样的散兵游勇。

一开始,我和张斌,黑胖子三个人只是互相传传球,倒倒脚,后来看别人都在踢小场比赛,有功有防,非常热闹,便有些眼红耳热,但我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还不至于脸皮厚到去和那些水平高的人过招的程度,也不会去找那些毛孩子踢,而是凑到大学生堆里,学生比较老实,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但看黑胖子和张斌都不像是什么好鸟,也不好说什么,于是,我们便滥竽充数,几场球踢下来,彼此倒也不那么生分了,而且,我们的水平似乎突飞猛进,和他们的差距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大。

我们三人踢三个不同的位置,张斌头球功夫好,弹跳出色,脚头子硬,喜欢踢后卫;我一开始踢前锋,可每每到了门前就紧张,空门都进不去,最后泄气了,改踢中场,球到了我这里就大脚开给前锋,让丫们抢去吧,抢到了是我传的好,抢不到是丫们技术不行,最惨的是黑胖子,踢前锋没速度,踢后卫经常被人穿裆,踢中场移动太慢,最后我们给他安排了一个最适合他的岗位,守门员,这厮人高马大,皮糙肉厚,往门前一站,像门板一样,挡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伸伸胳膊腿也就挡出去了。

就是在这块场地上,我踢进了让我后来经常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一个进球,那次是我方开角球,球像出膛的炮弹一样过来,正好落在我眼前,我来不及躲了,伸出脚一挡,球居然滚进了球网,此球一进,有一个踢得非常好的学生跑过来,惊喜的问我,是不是感觉脚背很舒服,我很内行的说,是,从那以后,我经常向别人说起这个进球,在跟别人的描述中,我都是这么说的,“球高速运行中,被我凌空抽射,球在正脚背上舒服的折射了一下,嗖的一下钻进网窝”。这个进球足够我回味一辈子了。

篇7: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的中国趋势报告会马上就开始了。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清华大学XXX教授为我们做报告。XXX教授从在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社会现代化的研究工作,并成为国内社会学界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现代化》一书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学术成果奖,90年代初他的学术兴趣逐步转向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提出了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对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具体的研究,其中有一篇有代表性的论文是《改革以来的社会的变迁》,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第二届成果科学奖。进入90年代后,学术的兴趣转向社会学说的变迁,90年代中期开始又进行口述社会史的研究工作,并且写了《过程、实践分析和三代中国学家-农民交流实践的形态》,这本书成为口述社会史的理论指导,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XXX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下面我们用掌声欢迎XXX教授给我们做报告。 XXX:各位上午好!感谢本次报告会的主持人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探讨我最近正在研究的问题,题目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的新趋势。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大概在前三四年,当时中央的几个部委几乎同时接到一个研究题目,就是《应当如何看待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历史的方位》。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改革如果从70年代末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5年。在25年时间里,中国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5年当中,不同阶段社会发展方向是有明显的变化的。我们走了25年后,社会究竟走到了哪一步?从历史上它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方位?现在是到了应当给一个回答的时候了。我们讲的这个题目是我们的连续报告之一,是当中的第三个报告,这个报告是从底开始写,到现在勉强定稿,今年会发表出来。第一个报告是我和北京大学的一些同事合写的,题目是《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发表在1994年第二期《中国社会科学》上。那篇论文是为研究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接着在,我们又发表了一个报告,是我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做的,叫《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的社会结构和隐患》,发表在19《战略环境》第五期上。这个报告主要从社会结构的各个角度,对发生在9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进行反思和重新探讨。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超越当时的意识形态的对立,探讨一种能够走出这种对立的新的解释框架。这篇报告发表以后,在国内外引起比较大的反响。国外还专门为这个报道召开了研讨会。 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我们最近写的第三个报告,《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这个报道最核心的思想,可以用一句化来概括,90年代以来一个与80年代有着很多不同的、新的社会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出现,并开始定型化。这个报告的一些最基本的想法曾经在去年1日1日的《南方周末》上发表过。这几年,每年的1月1日《南方周末》都会给我一个版。当时,那个题目是叫《一个新的社会的出现》。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一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社会和80年代有重大差异。我们甚至可以说,90年代中国社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同于80年代社会的新的社会。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就是刚才讲了的历史定位问题。 我们过去讲改革以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或者讲改革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我们总是有一个基本的坐标,就是改革的坐标。我们讲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用的一种说法是改革前、改革后,改革以来,我们基本上以这种的论述的方式,这对不对呢?肯定是对的。改革造就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种定位的方式有问题的。为什么?当我们说改革前、改革后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改革前是这样,改革后是那样,那么也就是说,改革后大体上是一个和改革前不同的一个东西。当我们说改革以来这句话的时候,在很多程度上改革以来我们似乎朝着一个特殊方面沿直线在走。所以,这种历史的坐标,如果说改革后相对于改革前发生的变化的时候,是一个问题,就是使我们对改革以来这一段的内部差异,在不同的时期呈现的`趋势,对在25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的转变、甚至是一些重要的逆转,不大明白。这样也就会对于一个新的变化的趋势,以至于对这些新的变化趋势和新联系的、新的问题、新的社会挑战都不敏感,甚至在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产生简单化的倾向。就是从这种一个角度考虑,我们用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提出9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和80年代的改革以来是很不同。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非常值得重视的新趋势,它展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活逻辑,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这样的一些东西,很大程度上是80年代不曾有过的,甚至呈现了和80年代相反的趋势,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谈具体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会看得出来。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一点,90年代和80年代是非常不同的一个时代。90年代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于80年代的一个新的社会。 第二个要强调的是,这样的一个新的社会,我们要怎么看待?有人更多把它看作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是转型的阶段,或者是过渡中的现象。但是在这个报告中我们要提出一点:这不是一个过渡中的现象,也不仅仅是一个转型的现象,而我刚才说它是这样一个和80年代的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的社会似乎正在开始定型化,这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稳定性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80年代的时候,如果一个朋友一年时间没见面、两年时间没见面,甚至几个月没见面,你都要问现在在干什么。他以前可能是工人、干部,几个月不见他可能就是一个小老板了或者什么,做得很不错。但是,我们现在想一想,在我们社会生活当中最近这几年的时间,这个现象不能完全说没有,但是这样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说明这样的一个结构已经在开始固化下来,开始定型化下来。我们开玩笑地说,这个社会到现在,像贫富的问题,谁去穷人、谁是富人?到我们这个年龄了,现在还没富起来的,我看是够呛了,但是90年代初的时候都不能说这样的话,90年代初你几个月不见,他可能去搞房地产去了,他马上就发起来了,现在这个现象越来越少见了。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变化之后开始定型了,社会结构开始固化下来了。虽然我们的社会和美国相比还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社会。而美国到现在之后,我开玩笑说你们这样的社会是没有什么变化的社会,我说一个社会发展的快不快就一个标准,就是你在一个高楼上能不能看到一个吊车。你在广州也好,北京也好,只要是在中国的大城市,你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几部吊车轰轰烈烈的进行建设,但你要在美国看到一个吊车非常的不容易。为什么?美国那是一个已经定型下来的社会,而我们这个社会仍然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我们可以想想哪怕到今后10、的时间,无论怎样,这种变化仍然会以很大的规模在进行。尽管如此,我们基本的框架、制度的框架从90年代中期以后慢慢的开始定型了,今后这种变化还会发生,这个变化更多的不是发生在基本框架的层面上,是已经是在开始定型化的社会框内部进行。我们进行了25年的变迁,这个社会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到现在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眉目出来了。这是我为什么要强调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这个社会结构变化的新的趋势的一个最基本的意思。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些新的趋势,有利于澄清我们这些年来在思想理论界所存在的种种混乱现象。比较关心思想理论界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在最近10来年,思想理论界一个重要的争论,甚至其他的理论往往以它为背景,就是所谓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对立,现在这两派打得不亦乐乎,实际上两派到现在不仅仅是学术问题,已经是变成了相互的攻击。为什么?这里面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来看待90年代以来这个社会新出现的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看。一个问题在于当我们去观察90年代的新出现的问题、新的挑战的时候,我们所用的工具有相当一部分是在80年代形成的,为了分析80年代新的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比如说左和右,改革和保守等等。用这样的工具和概念来面对90年代的问题已经远远不够了,或者说很大程度上已经过时了。由于我们的争论,仍然使用80年代的工具,结果就造成了一系列混乱。当时在第二个报告中有一个问题讲超越意识形态就是基于这个基础上,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形成一个新的框架来看我们正在形成的新的社会?对这样的新的社会最早产生社会定型化的感觉是在1993年到1994年的时候。当时中国有一句话:微观不好宏观好,除了年纪太小的朋友之外,年龄稍微大一点的都知道这句话。我记得我当时到浙江的时候,和一些企业家一起吃饭,他们就提出这个问题,怎么解释这个微观不好宏观好?就是说,你看一个一个的企业,看到它的经济情况非常不好,东西生产出来卖不出去。他有很萧条的感觉,市场的情况不好。但是什么叫宏观好?我们每年宏观经济增长的数字非常好,按那个数字仍然是很高,8%、9%。 从理论上说,这个宏观不就是由这个微观构成的吗?那为什么会微观不好宏观好?要解决这个困惑人们自然会想到一点,就是我们的宏观的数字有问题。比如说亚洲银行对中国的GDP要先扣掉两个百分点来算,比如说你增长8%,我就划圈,你就增长6%。我回到北京之后,就找能够掌握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权威朋友,问他说中国宏观数字当中有多大的水分,他说有差不多两个百分点,和世界银行的差不多。即使是减掉这两个百分点,觉得还不够。你8%减去2%还有6%,还不错。这个微观和宏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大的差呢?当时我们没有把他当作一个新的逻辑,新的社会来认识。产生这个认识已经是以后的。再往后一点,到了1995年、、特别是到的前后,微观不好宏观好演变成高增长下的普遍的萧条感。这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很多的,但这个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产生了很强的

篇8:中国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

中国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

内容提要: 90 年代的学术思想,在一些关键性范畴和话语上有相当程度的“转型”。学者们从 80 年代对历史和传统的审视,进入到对自我和自我时代的审视。话语转型是社会变迁的一种体现,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面对转型期的各种深层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清理和解决。?

80年代学术思想与90 年代确乎有了相当的差异,有人持“连续说”,强调 80 年代与 90 年代都是新时期的一种延续性发展。还有的人持“断裂说”,强调 80 年代与 90 年代文化氛围有了根本性的不同。我坚持“转型说”。即认为 80 年代和 90 年代在某些基本问题和基本思路上,确实具有延续推进性和日益深入的广泛性,同时在一些关键性范畴和话语上却又有相当程度的“转型”。由于冷战后世界格局的迅速发展和重组,学术思想同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现实心态都变得日益复杂多样,社会文化意义的迁谢与学术研究范式的相关性变得日益突出。传统思维方式、话语方式、学术范式受到新的挑战。于是, 90 年代的学术在多种学术话语重组和自我身份的审理中,在面对真正的问题和差异性思想时,只能不断寻找新的言说形式和思想外壳。当然,这种“意义”杂色多样的学术性,确乎是 90 年代社会变迁的一种体现,甚至是这一变迁发展的直接踪迹。?

我们无法回避当代学术范型转型、思想话语逆转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只能面对社会文化一系列尖锐问题,回应当代学术前沿的重大课题,以使世纪末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转型性研究,具有更为坚实的知识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基础。

一、八十年代思想价值的`基本问题

80 年代和 90 年代之间,其巨大的文化精神化跨度使得人们禀有了“转型期”的个体身份重新书写和心灵失重的晕眩感。在这相当复杂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总体转型”时期,可以看出其在“现代性”问题的推进上,有了诸多话语形态的不同。我将之大致归为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清理,在今天是十分急迫的工作。?

反传统的西化意向。这是 80 年代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其观点以电视文化片《河殇》为代表。请看其中这些充满情绪化色彩的文字:“儒家文化或许有种种古老完美的法宝,但它几千年来偏偏造就不出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一个国家的法治秩序,一种文化的更新机制;相反,它在走向衰落之中,不断摧残自己的精华,杀死自己的内部有生命的因素,窒息这个民族的一代又一代精英……”《河殇》通过对长城城“墙”那种“不能超越土地的想象力”,以及那种“自我封闭模式”的认识,而揭示了“长城围死”的主旨。同时,对“四大发明”的现代运用加以质疑,揭示出四大发明在它家乡却是命运不济,生发出对中国知识分子英华早逝的痛苦的“神圣忧思”,对其命运和社会的周期性的大动荡加以分析,进而强调了《河殇》的主题,即“黄河出血”,依赖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将使得“黄色文明”(中华文明)终究成为即将死亡的文明,而“蔚蓝色文明”(西方海洋文明)表明了文明的新希望。从这种对环境、土地、国家、民族的激进言述中,进入了思想文化层面的全面否定式批判,即对中国的儒家思想的全盘清算,认为儒家思想已经僵化,是中国难以走向现代化的根本性思想障碍。不难看到,《河殇》在它的反传统的总体意向中,使中国在本世纪关于现代性的反省,走向了一种从“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极端性思考,它必然面临传统秩序的失序以后的“现代性”与“西化”的诸多问题。?

知识分子的理想

[1] [2] [3]

篇9: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

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检索了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1995年前为《新闻学季刊》)。在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类分析以后发现,传统新闻学的主题仍然为学者们所关注,但比例有所下降;研究范围有所扩大,尤其是对新闻传播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有所加强;某些内容的减少令人不解与遗憾。对研究方法的分析发现,定量研究占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内容分析的方法呈上升趋势。论文的篇幅逐渐增大,而论文作者中合作的比例也在一半以上,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研究难度的增加。要了解学者的研究兴趣、关注焦点,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检索其专业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而要总结一段时期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对主要学术期刊进行内容分析。为了了解美国九十年代新闻学研究的情况,本文检索了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1995年前为《新闻学季刊》)。也许单单一份期刊不能反映美国新闻学研究的全貌,但是,作为一份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专业期刊,《新闻与传播学季刊》至少能够部分地反映美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流。

(一)研究对象

《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1990年―1999年共出版了10卷40期(Vol.67―Vol.76),其中1991年的第一、二期(Vol.68No.1/2)合并在一起。由于资料的限制,本文只找到35期,其中的Vol.69No.4,Vol.72No.3/No.4,Vol.73No.1和Vol.75No.4因客观原因无法获得,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的可靠性。

(二)主题归类

为了了解美国新闻传播学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对35期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进行主题归类。分类主要参照每期的目录和每卷的索引。为了研究的方便,分类标准没有强求一致。比如,受众分析、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弱势群体与媒介等,不少都与传播理论有关,但为了了解受众分析、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弱势群体与媒介等内容的研究情况,本文将其单独列出。因此,“传播理论”一类主要就是一些经典命题,如议题设置理论、说服传播、沉默的螺旋理论、知识沟理论、“第三者”效果理论等。

另外,为了满足统计上的排他原则,每篇论文只归入一个类别。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有所取舍,因为有的论文可以同时归属于几个类别。比如第67卷第二期一篇题为《媒介角色以及议员们对新闻媒介的使用》一文,在其年度索引当中,就既归入了“受众分析”类,又归入了“政治传播”类。为了统计需要,本文最后将其归入了前者。虽然本文作者尽量从论文本身的侧重点与习惯上对这些类别的理解出发,但选择本身难免主观,这也是所有“归类”的弊端。

每一类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新闻写作与编辑(NEWSWRITING AND REPORTING,GRAPHICS)主要包括新闻写作、某一特定领域报道、典型报道、用词语法、可读性、版面、图表等

2.新闻史(HISTORY AND HISTOGRAPHY)

3.媒介运作(PRESS PERFORMANCE/COMMUNICATOR ANALYSIS)包括新闻来源、决策过程以及对传者(编辑、记者)的研究等。

4.媒介经营(MEDIA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ECONOMICS OF THE PRESS),包括内部管理(如所有权等)和外部控制(如FCC)。

5.法律与道德(LAWÐICS)包括职业道德探讨以及法律法规问题。

6.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包括大众传播学经典命题,如议题设置理论、说服传播、沉默的螺旋理论、知识沟理论、“第三者”效果理论等。

7.受众分析(AUDIENCE ANALYSIS)包括受众的认知、态度、评价等心理过程,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等。

8.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主要是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新闻与传播实践。

9.政治传播(POLITICAL COMMUNICATION)包括政治过程中新闻传媒的功能与运作,如竞选报道、政治问题报道等。

10.弱势群体与媒介(MINORITY AND MEDIA),主要指弱势群体(包括少数民族、女性、同性恋者等)在媒介中的形象及其对媒介的影响。

11.广播电视(RADIO/TELEVISION/CABLE)此处主要包括其他类别无法涵盖的内容,即广播电视的独特特性。

12?杂志、电影(MAGAZINE JOURNALISM & FILM)

13.广告与公关关系(ADVERTISING & PUBLICRELATION)

14.方法研究(METHODOLOGY)主要是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15.网络及新媒介(INTERNET & NEW TECHNOLOGY)

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16.其他

《新闻与传播学季刊》10年来发表的论文分类详情见表一。

Untitled Document

类别 1990

V.67 1991

V.68 1992

V.69 1993

V.70 1994

V.71 1995

V.72 1996

V.73 1997

V.74 1998

论文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来自

V.75 1999

V.76

新闻写作与编辑 8.9 9.1 10.9 4.2 2.7 0 11.9 3.9 9.5 2.4

新闻史 13.4 11.7 1.8 9.9 4.1 9.3 4.8 7.8 9.5 4.8

媒介运作 5.4 11.7 10.9 23.9 5.5 9.3 11.9 9.8 9.5 14.3

媒介经营 0.9 3.9 0 7 4.1 3.1 7.1 3.9 2.4 0

法律与道德 8 7.8 16.4 5.6 13.7 0 0 0 4.8 2.4

传播理论 12.5 10.4 9.1 1.4 16.4 12.5 14.9 15.7 0 7.1

受众分析 14.3 11.7 14.5 9.9 5.5 6.3 4.8 15.7 0 2.4

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国际传播 11.6 7.8 9.1 4.2 8.2 3.1 4.8 3.9 2.4 2.4

政治传播 1.8 3.9 1.8 11.3 6.8 21.9 4.8 11.8 14.3 19

弱势群体与媒介 1.8 1.3 1.8 5.6 11 9.3 14.9 9.8 7.1 14.3

广播电视 6.3 6.5 5.5 2.8 4.1 9.3 2.4 5.9 0 2.4

杂志、电影 2.7 1.3 0 0 0 0 4.8 0 0 0

广告与公关关系 9.8 2.7 10.9 4.2 11 6.3 2.4 3.9 7.1 21.4

方法研究 0 5.2 1.8 5.6 1.4 3.1 7.1 5.9 2.4 0

网络及新技术 0 1.3 1.8 0 0 3.1 0 0 23.8 4.8

其他 2.6 3.7 3.7 4.4 5.5 3.4 3.4 2 7.2 2.3

(三)对研究主题的分析

从1990至1999年《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所发表的论文类别分布情况来看,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新闻学的主题仍然为学者们所关注,但比例有所下降。

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无论是相对微观的版面、图表、可读性研究,还是较为宏观的媒介运作、经营管理,以及新闻史、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这些通常被认为比较“传统”的话题,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仍然吸引了部分学者的视线,成为研究的主题。不过,后5年所占的比例要少于前5年,见表二。而恰恰是在1995年,《新闻学季刊》改名为《新闻与传播学季刊》。

Untitled Document

1990-1994年平均比例 1995-1999年平均比例

新闻写作与编辑 7.16 5.54

新闻史 8.18 7.24

媒介运作 11.48

10.96

媒介经营 3.18

3.3

法律与道德 10.3 1.44

2.研究范围有所扩大,尤其是对新闻传播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有所加强。见图一。

关注政治、社会问题与新闻传播的互动,这是传统的新闻学理论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些内容的加强,既是社会对媒介的关注、要求增强的结果,也是新闻学研究向传播学借鉴的结果。

3.某些内容的减少令人不解与遗憾。

根据Stempel教授的统计,从1972―1989年的17年间,有关法律和新闻学伦理的论文逐步增加,而新闻史、国际传播、公关广告和传播理论方面的内容变化不大。[1]本文的统计显示,在接下来的10年中,传播理论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在传播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方面,以此为主题的论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如前所述,新闻史和法律伦理方面的内容有所下降,另外,从表一还可以看出,除了1997年“受众分析”达到最高比例15.7以外,总体来说,其所占比例在逐步减少,而“国际传播”所占比例也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Stempel教授在分析1972―1989年间研究主题变化原因时曾指出,人们的研究兴趣与其教学任务有关,但教学任务为何发生变化,没有详述。本文所发现的变化,仅从数据分析本身还难以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所发表的论文,紧密联系实际,这一点毋庸置疑。比如1998年集中对网络媒体的研究,比例高达23.8%,其他如对海湾战争、总统竞选等的研究,都体现了紧扣现实的风格。

(四)研究方法分析

不仅新闻学研究的主题在扩大,体现了向传播学靠拢的趋势,而且其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借鉴传播学、社会学的方法,即越来越多地进行定量的研究,见表三。

Untitled Document

定性研究 抽样调查 内容分析 实验研究 其他

1990年 26.1 37.8 24.3 9.9 1.9

1991年 19.2 39.7 25.6 10.3 5.2

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1992年 20.4 35.2 22.2 16.7 5.5

1993年 23.2 27.5 30.4 14.5 4.4

1994年 19.4 40.3 26.4 9.7 4.2

1995年 3.1 31.2 46.9 9.4 9.4

1996年 14.6 34.2 39.0 12.2 0

1997年 16.7 33.3 31.2 14.6 4.2

1998年 36.6 14.6 34.1 4.9 9.8

1999年 16.7 16.7 41.5 16.7 9.7

10年平均 20.7 32.8 29.9 11.7 4.9

当然,这一趋势并非始于九十年代。早在1984年,Wilhoit即发现,在1981-1982年的学生论文中,抽样调查占28.1%、内容分析占21.9%、实验占8.4%,“历史研究”占20%。[2]

在定量研究中,内容分析的发展趋势令人瞩目,见图二。同样,内容分析所占比例的增加也是长期以来同样趋势的延续。Stempel曾对《新闻学季刊》做过统计,从1924年至1963年的40年间,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的论文只有50篇,1964―1973年的10年中即有51篇,1974―1983年,更是高达106篇。[3]Riffe和Freitag对1971年到1995年《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论文所使用的内容分析方法做了一番统计,其结果相似,见表四。[4]

Riffe和Freitag认为,更多地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反映了研究队伍的扩大,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增多,科学训练的加强,以及对“内容”本身定义的扩大。

Untitled Document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1-1995

内容分析方法 16.5 20.1 28.6 28.5 27.2

(五)作者分析

Stempel教授在分析《新闻学季刊》的研究趋势时发现,论文作者的人数也发生了变化。在第50卷中,合作的论文只占25%,而到了第66卷时,这一数字达到了40%,他预测合作研究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5]本文统计的结果映证了Stempel教授的预测,见表五。

Untitled Document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平均

合作论文比例 45.1 51.9 53.6 66.2 50.7 57.2 57.1 54.9 50 57.1 51.8

Stempel教授对此的解释是:首先,研究队伍的扩大,使得合作的机会增加;其次,一些研究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使得吸收多人智慧的需要增加;最后,博士研究生与其导师合作研究越来越多的趋势也导致了合作发表论文的增多。

本文的统计发现,在定性研究中,单人独立完成的论文占所有定性研究论文总数的77.9%,这间接地证明了Stempel教授的第二个理由,因为定量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使得合作研究越来越重要。

另外,本文还发现,这10年来,《新闻与传播学季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少了(见图三),但平均每篇论文的篇幅却增加了(见图四),这也表明了研究难度的加大。

(六)启示

1996年,《新闻大学》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专门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许多学者认为:新闻学部分地融入了传播学的研究当中,但传播学不能完全取代新闻学;新闻学需要改造,吸收包括传播学在内诸多学科的新知识、新方法。[6]1998年,李良荣教授和李晓林博士又撰文指出: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7]

从本文的统计来看,无论是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西方新闻学的研究基本上走的都是向传播学靠拢的道路,即便是较为传统的新闻学主题,也多采用了传播学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反观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无论是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都值得反思。[8]

《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几乎看不到对新闻学的核心概念的研究或争论,即便研究新闻价值、真实性等问题,也不是定性的或者哲学的思考、辩论,而是具体的、实证的研究。比如1999年第二期上刊登的一篇有关新闻价值的论文,并未就概念论概念,而是在引用了新闻学教科书上罗列的价值要素以后,强调了自己的视角――从受众而非传者出发,以此为出发点,他进行了实验研究:让受试者阅读新闻并加以描述,归纳出较常用的评价语词,然后由另外的受试者运用这些语词评价数条新闻(报纸和在线新闻),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评价标准。[9]

再比如,对受众的研究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在《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几乎看不到对受众的一般化描述,许多研究从特定的群体入手,研究特定的问题。比如,一篇论文的关键词可以是女孩、媒介、性以及种族、阶级、性别和少年同伴群体。[10]

具体、细致、深入,这体现了一门学科的成熟,因为只有在研究规范尚未确立、学术标准尚未统一的时候,才会对一些基本概念争论不休。只有规范基本明确、框架基本完善以后,才能从容地深入、具体地研究细节问题,而这些断片汇集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图画。

当然,有时,太具体可能又有琐碎之嫌。在我国媒体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时候,宏观的、趋势性的主题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太细致、太具体,有时又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也许,成熟的学科不仅需要成熟的研究者、研究方法,还需要成熟的研究对象。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注释:

[1]Guido H.Stempel III, “Trends in Journalism Quarterly: Reflecti ons of the Retired Editor,”Journalism Quarterly?67 (Spring 1990),PP.277~81.

[2]Frances Goins Wilhoit, “Student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alysis of Journal ism Abstracts,”Journalism Quarterly?61(autumn 1984):PP.655~661.

[3]Guido H.Stempel III, “Introduction,” Journalism Quarterly Special Suppl ement: Cumulative Index to Vols.?51~60,1974~83 61(1984):iii?iv

[4]Daniel Riffe and Alan Freitag, “A Content Analysis of Content Analyses: Twenty?Five Years of Journalism Quarterly,” ?Journalism Quarterly?74(autumn 1 997): PP.515~24.

[5]同注[1]。

[6]《新闻大学》49期,1996年秋季号,3~6页。

[7]参见李良荣、李晓林:《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新闻大学》57期,1998年 秋季号,17~20页。

[8]参见沈莉博士的研究:《〈新闻大学〉上的新闻学理论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1981-1996)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的梳理和评估》,《新闻大学》51期,1997年春季号,5~10页 。

[9]S.Shyam Sundar, “Exploring Receivers Criteria for Perception of Print and OnLineNews,”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6 (summer 1999), pp.373-86.

[10]Meenakshi Gigi Durham, “Girl, Media, and the Negotiation of Sexuality: A studyofRace, Class, and Gender in Adolescent Peer Groups,”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6(summer 1999), pp.193-217.

九十年代经典创意广告词

经典广告口号

经典糖果类广告词

推销一个产品范文

可乐的经典广告词

关于爱心广告口号

经典口可乐广告词

ipad广告的口号是什么

绿色食品店开业的经典广告词

商品经典广告词

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
《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九十年代经典广告词(精选9篇)】相关文章:

产品推销计划书范文2022-05-06

关于糖的精彩广告词2023-04-14

广告口号2022-09-12

酒吧的创意广告标语2022-05-06

经典广告词评论2023-01-17

经典特价房广告词2022-08-17

超市字幕的经典广告词2022-06-05

家居产品经典广告词2022-07-06

经典家居广告词2023-08-18

经典广告词摘抄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