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名碑范文(整理17篇)由网友“resistu”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芳名碑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祖碑
祖碑
族祠兴建至今600余载,祖碑为李氏十六代孙景泰拜撰。碑文曰:“太极两仪之变化,无一本万殊,宗族之蕃衍弥盛,特无以志之。恐宗派错讹,昭穆失序,心安忍乎?余始祖讳清字晶甫,侍卫圣驾,来于济郡,留守于郡西三十里,第八屯,所启处未久,迁居于果老山右,因名为护驾李村,世执军名,永为安宅,不意南匪蹂躏。碑牒损失,几欲立庙,再序力有不逮,兹藉林树之资,爰将世系终始,又勒谱碑,于以昭未兹云尔。”
篇2:碑作文
碑作文
在海边,风吹着一块木碑,木碑上一个字也没有,只有一幅画,画上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只狗。
快乐的童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的,在这个男孩的记忆中,父母常出差,很少陪伴他,他儿时的玩伴便只有一只狗。
狗是很忠诚的,这点他也很清楚,所以他把所有真心话给说给这只狗听,对它比对自己还要好。狗也很忠心,总坐在主人身旁听着,陪伴在主人的身边。
很快,三年过去了,父母在之前只有偶尔几次归家。除此之外,家里便只有他和小狗。他的父母连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吃什么都不是很清楚,每次回来,男孩的手上只多了几张钱。
男孩只凭着这几张纸钱便勉强过了三个多月,但很快就失去了可以温饱的条件。为了生计,男孩只好去找工来做,狗狗总会忠心地跟随在主人身后,怕他出了什么意外。男孩在海边的一家烧烤店做工,他只会洗碗和做杂事,一有空闲时间便去海边捡海鲜和贝壳,海鲜拿到集市上卖,贝壳自己收藏,也给狗抓着玩。一到星期六日,烧烤店便会放假,男孩便会去送报纸和牛奶,也去湖边采些芦苇叶来编成小背篓拿去给渔民们,经常能卖个好价钱。或是去有钱人家家里当雇佣,和有钱人家小孩玩,也是可以解决温饱,而且可以拿那些孩子的书来读,那些孩子总不愿读书。
就这样,勉强又顶了一个多月,男孩由于营养不良得病了。小狗突然跑了出去,回来的时候莫名会多了瓶牛奶。男孩的病渐渐好了些许。没多久,男孩的父母又回到家里,显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男孩生病了,只是拿了些钱给男孩后便走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小狗越来越老,卖牛奶的商人渐渐发现牛奶大量丢失。
又一次,小狗闯入牛奶铺子,掀开纸箱,叼了一瓶牛奶便跑了。商人赶忙追了上去,来到了男孩的家里,挥起手中的木棒子,正想着教训一下男孩,棒子最终打了下去。
男孩一点事也没有,是因为狗护着主人,结果狗倒地了,便再也起不来身,永远地离开了男孩。
男孩很伤心,但是父母不在身边,他没办法叫父母帮他安葬了这条陪伴了他的狗。他想起了海边,于是他找了块木板,在海边挖了个洞,将狗轻轻的放进去。
在阳光下,木碑是那么地光亮。
篇3:德化碑
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立着一块黑色的古碑――“南诏德化碑”,被誉为“云南第一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刻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目前仅存残破碑文256字。碑阴刻书41行,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六曹长等职衔和姓名。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仅存八百余字。碑文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所撰,唐流寓南诏御史杜光庭书写。碑文主要颂扬了阁逻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了叛唐的不得已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该碑对研究云南民族史、西藏地方史都是宝贵的实物资料。
目录简介人文历史事件始末历史价值收缩展开简介大理县(今属大理市一部分)城南7公里的太和村,12前,曾是举世闻名的南诏国都太和城。南诏陈迹已如烟,而在这千年古村仍矗立着一块丰碑――《德化碑》,其上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的碑文,凿凿印证着南诏雄霸一方的历史,辩说着南诏与唐王朝的一段曲直,其文之雄辩高美,冠盖古滇。 《德化碑》是云南省最大的一块唐碑,碑高3.02米,宽2.27米,文行40行,厚0.58米,两面刻字,阳文3800字,明文1200字,红砂石质地,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文物,此碑与太和城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历史碑立于唐“天宝战争”之后,当时南诏国主阁罗凤在太和城全歼唐朝大将李宓10万兵马,以全胜之势,展高远之望,勒石铭功,并在碑文中切切痛陈迫于唐将淫威不得不兴兵反唐的 原委和期望修好附唐的心曲,写得气势雄阔、才情超绝,是滇碑中难得的妙文。 南诏立国之后,实力渐强,意欲东扩;唐王室既要联合南诏,又不愿其强大,矛盾由此产生。天宝年间,杨国忠等奸臣当道,“欲求恩幸立边功”,穷兵黩武,朝廷腐败,对边疆民族地方政权关系处理错误,政治军事冲突时有发生。
事件始末阁罗凤叛变原委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南诏王阁罗凤按惯例赴云南(今云南驿)谒见时任云南(今姚安)太守的张虔陀,而其妻竞受到张虔陀的侮辱,阁罗凤十分愤怒,上表控告,但朝廷不置一辞,于是阁逻凤起兵问罪,杀张虔陀,攻城夺地数十处。第二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统兵8万攻打阁逻凤,阁罗凤派人前去陈述原委,“切陈丹款,至于再三”,表示愿再置府城,归还俘虏,但鲜于仲通狂妄自大,“褊急寡谋”,不许讲和,“唯言屠戮”。阁罗凤面临强敌毫不畏惧,当机立断,联合吐蕃,大败唐军于西洱河,鲜于仲通“逃师夜遁”,损兵6万。南田受吐善封为东帝,立国号称大蒙。唐王朝不接受教训,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又遣大将李宓率兵10万出击南诏。经过激战,唐军覆没。这即是有名的“天宝战争”。
阁罗凤的政治远见
阁罗凤虽然数败唐军,声威赫赫,国力强盛,但他是一个有眼光的政治家,从南诏的根本利益考虑,不愿长期与唐王为敌。他又是一个善于进退的谋略家,以全胜之军,为唐军将士裹尸收兵,“祭而葬之”,并令人撰文,详记天宝战争的前因后果,陈述不得已而反唐的苦衷,此文刻于巨碑之上,立于都城之中,这就是《德化碑》。胜利者而取低姿态,战胜者而倾心归附,阁逻凤的作为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非但勒石刻碑以诉衷情,围绕天宝战争,阁逻凤还采取了一系列消除后患的措施,他将唐军阵亡将士的遗骸建成一座“大唐天宝战士冢”,即习称的“万人冢”,岁时祝祭。另于苍山斜阳峰麓修建“唐李公之庙”,即习称的“将军庙”,祭祀唐军阵亡主帅李宓及部将。如此等等,足见阁逻凤用心之深。这些作为,为以后南诏与唐王的修好,安定边疆,统一祖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前,笔者到大理观《德化碑》,又到苍山访将军庙,思及阁罗凤一代明君风采,有诗抒怀云: 百代英雄噪寰中,峨冠摇曳苍洱松。 碧海连天旌蔽日,平明秋月马嘶空。 大野争驰白骨怨,青溪瀑泻金戈凶。 将军独坐高堂际,檐铃轻敲南诏风。
与唐修好
阁罗凤死后,其孙异牟寻立为国主,即遣使三路入成都,请求归返唐室。唐王朝此时兵相连,国力大减,痛定思痛,不得不面对现实,接纳南诏。回首往事,总结经验教训,宰相李泌认识到,“云南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承认过在唐而不在南诏,因此提出“南通云南”以“断吐蕃之臂”的方略,为唐德宗接受。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朝派袁滋为特使持节来册封南诏王,这是在《德化碑》树立之后28年的事,自此,南诏重归于唐。
历史价值《德化碑》是一块历史的丰碑,除前所述内容外,它还广泛记载了南诏时代云南的诸多史迹,如城廓建置、职官体制、农田水利以及养马、采矿、纺织等业,甚至连温泉疗疾这样的细琐之事也有载述,因此,它是研究南诏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以及民族关系的第一手材料,弥补了许多正史的不足。 《德化碑》以记述南诏君王的伟业丰功为主,同时表达南诏不得不叛唐兴兵的苦衷,又要陈明归附唐室的心迹。碑文优劣,关系到南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南诏王特意派南诏清平官郑回撰写碑文。郑回原为唐朝西泸县(今四川西昌县)令,后为南诏俘虏,但得重用,封为清平官(宰相),赐名王蛮利,令其担任王室子弟的教师,权力之大,可以责打到王室贵育学生子弟而任何人不得过问,在南诏威信素著。他系内地汉族,文章著于当世,将碑文写得雄辩滔滔,才情横溢,刻板的碑文成为绝妙的散文。书丹者据《南诏野史》记载,是“唐流寓御史杜光庭书”,但近人考证,从碑文的气势宏达、文藻斐然,与书法的挺劲秀逸、朴茂可爱,其结合是如此连贯统一,非有一才情高远的写手不能胜任,因而又疑碑文、书丹俱出郑回之手。
篇4:永宁碑
永宁碑
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朝推翻元政权后,即开始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和治理。至1388年后,除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与明政府还没有联系外。东北大部地区已被明朝统一。
为了解决黑龙江地区的完全统一问题,明朝政府于14(永乐元年)派邢枢偕知县张斌等人,代表中央政府到达奴儿干地区,对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吉烈迷等部落进行招抚。次年,邢枢等回朝复命,明廷即决定在该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卫。明朝在黑龙江下游地区建立卫所始于此。14(永乐十年)冬,钦差大臣亦失哈再次巡视奴尔干地区,邢枢从行,将携带的`大批衣物与粮食,赏赐给当地及海外苦夷(库页岛)居民。于次年秋,在奴尔干西、满泾站左之山上建造永宁寺,寺旁建永宁碑,邢枢“撰文隽碑,使知忠义”。
邢枢曾三次出使奴儿干,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5:马家“大小姐”的芳名作文900字
马家“大小姐”的芳名作文900字
马荟雯:马家大小姐之老大。性格随和温柔,容貌清新可人,讨人喜欢,喜好学习数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马佳雯:马家小姐之老二。性格活泼开朗,带着几分顽皮。容貌很漂亮,喜欢学习语文,也是个好学生。马娉雯:马家小姐之老三。性格既活泼又开朗,有时又很温柔。容貌清新,笑容甜美,个头高,是个不可多得的佳人。马丽雯:外号“小丽”。性格温柔恬静,很乖巧,是个听话的孩子;个头较适中,笑容很朴实,是个爱读书的“乖乖女”。
马雪雯:雪儿较喜欢唱歌,她的歌喉很好,唱起歌来,粗一听,还以为是著名歌手唱的呢。性格活泼,很努力学习。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歌手。马青雯:青青喜欢大自然,喜欢山水美景,经常到野外去玩。她努力学习,希望大了做个探险家。马蓝雯:蓝雯可不懒,她群勤快着呢。她喜欢蓝蓝的天空。反正呀,就和她的名字一样,喜欢所有蓝色的东西。她很恬静,就和她名字一样,蓝。蓝是一种恬静的颜色嘛。马欣雯:外号“新闻”。她的小名叫欣欣。欣雯很活泼,很幽默,是个挺快乐的天使。马樱雯:她和她的名字一样,喜欢学英文。每当看见电视上外国人在交谈,她就恨不得自己也会说。她呀,想着当个外国富商呢。马雨雯:她酷爱学语文,作文是她的拿手好戏。雨雯喜欢边听着音乐,边写作文。她说这样很愉快。可我们却怎么也听不出“愉快”的味道来。马婧雯:她有着窈窕的身材,高高的个头,美丽的面孔,每个人都说她以后会做模特儿。她呢,也很乐意做模特儿。性格活泼,有时也很温柔。马冰雯:冰冰喜欢寒冷的冬季,她说她就是一块“冰”。冰是纯洁透明的,她说她就是那么的美。也是,那么多姐妹中,惟独她一个人最纯真,最“透明”。马粉雯:粉雯喜欢甜蜜温柔的粉红色,因为她自己就是粉红。但她也喜欢绿色。她的性格温文尔雅,算得上是一个绝妙的佳人了。
马紫雯:紫雯喜欢紫色,她的性格神秘,别人难以捉摸。她喜欢的.颜色,也正如她的性格:神秘。她是个神秘的美人儿。马素雯:素雯喜欢一切朴素的颜色,她说她自己就是一种朴素的颜色。素雯生活很简朴,她是个发扬传统的守旧女孩。马咖雯:一个喜欢喝咖啡的女孩。她说咖啡是最美味的饮料,她很喜欢,她自己也像咖啡一样,又苦,又甜。马啡雯:一个和她姐姐一样喜欢喝咖啡的女孩。她也喜欢说咖啡是最美味的饮料。与众不同的是,她的人却像水蜜桃一样,很恬雅。
篇6:《碑》阅读答案
《碑》
当县委崔书记接到龙潭水库要决口的电话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他迅速叫醒司机老陈,立即驱车赶往龙潭水库。
车还未停稳,崔书记就跳了下来。透过几盏马灯忽明忽暗的光,他看到坝堤上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洪水的咆哮声中夹杂着人们慌乱的呼喊声。龙潭公社王书记像见到救星一样快步迎了上来:“崔书记,你可来了,洪水快要超过警戒水位啦!”崔书记一边高声让村民们安静下来,一边果断地叫村民赶快用麻袋装上土来加高坝堤。紧接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土被运了上来,崔书记和村民们一起把坝堤一层一层地垒高。肆虐的洪水只好在层层垒高的坝堤下旋转着,无奈地吼叫着。
由于过度劳累加上患有高血压疾病,站在坝堤上的崔书记忽然脚下一滑,一头栽向滔滔的洪水。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汹涌的狂涛已将他呑没……
不久,在坝堤下建起了一座坟墓,墓碑上写着:
崔中华同志之墓
龙潭公社各界群众建
1954年秋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夏,一场比1954年更大的洪水又袭击了龙潭水库。龙潭人民在抗洪抢险的同时,内心不停地念叨着这位曾经与他们患难与共的崔书记。
此时,县委孙书记坐着奥迪轿车,带着县里的一群新闻记者和秘书来了。村民们远远地看着,低声地说着些什么。孙书记猫腰下车,记者们蜂拥着,镁光灯闪烁着。不知是哪位记者突然来了“新闻灵感”,提议让孙书记拿着锨,站在堤边,来一张“特写”。孙书记同意了。
孙书记站在堤边,记者们拥挤着过去准备抢拍镜头。孙书记刚要做一个紧张劳动的造型,突然,不知被谁碰了一下,孙书记一个趔趄跌到了坝堤下。“不好啦,孙书记掉到水库里了!”秘书小陈急忙大声呼喊起来。
然而,就在这呼喊声中,无情的漩涡将孙书记快速呑了进去,只留下瞬间可见的`一只手,紧接着就完全消失了。
于是不久,在崔书记的墓旁又多了一座坟墓。墓碑正文写着:
孙家富同志之墓
S县人民政府建
19秋
《碑》阅读题:
1.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时期担任同一职务并先后在同一环境里产生不同影响的两个人物形象展开对比,使荣辱、美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倾向。请在文中至少找出两个对比点加以评析。
2. 文章构思奇特,手法巧妙,褒贬爱憎之情显而易见。它热情赞扬的是:____。无情鞭挞的是:____。
3. 文章揭示的主题使人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结合上文,品析这句诗中“活”与“死”的含义。
篇7:《碑》阅读答案
1.略。(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一心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而不计个人得失的领导干部装腔作势,只为自己考虑的领导干部
3.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空有躯壳,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而一心为人民、甘愿为人民牺牲的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篇8:墓碑碑文选
高贤大德,中华功臣,---讳----,垂范铭文。
一九二七,--府降祯,五月廿九,吾父诞身。
吾祖大义,德誉乡邻,父为独子,兄妹二人。
父敬长辈,父尊双亲,父爱胞妹,忠义之门。
日寇侵华,家乡蹂躏,父年十八,抗日参军。
驱走日寇,解放国民,辽沈平津,弹雨枪林。
两次入朝,卫国援邻,血染征袍,扬威国门。
众志成城,纸虎罢侵,华夏屹立,和平至今。
百战为国,备战强军,戎马一生,爱兵爱民。
位高职重,平易近人,身系国防,心铸军魂。
二零零九,逝吾父亲,三月十八,再孝无寻。
盈泪执笔,拂涕琢文,喻嗣不忘,铭记于心。
伟哉尊父,浩气长存,但有来世,再掌昆仑。
碑文方式(例子)
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2.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4.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5.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6.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7.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8.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9.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10.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11.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13.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碑文的种类
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体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分六类:
碑文的种类很多,碑文的体裁特点也不尽相同。大致归纳起来,碑文有以下几种。
(一)功德碑!
1.内容要求
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人.
(二)墓碑
墓碑是最常见的碑文,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的怪事。
墓碑碑文主要分两种。一种仅仅标明墓中死者的身份,绝大部分由死者亲属所立;另一种墓碑除了表明死者的身份外,还简单介绍死者的生平成就,功劳过失,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四)纪念碑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这种碑一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公则徐纪念碑》。
(三)记事碑
记事碑主要是指用来记载当时较为重要
篇9:嫘祖像碑
嫘祖像碑
区位简介
景点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苟家垭镇内。
景点历史及概况
远安,上古西陵氏活动之中心区域也。嫘祖,西陵女也。故老传言,黄帝铸鼎,采铜荆山。时值初夏,黄帝身着兽皮衣裳,渐觉闷热。从人建言,可效炎帝改披树叶,黄帝不许。登山觅凉,见嫘祖与西陵诸女皆身着绢帛,养蚕缫丝。试为黄帝衣,凉爽舒适。黄帝惊且喜,又悦其美,遂求为正妃,教民桑蚕。民感其德,号为“先蚕”。岁月悠久,图书寂寞,故老所言,自难证验。唯嫘祖乡人,岁岁三月十五嫘祖生辰,万众云集,龙灯社火,酿酒香花,来祀前贤。此一民俗,竞穿透历史,百千年不绝,为全国仅见。今苟家垭镇政府又为嫘祖立像,以纪念这位中华母亲为世界文明所建之丰功,实盛世之气象也,特为文以记之。
篇10:老狼碑读后感
老狼碑读后感
《老狼碑》讲述了在卧牛山上,一只聪明的老狼与猎人们周旋了而毫发无损。猎人们抓住了老狼的孩子,老狼为了救自己被猎人抓走的孩子,虽然明知道是吸引自己上当的陷阱,但是它还是义无反顾地冲过去,凭自己的力量救出了自己的孩子,而老狼自己却被猎人们围上了断崖,宁死不屈,毅然跳崖自杀,老狼的这一举动感动了猎人们,于是,猎人们在老狼跳下去的'断崖旁为它立了一块石碑,让老狼流芳百世。以后这个地方再也没有人猎杀狼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老狼的聪明、对自己孩子的深沉的爱、和宁死不屈的品质。它是一只瞎眼的老狼,但却凭自己的智慧与猎人们周旋了十余年;老狼在发现自己的孩子被猎人们抓住后义无反顾地冲去救它,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老狼被猎人们重重包围在断崖边缘上,仍宁死不屈,宁可跳崖自尽也不愿被猎人们抓住……老狼的爱子情怀是多么的伟大,多么引人深思。
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父母为了我们辛苦忙碌,尽量满足我们的每一个要求,而他们都头来得到了什么呢?我们总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然不知父母的辛苦,只知道一味的索求,不知道回报。
我们应该多孝敬父母,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懂事,感受到我们的成长。
篇11:野庙碑
唐代 陆龟蒙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甿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鸱鸮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甿作之,甿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祸亦随作,耄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甿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良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既而为诗,以纪其末:土木其形,窃吾民之酒牲,固无以名;土木其智,窃吾君之禄位,如何可仪!禄位颀颀,酒牲甚微,神之享也,孰云其非!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译文
碑的意思,是表示悲哀。古时候用绳子将棺木吊进墓穴安葬,安葬时用大木头垫在棺材下面,系上绳索,以便搬动棺材。后人在木头上写明死者的生平事迹来表彰他的功业德行,于是留下它不舍得丢掉,碑的名称由此得来。从秦汉以后,有功业德行、施政办事的活着的人,也为他立碑,并且把木头换成了石头,这就失去了原来的用处。我为野庙立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只不过悲伤农民竭尽他们的力量来供奉野庙里泥塑木雕的神像罢了。
瓯越一带有侍奉鬼神的传统习俗,山顶水边有很多不该祭祀的祭供。那些庙中供奉的神像,外表威武果断、黝黑硕大的,就称将军;和气谨慎、白皙年少的,就称某郎:老妇人外貌庄重而有威严,就称姥;妇女面容艳丽的,就称姑。供举神像的地方,厅堂建筑得很宽敞,台阶筑得很高,左右种植着十分茂密的古树,女萝和茑萝在上面遮蔽了阳光,猫头鹰在树木间筑巢。神庙两廊中的神用车马和随从差役,众多繁杂,奇形怪状。农民们自己塑造了这些神像,又对这些神鬼偶像感到害怕,跑来祭祀唯恐落在后面。大的杀牛来祭祀,其次杀猪来祭杞,小的也不下于杀狗、鸡、鱼和菽来祭祀。平时祭祀用的家畜和酒食,宁可家里缺少,也不能让神像缺少。如果有一天不勤勉,灾祸就随之降临,老人小孩,家畜牛马都战战兢兢的。疾痛死丧,农民不认为恰巧遇到这个时候!自己不明白生老痛死的规律,全部归结到了神身上。
虽然这样,如果按照古代的礼制来衡量,就不合事理;但按现在的礼制来衡量,也许将野庙中无名偶像供奉为神,不算什么罪过。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活着的时候能够抵御大灾,抵抗大患,他死后就该享用活着的人的祭祀吗?野庙里供奉的无名的神像,不能同抵御祸患死后受到祭祀的神相比,这是明显不合乎古代礼制的地方。现在也有威武果断、体格硕大的人,也有和气谨慎、青春年少的人。登上台阶,举行大型酒宴,耳听音乐演奏,口吃精美食品,乘车骑马,被仆从包围的人都是这样的。解除人民的沉重苦难,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这些他们不曾放在心上。百姓必须供奉的东西,一天不勤勉,就派出凶悍的官吏,滥用酷刑,强迫他们去做事。贪官污吏与无名之神相比,谁给人民带来的灾祸严重?平时国家没有事情,这些人一直被视为贤士良臣。一旦国家有大的祸患,应当报效国家的时候,却昏乱害怕,遇到危险即仓惶逃遁,乞求作囚徒都来不及。这是戴着礼帽会说话的泥塑木雕罢了,又为什么责备那些真的泥塑木雕呢!所以说,按现在的礼制来衡量,也许将野庙中的无名偶像供奉为神,不算什么罪。
文章写完了,写一首诗,作为文章的总结:徒具形体的土木鬼神,偷窃我百姓的酒食祭品,本来就没有什么名分;智慧才能与泥塑木雕一般的.官吏,偷窃我君主的俸禄官位,怎么能让人效法呢?俸禄优厚官位崇高,酒食祭品却非常微薄。神享用祭品,谁说他不对?看着我立的碑,知道我的碑文情感多么伤悲。
注释
野庙:不知名的庙。碑:文体的一种。
窆(biǎn):下葬。
书之:指在墓穴四角的木上书写死者的事迹。
以降:以下。
政事:政治上有所建树。
碑:用作动词,写碑文。
失其称:失掉“碑”这一名称的本来意义了。
直:只是。甿(méng):农夫。
奉:供奉。土木:指泥塑木雕的偶像。
事:奉祀。
椒:顶。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
貌:神像。
姥(mǔ):老妇人。
敞之以庭堂:把厅堂盖得很宽敞。
陛:台阶。
攒(cuán)植森拱:指树木繁密茂盛。
萝茑(niǎo):女萝和茑,两种蔓生植物,常缘树而生。翳(yì):遮掩。
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
徒隶:供神役使的鬼卒。
丛杂怪状:各种各样,奇形怪状。
椎(chuí):杀。
击豕:杀猪。
荐:供奉;呈献。
耄(mào)孺:老人和小孩。栗栗然:恐惧的样子。
戾(lì):罪。这里指不合道理。
庶乎:也许。过:责备。
以:因为。御:防御。
捍:抵抗。
耳弦匏(páo):耳听音乐。
口粱肉:吃美味。
载车马:乘车骑马。
拥:簇拥。
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暍(yē):中暑,受暴热。
佪(huí)挠脆怯:懦弱畏惧。
颠踬(zhì)窜踣(bó):倾仆逃窜。
缨:帽带。弁(biàn):帽子。
仪:效法。
颀:长,这里引申为“优厚”。
孔悲:甚悲。孔:很。
创作背景
唐朝末期,陆龟蒙因看不惯尔虞汝诈的官场黑暗和贪官污史的凶残刁险,不再出仕,这时隐居在吴淞江畔的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镇),写了大量语言犀利、文笔冷隽的诗文,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败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其中就包括这篇《野庙碑》。
鉴赏
《野庙碑》是一篇讽刺杂文。文章的题目便发人兴味,是为一座不知名的乡野神庙撰写的碑文,全文三段,最后附诗一首。
第一段叙述碑的由来和作者为野庙立碑的原因。开头就显出杂感的特点,好像在拉杂地漫谈作者自己的感想;而其实寓有严峻的讽刺。文章从“碑”的原义谈起。古代有一种用同音词解释词义的方法,叫做“声训”。“碑石”的“碑”和“悲哀”的“悲”,字音相同,所以作者认为“碑”的原义就是悲哀。然后,他叙述碑的沿革,说明碑本是落葬下棺的木板,后来发展成为记载死后功德的木碑,从而证明碑的作用是悼念死者,以寄哀思。接着,他指出,把木板改成石块,用来为活人歌功颂德的石碑,是秦、汉以后的变化,是不合原义,并不相称的。据说,秦始皇东游到峄山,一帮儒生为他在山石上铭刻功德,这就是给活人树碑的开始。因此,通过谈论碑的由来,实质是说明树碑是记载死者的功德,寄托生者的悲哀的,不应该用来为活着的人歌功颂德。这同时也就表明,作者给野庙树碑,并不是为活人歌功颂德,而只是为抒发悲哀。所以最后就直截了当地说明这种悲哀的原因,野庙里的神祇只是一些没有名姓的泥塑木雕的偶像,他们没有什么功德可以记载,但是,农民却愚昧迷信地供奉祭祀他们,这就是作者深感悲哀的事情。换句话说,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农民供奉祭祀着一群根本不值得供养祭祀的神鬼偶像,这是十分可悲的。
第二段就是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可悲的现象。这一段生动具体地谈论农民怎样和为什么迷信神鬼,说明作者自己的悲哀。这里有批评、有嘲弄,但作者的态度是严肃的,对农民充满同情。首先,作者明确指出唐代浙江东部山区农民“好事鬼”、“多淫祀”,是不正当的祭祀,是错误的行为。然后,他以嬉笑挖苦的口吻,颇不恭敬地指点那些被农民恭敬供奉的男女偶像,令人觉得荒诞而有趣,但并不使人对他们深恶痛绝,相反,作者对这些生动偶像的雕塑艺术,却有点欣赏。接着,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民创造了这一切,农民又害怕这一切。”就因为农民以为自己生老病死,命运灾祸,都掌握在神鬼偶像手里。所以他们忍饥挨饿,提心吊胆,畜牧牺牲,竭尽全力,供养这群他们自己创造的偶像,生怕祭礼疏忽受灾遭殃。不难看到,作者对此不胜感慨,痛心而同情,并不挖苦嘲弄,既写出农民愚昧迷信,更显出他们善良驯服。因此,实际上,这一段是把第一段指出的可悲事情进一步具体地形象地揭露出来。也就是说,农民用尽血汗供奉这群偶像,不但根本不值得祭祀,而且它本身就是农民自己的创造。这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如果农民能够认识到、觉悟到这一点,那么这群土木偶像就只能供人观赏、农民也就获得精神上、经济上的一种解放。但是,作者深深悲哀的是,当时的农民几乎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就题论题,文章到此可以结束了。但是,作者本意是借题发挥,所以还要议论开去。
第三段是借题发挥,其实只是把唐末的文官武将,跟野庙里的土木偶像加以比较分析,结论是,当时官僚是戴官帽、说人话的偶像,比真的木土偶像更恶劣。不言而喻,他们更加不值得受人民供奉。从思想内容看,这一段是此文立意所在,是主题思想的阐发。作者以农民迷信愚昧供奉野庙的无名偶像作比喻和衬托,揭露唐末国家官僚机构的腐朽,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大唐王朝已经败坏沦落为一座乡野神庙,文武官僚是一群不如无名神像的偶像。作者认为大唐王朝及其文武官僚机构已经腐朽透顶,不能寄于丝毫希望。这就深刻地传达了唐末农民起义暴发的时代脉搏,抒发了要求推翻腐朽王朝的人民情绪。正因如此,这一段的态度和笔锋明显与上一段不同,议论尖锐透辟,讽刺辛辣无情;不是嬉笑热嘲而是怒骂鞭挞,单刀直入地揭露这群活着的官僚像无名神像一样毫无功德政绩,却更为凶恶地压榨人民,更虚伪,更无耻,更罪恶,更令人愤慨。文章到此,主题思想说透,就结束了。
最后是一首诗。按照碑文的传统格式,文末要用韵语诗歌来作个小结。这首诗就是这样,明确点出文章的主旨不在指责无名偶像,而是揭露官僚腐败;不在反对正当祭祀礼俗,而是悲愤国家腐朽。这首诗既鲜明表现作者进步的立场,也表现他的局限。陆龟蒙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一位进步的士大夫,实质上不可能反对封建帝国统治制度,也不可能根本批判神鬼迷信,所以他的锋芒主要指向李唐这一家王朝,尤其是无情鞭挞唐末腐败的官僚。但他并不反对封建帝王统治,他批判农民迷信而产生的不正当的神鬼祭祀,并不批评正当的祭祀。虽然如此,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文章的思想仍是进步的,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这是应予充分肯定的。
从艺术上看,这是一篇用传统碑文体裁写的杂感。或者说,是用杂感形式来发挥讽刺艺术力量的一篇碑文。因此,它不但具有杂感所要求的现实性、议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具有文学艺术上的典型性和形象性。具体地说,它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冷眼旁观,谈古论今,思想深刻,笔锋犀利。作者对于大唐帝国官僚是冷眼旁观的,冷淡、清醒、客观、无情。他这篇文章并不要给朝廷进谏,而是要说给有识之士以及黎民百姓听的,所以他像聊天似地谈古论今。他从碑的原始沿革谈到为野庙立碑,又从野庙供奉的土木偶像谈到农民被自己创造的无名偶像束缚压榨,再从古代祭祀谈到当时养官,等等,见解深刻,笔锋尖锐,鞭辟入里,抓住实质,逐步阐发主题思想,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慨。
其次是热嘲冷讽,说东道西,痛心愚昧,痛恨腐朽。作者对不同讽刺对象抱着不同的态度,所以全面而有说服力。他对人民的愚昧是痛心的,所以施以有情的热嘲,抒发深情的悲哀。对那些无名的神鬼偶像则以嬉笑的嘲弄,指指点点,这个黑大个儿叫将军,那个白面书生是郎官,尊贵的老太婆就是姥姥,漂亮的少妇人就叫姑姑,仿佛在欣赏雕塑艺术,令人发噱。而对文官武将,就是严峻的揭露,无情的冷嘲,尖锐的讽刺,凌厉的怒骂。但是,嘲弄讽刺的方式仍是从谈论中随时投射,好像说东道西,拉杂不拘。此文各个段落,层次之间并无严密的逻辑结构,需要谈论什么,就开个头谈起来,转过去。
第三是知识丰富,议论风发,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一开头谈碑,就把碑的原始沿革谈得头头是道。接着说浙东农民滥祀,就把滥祀风气和农民心理说得子如指掌。讲古代祭祀,两句话便概括讲出要领;论当时官僚,用几笔就勾画出典型嘴脸。这表明作者知识丰富,了解透彻,所以发出议论,都能抓住要点,讲出妙处,显得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读来脉络清楚,增长见识,自然有味。
第四是比喻恰当,描写生动,语言活泼,形象鲜明。从表现手法看,此文其实抓住一个典型的比喻来做文章,就是把唐末腐朽帝国官府比作一座野庙,官僚就像野庙里的土木偶像,人民和帝国官府的关系,就像人民和野庙的关系一样,人民创造了它们,反而又害怕它们。但是两者之间有一点差别,就是活着的官僚比土木的偶像更凶恶,祸害更大。总起来看,作者用“古文”的语言,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描写出了几类鲜明形象,即野庙的土木偶像,忠厚愚昧的农民形象和唐末官僚的罪恶形象。
最后便是此文风格特点,嬉笑怒骂,严峻冷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作者跟读者杂谈感想,启发开导,摆事实,讲道理,爱憎是分明的,但感情的表现形式却是复杂的。第一段,作者徐徐说来,娓娓动听,引人兴趣,而说到以野庙碑抒发悲哀,仿佛一拍惊木,令人震动。第二段,作者好像话分两头,各表一支,嬉笑嘲弄,而说到“农民创造这一切,又害怕这一切”,骤然一转,痛心叙述,辛酸悲恻。第三段,作者突发议论,两番转折,进入主题,鞭挞怒骂,激人愤慨。末尾用诗明确点出主题思想,说破大悲哀。这一层层叙述议论,逐步深入,表现出作者严肃沉重、感慨激奋的神情风度,形成独特风格,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启发教育的目的。应当说,在晚唐文坛上,这篇杂感是杰出的有代表性的作品。
篇12:岣嵝碑
岣嵝碑(括u lǒu bēi ) 即。原在湖南省衡山县云密峰,早佚。昆明p成都p绍兴及西安碑林等处皆有摹刻。字似缪篆,又似符。相传为夏禹所写,实为后世伪托。
目录碑刻简介各地拓本内容岳麓山禹王碑收缩展开碑刻简介岣嵝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原迹曾消失千年。7月上旬重新被发现,现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相传此碑为颂扬夏禹遗迹,亦被称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罗含的《湘中记》、赵晔的`《吴越春秋》;其后,郦道元《水经注》、徐灵期《南岳记》、王象之《舆地记胜》均有记述。
各地拓本南宋嘉定五年(12)何致游南岳时,临拓全文复刻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峰。明代长沙太守潘镒于岳麓山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岣嵝碑名闻于世;之后云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苏南京栖霞山、河南禹州、陕西西安碑林、浙江绍兴、湖北武汉均有翻刻;明代学者杨慎、沈镒等都有释文。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冬,张素(张碧泉)将《岣嵝碑》文拓片带回云南,之后刻于安宁县城东洛阳山上法华寺石壁,为摩崖石刻; ●浙江绍兴,存于绍兴禹庙岣嵝碑亭内,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绍兴知府张明道据岳麓书院拓本摹勒于此,为碑刻; ●四川明泉县(今北川县禹里羌族乡)九龙山禹庙碑亭内(1561年立),为碑刻; ●江苏南京,位于栖霞山天开岩侧,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二月(16)吏部左侍郎杨时乔刻于此,为摩崖石刻; ●明万历年间,刻于河南汲县; ●清康熙年间毛会建于西安府学及归德府署先后翻刻禹王碑。
内容碑文共77字,9行,第一至八行每行9个字,最末一行5字。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和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有人猜测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伪造。 由于其文字奇特,历代对其内容看法不一,古代多认为是记录大禹治水的内容,而一些学者则认为“岣嵝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前6(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庸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
岳麓山禹王碑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云麓峰左侧石壁,面东而立,属摩崖石刻,为南宋嘉定五年摹拓刻本。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长沙太守张西铭兼有护碑亭,明崇宗三年(1630年)兵道石维岳重修亭台,增建石栏;清朝康熙年间,周召南、丁司孔重修。碑二侧增有明代刑部刘汝南“夸神禹碑歌”、清代欧阳正焕“大观”石刻;1935年周翰重修,并增刻“禹碑”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13:李商隐《韩碑》
李商隐《韩碑》
《韩碑》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鉴赏:
全诗意在记叙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韩碑既未抹煞李愬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叙议相兼,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清人屈复《玉溪生诗意》中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
这首诗是一则历史。公元8(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李商隐是完全赞同韩愈观点的,诗中强烈地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更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本诗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笔力矫健,很有感情,诗中一些名句也一直为人传诵。
篇14:无形碑散文
无形碑散文
曾经听朋友说:车子闲着能放坏,在连续忙碌了数日后,终于得闲暇驱车到社区南辽阔的田野兜兜风,驶过铁路桥下一路向南,举目远望,一片片绿色眏入眼帘,那是刚拱出土的麦苗,这些嫩嫩的绿色生命给凄凉的晚秋增加了些许生机,我神情振奋脚下一踩,车子向着远方的绿色冲去。
驶近一片坟地,心情忽然黯淡下来,这片贫瘠的黄土埋葬着我日思夜想的父亲,感情脆弱的我望着那长满荒草的土丘,失控的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再也没有踏青的闲情逸致了。我慢慢的走到坟前,俯身清理枯萎的荒草,缓缓的、轻轻的,没有一点声息,生怕惊醒劳累了一生的老人。
忠厚老实的父亲啊!你生前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人都说阴阳相反,到了那边你的助听器还用吗?你可知道我们这里如今也时兴坟前立碑了,刻上碑文,歌功颂德,以求流芳百世。我那位除了没有挖过绝户坟,什么坏事都做过的同姓三哥,后人居然也给他立了墓碑,他的晚景很凄凉,人人不喜、儿女不爱,老兄一时苦恼喝了农药,此举终于得到人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肯定:这人一辈子总算做了件正经事!像这样口碑不佳的人即使立了碑,也是对死者莫大的讽刺!人生就是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的演员,不知不觉中便进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生前的道德品质、所作所为便是死后定论的依据,并不是后人所能改变的。正所谓:功罪盖棺须论定,是非留待后人评。南宋岳飞忠孝楷模,屈死**亭,死后连尸首都不让埋,更别说立碑了,但忠臣孝子人人爱,岳武穆的碑永远立在天下百姓的心中,如果没有岳飞生前的人生魅力,也不会赢得万世敬仰,更不会有至今仍香火旺盛的岳王庙。
我没有给你老人家立碑,因为我知道,你淳朴善良的形象、你生前的人生定位,永远留在了乡里四邻的心里,那是一座无形的永远矗立着的丰碑!你已去世四年了,大家走在你的坟旁,很多人便想起你、议论你,议论你生前经历的磨难、议论你善良正直的.一生、议论你宽容大度的胸怀、议论你给大家不求回报的帮助,我不奢望你能万世敬仰,你毕竟不是文能定国武可安邦的伟人,你也没有那样的才能,只是一个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的草民,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平民百姓,但在大家的心里,永远有你的位置……我清楚的记得,那是在你老人家去世一个月后,我到照相馆放大你的遗像,老板看过照片问我与你是何关系,连连称赞你是好人,他向我诉说了一件我不知道的事:老板初来乍到有位同行欺负他,要他另择门面,被你遇到了,是你做通了那人的工作,老板才得以开业,你并不认识老板,完全是路见不平,相助弱者。还听母亲说:七十年代你带母亲去济南看病,同病房一位齐河县的患者,初次到省城大医院治病,大医院看病的程序一点也不懂,尽管你也是初次去,耳朵还背,仍然热心的帮助他们划价、交款、化验……熟悉那些繁琐的程序;病房里有一张空床,本来是你睡觉的地方,齐河患者的妻子身体也不好,不等他们开口相求,善良的你便主动到走廊里睡,感动的那患者两口子几乎要流泪,早晨你早早的起来,首先给那两口子提好水买好饭,打扫病房卫生……母亲出院时,那两口子攥住你的手舍不得你走,要求与你结为兄弟,直到医生帮助不会写字的你们,记下咱家的地址给了那位患者,才得以踏上返程。
我惆怅的站在坟前,环顾四周,一座座坟茔埋葬着一个个曾经的生命,确切的说是一个个演员,他们生前有的辉煌、有的平凡、有的高尚、有的卑贱、有的贪婪……他们演完了自己的角色,便卸了妆,又回归到了自然,什么香车美女、锦衣玉食、辉煌平庸一切都是过雨云烟,他们的坟前有的立碑,有的未立,有的正在筹备,可立了能怎样?不立又能怎样?人啊!不要人为地去制造,一切决定于自身怎样演绎自己的一生!
父亲,我所敬仰的亲人,儿子相信你在那边仍然一如既往的做个有口皆碑的好人!
10月19日
篇15:襄汾造像碑
襄汾造像碑在山西襄汾县境内,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庙中。寺宇早毁,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炼。造凿于魏、北齐、隋、唐四代,有年号者分别为北魏正光二年(公元5)、四年,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隋开皇七年(587年),大业六年(6),唐显庆元年(656年),龙朔三年(663年)等。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2米左右。内容主要是佛、菩萨、弟子、胁侍、天王、供养人等。
目录简介结构特点佛像收缩展开简介襄汾造像碑在山西襄汾县境内。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庙中。寺宇早毁,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炼。造凿于魏、北齐、隋、唐四代。 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2米左右。内容主要是佛、菩萨、弟子、胁侍、天王、供养人等。唐碑中还雕有屋形龛一间,内置卧一躯。时代不同,工艺均佳。另有唐代石塔一座,方形,三层,高2米,每层雕有塔檐,塔顶设有塔刹,塔身收刹甚急,各层四面雕有券拱形佛龛一区,总体轮廊与西安大雁塔近似,镂刻精湛,是我国唐代石雕艺术中的佳品。今存襄汾县博物馆。 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东临浮山、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绛,北连临汾。东有塔儿山(属太岳山脉),西有姑射山(属吕梁山脉),汾河纵贯县境中部,流程52.2千米。东西山麓逐渐向汾河谷地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槽状形态。河谷最低的永固乡西吉村海拔391米,山地最高的塔儿山,海拔1495.4米,高差1104.4米。除山脚、河谷外,一般地面高差不大,平地占全县总面积70%以上,基本属于平川地区。
结构襄汾造像碑中的石刻龙 碑为螭首,高255厘米,下宽74厘米,上宽50厘米,厚24厘米。因其高大,埋入地内较深,故名“无根碑”。 碑火焰顶,正面上、中凿二龛,腰部雕行云纹,下部线刻六幅朝佛造像,底部刻发愿文和纪年款。 上龛尖形,造一佛二菩萨。佛高髻大耳,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盘右腿半坐,大裙覆盖整个佛座,下部襞褶为N形。右手心朝前,左手仰心四指垂于所盘之右足,施无畏与愿印。后为火焰背光。二菩萨头戴花冠。面相向佛,着项圈,披帛交叉,站于莲台。 中龛平顶帷缦,一佛二僧,佛大耳颐面袒胸,衣裙覆座,裙纹呈N形,火焰背光,施说法印,二僧面佛而立。龛右侧阴刻:恭稷寺道人智藏寺佛。
特点从所有造像碑上看,刻石书体奇谲变化,多数由方笔结体,以楷书为主,间有隶意,行笔多重顿轻提,大字结体宽博端正,能于稳健中见到行飞逸的神态,行笔轻重和谐,既不显得板滞,也不失飘浮,小字则圆润端秀,楷行兼作。从北魏正光二年开明主梁道造像碑中的发愿文看,许多北魏前、中期碑一样,用笔以方笔为主横画起止顿挫有力,捺脚出锋,尽势而去,偶见隶味,大小字形错落自然,另外还有一些异体字,组合字,增笔字,减笔字等,以前均不多见。 在造像题记中,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艺术非常明显,北魏正光年间,佛教传布极盛,造像者虔诚慷慨,刻制者精心细雕,使得这一时期的石刻图文俱佳,刻制细腻,神情逼真,文字书写刚劲有力,展现出了汉隶向楷书过渡的风貌。
佛像佛像 佛像肃穆端庄,菩萨秀丽娴静,弟子恭顺,供养人虔诚。唐碑中还雕有屋形龛一间,内置卧一躯。时代不同,工艺均佳。另有唐代石塔一座,方形,三层,高2米,每层雕有塔檐,塔顶设有塔刹,塔身收刹甚急,各层四面雕有券拱形佛龛一区,总体轮廊与西安大雁塔近似,镂刻精湛,是中国唐代石雕艺术中的佳品。今存襄汾县博物馆。 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用锋利的工具在硬度较高的石块上雕刻。鸳鸯池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浮雕人头石像,其眼、鼻、口等部位还镶嵌白色骨珠。在河南安阳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的人物和动物,高约30cm,其中有的在背后雕凿有方形的长槽,作为建筑装饰的'构件;此外,还出土了牛、熊、虎、鸟、蝉、龟等形象的小型石雕,其造型浑朴厚重,并饰以阴线浅刻的云雷纹等图案。南北朝以后,由于尊崇佛教,出现了山西大同云岗、河南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等石窟的大型石雕佛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小型石雕工艺品也有了发展。唐代福州寺院僧侣用当地的寿山石雕刻成佛像、香炉、念珠等馈赠香客。福建惠安青石雕刻用于寺院的建筑装饰,如龙柱、石狮等。河北曲阳汉白玉雕刻佛像在唐代也已闻名。宋代,石雕品种由石俑、佛像等逐渐演变为小型的工艺品和印章、文具等实用品。明代,滑石雕刻等已在民间普及。清代,民间石雕有了很大发展,技艺愈益精湛。
篇16:雕龙碑风景区
自1990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此进行了五次发掘,使埋藏于地下数千年的遗迹和遗物一层层、一件件重现光彩,出土了大量的斧、锛凿、铲、耠、犁、镰和镢等石质劳动工具的同时出土了一批很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碗、钵、盘、壶、瓶、缸、罐、瓮和鼎等几十种黑、红、灰三种颜色的陶器及装饰品;特别令人惊叹的是我们祖先居住的建筑,已经使用了石灰、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将房屋建成单元式结构,并使用推拉式结构的房屋门。这是史前考古学中未曾有过的重大发现。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已经发明并在居住中普遍使用,而我们今天部分地区依然沿用着。
篇17:碑对联七字精选
1、四面青山绕吉地,五方龙脉供仙灵。龙耳发祥光
2、鹊巢奥运颂千秋,父母生死常相伴。名山千古秀
3、茹苦含辛抚儿女,厚德载福荫子孙。福地万世昌
4、山川饱含千古秀,椿萱长占四时春。柏翠护佳城
5、山青水秀成墓地,鸟语花香现才郎。松苍浇胜地
扩展资料
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
★ 修路倡议书
★ 修路倡议书
★ 修路捐款倡议书
★ 集资的倡议书
★ 建祠捐款倡议书
★ 村建设捐款倡议书
★ 建桥捐资倡议书
【芳名碑范文(整理17篇)】相关文章:
修建古庙倡议书2023-03-09
文化中心筹建倡议书2023-08-23
集资倡议书2023-07-09
祠堂捐款倡议书2022-12-14
美文阅读《游清水岩》2022-11-16
家族集资修建祠堂捐款倡议书2024-02-29
农村集资修路捐款倡议书2023-11-12
村民集资计划书2023-01-20
集资修缮学堂的倡议书2024-02-11
农村捐款的倡议书2022-05-06